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美国夏洛克(谋杀、取证及美国CSI的诞生)

書城自編碼: 367770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侦探/悬疑/推理
作者: [美]凯特·温克勒·道森 著,吴华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460486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NT$ 447.0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NT$ 391.0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NT$ 549.0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售價:NT$ 279.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售價:NT$ 1114.0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售價:NT$ 279.0
听闻远方有你2
《 听闻远方有你2 》

售價:NT$ 2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44
《 字母表谜案 》
+

NT$ 342
《 寒栗(入围犯罪推理小说界的“奥斯卡”金匕首奖,入选BBC年度书单年度图书) 》
+

NT$ 2552
《 盗墓笔记.套装(典藏纪念版共9册) 》
+

NT$ 278
《 没药花园案件:罪恶追踪 》
+

NT$ 312
《 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 》
+

NT$ 423
《 格林文集:人性的因素 》
編輯推薦:
揭秘美国首位专家证人、法庭科学先驱爱德华奥斯卡·海因里希的传奇人生:这是一部小人物打破阶层的奋斗史,年少不幸、父亲自杀、中年成名,从药房清洁工逆袭成为美国首位专家证人;从业40余年,破获2000 起案件,开创性的取证鉴定方法,永久地改变了现代刑事调查的方式。在黑暗的罪恶世界里,他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的每一次职业突破都是法庭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融真实案件?科学探案?人性洞察于一身,翔实的案件记述、开创性的取证侦破手段、珍贵的历史照片,让人犹如亲临案发现场。美国亚马逊5高分热评,《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柯克斯书评》《书单》盛赞,曾被评为2020年《华盛顿邮报》2月十大,2020年Crime Read 备受期待的图书。
內容簡介:
时间回到1933年,在加州伯克利山,有一家私人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奇珍异物——烧杯、显微镜、本生灯和数百本书……实验室的主人就是美国的法庭科学先驱爱德华·奥斯卡·海因里希。
海因里希是美国首位专家证人,在他40年的职业生涯中,破获了至少2000起案件。他善于寻找线索,确立证据,以一种貌似超能力般的思考技巧,推断出正确答案。他还开创了许多沿用至今的取证鉴定方法,如血迹分析、弹道分析、潜在指纹提取及分析等,永久地改变了刑事调查方式,被誉为“美国夏洛克·福尔摩斯”。
本书集真实案件、科学探案、人性洞察于一身,再现了那个科技远不如现代发达的年代,海因里希的伟大智慧,让我们得以了解他对犯罪现场调查和法律制度的深远影响,审视混乱的犯罪调查史,窥见法庭科学艰难的诞生历程。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美] 凯特·温克勒·道森(Kate Winkler Dawson),1974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纪录片制作人,现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新闻学。

译者简介

吴华,野生译者,常年横跳于疯玩与沉思之间,译有童书“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歌剧院魅影》等,小说“红血女王”系列、《死亡刻痕》等。若问及原创作品,她会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目錄
序?言? 档案中的故事:手枪、颌骨与情诗 / I

1?血影憧憧:艾琳·拉姆森浴室惨案 上 / 1
2?天才:心魔难逃 / 21
3?异数:烘焙师笔迹疑案 上 / 43
4?先驱:烘焙师笔迹疑案 下 / 67
5?诅咒:默片明星指纹疑案 上 / 93
6?义愤:默片明星指纹疑案 下 / 119
7?双13:火车大劫案 / 141
8?恶之化学:心机化学家疑案 / 179
9?碎片:贝茜·弗格森碎尸案 / 205
10?扳机:马蒂·科尔维尔枪械案 / 229
11?诅咒:艾琳·拉姆森浴室惨案 下 / 251
尾? 声 / 295
致? 谢 / 304
注? 释 / 309
內容試閱
序言

档案中的故事:手枪、颌骨与情诗


这枚男性上颌骨很大——长而弯曲的骨头上豁着九个小孔,那原本是牙齿的所在。至于其他部位的遗骸,都已在凶手焚尸的大火中被烧得焦黑难辨了。我把它举高了些,看了看附着在表面的小草叶——这算是有机物证,指向的是被害人陈尸的地点:加州北部埃尔塞里托的某处山坡。
手捧凶案遗骸无疑是令人痛苦的,更何况这位被害人已然面目全非、身份未明。我瞥了一眼档案管理员劳拉·米歇尔,只见她正静静地站在这巨大库房里的一张木桌前。“然后呢?”我问。
她领着我穿过一长排大箱子。这上百个箱子都来自同一位捐赠者,而我这次独家访问的目的,就是在这些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的资料中抽丝剥茧。这位杰出的捐赠者是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一位司法鉴定专家、犯罪学家,人称“美国夏洛克·福尔摩斯”;正是他改变了刑事案件的侦破方式,奠定了司法鉴定在刑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我巡行在狭窄的走廊中,目光掠过纸箱上的一枚枚标签,默读着同一个名字:爱德华·奥斯卡·海因里希。
1953年,海因里希逝世,享年72岁。他的次子莫蒂默在16年后捐出了其实验室中保存的资料。莫蒂默在加州伯克利度过了童年时光,而这些堪称司法鉴定学科基石的资料,就陈列于他的童年故园,占据了整个一楼。1968年,莫蒂默将实验室中的资料打包装箱,捐赠给了父亲曾执教法庭科学多年的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些资料中不仅有案卷、证物,也有日记、信件,甚至还有浪漫的情诗。它们是一座丰富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宝库,但鉴于伯克利分校划拨的预算有限,所以在过去的50多年里,这些大箱子一直都没有人来整理、编目、取用、研究。
2016年,我在一篇简短的文章中偶然注意到了奥斯卡·海因里希。这篇文章褒扬了他所经手的一起著名的案件——1923年的锡斯基尤火车抢劫案。我惊讶地发现,竟然从未有当代作家为他著书立传。基于此,我请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启这些尘封的档案,进行研究。米歇尔同意了。一年后,这位你可能绝少耳闻的著名犯罪学家——奥斯卡·海因里希的奇妙世界,便在我面前徐徐铺展开来。
这些大箱子中的信息多达十数万条,有照片、笔记、信件、草图和庭审记录等,但其保存却没有丝毫条理可言,只是一股脑儿地堆放在校外库房里。海因里希似乎是将他生活中的一切(跟工作有关的、无关的)都保存了下来,近乎疯狂地收集着写在餐巾纸上的笔记、成千上万的报纸、成百上千的子弹、几十种金融期刊……我一开始戏称他为“成效卓然的收集狂”,不过后来,我的同事,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表示,海因里希确实符合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强迫型人格障碍只存在于1%的人群中,这类人偏执地要求完美、控制、秩序——人生必须井井有条。他们通常贡献颇丰、成功而优秀,但人际关系却往往因此受到损害,因为刻板僵化会表现为刚正不阿、不苟言笑,甚至在“控制”遭受威胁时引发暴怒。强迫型人格障碍使海因里希原本就充满高压的生活变得更为复杂,但站在作者和研究者的角度,我却很感激他那一丝不苟收藏万物的习惯,尤其是他在刑事案件中保留下来的一箱箱证据。
证据非常丰富,涵盖了数十年的调查。档案管理员准许我细看了几块炸弹碎片,一枚小盒子吊坠——它的女主人被自己的车撞死了,某位女演员的一绺头发——她送命于一次不太光彩的聚会,还有几支已被伯克利校警取下撞针的手枪。
拿起张照片,我就被其中的某种特别之处吸引了——海因里希作为一名受过重创的科学家,相貌十分英俊。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削,浅棕色的头发略显稀疏。他棱角分明的脸魅力四射,擦拭左轮手枪时的眼神流露着自信。
我用了好几个月翻看这数千张照片,其中有些是海因里希的助手拍摄的,有些则是这位犯罪学家自己冲洗的(他是位狂热的摄影师,尤其喜欢拍摄记录犯罪现场)。我观察到的细节数不胜数:比如在为他心爱的显微镜调焦时眯起眼睛的模样,叼着直式烟斗、缕缕烟雾从烟斗里袅袅升起的场景,俯身搜集证据时额头上聚起的皱纹,完美贴合太阳穴的圆形无框眼镜——这是化学家海因里希必需的装备,毕竟他大部分时间都得驻留在显微镜前工作。
我浏览着这些照片,了解到了海因里希私人实验室的不少情况。实验室所在的社区位于伯克利山,可以俯瞰旧金山湾,十分宜人。海因里希就在这里工作,被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仪器包围着。长条木桌上挤挤挨挨地堆着各种型号的显微镜,所有空间都塞满了试管、坩埚、烧杯、透镜、天平……他身后的书架上摆着数百册珍贵的书——在一位由化学家转型而来的法庭科学家看来,这些关于指纹识别、应用力学、解析几何和植物药剂的书都是无价之宝。
这些用六种语言写成的书,随便哪本都足以引起知识分子的兴趣,比如《血液、尿液、粪便与水分:检验手册》,或是《纸张与织物中的砷》,甚至还有一本被翻得破破烂烂的黑话大全。这些书看似互不相关,像藏在某个天才疯子书架上的课本那样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其实是一块块拼图,只有海因里希自己能拼合起来。天才的形象以及他所处的动荡时代,渐渐清晰浮现。
20世纪20年代——的确是个动荡的时代——海因里希令人瞩目的研究工作拉开了帷幕,而这一阶段,由于禁酒令的实施,他杀率较10年前增加了近80%。13年来,联邦政府为了减少犯罪而禁止饮酒,却事与愿违催生了全新的、花样百出的犯罪产业链。不同程度的贪腐玷污了全国的地方政府和警察局。法官享有免于逮捕的豁免权,大多数城市的实际管理权都掌握在犯罪头目手中。贫困和失业也成为暴力犯罪增加的原因,因为很多美国人都不再对社会保障抱有希望,安全感尽失。与此同时,未侦破的案件不断增加,案卷堆积如山。
FBI彼时亦是“调查局”,但是里面的官员缺乏训练、效率低下,都忙着对付银行欺诈之类的案件了。地方警察局经费不足,缺乏指导,使用的调查技术大多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就没有更新过。联邦取证实验室直到1932年才设立。暴力银行抢劫案不断增加,谋杀的噩梦使美国人瑟瑟发抖。女性的境况尤其危险,因为她们新近获得的独立激起了对立情绪和愤怒。
在20世纪20年代,打击犯罪仍然只能依靠薄弱的间接证据和所谓的直觉,这无疑收效甚微。警察们面对的狡猾对手——窃贼、杀人犯——个个都对化学、枪支和刑事法庭系统了如指掌。警方不但人手不足,捉襟见肘,很多时候也实在是不辨菽麦,不堪智斗。
“脚印是好的线索,”当时有高级警官如此宣称,“其他形式的证据根本没必要。”
无辜之人被绞死,真正的罪犯却逍遥法外。20世纪20年代错综复杂的犯罪情况亟须一种特殊类型的调查员:在现场,他应当具备侦探的直觉;在实验室里,他应当具备司法鉴定专家的分析技能;在法庭上,他应当具备将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大众听的能力。由是,爱德华·奥斯卡·海因里希便成为美国位集上述特质与能力于一身的犯罪调查员。他是美国伟大的法庭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杰出的犯罪学家,破解了很多匪夷所思、扑朔迷离的案件。
然而,并不是所有执法部门都欢迎他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1910年,海因里希在华盛顿州塔科马市设立了美国家私人取证实验室。人们很快就给他贴上了“庸医”的标签,笑话他是个傲慢的书呆子,竟然声称用些稀奇古怪的化学物质和一台沉甸甸的显微镜就能找到离奇案件的头绪。他那身时髦的粗花呢西装让他看上去更像个大学里的老古董,而不是老练的侦探。但他一份接一份地出具震惊世人的结论,在他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成功处理了至少2000起案件,几乎每个月都要经手三四十起。
爱德华·奥斯卡·海因里希在实验室中展现出的才华、在犯罪现场展现出的冷静、在证人席上展现出的专业,为他赢得了“美国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盛名。1921—1933年间,人们初的好奇变成了仰望,曾经的普通教授变成了传奇。他经手解决的那些案件被载入教科书中,但这位主导破案的主角、在刑侦领域足迹无所不在的先驱却鲜为人知。
海因里希发明了全新的司法鉴定技术,早在CSI剧集面世之前,就已经在现场和实验室中进行着犯罪现场调查了。联邦调查局的行为科学部直到1972年才确立其工作方法,而在50年前,海因里希就开始应用犯罪心理画像侦破案件,是名副其实的先驱。如今的科学家为刑事案件出庭做证时的陈述,都基于海因里希确立的研究方法。现在,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刑侦专业技术在打击犯罪时不可或缺,殊不知其中很多都是海因里希发明创立的,比如血迹分析、弹道分析、潜在指纹提取及分析,等等。可以肯定地说,奥斯卡·海因里希对现代刑事调查技术的贡献和影响,不亚于20世纪的任何一位科学家。
当然,海因里希也不可避免地犯了一些错误,以致执法部门直到今天仍在努力地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其误导和影响。
在海因里希著名的案件中,很多都是当时的头版新闻和热门谈资(不过,它们大多就像海因里希本人一样,渐渐湮没无闻)。这些案件为他赢得了声望,但他在要案中犯下的那些严重错误也被几代刑侦人员奉为圭臬,从而遭人诟病。想知道海因里希错在哪里,就要先明白他对在哪里,让我们走近他的职业生涯,一窥究竟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