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国医大师临证心悟 国医大师独特临床精粹丛书

書城自編碼: 370029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王建国 刘建和
國際書號(ISBN): 9787535794697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售價:NT$ 391.0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售價:NT$ 447.0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NT$ 381.0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NT$ 335.0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NT$ 447.0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NT$ 391.0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76
《 推拿按摩手法图表解 》
+

NT$ 632
《 图解黄帝内经(最好的《黄帝内经》图解版本,畅销百万册图解经典系列全新修订,忠于原著!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陈飞松、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于雅婷联袂审订推荐!看懂老祖宗的长命养生经,就选这本!) 》
+

NT$ 709
《 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疗法 》
+

NT$ 319
《 中医药大数据应用 》
+

NT$ 1248
《 中成药处方案例点评 》
編輯推薦:
为了更好地弘扬国医大师们宝贵的学术经验,启发后学,造福病患,我们和中医药的专家们共同策划,编写了这套《国医大师独特临床精粹丛书》,共3个分册,分别是《国医大师临证心悟》《国医大师方药心悟》《国医大师验案心悟》。
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薪火相传。国医大师是中医药行业德艺双馨的杰出代表、学术泰斗,既是优秀中医药文化师承教育的受益者,更是优秀中医药文化的传递者。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学习和传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不失为一条捷径。
国医大师大部分都是临床专家,在临床上各有专长,长期的临床积累,加上勤奋思考,国医大师们对临床诸多病种,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调护,都有诸多独到地认识和体会。本书主要辑结了国医大师们对内、外、妇、儿、五官科各科不同病证的独到临证心得及感悟。以病证为纲,每一病证下汇聚国医大师的临证体会,读者既可以学习到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方法,又可以通过国医大师们的学术争鸣,启迪思维。
內容簡介:
本书在参阅了大量国医大师相关医学论著、学术期刊及其他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国医大师的临证思维、治法经验、方药应用等,高度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精华。全书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系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外科病证、骨伤科病证、妇科病证、耳鼻咽喉科病证共11章,每个病证均有数位国医大师治疗该病独特的临证经验,对理、法、方、药均有系统整理,为方便临床工作者查阅、学习和使用,特将每位国医大师临证经验凝练成一句话作为标题,以提高临床疗效,亦便于中医爱好者阅读。
關於作者:
何清湖:中西医专家、中医教育家、养生专家、中医治未病专家,博士、主任医师、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刘建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委员。
王建国: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目錄
章 肺系病证
感冒
1.李辅仁大师心悟:“没有内热则没有外感”,治宜清解散通里和卫
2.路志正大师心悟:“在皮者汗而发之”,疏风解表兼清肺止咳先安未受邪之地
3.任继学大师心悟:宣肺以解外,利气化痰以除内;年老者宜调和营卫,佐以宣解;青壮中年化燥者,应解以清润
4.吕景山大师心悟:辨清表里比例关系,推敲“清解”运用有度
咳嗽
1.郭子光大师心悟:有表先解表,治咳当祛因,止咳要化痰
2.何任大师心悟:辨寒热、虚实、外因、内因
3.李辅仁大师心悟:治咳“肺宜宣,痰应排”,自拟宣化理肺汤
4.颜正华大师心悟:用药轻灵,平中见奇
5.周仲瑛大师心悟:治咳以宣肺为要
6.李振华大师心悟:辨因选方,宣降调肺;辨明脏腑,治脾肝肾;久咳宜补,稍敛肺气
7.张琪大师心悟:寒热阴虚,专方治肺;呛咳气逆,泻肝清热;补土和中,痰饮属脾;顽咳温肾;心咳强心化瘀
8.朱良春大师心悟:清肺定咳汤治风热久咳,旋覆夏麻芍草汤治风寒久咳
9.路志正大师心悟:从气血痰立法用药,自拟“清润平降方”
10.刘祖贻大师心悟:治咳九法
风咳
晁恩祥大师心悟:疏风解痉治风咳九法
慢性支气管炎
郭子光大师心悟:分三期论治,发时治痰治咳,平时温补脾肾
哮病
1.李玉奇大师心悟:从季节性、过敏性、肾不纳气性论治哮喘
2.周仲瑛大师心悟:风痰阻肺是发作期的主要病机,风痰内伏是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从风痰论治四法
支气管哮喘
1.洪广祥大师心悟:痰瘀气壅为机要,疏利气机为治法,蠲哮汤为主方
2.晁恩祥大师心悟:风邪为患,治宜疏风解痉
喘病
1.何任大师心悟:辨明虚实,实候疏利,虚候补益
2.李辅仁大师心悟:内有伏痰,外邪引动;治应洁净气道,绝痰之源,标本兼治
间质性肺炎
朱良春大师心悟:邪客于肺,从痰瘀论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周仲瑛大师心悟:病机为肺虚痰瘀,急性期宜解表、涤痰、治瘀
2.洪广祥大师心悟:宗气虚衰,补益宗气,三类方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张琪大师心悟:治宜活血化瘀,辅以益气,利水消肿,重在通便
2.周仲瑛大师心悟:偏实者辨其病邪及病理因素,偏虚者辨其病理性质与脏腑病位;发作期治标,缓解期治本
咯血
1.何任大师心悟:首辨气血,次辨新、久、虚、实,三是治血
2.郭子光大师心悟:重视止血,降气火痰,常用止血方
肺痨(肺结核)
1.何任大师心悟:辨别气血阴阳施补,善用何氏加味地黄丸
2.郭子光大师心悟:病机为阴虚肺热,久及脾胃,治则中西结合,杀虫补虚;治应分证论治,对症用药
3.朱良春大师心悟:制汤丸膏,内服外敷;愈后调理,培土生金
肺痈
1.何任大师心悟:擅用经方,自制“银花大贝汤”
2.周仲瑛大师心悟:清肺解毒,化瘀散结,排脓泄浊,清养补肺
3.洪广祥大师心悟:清热排脓,化瘀扶正
肺痿
晁恩祥大师心悟:肺纤维化与中医肺痿相链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三章 脾胃病证
第四章 肝胆系病证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第八章 外科病证
第九章 骨伤科病证
第十章 妇科病证
第十一章 耳鼻咽喉科病证
內容試閱

“中医看名医,西医看名院”,这是我在做中西医文化比较研究时总结的两者差异之一。西医看病,看重的是医院的级别和排名;中医求诊,看重的是医生的个人名声和威望。这个现象其实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本质差别:西医更倚重技术进步,中医更强调个人经验。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医诊疗过程,特别强调个体化差异,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需要医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敏捷的思辨能力,要做到精准辨证比西医更难,其思辨过程比西医更复杂。因此,名中医的成才周期较之西医更长,“中医越老越吃香”的大众认知,有内在的科学道理。当前,国家特别重视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传承研究,设立的专项有:“名老中医工作室”“学术流派研究”以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传承”等,给予的研究经费支持力度都很大。国医大师孙光荣撰文指出: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是中医学术发展的活水源头。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共同组织先后评选出的国医大师,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至少在50年以上,长期坚守在中医药临床工作一线,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德艺双馨,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毫无疑问,“国医大师”是当代中国名老中医群体中杰出的代表!
为了更好地弘扬“国医大师”们宝贵的学术经验,启发后学,造福病患,我们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策划,历时两年余编写了这套《国医大师独特临床精粹丛书》,共3个分册,分别是:《国医大师临证心悟》《国医大师方药心悟》《国医大师验案心悟》。
“国医大师”大部分都是临床专家,在临床上各有专长,长期的临床积累,加上勤奋思考,“国医大师”们对临床诸多病种,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调护,都有诸多独到地认识和体会。《国医大师临证心悟》主要辑结了“国医大师”们对内、外、妇、儿、五官科各科不同病证的独到临证心得及感悟。以病证为纲,每一病证下汇聚“国医大师”的临证体会,读者既可以学习到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方法,又可以通过“国医大师”们的“学术争鸣”,启迪思维。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四诊合参,确定病性与病位,辨析病理,确定治法,方随法出,因方遣药,这是一名真正的中医医师的诊疗思辨过程。“理、法、方、药”俱备,这是中医诊疗的基本要求。其中,方和药是中医诊疗的终落脚点,方药是中医治病的“弹药”。“国医大师”们都谙熟经典,对“经方”的运用得心应手,并且在“博极医源”的同时,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独创了诸多经验方剂,对某些药物及药对的运用,也“别出心裁”。《国医大师方药心悟》分册主要汇集了“国医大师”们对经方、验方、成方及药味使用心得,这些具体经验在临床中都可直接借鉴运用。
中医医案是医家临床辨治疾病的真实记录,为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和素材。中医历来重视医案的整理与挖掘。在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文献启发下,屠呦呦历经191次实验,在1971年提取出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这中间亦离不开她查阅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离不开医案的贡献。201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的主题是“医案的临床应用与标准化”,由此可见当代中医药发展对医案的高度重视。《国医大师验案心悟》主要辑录了“国医大师”本人亲撰,或其随诊门人所撰的大量医案。这些医案,内容十分丰富,覆盖面十分广阔,记录和解析了国医大师诊疗的全过程,体现了国医大师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凝聚着国医大师的智慧和心血。值得广大中医临床医生和喜爱中医的读者朋友仔细揣摩,举一反三。
国医大师孙光荣在思考分析当代中医教育现状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新一代中医医师存在明显的“三个不足”和“三个不突出”,即:中医药文化素养不足、中医药基本理论修养不足、解决中医临床的能力不足及“中医人”的标识不突出、中医临证思辨特点不突出、中医临床疗效的贡献率不突出。国医大师们的成长成才经历为新一代中医师学习奋斗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从与我们同时代的国医大师们的丰富学术宝库中汲取独到经验,为我所用,是我辈中医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提高中医临床解决问题能力的蹊径。然而,当代“国医大师”们目前都年逾古稀,甚至是耄耋老人,还有部分先生已经逝世。对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传承,是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有一些针对“国医大师”临证经验挖掘的专著出版,但像本套丛书这样,从病证、方药及医案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展开研究的丛书还是鲜见。我们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将为弘扬“国医大师”的精彩学术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此,要特别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教授在丛书编纂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由于“国医大师”们的学术经验和学术内涵广博丰厚,我们所辑选的这些内容,只是国医大师丰富临床经验中的很少一部分,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加之我们自身的学术水平有限,有些按语、评语或有牵强之处,不能精准阐释国医大师们的“匠心独运”之处,还请“国医大师”们给予包容。“医者意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一位读者在学习、思悟、运用国医大师的独到学术经验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心得,编者所不能完全解读的学术精髓,可以由万千读者来丰富补充。但我们的目的和大家一样: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传承中医,发扬中医。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清湖
2020年6月·长沙

前言
指示:“中国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护佑中华儿女生命全周期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的抗击烈性传染病的疫情中,中医药深度介入,全程救治,充分发挥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贡献了中医智慧和中医力量。
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薪火相传。国医大师是中医药行业徳艺双馨的杰出代表、学术泰斗,既是优秀中医药文化师承教育的受益者,更是优秀中医药文化的传递者。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学习和传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不失为一条捷径。
本书在参阅了大量国医大师相关医学论著、学术期刊及其他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国医大师的临证思维、治法经验、方药应用等,高度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精华。全书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系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外科病证、骨伤科病证、妇科病证、耳鼻咽喉科病证共11章,每个病证均有数位国医大师治疗该病独特的临证经验,对理、法、方、药均有系统整理,为方便临床工作者查阅、学习和使用,特将每位国医大师临证经验凝练成一句话作为标题,以提高临床疗效,亦便于中医爱好者阅读。
本书资料主要来源于专业学术期刊、各种媒体公开发表的国医大师相关养生资料,每节文后附有主要的参考文献,在此对原资料整理者此表示敬意和感谢。本书所选取的内容只是大师们临床经验的缩影,不能完全概括大师们的临证经验,更不能完全展现其学术的博大精深,如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为医者为天下生民请命的大道。“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是为医者坚守的责任。“国医大师”是中医药领域的荣誉,更是我们后辈中医心之向往,立足于临床实践,坚守这份大道与责任,牢记中医人的初心与使命,便一定能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新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中医人的力量!
章 肺系病证国医大师临证心悟感冒
1李辅仁大师心悟:“没有内热则没有外感”,治宜清解散通里和卫外感之邪虽有风寒暑湿热之异,但能随机体阴阳寒热虚实而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七情均易内生郁热,一般来说,内热偏盛,故以风热感冒为多。提出“没有内热则没有外感”的独到论断,认为里气不和,则外(卫)气不固。内热不清,则外气难调。提出了“通里和卫”论。李大师一再强调不同时代赋予疾病以不同内容,治疗上也应随机应变。
李大师云:外感之热,或以解表汗出而散,或以宣肺清热而解。故遣方用药,主张给邪以出路。具体而言,解表发汗多用柴胡、荆芥、金银花、防风、大青叶等;宣肺散热多用炙麻黄、苦杏仁、桔梗等;清肺热选苇茎、白茅根、生石膏、羚羊角粉、黄芩等;通里选用瓜蒌、枳实或酒制大黄等。李大师认为宣肺不仅可用于咳喘疾患,还提出“宣肺可以解表,宣肺可以清(散)热”的观点。李大师云:宣降肺气即是开宣为外邪或痰湿郁闭之肺气,肺气得宣,则邪去热散。这一观点对于老年外感尤其适宜,辛散解表之品,用之不当则易伤阴耗气。而宣肺解表,是通过通宣肺气,散热排痰外出,给邪以出路而达到的。从“知病传变”和“治未病”的思想出发,外感之初,邪虽在表,但外邪闭表,肺失宣降,易致痰热壅肺,故遣方用药,须当外散表邪,更应注重宣肺。李大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清解散,酌情加减用以治疗感冒,疗效满意。
【组成】金银花20~30 g,炙麻黄3 g,枳壳10 g,全瓜蒌20 g,荆芥10 g,防风10 g,柴胡10 g,薄荷(后下)5 g,苦杏仁10 g,桔梗10 g,生甘草3 g。2路志正大师心悟:“在皮者汗而发之”,疏风解表兼清肺止咳,先安未受邪之地感冒为常见病、多发病,人多失之,医者以小疾易治而不深究之。殊不知“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受病之后,多随其体质不同,而有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之变,亦多兼挟为患,故常可诱发咳嗽、哮喘、水肿、痹证等疾病。
感冒之治法,应辨证而施治。宜本“在皮者汗而发之”“善治者治皮毛”之旨。风寒则以辛温解之,路大师常用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治以辛凉,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者以桑菊饮加减,热重者合银翘散增删;天行时气、瘟疫,病无少长,多相染易,当清热解毒以治之,普济消毒饮或清瘟败毒散足可胜任,路大师常佐以升降散,收效甚捷;表里同病者外散内清,内外热胜者河间双解散投之;内伤饮食,外受风寒而见吐泻发热有肠胃症状者,藿香正气散增损之,以夏秋季节暑湿较重者尤宜。万不可囿于感冒病毒之说,一见发热,不问有无鼻塞流涕、恶寒肢楚等症,即以清热解毒或苦寒泻火之剂投之,致风寒之邪郁于肌肤,久而不去,酿成火郁之症,迁延难愈。
肺主皮毛,司呼吸,为人身之藩篱,当受邪之后,玄府闭塞,卫阳被遏,肌肤失宣,而肺首当其冲,可见恶寒发热、呼吸不利、咳嗽之症。因此,路大师在用疏解之剂的同时,多加枇杷叶、苦杏仁、鱼腥草等清肺止咳之药,以防向肺系传变,即叶氏先安未受邪之地,早为防变之意。
若年高体弱,卫气不固,或久病未复,常感冒者,应扶正祛邪,予参苏饮或补中益气汤,小剂量缓缓服之。平时以玉屏风散加首乌藤研为细末,装于胶囊,每次3 g,每日2次,温水送服,缓缓调理,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素体阴虚,津液不足而感冒者,宜生津增液以资汗源,津液足则汗自出,或予以熏蒸接汗(渍形以为汗),以微汗为度,勿令大汗淋漓如水,而犯虚虚之戒。
至于表热里寒、表寒里热当轻宣温里或解表清里,而挟湿、挟食、挟痰者,当随其兼证,增入化湿、消食、祛痰之品,灵活变通。3任继学大师心悟:宣肺以解外,利气化痰以除内;年老者宜调和营卫,佐以宣解;青壮中年化燥者,应解以清润感冒是四时常见之疾病,尤以冬、春二季为多。风性主动,主疏泄,开腠理,其善行而数变,且为六淫之首,故易伤人体。而冬、春之季多挟寒邪,何以言之?风为百病之长,寒为百病之总,故风邪侵害人体多挟寒邪,但亦能挟湿、挟燥、挟火伤及人体为患。邪者,毒也,故六淫之邪为病,皆为毒作祟也。当今之人患感冒,医者多投以银翘解毒丸(片),热不退则投以安宫牛黄丸,寒凉冰伏,临床缺乏辨证观点,误人不浅。西医诊治,知是病毒为病,则杂投病毒灵、感冒通,热不退者则投抗生素之类控制感染,而致患者表邪未解,卫气受困,营气被束,正气不伸,邪气外闭肌腠,内迫于肺,引起肺气不降,邪气上犯于咽,累及于喉,影响咽喉气化,津血不利,发生喉痒则咳嗽,咳甚则呕,痰涎吐出则嗽缓,时而复作,鼻鸣气不得出而清气不升,致头晕,邪闭于外,卫阳不固,动而汗出,颜面淡白而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多虚数而大。应宣肺以解外,利气化痰以除内。
【组成】百部15 g,白前10 g,苦杏仁20 g,荆芥10 g,羌活10 g,紫菀20 g,款冬花15 g,马兜铃15 g,苍术15 g,厚朴10 g,陈皮10 g,白果仁15 g,水煎服。
若60岁以上患者,当以调和营卫为主,佐以宣解之品。
【组成】桂枝15 g,白芍15 g,生姜3片,大枣3枚,厚朴5 g,苦杏仁15 g,百部15 g,白前10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马兜铃15 g,甘草10 g,水煎服。
若青、壮、中年患病,症见干咳无痰,胸中干涩,纳呆,四肢重,二便正常,舌淡红,少苔缺津,脉沉涩或滑数者,此为邪有化燥之势,法以宣解清润为主。
【组成】青黛15 g,蛤蚧粉15 g,瓜蒌15 g,荆芥10 g,薄荷10 g,百部15 g,白前15 g,紫菀15 g,苦杏仁15 g,款冬花15 g,旋覆花15 g,炒天冬10 g,水煎服。4吕景山大师心悟:辨清表里比例关系,推敲“清解”运用有度近代中医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外感病多因寒温失调,风寒之邪侵入体内,感受六淫之邪而致病,虽有在表、在里、在气、在血的不同,但总以正邪相争为基本病机。在治疗及用药上,一般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采用辨证施治,或以专方专药,均有一定疗效。
吕大师根据外感病的病因病机,采用“清解法”为主,所谓清是“清热”,解是“解表”。即临证一面清热,一面解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舌苔、脉象,辨清寒热的比重,给予三分清七分解,或五分清五分解,或七分清三分解,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吕大师根据多年临床体会,普通感冒患者抑或是流行性感冒患者,均可采用清解之法,可投银翘散或荆防之类而不效专,均取得良好效果。如诊治45岁女患者杨某,中医诊断:感冒,属外感风寒兼有内热,病在半表半里之间,但表证不可只知发汗,更应注意清里,辨清表里之比例,在“清”或“解”方面仔细推敲,治宜采用“五清五解”之法。初诊以达原饮、柴胡桂枝汤、栀子豉汤三方化裁。方中桂枝与二芍,柴胡与二黄,豆豉与栀子,草果与知母,一表一里,互相配合,栀子、柴胡、炒香豉、草果同施共奏逐邪外出之功,白芍、黄芩、白茅根、栀子共起敛阴、清热凉血之效。五清五解,清解共伍,又体现了善用药对的特点。方中清解药对如:豆豉与栀子,荆芥穗、薄荷配金银花、连翘,麻黄伍石膏,黄芩伍荆芥穗等,均得心应手,遂达到内外兼蓄,药到病除之效。
参考文献
[1]史学军,李辅仁李辅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浅谈[J]中国医药学报,2001,01:5658
[2]路志正路志正说病——感冒不宜忽视[J]光明中医,2010,02:345
[3]任继学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1192
[4]白小丁吕景山教授“清解法”临床应用体会[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4):3435
咳嗽
1郭子光大师心悟:有表先解表,治咳当祛因,止咳要化痰咳嗽多因肺卫不固,冒风受凉,以致风邪外感,挟寒、挟热、挟燥,束于表卫,肺气不宣引起;或外感风寒,郁久化热、化燥,使肺失清肃所致。由于肺失清肃,灼津为痰,或津液失运,滋生痰浊,以致痰阻肺管则咳,痰壅气道则喘,痰郁久化热则耗气伤津。总之,邪束表卫,肺失肃降为其基本病机,除年老体弱者外,一般皆以邪实为主。咳嗽为排出肺中痰液的病理反应,因此在治疗上除干咳无痰、频咳不止,甚至影响休息,损伤气阴时,可用止咳药外,一般不单纯止咳。单纯止咳难以治愈咳嗽,反使肺气闭郁,排痰不畅,遏郁于里,化热生变,使咳嗽久不能愈。
本病的治疗要掌握3个要点:①有表先解表,本病初期多兼表证,或风寒外束,或风热外感,适当发汗疏风以解表邪,则表解里自和。②治咳当祛因,即有热清热,有寒散寒,有燥润燥,因除肺清,咳嗽自止。③止咳要化痰,治痰当降气,气降则痰降,痰消则咳止,热痰当清化,寒痰当温化,湿痰当燥湿化痰,同时配合理气药以利排痰,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目的。
2何任大师心悟:辨寒热、虚实、外因、内因
咳嗽之症,须分寒热、虚实、外因、内因。寒嗽者,常见痰稀薄,面色微白,畏风多涕,治当温肺固卫;热嗽者,常见痰黄稠,面微红,或身热喘促胸满,治当清火化痰;虚嗽者,常见气逆吸不足或有虚汗出,多见面色苍白或大便溏泻,当补脾敛肺;实嗽者,常见阵咳,气壅滞,面色多微红,治当利膈化痰。
外因所致者,自表侵入,须视六淫之不同。感风或感寒者,治多辛平解表或辛温解邪;感暑者,治宜辛凉除之;感湿者,宜苦降淡渗;感燥者,宜甘凉清润;感火者,宜甘寒苦辛清涤之。内因所致者,所谓“损者自下及上,治宜甘润则肺清而嗽安”。自当进一步分析何脏虚损,着重辨治。何大师治外因咳嗽,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等所致者,基本方用止嗽散加减(《医学心悟》)以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主治外感咳嗽,喉痒而咳痰不爽,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者。若有身热,则加连翘、黄芩之类;若见肠胃不适,则加神曲、谷芽等。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何大师亦常用止嗽散加味治流感身热不甚而咳嗽颇甚者,效果明显。除阴虚劳嗽痰中带血不宜使用,禁忌证并不多。何大师治内伤咳嗽,以自拟方为基础,随证加减。一般对久咳伤阴、阴虚火旺咳痰者,能起滋阴、润肺、止咳的作用。
【组成】天冬、麦冬、桑叶、枇杷叶、桑白皮、黄芩、当归、川贝母、生甘草、茯苓、白术、炙百部。3李辅仁大师心悟:治咳“肺宜宣,痰应排”,自拟宣化理肺汤李大师强调,咳嗽是一种机体抗病的反应,是排痰外出,给邪以出路,正能胜邪的表现。治疗上切勿敛肺止咳,否则痰热不能被咳宣而出,郁闷于内,变生他证。用药上,宣肺化痰,多用炙前胡、炙紫菀、炙枇杷叶、橘红、紫苏子、葶苈子、川贝母、半夏;宣肺平喘多用炙麻黄、苦杏仁、射干;清肺热多用金银花、桑白皮、苇茅根、生石膏、鱼腥草。咳嗽早期忌用五味子、川贝母、白果、诃子等敛肺镇咳等药。李大师提出“肺宜宣,痰应排”的治疗原则,自拟宣化理肺汤,用以治疗肺失宣降,咳嗽、咳痰症,常获良效。
【组成】南沙参15 g,桑白皮15 g,苦杏仁10 g,橘红10 g,紫苏子10 g,桔梗10 g,炙枇杷叶10 g,紫菀15 g,款冬花10 g,炙前胡15 g,炒远志10 g,川贝母10 g,甘草3 g。
4颜正华大师心悟:用药轻灵,平中见奇
颜大师认为风温肺病,发热咳嗽,当恪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法,重在宣肺解表,表解方可清里,或用表里双解之法,如表邪未解,而单清肃肺气、化痰止咳,必致病情缠绵难愈,甚至发生变证。外感咳嗽,表证已解,而痰热阻肺,虽病情单纯,辨析不难,然欲数剂取效,亦属不易。
颜大师说,治疗痰黄稠量多,热与痰并盛之候,不能单用苦寒清泄之品,必须配伍适量温化宣降之品,才能尽快使痰热两清。倘若单用苦寒清泄之品,则易致肺热去而痰浊留伏,咳嗽难愈。处方时投以桑白皮、黄芩、浙贝母、瓜蒌皮、竹茹、白前、生甘草,旨在清泄肺热,化痰止咳;投小量苦杏仁、化橘红、紫菀、百部、桔梗,旨在增强化痰止咳之力。若痰多未减,多去桔梗加紫苏子,以再增降气化痰止咳之功。
5周仲瑛大师心悟:治咳以宣肺为要
外感咳嗽治以宣肺通气
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两类,但总属痰邪阻肺,肺气不得宣通,肃降无权,上逆为咳。而外感咳嗽之中,尤以风寒袭肺多见。明代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故治疗总以宣通为要着,肺气宣则病邪外达,肺气畅则肃降有权。临证只要排除外感燥热、内伤气火、阴虚,皆可宣通。寒热偏向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宣肺气;寒邪重者则当辛散宣通、温开肺气;若属外寒内热、肺气不利,又当温清宣肃并施。
宣肺止咳,周大师临床多以三拗汤为基本方,同时随证配药以增效。通用性配伍可选桔梗、白前、前胡、虎耳草、枇杷叶等。辨证配药如表寒配紫苏叶、荆芥;肺热内郁配生石膏、知母;痰热蕴肺配黄芩、桑白皮;咳嗽迁延配百部、紫菀、款冬花;咳逆气急痰壅配紫苏子、金佛草;兼湿见痰稠量多胸闷加法半夏、厚朴、陈皮等。
若陈寒伏肺,非温散宣通不解,因外感咳嗽,受寒深重,寒伏肺俞,往往逾年不瘥,此种情况虽不同于外感咳嗽初期起病急、病程短的一般表现,但审证观舌,仍具有寒邪伏肺的特点,如痰白质稀,咳而不爽,鼻塞有涕,背寒怕冷,口不渴,舌白,质淡等。其原因多与未能早予温散,或苦寒凉润太过,或素体不强、肺阳虚弱有关,故治当温散伏寒、宣通肺气,达邪外出,方取小青龙汤。6李振华大师心悟:辨因选方,宣降调肺;辨明脏腑,治脾肝肾;久咳宜补,稍敛肺气(1)辨因选方,宣降调肺
《医学心悟》说:“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李大师认为,咳嗽无论外感、内伤都离不开肺病,总归于邪客于肺所致,故治疗咳嗽,主要在于治肺,当首辨病因为何邪,方能有的放矢。
1)辨寒热湿燥,方随证立
李大师认为对于外感及内伤咳嗽,辨证时应注重对咳痰的鉴别。一般来讲,痰色黄属热;痰色白属寒;痰量多为湿;大口黄痰为湿热;稀痰多为肺脾气虚;痰量少而黏,不易咳者,为阴虚或肺燥。此外治疗时还应因时而异,春季多风,常见风寒、风热咳嗽,当加防风、荆芥、前胡等疏风之品;夏令暑湿,咳嗽多缠绵难愈,化湿当不离藿香、厚朴、茯苓等祛湿药;秋燥易伤肺阴,而致燥咳,温燥宜桑杏汤,凉燥宜杏苏散;北方冬季寒冷,治以宣肺散寒,宜用三拗汤、华盖散等。
李大师治疗风寒咳嗽、咳痰稀白、畏寒怕冷者,喜用三拗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前方宣肺气、散风寒,后方温肺饮、化寒痰,两方合用,则温散并行,表里同治,咳、痰皆愈。治疗风热咳嗽常用止嗽散合桑菊饮加减。而治疗伏痰郁而化热、痰热壅肺证,李大师常选用苇茎汤清肺化痰,若热毒炽盛则加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芩;若痰热壅盛则加鱼腥草、桔梗、川贝母;若肺热灼伤血络则加白茅根、白及、黑地榆。
2)宣降并用,调畅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其气以降为顺,肺失宣发或肺失肃降,皆可导致肺气上逆而致咳嗽。宣肺既可疏散表邪又利于调畅肺气,降肺既利于止咳又有助于化痰,一宣一降,宣降并用,助肺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则咳嗽自愈。具体应用此法时,李大师推崇麻杏这一药对,炙麻黄宣肺解表,苦杏仁降利肺气,共用以复肺气之宣降。除此之外,“宣肺”还常用前胡、桔梗、桑叶、紫菀、款冬花等药,“降肺”常用枳壳、旋覆花、紫苏子、白芥子等药。
(2)辨明脏腑,治脾肝肾
咳嗽虽为肺系疾病,然正如《素问·咳论篇》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亦可导致咳嗽发生。李大师认为内伤咳嗽,多虚实夹杂,无论是先病在肺而影响他脏,抑或他脏先病而损及于肺,除治肺外,还应重视其他脏腑的调理,方可标本兼治。而在临床实践中,李大师尤注重从肝脾肾三脏治疗咳嗽。
1)补中健脾,以绝生痰之源
脾为肺之母,若外邪伤肺,久病失治,则子病及母,累及于脾,而致肺脾俱虚,临床症见咳嗽久不愈,痰量反增,色白而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虽为肺气耗伤,然虚者补其母,治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兼化痰祛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组成】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橘红10 g,半夏10 g,薏苡仁20 g,香附10 g,砂仁(后下)8 g,焦麦芽12 g,焦山楂12 g,焦神曲12 g,川厚朴10 g,干姜10 g,炙甘草3 g。
2)疏肝泻肝,治气以治咳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肺脏宣发肃降,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有赖于肝正常条达之性的辅助。若肝失条达,气机郁滞不畅,则肺气失于宣肃而为咳,久则津液不布,聚而为痰。临床见咳嗽随情绪波动发作,胸胁满闷,善太息,脉弦等。治以疏肝解郁,调畅肝气。
【组成】柴胡、枳壳、郁金、厚朴、紫苏子、前胡、化橘红等。
3)补先天,通肠腑
肾为肺之子,肺金对肾水有充养作用。咳嗽时间越长,津液受损越严重,肺阴亏虚,母病及子,肾水不充,水亏则火不归元,虚火上灼肺金,则肺阴愈损,终致肺肾之阴俱亏。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年老则阴气自半,若患久咳更易转为此证。肾乃后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所,故治肺阴之亏,仅润肺金,咳嗽难愈,应肺肾同治,益肾养肺,以达母子两富。
【组成】蒸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石斛、麦冬、山茱萸等药。若潮热盗汗则加地骨皮清虚热。
另肺与大肠相表里,六腑以通为用,肠腑壅滞,气机不畅,则阻碍肺气下降,加重咳嗽。故李大师治咳嗽,问诊时必详问大便情况,若大便干结,则选用火麻仁、草决明、瓜蒌子、苦杏仁中两三样,润肠通便以助肺气下降,气顺则痰易消,咳易止。
(3)久咳宜补,稍敛肺气
久病多虚,虚则补之,况肺为娇脏,更易耗气伤阴。肺性喜润恶燥,是故久咳以肺阴虚损为常见。临床见外感咳嗽失治误治,郁而化热,或长时间用抗生素后,阴虚津亏,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咳,咽痒声哑,盗汗颧红,口干,便干,舌红少苔者。方用生津益肺汤加减治疗。
【组成】北沙参20 g,石斛15 g,知母12 g,川贝母12 g,桔梗10 g,前胡10 g,黄芩10 g,苦杏仁10 g,生桑白皮15 g,地骨皮18 g。7张琪大师心悟:寒热阴虚,专方治肺;呛咳气逆,泻肝清热;补土合中,痰饮属脾;顽咳温肾;心咳强心化瘀(1)寒热阴虚,专方治肺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咳嗽求治于中医者多为西医常规治疗无效而顽固患者,久咳伤肺,反复发作,累及他脏,由轻到重,变证百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中医临床所见咳嗽,多属疑难病范畴。张大师认为,肺咳有虚实寒热之分,肺虚寒则咳痰清稀,气短无力,面白畏寒,舌润苔滑,临床善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人参,或用甘草干姜汤加五味子、罂粟壳,也可以用《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类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平素痰多气喘,入冬或受凉即有发作,辨证要点为无里热或里热不明显。
肺热证多为痰热壅肺,临床表现为咳嗽声高,咳痰黏稠或色黄,身热面赤,胸满气促,口干口苦,舌红苔腻,脉滑数。治以清肺化痰,予以清肺汤。
【组成】知母15 g,麦冬15 g,天冬15 g,川贝母15 g,黄芩15 g,桑白皮10 g,瓜蒌20 g,半夏10 g,苦杏仁15 g,橘红10 g,枳壳10 g,桔梗10 g,生甘草10 g。
肺热咳嗽,气喘不得卧,身热,痰黏稠,舌红少津,脉滑数者予以清金降气汤。
【组成】枇杷叶15 g,葶苈子20 g,桑白皮15 g,苦杏仁15 g,瓜蒌子15 g,黄芩15 g,麦冬15 g,川贝母15 g,紫菀20 g,玄参15 g,生地黄15 g,枳壳15 g,鱼腥草30 g,桔梗15 g,甘草10 g。其中葶苈子、枳壳、桑白皮、桔梗利气降气,与清肺化痰药合用,相互协同。
肺虚久咳喘息,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咳血、肺结核辨证属于肺气阴虚久嗽者。《医宗金鉴》有人参清肺汤。
【组成】人参、炙甘草、知母、阿胶、地骨皮、桑白皮、苦杏仁、罂粟壳、乌梅。方中人参、炙甘草补肺气之虚,知母、阿胶、地骨皮滋肺阴,桑白皮、苦杏仁利肺气;罂粟壳、乌梅敛肺气,以滋补收敛为主,辅以利肺气。
有属于肺阴亏耗咳嗽者,大多咳痰黏稠带血,或干咳无痰,手足心热,或潮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或虚数,常规治以滋阴润肺之百合固金汤之类。此种类型咳嗽多见于肺结核,也有反复肺部感染用抗生素可以暂时控制,遂即复发,此为肺阴虚不能胜邪,需治以滋阴润肺,少佐清宣之剂,使正胜邪去。
(2)呛咳气逆,泻肝清热
张大师认为肝咳即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主症为气逆呛咳,干咳少痰带血,胁痛咳引加剧,两目干赤,面色青,遇怒则加重明显,舌边赤苔燥,脉弦或弦数。治宜泻肝保肺,清热宁金。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或感染性疾病。临床多用泻白散加味主治。
【组成】桑白皮15 g,地骨皮10 g,郁金10 g,柴胡15 g,白芍15 g,瓜蒌20 g,黄芩10 g,降香10 g,麦冬15 g,甘草10 g。咳血不止,加三七5~10 g,研末吞服。如伴有气逆咳血加代赭石30 g。
(3)痰饮属脾,补土合中
张大师认为,脾咳属于痰饮病的范畴,其病机为脾虚失于健运,不能正常运化水液,痰饮内生,上贮于肺,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喉中痰声漉漉,脘闷呕恶,晨起尤甚,间或纳呆或便溏腹胀,舌苔厚腻,脉缓或濡,或有轻度浮肿。张大师对于此病审其有无里热证,善用张锡纯之理饮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此方:“治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而变为饮邪,停于胃口而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黏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得舒畅,转郁而作热,或为阴气逼阳外出而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然必诊其脉,确乎弦迟细弱者,方能投以此汤。”此方系苓桂术甘汤加味而成,张大师每以其治疗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辨证属于痰饮范畴而无里热者,屡用屡验。
【组成】白术12 g,干姜15 g,桂枝6 g,炙甘草6 g,茯苓6 g,生杭芍6 g,橘红45 g,厚朴45 g。
在临床辨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咳喘短气,胸满;②痰涎多而清稀、咳吐不爽;③头眩耳鸣,烦躁身热;④脉象弦迟细弱或浮大无力,舌苔白滑或厚腻。其中①②④为主症,③则属于假热,乃为饮邪逼阳气外出之假象,间或有之,当从舌脉辨识,不可误以为热证而投以寒凉之剂,此证候在肺气肿、肺心病中常见,但却并非主症。
此外,尚有脾湿生痰,日久化热,痰热互结之证;或见于痰饮复感外邪,痰热壅肺。症见咳喘气憋,痰稠黏不易咳出,脉滑,舌苔腻而少津,此为痰热蕴蓄,上干于肺,肺失清肃所致。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张大师多以加味清气导痰汤治疗。
【组成】胆南星10 g,半夏15 g,化橘红15 g,苦杏仁10 g,枳实10 g,瓜蒌子15 g,鱼腥草20 g,黄芩10 g,茯苓10 g,麦冬15 g,桑白皮15 g,甘草10 g。此方为二陈汤加胆南星化痰;黄芩、鱼腥草、麦冬、桑白皮清肺热;另加苦杏仁、枳实、瓜蒌子利气,配伍合理,用之则气顺热清痰消,诸症自除。
(4)顽咳虚喘,补肾纳气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为肺之主,主纳气归元,与肺共司呼吸,如肾气虚失于摄纳则出现咳而兼喘,以喘为主,咳痰清稀,甚则咳而遗尿,腰酸膝软,表浅呼吸,呼多吸少,舌淡胖,苔白滑,脉细弱,或浮大而空,临床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治疗以温肾纳气为主。张大师喜用张锡纯的参赭镇气汤加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五味子补肾摄纳,甚有效验。如辨证属于肾气虚、寒饮射肺、肾不纳气,症见喘息咳嗽、咳痰清稀、呼吸痰鸣音明显者,常用肺肾合治法,上则温肺化饮,下则补肾摄纳。
(5)心咳防治,活血化瘀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张大师提出中医范畴的“心咳”。临床以每遇咳嗽则心悸、气短为主要特征,与西医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发作相类似。瘀血问题一直是肺心病治疗上争论的焦点,张大师根据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本虚标实和血瘀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心主营血,肺主卫气,辅心而行血脉,肺气既伤则气虚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运行,血脉瘀阻而累及于心,心气不足则血脉不畅,出现心悸、气短加重。心气虚可导致瘀血内停,血瘀又可进一步影响气机的通利,二者之间往往形成恶性循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能改善机体微循环,促进炎症分泌物的吸收,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从而改善心肺功能。对于肺心病、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高黏血症的缓解,肺动脉高压的降低以及心肺功能的恢复都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生脉散能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延长心肌细胞存活时间,具有良好的强心效应。8朱良春大师心悟:清肺定咳汤治风热久咳,旋覆夏麻芍草汤治风寒久咳朱大师以宣、清、润、降、和、补、涩七法为纲,治久咳善熔数法于一炉,以兼顾主症和夹证,并以辨证论治和通治效方相结合(自拟通治效方),既有主方又有灵变。
(1)清肺定咳汤治风热久咳
朱大师自拟清肺定咳汤为基本方,治疗风热流感,支气管炎,肺炎久咳而偏于痰热者,有清肺、化痰、定咳退热之效。尤对风温(肺炎)咳嗽、痰多、发热、痰黏稠或黄脓痰,苔微黄、脉数,并口渴欲饮之证,颇有速效。
【组成】金荞麦20 g,鱼腥草(后下)15 g,白花蛇舌草20 g,天浆壳12 g,化橘红6 g,苍耳子10 g,枇杷叶(去毛包)10 g,生甘草5 g。高热咽喉肿痛,腮肿目赤加蝉蜕、僵蚕(借两者疏风热,利咽化痰,抗过敏之用);恶寒者加炙麻黄3 g;高热便秘者加牛蒡子或生大黄;咳喘甚者加葶苈子、桑白皮。
清肺定咳汤是朱大师自拟的通治风热久咳方,对痰热蕴肺之久咳、痰多或痰黏阻滞、咳唾不爽之证为合用。方中金荞麦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祛瘀。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二药相伍,其清化痰热和利湿之功相得益彰,盖无湿不生痰,无热不生痰,湿和热是酿痰之因,湿和热交混蕴结,则痰旋除旋生,今二药相伍同为清热祛湿,湿热二邪分化则痰无再生,不是祛痰,胜似祛痰,痰消则久咳自止。白花蛇舌草除助其分化湿热二邪和清化痰热之外,还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调节免疫功能。天浆壳软坚、化痰、清肺、止咳、平喘。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气下则火降痰顺。上二药均镇咳平喘,用量不可过大,此方有宣肃同用之妙。方中借苍耳子有抑制流感病毒和抗过敏的作用,又能祛湿升阳通督,朱大师喜掺用于流感方中意寓扶正。化橘红调中化痰,生甘草润肺止咳,共奏清肺定咳之功。
(2)旋覆夏麻芍草汤治风寒久咳
朱大师自拟旋覆夏麻芍草汤,乃熔仲景旋覆代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芍药甘草汤和甘草麻黄汤于一炉,并以旋覆花合小半夏汤为组方主药。凡因中西医误治之外感风寒久咳不愈者,毋论新久虚实或寒热夹杂,甚至缠绵数月或半年未见化燥化火者,或遍用中西诸药未效者,投此方效验如神,3~10剂而愈,尤其对老弱虚人、小儿不耐抗生素或市售中西止咳药无效者,更为合拍。
【组成】旋覆花8 g,生半夏6~10 g,生麻黄15 g,茯苓6 g,生姜3片,生白芍3 g,甘草3 g。咽痛喉痒者加桔梗5 g,前胡5 g,薄荷2 g;恶风、食少乏力,手足不温者加徐长卿10 g,荆芥6 g;久咳痰不黏稠者加浙贝母、桑叶各6 g。此方以其简朴轻灵而屡建奇功,通治风寒久咳。
朱大师治咳用药主张简朴轻灵,风寒郁闭于肺,是外感久咳不愈的主要原因。经说:“咳嗽之总病机为痰涎或水饮。聚于胃,关于肺。”上方辛开渗利,方中旋覆花、生半夏降逆和胃,而又加茯苓以涤饮除痰。盖旋覆花、生半夏降逆,则气降咳自止,茯苓利水则水去痰自除。妙在轻用生麻黄意在通阳于外,少用茯苓则通阳于内。水气搏于外,则用麻黄,水气搏于内,则用茯苓,两端兼顾,寓化气止咳,利水除痰之妙。方中旋覆花消痰、下气、软坚、行水,伍生半夏、生姜,取三药之辛开,辛者能散能横行,故能携麻黄宣散肺气达于皮毛,降中有宣,宣中有降,肺之治节有权。取旋覆花之味咸,咸能入肾,故能纳气下行以归根,脾胃中之痰涎或水饮下行,即无上逆犯肺之害。方中少用生白芍、甘草,以酸甘助化,既益肺津又轻敛肺气,且二药为伍,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之功,故有止咳作用。临床反复体会生半夏、旋覆花、生姜、生白芍、甘草五药在方中为举足轻重之品,不可代替。此方药简,剂小量轻,不取煎服,而取口杯加盖隔水炖服,即是取效的关键。9路志正大师心悟:从气血痰立法用药,自拟“清润平降方”路大师以清润平降为大法,自拟清润平降方。用以治外感时邪咳嗽,迁延不愈,干咳少痰,或咳逆痰滞,以咳为主,或呛咳面赤,甚或脓痰闭阻气道致喘憋,阵发性加剧,痰白黏稠量少,舌淡红,苔薄而不厚腻,脉弦,或细,或寸脉小滑,或小数。
【组成】南沙参15 g,麦冬12 g,桃仁12 g,苦杏仁12 g,炒紫苏子9 g,黛蛤散(包煎)9 g,炙百部9 g,白茅根15 g,芦根15 g,炙甘草6 g。久咳不止,加五味子9 g;咽痒不适,加玉蝴蝶9 g或青果9 g;痰滞难咳加紫菀9 g;痰白量多,加清半夏12 g,茯苓9 g,桃仁易为薏苡仁12 g;肺气虚者加太子参15 g;肾阴虚者加枸杞子9 g,山茱萸9 g,制何首乌9 g,河车大造丸(早、晚白开水送服)9 g。水煎,每日1剂,早、晚空腹服。忌食咸甜滑腻、辛香气燥之品。
诸咳上逆,皆属于肺。然“肺为娇脏”“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咳嗽日久,故选用清润甘淡之南沙参、麦冬、白茅根、芦根(色白中空入肺),润肺金、益肺气,故为君;“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干咳少痰,或咳逆痰滞,或阵发呛咳,痰阻气道,致喘憋面赤,属肝(气)火挟痰上逆于肺系所致,故送黛蛤散(色青入肝)清肝火降逆气,除痰止咳以保肺金为臣。
咳嗽日久,病机复杂,虚实兼见,路大师认为:从气血痰三个层次把握立法用药,临证才能思路不乱。宜苦辛平润降气,不宜选苦温及耗气走泄之品;宜清气化痰,让痰易于排出,忌用逐饮、燥痰、豁痰等辛温燥烈之品(如葶苈子、瓜蒌、皂角等),若用之于治痰无益,而反伤肺气;“肺朝百脉”,气血相互影响,气机上逆,则气血失和,宜在方中佐以少量行瘀和血之品,通肺络以降肺气。故选用三子养亲汤之炒紫苏子,苦微辛平以降气化痰;止嗽散之百部,苦平润肺止咳,前人治疗久咳多选用;苦平辛润之桃仁、苦杏仁同用,既能肃降肺气止咳,又可辛润通络和血以利气机,熔降气、化痰、和血于一炉,共为佐药;另选少量甘而微温之炙甘草甘缓止咳,调和诸药。该方清润为主,苦平润降为辅,滋而不腻,凉而不寒,有补益之力而无升提之弊,不燥不烈,寓奇巧于平淡之中,气血痰标本兼顾,符合大多数咳嗽顽疾的病机特点,故收良效。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所致咳嗽,以干咳少痰为主要症状,屡经中西药物如宣肺化痰、清肺止咳、抗感染、镇咳祛痰、脱敏等治疗无效者可参考清润平降方治疗;对某些不明微生物感染(如支原体、病毒等)所致支气管炎性咳嗽,有较好疗效;对痰培养无细菌生长(支气管黏膜功能障碍)所致咳嗽亦有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