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美学全史

書城自編碼: 324551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祁志祥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5215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42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售價:NT$ 498.0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售價:NT$ 386.0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售價:NT$ 661.0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售價:NT$ 437.0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售價:NT$ 386.0
多卖三倍
《 多卖三倍 》

售價:NT$ 252.0
海盗之书
《 海盗之书 》

售價:NT$ 381.0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4
《 艺术哲学导论 》
+

NT$ 481
《 先秦儒道心性论美学 》
+

NT$ 615
《 乐感美学 》
+

NT$ 1152
《 中国美学经典:先秦卷 》
+

NT$ 562
《 佛教美学新编 》
+

NT$ 864
《 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全两册) 》
編輯推薦:
《全史》以先秦到21世纪初的时间为纵轴,在古代以儒、道、佛、玄等派别的哲学美学和散文、诗词、戏曲、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园林等文艺美学的多条线索为横轴,在现当代以美学概论、文艺概论之类的原理性论著为纬度,精心打造出了一个结构宏伟、气象万千的中国美学全史的思想学术宫殿。
內容簡介:
全书以偌大的气魄、深广的积累、雄健的笔力,描绘了中国美学从先秦到当代演变的全景图。全书分三大板块。*板块为*卷,系统论析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第二板块为二至四卷,全面描述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在中国古代的运行轨迹,揭示它们在儒、道、佛、玄等哲学著作和诗、文、书、画、音乐、园林等文艺评论中的表现形态,呈现出多线并进、齐声共唱的复调景观。第三板块为第五卷,多线合成一线,揭示美学学科在中国现当代的转型、演变历程。作者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的观点与评述对象展开对话,为读者把握对象的得失提供参考。结构恢弘,丰俭适度,史论相生,体大思精,实为新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
關於作者:
祁志祥,1958年出生于江苏大丰。文学博士,先后在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执教,任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政法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上海市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高级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主治文艺美学,旁及哲学、佛学、中国思想史等。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并独立完成教育部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各1项。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作品曾获全国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年会优秀论文奖等。
目錄
第一卷
序杨春时1
前言:中国美学史撰写的历史盘点与得失研判1
一、 如何理解美学概念,确定研究范围和重点2
二、 如何把握美及中国古代美学精神7
三、 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分期13
四、 美学史书写中值得处理好的几个技术问题18

绪论:中国美学史的历史演变与时代特征1
一、 先秦两汉:中国古代美学的奠基期1
二、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美学的突破期5
三、 隋唐宋元: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期6
四、 明清:中国古代美学的综合期10
五、 近代至当代: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转型期17

第一编论美学、美与中国古代美学精神
第一章美学的学科定义及中国美学史的考察范围23
一、 鲍姆嘉通:美学是感觉学、情感学24
二、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27
三、 各国辞典最初对美学的定义:研究现实和艺术中的美的哲学
分支30
四、 现代美学定义的转向:研究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的审美学31
五、 美学是研究美及其审美经验的哲学学科33

第二章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38
一、 美的基本义项:美是愉快的对象或客观化的愉快40
二、 美的完整语义:美是有价值的五官快感对象和心灵愉悦对象48
三、 美的客观标准:乐感的普遍有效性63
四、 美为一切有感觉功能的动物体而存在67

第三章中国古代美论的五大互补形态78
一、 以味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哲学认知80
二、 以心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价值界定之一88
三、 以道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价值界定之二99
四、 以文为美:中国古代关于形式美的理论认知114
五、 同构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的心理本质的界说127

第四章儒家美论: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特殊美论之一140
一、 比德为美:儒家论自然美140
二、 风骨为美:儒家论人格美153
三、 中和为美:儒家论社会美157
四、 节情为美:儒家论情感美166
五、 沉郁为美:儒家论艺术内涵美180
六、 中的为工:儒家论文艺形式美183

第五章道家美论: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特殊美论之二193
一、 以无为美:道家论至美在无限193
二、 以妙为美:道家论美在有中通无209
三、 以淡为美:道家论大浓化淡之美220
四、 以柔为美:道家论以退为进的人生美229
五、 自然为美:道家论美的无意识性232
六、 生气为美:道家论美在生命246
七、 适性为美:道家论美的自主性和自由性256

第六章佛教美论: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特殊美论之三264
一、 色即是空:佛教对现实美的基本否定264
二、 涅槃极乐:佛教对本体美的独特肯定271
三、 甘露醍醐:佛教对味觉美的变相肯定291
四、 光明为美:佛教对视觉美的变相肯定之一295
五、 以圆为美:佛教对视觉美的变相肯定之二304
六、 以十为美:佛教对视觉美的变相肯定之三310
七、 以相为美:佛教对视觉美的变相肯定之四316
八、 法音为美:佛教对听觉美的变相肯定320
九、 以香为美:佛教对嗅觉美的变相肯定324
十、 莲花为美:佛教对世俗美的变相肯定326
十一、 七宝为美:佛教对功利美的变相肯定329

第七章中国文学与美的关系的历史考察334
一、 中国古代:美并非文学的必备特征334
二、 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关于文学的美学思想338
三、 近代以来:文学与美结下不解之缘341

第八章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主体表现精神345
一、 创作过程论中的主体精神346
二、 文学作品论中的主体精神348
三、 作品鉴赏论中的主体精神350

第九章意象说: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特征论353
一、 意象说的历史演变脉络353
二、 意境范畴的审美意涵358
三、 意境与形象典型的异同359

第十章中国古代的美感特征论362
一、 美感的愉乐性362
二、 美感的直觉性366
三、 美感的主观性368
四、 美感的客观性370
五、 美感的真实性372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的审美方法论376
一、 咀嚼回味的体味方法376
二、 以物观物的静观方法379
三、 以我观物的情观方法383
內容試閱

几个月前,志祥教授来电,问我可否为其即将出版的《中国美学全史》五卷本作序。一方面,我感到能为这样一部重要著作写序是一桩挺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又有一丝顾虑:书中当代部分写到我,由我来写序是否合适?不过收阅全书电子稿后发现,我的担心似无必要。首先,全书考察了中国美学史中上百个美学家,我只是全书百分之一都不到的一个个体,应当不影响我有评论其余99%以上的整体的权利。其次,作者在评述我的美学思想时,只是客观地加以陈述分析,并无溢美之词,而且还有一些商榷性的评点。这就进一步赋予了我写序的合法性,使我可以坦荡地以一个美学工作者的身份,来谈谈对这部书的看法。
志祥教授小我10岁,我们很早就相识。十多年前,我在厦门大学主办过一次会议,他应邀参加,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2009年,他寄赠我一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中国美学通史》。该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成果,体量达150多万字,由他独立完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我邀他加盟我主持的一个国家重点项目现代性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潮,他是团队成员中任务完成得最快、最好的。后来,我又收到他新出版的美学原理论著《乐感美学》,对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可以说,这些年志祥教授著述甚富,声名鹊起,是新近崛起的中年学者。我尽管早就知道其研究能力之强、写作速度之快,但见到这部五卷本的皇皇巨著,还是有些吃惊。在中国美学史研究领域,以一人之力撰写这么大规模的著作,尚无其俦。2016年,《中国美学全史》被上海市教委与新闻出版局列为上海市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恰恰在这一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成为时代的呼唤。该书不负所托,以有备而来的潜心研究,响应了时代呼唤,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史学科体系。
《中国美学全史》上起先秦,下迄21世纪初,全景式地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在古代的运行史及其在20世纪向现代美学学科的转型史。这样贯通古今的巨著,就我目力所及,还是第一部。已故章培恒先生曾批评将中国文学史古今断代分割开来进行研究的弊病,呼吁将古今演变联系起来的统合性研究。由于学者能力所限,真正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几乎未见。志祥教授是少有的能够将中国美学史古今演变的研究落到实处的学者。《全史》的价值,首先在于在时间跨度上达到最大,揭示了中国美学演变的完整历史轨迹,具有划时代意义。
志祥教授之所以能够完成这部高难度、高水准的著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不懈努力的结果。据与志祥交流,他起步时曾得到钱中文先生的指点,这使他学会了用美学的观点去研究文艺理论。后师从徐中玉先生研究古代文论,研究生毕业后不久,即于1993年出版了《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个表现主义民族文论体系的建构》。新世纪之初,志祥来到复旦大学读博士学位,学位论文做的即是《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它为《中国美学全史》第一卷提供了最初的积累。《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完成后,作者返论于史,带着古代美学精神去梳理古代美学史,完成了三卷本的《中国美学通史》。这便构成《中国美学全史》第二至第四卷的主体。再后来,作者接着做《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研究,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其成果成为《中国美学全史》第五卷的基础。不难看出,《中国美学全史》不是赶任务、仓促上马的应景之作,而是作者长期追求、不懈探索、呕心沥血、瓜熟蒂落的结晶。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美学全史》呈现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卷,论中国古代美学精神。作者理解的中国古代美学精神,是中国古代对美和美感的基本看法以及中国古代三大文化主体儒家、道家、佛家对美的特殊看法。它们由一系列主次有别、丰富多彩的范畴构成。一方面,它们充当第三至第四卷中国古代美学史演变考察的中心范畴和重要概念;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又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具有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体系或美学原理的品格,按照原始以表末的方法追根寻源,理出各种范畴概念的历史脉络,因而又有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史的功能。为了论证中国古代美学精神是关于美和美感本质、特征思想的合理性,该卷增加了论美一章,表述自己对美本质的思考,成为作者与评述对象之间进行对话的理论依据。为了论证美学史聚焦美本质的合法性,该卷又增加了论美学的学科定义一章,重申美学是美之哲学。因而,第一卷《论美学、美与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就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严密整体。不仅如此,作为全书的首卷,作者还花大力气写了《前言》和《绪论》,作为对全书的纲领式的论述。《前言》对已出版的若干部中国美学史著作的得失作了盘点和反思,对《中国美学全史》的写法及其价值所在作出论证和说明,使读者对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现状可有一个综合的了解。《绪论》高屋建瓴,删繁就简,以文艺美学为切入点,将第二至第五卷描述的中国美学史由古至今的演进轨迹和时代特征作了提纲挈领式的鸟瞰。较之其他中国美学史著作直接进入历史的叙述,史论结合是本书突出的一大特点。本书与史相连的理论阐述,恰恰由第一卷体现。它是对中国古代美学史演进中积淀的若干共识的过滤与提纯,也是对中国古代美学史梳理的理论指导。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卷,描述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史。中国古代的美论和美感论,不仅体现在文艺美学思想中,这是以往的中国美学史所重点关注的;而且体现在哲学美学思想中,这是一般美学史所忽略的。兼顾后者,挖掘中国古代哲学世界观中的美学思想,成为本书的另一特色。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共有的美本质论体现为味美、心美、道美、文美及物我同构、天人合一的适性之美的复合互补,它们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第二至第四卷,作者依据中国古代复合的美本质论的诞生、变异、回环、终结,将中国古代美学史划分为奠基、突破、发展、综合四个时期,即先秦至两汉为奠基期,六朝为突破期,隋唐宋元为发展期,明清为综合期。这个时代分期的划分,以论带史,史论互证,自成一说,与不少美学史的时代分期史论脱节或按政治朝代的机械划分形成了鲜明对照。与原有的《中国美学通史》相比,《全史》的古代美学史部分有所修订与增益。如第二卷对《诗经》美学思想一节的增补、第四卷第六编对近代中国美学作为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型的过渡期的改写,就是明显的例子。
第三部分为第五卷,描述中国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学科的转型史。作者揭示:中国古代美学并无独立的学科概念,美学思想散落、分布在各种线索的哲学理论与文艺理论的线索中;而五四以后西方的美学概念在中国落地生根,美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聚焦现实与艺术中的美及美感经验的哲学思考,于是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叙写结束了古代的多线并存,而能够理直气壮地单线推进。在现代美学史的描述中,作者以1928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为界,将中国现代美学史一分为二,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高举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蕴含的价值取向的变异,以及前期主观论美学向后期唯物论美学的转变。在当代美学史部分,作者分为第一次美学大讨论、第二次美学高潮、新世纪以来美学的解构与重构三个阶段。对中国现当代美学史演变阶段的这些划分,有相应的实证材料支撑,洞悉底里,不同流俗。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关于中国当代美学史的著述。由于这一阶段属于正在进行时,缺少历史沉淀的足够时间,且与作者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因此涉足这一领域不仅很难,而且很有风险,因此为当代美学发展著史者寥寥。不过,为正处于进行时的当代著史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与叙写的人和事靠得近,可以触摸到对象的体温,容易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本书本着对学术的真诚、对历史的责任,致力于此,作出了独特的学术贡献。
《中国美学全史》的全不仅指时间上纵贯古今,而且指空间上笼罩群伦。志祥教授从文艺理论起家,却紧抓哲学美学观这个决定文艺美学观的根本,做足做强。第一卷在论完中国古代共有的美本质论后,即分别综论本同而末异的儒家美论、道家美论、佛家美论。第二卷至第四卷在中国古代美学史的叙述中,儒家美学、道家道教美学、佛家美学始终是同时并进的三条哲学美学线索,此外还根据时代生灭叙写了墨家美学、法家美学、玄学美学。玄学本来就很玄,一会儿讲禁欲的雅量,一会儿讲纵欲的任诞。对立的二者都是令人追慕的魏晋风度。这种矛盾现象如何解释?作者分析指出:二者实际上都可以落脚在玄学人生美学的根本追求适性之上,只不过对性的理解不同罢了。前者(禁欲、雅量)指顺应老庄所说的人性无情无欲、无思无虑,后者(纵欲、任诞)指顺应现实中实际的人性人生而有情有欲,人性以从欲为欢。与此同时,古代美学史部分还具体考察了哲学美学观在各门艺术理论中的表现,广泛地考察了每个时代的诗论、文论、词论、曲论、小说理论、书论、画论、音乐理论、园林理论中反映的美学思想。琳琅满目的文艺美学线索与多姿多彩的哲学美学线索齐头并进,奏出了多声部、复调式的古代美学交响曲,呈现出古代美学思想的全景图。而到了现代,西方的各种美学学说纷至沓来,于是中国美学发生转向。由于中国现当代美学史涵盖了中西美学的关系,因此,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必须在研究中国美学的同时,也研究西方美学。志祥教授不仅熟悉中国美学,也了解西方美学。所以,他能够跨越中西美学的边界,全面地把握中国现代美学家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概念,对现当代美学作出深度阐释。作者以全面的知识优势,客观揭示了这一历史现象:中国近现代美学家的理论思想虽然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中国美学传统,促使了中西美学思想的融合与中国美学传统的现代转化。
这样,《中国美学全史》以先秦到21世纪初的时间为纵轴,在古代以儒、道、佛、玄等派别的哲学美学和散文、诗词、戏曲、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园林等文艺美学的多条线索为横轴,在现当代以美学概论、文艺概论之类的原理性论著为纬度,精心打造出了一个结构宏伟、气象万千的中国美学全史的思想学术宫殿。
如此巍峨的学术宫殿,按照惯例,应该有庞大的研究和写作团队,但实际上却不然。它由志祥教授一人独立完成,这在当代中国极为少见。近年来,由于建立了以项目招标为核心的学术体制,集体性的研究、写作似乎成为常规。往往是项目越大、级别越高,团队就越庞大,有的竟有十数人至数十人。这种集体性的研究、写作模式对某些在资料性比较强的课题可能尚有某种必要性,但一般而言,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并不合适。学术研究是精神生产,是个性化的创造,要求体现思想的独特性以及论说的有机性、整体性。而集体性的研究、写作模式的弊病恰恰在于很可能抹煞学术个性和有机性、创造性,导致思想、理论的平庸化,甚至造成思想和逻辑的混乱。而这部《中国美学全史》相对这种合作风气是一个异类。由于系作者一人长期积累、精心结撰,所以避免了集体研究带来的局限性,思理一贯,章法统一,结构整饬,表述均衡,对中国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有独到的解读,对许多美学现象都有独特的发现,不同凡响的思想闪光随处可见,体现了极为可贵的学术独创性和有机整体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