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借我一生

書城自編碼: 356349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余秋雨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38090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售價:NT$ 325.0
马王堆考古手记
《 马王堆考古手记 》

售價:NT$ 554.0
全靠演技
《 全靠演技 》

售價:NT$ 252.0
流人系列01:驽马
《 流人系列01:驽马 》

售價:NT$ 442.0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售價:NT$ 447.0
苏东坡传
《 苏东坡传 》

售價:NT$ 325.0
豆腐(增订版)
《 豆腐(增订版) 》

售價:NT$ 728.0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

售價:NT$ 4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12
《 修行三阶 》
+

NT$ 270
《 众生皆有情 》
+

NT$ 207
《 飞翔,是我的姿态 》
編輯推薦:
1. 余秋雨直接授权 ,独家定稿版
作者亲定版,余秋雨历时数年,逐字修订,囊括20余部代表性著作,从内容到装帧每个细节均亲自把关。读余秋雨,认准定稿版!
2.余秋雨首度动笔写下记录前半生历程的家族史诗,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
从旧社会的上海到文革沧桑,从前辈到自己,在父亲临终的床头重新拾笔,直到为母亲写出悼词。
余秋雨先生说:?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借我一生》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出版后引起海峡两岸报刊杂志及读者很大的回响,
入选2004年香港《亚洲周刊》十大好书。
3. 与旧版相比,首次新增三万字《隔代之悟》
《隔代之悟》自由地出现在不少章节之后,隔着岁月,回望过往,交糅了体验与论述、激情与冷静,字里行间更见浓厚的感情与亲情之叹。
4. 跨越近一个世纪,家族照片原貌呈现
以余秋雨本人及其家族的影像,描绘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历史。把形象留下,把疑问留下,二十世纪也就留下了真实的自己。
5.全新装帧,永续经典
知名设计师全新设计、更符合当下阅读审美
封面烫黑金工艺
象牙白内文纸,平滑轻盈
舒适开本,方便阅读
內容簡介:
本书是余秋雨的自传性作品, 余秋雨先生说:?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借我一生》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先生调理真实经历的节奏,创出记忆文学不同于传记与回忆录,《借我一生》呈现深厚的文学价值以结构代替虚构:,让故事魅力充满丰盈灵动,以散文幻化史诗,这便是《借我一生》的文学意义。
余秋雨先生在父亲天天紧锁的抽屉,发现大量的文字资料与借据,他开始带着这些父亲生前的时代疑问,逐一寻访家族的人生历程。在十九世纪后期上海与浙东的兴衰幽微中找到文学感悟的写作力量。跟随余先生的生命之旅,摸索回到简朴理想的太平岁月,借一位当代文化学者的成长史,我们得以注视生命的伟大。
關於作者:
余秋雨,作家、学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自本世纪初年开始,他赴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处演讲中国文化,反响巨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秋雨书院。现任上海图书馆理事长。
余秋雨在文学、学术、文化、史论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作品,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文化苦旅》出版30年畅销千万册,据中国邮电部统计,《文化苦旅》是每年国内的家长寄给在外求学的孩子的图书中最多的作品。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一 烽火秘史
二 史迹渐近
三 还债
四 墓碑
五 朱家小姐.
六 乡下
七 湿润的秋天
八 叔叔二十岁
第二章
一 无产地主
二 妈妈下楼了
三 夜晚
四 姨妈和表哥
五 上海的事
六 饥荒
第三章
一 八月的傍晚
二 同一个省
三 那个冬天
四 裸体
五 稍稍打开的窗
六 老人和老屋
第四章
一 紫玉楼梯
二 齐华
三 祖母无名
四 在位和退位
五 绣花婴儿鞋
六 雨天长谈
七 逃向海边
八 爸爸的秘密
九 悬崖守护
十 天人对话
附录 图片记忆
內容試閱
自 序
这是一本写二十世纪的书。它与那个世纪一起开篇,又一起结尾。
很多人会想,二十世纪?太近了吧。但是,这种时间观念已被质疑。近几年经常看到一批伶牙俐齿的少年评论家在各种传媒上 发言,说九○后是老旧的一代。我一听总想笑,却又立即把笑 容收起。他们所说的九○后,是在二十世纪临近结尾时才呱呱 坠地的一代。连那时的婴儿都已老旧,我们还能说此前百年的 历史太近了吗?
可以想象,过不了多久,这些伶牙俐齿的少年评论家就会长成高大魁梧的权威评论家。对他们来说,二十世纪早已成为一段连通祖父墓地的斑驳苍苔。
可能连斑驳苍苔都不如。因为这段历史向来习惯于枯燥的概念,不仅没有苍苔的绿色,而且也没有古代史的趣味。因此,它必然被厌倦、被嫌弃、被遗忘。
对此,我心有不甘。
并不是因为我曾经参与,而是因为我从宏观的国际视野认定,中国的二十世纪最具有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这种戏剧性有好几个支点,其中最集中的一个支点,是上海。
那就巧了。二十世纪的上海,正是我家三代栖息之所在,因此,我也就为这段历史找到了一条摆脱枯燥概念的小路,那就是具体地叙述一个普通家庭的生存经历。
不是写历史,因为我顾不上别的门庭,所以也无法做出任何概括,得出任何结论。
也不是写小说,因为我在叙述中发现,质朴、简洁的力量,远远超过虚构。一件件事情为什么能说得质朴、简洁?因为被太多的眼泪和叹息冲洗过了,已经舍不得留下任何涂饰的印痕。
很多片段互不相关,很多人物来去无踪这也都顺其自然,照样留存,不做过度的编织。稍有编织之处,只是把两个真实的人,合成了书里的一个次要人物。
我相信,再过多少年,也许会有好奇的新一代,反而对这样的质朴叙述产生兴趣。

这本书的作者,由我署名。但是,前半部分更重要的作者,是我的爸爸、妈妈和祖母。
事情是这样的
一九六六年,我还不足二十岁时,遇到了一场政治运动,爸爸被长期关押,叔叔被迫害致死,全家八口人失去生活来源。爸爸在隔离室里被责令每天书写交代材料,坦白反动的一生。爸爸是个最平凡的人,从来没有资格做任何反动的事、革命 的事、值得一写的事,他只希望用厚厚的自述文稿激发暴徒内心的 一丝善良,把他早一点释放,发还工资,让我们全家免于断炊之苦。 写了几个月,他本来就患有眼疾,一时大大发作,既不能看,也不 能写了。暴徒们只得隔几天放他回家一次,由他口述,由我代笔。
我本来是反对爸爸写那么多交代的,但是看着他恳求的表情,听着他颤抖的声音,我感动了,就开始记录。初一听,这是 一堆琐碎的生活流水账,但听着听着我渐渐珍惜起来。爸爸口述 时,坐在边上的妈妈和祖母还会增添几句心酸的回忆。我毕竟懂得 文学,也就特别从一些人情生态的节点上向他们仔细询问。
就这样,我们一家在抽抽噎噎之中完成了一个特殊的记忆作品。这在正常年月,几乎不可能做到。
爸爸用蓝色复写纸留下了厚厚一份底稿。十年之后,我曾试图整理一下,但一整理就发现原来的稿本实在太长,必须大大删节。还有一些记忆缺漏,又向舅舅、姨妈、老邻居、老世交做查询。
这就是本书上半部分初稿的成因。
本书后半部分,写了那场运动过去之后的事。那时父母已老,就要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主了。我严守一个原则:即使漫天风云,也 只从自家小窗口看出去。如果与窗内居息关系不大,那么,再重要 的历史事件,也不写。
我把这样的写作,称为记忆文学。

本书以比较显目的方式,把几十帧相关的照片刊于最后。
我长期研究视觉美学,因此对形象的感性力量寄予高度信任。世上感觉正常的人,都能对一个陌生人的眼神、一个舞台剧的形 态,快速做出优劣判断和等级判断。虽然可能有错,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判断就是终极判断。因此,一张照片所传递的信息,往往超过十篇论文。
而且,照片也能穿越时间发出最洁净的声音,然后引出最真切的疑问。例如,看了我岳父和叔叔的照片,隔代的后人就会奇怪: 这样正派的男人怎么会在二十世纪无法生存?看了我妻子的剧照, 他们更为奇怪:这样出色的艺术家怎么会在二十世纪被迫失业?
把形象留下,把疑问留下,二十世纪也就留下了真实的自己。
当我写这篇自序的时候,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了十九年。在中国历史上,二十年算作一代,因此,整本书到今天已成了隔代遗 本。隔代,就是隔了一堵高墙。我原来也是这堵世纪高墙那边的人,现在已经站在墙外那么多年了,因此有资格凭着那么多年的疏离清醒,作一点隔代之悟,供高墙这边的年轻人参考。对于今后世代的读者来说,也多了一层间离风景。
我的隔代之悟,自由地出现在不少章节之后。但这并不是随意的外加,而是本书的特殊结构方式,希望读者朋友注意。
至于二十世纪结束之后十九年的生存记忆,可看《门孔》一书的部分章节。那书也可称为记忆文学,但范围较广,涉及了一大批与我有交往的世纪文化精英,被人称为《中国文脉》的当代续篇。
二○一九年九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