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人类的演化

書城自編碼: 369964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人类故事
作者: [美]罗伯特·博伊德 [美]琼·西尔克 著 张鹏 韩宁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02909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10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抗癌饮食指导
《 抗癌饮食指导 》

售價:NT$ 442.0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售價:NT$ 386.0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售價:NT$ 1622.0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售價:NT$ 386.0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售價:NT$ 549.0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NT$ 381.0
正念心理学:全面开启自我觉察与接纳的疗愈之旅
《 正念心理学:全面开启自我觉察与接纳的疗愈之旅 》

售價:NT$ 391.0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

售價:NT$ 88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2
《 法医档案:用真相与实录还原法医科学 》
+

NT$ 264
《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文库: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研究 》
+

NT$ 348
《 法医报告:死亡教会我们什么 》
+

NT$ 219
《 法医笔记:死亡背后的真相 》
+

NT$ 452
《 缤纷的生命 》
+

NT$ 395
《 人类起源和迁徙之谜(“科学家之梦”丛书) 》
編輯推薦:
一本书读懂人类的演化历史!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我们人类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人类有着如此多样的变化?为什么人类成功地栖息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而其他物种的分布范围却相对有限?人类如何获得了自己的行为模式?
这本书从遗传学、生态学、行为学、考古学等多个角度,结合各方面的证据,阐述了人类演化的历史和背后的相关原理。读完本书可以让你对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有更科学全面的了解,更好地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问题。
內容簡介:
本书从人类学家和演化生物学家两个角度出发,融合了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行为生态学以及考古学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证成果,着重论述了塑造人类演化的过程,描述了人类自出现到如今所发生的变化,并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其中,个部分介绍了一些进化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相关知识背景;第二部分讲述了我们人类的近亲——非人灵长类的生态学和行为学知识;第三部分则讲述的是各种古人类的演化历史,结合了考古学数据和遗传学数据;第四部分则介绍了我们现代人类的遗传学、行为以及文化等方面。本书虽然是按照本科生教材的体例所编写,但却深入浅出,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在本书中均有铺垫,也非常适合对人类演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關於作者:
罗伯特?博伊德(Robert Boyd),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演化和社会变迁学院教授。曾撰写过多部演化理论方面的论著,主要关注合作行为的演化以及文化在人类演化中的作用。他的著作《文化与演化过程》(Culture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荣获史戴利奖(J. I. Staley Prize),与他人合著了《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Not by Genes Alone)。除此之外,他还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并编辑了多部图书。
琼?西尔克(Joan B. Silk),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演化和社会变迁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猴类和猿类的社会生活,对坦桑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的黑猩猩、博茨瓦纳和肯尼亚的狒狒进行了长期的野外研究工作。同时,她还对如何用演化理论来解释人类行为有所研究。与他人合作编著了《灵长类社会演化》(The Evolution of Primate Societies),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目錄
译者序 x
前言  xi
绪论:为什么研究人类的演化?  xviii
部分 演化如何起作用
章 自然选择  3
达尔文之前的学者们对适应性的解释  3
达尔文的适应理论  5
达尔文的假设  5
通过自然选择而适应的一个例子  6
个体选择  10
复杂适应的演化  12
为什么小的变异很重要  12
为什么中间过渡步骤受到了自然选择的偏爱?  14
演化的速率  17
达尔文理论在解释变异时的困境  20
学与思  22
第二章 遗 传 学  25
孟德尔遗传学  25
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  26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8
染色体和孟德尔的实验结果  29
连锁与重组  33
知识点2.1 基因重组详述  34
分子遗传学  37
基因是DNA  38
某些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41
调控序列控制基因表达  46
并不是所有的DNA都编码蛋白质  49
学与思  51
第三章 现代综合进化论  53
群体遗传学  53
群体中的基因  54
随机交配和有性繁殖如何改变基因型频率  55
知识点 3.1 两个世代随机交配后的基因型频率变化  59
自然选择如何改变基因频率  59
现代综合进化论  60
连续变异的遗传性  60
变异是如何维持的  63
自然选择与行为  65
适应的限制性  68
关联的性状  68
非均衡状态  70
遗传漂变  71
局部适应与z佳适应  74
演化的其他限制因素  75
知识点3.2 几何面积/ 体积比  76
学与思  77
第四章 物种形成和系统发育  81
物种是什么?  81
生物学物种概念  82
生态学物种概念  84
物种起源  86
异域物种形成  86
邻域物种形成和同域物种形成  88
生命之树  91
为什么要重建系统发育树?  93
知识点4.1 种系发生关系在比较法中的作用  96
如何重建系统发育树  97
趋同带来的问题  98
祖先特征带来的问题  99
用遗传距离的数据确定种系发生事件的时间  101
分类学:物种命名  103
学与思  106
第二部分 灵长类生态学与行为
第五章 灵长类多样性与生态学  109
研究灵长类的两个理由  109
灵长类是与我们亲缘关系近的类群  110
灵长类种类繁多  110
灵长类的界定特征  111
灵长类生物地理学  114
知识点5.1 牙齿和消化道:取食决定身体  115
现生灵长类的分类  117
灵长类多样性  118
原猴亚目  118
简鼻亚目  119
灵长类生态学  126
食物组成  126
活动模式  130
家域行为  132
捕食风险  133
灵长类的社会性  136
灵长类的保护  136
知识点5.2 灵长类的社群形式  137
学与思  142
第六章 灵长类的婚配系统  145
解释适应性的术语  146
繁殖策略的演化  147
雌性的繁殖策略  149
雌性灵长类繁殖表现差异的根源  150
知识点6.1 社会等级  153
繁殖博弈  156
性选择和雄性的交配策略  157
性内选择  159
雄性的繁殖策略  161
负责任的雄性  161
非一夫一妻制社会群中的雄—雄竞争  163
杀婴  166
学与思  170
第七章 合作行为的演化  173
利他行为:一个谜题  173
互利共生  174
在群体层面的解释所面临的问题  175
亲缘选择  176
知识点7.1 群选择  177
汉密尔顿法则  178
亲缘识别  180
行为中的亲缘偏向  183
知识点7.2 关系是如何维护的  184
亲子冲突  188
互惠利他  188
学与思  191
第八章 灵长类生活史与智力的演化  193
大的脑容量和长的寿命  193
生活史理论  194
选择压力促使灵长类拥有大的脑容量  197
灵长类个体之间彼此知多少?  201
研究灵长类行为的价值  207
学与思  207

第三部分 人类谱系的历史
第九章 从树鼩到猿  211
大陆漂移和气候变化  213
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15
知识点 9.1 使用深海芯重构古代气候  216
早期灵长类的演化  218
早的简鼻亚目  223
知识点9.2 牙齿可以揭示的事实  225
人科动物的出现  228
知识点9.3 缺失的环节  229
学与思  235
第十章 从类人猿到古人类  237
初始阶段  238
知识点10.1 如何变成直立行走  239
乍得沙赫人  241
图根原人  241
地猿  242
直立行走的适应性优点  246
古人类大家庭的多样性  248
南方古猿  249
傍人  260
肯尼亚人  262
古人类的演化树  263
学与思  265
第十一章 奥杜威工具制造者与人类生活史的起源  267
奥杜威工具制造者  267
知识点11.1 远古工具制造与工具使用  270
复杂的狩猎采集塑造人类生活史  270
知识点11.2 为何取食肉类食物促进食物分享  274
奥杜威工具制造者进行狩猎采集的证据  278
食用肉类的考古证据  279
捕食者还是食腐者?  283
奥杜威工具制造者的家庭生活  286
回到未来:现代人类生活史的转变  288
学与思  288
第十二章 从古人类到人属  291
早期人属成员  292
匠人  294
形态  295
工具及其生存  298
走出非洲  302
东亚:直立人  304
中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90 万到30 万年前)  306
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海德堡人  309
晚更新世的古人类(30 万前至5 万年前)  311
欧亚大陆东部:直立人和海德堡人  312
欧亚大陆西部:尼安德特人  314
非洲:通往现代人类之路?  322
变化的基础  323
中间的糊涂账  324
学与思  327
第十三章 智人,现代人类行为的演化  329
智人的化石  330
智人的起源和扩散  331
遗传数据  332
来自化石的证据  343
晚更新世时期的非洲考古学记录  345
近6 万年非洲以外的考古学记录  350
关键术语  359
学与思  359
第四部分 演化与智人
第十四章 人类遗传学  363
解释遗传变异  363
人类与其他类人猿的差异  364
人类变异的尺度  368
单基因诱导的性状变异  369
引起群体内变异的原因  371
知识点14.1 计算平衡多态时的基因频率  373
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原因  374
复杂表型的变异  381
种群内的遗传差异  382
群体间遗传差异  384
种族概念  387
学与思  394
第十五章 演化与人类行为  397
为什么演化与人类行为相关  397
理解我们如何思考  399
避免近亲繁殖  401
人类的择偶偏好  405
择偶偏好的社会影响  411
吉普赛吉斯人的彩礼  412
演化理论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人类行为?  413
学与思  415
第十六章 文化、合作与人类的独特性  417
演化与人类文化  418
文化是一种适应性  424
合作  427
人类的演化结束了吗?  435
学与思  436

结语  437
附录  439
名词解释  441
图片来源  453
內容試閱
本书着重论述了塑造人类演化的过程。书的内容和作者的研究兴趣以及其所受的专业训练有关。作为人类学家,我们对人类自身的演化历史以及当下人类社会的多样性非常感兴趣。作为演化生物学家,我们研究演化如何塑造自然万物。在本书中,我们综合了这两个视角,参考了目前演化理论、种群遗传学以及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取得的理论与实证结果,来阐释人类的演化历史。书中描述了人类这一演化分支自出现到如今所发生的改变,并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我们试图通过探究引发改变、产生适应性、塑造身体形态以及行为的过程,为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费尽洪荒之力挖掘出的骨头赋予生命。我们还特别关注了演化在塑造当代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在社会科学领域,对使用演化思维来解释人类行为仍存在很多争议,但是我们认为必须公开而明确地面对这些问题。读者对本书前六版的正面评价告诉我们,这样的研究方法值得肯定。
  写一本关于人类演化的教科书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话题存在着争议。就新物种如何形成,如何分类,演化生物学家持不同意见;灵长类大的脑容量是否是对社会或生态挑战的适应,互惠行为在灵长类社会中究竟是否有重要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灵长类学家也在不断争论;古生物学家对早期人科物种之间的分类关系以及现代人类的出现也有分歧;研究现代人类的学者对人种的含义和意义、文化在塑造人类行为和心理方面的作用、现代人类行为的诸多方面的适应性意义以及其他方面仍各持己见。有时候,以多种不同方式解读同样的材料也能各自有理有据,而另一些情况下,几种事实之间似乎相互矛盾。教材编写者在面对此类不确定性时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他们会衡量证据、提供契合现有证据的观点,并忽略其他的可能性。或者,他们会提供相对立的观点,评估每一个观点下的逻辑因果,解释现存的数据如何支撑每一个观点的立场。在本书中,我们选择的是第二种处理方法。之所以冒着让文本变得复杂、让寻求简单答案的读者失望的风险,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有助于理解科学是如何运行的。学生们需要看到理论是如何发展的,数据是如何积累的,理论与数据是如何相辅相成地帮助我们解释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希望学生哪怕忘掉将在本书中学到的许多事实,也要长久地记住这一点。

1838年,达尔文发现了自然选择这一演化规律,改变了我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达尔文当时28岁,距他结束环球航行仅仅过去了两年,他曾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坐“小猎犬号”(H. M. S. Beagle)进行了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图1)。环球旅行中的观察与经历让达尔文确信生物学物种会随着时间演变,新物种将会在已有物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他积极地探求着一个能把这个过程描述清楚的解释。
同年九月末,达尔文读了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的《人口论》(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马尔萨斯(图2)认为人口会不断增长直到受到饥荒、贫困和死亡的限制。达尔文意识到马尔萨斯的逻辑也可以运用到自然世界中,对他提出自然选择理论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里,遗传学方面的发现不断地为达尔文的理论提供了支持,同时在对多种生物的研究中找到了更多的证据。时至今日,达尔文的生物演化理论已经成为理解地球生命的基础。
本书讲述的是人类的演化,我们将花大量的篇幅解释自然选择以及其他演化过程如何塑造了我们人类这一物种。在开始之前,需要思考一下为什么应该关心这个话题。你们当中很多人努力钻研这本书是为了达到演化人类学本科课程的要求,读这本书是为了得高分。我们作为这门课程的老师,支持你们这种学习动机。然而,你有更好的理由关心塑造人类演化的过程:理解人类是如何演化的对理解人类现在的外表及其行为举止非常重要。
达尔文从一开始就很清楚演化对于认识人类的深邃含义。这一点我们是从他留下的记录了个人想法的笔记本中获知的。本序的引语就选自他在1838 年7月开始记的M 笔记。在这本笔记里他字迹潦草地记录下了他有关人类、心理学、科学哲学的想法。在19世纪,对人类思想的研究受形而上学影响较大。因此,达尔文认为因为自己相信人类是从类似狒狒的生物演化而来的,那么,如果想了解人类,了解狒狒应该比了解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所有作品更重要。
达尔文的推理很简单。这个星球上每一个物种都是通过同样的演化过程而崛起的。这些进程通过塑造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使得每种生物成为现在这个样子。那些形成人类独特特征的过程也同样对其他物种起作用。如果我们理解人类在什么条件下演化以及人类演化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具备了科学地了解人类本性的基础。不了解人类的演化而试图去解读人类的思想,正如同达尔文同年10 月写在另一个笔记本里所说的一样:“就好像不懂力学而对天文学迷惑不解一样。”这表明,达尔文意指的是他的演化理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的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在天文学的作用相同。数千年来,观星者们、牧师们、哲学家们、数学家们努力去理解行星的运动,却均不成功。直到17 世纪末,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并揭示了所有行星纷繁复杂的“舞蹈”如何可以用几个简单过程的运动得以解释(图3)。
同理,理解演化过程使得我们能够解释复杂惊人的的生物构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缘由,并理解人类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由此,理解自然选择和其他演化过程如何塑造人类这个物种,这就与所有涉及人类的学科相关。这个广阔的知识领域包括医药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甚至人文学。在学术界以外,理解我们自己的演化史能帮助我们解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其中有的问题会相对琐碎:为什么我们在热或者紧张的时候会出汗?尽管许多物质诸如盐、白糖、脂肪会导致疾病,为什么我们还嗜食它们(图4)?为什么我们人类比起爬山来更擅长跑马拉松?其他的问题则相对深邃:为什么只有女人能给婴儿哺乳?为什么我们会衰老并终死亡?为什么世界上的人们外貌看起来如此不同?进化论对所有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和深刻见解。衰老终导致死亡,是人类和大多数其他生物演化而来的特征,理解自然选择如何塑造生物的生活史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终有一死,为什么我们的寿命约为70 岁,而有些物种的寿命比我们短。在如今这个惧怕种族冲突和人们日益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存的年代,我们不断被提醒着人类物种内部有着许多的差异。演化分析显示,在人类群体中的遗传差异相当小,我们有关种族、族群划分的概念是依据文化而非生物事实划分的。
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人类身体的演化。然而,理解演化也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人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宣称理解演化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人类行为,比宣称理解演化将有助于理解人类的身体功能要更加具有争议性。但是,它不应该受到非议。与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协调我们行为的身体所有其他组成部分一样,人类大脑是演化而来的复杂器官。演化过程铸就了黑猩猩和蝾螈的大脑,同样也铸就了人类的大脑,而大脑又控制了我们的行为,因此理解演化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