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建筑中国:半片砖瓦到十里楼台

書城自編碼: 366078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王振复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5189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售價:NT$ 325.0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售價:NT$ 493.0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NT$ 308.0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NT$ 202.0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NT$ 554.0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售價:NT$ 381.0
黄金圈法则
《 黄金圈法则 》

售價:NT$ 437.0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51
《 英汉结果句式认知语法之对比研究 》
+

NT$ 598
《 甲骨文丛书·权力与特权: 社会分层的理论 》
+

NT$ 561
《 共同体与社会(精装) 》
+

NT$ 391
《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汇集学习科学出现以来最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学习科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 》
+

NT$ 239
《 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 》
編輯推薦:
1.本书分别从建筑门类和构件角度,举凡中国建筑各类型,均囊括在内,条分缕析,从技术而艺术而文化,全面观照中国建筑。
2.前此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书籍,或偏重史的梳理,或只讲门类或构件,或重技术分析,或多美学解读,将技术与艺术、系统性和深入度结合于一书,是本书的特色和优长。
3.将古人“风水”思想运用于古代建筑理念的分析,亦是本书深入度与价值的体现。
4.精配图表140余幅,帮助读者更直观感性地了解古代建筑。
內容簡介:
中国建筑,构件千变万化,门类林林总总,关乎技术,更是艺术;小到残砖片瓦,大到城池营构,处处体现美的用心,更是中国人宇宙时空观念的展现。气韵生动,流转不息。中国建筑,于斯观止。
關於作者:
王振复,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文化、易文化美学、佛教美学和中国美学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迄今在海内外出版专著40余种,代表著作有:《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2000,2006)、《中国建筑文化大观》(与罗哲文合编,2001)、《缪斯书系:华夏宫室》(2001)、《中国建筑艺术论》(2001)、《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2002)、《中国美学范畴史》(主编兼卷作者,2006)、《周易精读》(2008,2016)、《中国美学史新著》(2009)、《<周易>文化百问》(2011,2012)、《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美学史》(2018)、《中国巫文化人类学》(2020)。其中《中国建筑艺术论》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美学范畴史》入选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名录。
目錄
写在前面

亭台楼阁:中国建筑门类

古城悠悠
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一条无形而巨大的“文化之脊”,它是整座城市令人注目的中心,渗蕴着温馨而严厉的伦理气息,有一种颇为冷峻而富于理趣的美。
巨人与侏儒 / 以方为常式 / 巨型的“庭院” / 从“里仁为美”说起 / 城市“风水” / “则紫宫,象帝居” / “寥落古行宫” / 扼吴楚,据咽喉 / 六朝古都 / 江南园林之城 / “壮哉帝居”

城堞巍然
中国人修筑长城,只是出于一个平常而又平凡的念头,即修一堵城堞来保护自己。长城以内是我的家园,家园之内,非请莫入。
风气之先 / 万里雄居 / 默默无闻 / / 天下关 / 烽火连三月

民居烟火
民居是基本、重要的建筑门类。建筑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人的居住需求,建筑,就是从满足人的居住需求起步的。
生存之旅 / 亲地的窑居 / 四合之居 / 清和之气 / 质朴性格 / 亲水与雅静 / 天井的魅力 / 圆楼的意味 / 紧凑“一颗印”

宫殿崔嵬
如果说西方古代建筑的历史,是以大量宗教建筑“组织”起来的,那么中国建筑文化,无疑是围绕帝王宫殿而“写就”的。宫殿建筑的文化形制与品格,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家国合一。
首屈一指 / 家国合一 / 从拜神到娱人的崇高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巍峨沉雄的“纪念碑” /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 巨大的“句号”

坛庙崇高
一座文化意味浓厚的坛庙建筑,必然是那种在空间安排、造型与色彩等方面能够激起崇拜感的。占地要尽可能地广,尺度须尽可能地大,空间序列重重叠叠,都为了激起这种宗教般的皈依感。
祭天敬祖为哪般 / 礼的文化意蕴 / 崇天之歌 / 社稷坛的感激 / 崇祖的太庙 / 文运·教化·敬礼

陵寝肃穆
随着礼文化盛行,筑墓要起坟丘,后来又发展到在坟前树碑、种树,直至在墓区建造陵寝建筑与设神道、石像生等,踵事增华。
从“墓而不坟”到封土为坟 / 事死如事生 / “典型”十三陵 / 话说清东陵 / 再谈黄帝陵

寺院森森
梁思成以建筑学家的独特眼光,对南禅寺、佛光寺大殿进行了实地调查,从大殿斗栱、梁柱等构件入手,对其鲜明的唐代风格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认为可用“豪劲”二字概括。
法脉繁盛 / 基本形制 / 少林疏影 / 五台悠茫 / 峨眉梵音 / 九华幻境 / 独乐“意外” / 普宁气象

佛塔挺立
中国佛塔文化,是印度窣堵坡的中国化、本土化。在塔刹、塔身、塔基与装饰艺术以及平面、立面和体量等方面,二者大异其趣。中国佛塔的宗教崇拜兼审美的文脉联系,已经大大注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方式、内容和精神。
中国化 / 佛塔的构成 / 佛塔的类型 / 塔的演替 / 拔地而起 凌空而立 / 塔势如涌 孤高耸天 / 木构杰作 峻极神工 / “几疑身在碧虚中” / 硕大浑雄之趣 / 莲花之饰 佛性空幻

石窟渺远
正是原始的执着的狂热和虔诚,使得中华民族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做出上千年的努力,几乎不间断地开凿石窟,把一颗“心”寄托在神性与佛性相兼的石窟上。
历史履痕 / 基本形制 / 古远克孜尔 / 云冈遗构 / 龙门疏影 / 敦煌宝藏 / 恢弘麦积山 / 空寂响堂山

道观清幽
所谓洞天福地,是道观的誉称。道观是僻静、炼神养气之所,远离尘俗,环境清虚。或者位于人口稠密的闹市,却辟一方“静虚之域”,潜心修道炼丹,以图“羽化登仙”。
历史寻踪 / 美学特征 / 丛林

厅堂宏敞
在一个中国建筑组群中,必有一座主体建筑。在宫殿、陵寝建筑群体之中的,被称为殿;在官邸、民居以及园林建筑群体中的,便是厅、堂。
堂堂正正 / 主题景观 / 草堂印象 / 壮丽

楼阁高显
高出于地面的人工营构,一旦高在二层或二层之上,就被称为楼。阁是中国传统楼居的一种,四周一般设栏杆回廊或槅扇。楼与阁的关系很密切,后人常以楼、阁连称。
千古名楼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晴川阁的“诗意” / 波撼岳阳楼 / “滕王高阁临江渚” / 稳健而飘逸的观音阁 / 有点特别的佛香阁 / “知音”天一阁

长廊侵雨
中国园林文化,以空间划分的大小、高低、虚实、明暗、开合、欹正、深浅、续断、曲直等构成对比呼应,是富于节奏意蕴的有机空间体系。其中的廊,往往是重要的组织手段。正因为有了廊,全园才浑然一体,生气勃勃,意蕴流溢。
“廊深阁回此徘徊” / 百态千姿说回廊 / 天下独步

有亭翼然
历代文人墨客为天下名亭留下了许多诗文,亭因文而增色,文因亭而传颂。造亭、修亭,记亭、述亭,从而抒寄胸襟,成为士大夫的一大雅事与雅趣。
亭的原型 / 文化功能 / “一上危亭眼界宽” / 英姿临风之美 / 涵虚的意境

阙表危峻
阙与表的造型差别很大,但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纪念性、象征性意蕴颇为丰富的建筑,往往建于城门、宫殿、庙宇与陵墓之前。
莫衷一是话阙表 / 汉阙种种 / 华表拔地标立

牌坊典雅
牌坊的文化之魂,是儒家诸如建功立业、荣宗耀祖、封妻荫子与宣扬君权、夫权与神权的那一套。但这不等于说,中国牌坊没有美,相反,牌坊的各种造型、质感与色彩等,在形式上,往往其美可羡,邀人青眼。
源头安在 / 魂系何处

高台凌云
台高而得天地之灵气,这一关于灵台的建筑文化观念,渗融着古人对于生命的认识与领悟,其间有着强烈的天帝、天神崇拜意识。
“念天地之悠悠” / “候日观云倚碧空” / “此凌虚之所为筑” / “铜雀春深锁二乔”

名桥卧波
曲桥之曲,意在柔美、优渐也。这种桥以在园林中为多见,基本功能在于实用,但由于造型重在曲,便强调了它的审美功能,即人在桥上,并不急于直达对岸,而有悠闲、留连与徘徊的心情。
天下名桥数“赵州” / 卢沟晓月 / 飞梁遥跨

雕梁画栋:中国建筑构件

屋顶制度
建筑文化形象之尤为感人的,当推中华大屋顶的反宇飞檐。《诗经》所谓“如跂斯翼”“如翚斯飞”,形容大屋顶的轻逸俏丽、“飞”意“流”韵,不由得令人怦然心动。
成因的讨论 / 文脉轨迹 / 美妙的“旋律”

屋架营构
以木构为主要结构“文法”的中国建筑,屋架是其承重构件。构成中国建筑木构群组形象的角色,主要有梁、檩、枋、椽、驼峰与雀替等,而使这些角色各得其所,则又有赖于举折之法。屋架,是中国土木建筑的特有“语汇”。
特有的“语汇” / 举折形象

木柱耸峙
有人说,在中国建筑的所有构件中,由于立柱扮演着独特的荷重角色,因而“腾不出手”来修饰、“打扮”自己,所以立柱往往是平易而朴素的,千百年来的形制也难以有许多变化。但实际上,中国的立柱也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立柱千姿 / 演替的史影 / 柱的符号与文饰

斗栱错综
说起斗栱,人们并不陌生,它是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支承构件,在现存一些大型而重要的古代建筑物上,随处可见斗栱的身影。但斗栱的结构错综复杂,直接关系到中国建筑的模数制度,对此,人们又可能不是很熟悉了。
灿烂的形制 / 文化意义的诉求 / 斗栱文化缘起 / 潇洒的步履

墙壁高筑
墙壁是人类身心的自我保护,是人类占有、梳理自然空间的手段。中国历来有“墙倒屋不坍”的说法,这正反映了木构建筑的结构特点。木构是承重构架,墙壁一般只起围护作用,因而墙壁在组织空间时是相当自由的。
“墙倒屋不坍” / 围墙、影壁及其他 / 墙壁的“解放”

千门万户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是很讲究“面子”的。门,是中国建筑物的“脸面”。正因如此,多种立面造型的门,表现出一张张不同的面孔。
古籍中谈到的门 / 门的世界 / 门面的讲究 / 风水禁忌

窗的魅力
窗实在是一个“气口”,不仅是生理上供空气、阳光通过的气口,也是心理上使室内之人与外界实现情感交流的一个通道。窗的精神意义,便是关于人的精神意义。所以中国建筑的窗,是一种非常具有人情味的东西。
窗文化缘起 / 窗的姿态 / 窗的诗性品格

砖艺经营
中国人在漫长的营造活动中,总执着于将美文化及其观念带到建筑的每一部分、每一角落。当诸如砖雕、画像砖之类隐现于中国建筑文化之中时,砖艺的独异情趣与文化意义无疑令人倾倒。
泥土的塑造 / 砖的形象欣赏 / 画像砖神韵 / 砖画别裁

瓦片陶范
华夏宫室,自古多为土木所建,数千年风风雨雨,由于木易朽,故早期建筑遗存无多,现在倘想寻觅完整的先秦甚至汉魏的地面建筑物已不可能,只能从考古发现中领略残砖片瓦之遗风余韵。其中所谓瓦当,遗存颇众,弥足珍贵。
缘起与品类 / 美丽的瓦阵 / 瓦当:瓦艺翘楚 / 琉璃的辉煌

栏杆诗情
栏杆往往建造在楼阁与一些佛塔的凌空处,这些凌空的建筑一般都可供登临与眺望。人在登临、远眺之时,便可能有某种情感的抒寄,于是在古代一些骚人墨客的登临之作里,便不免写到栏杆,这就使得诗文中的栏杆空间意象成为情感的某种“符号”。
话说栏杆 / 古诗中的栏杆

台基永固
中国建筑在观念上愿其“立于万世”。实际上由于以土木为材,并不能长存,但要求建筑物“永存不朽”的观念与愿望必须得到满足。于是“一拍即合”,须弥座登上中国建筑舞台,正好满足了中国人通过营造以“立万世之基业”的文化心理。
台与台基 / 打好基础 / 须弥座:台基的“革命” / 台基形制

铺地修饰
对于一座建筑物及其环境而言,铺地的设置,人工地完善了空间的第六个面。无论在室内、室外,作为人们生活活动于其上的建筑与园林平面,铺地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后一个“句号” / 类型与品格

室的“美容”
中国建筑的装修是在满足建筑基本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开始的。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装修,具有梳理、分割、安排合适的空间区域的意义。围护、隔断、连续……装修使建筑的内外空间真正“醒”过来、“活”过来,成为真正属人的空间。
营构你自己的家园 / 琳琅满目

附录 中西建筑比较
以土木为材与以石为材 / 结构美与雕塑美 / 庭院与广场 / 人的营构与神的营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写在前面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亭台楼阁,指中国建筑的基本门类;雕梁画栋,指建筑个体的基本构成。就像书名所象喻的,从极细微的构件,到一座城的营构,有关中国建筑的一切,就说得八九不离十了。
有一副对子说得好:“琼楼玉宇,皆得天地灵气;雕梁画栋,都为鬼斧神工。”
伟哉美哉,中国建筑!

建筑物·建筑·建筑意象
说到建筑,似乎老生常谈了,谁还不知道一些呢?建筑嘛,就是供人居住的房子啊!房子是人人要住的,属于衣食住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可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倒是提醒过我们,叫作“熟知非真知”。
人们所熟知的东西,之所以不一定是真知,就因为它是熟知的。
太令人熟知的,反而一时让人说不清楚,是不是?
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恢弘万象的北京紫禁城,清丽宁和的江南民居,崇高神圣、英姿临风的千年古塔,还有现代城市的钢筋丛林,等等,构成极富魅力的“大地文化”和时空意象,历史与现实的交响,化作东方地平线上的光辉侧影,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无论在晨曦朝晖之中、黄昏夕照之际,还是丽日中天、朗月东升之时,中国建筑及其饱含人文意蕴的美,都令人心驰神往。
《黄帝宅经》云:“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建筑,人的“第二形象”,人的生存历史和现实生存状态的时空标志。
人的本性、品格、智慧、情感、意志与理想,都凝淀在建筑的时空营构和意象之中。
人仰望高楼巨厦,其实就是在仰视自己伟岸的身躯;人徜徉在微构小筑之前,其实就是精神的徘徊,得以领悟人生。
人一旦踏进青泥盘盘的窄巷小弄,抚摸被无情岁月摧折的断垣残壁,或者凝视沉睡千年的秦砖汉瓦,一颗心便会顷刻从喧闹之中沉潜下来。
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唱道:“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此时正在叩响的,不就是人自身的命运之门吗?静寂暗夜的这一叩问,可谓惊心动魄。建筑,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把建筑等同于房子,当然是不够妥当的。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建筑物、建筑与建筑意象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所谓建筑物,究竟是什么?
一幢大楼,按照一定的技术、艺术和美学规律,把地坪、墙体、立柱、门窗、屋顶等组合、建造起来,便是建筑实体。人可以看见它、触摸它、走进去、住在里面。它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便是建筑物。
建筑这一概念,是和建筑物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要是没有建筑物的存在,就无所谓建筑了。不同的是,建筑物指的是建筑实体,而建筑是包括建筑实体、空间以及二者关系在内的。在西文里,建筑叫作architecture,本义指“巨大的工艺”。建筑物呢,比方说大楼,只能称building了。
建筑,是空间和实体的结合。
建筑空间,包括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及二者的联系。
所有建筑,首先是建筑物,总是占有一定空间的,都有其外部空间。有人说,不对吧,你看陕北窑洞,不就是只有内部空间而没有外部空间吗?其实,窑洞口外的那个区域,就是窑洞的外部空间。
建筑的外部空间,指建筑物影响所及的那个环境。
一般的建筑物,都有内部空间。老子说,“当其无,有室之用”。住宅、坟墓、宫殿和寺庙之类,或者住人,生儿育女,储藏东西,饲养动物,或者埋葬死者,举行政治活动,供香客烧香跪拜,等等,无数的生命活动,都在建筑及其环境之中进行,这便是建筑内外部空间的实用性功能。
有些建筑物是没有内部空间的。你去看看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就只有外部空间而没有内部空间。有些佛塔是“实心”的。还有美国那个方尖碑,大概也是这样的吧?长城绵延万里,基本没有内部空间,只在某几段有,用以储藏兵器、粮食、水和柴火等。至于山海关、嘉峪关,则是内外部空间兼而有之的。
处在内外部空间之间的,还有一个“灰空间”。大酒店大门入口,往往设计、建造有立柱、顶盖、三面无墙体的一个所在,它既不是酒店的内部空间,也非外部空间,按照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日本的灰调子文化》一文的说法,作为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这个空间,是不“黑”不“白”、又“黑”又“白”的“灰空间”,也可以称为“模糊空间”“弗晰空间”“过渡性空间”,这在中国建筑环境中是随处可见的。
再说建筑意象,即建筑时空意象。它是一种集建筑物、建筑与环境为一体的概念。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活动于建筑内外部空间与环境中的人的形象,它使得建筑的内外部空间充满生气。
一座旧时宫殿,一处野寺,以前有人居住而现在荒废了,给人的形象感受,与以前自然大不一样。“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你读了唐人元稹的这首《古行宫》,体悟到的建筑时空意象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座建筑物的内外部空间及其环境,首先是物质性的,人们对它的感受,大致是差不多的,也许这可以称为建筑意象的“共同美”,这种感受,因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不同光影而大不一样。
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的超高层建筑群,由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等组成,高耸入云,挺拔危峻,给人一种昂扬奋发的审美感受。
站在景山向南眺望,北京故宫的宫殿建筑群,何等壮丽磅礴。
江南传统民居,白墙灰瓦,杨柳小溪,春风细雨,钓叟莲舟,又是何等宁静。
建筑的时空意象,是人的“第二精神面貌”,是人展现于大地的“表情”和“心境”。

可居·可观·可悟
建筑的审美评价,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可居、可观、可悟。
一幢建筑物落成,相当长时间内不倒塌,在空间大小、通风保温、采光湿度等方面宜人,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称为可居。
要是抗震系数低下,则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甚或是“豆腐渣工程”,则不可居。
在满足可居需求的前提下,那些悦目的,给人以愉悦感受的,称为可观。
一座形象丑陋的建筑,让人感受不到愉悦、幸福,就是令人讨厌的。
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故意弄得怪模怪样、丑陋不堪,是对于优美、崇高之象的“嘲讽”,可以称为另一种“可观”。
大量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或者园林,可以同时达到可居、可观的境界。
比如古亭,可供暂憩、避雨,可供凭眺大好河山;或者屹立在山坡之上,或者依水而建,或者静立于古道旁。造型通透,有空灵的美感,往往立柱三四,细劲而苗条,反宇飞檐,有灵动的情趣。
王羲之笔下的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云:“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的美妙之处,正在于“一上危亭眼界宽”。或喜悦或悲慨,或沉潜或激越,或一洗尘劳,或踌躇满志,或儿女情长,或英雄拭泪。
与其他园林建筑一样,这里可以是“内心独白”的场所。清代诗人厉鹗《冷泉亭》一诗云:“众壑孤亭合,泉声出翠微。静闻兼远梵,独立悟清晖。木落残僧定,山寒归鸟稀。迟迟松外月,为我照田衣。”
所谓可悟,是在可居、可观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它是建筑时空意象引人悟入的心魂哲理之境。
如果一个审美对象能够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或者沉潜,就有可能达致化境、悟境。
有一次,笔者观游苏州园林,来到一座影壁前。影壁高大,呈长方形,立面灰白色,底部斑驳,长满青苔,上面所形成的水渍,极富于深沉的历史感,顿时勾起一种渺茫而静穆的感觉。
此时秋高气爽,白云舒卷,阳光不时照在影壁之上,忽暗忽明,乍晴乍阴,其光影之变幻,妙不可言。影壁单纯,因为单纯,反而丰富而深有意蕴;它是朴素的,因为朴素,而显出真正的美丽;它也实在平易,而其意象使人在沉寂之中感到惊心动魄。
这一意境,恰如莱特 · 凡德鲁所说:Less is more。
杰出的建筑时空意象,蕴含着令人惊羡的大地文化、大地哲学与大地美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