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评估研究

書城自編碼: 372181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郭秀晶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610142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NT$ 559.0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售價:NT$ 818.0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NT$ 386.0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售價:NT$ 335.0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售價:NT$ 381.0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售價:NT$ 924.0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售價:NT$ 571.0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 》

售價:NT$ 3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84
《 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
+

NT$ 1184
《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珍藏本) 》
+

NT$ 248
《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
+

NT$ 394
《 儿童游戏原理与应用 》
+

NT$ 458
《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基于农林院校学科特点的研究 》
+

NT$ 1102
《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
編輯推薦:
本书基于对我国高等学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系统性综合评估,针对我国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背景意义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对我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价值做出评判,对政策实施状况进行考察,对政策执行成效进行检验、对政策存在问题进行研判,对政策改进策略提出建议。
內容簡介:
本书基于对我国高等学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系统性综合评估,针对我国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背景意义、实践状况、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对我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价值做出评判,对政策实施状况进行考察,对政策执行成效进行检验、对政策存在问题进行研判,对政策改进策略提出建议。通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为深化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科研支撑和决策参考。
關於作者:
郭秀晶,博士,副研究员,就职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期从事教育宏观战略政策研究。主要聚焦政策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形成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和决策咨询成果。
目錄
目录







章价值评价: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背景与意义 /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实施背景 /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研究意义 /

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 /

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价值评价 /




第二章实施状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发展状况 /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 /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

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

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经验 /

五、我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实践状况 /



第三章执行成效: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研究 /

一、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创业能力生成的内在逻辑关系 /

二、高校本科生创业能力及其绩效:基于多元回归模型
和贡献率的分析 /

三、研究生创业能力及其绩效:基于实际创业者Ologit
回归模型分析 /



第四章问题研判: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 /

一、比较研究: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与主要经验 /

二、文献研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五章改进策略:我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

一、把握战略机遇,努力开创“十四五”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 /

二、完善政策体系,努力打造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 /

三、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建设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內容試閱
前言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重点在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是贯彻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当代青年对社会问题的感知与思考、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责任和担当,是鼓励学生把个人理想信念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有益探索。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个五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需要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传递积极的创新创业的信心和态度。面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亟须我们从教育作为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战略高度,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合理改进教育教学、健全双创体制机制,系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科研支撑和决策参考。

章价值评价: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背景与意义







章Chapter 1


价值评价:我国高校创新创业
教育政策背景与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意义上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通过设置创业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践平台对学生创业思维、意识、精神和能力等创业素质进行培育,不断输出能够激发经济活力、创新发展方式的创业人才,体现高校变革教育模式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义体现为,是人类知识积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伟大事业。不仅使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呈现出多层次化特质,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开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对于应对国内国际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和评价,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至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驾齐驱的重要位置。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实施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重要战略,强调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意义。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该文件出台引起教育部在内的多个国家部委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关注,国内各高校纷纷响应“双创”号召,重点落实政策精神,倡导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以成功创新创业经验为典型标榜,相继跻身创新创业教育行列。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战略长远发展角度审视创新价值,致力于将创新提升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以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为重要战略支撑,推动我国创新体系的完善,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点培养。在上述政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获得充分的政策支持,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高质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向着不断深入化和精细化的方向推进。

(一)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创业人才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持和引领。立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贯彻创新发展新理念,构建创业教育新格局,我国高校必须激发人才培育活力和功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制定创业教育的特色化方案,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内容和框架中,建立起分层分类、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双创教育质量提升,带动社会各领域内的变革,并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就业压力的缓解,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经济驱动要素的转变,由投资、消费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

1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动力源泉

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阐述创新概念。初,创新的含义主要是指通过外力刺激内部因素,替代以产生新的合成元素致使事物发生变化。经济领域的所谓创新,即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创造因素,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兴结合形式。肖怡.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21-22.随后,创新理论逐步发展,跨越多领域,至今早已从经济领域广泛扩展至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随着时代变迁,创新已成为推动历史变革的重要且关键的力量。创新是发展动力,是社会各领域革新的战略支撑,是实现“Made in China”向“Created in China”根本转变的动力源泉。创新能力是经济体系高质量化和高效化发展的促进性因素,通过作用于经济生产过程,进一步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效果产生影响。审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单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历史,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生产方式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打破既往的路径依赖,实现精细化生产方式成为必然趋势,发挥创新驱动对要素和生产方式升级的动力源泉作用,以经济增长为新动能,将助力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创新创业,简称为“双创”,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国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发展经济的新引擎,不断提升其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社会纵向流动,为个体提供充分发挥才智、挖掘潜能的创业机会,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繁盛。双创蓬勃开展,在创业主体多元化、创业意识强化、创业环境优化、创业带动就业能力等层面取得长足发展,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创业活动日益成为就业的重要归宿,创新创业资源深度融合,创业活动成果显著。但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创业政策机制不健全、创新动能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创新创业国际化水平不够深入以及创业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阶段,如何实现创新创业活动的突破式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再一次强调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国力竞争的强有力作用,指明科技创新活动的杠杆性作用。尤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内孕育和兴起,对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产生深刻影响,并引领社会各领域内的生产变革,促使科技生产力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更新换代,新产业、新行业、新职业等替代原有的旧产业、旧行业和旧职业岗位,推动整个社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风貌。杜鹏,安瑞霞.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教育发展成就与人力资源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1):11.新经济要素的出现对人才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对人才资源的培育和储备,提升人才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结构,挖掘人才资源蕴含的重要价值,高效整合人才资源,培育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当前,我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存在创新型人才资源匮乏的难题。尽管在数量结构上具备优势,但开放质量、开发能力和社会贡献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难以匹配创新创业事业的人才素质需求。未来创新创业发展道路还需要优先发展教育,以高质量优秀人才唤醒创新创业新动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立足全局、聚焦关键、带动整体功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多要素共同配合的合力效果,需要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等在内的多元主体构成国家创新体系,通过彼此间资源优势的整合和功能效用的发挥,打造各类创新创业新要素的组合网络,以紧密的联系机制和良好的创业氛围,实现“1 1>2”的合力效果。其中,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地和创新性成果产出的厚土壤,主要职能就在于为国家创新体系输出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为创新创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创新人才群体来源,通过聚焦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支柱性产业,发挥自身对知识、人才、专业技术和研究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培育出具备科学知识和创新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提出打造“双创”升级版,实现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赋予高校服务和引领创新发展能力新的内涵。

2创新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的动荡和技术的快速变化,科学技术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安德鲁·迈克菲(Andrew McAfee)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人类目前所从事工作的50%将由机械代替,这不仅包括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作,而且也包括其他工业部门的工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使传统的就业岗位不断减少,传统产业对劳动力需求不足,将导致就业矛盾日益突出。未来全球劳动力市场将出现颠覆性变革,科学技术将创造新就业与永久性失业浪潮。技术发展总会带来一些岗位流失和失业,同时也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工作岗位。研究指出,1990年以后,有1500多种新工作正式出现。2004年,伦敦市的新兴工作占86%,2014年增至98%。还有研究指出,每部署一个机器人,将创造出36个岗位。不过,“自动化本身的自动化”正带来扑朔迷离的变化。李万. 无尽的前沿、诱人的未知:新科技革命正引致一系列深刻变革[J].中国科技论坛,2021(9).当前行业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员工素质必须与其他国际同行竞争。同时面临着世界范围和全国范围内的多元化挑战,如疫情等全球性突发事件频发、经济全球化、政治文化输出和国际战略博弈等。在复杂严峻的世界形势下,加之高等教育人才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高校大学生就业将面临“选择”和“被选”的两难境地。如何在求职大军中,有效选择与专业所学相贴合的兴趣就业岗位,成为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一大愿景。早于2003年,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市场岗位呈现供不应求态势,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创新创业成为独辟蹊径的一种就业选择,开始逐渐受到就业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规模再创新高,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已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020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毛入学率高达544%,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城镇就业形势分析,指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规模庞大,超过1100万人。2021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2020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好于预期。但提及对2021年就业形势的预估,他表示就业形势不甚乐观,国内外环境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加之大量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现象,使得2021年求职人数空前增加,缓解就业压力的任务更为艰巨(如图1-1)。



图1-1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及毛入学率

2021年全国高校应届和往届待就业毕业生、归国留学生在内的实际求职人数预计超过1000万人。周沫言.909万个期待:如何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N].中国青年报,2021-03-09.这意味着就业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在同一时间寻求职业岗位,大批量挺进就业市场,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供给无法同时容纳数量庞大的就业需要,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从2020年到2021年,大学生就业季注定交织又漫长。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数量和比例并不高,成功率也低,创业对就业的实际带动效果仍不显著,这直接构成了负面的榜样效应。此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和动力,对于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困境,发挥创业在扩大就业中的倍增效应意义重大。“一个人创业一群人就业”,大学生创业的就业辐射作用和社会帮扶效用都是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利器和法宝,体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融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再次将就业拉入大众视野中,亟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关乎社会公平和民生和谐,以其高质量和大规模化特质,不断为劳动力市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过程中,教育部决定实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2012/t20201201_502736.html.,以保障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基本和必需资源支撑,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在社会服务和贡献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以高质量创业带动其他人就业,提高整体创业和就业水平。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拓展政策性岗位和新兴领域就业空间,为就业创业工作开辟明朗性道路,健全就业帮扶体系。重要性举措包括成立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委员会、拓展多元化多渠道就业、发挥创业孵化基地作用、举办“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不断致力于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实现。


(二)新科技革命迫切需要高校深化教育改革

创新已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舞台的“入口”,各国争相抢占创新制高点,力图以创新优势占据世界舞台。知识经济导致高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和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环保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领域创新使生产和工业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广泛应用新的材料技术和新的能源技术作为主要的标志,人类社会的技术革命正逐渐从第三次技术革命过渡到更高的发展阶段,通过创新所取得的成就把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动力”。当前,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以智能为标识、以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变革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由对“人智”的依赖逐渐转向对“机智”的依赖,并凸显出人、机器和资源间的智能互联特征,在万物间建立起以科学技术为联结点的社会性网络,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要素注入先进制造技术中,实现两者间有机融合。以智能化网络模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产业和服务之间的界限,为利用现代科技和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为更加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无限机遇。牢牢把握新工业革命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塑我国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吕红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新工业革命推动基础研究呈现五个新特征[N]. 中国经济时报,2021-09-28,T02版.

1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当今国际竞争是全方位、多领域的竞争,尤其是科技创新方面,各个国家都不遗余力出台各种政策来促进本国科技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已经实现了跨领域转移,时代的洪流将产业经济推下国际竞争舞台,国际竞争关注重点转向科技领域,尤其以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为典型,成为竞争焦点所在。为应对新的挑战,建设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思维方式,以全新观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起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素质过关、创业实践效果显著的高质量人才,在创业、就业和创新三者间建立互联互通的全渠道,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育全过程和全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提出对全方位发展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培养出综合素质过关、学习能力强大、掌握特定领域核心知识和能力,并将所学迁移至应用创造环节,进一步具备生活实践所需职业、创新等技能的全才。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基于新世纪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人才的性技能,即学习和创新能力、信息化技能、生活和职业等技能。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新科技是构建全新社会的支点,新科技发展必将引起未来高等教育重大变革。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培养科技创新工作者的重要意义再一次进行强调,提出国家科学技术的创新力从根本上来源于人才,要突出教育的重要性,将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方位提高教育质量。在科技发展历程进程中,高校始终是创新的人才源地和动力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的涌现,对人才发展提出全方位的要求。高等教育需要的是具有前瞻性视野,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提供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依据国际惯行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为迎接面对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层次、教学设计、学科方向以及专业结构亟须大幅调整,全面建构起同现代科技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创新型人才视为人才培育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我国教学教育模式和人才的培养结构不够合理,人才的评价方式不科学,教育的发展和产业需求脱钩,造成人才培养不足以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加剧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国际竞争,高素质创新人才、开创性科研成果以及学科的数量多少,成果专利转化率的高低与否,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国际认可度。对此,探索双创教育新模式,既是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生态的现实要求,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坚持深化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性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优质创业观,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教育、加强实践,贯彻育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教育培养质量。

深化改革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所趋。自十八大做出创新创业人才重要部署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并以高质量创业效果带动社会各领域的共同进步,逐步实现了高校人才培育模式的丰富和就业机会供给的扩大。但是同时也伴随一些难以突破的创业难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地方和高校的重视程度不足,社会关注度和支持度不高、理论和实践长期脱节、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创业模式单一、创业平台支撑力度不足以及创业体系亟待改革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为进一步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专业水平以及企业家精神,高校教育还需明确创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即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适应的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高校层面需要抓紧落实的举措包括,以政策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有思想、有情怀、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才。坚持创新带动创业、创业拉动就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稳步推进的素质教育作为主体,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作为核心,以政策支持和完善条件作为支撑,加快培养创业素质过关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以高昂的创业热情和永不褪色的创业情怀,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去,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做出积极贡献。

2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社会变革创新的迫切需要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始终是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起点和标志。学术界以人类社会科技革命的发生次数为角度,分化出三次革命说、四次革命说和五次革命说。其中,五次革命说得到学界更多的支持和认同,该观点将世界科技革命划分为五次,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详见表1-1)。张学敏,柴然. 第六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教育变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18.这五次科技革命是科学技术领域里的五次重大飞跃,不仅从根本上带来了科学范式或技术范式的转变,同时推动了人类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变革,更新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每一次变革影响的人数均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进入21世纪,第六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强劲势头,为社会各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难以估量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生产方式、分工组织方式和思维认识方式都有了颠覆性变化,这些各领域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变化将终积聚为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