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分析化学(蔡明招)

書城自編碼: 321774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化學
作者: 蔡明招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059383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釘裝: 平

售價:NT$ 28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售價:NT$ 437.0
人性的博弈 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人性的博弈 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售價:NT$ 381.0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售價:NT$ 330.0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NT$ 442.0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NT$ 258.0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NT$ 498.0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NT$ 549.0
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

售價:NT$ 27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3
《 分析化学 》
+

NT$ 293
《 分析化学 》
+

NT$ 233
《 分析化学(魏云霞)(双语版) 》
+

NT$ 260
《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 》
+

NT$ 219
《 分析化学 》
內容簡介:
本教材根据课程特点、教与学的规律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注重基础理论、严格训练基本技能、拓展综合和应变能力、加强学科新信息传播的指导思想下,将内容依次分成四篇,即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复杂物质分析。全书从对分析化学的认知入门,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课程的两大基础内容——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再进入综合和提高的内容即复杂物质分析,以使读者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化学工程、生化工程、食品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精细化工、工业分析等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采用。
目錄
第1篇分析化学基础1
第1章分析化学导言1
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
111分析化学的定义1
112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
12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分类2
121分析化学的特点2
122分析化学的分类3
123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4
1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4
14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方法6
思考题6
第2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7
21试样的采集7
21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集7
212液体物料试样的采集9
213气体物料试样的采集10
22固体物料试样的制备14
221破碎14
222过筛15
223混匀16
224缩分16
23试样的分解18
231水溶解法19
232酸分解法19
233碱、碳酸盐和氨分解法23
234熔融分解法23
235熔融方法的改进25
236烧结分解法25
237其他分解法25
思考题26
第3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27
31误差的基本概念27
311误差27
312偏差28
313标准偏差29
314极差30
315公差30
316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31
32误差的传递31
321系统误差的传递32
322随机误差的传递32
323极值误差33
33有效数字的表示与运算规则33
331有效数字33
332数字的修约规则34
333有效数字运算规则34
334分析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35
34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35
341频数分布35
342正态分布36
343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37
35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38
351t分布曲线39
35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40
36数据的评价——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取舍40
361显著性检验40
362异常值的取舍43
37回归分析45
37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45
372相关系数45
38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6
思考题48
习题48
第2篇化学分析法51
第4章化学分析法概述51
41化学分析法概述51
42滴定分析法概述51
421滴定分析法的定义51
422滴定分析法必须具备的条件51
423滴定分析法的分类52
43标准溶液与基准物54
431标准溶液54
432基准物54
433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55
44化学分析法的计算55
441化学分析法计算中基本符号的代表意义及相互关系55
442化学分析法的计算类型56
443化学分析法计算示例56
思考题59
习题59
第5章酸碱滴定法61
51酸碱平衡理论基础61
511酸碱质子理论61
51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62
513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64
514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65
52酸碱指示剂68
521变色原理68
522变色范围69
52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69
53酸碱标准溶液70
531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70
532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71
54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71
541强酸碱的滴定71
542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73
543多元酸碱的滴定75
55酸碱滴定法的应用77
551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77
552混合碱的分析77
553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78
554有机化合物中氮的测定——凯氏Kjeldahl定氮法79
555硼酸的测定79
556硅酸盐中SiO2的测定79
557酯类的测定79
56计算示例80
思考题81
习题81
第6章配位滴定法84
61配位滴定法概述84
62EDTA与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85
621EDTA的性质85
622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86
63EDTA配位滴定法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88
631酸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88
632配位效应及对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91
633溶液酸度的控制93
64金属指示剂94
641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94
64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94
643常用的金属指示剂95
65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7
65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97
652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97
66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97
661配位滴定曲线98
662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及准确滴定判断式100
67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101
671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01
672掩蔽和解蔽103
673其他配位剂105
68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105
681直接滴定法105
682间接滴定法及其应用106
683返滴定法及其应用106
684置换滴定法107
思考题108
习题108
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10
71氧化还原反应平衡110
711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110
712外界条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113
713氧化还原平衡常数115
714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116
7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17
73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119
731氧化还原指示剂119
732自身指示剂121
733专属指示剂121
74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21
74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121
742滴定突跃及其影响因素124
75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125
751预氧化和预还原125
752常用的预氧化剂和预还原剂125
76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128
761高锰酸钾法128
762重铬酸钾法131
763碘法和碘量法132
77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35
78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136
思考题138
习题138
第8章沉淀滴定法141
81沉淀滴定法概述141
82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及滴定条件141
83银量法的应用145
84其他沉淀滴定法简介146
85沉淀滴定法的计算示例147
思考题148
习题149
第9章重量分析法150
91重量分析法概述150
92重量分析法的分类150
921气化法150
922沉淀重量法151
923电质量法151
93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151
94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剂的要求152
95沉淀的溶解度、溶度积及对沉淀的影响因素153
951溶解度与溶度积153
95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54
96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159
961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159
962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161
97沉淀形成与沉淀条件的选择161
971沉淀的类型161
972沉淀的形成过程162
973沉淀的特性与沉淀条件的选择163
98均相沉淀法163
99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164
991过滤164
992洗涤165
993干燥或灼烧165
910重量分析法的应用166
911重量分析法的计算168
9111换算因数的计算168
9112沉淀剂用量的计算169
9113称样量的计算169
9114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169
思考题170
习题171
第3篇仪器分析法173
第10章仪器分析法概述173
101仪器分析法的分类173
1011光学分析法173
1012电化学分析法174
1013色谱分析法174
1014其他方法174
102分析仪器的组成175
103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的比较176
104仪器分析法的发展177
105仪器分析的定量方法177
1051标准曲线法177
1052标准加入法178
106分析仪器的性能表征179
1061灵敏度179
1062检测限179
1063线性范围180
思考题181
第11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82
111方法概述182
112基本原理183
112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183
112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84
1123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86
1124常用术语187
1125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88
11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90
113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190
113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193
113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正194
1134吸光度的测定195
114定量分析195
1141定量依据195
1142定量方法197
1143显色反应198
1144定量分析条件的选择198
1145其他定量分析方法201
115其他应用204
1151定性分析204
1152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推断205
1153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206
1154解离常数的测定206
116分子荧光磷光法简介207
1161分子荧光磷光的产生208
1162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208
116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08
1164外部因素对荧光光谱的影响209
1165荧光磷光光谱仪209
1166应用209
117红外吸收光谱法简介210
1171基本原理210
1172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211
1173红外光谱仪212
1174样品制备技术212
1175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212
思考题213
习题214
第12章原子吸收光谱法216
121方法概述216
122基本原理217
1221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关系217
1222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217
1223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218
1224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基础219
1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1
1231光源221
1232原子化器222
1233单色器225
1234检测器225
124干扰及其消除方法226
1241物理干扰226
1242化学干扰226
1243电离干扰226
1244光谱干扰227
1245背景干扰227
125分析方法229
1251测量条件的优化229
1252分析方法229
126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230
127原子发射光谱法简介230
1271基本原理230
1272原子发射光谱仪231
1273应用234
128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236
1281基本原理236
1282仪器237
1283应用237
思考题238
习题238
第13章电位分析法240
131电位分析法概述240
1311电位分析法定义240
1312电位分析法中的基本概念240
1313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240
1314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241
132基本原理241
1321化学电池241
1322电极242
133离子选择性电极245
133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245
1332几种离子选择性电极简介246
133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250
134电位分析法251
1341基本原理251
1342电位分析法的应用252
1343电位分析法的计算示例257
135其他电分析方法简介258
1351电解分析法259
1352伏安和极谱分析法261
1353循环伏安法263
1354现代电分析化学的发展与
应用264
思考题266
习题267
第14章气相色谱法268
141概述268
1411色谱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268
1412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269
1413色谱法的分类270
1414气相色谱分析流程270
142色谱法术语271
1421色谱流出曲线图或色谱图271
1422色谱图有关参数及其色谱基本关系272
143色谱基本理论276
1431色谱分离过程276
1432塔板理论277
1433速率理论279
1434分离度与分离条件的选择279
144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方法281
1441定性分析281
1442定量分析283
145气相色谱法286
1451气相色谱仪286
1452气相色谱柱及固定相287
1453气相色谱检测器290
146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296
146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296
1462HPLC的主要类型297
1463高效液相色谱仪298
思考题300
习题301
第4篇复杂物质分析303
第15章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303
151概述303
152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及富集方法304
1521沉淀分离法304
1522溶剂萃取分离法306
1523离子交换分离法311
1524色谱分离法314
153现代分离和富集方法介绍317
1531膜分离技术317
1532超声分离321
1533固相萃取323
1534超临界流体萃取326
1535加速溶剂萃取328
1536微波辅助萃取330
思考题331
习题331
第16章复杂物质分析示例333
161水泥熟料的分析333
1611概述333
1612水泥熟料的分析334
162农药残留的分析335
1621样品前处理技术335
1622样品检测技术335
1623试样分析示例336
163废水试样的分析339
1631金属离子的分析339
1632非金属无机污染物的分析340
1633有机污染物的分析340
1634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测定341
附录342附录1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342
附录2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343
附录3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344
附录4常用的基准物质344
附录5常用指示剂345
附录6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347
附录7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Y349
附录8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349
附录9标准电极电位350
附录10条件电极电位351
附录11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352
附录12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354
参考文献356
內容試閱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形貌和含量的表征理论、方法、技术及相关信息的一门科学。分析化学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对物质基本信息(组分、含量及结构等)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如何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该课程教学在培养良好综合素质人才的系统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直是分析化学教育工作者讨论和研究的课题。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两所理工大学的分析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多次的接触、沟通与交流中,形成了一个共识,认为:“化学学科中的四大化学在理工科院校中作为必修的基础课设课,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都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的分析化学课程,由于其本身特有的性质,在培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拓宽视野,养成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接受工作任务的自信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性,培养具有努力、刻苦、坚忍不拔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素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并且同时都感觉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非个人或某件事情做好就行了,而是涉及各方各面的一个系统工程。于是决定从此系统工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小部件——教材入手,汇聚两校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合编分析化学教材。
根据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规律,本教材将内容依次分成四篇,即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复杂物质分析。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和编写的内容如下按章序:蔡明招(第1、2、4章)、宋慧宇第3章、杭义萍(第5章)、余倩(第6章)、彭兰乔(第7章,附录)、吕玄文(第8、9章)、刘建宇(第10、11、12章)、刘静和王立世(第13章)、黄宝华第14章、杭义萍和谢珍茗第15、16章。全书由蔡明招教授统稿,蔡明招教授为主编,杭义萍副教授和余倩教授为副主编。
本书的出版得到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相关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除保留两校多年积累的教学效果好的内容外,还吸纳了兄弟院校在本课程教材中的精华,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合编本教材的两校同仁,将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更多地交流和进行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共同为提高课程质量而努力。
诚挚欢迎采用本书的各院校同行和读者,就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建议,本书编写组的全体成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我们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编者
2009年3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