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问题研究

書城自編碼: 371455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计宏亮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504656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NT$ 381.0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售價:NT$ 325.0
减压七处方
《 减压七处方 》

售價:NT$ 314.0
成为作家
《 成为作家 》

售價:NT$ 269.0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售價:NT$ 381.0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售價:NT$ 442.0
中国震撼
《 中国震撼 》

售價:NT$ 403.0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6
《 《大国来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丁一凡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黄平 郑重推荐) 》
+

NT$ 152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新校版) 》
+

NT$ 1728
《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平装) (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作品) 》
+

NT$ 325
《 百年大党的关键抉择 》
+

NT$ 328
《 特许经营合同规制研究 》
+

NT$ 6287
《 马克思 恩格斯文集(1-10卷) 》
內容簡介:
网络空间技术与当代社会运行体系深度融合,对国家安全治理运行机制构成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成为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网络空间与陆、海、空和天等传统空间领域相比具有演进性和融合性两个比较显著的特性。本书立足理技结合,研究军民融合,基于政治学上的“体系—过程”理论,探索网络信息技术影响国家安全治理的运行机理和深层逻辑,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内部军民主体间的协同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认知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的全新视角和理论框架,对我国深度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關於作者:
计宏亮,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科技创新政策等。出版了《未来网络架构与设计》 《安全领域军民协同研究》 《美国空军创新典型样本研究》《科技预见未来》等著作,发表了《美国军民一体化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发展研究》《军工企业技术融合分析方法与实施路径探索》《论美国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的演变与推进》《美军赛博空间作战战略、理论与技术能力体系研究》《美国赛博空间作战攻防体系研究》《关于联合情报体系建设的几点认识》等论文10余篇。
目錄
章军民协同是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重要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的基础/
四、结构与方法/
五、创新和难点/
第二章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相关概念解析/
节网络空间的基本概念辨析/
一、网络空间的基本定义/
二、网络空间的社会属性/
三、网络空间安全的界定/
第二节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界定/
一、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概念/
二、网络空间安全化基本历程/
三、网络空间改变了权力内涵/
第三节网络空间军民协同的概念/
一、军民协同的基本概念/
二、军民协同的基本逻辑/ 第三章“体系—过程”理论对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应用/
节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体系论分析/
一、国家是网络空间权力运行体系的主体/
二、“体系—过程”理论适用网络空间安全研究/
三、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的军民协同过程/
第二节网络空间军民协同的体系与过程分析/
一、网络空间的政治分析/
二、军民协同的理论框架/
三、军民协同的基本逻辑/
第三节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基本特征/
目录0000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问题研究一、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外向性/
二、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独立性/
三、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结构性/
四、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关联性/
第四章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演进/
节美国网络空间技术发展军民协同的阶段分析/
一、阶段:军事需求是网络空间技术诞生的根本动力/
二、第二阶段:技术通用为网络空间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第三阶段:军民需求成为网络空间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
四、网络空间技术创新推动了网络空间形态演进/
第二节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认知演进分析/
一、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威胁认知动态演进/
二、网络空间安全威胁认知影响国家安全战略/
三、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影响国家安全的不同层面/
四、美国应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主要举措/
第三节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战略进程/
一、阶段: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克林顿政府时期)/
二、第二阶段: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建设(小布什政府时期)/
三、第三阶段:网络空间安全态势塑造(奥巴马政府时期)/
四、第四阶段:网络安全机制化阶段(特朗普政府时期)/
第四节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演进的基本特征/
一、基于技术进步形成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地位/
二、基于威胁调整网络空间安全攻防能力体系/
三、基于安全环境重构网络空间安全组织架构/
第五章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体系/
节安全战略体系/
一、全政府原则/
二、军民协同原则/
三、分层推进原则/
第二节行政管理体系/
一、安全体系框架/
二、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节法律政策体系/
一、美国网络空间立法的军民协同体系化发展/
二、权责法定构建运行顺畅的军民协同管理体系/
三、体系化设计实现军民协同法制保障体系的成型/
第四节技术产业体系/
一、产业集群/
二、技术体系/
三、人才保障/
第五节信息共享体系/
一、强化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共建/
二、完善军民信息沟通机制/
三、提升应对网络威胁能力/ 第六章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成效/
节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体系基本建立/
一、网络空间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中独立地位确立/
二、网络空间安全军民协同治理体系架构基本成型/
三、网络空间安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改进/
四、军民协同抗击外部网络空间威胁能力提升/
第二节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效果显著提升/
一、战略规划实现了体系化统筹/
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效果良好/
三、技术产业实现了军民一体化/
四、信息沟通机制建设更为完善/
五、军民协同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六、军民人才培养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节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军民协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一、军民协同展示了美国网络空间的权力优势/
二、军民协同提升了美国在网络空间的“软实力”/
三、军民协同提升了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霸权/
第四节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案例分析/
一、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中的军民协同/
二、实战演习对军民协同能力的考验/
三、应对“新冠病毒”疫情中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军民
协同实践/
四、美国“电子复兴计划”的军民协同特点/
第七章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走向/
节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的走向/
一、强化通过军民协同实现网络威慑能力/
二、强化军民资源整合形成综合网络实力/
三、强化国际规则来实现网络的军民主导/
第二节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面临的挑战/
一、国家战略军民协同部署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
二、网络空间安全情报军民共享机制存在漏洞/
三、网络空间安全威胁扩散增加了受攻击面/
第三节“网络空间日光浴委员会”综合报告体现了
军民协同理念/
第八章结束语/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主要启示/
三、未来研究的构想/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不仅是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动力因素,也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近现代历史上世界格局的几次重大转变,均与科技根本性变革有着密切关联。当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科技进步,对国际关系、国家安全影响为深远。美国作为网络空间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发起国,一直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建设,并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理体系,在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形成了优势。特别是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美国军民两个体系之间协同关系的形成,值得深入地分析、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1〗(一)网络空间安全成为各国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议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次会议召开”,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ldhd/2014-02/27/content_2625036htm?&from=androidqq.(上网时间:2014年2月27日)相对于以军事安全为现行特征的传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的范畴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新高地、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网络信息体系成为当代社会运行的“神经体系”,越来越多的业务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来维持运行。但这种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特别是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事件具有了政治性和战略性,如“震网病毒”(Stuxnet)和“勒索病毒”(WannaCry),以及美国2016年大选期间出现的“邮件门”“通俄门”和“剑桥分析”事件等,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个人和国家的财产损失,而且在国家和国际安全政策中都造成了很大影响。Myriam Dunn Cavelty & Andreas Wenger,“Cyber security meets security politics: Complex technology,fragmented politics,and networked science,” 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2020(1),pp5-32因此可以判定,网络空间安全已经由计算机软硬件层面的安全,逐渐发展演进为涵盖国家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领域的政治性、战略性议题。网络空间治理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变量。在网络信息时代,战争已不仅是国家之间军事体系的直接对抗竞争,而是基于一种网络化、多域融合、军民协同的体系性博弈,是以整个国家经济和军事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体系性对抗。传统上将国家安全划分为军民两个不同领域的治理模式可能已经不能胜任当前的治理需求,传统治理理论和分析模式的解释力都在下降,亟须构建网络空间视域下新的国家安全治理理论和分析模式。
章军民协同是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重要视角0000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问题研究图1—1网络空间安全化的逻辑图
(二)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运行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现代社会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更多学者也开始从国家安全的视角来研究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美国对网络空间带来的安全挑战一直较为重视,美国政府常常用“网络珍珠港”Richard Stiennon, “Cyber Pearl Harbor Versus The Real Pearl Harbor,” https://www.forbescom/sites/richardstiennon/2017/12/07/cyber-pearl-harbor-versus-the-real-pearl-harbor/#7346503c5bf7.(上网时间:2017年12月7日)这样的比喻来警示网络空间面临的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可预期,并在战略上将网络空间视为与陆、海、空、天同等重要的一个战略空间,因此进行了及早布局。在战略规划、法律规制、技术开发、资源整合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不仅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现象看待,而且也有必要对其内在运行逻辑和运行机理进行剖析,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从军用转向民用、从设备安全(计算机安全)发展为国家安全的过程和军民主体间形成的协同关系,对于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落实、构建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三)军民协同是理解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重要视角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常常将美国国防工业体系上形成的“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进行研究,而对形成这种发展模式的宏观背景、内涵和运行机理着墨不多。实际上,所谓美国的“军民一体化”专指的是国防工业基础,特别是冷战以后形成的大型军工企业的运作方式,即美国的军工企业能够做到军民产品兼顾、能力兼顾,能够同时支撑美国国防和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点和我国提出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显然不同。我国的军民融合终目标是要形成国家一体化的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国家层面的统筹,而不是简单针对国防工业基础的资源统筹。因此,在企业的军民一体化运作和国家的军民融合战略之间,还应该存在一个运行层,即本书提出的“军民协同”,这是一种主体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造就了国家的军民协同创新生态体系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 “How Trade Restrictions With China Could End Us Leadership In Semiconductors,” https://media-publicationsbcgcom/flash/2020-03-07-How-Restrictions-to-Trade-with-China-Could-End-US-Semiconductor-Leadershippdf.(上网时间:2020年3月7日)和国家安全的整体能力,目前对这一国家治理体系研究明显不足,特别是对于具体国家安全治理层面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挖掘。
(四)网络空间安全是中美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wwwcacgovcn/2016-04/25/c_1118731366htm.(上网时间:2016年4月25日)中美之间大国战略博弈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在中美战略博弈语境下,如果双方都不能认真地对网络空间安全情况进行深入而真实的理解,就可能会造成双方的误读误解,加深矛盾。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Technology,Trade,and Military-Civil Fusion: Chinas Pursui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New Materials,and New Energy,” 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2019-10/June%207,%202019%20Hearing%20Transcript.pdf.(上网时间:2019年6月7日)对我国而言,“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是根本出路,加强对强敌的研究也是改变自己的重要路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网络空间自身安全和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对整个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内容两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空间安全不仅是网络空间自身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中美两国在现实政治领域的战略博弈在网络空间形成了映射。网络空间成为中美两国当前的一个重点博弈场所,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国际安全的主要竞争领域。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研究,或者采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方法进行整体战略性研究,或者对互联网技术层面进行微观分析,而对于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具体运行机制和逻辑的研究还较少。
二、研究的重点〖1〗(一)剖析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中的军民协同关系作为一种新兴的国家安全治理领域,目前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战略和政策梳理层面,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作为一种既成事实进行整体性研究,这与国际关系理论将国家作为一个单一行为体进行研究是一致的。但是,对于一种国家安全的新领域,单纯的宏观研究是不充分的,还需要对其内在运行机制进行进一步剖析。这是因为,网络空间安全相比其他几个空间维度而言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其治理体系实际上随着技术的成熟在不断演进、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能力体系和治理体系。因此,本书从国家安全的视角,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中军民两个子体系的运行及相互关系进行剖析,深入理解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发展过程和能力形成机理,是本书的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参见图1-2)。
图1—2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视角与本书选题点
(二)探索“体系—过程”理论在网络空间研究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用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的相关理论来解释网络空间安全的复杂性存在巨大困难。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日渐成熟,研究者对网络空间的理解更为直观、深入,因此逐渐从一种技术主导向治理和技术两种研究视角并重的方向转移,利用国际关系或安全理论对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研究已经越来越多。Deibert,R,“Trajectories of Cyber Security Research,” in A Gheciu,& W C Wohlforth(Eds),Oxford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pp 531-546网络空间发展基于信息技术,但网络空间安全绝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国家安全治理的体系性、战略性问题。本书结合国内外众多政治学学者提出的“体系—过程”理论,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发展过程和成效进行体系性分析,深入剖析美国网络空间中军民两个主体之间关系互动对整个体系的影响,总结分析美国构建军民协同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战略逻辑。
(三)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军民协同提供参考
国内学者对于美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研究常常将其归结为“军民一体化”。这种简化理解将研究重心放到了美国的企业主体层面,而忽略了形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特别是对于国家安全层面行为体间的关系和权力运作方面关注不多,而将政府权力主体视为一种单纯的需求输入。本书采用“体系—过程”理论来分析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在解释军民主体间关系时引入了协同的理念,从而将研究重心放在了主体间的互动方面,将主体间互动(信息共享)作为国家安全目标的一个重要序参量进行研究,从而将网络空间研究从单纯的技术研究转化到了国家安全治理层面,从宏观战略叙述深入到了中观的安全体系运作机制层面,弥补了单纯的战略研究过于宏观、技术分析过于追求细节的不足。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也是为适应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而提出的一种国家安全治理方式和能力形成方式。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中观层面还需要进行体系化的分析和设计。因此,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中的军民协同策略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基础〖1〗(一)国内外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综述美国是网络技术的发源地,对于网络空间的发展演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体系建设和研究方面也具有比较优势。美国相关人员除了对宏观战略进行分析以外,从网络空间内部运行中的权力、国际政治格局、网络威慑等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多。对于美国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技术是美国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些研究人员充分发挥“理技结合”的优势,对美国网络空间的发展进行了较为长期的跟踪和分析。但这些更多属于战略情报领域,是将美国发布的相关战略文件作为一种事实性研究对象,而对其内部运行管理机制的关注度还不够,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的现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还鲜有涉及,这也是本书选题的努力方向。
目前,网络空间安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和全球性的研究热点,各学科领域都在尝试对网络空间安全问题进行解读,而真正从治理层面来研究网络空间,大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陆续以专著、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大致可划分为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宏观战略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两大方向。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互联网还处于萌芽状态,应用场景主要为美国国防部内部和实验室,因此针对互联网的研究人员主要是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者,关注点也是互联网研发初始阶段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层面,只有少部分研究者敏锐地捕捉到了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开始从哲学和社会学层面关注互联网技术,比如美国的阿贝·摩思卫茨(Abbe Mowshowitz)Abbe Mowshowitz,“On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social issues i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4,1981,pp146-155、加拿大的哲南·W弗莱森(Zenon W Pylyshyn)Pylyshyn,Z W,“Computation and cognition: toward a foundation for cognitive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84,38(2),pp248-251、德国的J维哲伯姆(Joseph J Weizenbaum)Weizenbaum,J,“Computer Power and Human Reason: From Judgment to Calculation,” Physics Today,30(1),1977,pp 68-71等。有些学者也关注到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等,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卡瑞·古德(Carol Gould)Boulder,The Information Web: Ethic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Computer Networking,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1989、德布拉·约翰森(Deborah Johnson)Johnson D G,Computer Ethic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PTR,2000和丹·B帕克(Domn B Parker)Parker,Donn B,Computer Security Management,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Englewood Cliffs,NJ,1983等。这一阶段的研究对象还属于计算机体系本身的安全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并不是本书所研究的国家安全层面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的技术进步和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军转民”的转向,这个阶段的互联网商用化是造成互联网社会化和网络空间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整个世界、整个社会逐渐在被互联网技术连为一体,互联网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为扩大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网络空间的概念开始被学者所接受,为学者从哲学和人文层面探索网络空间的属性和本质提供了物质条件,出现了几部影响至今的划时代的研究成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ola Negroponte)的著作《数字化生存》Negroponte N P,Being Digital,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1995非常具有预见力,书中对数字技术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冲击进行的预测和分析许多都成了现实,他的分析影响了后来许多网络空间研究者。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先后通过三部著作来分析未来的网络空间: 《网络社会的崛起》 (1996)Castells,Manuel: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Society and Culture Vol I,Cambridge,Massachusetts; Oxford,UK: Blackwell,1996、《认同的力量》 (1997)Castells,Manuel,The Power of Identity,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Society and Culture Vol II,Cambridge,Massachusetts; Oxford,UK: Blackwell,1997和《千年的终结》 (1998)Castells,Manuel,End of Millennium,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Society and Culture Vol III,Cambridge,Massachusetts; Oxford,UK: Blackwell,1998,这些书至今仍被广大网络空间研究者学习引用。他从技术理性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空间发展,在认真分析了网络空间的技术基础之后,开创性地对网络信息技术对社会结构和发展变迁进行了分析,将其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和哲学层面。曼纽尔·卡斯特的著作搭建了网络空间技术和社会研究的桥梁,成为从哲学、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网络空间安全的技术问题的一座不可逾越的学术高峰。
网络空间安全进入国家层面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深入研究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空间技术逐渐成熟,网络空间的概念也逐渐得到广泛认同,研究视角也从技术领域向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网络空间的多维属性,也形成了研究的多重视角。例如,来自计算机专业或通信专业院校以及具有计算机科学技术背景的学者比较关注互联网技术,因此他们的研究偏重技术;而来自军事学院或具有国防科技背景的学者则更多关注网络对抗,更多从军事或国防科技角度进行研究;具有法律背景的学者更加关注网络空间的国内外立法问题,因此也形成了一股重要的研究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鉴于网络空间的跨边界特性,国际政治领域的学者也开始从权力、制度和规范视角来研究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尽管这些早期的研究范围还比较单一,但是毕竟已经在研究角度上有所拓展,对本书进行深入探讨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问题具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二)国内关于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研究
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是在2000年前后,因此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队伍逐步从以单纯的计算机技术研究为主,扩展到国防科技和军事理论研究人员、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人员。从研究进程看,主要包括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几个阶段。国防科技和军事领域往往对新兴技术比较敏感,特别是我国长期以来保持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国防科技和军事理论研究队伍,因此在网络空间研究方面走在了各国前面,基础比较扎实,特别是随着军队和国防科技领域的几次改革,形成了相对的研究优势。20世纪90年代,美国先后提出了C4I(指挥和控制、计算机、通信和情报)、“网络中心战”概念,并启动了大规模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DII),我国国防科技情报和战略研究部门对美国的这些动态发展都进行了密切跟踪,对我国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防和军队领域形成了一大批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方面的丰富成果。汪致远和李常蔚于2000年编著的《决胜信息时代》汪致远、李常蔚、姜岩:《决胜信息时代》,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主要从信息化时代战争的角度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属于信息安全研究较为成体系的早期代表作。笔名“东鸟”的学者在2010年出版了《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一书,该书虽然不能称之为学术著作,但对“网络战争”进行了体系性论述,提出“谁控制互联网,谁就控制天下”东鸟:《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的观点,这在当时背景下是具章军民协同是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重要视角00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军民协同问题研究有一定超前性的。军事科学院的吕晶华2014年出版《美国网络空间战略思想研究》吕晶华:《美国网络空间战思想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是目前国内对美国网络空间战研究较早且比较系统全面的专著,对美国网络空间战的思想起源、发展特点和体系构成都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探讨了网络空间威慑、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基础、力量建设和人才储备等,是研究美军网络战思想的重要参考著作。蔡军和王宇等2018年出版的《美国网络空间作战能力建设研究》蔡军、王宇等:《美国网络空间作战能力建设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对美国网络空间作战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他们的研究重点是网络空间作战的基础能力,特别是技术能力。
网络空间进入国际关系和政治学研究视域相对较晚。这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空间本身的技术性较强,对大部分国际关系和政治学研究人员而言都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和信息技术在我国成熟相对较晚,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显现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陆忠伟2003年编著的《非传统安全论》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是国内较早从国际关系视野来审视非传统安全的著作,其中第12章专门讨论了信息安全,对信息安全的内涵、性质和特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将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同样在2003年,复旦大学蔡翠红教授出版了《信息网络与国际政治》蔡翠红:《信息网络与国际政治》,北京: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开创性地从国际关系理论层面探讨了信息网络,通过权力、主权与国家安全等国际政治语言,对网络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是网络空间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了信息网络与全球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还对网络时代中国应对国际关系的举措提出了相关建议。辽宁大学在黄凤志教授带领下,在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于2005年就出版了专著《信息革命与当代国际关系》黄凤志:《信息革命与当代国际关系》,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对信息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得较为透彻。他从国际战略层面着眼,阐述信息技术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而对国际格局、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安全都具有变革动力。2009年,蔡翠红教授又出版了《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蔡翠红:《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它是目前国内部专门研究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著作。她选择“信息安全”的概念,而不是“网络空间”的概念,也反映了成书的时代背景和该著作的着力点。她的研究层面是国家战略层,内容核心在于美国的信息安全发展、信息安全保障框架,以及“9·11”事件前后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演变等。特别强调的是,蔡翠红在其著作中总结的技术、管理和政策法规三层分析模型,成为长期以来美国网络空间研究的基本逻辑框架,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深受其影响。复旦大学沈逸副教授2013年在其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了出版了《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沈逸:《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是国内较早明确采用“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这个概念而不是“信息安全”概念的著作。沈逸的著作比较偏重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通过对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性梳理,将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发展的历程划分为防御、控制、塑造三个阶段,被后来许多研究者所引用。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