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蓝色东欧第6辑)挑衅

書城自編碼: 35482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者: [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國際書號(ISBN): 9787536091900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软精装

售價:NT$ 23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NT$ 325.0
嫉妒与社会
《 嫉妒与社会 》

售價:NT$ 459.0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NT$ 437.0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NT$ 1669.0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NT$ 717.0
花路
《 花路 》

售價:NT$ 493.0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NT$ 493.0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NT$ 437.0

編輯推薦:
本书将卡达莱早年未曾发表的四个故事收入其中
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卡达莱早年的创作源泉与风格变化、形成的过程
內容簡介:
本书由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卡达莱早年作品结集而成,收入了《挑衅》等九个中短篇小说,其中,《挑衅》一文在作家创作完成十年后才得以发表。九个短篇各具特色,涉及战争、爱情、历史、寓言等等不同主题,显见作者逐渐开阔的视野和思想蜿蜒的边界,作品隐含主旨殊途同归,都指向了卡达莱对于祖国、对于历史的思考。作品语言或精悍、或幽默,故事情节天马行空、虚实交互,隐喻巧妙,读者可通过本书了解卡达莱早年的创作源泉与风格变化、形成的过程。
關於作者:
作者介绍:伊斯梅尔卡达莱
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生于一九三六年,以讽刺与批判见长。目前定居于法国,用法文写作,作品在全世界传播。他的《娃娃》《石头城纪事》《错宴》《谁带回了杜伦迪娜》《三孔桥》《耻辱龛》《接班人》《亡军的将领》《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等作品已翻译成汉语。二〇〇五年,他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索尔贝娄、纳吉布马哈福兹、大江健三郎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

译者介绍:李焰明
一九六〇年五月生于上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法语教学三十七年,出版译著近二十部。二〇一一年出版的《深夜旅行的女人》入围第三届傅雷翻译奖。曾两度获法国文化部翻译奖译金赴法国进行文化交流。主要译作有《魔沼》《存在主义》《我的父亲左拉》《自由小姐》《红色巴西》《平静的风暴》《何谓欧洲知识分子》《旧制度与大革命》和《战争》(合译)等。
目錄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原出版者按语
卡达莱的历史寓言(中译本前言) 李焰明
挑衅
阅读哈姆雷特
十二月的一个下午关于钻石的谈话
秘密报告
俄耳甫斯问题
蛇的婚礼
杀人犯的最后一个冬天
为了忘却一个女人
中国长城之双部曲
前言卡达莱的历史寓言中译本前言
李焰明
作品被译成四十五种以上的文字;
出版了六百三十七种以上含不同版本的图书;
英国、西班牙、以色列、美国、法国竞相给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颁奖或勋章,且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文革期间访问中国时遇见了毛泽东。
亲爱的读者:以上信息的关键句是不是让您怦然心动?
也许你想不到,尽管天才如伊斯梅尔卡达莱,他的小说也照样会被拒之门外。《挑衅》竣稿于一九六二年,投稿无果,直到一九七二年才由作家协会的杂志《十一月》刊出,退稿的出版商也许肠子都悔青了,不曾想而今伊斯梅尔卡达莱的作品居然这么洛阳纸贵!卡达莱的历史寓言中译本前言
李焰明
作品被译成四十五种以上的文字;
出版了六百三十七种以上含不同版本的图书;
英国、西班牙、以色列、美国、法国竞相给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颁奖或勋章,且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文革期间访问中国时遇见了毛泽东。
亲爱的读者:以上信息的关键句是不是让您怦然心动?
也许你想不到,尽管天才如伊斯梅尔卡达莱,他的小说也照样会被拒之门外。《挑衅》竣稿于一九六二年,投稿无果,直到一九七二年才由作家协会的杂志《十一月》刊出,退稿的出版商也许肠子都悔青了,不曾想而今伊斯梅尔卡达莱的作品居然这么洛阳纸贵!
《挑衅》收录九个短篇。
第一篇弗雷德科斯图里中士所讲的故事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应该十分陌生。弗雷德科斯图里本来是边防哨所的一个中士,级别不高,充其量也就是个小班长的角色。可哨所最高领导少校在挑衅中被打死了, 喂,你来指挥吧! 不知谁一句呼唤,把他推上了指挥官的位置。这个人大概天生一副军人坯子,挑衅尚未发生,但自早晨起就嗅到了气味。每次挑衅前,我们总是突然有一种预感,而这预感总是显得有理有据。
邻国岗哨离边界很近,仅五十步之遥。
能清晰听见他们的留声机和士兵哇啦哇啦的叫声。他们在欢庆圣诞节,好像是在喝酒狂欢士兵们带着姑娘隐没在矮树林里,与她们在雪中玩耍,其中一些搂搂抱抱走进中立区,就在我们边防兵的眼皮底下。这些姑娘并非都是妓女。比如上次,来的都是女大学生,隶属国防部的多个爱国社团的成员,她们被派往这里陪士兵过平安夜或其他节日。
中士离开瞭望台,回到营地,走进棚屋,挨着噼啪作响的火炉坐下,第十次从口袋里取出最后的信使送来的一位同伴的来信,恼火地看着小信封上贴得歪歪斜斜的邮票,再次读起信,心里想着已和别人订婚了的她。
我试图想象她和那人在一起的情形,他们微笑着坐在桌旁的样子,就像一年前我俩在一起那样。此刻,那边,一切应该和去年一样。午夜的钟声敲响十二下,也许,按照习俗,市中心会停电,仅一秒钟而已;可我们这里,一切都还一样。我们没与其他地区的电网连接,还在用油灯,哨兵手里端着烛台在门口站夜岗。我们在寒冷中倚靠着大门,这是事实。我在这里,安静的过道里,距敌人仅五十步远;而她正在某处,一个灯火通明、温暖的房间里吃喝玩乐。
我突然对她以及所有与她共度佳节的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愤怒。有那么一会儿,我感觉自己在探听对方门口的脚步声门后灯火辉煌,有欢宴,玻璃杯碰撞的声音但这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归根到底,我明白我并不关心。
戍边的中士,在距离五十步远的战争间隙,总是对我并不关心的她情不自禁。我所守望的哨所,是她和他节日欢宴觥筹交错的屏障。爱与冷漠,炉火与冰雪。隔膜与愤怒,眼前的暴雪与失衡的心灵,交互冲突、双重挣扎。为谁而战?为谁而死?
战争与女人,女人与战争。
情仇、恩怨,难解难分。
中士总是自责:她自尊心极强,当她得知我与中学同学狄亚娜沃尔普斯保持通信联系时,我们发生了争执,随后,她给我寄来一封短信,说从此以后不再给我写信了,因为有狄亚娜沃尔普斯给我写信,我也许就不需要她的信了,还说或许我难以维持写信这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的活动,因为这会妨碍我履行保卫共和国的责任。
我为自己感到羞愧(我忽然被军士裹在披风里冻得僵直的躯体所触动),过了一会儿,纷乱的思绪之后,只剩下沮丧,有人将我的女友搂在怀里,而我却在远处站岗。我绝不会让自己对一个处在同样情境的人做同样的事。
爱的挑衅,爱的赌气,爱的伤害,爱的战争。
爱是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
一堵雪墙将我们与我们喜爱的一切切断,与敌人在一起。如此近,同时又无限遥远。
如此之近,同时又无限遥远,是敌人抑或女友?
战争、女人、雪花、死亡、平安夜,使这个短篇充满压抑的基调。
《阅读哈姆雷特》这篇,与第一篇完全不同调。
这篇虽名为《阅读哈姆雷特》,其实,看不出与哈姆雷特有太大关系,就像最后那篇题为《中国长城之双部曲》,其实从中几乎读不出中国长城的影子,我们中国人从来也没有想过伟大的长城想要一个妻子。
《阅读哈姆雷特》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我上小学已经有五年了,每学期我都自然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
我们觉得区别王国和共和国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这两种制度下,我们的父母并没有任何变化,表兄亦如此。我们中的一人还提醒我们注意,房子也还是原来的房子。
围绕房子的讨论相当复杂。据我们从大人嘴里听说的,不仅房子是旧时代造的,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它们中大部分甚至经历了王国的诞生。简言之,这些房子建造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更早:帝国时代。
人是动物,是社会动物,是政治动物,也是文化动物。共和国、王国、帝国,这些抽象的概念经过孩子们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有趣:旧房子,即帝国时代的房子,比新近建造的房子要宽敞很多,它们之间的比例如同帝国与王国面积的比例。至于共和国,打从建立起就没有盖一栋房子。 卡达莱笔下的共和国,让人想起鲁迅笔下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历史学者型作家笔下的历史有趣而犀利,看似不经意地敷衍几笔,便呈现出历史的画面感、纵深感。历史的厚度与教科书相反,越是久远的越厚,越是现代的越薄,作者笔下的历史观厚古薄今。
春天临近尾声的时候,这种不牢靠的平衡状态终于结束了。国家即共和国狠狠打击强盗。不但抓获了大部分强盗,还让他们戴着镣铐排成纵队在城里游街。这些人平常在丛林里,脸色黝黑,但还是被大家认出了。当人们在游街的队伍里看到我们睿智的历史老师(即那个给我们解释王国和帝国的不同以及类似无数别的事物之间的差异的人)低着头走在队伍最前面,都惊呆了。更让大家惊讶的是看到另外两位先生,其中一位除了身份是律师,还被风湿症折磨得好苦,你怎么也不会相信他能爬上屋顶。
一天,我听说又抓了一批强盗,其中有一个中学音乐老师,我的两个叔叔跟他常往来。强盗也许并没有被杀绝,因此某天,谁知道,他们还会出现!这个模糊的希望使我充满欢乐。我跑到叔叔家想打听更多消息,但我的希望落空了:与我期待的完全相反,这个音乐老师不像其他被抓的人,不属于强盗,而是为英美效劳的密探。
谁是强盗?是那个历史老师?还是那个还被风湿症折磨得好苦的律师?强盗也许并没有被杀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孩子们希望强盗还会出现,强盗的出现让我充满欢乐。幼小的心灵竟生出反叛萌芽。为英美效劳的密探与里通外国的罪名何其相似乃尔!
晚饭对我来说也显得比平常更令人生厌。说的都只是些毫无意义的唠叨话,穿插其中的沉默时刻亦如此。每当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沉默显得更加漫长。是谢蒂诺家的!母亲抬头说。是梅齐尼家的!过了一会儿她又说。即便没有人说话,也能听见又抓人了?显然每人都在想着说些废话。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很脆弱,他们没有秘密同盟,所以必然更关注琐碎的事
敲门,沉默,又抓人了! 这是那盏欧洲明灯里发生的故事?
第三篇《十二月的一个下午关于钻石的谈话》,看题目似乎没什么意思,其实,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从小说结构艺术看,这一篇绝对可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
尤其令人称绝的是小说意象的逻辑剪辑,用小说家自己的话说就是意象彼此产生磁化效应:不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一根看不见的线从此将我们与那两个宾客联系在一起,母女俩正开着车匆匆往这边赶路,以便准点到达。由母女俩夜间赶路,接上月亮,由月亮联上那些荒芜的小村庄出生的女孩们苍白的脸色,再由荒芜的小村庄接上合作社田地上空炙热的太阳的标记,由月亮想到最适合做小提琴的三百年的老槭树,由月亮和小提琴又想到受精神病困扰的杀人犯的影片,由杀人犯想到月色中赶路可能迷路的母女俩她们向一个警察打听情况,警察会问她们:你们是在寻找大监狱吗?因为请客人所住的地方原本就被称为大监狱。母女俩因此而发怒,发怒的原因是因其身份是东欧移民便过度敏感地认为警察歧视她们,由此而联想到与一个阿尔巴尼亚妓女交谈,为移民遭遇的不公找到类似的逻辑证据。这一系列看上去杂乱的意象,在文章中被如此巧妙、如此自然地剪辑在一起。写作技术的出神入化,本已让人叹为观止,然让人更为叹服的是这几百字所承载的历史厚度和重量。把阿尔巴尼亚一九九一年以后历史巨变的沧桑和各种政治派别、不同社会地位、各种社会角色,通过一次异国宴会淋漓尽致地给描述出来了。笔触之细腻,笔力之深刻,画幅虽小,画面却波澜壮阔。真是个大笔如椽,大写意中间杂工笔,却又浑然天成。
接下来的《秘密报告》也会让你一拿起便放不下。
《秘密报告》通篇围绕着图兹老爷的旅行行程展开。图兹老爷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大概是秘密,所以,文章从头至尾其词闪烁,让人不知所云。文末提到图兹老爷勘探卡斯特利奥特墓穴,空墓穴给人以无穷遐想,神父和图兹老爷关于空墓穴的对话又暗示秘密报告的秘密。
你们所有基督教义都是建立在这个空坟之上的,他最终说道。没有这个故事,基督教便站不住脚。
基督教教义建立在我们对基督和圣洁的信仰之上,神父回答他。
图兹老爷挤出一个微笑。
如果基督教建立在我们所说的缺失之上,那我们力图在卡斯特利奥特的空墓上建立什么呢?
应该拿它当小说看还是历史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
其他如《俄耳甫斯问题》《蛇的婚礼》《杀人犯的最后一个冬天》《为了忘却一个女人》诸篇,各有各的妙绝处。至于如何妙,如何绝,还须各位读者自己细细品味。
內容試閱
卡达莱的历史寓言中译本前言
李焰明
作品被译成四十五种以上的文字;
出版了六百三十七种以上含不同版本的图书;
英国、西班牙、以色列、美国、法国竞相给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颁奖或勋章,且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文革期间访问中国时遇见了毛泽东。
亲爱的读者:以上信息的关键句是不是让您怦然心动?
也许你想不到,尽管天才如伊斯梅尔卡达莱,他的小说也照样会被拒之门外。《挑衅》竣稿于一九六二年,投稿无果,直到一九七二年才由作家协会的杂志《十一月》刊出,退稿的出版商也许肠子都悔青了,不曾想而今伊斯梅尔卡达莱的作品居然这么洛阳纸贵!
《挑衅》收录九个短篇。
第一篇弗雷德科斯图里中士所讲的故事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应该十分陌生。弗雷德科斯图里本来是边防哨所的一个中士,级别不高,充其量也就是个小班长的角色。可哨所最高领导少校在挑衅中被打死了, 喂,你来指挥吧! 不知谁一句呼唤,把他推上了指挥官的位置。这个人大概天生一副军人坯子,挑衅尚未发生,但自早晨起就嗅到了气味。每次挑衅前,我们总是突然有一种预感,而这预感总是显得有理有据。
邻国岗哨离边界很近,仅五十步之遥。
能清晰听见他们的留声机和士兵哇啦哇啦的叫声。他们在欢庆圣诞节,好像是在喝酒狂欢士兵们带着姑娘隐没在矮树林里,与她们在雪中玩耍,其中一些搂搂抱抱走进中立区,就在我们边防兵的眼皮底下。这些姑娘并非都是妓女。比如上次,来的都是女大学生,隶属国防部的多个爱国社团的成员,她们被派往这里陪士兵过平安夜或其他节日。
中士离开瞭望台,回到营地,走进棚屋,挨着噼啪作响的火炉坐下,第十次从口袋里取出最后的信使送来的一位同伴的来信,恼火地看着小信封上贴得歪歪斜斜的邮票,再次读起信,心里想着已和别人订婚了的她。
我试图想象她和那人在一起的情形,他们微笑着坐在桌旁的样子,就像一年前我俩在一起那样。此刻,那边,一切应该和去年一样。午夜的钟声敲响十二下,也许,按照习俗,市中心会停电,仅一秒钟而已;可我们这里,一切都还一样。我们没与其他地区的电网连接,还在用油灯,哨兵手里端着烛台在门口站夜岗。我们在寒冷中倚靠着大门,这是事实。我在这里,安静的过道里,距敌人仅五十步远;而她正在某处,一个灯火通明、温暖的房间里吃喝玩乐。
我突然对她以及所有与她共度佳节的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愤怒。有那么一会儿,我感觉自己在探听对方门口的脚步声门后灯火辉煌,有欢宴,玻璃杯碰撞的声音但这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归根到底,我明白我并不关心。
戍边的中士,在距离五十步远的战争间隙,总是对我并不关心的她情不自禁。我所守望的哨所,是她和他节日欢宴觥筹交错的屏障。爱与冷漠,炉火与冰雪。隔膜与愤怒,眼前的暴雪与失衡的心灵,交互冲突、双重挣扎。为谁而战?为谁而死?
战争与女人,女人与战争。
情仇、恩怨,难解难分。
中士总是自责:她自尊心极强,当她得知我与中学同学狄亚娜沃尔普斯保持通信联系时,我们发生了争执,随后,她给我寄来一封短信,说从此以后不再给我写信了,因为有狄亚娜沃尔普斯给我写信,我也许就不需要她的信了,还说或许我难以维持写信这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的活动,因为这会妨碍我履行保卫共和国的责任。
我为自己感到羞愧(我忽然被军士裹在披风里冻得僵直的躯体所触动),过了一会儿,纷乱的思绪之后,只剩下沮丧,有人将我的女友搂在怀里,而我却在远处站岗。我绝不会让自己对一个处在同样情境的人做同样的事。
爱的挑衅,爱的赌气,爱的伤害,爱的战争。
爱是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
一堵雪墙将我们与我们喜爱的一切切断,与敌人在一起。如此近,同时又无限遥远。
如此之近,同时又无限遥远,是敌人抑或女友?
战争、女人、雪花、死亡、平安夜,使这个短篇充满压抑的基调。
《阅读哈姆雷特》这篇,与第一篇完全不同调。
这篇虽名为《阅读哈姆雷特》,其实,看不出与哈姆雷特有太大关系,就像最后那篇题为《中国长城之双部曲》,其实从中几乎读不出中国长城的影子,我们中国人从来也没有想过伟大的长城想要一个妻子。
《阅读哈姆雷特》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我上小学已经有五年了,每学期我都自然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
我们觉得区别王国和共和国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这两种制度下,我们的父母并没有任何变化,表兄亦如此。我们中的一人还提醒我们注意,房子也还是原来的房子。
围绕房子的讨论相当复杂。据我们从大人嘴里听说的,不仅房子是旧时代造的,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它们中大部分甚至经历了王国的诞生。简言之,这些房子建造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更早:帝国时代。
人是动物,是社会动物,是政治动物,也是文化动物。共和国、王国、帝国,这些抽象的概念经过孩子们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有趣:旧房子,即帝国时代的房子,比新近建造的房子要宽敞很多,它们之间的比例如同帝国与王国面积的比例。至于共和国,打从建立起就没有盖一栋房子。 卡达莱笔下的共和国,让人想起鲁迅笔下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历史学者型作家笔下的历史有趣而犀利,看似不经意地敷衍几笔,便呈现出历史的画面感、纵深感。历史的厚度与教科书相反,越是久远的越厚,越是现代的越薄,作者笔下的历史观厚古薄今。
春天临近尾声的时候,这种不牢靠的平衡状态终于结束了。国家即共和国狠狠打击强盗。不但抓获了大部分强盗,还让他们戴着镣铐排成纵队在城里游街。这些人平常在丛林里,脸色黝黑,但还是被大家认出了。当人们在游街的队伍里看到我们睿智的历史老师(即那个给我们解释王国和帝国的不同以及类似无数别的事物之间的差异的人)低着头走在队伍最前面,都惊呆了。更让大家惊讶的是看到另外两位先生,其中一位除了身份是律师,还被风湿症折磨得好苦,你怎么也不会相信他能爬上屋顶。
一天,我听说又抓了一批强盗,其中有一个中学音乐老师,我的两个叔叔跟他常往来。强盗也许并没有被杀绝,因此某天,谁知道,他们还会出现!这个模糊的希望使我充满欢乐。我跑到叔叔家想打听更多消息,但我的希望落空了:与我期待的完全相反,这个音乐老师不像其他被抓的人,不属于强盗,而是为英美效劳的密探。
谁是强盗?是那个历史老师?还是那个还被风湿症折磨得好苦的律师?强盗也许并没有被杀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孩子们希望强盗还会出现,强盗的出现让我充满欢乐。幼小的心灵竟生出反叛萌芽。为英美效劳的密探与里通外国的罪名何其相似乃尔!
晚饭对我来说也显得比平常更令人生厌。说的都只是些毫无意义的唠叨话,穿插其中的沉默时刻亦如此。每当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沉默显得更加漫长。是谢蒂诺家的!母亲抬头说。是梅齐尼家的!过了一会儿她又说。即便没有人说话,也能听见又抓人了?显然每人都在想着说些废话。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很脆弱,他们没有秘密同盟,所以必然更关注琐碎的事
敲门,沉默,又抓人了! 这是那盏欧洲明灯里发生的故事?
第三篇《十二月的一个下午关于钻石的谈话》,看题目似乎没什么意思,其实,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从小说结构艺术看,这一篇绝对可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
尤其令人称绝的是小说意象的逻辑剪辑,用小说家自己的话说就是意象彼此产生磁化效应:不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一根看不见的线从此将我们与那两个宾客联系在一起,母女俩正开着车匆匆往这边赶路,以便准点到达。由母女俩夜间赶路,接上月亮,由月亮联上那些荒芜的小村庄出生的女孩们苍白的脸色,再由荒芜的小村庄接上合作社田地上空炙热的太阳的标记,由月亮想到最适合做小提琴的三百年的老槭树,由月亮和小提琴又想到受精神病困扰的杀人犯的影片,由杀人犯想到月色中赶路可能迷路的母女俩她们向一个警察打听情况,警察会问她们:你们是在寻找大监狱吗?因为请客人所住的地方原本就被称为大监狱。母女俩因此而发怒,发怒的原因是因其身份是东欧移民便过度敏感地认为警察歧视她们,由此而联想到与一个阿尔巴尼亚妓女交谈,为移民遭遇的不公找到类似的逻辑证据。这一系列看上去杂乱的意象,在文章中被如此巧妙、如此自然地剪辑在一起。写作技术的出神入化,本已让人叹为观止,然让人更为叹服的是这几百字所承载的历史厚度和重量。把阿尔巴尼亚一九九一年以后历史巨变的沧桑和各种政治派别、不同社会地位、各种社会角色,通过一次异国宴会淋漓尽致地给描述出来了。笔触之细腻,笔力之深刻,画幅虽小,画面却波澜壮阔。真是个大笔如椽,大写意中间杂工笔,却又浑然天成。
接下来的《秘密报告》也会让你一拿起便放不下。
《秘密报告》通篇围绕着图兹老爷的旅行行程展开。图兹老爷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大概是秘密,所以,文章从头至尾其词闪烁,让人不知所云。文末提到图兹老爷勘探卡斯特利奥特墓穴,空墓穴给人以无穷遐想,神父和图兹老爷关于空墓穴的对话又暗示秘密报告的秘密。
你们所有基督教义都是建立在这个空坟之上的,他最终说道。没有这个故事,基督教便站不住脚。
基督教教义建立在我们对基督和圣洁的信仰之上,神父回答他。
图兹老爷挤出一个微笑。
如果基督教建立在我们所说的缺失之上,那我们力图在卡斯特利奥特的空墓上建立什么呢?
应该拿它当小说看还是历史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
其他如《俄耳甫斯问题》《蛇的婚礼》《杀人犯的最后一个冬天》《为了忘却一个女人》诸篇,各有各的妙绝处。至于如何妙,如何绝,还须各位读者自己细细品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