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

書城自編碼: 364648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者: [英]詹姆斯·沃德 著,张健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157777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NT$ 493.0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NT$ 3349.0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NT$ 274.0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NT$ 325.0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NT$ 1277.0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NT$ 442.0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售價:NT$ 549.0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售價:NT$ 447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6
《 乐道文库·什么是日常统治史 》
+

NT$ 324
《 琴史 》
+

NT$ 364
《 日本人眼中的美 》
+

NT$ 348
《 新知文库123·书的大历史 》
+

NT$ 432
《 色彩列传:红色 》
+

NT$ 270
《 食肉简史:人类痴迷肉类250万年的历史,一本好读、易懂,涵盖了从生物学到社会学全部领域,展现人类文明进程的人类简史。 》
編輯推薦:
★有趣有料的现代文具演化史,一部隐藏在文具中的人类文明史 小小回形针居然有过几十种发明专利? 在橡皮被发明出来之前,绘图师们使用的替代品居然是面包屑? 固体胶棒的设计灵感来自口红? 那些文具是如何被发明出来且演变现在的模样?它们又是如何记录并改变了人类的文明?
★万宝龙、鼹鼠皮、思笔乐、派克、汉高、3M……这些传奇品牌在文具发展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背后都有怎样的八卦趣事? 3M不仅生产口罩,还发明了胶! 梵高、海明威挚爱的鼹鼠皮笔记本居然是中国生产的? ……这些品牌在文具发展史上举足轻重,背后的八卦趣事数不胜数。
★全彩四色插图,复古风格还原中世纪文具美感,附赠文具演化年表 全彩四色,内文配有各种老式文具的复古插图,图文并茂更生动; 附赠文具演化年表拉页,文具发展史一目了然!
內容簡介:
铅笔、橡皮擦、钢笔、圆珠笔、笔记本、便利贴、修正液……从记事起,这些文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帮我们记录文字、画出图画、整理思绪,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文具也帮助人类记录历史,让辉煌灿烂的文明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 那么,这些文具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演化成现代人所熟悉的模样?它们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带我们一起探索文具演化的历程。 不要小看你书桌上一个小小的回形针、一支笔或其他不起眼的文具,它们存在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经历过的故事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關於作者:
詹姆斯·沃德 ? James Ward ),英国人气博主,资深文具爱好者,曾创办伦敦文具俱乐部,BBC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曾对其做过专题报道,《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是他的第1部作品。
目錄
致谢/ 3
第1章 维洛斯1377-旋转文具收纳盒/ 1
第二章 关于人的一切,都是钢笔教我的/ 27
第三章 我谈了场恋爱,不过对象是张纸/ 67
第四章 我不动铅笔,他们就动不了/99
第五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123
第六章 带走我吧,我属于你/145
第七章 如果你在就好了:肩负使命的古怪文具/157
第八章 开学季,你买了什么文具?/173
第九章 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荧光笔/191
第十章 我就这么黏上你了/205
第十一章 冰箱门上的超文本/ 229
第十二章 日复一日,纸上钉钉/241
第十三章 知识储藏室/253
第十四章 文具不会消亡/267
內容試閱
致谢
此书是我的第1部作品。没想到,一堆文字变成一本书,工序竟如此繁杂,我有点蒙。由始至终,那么多人为之付出辛劳,可成书后封面上却只署我一个人的名字,这也让我感觉有点不太公平。
若非大卫·海厄姆有限公司1的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鼎力相助,恐怕这本书也难以问世。对他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我十分感激。我还要感谢玛丽戈尔德·阿特基(Marigold Atkey)。
感谢资料书籍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费心费力地把我那些零碎文字整理成书,包括丽莎·欧文斯(Lisa Owens)、瑞贝卡·格蕾(Rebecca Grey)、丹尼尔·克鲁(Daniel Crewe)、安娜-玛瑞·菲茨杰拉德(Anna-Marie Fitzgerald)、保罗·弗尔蒂(Paul Forty)和安德鲁·富兰克林(Andrew Franklin),尤其要感谢萨拉·赫尔(Sara Hull)出色的编辑工作,让我的行文更为紧凑。此外,还要感谢文字编辑菲奥纳·斯克林(Fiona Screen)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
鉴于本书通篇说的都是具体物件所体现的趣味,所以书本的排版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感谢资料书籍出版社的皮特·戴尔(Pete Dyer)为本书封面设计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和米什林·曼尼恩(Micheline Mannion)为全书编辑添加各色图片的所有工作。
写这样一本书,肯定少不了书中所提到的那些文具品牌和文具公司的帮助,尤其要感谢思笔乐(STABILO)、波士胶(Bostik)、比克(BIC)、喜力克斯(Helix)、3M 公司、瑞曼(Ryman)、犀飞利(Sheaffer)以及汉高(Henkel)公司为我提供其公司信息。还要感谢凯万·阿特伯里(Kevan Atteberry)、杰夫·尼科尔森(Geoff Nicolson)和斯彭斯·西尔弗(Spence Silver)热心解答我的问题。
另外,感激尼尔(Neal),他开的P&C(Present & Correct)文具店是伦敦最棒的文具店。快去看看吧,现在就去!我还要感谢鲍勃·帕特尔(Bob Patel)和伍斯特公园佛乐斯文具店的每一位员工,是他们让文具成为我一生的挚爱。要不是埃德·罗斯(Ed Ross)在推特上创建了“文具俱乐部(stationery club)”这个话题标签,这本书也不太可能诞生。谢谢你,埃德!
最后,我想感谢娜塔西亚·卡弗尔(Natassia Caffer)。无数个周末和深夜,我都埋头于纸片堆和便利贴堆里搜集资料,而她始终对我很有耐心。
(对了,我还得感谢我妈妈,在过去这一年里,她几乎逢人就要推销我的书。)

我们从小就结识了铅笔,长大之后才开始用钢笔。因此,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铅笔的历史比钢笔的悠久。铅笔十分朴素,尤其是笔身,既不是塑料管,也不是金属管,而是普普通通的木头,材料古朴简单。可是,木制铅笔的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悠久。可以说,铅笔既比“铅笔”一词的历史久又比它的时间短。尽管这句话读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也有几分道理。早在铅笔发明之前,就已经有了“铅笔”这个词,只不过,这里所说的“铅笔”并非我们如今所用的那种传统木杆铅笔。
penicillum这个词跟penis(意思是“尾巴”)源于同一个拉丁词词根,是一种细头画笔,用来创作精细的书画作品(画笔用的毛来自动物尾巴。幸好,我们的目的看起来还算单纯,否则,我们真该为此残忍之举感到脸红)。由此,penicillum演变为古法语词pincel,最终进入中古英语1,变成pencil。不过,直到16世纪初,pencil这个词才有了“铅笔”这层意思,在那之前一直指的是毛制画笔。这里的“铅”也有误导性——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用的尖笔是用铅做的,但我们现在用的铅笔并不含铅。这可让人松了一口气,因为铅的毒性很强,不适合用来做小学生使用的铅笔(除非你不喜欢那些小孩)。
铅笔的起源,要从16世纪初坎伯兰(Cumberland)1一个暴风雨肆虐的晚上说起。具体是哪一年,已经不得而知。不过,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当晚,一袭狂风连根拔起凯西克镇(Keswick)附近博罗代尔地区(Borrowdale)的一棵参天橡树,露出一块矿床,里面是一种神奇的黑色矿物质——石墨。人们给这种新物质起了很多新名称,例如“黑色铅”(black lead)、“kellow”“killow”“wad”或“wadt”,这些词都跟“黑”有关,不过,最常用的称呼还是“黑铅”(plumbago),因为它跟铅很像。因为石墨跟铅相似,才有了“铅笔”这个词,成了一个奇怪的语言学巧合,这就像手机虽是电话却可以用来“拍照片”,买来的烤菜豆包装虽是“锡纸盘”,但其实是铝做的。
附近的农民发现这种他们称之为“wadt”的材料很有用,可以拿来给自家的羊做记号,很快他们又发现wadt还有其他用途。用线把石墨条缠好,就不会弄脏手。截至16世纪60年代末,铅笔传遍了整个欧洲。1565年,瑞士自然学家康拉德·格斯纳(Conrad Gesner)出了一本关于化石的书——《关于化石、宝石、石头、金属等一切物质的相关书籍,多数为首次出版》书中有一段对铅笔的描述:
下图所示的尖头笔用于书写,由铅(也有人称之为英格兰锑)制成,把一段铅削尖,嵌于木杆中。
格斯纳说的这种铅笔并非我们今天常用的那种。我们所用的铅笔里的笔芯并不是铅,而格斯纳说的铅笔则在木杆中嵌入了铅。2006年,德国造笔厂克里奥·思克力朋(Cleo Skribent)也曾推出一款这样的笔,它更像是铅笔套或铅笔杆。画家画素描时,常用铅笔套套住石墨、粉笔或是木炭。铅笔套一般由黄铜制成,呈管状,两端都有切口。用的时候,粉笔或石墨分别插在两端,用金属环固定。17—18世纪,这种铅笔套越来越流行,直到现在,有些画家仍然在用这种铅笔套。M.C.埃舍尔(M. C. Escher)1于1948年创作的拼版印刷画作品《手画手》(Drawing Hands)中,有两只正在画对方的手,这两只手里的笔用的就是铅笔套。铅笔套可用来套各种绘画材料(粉笔、炭笔、石墨条)。而铅笔杆,用途正如其名,只用来套铅芯。杆身由木头或金属材料制成,把黑铅一端削尖,另一端套进锥形金属杆,再用螺纹固定好。绘图员偏爱铅笔杆,用它画出来的线更精准。铅笔杆慢慢演变,最终成了自动铅笔。
现代铅笔究竟源自何处,人们对此各执一词。16世纪末,凯西克附近的工匠最先用木头包裹石墨条(不过也有人说,首先这么做的是差不多同时期的意大利人)。当地的石墨出口受到限制,于是凯西克很快就成了世界铅笔制造中心。博罗代尔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处为人熟知的优质纯石墨产地,因此,坎伯兰的石墨迅速增值,当地人严密看守,甚至会偶尔用水淹掉矿床,防止有人来偷。石墨越来越贵重,后来,石墨运去伦敦进行巨额拍卖时,由武装部队护送。买家基本都是凯西克的铅笔制造商,拍卖会后,再由武装部队护送运回北方制作铅笔。在凯西克,人们把石墨块切割成细条,在方木杆中心挖出凹槽,然后将细石墨条放进木杆凹槽中,冒出木杆的石墨条用刀切除,保证石墨条与木杆平齐。最后,在木杆两端粘上薄木片,裹住石墨条两端。
作为中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德国纽伦堡(Nuremberg)的发展与采矿业密不可分,大量商人开始在中欧各地采购矿藏。纽伦堡的工人来到博罗代尔开采石墨,引起德国商人的关注。他们开始用纽伦堡当地出产的次等石墨混合硫黄和其他材料制作铅笔。不过,这些铅笔质量不好,比不上用凯西克地区的纯石墨制成的铅笔。
1793年,英国向法国宣战,两国经济交往中断,法国买不到英国凯西克地区生产的铅笔,甚至连德国产的质量较次的铅笔也买不到。于是,法国军政部长拉扎尔·卡诺命尼古拉-雅克·孔特(Nicolas-Jacques Conté)研发出一款无须使用进口材料的铅笔。孔特原本是一名肖像画画家,法国大革命之后,他的兴趣转向科学。据说,孔特“科学头脑过人,艺术技能高超”。虽然法国产的石墨不如博罗代尔的纯度高,但孔特很了解这种物质,很快就想出了制作铅笔芯的办法。将石墨粉末与黏土混合,做成细条,然后放进窑中烧制。虽然这样制作出来的石墨芯没有纯石墨芯坚硬,但比德国的笔芯好。1795年,孔特为这一制芯方法申请了专利。直到现在,我们用的仍然是这种制法。
有了孔特的方法后,虽然凯西克依然生产着世界上最好的铅笔,但是各国都不需要再依赖博罗代尔的矿藏了。早前,铅笔一直由手工作坊生产,到了1832年,班克斯父子公司(Banks,Son & Co.)建立了第一家铅笔工厂。几经辗转,1916年,这家铅笔工厂成了坎伯兰铅笔公司(Cumberland Pencil Company),4年后,又被英国笔具有限公司(British Pens Ltd)收购,在凯西克建了一家新厂,开始生产德温特牌(Derwent)铅笔。2008年,该厂又迁至沃金顿(Workington)附近。
凯西克的旧铅笔厂旁边就是坎伯兰铅笔博物馆(Cumberland Pencil Museum)。只需花费4.25英镑,就能进入这个小巧迷人的博物馆,每个参观者都能领到一本手册,免费得到一支铅笔。这家博物馆曾出现在本·维特利(Ben Wheatley)2012年导演的电影《观光》(Sightseeing)中。馆内陈设着各式各样的展品,介绍当地铅笔生产的历史。这里还有一支世界上最长的彩色铅笔,长达7.91米,2001年5月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一支真正的铅笔,如果在黄色笔芯前放一张纸,可以写出黄色的笔迹”)。这支笔重达446.36千克,28个人才把它抬进博物馆,如今悬挂在博物馆的天花板上。
有了孔特的方法,制作铅笔不再完全依赖纯石墨。由于纽伦堡曾经生产过铅笔,18世纪,它开始与凯西克竞争“世界铅笔制造中心”这个称号。纽伦堡有两家驰名世界的铅笔公司,分别是施德楼(Staedtler)和辉柏嘉(Faber-Castell),两家都觉得自己比对方的历史悠久,争执不下。17世纪60年代,纽伦堡有三大工匠家族开始用手工制造铅笔——杰尼格斯(Jenigs)、嘉格斯(J?gers)以及施德楼。实际上,弗里德里希·施德楼(Friedrich Staedtler)是公认的首位“铅笔制造者”,而这一窃取来的荣誉本该属于博罗代尔第一批生产铅笔的人。不过,只有施德楼家族连续几代人都在做铅笔。纽伦堡的商业行会管控严格,只有个别生产商有资格在纽伦堡成立铅笔公司。因此,直到1835年规定有所放松时,约翰·塞巴斯蒂安·施德楼(John Sebastian Staedtler)才得以注册J.S.施德楼公司。
纽伦堡近郊一座叫斯坦因(Stein)的小镇。1761年,镇上一位名叫卡斯帕·费伯(Kaspar Faber)的家具木工开始制造铅笔。费伯原本打算在纽伦堡建厂,可是纽伦堡的规定太过严苛,他只好移到其他地方。因此,虽然施德楼比辉柏嘉早成立近75年,但双方都宣称自己才是最早的铅笔公司,僵持不下。直到20世纪90年代,法官最终判定辉柏嘉是纽伦堡最早的铅笔公司。因此,2010年,施德楼庆祝成立175周年时,辉柏嘉在筹备250周年庆。可实际上,弗里德里希·施德楼早就开始生产铅笔了,比卡斯帕·费伯早了近100年。我不知道比谁更早有何意义,不过我猜很多人觉得施德楼的信誉不够,觉得它不过才成立了175年。
利用孔特的方法,欧洲各铅笔公司用黏土混合石墨粉制造的铅笔可与凯西克的精制铅笔相媲美。借助新方法,厂家可以生产出不同硬度的铅笔。通过调整黏土和石墨粉的比例,生产出的笔芯软硬不同(黏土比例越高,笔芯越硬)。一开始,孔特用数字来标记铅笔硬度(数字越大,硬度越高)。据传,我们如今用“H”和“B”来标记硬度的方法是伦敦的布鲁克曼铅笔公司(Brookman)发明的(H代表硬度高的铅笔,B代表更黑、硬度低的铅笔)。布鲁克曼铅笔公司的铅笔硬度越高,笔身上的H字母就越多。不过,随着造笔技术越来越成熟,笔的硬度区分越来越细,结合数字和“H”“B”标识似乎更方便(标着8H和9H的铅笔肯定比标着“HHHHHHHH”和“HHHHHHHHH”的笔好辨认。要是你去当地的莱曼文具店买铅笔,肯定更容易买到9H的铅笔)。最常用的铅笔处于H和B的中间地带——HB铅笔,平等与和谐的象征。仅从这个层面论,我们都该向HB铅笔看齐。
19世纪40年代,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也曾采用类似的标记方法。世人大多只知道梭罗是位作家、自然学家,忽视了他为铅笔制造做出的贡献。梭罗的父亲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Concord)市有家铅笔公司,梭罗曾在那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他去之前,公司的名声就很不错,他去了之后,公司更上一层楼。不知道梭罗是借鉴了孔特的方法还是完全自创,他去公司工作后,生产出了4种硬度的铅笔(这种硬度划分方法至今仍是美国铅笔硬度划分的主要方法,2号铅笔与HB铅笔的硬度大致相当)。1823年,约翰·梭罗与他的姻亲查尔斯·邓巴(Charles Dunbar)合伙。1821年,邓巴发现了新英格兰的一块石墨矿床,不过他的租期只有7年,于是他决定尽快多开采一些石墨。
不过,第一位制造木铅笔的美国人不是邓巴。康拉德的家具木工威廉·门罗(William Munroe)从1812年就已经开始生产铅笔。英美战争期间,门罗试图靠售卖家具维持生计,但是家具难卖,而铅笔却供不应求,于是门罗心想“要是我只卖铅笔,应该不会面临太大的竞争,还能有所作为”。不过,门罗并未学过相关的科学知识,用了近10年时间才生产出像样的铅笔。
门罗的合伙人埃比尼泽·伍德(Ebenezer Wood)在康科德的纳莎巴布鲁克(Nashoaba Brook)建了一家铅笔厂,厂内的机械设备由伍德发明,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台“楔形胶水按压设备”,可同时固定12支涂好胶水的铅笔;一台圆锯,可同时在6支铅笔上挖出凹槽;一把锯子,可将笔杆锯成六棱柱或八棱柱;还有一台机器,可将石墨块研磨成粉。门罗先于梭罗进入铅笔市场。但到了19世纪30年代,门罗与梭罗陷入激烈的竞争,而且梭罗铅笔的质量更高。为了击溃梭罗,门罗劝伍德拒绝为梭罗研磨石墨。可惜,门罗偷鸡不成蚀把米:伍德从梭罗那里赚的钱比从门罗那里赚的钱多,于是停止了跟门罗的合作。
铅笔生产领域的竞争激烈。关于“到底谁有资格自称为纽伦堡最早的铅笔生产商”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与之类似,有一大堆人前来认领最早在美国建立铅笔厂的人。1827年,发明家约瑟夫·狄克逊(Joseph Dixon)在塞勒姆(Salem)建立了石墨加工厂,从1829年开始,工厂就开始小规模地生产铅笔。真正在美国建立第一家专门生产铅笔的工厂的人似乎是卡斯帕·费伯的曾孙。1849年,埃伯哈德·费伯(Eberhard Faber)代表身为厂主的父亲A. W. 费伯去往美国,为纽伦堡的家族企业寻找用来生产铅笔杆的优质雪松木。渐渐地,埃伯哈德发现,制作铅笔所需的优质原料美国都有,于是,1861年,埃伯哈德在曼哈顿建立了他的第一家铅笔厂。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