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理论创新、科研方法及治学感悟

書城自編碼: 364436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水利工程
作者: 陈正汉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69152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0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售價:NT$ 1305.0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售價:NT$ 330.0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售價:NT$ 325.0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售價:NT$ 559.0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售價:NT$ 391.0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售價:NT$ 447.0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NT$ 381.0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NT$ 33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82
《 水利水电土石方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实例及填表说明 》
+

NT$ 1877
《 水土保持设计手册 规划与综合治理卷 》
+

NT$ 713
《 全国水利普查数据汇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 》
+

NT$ 2744
《 水工设计手册 (第2版) 第1卷 基础理论 (平装) 》
+

NT$ 1368
《 黄河治理若干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
+

NT$ 466
《 水工混凝土性能及检测 》
內容簡介:
本书内容分为三篇及附录。篇(第1章和第2章)系统介绍作者及其学术团队在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本构模型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新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若干建议;第二篇(第3章至第5章)对土力学的理论模型和科研方法进行系统论述,总结作者在加强学术团队创新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阐述知行合一理念的形成及对发展岩土力学理论体系的思考;第三篇(第6章和第7章)是作者的学术奋斗生涯和治学感悟。书末附录主要介绍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的盛况和办会经验、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的章程及开展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部分同行专家对作者学术成果的评价。
本书可供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考阅读。
目錄
篇 理 论 创 新
第1章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本构模型研究 3
1.1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发展简述 4
1.2 主要瓶颈与研究方法 5
1.3 岩土力学的公理化理论体系 9
1.3.1 基本思路和理论基础 9
1.3.2 基本定律 11
1.3.3 本构原理 13
1.3.4 应用 19
1.4 非饱和土的应力理论 19
1.4.1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 19
1.4.2 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 25
1.4.3 应力状态变量与有效应力的比较 35
1.5 非饱和土固结的混合物理论 36
1.5.1 背景与特色 37
1.5.2 基本假设和场方程 38
1.5.3 本构关系和封闭方程组 40
1.5.4 增量线性化控制方程组 44
1.5.5 一维固结问题的理论解答 46
1.5.6 二维固结问题 52
1.5.7 非饱和土固结的混合物理论的特色、发展及应用 54
1.5.8 混合物理论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 55
1.6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本构模型 56
1.6.1 非饱和土的增量非线性本构模型 59
1.6.2 非饱和土的弹塑性模型 65
1.6.3 湿陷性黄土的结构模型 70
1.6.4 膨胀土的本构模型 88
1.6.5 持水特性的本构模型 105
1.7 本章小结 123
参考文献 123
第2章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130
2.1 引言 130
2.2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持水特性 131
2.2.1 传统土-水特征曲线 131
2.2.2 广义土-水特征曲线和滞后性 132
2.3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水气运移特性 134
2.3.1 渗气特性 134
2.3.2 渗水特性 135
2.4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结构性 136
2.5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强度特性 138
2.5.1 研发的新设备 138
2.5.2 温度和冻融循环对强度的影响 139
2.5.3 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的强度特性及屈服特性 139
2.5.4 膨胀土和红黏土的强度特性 141
2.5.5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三维强度理论 141
2.6 非饱和土的应力理论 142
2.6.1 湿吸力和吸应力 142
2.6.2 吸力的各向异性效应 143
2.6.3 有效应力和应力状态变量的新表述及验证 143
2.7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本构模型 146
2.7.1 对非饱和土非线性模型的修正 146
2.7.2 非饱和土的弹塑性模型与结构性模型 147
2.7.3 多因素耦合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147
2.8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解析方法和数值分析 149
2.9 缓冲/回填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151
2.9.1 缓冲/回填材料的持水特性 152
2.9.2 缓冲/回填材料的渗水性和渗气性 152
2.9.3 缓冲/回填材料的变形强度特性 153
2.9.4 模型试验、多场耦合模型及数值分析 155
2.10 冻土及冻融循环研究新进展 156
2.11 黄土研究的新进展 157
2.11.1 原状黄土的土压力 157
2.11.2 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与蠕变特性 158
2.11.3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现场浸水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及现场复合
地基浸水试验 159
2.11.4 黄土边坡和地铁 160
2.12 膨胀土研究的新进展 162
2.12.1 膨胀土的胀缩性和超固结特性 163
2.12.2 膨胀土边坡 164
2.13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动力特性及地质灾害研究新进展 165
2.13.1 动力特性 165
2.13.2 地质灾害 167
2.14 红黏土、盐渍土、冰水堆积物、垃圾土、文物土、分散性土、
珊瑚砂和红砂土的研究新进展 167
2.14.1 红黏土 167
2.14.2 盐渍土及冰水堆积物 168
2.14.3 垃圾土、文物土、分散性土 169
2.14.4 珊瑚砂和红砂土 169
2.15 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新进展 170
2.15.1 理论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 170
2.15.2 实用技术和方法 170
2.16 本章小结 174
参考文献 174
第二篇 科 研 方 法
第3章 土力学的理论模型与科研方法 193
3.1 对理论模型的认识 193
3.1.1 理论的定义及作用 194
3.1.2 理论的结构 195
3.1.3 建模原则、理论与方法、过程与路线及修正模型的方法 197
3.1.4 评价理论模型真伪优劣的标准 201
3.2 理论建模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202
3.3 土力学创新研究的方法 202
3.3.1 开拓新领域,仪器是先导 202
3.3.2 揭示新认识,试验重要 203
3.3.3 创立新理论,为学须精深 204
3.3.4 博采众长,搜炼古今 206
3.3.5 重视计算,综合判断 207
3.3.6 简化是艺术,关键抓大头 208
3.3.7 学问重在做,实践出真知 209
3.3.8 勇啃硬骨头,十年磨一剑 210
3.3.9 交流促创新,良机须抓紧 211
3.3.10 创新育英才,目标要高远 212
3.4 结语 213
参考文献 213
第4章 关于加强学术团队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考 215
4.1 严谨治学,追求卓越 215
4.1.1 科研工作的基本纲领 215
4.1.2 理论建模三原则 216
4.1.3 理论建模四要领 217
4.1.4 创新研究十策 217
4.2 团队的喜与忧及对研究生的要求 217
4.2.1 喜 217
4.2.2 忧 217
4.2.3 如何做 218
4.2.4 对研究生的要求 218
4.3 学术团队面临的新形势与四点要求 219
4.3.1 形势喜人,前途光明 219
4.3.2 对学术团队的四点要求 219
4.4 对学术团队的六点新要求 220
4.5 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工作总结 222
4.6 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验和技巧 224
参考文献 226
第5章 发展理论,知行合一 227
5.1 《学报》对创新的引领作用 227
5.1.1 黄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湿陷变形特性规律 227
5.1.2 非饱和土固结的混合物理论 228
5.1.3 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的继续和拓广 229
5.1.4 “知行合一”理念的形成和对发展岩土力学理论体系的思考 231
5.2 《学报》编辑部老专家的指点作用 234
5.3 互相支持,共同提高 235
5.3.1 《学报》是后盾 235
5.3.2 为提高学术论文质量严格把关 236
5.4 祝贺与希望 237
5.4.1 贺词 237
5.4.2 贺联 238
参考文献 238
第三篇 治 学 感 悟
第6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 243
6.1 中学时代,立志成才 243
6.2 农村岁月,千锤百炼 249
6.3 寒窗十载,刻苦攻读 252
6.4 科学征途,顽强拼搏 256
6.5 立足本职,敬业奉献 259
6.6 科教兴国,开拓创新 261
6.7 珍惜荣誉,不断前进 262
6.8 几点建议,为君坠镫 266
6.9 结语 269
参考文献 269
第7章 治学随想 270
附 录
附录1 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总结 289
附录2 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 303
附录3 第六届亚太地区非饱和土学术会议在桂林召开 304
附录4 非饱和土的应力-强度理论与变形特性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 306
附录5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
委员会章程 307
附录6 在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
致辞 312
附录7 在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
讲话(多媒体要点) 314
附录8 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315
附录9 在裂隙性黏土的工程特性及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317
附录10 裂隙性黏土会议纪要 320
附录11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试验规程编制筹备会议纪要 323
附录12 《非饱和土试验方法标准》编制工作大纲 324
附录13 《非饱和土试验方法标准》编制组成立暨次工作会议纪要 332
附录14 天津共识 333
附录15 专委会8年工作的回顾与前瞻 334
附录16 填土会议纪要 335
附录17 《非饱和土试验方法标准》编制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纪要 337
附录18 黄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专题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338
附录19 部分同行专家对陈正汉学术成果的评价 340
內容試閱
国际上对非饱和土的研究始于1960年前后,在1990年前后从量的积累变成质的飞跃,并终成为土力学的一个新分支。当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许多未开垦的处女地。填土、黄土、膨胀土和红黏土等特殊土通常处于非饱和状态,用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特殊土的力学特性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作者有幸赶上了非饱和土的发展机遇期:1982年师从刘祖典教授研究黄土的湿陷性,1987年师从谢定义教授研究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试验技术与数值分析,随后把非饱和土的研究与特殊土的研究相结合,开拓创新,带领学术团队和研究生针对全国多种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对其力学特性和理论模型及工程应用开展了持久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
本书第1章主要介绍作者及其团队在非饱和土的本构理论(公理化理论体系)、应力理论(包括有效应力和应力状态变量)、固结理论,以及非饱和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广义持水特性的本构模型谱系方面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作者及其团队在缓冲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出版专著《缓冲材料的热-水-力耦合特性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7);有关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仪器研发、工程特性、固结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工程应用的研究成果将在作者后续的专著中详细介绍。
第2章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新进展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内容包括设备研发、非饱和土基本特性、理论模型和工程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对当前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创新是科研的永恒主题,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和里程碑,是众多学者追求的目标。理论模型属于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但在现有文献中几乎找不到对理论模型的系统论述,许多科技工作者对科学理论的定义含糊不清,以致许多中青年学者对理论模型有神秘感,甚至敬而远之。另外,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才可能取得预期成果。为增强理论创新的自觉性、破除神秘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本书第3章对理论模型的定义、作用、结构,建模的原则、方法、过程、关键及修正方法,以及理论模型的评价标准等进行系统论述,提出了建模三原则和四要领及土力学创新研究十策。
第4章论述加强学术团队创新文化的建设。创新文化是学术团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优良学风需要学术团队带头人的传帮带。作者对此做了大量工作,从1998年起不断总结经验和针对当时团队面临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提出了“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科研工作基本纲领;“聚精会神搞学问,一心一意谋创新”的座右铭;践行当好博导的七条标准;“培养人才,又红又专”的德艺双馨标准;“白手起家,创建平台”的创业精神及“重视实践,服务工程”的“知行合一”理念,并以展板形式展示在学术团队工作室,激发了团队成员和研究生的拼搏创造精神。
第5章从思想方法方面深化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回顾了“抓主要矛盾”和“知行合一”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建立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所需具备的两个条件,说明通过建立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和构建岩土力学的公理化理论体系增强了作者进行理论创新的自信心,指出建立科学理论并非外国人的专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6章和第7章主要介绍作者的学术奋斗生涯和治学感悟,二者密切相关。作者在4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把许多刻骨铭心的感受和深切的感悟写成言简意赅的韵文和札记,作为治学感悟,共28则。其中第1则和第2则是作者对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和幸福观的诠释:“古今中外创业难,步步踏实不可偏;刻苦学习无比乐,辛勤劳动四季安”;“人生什么难得?青少学业不荒废;人生什么痛苦?理想不达志不酬;人生什么快乐?刻苦钻研出成果”。第17则是作者提出的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方针,系统全面,体现了“实事求是”与“和而不同”的理念,2017年写入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非饱和与特殊专业委员会章程》。第18则是作者40多年学术生涯的总结,共16个字,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自主创新、学以致用。第19则的句是对人生的总结,即“志向主导人生,奋斗成就梦想,知识和机遇改变命运”。第25则是处世心得:“时运不济勤读书,得志通达多实干。非常时期静心性,大是大非慎言行。专心致志干本行,润平纳坦是典范。”第26则是科研法则:“科学研究有法则,实事求是乃灵魂。服从事实和真理,莫迷权威勿认人。”这些感悟不会过时,可供青年学者参考。
全书共7章,包括大量数学表达式、插图和表格。内容丰富、自主创新、深入系统、推理严谨、数据翔实、旁征博引、表述精练是本书的鲜明特色。
本书共19个附录,主要介绍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的盛况和办会经验、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的章程及所开展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部分同行专家对作者学术成果的评价。
本书部分内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672330、11272353、11072265、10672182、10372115、19272072)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2016年改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和结晶,在此衷心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后勤保障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的大力支持。
作者学术团队的主要成员王权民、黄雪峰、卢再华、汤磊、周海清、方祥位、孙树国、郭剑峰、汪时机、李刚、谢云、李婉、朱元青、黄海、曹继东、张红雨、扈胜霞、李加贵、苗强强、姚志华、秦冰、关亮、张伟、张磊、孙发鑫、章峻豪、程香、阴忠强、郭楠、陈皓、张龙、高登辉、朱国平等为本书的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陆军勤务学院军事设施系主任谢朝新教授和科研学术处处长黄磊与参谋孙涛为本书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的支持下,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批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于2010年12月成立,挂靠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由作者担任主任委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历届领导和同行专家孔令伟、徐永福、韦昌富、吕海波、孙德安、黄雪峰、朱彦鹏、周勇、邵龙潭、白晓红、邹维列、朱武卫、党发宁、邢义川、刘月妙、邵生俊、刘奉银、张炜、马巍、蒋明镜、梁金国、方祥位、冯怀平、骆亚生、张爱军、胡再强、樊恒辉、谈云志、叶帅华、郭晓霞、王东星、韩仲、马富丽、王丽琴、马宗源等的大力支持下,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了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有力推动了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在我国的发展,为把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办成一个有成效、有作为、有影响、有人气、有活力的学术组织付出了辛勤劳动。借此机会,作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正汉
2020年4月8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