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钱学森的故事

書城自編碼: 324618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科学家
作者: 叶永烈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350837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6-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7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NT$ 274.0
超级制造
《 超级制造 》

售價:NT$ 671.0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NT$ 325.0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售價:NT$ 386.0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售價:NT$ 420.0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NT$ 493.0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售價:NT$ 252.0
独自走过悲喜
《 独自走过悲喜 》

售價:NT$ 3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47
《 钱学森的故事 》
+

NT$ 458
《 走近钱学森(修订版)(他最早提出组建“火箭军”,毛泽东称他为“火箭王”。叶永烈深度解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传奇人生) 》
+

NT$ 299
《 钱学森传 》
+

NT$ 184
《 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竺可桢的故事(不可弯曲的民族脊梁!) 》
+

NT$ 184
《 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童第周的故事(治学严谨 奉献一生的科学巨匠) 》
+

NT$ 184
《 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钱三强的故事 》
編輯推薦:
钱学森是我国国防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奠基人,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极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钱学森一生默默治学,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他所选择的,既是一个科学家的天职,也是一个炎黄子孙的崇高使命。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在中国的国家史、华人的民族史和人类的世界史上,同时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人,他不仅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而且是民族的脊梁、华人的典范、时代的先锋与楷模。
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在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并先后出版了两部近70余万字的钱学森长篇传记的基础上, 以知识就是力量与爱国主义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为贯穿全书的主旋律,精心为青少年撰写的《钱学森的故事》,旨在让80后90后00后们了解钱学森是怎么走过来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是怎么走过来的,共和国的国防科学事业是怎么走过来的。期望年轻人读《钱学森的故事》,传承钱学森的精神,成长为千千万万的钱学森们。
內容簡介:
《钱学森的故事》根据青少年人生成长需要与阅读兴趣特点,精选钱学森精彩人生片段,倾情讲述少年钱学森、学神钱学森、教师钱学森、戎装钱学森、伉俪情深钱学森、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传奇故事,生动展现钱学森卓越的人生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与非凡的科学成就,为广大青少年爱国家爱科学,素描了一位可亲、可敬、可学的超级偶像。
钱学森,一位昂扬自信的中国人。留美时,他自信:人比人,你们谁敢与我比;归国时,他自信: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科学拓荒时,他自信:不就是摔下来一个东风二号吗?今天它掉下来,明天我们将把它射上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钱学森,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五年归国路,审判桌上赤子情深:我是中国人,忠于中国人民。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软禁期间,与美特工斗智斗勇,向祖国发出求助信。辗转归国后,刮起钱学森旋风,首倡火箭军,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显风流,成就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谁都爱听故事。钱学森的故事很多,而且也很有趣。作者娓娓道来,透过这一连串的故事,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就深深烙在你的脑海之中。《钱学森的故事》根据青少年人生成长需要与阅读兴趣特点,精选钱学森精彩人生片段,倾情讲述少年钱学森、学神钱学森、教师钱学森、戎装钱学森、伉俪情深钱学森、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传奇故事,生动展现钱学森卓越的人生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与非凡的科学成就,为广大青少年爱国家爱科学,素描了一位可亲、可敬、可学的超级偶像。
钱学森,一位昂扬自信的中国人。留美时,他自信:人比人,你们谁敢与我比;归国时,他自信: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科学拓荒时,他自信:不就是摔下来一个东风二号吗?今天它掉下来,明天我们将把它射上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钱学森,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五年归国路,审判桌上赤子情深:我是中国人,忠于中国人民。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软禁期间,与美特工斗智斗勇,向祖国发出求助信。辗转归国后,刮起钱学森旋风,首倡火箭军,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显风流,成就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谁都爱听故事。钱学森的故事很多,而且也很有趣。作者娓娓道来,透过这一连串的故事,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就深深烙在你的脑海之中。
钱学森,人民的优秀代表,杰出的人民科学家!
關於作者: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教授 。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反右派始末》《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邓小平改变中国》等。新著长篇小说上海三部曲《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邂逅美丽》。
目錄
前言
在钱学森麾下拍电影 1
首长批准,叶永烈可以进入21基地 5
1开头的故事 9
从一辆天蓝色的轿车说起 10
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 12
2早年的故事 17
钱学森名字的来历 18
坐洋包车到蒙养院 22
手帕胡同里的飞镖 23
名师出高徒 27
豆腐乳卤加稀饭 32
绘画和音乐的发烧友 34
请求老师扣分 38
进京赶考 41
幸遇培养大师的大师 43
3留学的故事 47
人比人,你们谁敢和我比? 48
冯?卡门的铁杆粉丝 50
加盟自杀俱乐部 56
投进英国大使馆信箱的情报 61
好友汇聚在钱学森身旁 66
跨进门卫森严的五角大楼 69
追捕回形针 72
美军上校钱学森飞赴德国 76
一张历史性的照片 80
提审德国火箭之王 82
36岁那年双喜临门 87
青梅竹马燕双飞 90
蒋家有女初长成 94
科学与艺术喜结良缘 97
4抗争的故事 103
美国温馨的三口之家 104
来自延安的红色挚友 106
应该回祖国去 112
半路杀出程咬金 114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119
特工细细研究钱学森行李 122
牢狱之灾突然降临 125
监控的眼睛紧紧盯着 128
甩掉特工寄出至关重要的信 132
火箭专家返回红色中国 138
5归来的故事 143
终于跨过罗湖桥 144
陈赓大将乘专机赶来 147
密谈中国导弹计划 151
北京刮起钱学森旋风 154
毛泽东称钱学森为火箭王 157
出任导弹研究院院长 158
女秘书眼中的国宝 161
中将军衔的传说 165
手心上的神机妙算 170
6 两弹一星的故事 175
入党的时刻 176
主动要求降为副职 177
身边多了一个军人 178
姓钱不爱钱 182
争气弹首战告捷 185
失败为成功之母 190
钱学森失踪了 193
穷途末路的黑寡妇 196
邱小姐跟导弹结合 201
中国卫星跃上太空 207
力荐逆向思维的年轻人 212
7 最后的故事 217
一生的三次激动 218
剪报的故事 221
铁杆广播迷 224
科普高手 227
写信的故事 231
小青年PK钱学森 233
跟茅以升商榷 235
学问的来历 237
丰硕的人生秋天 240
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246
最后的岁月 249
万众送别科学巨星 252
內容試閱
前 言
在钱学森麾下拍电影
我结识钱学森先生,始于1979年2月23日。那天,我忽然接到国防科委科技部副部长柳鸣的电话,说是钱副主任到上海,约我一谈。钱副主任是谁?当时,钱学森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圈内人习惯于称他为钱副主任。
事情的起因是,当时我担任电影《向宇宙进军》的导演,《向宇宙进军》分三集,每集半小时,总共一个半小时,拍摄的内容正是钱学森管辖的范围。我把拍摄提纲寄往主管部门国防科委以及第七机械工业部审查,没想到钱学森亲自看了拍摄提纲,乘来沪之际跟我谈谈他的意见。
当天晚上,我如约前往位于上海延安中路的延安饭店。柳鸣领着我来到六楼一间会客室。我刚坐定,穿着一身军装的钱学森就来了。他摘下军帽,露出宽广丰满而白净细嫩的天庭,书生气质,温文尔雅。一双眼睛,射出睿智的目光。虽说他出生在上海,由于三岁时便随父亲前往北京,所以满口京腔。他谦逊地自称笨人对艺术外行,却对影片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他告诉我,来上海之前,曾经与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任新民就拍摄提纲交换了意见。
钱学森说,影片的开头应该表现中国古代对太空的美好幻想: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立轴上的月亮、太阳、神仙,到嫦娥奔月神话、敦煌飞天壁画。在历数古人的飞天之梦时,钱学森还建议,这一组镜头最好以古筝配上中国古典乐曲其实,渊博的钱学森对艺术十分在行,尤其是音乐。他当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曾是校乐队的主力圆号手,何况他的夫人蒋英是留学德国的女高音声乐家。
钱学森非常概括地说,空间技术分三部分,送上去,传下来,接收。
送上去,就是用火箭把卫星、飞船送上太空;传下来,就是把卫星、飞船在太空的观测数据传下来;接收,就是地面接收站接收来自太空的数据。
对于送上去,钱学森说,要宣传一下我们发射的火箭。火箭是空间技术的基础,要有一定的篇幅,讲这件事情。
我问钱学森,如何把握有关火箭的保密尺度。他回答说:关键看你是不是泄露要害。如果拍火箭,一个圆筒子,朝上跑,那有什么可保密?大家都是这个样子的嘛!现在你们别多想这些保密问题,想多了,会束缚思想。思想束缚了,什么都不敢动了。
我当时最感棘手的是影片的第三辑《载人航天》。虽然知道中国早在1971年就开始秘密选拔航天员,但航天员训练基地是严格保密之所,外人无法进去拍摄,所以我只能准备采用美国和苏联的载人航天电影资料。
趁接见的机会,我问钱学森,摄制组能不能前往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拍摄中国的载人航天?
令我非常兴奋的是,钱学森当场答应了!
钱学森说:你们要求到基地拍摄,这件事,我们国防科委同意了,就可以办到。
钱学森一锤定音!正是钱学森的这句话,打开了那严格保密的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的大门。
钱学森还说,人类并不局限于航天,将来还会发展到航宇。
当时,我还是头一回听说航宇这新名词。我问,航宇与航天有什么区别?
钱学森说,航宇这个名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他解释说,我提出航宇,这是从中国人的习惯,从航海、航空、航天推出来的。航宇,就是星际航行。我在《星际航行概论》这本书里,一开始就说航宇在今天指的是行星之间,还不是指恒星之间。飞出太阳系,今天来说这还不很现实。火箭要达到光速才行。最近的两颗恒星之间,距离是四个光年。用现在火箭的速度,要几万年,这怎么行呢?飞出太阳系,是现在火箭解决不了的问题。
钱学森笑着对我说,你们去航天员训练基地,一定会受欢迎。他们是专干这个的。他们就是要抓住这个拍电影的机会,好好扩大影响,宣传一下载人航天。
钱学森非常健谈,一口气谈了两个多小时。一边谈话,我一边作详细的笔记。翌日,我根据他的谈话整理出8000多字的记录,并交打字员打字,向电影厂领导汇报。我一直保存着那份打字稿。
有了钱学森给我开绿灯,我当然很积极,深知能够到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拍摄,是极其难得的机会。就在与钱学森谈话之后,我随即办好了前往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的手续,到那里作采访,并写作分镜头剧本。果真,在那里我受到热烈的欢迎,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在所长陈信领导下成立了专门的小组,负责接待、协助我们拍摄电影。
1979年4月,我带领摄制组从上海前往北京。由于当时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处于严格的保密之中,我们摄制组成员事先都经过有关部门的政治审查,同意之后才获得通行证。于是,我率摄制组进入507所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及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在那里拍摄了半个月。那部《载人航天》影片,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艰难历程。为了拍摄《向宇宙进军》电影,我与钱学森有了多次交往,有时在北京国防科委他的办公室,有时在文化部电影放映室。《向宇宙进军》分三集三次送审。每一回去北京送审影片,他总是亲自看,一边看一边谈意见,而我则坐在他的旁边做记录。
钱学森说:中国人最早发明火箭。这是世界公认的。我们发明了火箭,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在南宋的时候,我们发明了火箭。这一点,提纲中是讲到了,不太着重,但是值得给予相当的分量,这件事应该好好宣传一下。根据钱学森的意见,后来在影片中,我特地加了一个动画镜头,按照中国古代的火箭飞火龙的形象,设计了火龙出水的场面。钱学森在审查影片时,对这个动画镜头十分满意。
我发现,钱学森审查影片非常仔细,尤其是涉及保密的问题。比如,在我看来,火箭发射时,尾部喷射的火焰极其壮观,所以先用尾部喷火近景,再跳接火箭上天远景。钱学森告诉我,那个近景镜头一定要剪短,火箭尾部的喷射口刚一露出,马上跳远景。他说,那个近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泄密就会泄在近景上。所以,在影片中,大都用一个圆筒子,朝上跑,这样就避免了泄密。
影片结尾,一架中国航天飞机喷射着耀眼的火焰,载人航天,载人航宇,飞向太空深处。这架中国航天飞机是我们用模型做成的,在特技摄影棚里拍摄完成。钱学森非常赞赏这个镜头,因为这架远航的中国航天飞机,满载着中国航天人的希望,象征着中国载人航天辉煌的明天。钱学森对解说词也很注意。看完影片,总是向我要一份解说词,细细推敲一遍。
首长批准,叶永烈可以进入21基地
1980年我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钱学森是中国科协副主席,在会议期间,也多次见到钱学森,跟他交谈。
1980年6月17日,上海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失踪,我奉命从上海赶往罗布泊追踪采访。罗布泊已经干涸,成了一片盐碱荒滩,本来谁都可以去。然而罗布泊附近,却有一个代号叫21基地的军事要地,是必经之处。没有办理特殊的通行手续,是无法进入21基地这个神秘地方,当然也就无法进入罗布泊。这个21基地,其实也就是中国的核基地。前往罗布泊,途径中国的核基地,必须办理严格的审批手续,尤其是对于记者和作家。这一手续,要到北京办理。众多的记者一时无法到北京办理这一手续,因此只能滞留在乌鲁木齐,不能进入罗布泊。
当得知21基地由国防科委主管,我心中有底,即请新疆军区马申参谋长致电北京国防科委科技部副主任柳鸣,向钱学森报告。半小时之后,柳鸣致电新疆军区,告知经首长批准,叶永烈可以进入21基地。柳鸣所说的首长,也就是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这样,当天晚上我就乘坐专车前往21基地,后来从那里乘坐直升机降落在罗布泊库木库都克,成为唯一获准进入罗布泊采访的作家,参加搜索彭加木。我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追寻彭加木》。
我虽然与钱学森有了许多交往,但是那只是工作上的聆教,并未打算为钱学森写一本传记。
少年儿童出版社得知我与钱学森熟悉,约我去专访钱学森,为小读者们介绍钱学森。1980年4月28日,他们为此事发出致钱学森公函,请钱学森讲述青少年时代、留学和回国这三个阶段的故事。然而钱学森却没有答应我的采访。后来我得知,钱学森反对在生前写传记,而且极少接受媒体采访。钱学森的这一态度,并不始于他成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之后,而是早在1950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就说过:人在临终前最好不要写书(传记),免得活着时就开始后悔。
然而,在26年之后,我却接到为钱学森写作传记的任务。起初准备写作一本图文并茂的《钱学森画传》。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开始着手采访,写作《钱学森画传》。我决定把书名改为《走近钱学森》,是因为这本书的主要读者定位为年轻人,这本书是让年轻读者走近钱学森。
我确立了写作《走近钱学森》的三条准则:
一是钱学森本人很少谈及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因此也就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关于他的讹传随之流传,其中不少是真名人,假故事。我在写作《走近钱学森》时不得不担负起考证史实的任务,期望本书能够清除这些虚构、胡编的污垢。
二是这本书以广大年轻读者为主要阅读对象,让70后80后90后们了解钱学森是怎么走过来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是怎样走过来的,我们的共和国是怎么走过来的。期望年轻人能够传承钱学森精神,在未来能有千千万万个新钱学森手持火炬朝着科学的顶峰迅跑。
三是虽然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涉及种种艰深的科学原理,而这本书力求用明白而流畅的语言使每一个读者都能读懂钱学森。我希望能够写出一个平实可信的钱学森,坚持用事实说话。
此外,书中没有火箭之父导弹之父之类颂扬性的称谓,钱学森本人也不喜欢对他的不实赞美。知识就是力量和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贯穿全书的主旋律。
钱学森的一生,如同一部中国的两弹一星发展史。这本书当然主要是写钱学森的生平,但是也写以钱学森为主的两弹一星群体。正如钱学森本人再三强调的,两弹一星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以我在着力刻画钱学森的形象的同时,也旁及两弹一星的统帅聂荣臻元帅、恳请钱学森出山的陈赓大将、钱学森的挚友郭永怀、钱学森手下三员大将任新民、孙家栋和王永志此外,还注意勾画与钱学森人生道路有着密切关联的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父亲钱均夫、导师冯?卡门、夫人蒋英、堂弟钱学榘等。我还注意勾画美国海军次长丹?金贝尔、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钱学森好友弗兰克?E?马勃不同的鲜明个性。这样的众星拱月式的表述方式,以求有助于读者对于钱学森传奇人生的更深理解。
在钱学森去世不到一个月,2009年11月30日,42万字的《走近钱学森》就印出来了。2009年12月5日,《走近钱学森》首发式在北京隆重举行,钱永刚教授、孙家栋院士、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等以及40多家媒体出席。对于《走近钱学森》一书我并不满意。在这本书的首发式上,我表示将对钱学森生平进行深入采访,写出一部更有分量的钱学森传记。
2010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99周年(虚龄10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钱学森,经过一年时间大量补充采访、修订后的近70万字的《钱学森》一书,于2010年12月10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隆重的首发式。30多家媒体记者出席。钱永刚教授认为,经过这次大修改之后,《钱学森》一书显得可读性更强,内容更丰富,是美味的红烧肉。
《钱学森》一书篇幅宏大。为了适合众多青少年读者阅读,中国青年出版社建议,把70万字的《钱学森》一书加以精选,用故事形式写成一本《钱学森的故事》。这就是您手中的《钱学森的故事》。
叶永烈 2017年11月7日于上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