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儿童自主学习力训练手册

書城自編碼: 372755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段雅萍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720749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售價:NT$ 840.0
从自察到自救:别让情绪偷走你的人生
《 从自察到自救:别让情绪偷走你的人生 》

售價:NT$ 420.0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售價:NT$ 335.0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售價:NT$ 381.0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售價:NT$ 269.0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NT$ 274.0
超级制造
《 超级制造 》

售價:NT$ 671.0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9
《 父母话术训练手册 》
+

NT$ 299
《 孩子需要家庭仪式感 》
+

NT$ 353
《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了解孩子内心的早教经典,解除育儿焦虑的灵丹妙药。 》
+

NT$ 289
《 给孩子的36招时间管理术 》
+

NT$ 359
《 为何爸妈看不见我:揭秘儿童问题的心理真相,奠定人格底色 》
+

NT$ 289
《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 》
編輯推薦:
详解儿童学习力的七大基础能力的科学训练法
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学习不再费力
內容簡介:
心理学博士妈妈教你如何训练儿童自主学习力的七大基础能力,轻松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学习不再费力:
孩子学习不自觉?提升内驱力,帮助孩子主动学习
孩子学习中遇到难题就放弃?提升意志力,帮助孩子坚持学习
孩子学习没有计划,不知道要学什么?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计划学习
孩子记性差,背知识点很费劲?提升记忆力:帮助孩子高效学习
孩子数学成绩差?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孩子科学学习
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意?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孩子快乐学习
關於作者:
段雅萍,心理学在读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督导师,拥有20余年教育、培训经验。青籽儿童心理机构明星讲师,开设“学习力”“注意力”等多种课程,惠及数万家庭,广受好评。
目錄
此书献给热爱学习和关注儿童学习力训练的家长
感谢高岚教授和青籽儿童心理团队


培养学习力,学习不费力
内驱力 / 004
意志力 / 008
自我管理能力 / 011
记忆力 / 012
逻辑思维能力 / 016
想象力和创造力 / 018
第二章
内驱力,帮助孩子主动学习
保护孩子的内驱力 / 026
让孩子自己去获取经验 / 028
内驱力和边界感 / 031
不要打击孩子 / 033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 034
第三章
意志力,帮助孩子坚持学习
依恋关系影响孩子的意志力 / 051
能否正确归因影响孩子的意志力 / 059
高要求、完美主义倾向影响孩子的意志力 / 065
家长的焦虑影响孩子的意志力 / 069
第四章
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计划学习
从他律过渡到自律 / 074
2~12岁孩子的心理发展 / 076
6~8岁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 081
第五章
记忆力,帮助孩子高效学习
善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102
相关记忆法 / 105
关键词记忆法 / 109
情景记忆法 / 114
多感官记忆法 / 117
变形记忆法 / 118
拆分记忆法 / 120
游戏记忆法 / 121
第六章
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孩子快乐学习
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 129
种态度:学会尊重孩子 / 132
第二种态度:要克制参与 / 135
第三种态度:鼓励孩子自由创作 / 137
从无到有法 / 138
由点到面法 / 140
由点到面法升级版 / 142
由零件到整体法 / 145
自由创作法 / 147
变废为宝法 / 150
第七章
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孩子科学学习
加强左脑训练,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 156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阶段 / 158
培养分类能力 / 168
发展归纳能力 / 171
发展假设和验证能力 / 174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 177
內容試閱

培养学习力,
学习不费力


学习力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孩子来说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力呢?
通俗来讲,学习力就是一个人学习的能力。
我把学习力分成了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可训练的能力。
比如,记忆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
这些能力经过不断地重复训练会有所提升,能力的提高与重复训练是相关的。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不会乘法口诀,你问他3×3等于几,他不会,但是当你告诉他1次、2次、3次……,反复训练后,他就会了。这种能力经由反复训练后可以获得。
另一部分虽然不是训练出来的能力,但它可以被父母影响而培养出来。
比如,内驱力、意志力、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它不是通过重复训练就可以获得的,而恰恰是在孩子和家长的一次次互动中,在彼此给予对方的感受与反馈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说,这些能力是被影响出来的。
总体来说,学习力包括六大核心,分别是内驱力、意志力、自我管理能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力的六大核心
内驱力
内驱力,即内在驱动力。内驱力是让我们主动去做某件事情的能力,也可以叫主动性。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不主动做作业,不提醒他,他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说的就是内驱力的问题。
内驱力是怎么来的
我们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回顾一下孩子的发展。
1岁半到3岁是自主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孩子会自发地想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走路、自己吃饭等。
如果孩子此阶段的自主性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被家长限制,不让他自己做的话,他就会发脾气,不配合家长对他的其他要求。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说“不”。“不”的后面隐藏着一个心理诉求——我要做主,这事儿我要自己说了算!
自主性发展起来后,孩子才能发展内驱力。
这就好比孩子先要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他才会调动自我的能力去达成这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连自主性都没有,那他肯定什么都不想做,就更谈不上做事情有内驱力了。
但自主性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当儿童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他会对所有未知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好奇推动了他的自主性,自主性又推动了他的内驱力,这是一条发展线。所以,我们要知道,维护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内驱力是怎么发展的
内驱力是在孩子3~6岁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主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帮你扫地、擦桌子。比如,你在洗衣服,他说:“我也要洗。”你可能会嫌他添乱,说:“你赶紧走吧,不要在这里给我添麻烦。”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出现,孩子一直被限制、被打压,那么孩子就没有办法发展出内驱力了。
这时候,孩子会产生内疚,觉得是自己不好,什么也做不了,那就什么都不做了,爸爸妈妈说什么就做什么吧。
此外,这种内疚感还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怀疑,结果就变成了非常被动地生活,做什么事情都不情不愿,但也不会抗拒父母。
这样,当孩子上了小学后,他可能就会出现下面这些情况:起床要你叫,作业要你催,戳一下动一下,不戳就不动,让人很抓狂。
事实上,这不只是学习上的事情,等他长大后,他也会很苦恼,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他的自主性、内驱力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扼杀了。
内驱力在学习中非常重要,没有内驱力,孩子会学得很痛苦,家长也会特别抓狂。
在0~6岁阶段,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如果错过了0~6岁,我们要怎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呢? 我们会在下一章详细介绍。

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意志力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要有目标,二是能够克服困难完成目标。
前面提到的内驱力(主动性),就是指一个人有一股力量驱动自己去完成想做的事情。内驱力的首要条件就是有目标,这一点并不难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呀,他有目标,想提高成绩,也想做这个、做那个,可是一遇到困难他就不做了。”
听上去这个孩子似乎很有主动性,他想主动去完成一件事情,这是有内驱力。
如果这件事情完成起来并不难,完成的过程中比较顺利,他就能做完。
但是,只要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有一些困难,他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会退缩。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志力不够。
“挫折教育”和意志力的误区
很多家长热衷于实施“挫折教育”,他们认为,面对孩子时,他做得好不能表扬,因为表扬会让他骄傲自大。一定要找到他做得不完美的地方,然后告诉他:“你还有成长的空间,你并不是做得好的那一个,一定要做到极致。”
这种情况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吧?也许家长是这么想的:“不能让他骄傲自满,要让他谦虚谨慎,然后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对自己提出要求,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事实上,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培养出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孩子。他无论做什么都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内心充满了对自己批评的声音。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是非常痛苦的,他常常因为害怕达不到完美效果,而不去做某件事情,放弃很多机会。所以,这不是培养意志力的方法,而是一个误区。
意志力与孩子的依恋类型有关,也与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取得成绩或者孩子失败的归因有关。我们会在“意志力,帮助孩子坚持学习”一章详细介绍。
显而易见,意志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孩子遇到一点儿困难就会退缩,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学习上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学习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有目的地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控制的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也就是一开始需要一些外在的力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我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如何去设定目标、达成目标,在有冲突的情况下知道如何去控制自己的行为。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有计划地学习呢?我们会在“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计划学习”一章详细讨论。


记忆力
大家都知道,记忆力对学习有多么重要,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记不住,那还怎么学习呢?
学习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一块砖、一块砖地垒上去,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和铺垫。如果昨天学的今天就忘了,那就没法再进行明天的学习。所以,良好的记忆力会帮助一个人在学习上事半功倍,而记忆力差自然会导致学习事倍功半。
很多家长会觉得记忆不就是背吗?多花点儿时间,多练几次,然后多背,那不就记住了吗?
当然,不停地重复对记忆来说是有效的,但这是一个笨办法。
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们的学业压力会越来越大,要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孩子们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在这24小时里,他要上课,要睡觉,还要吃饭,此外还得有一点儿发呆的时间,否则他的心理会出现问题。剩下的时间如果都用来背东西的话,其他事情可能就做不了,甚至连写作业都没时间了。
所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对于提升学习效率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想要知道如何增强记忆力,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
步,编码: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码。
第二步,存储:把这些编码的信息存储在大脑里。
第三步,提取:在需要的时候,把这些信息从大脑里提取出来。

编码、存储、提取这三步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理解。
个过程是识记,这是记忆开始的阶段。比如,“田”字与“日”字不一样,多了一竖,把这个新的字识别出来并记住了,这就叫识记。
第二个过程是把这些记忆的经验放在大脑里,让它保持更长的时间。
第三个过程,我们要再现大脑里的信息,包括回忆也是一个再现的过程。下次再看到一个“日”字里加了一竖的字,就知道它是“田”,这才算真的认识了“田”字。
我们要增强记忆力,就得通过记忆的过程来增强。比如,我们在进行编码时,可以快速地记住这些信息,而不是死背,这就是技巧。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技巧,那就是我们怎样才能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什么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就是我们存在脑子里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很多家长特别喜欢跟孩子说:“你这个脑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我刚说过的话就忘了,当时还跟我说得好好的,你是不是骗我啊?”
其实他没骗你,短时记忆就是这么短。所以,怎样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就非常重要,因为短时记忆只能帮助我们在当下记住了,但很快就会忘掉,在要用的时候这些信息就没有了。
增强记忆力是需要方法的,我们将在“记忆力,帮助孩子高效学习”一章详细讨论。



逻辑思维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你一看就明白了。
比如,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做证明题,都会写“因为,已知条件……,所以,我推论出结果是……”。
这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
凡是和推理有关的能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和概念有关的能力也是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小学数学中有一个公式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那么,我们只要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它的面积。
根据一个概念,然后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从具体学科学习来看,逻辑思维能力与所有的理科类学习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塌糊涂,那你在学理科的时候就会非常困难。
有的孩子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完全是用背的方式来学习的,这就很难提炼出结果与已知之间的关系,导致他在理科学习上困难重重。



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人们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因此,想象一般是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想象力只存在头脑里,每个人都可以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和天马行空的思考。
创造力是要将想法和思考转化成现实,是把想象中的东西变成实际可操作的东西的一种能力。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只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那永远只是个空想家。
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的关系
当我们看到眼前的一张图片或者一幕场景时,大脑中就会浮现一些有趣的相关场景,这就是想象力。
如果你能把这个场景画下来,或者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创造力。
所以说,想象力和创造力常常是结伴而行的。此外,想象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
在未来时代的挑战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近100年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和想象力与创造力相关联的。比如,网络购物、手机支付、无人驾驶汽车等,这些在几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但现在都出现了。正是因为人类对可能性的不断探索,对创造力的足够尊重,才让生活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
想改善记忆力,有时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参与。比如,你要背一段文字,但实在记不住,此时就要运用想象力,把它想象成一幅画,把它画下来,或者找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把它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来。这些对记忆材料的后续加工,需要个体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会伴随人的一生。
希望各位读者通过这本书,不仅学会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本章重点
A学习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可训练的能力,如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另一部分是被父母影响而培养出来的,如内驱力、意志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B意志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孩子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容易退缩,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学习上也是非常困难的。
C一个人如果只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那永远只是个空想家。


第二章
内驱力,
帮助孩子主动学习


先来测一测自己对儿童学习的认知。你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上了幼儿园
?上了小学
?婴儿期

儿童的学习并不是在上学后才开始的,学习其实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和行为。
当孩子开始对这个世界好奇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旅。
好奇心会促使孩子去了解一些事情,并深入探索这些事情。
当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时,他就发展出了自主性;当孩子自己决定想做什么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发展出一些能力来完成这件事情。
当然,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力有限,他要完成这些事情就需要父母的协助。
所以,儿童的内驱力其实是在很小的时候,甚至可以说在他只能用眼睛感知、用双手去触碰和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展了。
好奇—自主—主动,这是一条发展线。

保护孩子的内驱力
很多孩子没有内驱力,其实是因为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打击、否定与批评,他的声音没有被听见,他的努力没有被看见,于是他放弃了自主权,在生活与学习中变得非常被动。
有的家长也许会觉得我讲得有点儿夸张,说:“怎么会呢?我们都是很尊重孩子的呀!”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有一个孩子,早晨起来后坐在餐桌边,妈妈问他:“你想喝什么?” “妈妈,我要喝果汁。” 妈妈看了他一眼,说:“早晨起来要喝牛奶。” “不,我就要喝果汁。” 过了一会儿,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放在他面前,对他说:“来,快喝吧,喝热牛奶。”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在这个故事中,妈妈看上去用了民主的形式询问孩子想喝什么,但结果是孩子的声音妈妈根本听不到,妈妈的脑子里只有自己的想法,孩子说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这样长期下去,孩子慢慢会知道妈妈的提问只不过是想让自己说出妈妈想听的答案。
如果孩子想让妈妈满意,他就会慢慢丢失自己真实的感受,因为这种真实的感受不允许表达出来,表达出来也没有人能听到,除非用非常激烈的方式,如拒绝喝,才能顶住妈妈不断劝说的话。但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被权威认可是很重要的事情。


让孩子自己去获取经验
先看下面这个故事:
妈妈带着4岁的女儿去买凉鞋,女儿看上了一双鞋底比较薄、上面缀着花、带一点儿小跟的凉鞋,可是妈妈看上了另外一双鞋底比较厚、无跟、运动款的凉鞋,觉得穿这样的鞋走路比较舒服。

如果是你,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按照孩子的喜欢,买她看上的。
?劝孩子听从你的,买你看上的。
?直接买你看上的。

这件事情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当时,我和女儿在买哪双凉鞋上无法统一意见。她一定要买她喜欢的凉鞋,我想劝她买我看上的,就以我看上的这双鞋穿在脚上更舒服为理由来劝说女儿。过了好一会儿,女儿回了我一句话:“我是小孩子,我才知道小孩子穿什么样的鞋会舒服。” 当时我就愣住了,仔细一想,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鞋是她穿,只有她知道什么样的鞋才是适合她的。于是我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非常大,当时的我也觉得自己是一片好心,用自己的经验来告诉女儿什么是舒服的,但我忘了那只是我的经验,不是她的经验,女儿需要拥有她自己的经验。
还有一件事也发生在女儿上幼儿园期间,那时她特别喜欢一双带着花边的袜子。上海的春天,头天晚上洗完的袜子,第二天是干不了的。可是,有一天早晨她一定要穿这双没干的袜子去上学,因此和家里的阿姨吵了起来。我听到后,就允许她穿着那双袜子去上学。晚上回来的时候,她说:“这个潮湿的袜子呀,穿在脚上非常不舒服,以后呢,我再也不穿任何潮湿的东西了。”
你看,这就是生活带给她的经验,不需要你给她讲道理。
其实,在早晨的时候,阿姨给她讲过这个道理,但是她根本听不进去,因为她没有这样的体会,那个体会是阿姨的。而现在,这个体会才是她的。


内驱力和边界感
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手,让孩子去积累经验和体会,那才是他从生活中学到的。
家长们常常会有太多的担心,比如,担心孩子穿一天潮湿的袜子会感冒。事实上,如果孩子的体质比较好,穿一天潮湿的袜子对他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时,我也问过女儿:“潮湿的袜子让人这么不舒服,你挺难受的吧?”她说:“我后来把它给脱了。”
你看,其实孩子也是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是,他会有一种体验,那就是在大多数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可以由自己来选择和控制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能选择与控制的。如果是突破边界、影响到周围人的事情,那是不被允许的。
比如,无缘无故不去幼儿园,这是不可以的;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这也是不可以的。
孩子需要发展内驱力,但是如果他做了错误的事情,也需要感受内疚,这样才有利于边界感的建立。但是总体上来讲,主动感要多于内疚感。
所以家长要知道,培养孩子的内驱力,3~6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如果事情只涉及孩子自己,那么不妨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哪怕你知道他去做这件事情后会吃苦头。孩子有时候是需要吃点儿苦头的,因为无论苦与乐,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体验,体验积累多了才能够汇聚成他的经验。
不要打击孩子
小测试
如果孩子吃苦头了,家长要不要说:“你看看你,不听我的话,吃苦头了吧?”
?不需要。
?当然要敲打一下他。

其实家长是不需要这么说话的,因为孩子吃了苦头,他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不需要你再去帮他提炼和总结。你说这样的话事实上就是在打击他。
仔细品味这样的话,它隐含着一层意思:“你错了吧?你不听我的,这下知道错了吧?你可不如我,你超越不了我!你今后听我的就好。”长此以往,孩子就又变成习得性无助了。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我们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如果你看到孩子非常有意愿去学习做一些事情,那么你就大胆地鼓励他去做。
比如,你在洗衣服时,他也要洗衣服,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那就鼓励他好好洗,给他一个盆、一件衣服,让他去洗。不要去追求洗衣的结果怎样,我们只要创造条件让他去做就好了。
在做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去寻求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如果他来寻求帮助,问你:“你怎么能洗干净,我怎么洗不干净?”这个时候你再教他,给他示范,这既是一次很好的亲子互动,也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内驱力。
有时候,孩子并没有寻求帮助的意思,我们就急着插手去教他了。
当家长这么做的时候,那件原本非常有趣的事情就变得无趣了。孩子会觉得很没劲,什么都得听家长的,于是他就不想做了。因此,家长要非常小心地呵护孩子的内驱力。
在一开始的时候,洗完衣服就是目标,而不要把衣服洗干净作为目标。慢慢地,等孩子动作熟练以后,我们再将洗干净衣服定为目标。
制定目标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如果孩子处于学知识的阶段,那你一定要非常小心地呵护他学知识的内驱力。也就是说,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孩子考了多少分上。因为这样的目标对于孩子来讲太早了,很容易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我们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就是:原来你不认识这个字,今天认识了这个字。
允许孩子为自己做主,去体验由此带来的各种感受
在生活中,我们要允许孩子为自己做主,比如,可以让他自己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东西。当然,不是说所有东西都允许他吃,而是指在健康范围内的食物可以任由他选择。
虽然你知道他做的某些决定一定会让他吃苦头,但你也要允许他去吃苦头,这就是他自己的体验,他有了体验后才会积累出自己的经验。
行为—体验(感受)—我的经验,孩子正是一次次通过这样的过程,积累个体对自身及世界的经验。孩子对生活的控制感正是来自自己的经验积累,重要的是这些经验必须是他自己的,因为只有自己体验过的,才能转化为个体的能力,在下一次类似场景出现时,孩子会很自然地知道要如何处理。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遇到新的困难,他就会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库中搜索组合资料。所以,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无论结果如何,都有利于他扩充经验库。
如果我们担心孩子受挫,强迫孩子按照成人的意愿行事,孩子的经验就是听成人的话。这种状态下,孩子的自我就很难发展,因为没有孩子这个主观的“我”。
如果有一天,孩子发现成人无法解决问题,而自己又没有生活带给他的资源,他就会陷入恐慌中,产生一些退缩行为,可能会表现为不去上学或出现抑郁状态。
如果你能够在生活中允许孩子为自己做主,让他多积累自己的经验,孩子的内驱力就能得以培养。
等孩子上学后,其实你不用花太多心思,只要不过于强调学习,不破坏他对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了。他会被内驱力推动着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任务。
培养学龄阶段孩子的内驱力
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了3~6岁这个年龄段,而孩子在3~6岁时,你恰恰又没有很好地培养过孩子的内驱力,比如生活中包办太多,打击太多,基本上不听他想说什么、做什么,而经常让他去听从你的指令,那么孩子的内驱力可能就已经被破坏了。
如果孩子的内驱力被破坏了,等他上学后,让他主动学习是有困难的,这时该怎么办呢?
家长需要对自己多一点儿觉察
家长需要对自己多一点儿觉察:我到底有没有听到孩子说的话?
有时候,我们虽然在听,但心里想的都是“我怎么纠正他”“他哪里说得不对”。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就没有办法看到孩子这个活生生的、与自己并不一样的个体。
我们还是先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比如,在周末的时候,孩子决定去看什么电影、去哪个餐馆吃饭,或者说找哪个同学去玩,你有没有在他提出意见后干预和纠正他?或者给他讲很多道理就是为了让他听从你的安排?
如果我们这样做,那么孩子就会放弃自主权。一个连自主权都没有的孩子,就更没有内驱力了。
家长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如果家长的态度是帮助孩子发展自主性和内驱力,那么其实在2~6岁时,孩子自主性和内驱力的特质就已经形成了。
如果在2~6岁时没有形成这个特质,那说明我们在早期教育中前进的方向就已经偏了,现在需要调整过来。
出现教育方向的偏差,通常是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依然处于无意识状态所致。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可能被自己的恐惧所控制,会担心孩子不听我们的,担心他会吃亏、会受累、会生病、会把事情搞砸等。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就只能看到自己想要什么,而没有能力看到孩子想要什么。我们经常会不断地给孩子讲道理,然后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强加在他身上,他慢慢地会失去自己的体验。这样下去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没有活力,也可能会变得很不配合,总是和我们对着干,因为他不舒服。
二是因为有些家长过于追求完美,不能接受孩子从不会到会之间的混乱过程,对孩子批评太多。
我们需要知道,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能把一件事情做得那么好的,他需要经过不断的训练与提升。有些家长过于追求完美,也很难承认自己需要改变,但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完美主义,孩子就很容易被打击得失去内驱力。
改善亲子关系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先调整目标,不能期待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内驱力来,需要给自己和孩子充足的时间。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学习上有内驱力。对家长来说,头疼的莫过于孩子写作业不主动,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培养孩子在写作业这件事情上的内驱力。

小测试
孩子放学回来,你说:“你先写作业。”他说:“我现在不想写作业,我想先玩一会儿。”这时候你的选择是:
?对他说:“不行,你必须先去写作业。”
?对他说:“听我的,玩5分钟,然后写作业。”
?问孩子:“你打算玩多久?” 然后协商一个玩的时间。

你有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他想先玩一会儿,我们要不要把这个安排时间的权力还给他?
要!
步,听到孩子的声音。
第二步,调整我们的期待。
或许你对孩子有某种期待,比如,他玩10分钟就赶紧开始写作业。但你要记住,这只是你的期待,不是孩子的期待。你并不知道孩子想玩多久。那怎么办?
第三步,我们要和孩子对话。
“你想玩多久呢?” “一会儿?” “一会儿是多久?10分钟还是20分钟?”
这就涉及时间管理,我们在对话中就把时间概念带进来。这时候孩子一定会选择玩的时间久一点儿——20分钟。你可以跟他说:“好的,到20分钟的时候,妈妈会来提醒你。”
这就是清晰、具体的目标。我们在和孩子协商的时候注意目标一定要清晰和具体。
20分钟到了,这时候你就要提醒孩子该写作业了。
你也可以和孩子有一个仪式,比如,每次写作业之前吃一个苹果,或者喝一杯水,或者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做完就开始写作业。这也是一个心理上的转换,让孩子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转换。
在这个过程中,你不能只想着自己的目标,也要评估一下孩子想玩多久,然后给他一个比较能够接受的目标。
过程的管理也是如此,你依然可以和孩子商量,你打算写多久作业呢?是半小时,还是40分钟?
让他自己来定,定了以后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到时间后就去提醒他休息,或者给他设定闹钟,提醒他休息。
你也可以让他自己来决定今天的作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每一部分要用多长时间。当然,一开始他定的目标可能与实际完成情况会有较大的偏差。
这时候怎么办?
不要嘲笑他,也不要打击他,比如说:“你看你这定的是什么呀?” 而要耐心地和他讨论:“哎,好像今天这个目标我们没有实现,那你明天打算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的计划和实际完成的相匹配呢?”

这些问题要让孩子自己去想,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
给孩子积极的反馈
如果孩子今天制订了一个计划——半小时把作业做完,结果他用了40分钟才做完,这时你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反馈呢?
积极的反馈就是你可以跟孩子说:“你可以自己来制订计划了。”
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孩子就会有信心去调整他的计划。
如果第二天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今天的作业用半小时做完,结果他花了35分钟才做完,那你怎么给他反馈呢?
这时积极的反馈应该是告诉他:“你今天的这个计划和你实际完成的时间只差了5分钟,有进步。”
我们的反馈一定要非常具体,而且要引领他走向未来。
未来是什么?未来就是他要越变越主动,这才是积极的反馈。
有些家长喜欢跟孩子翻旧账,跟孩子说:“这件事情你怎么会搞成这样呢?”
孩子到底是哪里出错了?这时候与其翻旧账,不如跟孩子一起讨论,下一次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是翻旧账,还是讨论未来怎样改进?这其实是一个能量的走向,是看你要把他的心理能量引向何处。
当你一直翻旧账的时候,你的能量就停留在过去;当你想象未来的时候,能量就流向未来。
尽量减少对他的负面刺激
很多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会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这就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了。
我们要知道,培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是重要的事情。至于他的字写得是不是特别规范,他写作业的时候身体是不是坐直了,他有没有在那里转笔玩……这些都是次要的事情。
我们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他对学习的掌控感,那就要让他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
人们改变一个行为模式其实是很困难的,所以家长不妨先试试能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如果你可以,那么你的孩子就一定可以!

本章重点
A制定目标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根据孩子实际的情况来制定。
B改善亲子关系,一定要学会怎样跟孩子沟通,也要学会通过提问去促进孩子思考。
C很多孩子没有内驱力,其实是因为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太多打击、否定与批评,他的声音没有被听见,努力没有被看见,于是他放弃了自主权,在生活与学习中变得被动。


第三章
意志力,
帮助孩子坚持学习


你家孩子有下面这些情况吗?
?他有自己的目标,如果事情比较容易,他就能完成。一旦事情有难度,他就坚持不下来。
?报学习班时总是吵着要报,等到开始学习后,学不了多久,他就会想放弃。

这两种情况都说明了孩子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有两个要素:一是确定目标,二是付出努力完成目标。
关于目标的设定,我们在下一章“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计划学习”中会详细讨论。这一章我们就怎样实现目标展开讨论,我们先假设孩子都是有目标的,也就是说都有自主性。
依恋关系影响孩子的意志力
依恋关系跟我们的安全感息息相关。
如果一个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则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意志力。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依恋关系是怎么被界定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作陌生情境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研究者发现,如果一个孩子和他的主要照料者形成了安全型依恋关系,那么当这个照料者在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会非常有意愿去探索,去玩那些对他们这个年龄段来说有一定难度的玩具。
当照料者离开后,他们会哭泣着寻找照料者,这时候他们不再探索那些新的玩具,而是选择熟悉的玩具。
当照料者回来后,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开心,然后继续去寻找那些难的玩具并探索怎么玩。
如果儿童和他的主要照料者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么他们只愿意去玩那些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的玩具、熟悉的东西,面对不熟悉的东西,他们就不愿意去探索。
通过实验,我们会看到孩子对外探索的行为和依恋关系是有关联的。
孩子只有在感到稳定、安全的时候,才会愿意向外探索;当他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常常要退回来去寻找让自己感到安定的那个人。
因此,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会哭着去找妈妈,当找到妈妈,妈妈抱起来安抚他一下,让他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被理解了,他又安全了,他才会继续探索。



小测试
你带2岁的孩子到楼下玩,他挣脱你的手往前跑,突然摔了一跤,膝盖正好碰到台阶,蹭破了皮。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你把他扶起来说:“宝宝摔痛了吧?来,妈妈看看。果然破了,疼吧?没关系,妈妈给你处理一下。宝宝不怕,有时跑得太快就看不清楚脚下的路,下次慢一点儿。”
?你非常紧张地把他扶起来说:“让你自己跑,看,摔了吧!”
?你站在他身后,平静地说:“自己起
来吧。”

选择A: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镜映了孩子的感受与情绪——痛和害怕。这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知道摔跤不是一件羞愧的事,并且学会通过控制速度来平衡身体。等他平复下来,他就可以再次向外探索。
选择B: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做不好的,感受到没有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带来的羞愧感。如果羞愧感积累得越来越多,他就没有勇气继续向外探索,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认为探索外面的世界很困难。
选择C: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完全没有关注到他的情绪情感。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到、被镜映,这不利于他辨识自己的情绪情感,也会让他觉得有情绪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时间久了,他容易回避自己的情感。
养育者不同的态度会传递给孩子不同的感受
在做法A中,孩子会拥有一种控制感,即我可以控制我自己,有能力适应与协调外界的环境。孩子会对外界产生一种信任感。
如果主要抚养人的情绪状态是非常焦虑的,孩子遇到一点儿困难回来找他,他比孩子还要紧张,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外面的世界都太难、太危险了,我不要去,去的话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我控制不了。孩子就会退缩,会感到羞愧,从而不愿意去想办法与外界互动。
意志力有个很重要的特点——遇到困难,想办法去解决困难。
如果这个孩子觉得外在世界充满危险,自己又能力不足,他自然会选择不去解决困难,表现出来就是没有意志力。
所以,只有家长允许孩子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一次次“犯错”,并且不把这个“犯错”当成错误,而是当成一个探索的过程,孩子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敢于去尝试。
举个例子,如果你去攀岩,下面什么保护措施都没有,旁边的人说:“你有能力爬得更高。”你敢往上爬吗?不敢,因为你知道,一旦摔下来,可能会摔伤,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你只敢爬到掉下来不会受伤的位置。
如果下面做好了防护,铺了很厚的垫子,虽然你对自己能不能攀到感到怀疑,但看到这么安全,可能你会想,那就试一把吧。
情绪稳定的家长就如同这些垫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勇往直前。情绪稳定的家长也常常容易与孩子构建安全的依恋关系。
评估孩子是安全型依恋还是非安全型依恋
很多家长会说,那我怎么知道孩子是安全型依恋,还是非安全型依恋呢?
简单来说,你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和同学的人际互动来判断。
比如,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很渴望和同学交朋友,他会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同学,但同时又会说同学不好,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攻击同学,那么,他的依恋关系就不是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还有一种孩子,他回避和同学交往,没有朋友。通常来讲,他的依恋关系也是非安全型依恋关系。
从孩子是否能够拥有稳定的友谊这一点上,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出孩子是否为安全型依恋类型。
如果你的孩子是非安全型依恋关系,那么你要做的件事情就是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况,孩子从小被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他们和老人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到上学的时候,父母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开始管孩子的学习。
这时父母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很多缺点,然后就会非常性急地开始纠正孩子的缺点,这常常会带来亲子之间的剧烈冲突。
这时我们要做的件事情,不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是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大家要记住,孩子只会为了他爱的人而改变。
如果孩子认定你是不爱他的,那么无论你说什么,孩子都会解读成你是在指责他。尽管你是为他好,后也只能是两败俱伤。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