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心灵革命

書城自編碼: 323551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美]李海燕 著,修佳明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29468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3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越南通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越南通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NT$ 717.0
中国国家历史(叁拾叁)
《 中国国家历史(叁拾叁) 》

售價:NT$ 381.0
嫁金钗(全2册)
《 嫁金钗(全2册) 》

售價:NT$ 420.0
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
《 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 》

售價:NT$ 448.0
游戏与人
《 游戏与人 》

售價:NT$ 314.0
向上社交
《 向上社交 》

售價:NT$ 381.0
手作简约百搭的品牌帆布包
《 手作简约百搭的品牌帆布包 》

售價:NT$ 330.0
民族的重塑:为什么我们惧怕和需要民族
《 民族的重塑:为什么我们惧怕和需要民族 》

售價:NT$ 36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59
《 甲骨文丛书·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开端 》
+

NT$ 514
《 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 》
+

NT$ 507
《 识字的用途 》
+

NT$ 364
《 身体图景:艺术、现代性与理想形体 》
+

NT$ 897
《 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 》
+

NT$ 384
《 铁道之旅 : 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
編輯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重要奖项列文森奖得主
陈平原 夏晓虹 汪晖 杨联芬 力荐
以爱情这一新颖极具吸引力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讲述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既有深度,又有趣味。
內容簡介:
《心灵革命》重点探讨了爱情作为一个词汇、一种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言说历史。作者主要通过晚明至当代的一些重要文学作品,勾勒了爱情在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历史。作者还把爱情放在情感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提炼出儒家的、启蒙的、革命的三种感觉结构,用以深度描述中国人情感的复杂结构和互动演变,呈现了近现代中国人如何利用爱情以及情感的话语构建身份、道德、性别、权力、群体乃至国族与世界。本书以其新颖的主题、卓越的分析获得了2009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的列文森奖。
關於作者:
李海燕,美国斯坦福大学汉语与比较文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心灵革命》(Revolution of the Heart)、《陌生人与中国的道德想象》(The Stranger and the Chinese Moral Imagination)等。
修佳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硕士,译作有詹姆斯贝尔的《如何写出炫人耳目的对话》、詹姆斯弗雷的《悬疑小说创作指导》等。
目錄
致 谢 i
文献缩写 iii
导 言 与爱何干? 1
情感的话语:一则概观 4
感觉的结构 8
关于术语的说明 21
第一章 情教 25
儒家的感觉结构 26
情:由诚至真 39
作为儒家浪漫思想的儿女英雄 52
第二章 美德情感 62
作为贞节的美德 63
新小说,新社会 78
爱与献身 85
第三章 浪漫主义的时代 101
伟大的爱情 103
我爱,故我在 112
成为娜拉,还是不成为娜拉 119
性契约 127
偷情 135
第四章 爱情的微观政治学 150
爱情的法则 151
卷入丑闻的女性 162
监管的话语 166
儒家礼教在理性时代的修订 178
自由的窘境 184
性的激进主义 190
第五章 性的历史认识论 199
接受诊断的女诗人 203
为恶妇正名 213
被肢解的屠夫 219
第六章 民族同情的问题 235
同情与国民性 236
虚伪的发明 255
爱与共同体 265
第七章 心灵的革命 272
一种文学公式的诞生 273
补充的逻辑 282
革命的双人舞 300
社会主义的情绪语法 305
结论 现代性的内部冲突 318
心灵的母语 318
仪式与真实性 321
注 释 330 参考文献 351
索 引 369 译后记 388
內容試閱
刘鹗,眼泪的力量
刘铁云(刘鹗,1857 1909)于 20 世纪第一个十年创作的通俗游幕 小说《老残游记》(1906 1907)素来被视为社会批评小说之一种,而在 其书的自叙中却专门围绕哭泣一事展开详述,不免令人费解: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 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 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 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 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 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 [ 作者笔名 ] 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老残游记》自叙)
作者在自叙中详述哭泣,实属 一种古怪的选择,而评论家们为此提出,在一个国难当头、社会动荡的时 代,一位良知未泯的学者完全有理由感到悲伤。这种解释虽不能说完全没
有道理,却遮蔽了作者在哭泣与人性之间建立的根本联系。刘铁云所持之 言,正是波特所认为的中国未有之义,即:情感(sentiment)在人类身份与群体的定义中占据的中心地位 。我们拥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可以通过 哭泣这一行为,来表达痛苦、悲伤与折磨,刘鹗正是用此种能力来衡定人性的概念。情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素质,它将一切人性置于平等的地位之 上,而不论其社会与政治上的分隔。它是人类在争取终极平等之时永远可 以诉诸的最小公分母。与此同时,情感又重新划定了社会等级与社会区隔,为规范人类社会的秩序设立了一种新的原则:感觉强度的大小与感觉 真实性的程度高低。于是,一个人哭泣得越多,其人性便越伟大。又因为 哭泣与际遇之顺逆不与焉,所以即便一个快乐的人在一个快乐的时代 过着快乐的生活,他或她仍然必须以哭泣来证明自己拥有灵性,也就 是人性。
波特所持之论,基于她在乡民之间展开的田野调查,无论从历史的 角度出发还是以民族志的视角观察,均有立足不稳之处。她所谓[在中 国社会]没有一种把社会结构建立在情绪纽带之上的文化思想(1988, 185), 不仅 抹杀了 在帝国晚期( 明清)兴起 的活 跃的情 教(the cult of qing),还忽略了在 20 世纪发生的一次划时代的转变,情绪(或爱)由此 成为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中的关键词。波特将中国人的情绪生活简化为一 系列的肌肉抽搐,即眨眼;在情的本土话语和舶来的浪漫主义知 识相遇之际,刘铁云的这篇自叙,正可提供一例绝佳的反证。而且刘鹗的 情感哲学,也只是中国多元、异质、扩散性的情感话语之一种,这套话语 存在于大量广泛的文本之中,围绕着爱、感觉、欲望、同情等话题展开讨 论,这也正是本书的主要论题。我在本书中意在突出并强调一种现代性的根本转变:以 表达情绪的术语重新定义个人身份与社会性的概念,换言之,即以情绪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合法性基础。
情感的话语如何崛起
从晚清民国(1890 1900 年代)到五四及后五四时期(1920 1940 年代),情感的话语一直在文学与通俗文化的领域中占据着支配性的 地位。在晚清,在写情小说、林纾(1852 1924)翻译的域外小说(林 译小说)、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和五四及后五四时期的浪漫派作品里,情感同时在主题与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彰显其身。情感的理念是帝国晚期情教概念演变而来的,随着 20 世纪初浪漫主义自由恋爱的理想和弗洛伊德性欲理论的输入,经历了一次复杂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以碰撞、盗用、压制为标志,在社会、文化、政治发生改革与革命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同重议并再造个人身份与群体的方式捆绑在一起。
20 世纪初,伴随着通俗出版物的惊人崛起,情感第一次成为一种文学 类型自觉使用的标签即情感小说。其先驱者吴趼人(吴沃尧,1866 1910)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以谴责小说闻名于世。吴趼人于1906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恨海》与林译经典《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 年) 成为通俗爱情小说文体的奠基性文本。世人称此类小说为鸳鸯蝴蝶派小说(鸳蝴小说),而对其影响力与读者群的认真评述,则直至近年才开始出 现。徐枕亚(1889 1937)的风行之作《玉梨魂》(1914)标示着鸳蝴小 说达到了顶峰,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以文言和白话两种语体各自写就的 爱情长篇和短篇小说始终不辍,挤占着小说月报、文学副刊、娱乐杂志乃至政治日报上的文字空间。 情感小说排山倒海式地登场,当然躲不过在当时刚刚完成专业化的知识分子们的法眼。他们在同样的印刷媒介上,就情感小说的技法与社会功用性发表了一番居高临下的高谈阔论。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撼动鸳蝴派的市场地位(实际上,后者对于读者群体的牢牢把握,始终是令五四作家与知识分子感到挫败、愤恨的因素 之一),却在文化领域内将鸳蝴派及其关于情感的诗学一并推入了边缘地 带。与鸳蝴派将情感渲染为一种美德不同,五四一代主张将爱情视为 自由、独立、平等的象征。胡适(1891 1962)的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 为 自由恋爱(free love)的五四式表达设定了一个基调,将其呈现为一场发生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封建与启蒙、虚伪与真实、迟暮与青 春之间的战争。冯沅君(1900 1974)和丁玲(1904 1986)等女性作家, 对恋爱中的年轻女性展开描写,鲜明而生动地刻画她们的激情、热忱与反 叛的勇气,并凭此声名鹊起,享誉全国。灌注在五四小说中的感觉强度, 在一种新式散文中得以爆发,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腐朽与虚伪展开了炽烈的 攻伐。
在五四反传统精神的驱动下,1920 年代早期成为自由恋爱的鼎盛时 期。短篇小说与散文如恒河沙数,大举鞭挞专制的家庭制度和对女性的压 迫,并争取更大的个人自主与自由。然而,到了 1920 年代晚期和 1930 年代,自由恋爱同时遭受两个阵营的发难:激进主义阵营批判其布尔乔亚式 的局限性,保守主义阵营则谴责其对社会道德和婚姻家庭制度的腐蚀。与 此同时,一场围绕爱情、婚姻与性进行讨论的社会论争,以心理学、社会 学和历史学论文的形式展开,形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爆发。在此,恋爱或多或少地卸掉了它在过去几十年中承受的道德负重,进入到日常生活现象 领域。求爱以及夫妻之爱的技术,已可在《恋爱 ABC》一类的指导手册中 习得。同样是在这一时期,性跳出了浪漫爱的影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 的社会话题,也变成了激进主义的表达工具。尽管有一小部分无政府主义 者把性奉为实现普世解放的一种途径,但越来越多的声音都出面谴责自由 恋爱 自由性爱对社会风俗和国家大计造成的恶劣影响。政治理论家们更 是大声疾呼,提出为了把全副身心毫无保留地献给国家,恋爱的法则必须服从革命的律令。
在一个以启蒙、民族主义、女性解放和商业文化为特征的时代,情感的观念何以如此重要?本研究考察文学创作、知识分子写作和通俗作品 中的情感话语,旨在借此理解隐伏在情感中心化之下的概念性与社会性议题,并特别处理以下问题:打破中国的传统中定义个人身份的方式,用情 与性欲取代亲族或乡土的纽带作为个人身份的基础,其意义何在?诸如 多情人浪漫派儿女英雄等基于情感的主体,象征着何种意识形态的信念与价值?以及,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情由无性化的道德向浪 漫爱、性欲和爱国热情的意义变迁,从而成为现代中国自我、性别和群体 概念演变的组成部分?
现代主体首先且首要是一种情感性的主体,而现代民 族则首先且首要是一种同情式的社群。浪漫小说沉溺于书写低回徘徊、顾 影自怜的情中人,将个体塑造为自我中心、自成一体、道德自主的单体。 于是,民族由此获得了其最为理想的主体,并通过诉诸一种普世的人性概 念,而将自身与诸如家庭一类的排他性结构区分开来。换言之,在民族共 同体中,归属性差异与社会等级至少在理论上是无效的。每一个人与民族 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凭借其公民身份而达到同等、公平,这在浪漫的母题 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演练:不顾家族门第与社会地位,与任何一名 公民同胞相爱、结婚。浪漫的心灵展示出一种随缘与冲动的特性,对于民 主民权和原生民族归属的理想而言,是一种最难抗拒的支持。五四反传统 者以自由恋爱和爱国主义之名猛烈攻击儒家家庭,民族主义也是他们最强大的同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