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唯物史观新视野与新发展理念研究

書城自編碼: 335897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上海市哲学学会 编,高惠珠 执行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5808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5-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售價:NT$ 717.0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售價:NT$ 1053.0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NT$ 493.0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NT$ 3349.0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NT$ 274.0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NT$ 325.0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NT$ 1277.0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NT$ 44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4
《 当代可持续意识构建研究 》
+

NT$ 767
《 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的动态研究与批判(上集) 》
+

NT$ 403
《 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 》
+

NT$ 346
《 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研究——基于唯物史观及其思想史视野的考察 》
+

NT$ 706
《 人的观念现代化研究 》
+

NT$ 209
《 墨学精神研究 》
內容簡介:
本书系上海市哲学学会承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所下达的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也是前一项课题成果《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的姐妹篇。本书结构为七个部分,即导论和六章。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为基本遵循,对唯物史观新视野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展开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的双向度探讨,各章既可独立成篇,又具有内在的贯通性,体现出个体思考与集体创作的智慧。
關於作者:
主编吴晓明,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前任院长,现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著有《思入时代的深处》、《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科学与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复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錄
导论1
一、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梦2
(一) 在历史中觉醒2
(二) 艰难的探索4
(三)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8
二、 新发展理念和唯物史观新视野10
(一) 唯物史观的再认识10
(二) 唯物史观的深刻体现14
(三) 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17
三、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发展中国22
(一) 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22
(二) 受动能动和自在自为25
(三) 把新发展理念化为方法和制度29
第一章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与创新理念33
第一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沿革及基本内涵33
一、 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34
二、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建立38
三、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46
第二节当代社会的发展需以创新为动力53
一、 创新与社会发展53
二、 创新: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58
三、 作为新发展理念的创新62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创新理念的现实路径67
一、 以解放创造力为核心的践行创新理念根本路径68
二、 以创客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的文化革新路径72
三、 以政府转型为契机的体制改革路径77
第二章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协调理念82
第一节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沿革及基本内涵82
一、 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提出82
二、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87
三、 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93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协调理念的引领96
一、 坚定不移的道路目标需要政治协调97
二、 发展和共享的逐步实现需要经济协调99
三、 思想活跃与价值认同需要文化协调103
四、 和谐有序的实现和维护需要社会协调105
五、 建设绿色家园需要生态协调107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协调理念的现实路径110
一、 法治是协调的底线与保障110
二、 机构组织是协调的推力与总揽112
三、 思想工作是协调的常态化基本功114
四、 媒体是协调的染色剂、增强剂与快捷工具115
第三章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绿色理念118
第一节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沿革及基本内涵118
一、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朴素理念118
二、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120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124
第二节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以绿色为标准132
一、 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两重性132
二、 人类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挑战135
三、 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社会文明形态的转型140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绿色理念的现实路径146
一、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46
二、 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建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150
三、 形成绿色发展大格局155
第四章世界历史理论与开放理念159
第一节世界历史理论的沿革及其逻辑展开159
一、 马克思以前的世界历史理论159
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163
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逻辑展开全球化与开放168
第二节当代社会发展要求须以开放为引领172
一、 西方国家的发展与开放172
二、 当代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177
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开放183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开放理念的现实路径191
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191
二、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开放198
三、 从经济到文化的开放206
第五章群众史观与共享理念218
第一节群众史观理论的基本内涵219
一、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人民群众219
二、 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中的作用221
第二节当代社会的发展需以共享为目标225
一、 共享是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25
二、 对群众史观缺失与发展模式片面性的反思232
三、 共享理念引领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236
第三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共享问题的进一步解决239
一、 以人民为中心:唯物史观新视野与治国理政核心理念239
二、 深入认识实现共享的政治保证241
三、 落实共享: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245
第六章意识形态理论与新发展理念250
第一节意识形态理论的沿革及其基本内涵250
一、 意识形态概念的源起251
二、 意识形态理论的沿革251
三、 唯物史观新视野中的意识形态理论258
第二节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新理念263
一、 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263
二、 新发展理念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269
三、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境遇及建设方略275
第三节践行新理念,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279
一、 新发展理念的传播与认同279
二、 以意识形态工作的六种意识推进新发展理念的践行281
三、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284
后记288
內容試閱
中国道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实践基础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创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中,一方面是现实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是思想理论的创新。就两者的关系而言,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发展道路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实践基础。为了从客观方面阐释主题,需要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实践基础中国道路。近代以来的中国,既积贫积弱,又处于世界历史的格局中,因而其最基本的诉求就是赢得一个现代发展,以期能够在诸强环伺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现代化诉求是以历史的现实基础为根据的,因而它确实在中国整个近代史的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近代以来的中国道路,亦即中华民族的强威之路、复兴之路,首先是从这种现代化诉求发源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般的现代化目标构成中国道路之初始的和基本的规定。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要求却并不是从其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外部势力的冲击和胁迫。因此,为了使得现代化诉求在中国历史地成为可能,必须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这意味着:除非经由彻底的社会改造来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开辟道路,并使之获得决定性的奠基,否则这一事业就是不可能的。在尝试了种种探索并经历了繁复艰难的斗争之后,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道路的社会革命最终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这意味着:中国现代化任务的全面展开,在其社会层面上不可避免地通过社会主义定向的革命来实现。费正清很正确地看到了这种必然性,他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著中写道:20世纪初杜威访华时曾对他的学生胡适说,军阀和现代教育不可能并行不悖;而我们的结论是,美国式的自由主义和中国革命也不可能并行不悖。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某些肤浅的观点总是抽象任意地假设历史,并以极为轻佻的方式来否定近代中国之历史性实践的客观性。例如有人说国民党的失败仅仅是军事失败,亦即一种纯粹偶然的失败;殊不知在这种失败背后的乃是政治失败,尤其是在社会中的失败。要言之,必须从社会现实的方面去把握中国道路的历史性本质:中国的现代发展只有通过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才能获得其客观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一基础本身,社会主义的定向乃历史地成为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规定。由于这一基本规定,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从而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客观奠基来说,成为意义重大的和绝对必要的。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性实践的展开,以及在这种展开过程中所形成的客观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本质重要地纳入中国道路的实际进程之中。如果没有这种客观需要,则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道路的实践展开而言,就不存在关乎本质的重要性,或许只是可供主观择取或学院研究的诸社会思潮之一种罢了。然而,正因为这种客观需要深刻地植根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所以在理论与实践彼此制约也彼此增益的进程中,中国道路的现实展开在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之际,也使马克思主义深刻地中国化了。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一步思考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源头。第一,作为一种历史性实践,中国道路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基础和强大动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近代以来中国道路的实践展开,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虽然有着重要的社会根源,但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首先是作为一种理论被学习、传播和掌握的。在初始阶段,即使是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意图来诉诸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也还往往以较为抽象的形式与实践本身保持着距离;这就导致了对理论的主观运用,并以此来遮蔽或强制现实。这种主观主义在哲学上叫做外部反思它作为忽此忽彼的推理能力,从来不深入到现实本身的内容中去;但它知道一般原则,并且知道把一般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黑格尔曾说过,当年拿破仑想把法国的自由制度先验地强加给西班牙人,但结果是够糟糕的。与此相类似,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想把一般原则先验地强加给中国革命,结果也是够糟糕的不只是糟糕,而且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于是,历史性实践在其展开过程中要求废止仅仅停留在抽象原则上的外部反思,换言之,正是中国道路本身构成对这种教条主义的实践批判。这样的实践批判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现实中去,必须在这种深入中牢牢地把握中国社会的实体性内容,从而成为本身为中国道路所规定、同时又积极地开启中国道路的思想理论。因此,正是作为历史性实践的中国道路从根本上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开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由此可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不仅如此,它还同一切形式的外部反思相对立。在今天的知识界,仅仅知道把抽象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的外部反思依然盛行,只是今天的教条大多不是来自俄国,而是来自西方罢了。第二,中国道路的实践展开,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一种创新,而且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和纲领性的创新,它在中国道路的展开过程中对各个阶段或各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起根本的定向作用。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只要他不是停留于抽象的原理或教条,只要他试图使马克思主义经由中国的社会现实而深刻地具体化,只要他将这种具体化不断整合到中国道路的实践进程之中,他的工作就不能不是创造性的。例如,当教条主义者根据一般原则和俄国经验而认定中国革命只能以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实现时,农村包围城市的原理就是一种真正的创新。这一原理从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而来,它尤其是从中国的社会现实而来,从对这一现实之内容的透彻分析和深入把握而来。同样,当传统的观念认定市场经济仅仅归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因而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完全拒斥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理就是一种真正的创新。就像这一原理把社会主义的实质把握为特定条件下的生产力解放和共同富裕一样,它把中国的发展道路决定性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事实上,在中国道路的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这样的创新到处都在实质地发生。如果我们把上述原理看成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那么毫无疑问,它们同样是以中国道路的创新性实践为基础,并以这样的实践为归宿的。第三,中国道路向着未来的展开与筹划,要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更加重大的创新,这种创新将积极地指向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当今的中国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既没有先例也没有现成的样式;它固然具有现代化的一般规定,但它的现代化任务是在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基地上展开的,而且这一任务还具有突出的社会主义定向。这意味着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实践所开展出来的现代发展,既必须经受文化结合的锻炼,又不可能被完全封闭在现代性的范围之内。就前者而言,中国的发展要求使它的传统和外来的现代要素整合起来,要求在广泛的对外学习中形成自己坚定的自我主张。黑格尔曾说,古代希腊正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经历了文化结合的艰苦锻炼,从而产生其正当的活力,并开展出它的繁盛时代。就后者而言,中国的现代化固然要求进入到现代性即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中,但无论是资本的原则还是现代形而上学的原则都无法真正牢笼中国发展的现实道路,就像中国人不可能变成黄皮肤黑头发的美国人一样。更加重要的是,正是在中国近期的快速发展中,现代性本身的历史限度无论是自然的限度还是社会生活的限度已急剧临近了。因此,中国道路的未来既不可能从单纯的传统中,也不可能从诸多的外来物中发现自己的最终依据,甚至不可能从一般所谓现代性中找到自己的归宿。从上述不可能性中产生出来的实践可能性是: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实现唯依赖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就此而言,如果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本质重要地参与并引领着中国道路的现实展开,而中国道路又始终以其强大的实践力量不断推进着理论创新,那么可以说,中国道路向着未来的开拓已将更加重大的创新任务托付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了。《唯物史观新视野与新发展理念研究》一书是由上海市哲学学会的一批学者、专家完成的研究项目,由高惠珠、李家珉两位教授牵头,项目得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资助。这一项目的研究,正是试图在中国道路的实践基础上,来探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来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因此,这本书的基本主旨是:通过唯物史观来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同时又通过概括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来开拓唯物史观的新视野。我们深知:唯物史观只有始终与现实的历史进程相联系才能具有真理性和生命力,同样,现实的历史进程只有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才能得到正确而深刻的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正在生机勃勃地开展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固然和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现代化任务相联系,并且要求占有现代文明的积极成果,但却并不局限于现代性的范围之中;毋宁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而且在于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当今中国的发展理念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来获得基本规定的。这样的发展理念需要通过唯物史观来加以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而唯物史观的视野同样也通过这样的发展理念而得到积极的拓展和推进。如果说这正意味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那么,我们的这项研究就是试图对这样的创新成果作出某种探讨性的考察和阐述。目录目录序中国道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实践基础1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