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人文与社会译丛: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書城自編碼: 35283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米尔顿·M.戈登 著,马戎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50486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上帝国-现代航运世界的故事
《 海上帝国-现代航运世界的故事 》

售價:NT$ 549.0
狞厉与肃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
《 狞厉与肃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 》

售價:NT$ 1221.0
古代中医养生典籍精选
《 古代中医养生典籍精选 》

售價:NT$ 946.0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

售價:NT$ 437.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经卷佛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经卷佛画 》

售價:NT$ 3808.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石窟壁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石窟壁画 》

售價:NT$ 3080.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售價:NT$ 2240.0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售價:NT$ 493.0

編輯推薦:
《美国生活中的同化》是著名社会学家米尔顿M. 戈登的代表作,该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分析族群同化的变量体系,既有历史学的纵深视野,也有社会学的广泛考察,堪称种族和族群问题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于当下的种族和民族问题研究有着较好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內容簡介:
这是首部对美国少数族群的同化进程展开全面研究的社会学专著。全书从美国社会的整体视角出发,将各族群及群际关系置于文化、政治、经济等不同维度组成的综合体系中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考察,开创性地提出了理解和分析族群同化的变量体系,条分缕析地对盎格鲁一致性、熔炉和多元文化主义等族群同化理论进行了概括与评论。这本族群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于当下的种族与民族问题研究有着较好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關於作者:
米尔顿M. 戈登(1918 ),社会学家,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社会学荣誉教授,代表作有《美国生活中的同化》(1964)、《人性、阶级和族群性》(1978)、《社会学纵览》(1988)等,于2002年获得由美国社会学协会国际移民分会颁发、作为该领域最高荣誉之一的杰出职业生涯奖。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亚社会与亚文化
第三章 同化的性质
第四章 同化的理论(一):导论和盎格鲁一致性
第五章 同化的理论(二):熔炉
第六章 同化的理论(三):文化多元主义
第七章 美国的亚社会与亚文化
第八章 族际关系的评估与可能的走向
索引
关键词英汉对照表
译后记
前言译后记
米尔顿 M.戈登出生于 1918年,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社会学教授,也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种族和族群问题的著名学者,他先后出版了四部著作: 1964年的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Religion,and National Origi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年的 Human Nature,Class,and Ethnic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年主编的 America as a Multicultural Society(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和 1988年的 The Scope of Soci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在这四部著作当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他在 1964年出版的第一本书《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 种族、宗教和族源的角色》,这本书出版的第二年即分别获得两个奖项,一个是安尼斯菲尔德 沃尔夫种族关系图书奖(Anisfield-Wolf Book Award in Race Relations),一个是美国基督徒与犹太人联合会兄弟情谊奖(Brotherhood Award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ristians and Jews)。四十多年来,这本书始终是美国研究种族和族群问题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并被奉为研究美国种族和族群问题的世纪经典,其原因就是这本书对理解和指导美国种族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方向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精辟的宏观梳理,首次提出理解和分析族群同化的变量体译后记
米尔顿 M.戈登出生于 1918年,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社会学教授,也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种族和族群问题的著名学者,他先后出版了四部著作: 1964年的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Religion,and National Origi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年的 Human Nature,Class,and Ethnic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年主编的 America as a Multicultural Society(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和 1988年的 The Scope of Soci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在这四部著作当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他在 1964年出版的第一本书《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 种族、宗教和族源的角色》,这本书出版的第二年即分别获得两个奖项,一个是安尼斯菲尔德 沃尔夫种族关系图书奖(Anisfield-Wolf Book Award in Race Relations),一个是美国基督徒与犹太人联合会兄弟情谊奖(Brotherhood Award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ristians and Jews)。四十多年来,这本书始终是美国研究种族和族群问题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并被奉为研究美国种族和族群问题的世纪经典,其原因就是这本书对理解和指导美国种族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方向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精辟的宏观梳理,首次提出理解和分析族群同化的变量体
261系,系统分析了美国社会的族群结构和各个族群亚社会的演变历史,讨论了美国社会和学术界探讨族群政策的各种代表性观点,并对美国社会种族和族群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1984年我在美国学习时首次读到这本书,它是这一年我选修的Ethnicity(族群问题)研讨课的主要理论参考书之一。那时我主要关注的是戈登提出的关于分析和测度族群融合的七变量模型,这个模型及其主要变量也成为我博士论文借鉴的理论框架和 1985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进行户访问卷调查的重要参考。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为了全面地了解国际学术界有关种族、族群、民族主义等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各国民族制度与政策设计背后的政治理念与分析逻辑,我系统地阅读了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社会学家们发表的相关著作和文章,这对我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社会历史知识有极大帮助。
美国是一个以移民及其后裔为人口主体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兴工业国,至今每年吸收的移民规模仍在百万人左右,因此,它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就必然面临各种涉及种族、祖籍国、语言、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而且极为复杂和棘手的族群关系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黑人问题,种族问题不仅引发了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内战,在 20世纪 60年代还一度造成严峻的社会分裂和全国性的暴力冲突,但是通过民权运动和随后几十年在族群关系方面的逐步调整,美国整体的种族、族群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好转。2008年有黑人血统的奥巴马高票当选为美国总统,这是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在种族观念上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同时,近年来我们也看到华裔、西班牙语裔人士在美国政坛和司法界开始崭露头角。纵观美国两百多年的族群关系史,跌宕起伏,令人感叹。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制度、政府的政策逐步转变和调整的整个过程中,应当说美国社会科学家们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在阅读这些关于美国种族、族群关系现实状况、发展态势的调查报告、政策反思、理论探讨的学术著述时,我经常被这些学者的严谨学风和实证精神所吸引,也为相关论述中体现出来的人道关怀和理性思考所折服。
我认为在调查和研究当今中国社会的民族问题时,中国学者需要从四个来源吸收相关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1)中国的民族关系发展史,在中国几千年民族交往历史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群体观和看待群体关系的传统思想与实践,相关历史文献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宝藏;(2)欧洲和美国的民族观及其演变,我们可从多部族帝国时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等)追溯到 17世纪开始的民族主义运动 (建立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美国等欧洲移民建立的国家中演变出来的族群 观念和处理族群关系的实践;(3)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东欧国家、中国等)的实践,包括民族 定义、民族识别与身份认定、对少数民族的各项扶助与优惠政策,以民族为单位的联邦制或区域自治制度等;(4)其他发展中国家民族族群的历史演变,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阿拉伯国家、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有殖民地经历的国家,独立后如何在原殖民地的行政区划内进行各自的民族构建(Nation-building)的理论讨论与实践。
在以上这四个知识体系中,目前中国研究民族的学者最熟悉的,主要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斯大林的著述,但同时对苏联时期及解体后各国的民族关系实际发展情况很少关注。此外,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在资料发掘和理论提炼上尚有很大空间,采用规范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民族关系现状与存在问题开展实证性调查研究,只是近些年来才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逐步开展。近几年,欧洲有关民族主义研究的一些经典著作开始被译成中文出版,但是系统介绍美国族群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仍然没有被译成中文。在苏联解体后,苏联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国民的政治和文化认同方面造成什么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与国家解体之间存在什么关联等问题,我国学者对此的理论反思也远远赶不上西方学者。所以,广泛阅读国外出版的相关学术著作,尽可能地拓宽学术眼界,以解放思想的科学精神来吸收人类社会发展出来的所有知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调查和思考中国当前的各种民族关系问题,这是摆在我国民族问题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历史性任务。
我在 1987年 3月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1988年开始在社会学系开设民族社会学研究生课程,在选择教学阅读材料时,我深感国内学术界对西方国家的族群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介绍得太少,所以我在 1988年就选编了一本英文参考文献文集,复印了作为选课学生的阅读材料,其中就有戈登这本书第二章有关同化模式的变量体系这一部分。这本参考文献文集的中文版在 1997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以《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书名正式出版,修订版在 2010年以《西方民族社会学经典读本》为书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与此同时,我开始向一些出版社推荐书单,希望能够把一些西方最经典的有关族群社会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并介绍给国内的学生和研究者。当时我草拟了一个推荐翻译的八本书的书单,其中就包括了戈登的这本书。我从 1988年开始先后联系过七家与我曾有出版合作关系的出版社,但是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我想,这有可能是出版社认为这类书不可能热销而缺乏积极性,也可能是联系版权的手续过于烦琐。总而言之,这件事一直拖了二十多年,没有任何结果。
2011年我有一次和清华国学院的刘东教授一起吃饭,他是我国学术界很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也是多部影响重大的翻译系列丛书的主编。他和陈来教授离开北大转入清华国学院,我始终认为这是北京大学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我在席间顺便提起想翻译国外族群研究经典著作的事,刘东兄当即要我把这个书单发给他,他表示愿意尝试着帮我联系出版社,这自然使我喜出望外,但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挫折之后,我对此实在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回顾此事,我当时还是大大地低估了刘东兄的影响和能量。也就是在几个月之后,他就告诉我,译林出版社愿意出版并已经开始与版权所有者联系相关版权转让事宜,并将纳入他主编的人文与社会译丛。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真是悲喜交加,喜的是这些经典著作的翻译事宜终于尘埃落地,中国将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学生和关心民族问题的读者可以通过它们的中文版了解这些在西方早已普及多年的基础知识,悲的是这件事在我的生命历程中迟到了二十多年,我这个年过六旬、即将退休的人,已经没有当年充沛的精力来面对这项工作了。
译林出版社目前确定了版权的有三本书,分别是戈登的《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种族、宗教和族源的角色》、乔治 伊顿 辛普森(George Eaton Simpson)和米尔顿英格尔(J. Milton Yinger)合著的《种族与文化的少数群体:关于偏见与歧视的研究》(Racial and Cultural Minorities: An Analysis of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和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我最先开始动手翻译的,是辛普森和英格尔合著的《种族与文化的少数群体》,2012年春天我在波士顿访问的三个月期间,主要的工作就是翻译这本书。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也许是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同时篇幅太大,在翻译过程中自己颇感精力不济,三个月里只勉强译完了全书十八章中的前七章,考虑到手边还有必须完成的其他事,我只好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决定把后半部分的九章委托给我已毕业的一个学生继续完成,以便能够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翻译戈登这本书的工作上来。
正巧 2012年秋季台湾中研院的王明珂教授访问北京,见面时我曾向他提起是否有可能短期到台湾访问一事,他这几年正在台湾中兴大学兼职,表示愿意安排邀请我来中兴大学访问三个月,我当时心里的计划就是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来翻译戈登的这本书。中兴大学位于台中市的南区,远离台北的中研院和其他大学,所以相对比较清静,可以专心做事。到了 4月底,这本书的各章基本译完,这项工作可告一段落。尽管我对自己的译文并不满意,各类错误在所难免,每次重读必有修订之处,但是终于接近尾声,很快即可发给译林出版社进入编辑程序。因此这本书的排版付印,很可能要在辛普森和英格尔的那本大书之前了。至于另外那本安东尼 史密斯的《民族认同》一书的翻译,我也计划委托我的另一名学生来做。无论如何,我自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即开始做的这个翻译英文族群研究经典著作的梦,到今天总算是看到了一点曙光,可以部分释怀了。我最应该感谢的,自然还是刘东教授,没有他的大力推荐,恐怕此事至今还是没有眉目。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译林出版社,出版这三本译著也许并不能给出版社带来多少效益,但是它们在促进中国民族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和实际研究工作方面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决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我只能说功德无量 这四个字。
下面对于戈登的这本书再多讲几句话。
作为一个多种族、多宗教、多族群的移民国家,美国如何在这些历史、语言和文化传统差别极大的多元化人群中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凝聚力,如何化解历史上遗留、累积下来的种族矛盾和族群隔阂,这是独立后许多美国政治家和学者长期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也就不会有一个统一和强大的美国。戈登这本书围绕着美国各族群的同化和融合问题从理论和政策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讨论,苦苦探索和发掘美国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凝聚因素、凝聚框架和凝聚力量,寻找构建美利坚民族的正能量,期望美国的族群亚社会的问题最终能够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途径。他把许多全新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思路引入美国种族和族群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野之中,这正是这位资深社会学家的勇于创新之处。
纵观全书,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戈登教授不仅是一位有着深刻历史洞察力的睿智学者,而且是一位深深关切美国族群关系未来良性发展的善良的人,他从内心企盼每一个美国人(包括黑人和所有少数族群的成员)都能够与白人共享美国的社会理想和民主制度,都能够享有真正平等和最完全的公民权。在书中讨论美国新教徒中的极端宗教排外主义的倾向时,戈登引用了亚伯拉罕 林肯在一封信中写下的话:在我看来,我们堕落的速度真的很快。最初,我们宣称所有的人生来平等并以此成为一个民族(nation)。现在我们在实践中把这句话解读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但是黑人除外。当一无所知党的党徒们控制了国家时,这句话将被解读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但是黑人、外国人和天主教徒除外。当这一切发生时,我将选择移民去其他至少不会虚伪地装作热爱自由的国家,例如俄国,在那里君主专制是公开而纯粹的,没有掺杂着虚伪。在这段话中,我们读出了坚持废除奴隶制的林肯总统对于民主、平等和自由理想的热切追求和他对族群民族主义者的极端鄙视,也感悟到戈登教授对这一理念的充分肯定和推崇。
內容試閱
译后记
米尔顿 M.戈登出生于 1918年,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社会学教授,也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种族和族群问题的著名学者,他先后出版了四部著作: 1964年的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Religion,and National Origi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年的 Human Nature,Class,and Ethnic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年主编的 America as a Multicultural Society(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和 1988年的 The Scope of Soci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在这四部著作当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他在 1964年出版的第一本书《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 种族、宗教和族源的角色》,这本书出版的第二年即分别获得两个奖项,一个是安尼斯菲尔德 沃尔夫种族关系图书奖(Anisfield-Wolf Book Award in Race Relations),一个是美国基督徒与犹太人联合会兄弟情谊奖(Brotherhood Award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ristians and Jews)。四十多年来,这本书始终是美国研究种族和族群问题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并被奉为研究美国种族和族群问题的世纪经典,其原因就是这本书对理解和指导美国种族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方向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精辟的宏观梳理,首次提出理解和分析族群同化的变量体
261系,系统分析了美国社会的族群结构和各个族群亚社会的演变历史,讨论了美国社会和学术界探讨族群政策的各种代表性观点,并对美国社会种族和族群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1984年我在美国学习时首次读到这本书,它是这一年我选修的Ethnicity(族群问题)研讨课的主要理论参考书之一。那时我主要关注的是戈登提出的关于分析和测度族群融合的七变量模型,这个模型及其主要变量也成为我博士论文借鉴的理论框架和 1985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进行户访问卷调查的重要参考。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为了全面地了解国际学术界有关种族、族群、民族主义等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各国民族制度与政策设计背后的政治理念与分析逻辑,我系统地阅读了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社会学家们发表的相关著作和文章,这对我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社会历史知识有极大帮助。
美国是一个以移民及其后裔为人口主体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兴工业国,至今每年吸收的移民规模仍在百万人左右,因此,它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就必然面临各种涉及种族、祖籍国、语言、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而且极为复杂和棘手的族群关系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黑人问题,种族问题不仅引发了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内战,在 20世纪 60年代还一度造成严峻的社会分裂和全国性的暴力冲突,但是通过民权运动和随后几十年在族群关系方面的逐步调整,美国整体的种族、族群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好转。2008年有黑人血统的奥巴马高票当选为美国总统,这是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在种族观念上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同时,近年来我们也看到华裔、西班牙语裔人士在美国政坛和司法界开始崭露头角。纵观美国两百多年的族群关系史,跌宕起伏,令人感叹。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制度、政府的政策逐步转变和调整的整个过程中,应当说美国社会科学家们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在阅读这些关于美国种族、族群关系现实状况、发展态势的调查报告、政策反思、理论探讨的学术著述时,我经常被这些学者的严谨学风和实证精神所吸引,也为相关论述中体现出来的人道关怀和理性思考所折服。
我认为在调查和研究当今中国社会的民族问题时,中国学者需要从四个来源吸收相关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1)中国的民族关系发展史,在中国几千年民族交往历史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群体观和看待群体关系的传统思想与实践,相关历史文献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宝藏;(2)欧洲和美国的民族观及其演变,我们可从多部族帝国时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等)追溯到 17世纪开始的民族主义运动 (建立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美国等欧洲移民建立的国家中演变出来的族群 观念和处理族群关系的实践;(3)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东欧国家、中国等)的实践,包括民族 定义、民族识别与身份认定、对少数民族的各项扶助与优惠政策,以民族为单位的联邦制或区域自治制度等;(4)其他发展中国家民族族群的历史演变,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阿拉伯国家、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有殖民地经历的国家,独立后如何在原殖民地的行政区划内进行各自的民族构建(Nation-building)的理论讨论与实践。
在以上这四个知识体系中,目前中国研究民族的学者最熟悉的,主要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斯大林的著述,但同时对苏联时期及解体后各国的民族关系实际发展情况很少关注。此外,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在资料发掘和理论提炼上尚有很大空间,采用规范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民族关系现状与存在问题开展实证性调查研究,只是近些年来才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逐步开展。近几年,欧洲有关民族主义研究的一些经典著作开始被译成中文出版,但是系统介绍美国族群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仍然没有被译成中文。在苏联解体后,苏联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国民的政治和文化认同方面造成什么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与国家解体之间存在什么关联等问题,我国学者对此的理论反思也远远赶不上西方学者。所以,广泛阅读国外出版的相关学术著作,尽可能地拓宽学术眼界,以解放思想的科学精神来吸收人类社会发展出来的所有知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调查和思考中国当前的各种民族关系问题,这是摆在我国民族问题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历史性任务。
我在 1987年 3月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1988年开始在社会学系开设民族社会学研究生课程,在选择教学阅读材料时,我深感国内学术界对西方国家的族群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介绍得太少,所以我在 1988年就选编了一本英文参考文献文集,复印了作为选课学生的阅读材料,其中就有戈登这本书第二章有关同化模式的变量体系这一部分。这本参考文献文集的中文版在 1997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以《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书名正式出版,修订版在 2010年以《西方民族社会学经典读本》为书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与此同时,我开始向一些出版社推荐书单,希望能够把一些西方最经典的有关族群社会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并介绍给国内的学生和研究者。当时我草拟了一个推荐翻译的八本书的书单,其中就包括了戈登的这本书。我从 1988年开始先后联系过七家与我曾有出版合作关系的出版社,但是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我想,这有可能是出版社认为这类书不可能热销而缺乏积极性,也可能是联系版权的手续过于烦琐。总而言之,这件事一直拖了二十多年,没有任何结果。
2011年我有一次和清华国学院的刘东教授一起吃饭,他是我国学术界很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也是多部影响重大的翻译系列丛书的主编。他和陈来教授离开北大转入清华国学院,我始终认为这是北京大学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我在席间顺便提起想翻译国外族群研究经典著作的事,刘东兄当即要我把这个书单发给他,他表示愿意尝试着帮我联系出版社,这自然使我喜出望外,但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挫折之后,我对此实在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回顾此事,我当时还是大大地低估了刘东兄的影响和能量。也就是在几个月之后,他就告诉我,译林出版社愿意出版并已经开始与版权所有者联系相关版权转让事宜,并将纳入他主编的人文与社会译丛。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真是悲喜交加,喜的是这些经典著作的翻译事宜终于尘埃落地,中国将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学生和关心民族问题的读者可以通过它们的中文版了解这些在西方早已普及多年的基础知识,悲的是这件事在我的生命历程中迟到了二十多年,我这个年过六旬、即将退休的人,已经没有当年充沛的精力来面对这项工作了。
译林出版社目前确定了版权的有三本书,分别是戈登的《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种族、宗教和族源的角色》、乔治 伊顿 辛普森(George Eaton Simpson)和米尔顿英格尔(J. Milton Yinger)合著的《种族与文化的少数群体:关于偏见与歧视的研究》(Racial and Cultural Minorities: An Analysis of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和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我最先开始动手翻译的,是辛普森和英格尔合著的《种族与文化的少数群体》,2012年春天我在波士顿访问的三个月期间,主要的工作就是翻译这本书。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也许是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同时篇幅太大,在翻译过程中自己颇感精力不济,三个月里只勉强译完了全书十八章中的前七章,考虑到手边还有必须完成的其他事,我只好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决定把后半部分的九章委托给我已毕业的一个学生继续完成,以便能够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翻译戈登这本书的工作上来。
正巧 2012年秋季台湾中研院的王明珂教授访问北京,见面时我曾向他提起是否有可能短期到台湾访问一事,他这几年正在台湾中兴大学兼职,表示愿意安排邀请我来中兴大学访问三个月,我当时心里的计划就是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来翻译戈登的这本书。中兴大学位于台中市的南区,远离台北的中研院和其他大学,所以相对比较清静,可以专心做事。到了 4月底,这本书的各章基本译完,这项工作可告一段落。尽管我对自己的译文并不满意,各类错误在所难免,每次重读必有修订之处,但是终于接近尾声,很快即可发给译林出版社进入编辑程序。因此这本书的排版付印,很可能要在辛普森和英格尔的那本大书之前了。至于另外那本安东尼 史密斯的《民族认同》一书的翻译,我也计划委托我的另一名学生来做。无论如何,我自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即开始做的这个翻译英文族群研究经典著作的梦,到今天总算是看到了一点曙光,可以部分释怀了。我最应该感谢的,自然还是刘东教授,没有他的大力推荐,恐怕此事至今还是没有眉目。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译林出版社,出版这三本译著也许并不能给出版社带来多少效益,但是它们在促进中国民族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和实际研究工作方面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决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我只能说功德无量 这四个字。
下面对于戈登的这本书再多讲几句话。
作为一个多种族、多宗教、多族群的移民国家,美国如何在这些历史、语言和文化传统差别极大的多元化人群中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凝聚力,如何化解历史上遗留、累积下来的种族矛盾和族群隔阂,这是独立后许多美国政治家和学者长期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也就不会有一个统一和强大的美国。戈登这本书围绕着美国各族群的同化和融合问题从理论和政策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讨论,苦苦探索和发掘美国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凝聚因素、凝聚框架和凝聚力量,寻找构建美利坚民族的正能量,期望美国的族群亚社会的问题最终能够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途径。他把许多全新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思路引入美国种族和族群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野之中,这正是这位资深社会学家的勇于创新之处。
纵观全书,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戈登教授不仅是一位有着深刻历史洞察力的睿智学者,而且是一位深深关切美国族群关系未来良性发展的善良的人,他从内心企盼每一个美国人(包括黑人和所有少数族群的成员)都能够与白人共享美国的社会理想和民主制度,都能够享有真正平等和最完全的公民权。在书中讨论美国新教徒中的极端宗教排外主义的倾向时,戈登引用了亚伯拉罕 林肯在一封信中写下的话:在我看来,我们堕落的速度真的很快。最初,我们宣称所有的人生来平等并以此成为一个民族(nation)。现在我们在实践中把这句话解读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但是黑人除外。当一无所知党的党徒们控制了国家时,这句话将被解读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但是黑人、外国人和天主教徒除外。当这一切发生时,我将选择移民去其他至少不会虚伪地装作热爱自由的国家,例如俄国,在那里君主专制是公开而纯粹的,没有掺杂着虚伪。在这段话中,我们读出了坚持废除奴隶制的林肯总统对于民主、平等和自由理想的热切追求和他对族群民族主义者的极端鄙视,也感悟到戈登教授对这一理念的充分肯定和推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