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科学(套装3册)

書城自編碼: 303366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童書科普/百科
作者: 刘兴诗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6057290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4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山林果园散养土鸡新技术(彩色图解+视频升级版)
《 山林果园散养土鸡新技术(彩色图解+视频升级版) 》

售價:NT$ 391.0
一个女人的世界史:伊丽莎白·马什的磨难
《 一个女人的世界史:伊丽莎白·马什的磨难 》

售價:NT$ 515.0
大雨艺术设定画集
《 大雨艺术设定画集 》

售價:NT$ 941.0
激发改变:点燃内心渴望,实现终身成长   [美]理查德·博亚特兹
《 激发改变:点燃内心渴望,实现终身成长 [美]理查德·博亚特兹 》

售價:NT$ 554.0
欧洲史:从古希腊到冷战后
《 欧洲史:从古希腊到冷战后 》

售價:NT$ 1109.0
蓝湖战略:在细分市场打造制造业的“隐形冠军”
《 蓝湖战略:在细分市场打造制造业的“隐形冠军” 》

售價:NT$ 386.0
螺蛳姐姐
《 螺蛳姐姐 》

售價:NT$ 279.0
数据科学技术:文本分析和知识图谱
《 数据科学技术:文本分析和知识图谱 》

售價:NT$ 72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185
《 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插图珍藏版)·别莱利曼趣味科学系列 (物理、数学套装) 》
+

NT$ 644
《 刘兴诗爷爷讲述-世界科学(套装3册) 》
+

NT$ 821
《 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名城(套装3册) 》
+

NT$ 900
《 儿童文学金奖原创经典悦读·秋实卷(套装共6册) 》
+

NT$ 989
《 刘兴诗爷爷讲述世界地理(套装) 》
+

NT$ 946
《 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地理(套装) 》
編輯推薦:
五千年科学通俗演义
科普大师刘兴诗倾力新作,国内首次出版
从壮阔的中国科学史中,汲取前人智慧和探索精神
內容簡介:
《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科学》(全3册)是一部写给孩子的中国科学史通俗读物,是科普名家刘兴诗的倾力新作。刘兴诗爷爷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五千年科学文明史,为小读者展现中国科学的壮阔画卷。从这些饶有趣味的讲述中,小读者不仅能了解科学史上的巨人和发明的故事,还能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汲取前人智慧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
關於作者:
刘兴诗,著名科普作家、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协荣誉理事。出生于1931年5月8日,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校任教,被列入北大人物之北大文坛小说家行列。至今,在境内外出版图书240多本,其中包括《美洲来的哥伦布》《星孩子》《小河里的老妖精》等。获奖147次,其中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被有关机构评选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科普作家。
目錄
目 录
《中国科学古代科学交通 工程建筑 医药 兵器》

交通
秦始皇的高速公路
乌蒙山中五尺道
邗沟中国最古老的运河
大运河的前因后果
绝壁上的史诗
穿过三峡的栈道
木牛流马之谜
日行百里的千里船
古代的轮船
郑和的宝船
漂洋越海的牵星术
别小看了牛屎堆
两千年前的长江大桥
采石矶敌前架桥
孟良梯的传说

工程技术
天下第一赵州桥
从司南到指南针
指南车的传说和真实
古代大车的里程表
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
后母戊大方鼎出土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百工之事《考工记》
越王勾践剑之谜
秦始皇的安全门
蔡侯纸
大图章盖印的佛经和钞票
活字印刷的革命
瓷之国
黄道婆的纺车
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梁大将军的火浣衣
白帝城边的偷水孔
司马相如讲述的电热宝
暖洋洋的热炕头
沈括和《梦溪笔谈》
世界第一部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飞人列传

建筑
万里长城万里长
千年前的建筑规范
叠罗汉建筑的殿堂
以柔克刚的穿斗式民房
有脚的房子
积木围成的房屋
华丽的大屋顶
飞檐,斗拱,马头墙
回音壁的秘密
中国化的宝塔

医药生命
《诗经》里的动植物园
神医华佗的故事
铜人身上的针眼儿
世界最早的法医著作《洗冤集录》
以毒攻毒治疗狂犬病
话说《黄帝内经》
医圣 张仲景
药王孙思邈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不信神的范缜

兵器
改变历史的马镫
古代的坦克
威力强大的机械弓
古代的连发机枪
曹操的神秘炮兵
炼丹炉里冒出的火药
从冲天炮到火箭
千年前的火枪

《中国科学古代科学天文地理 农业水利 数理化》

原始时期的传说
水神共工闯祸了
东方盗火者的故事
神农礼赞
真实的神农故事
会飞的手指
形形色色的原始房屋
大禹治水的绝招
巫师求雨的故事
戴镣铐的太阳
辫子的科学

天文历法
一个四鸟绕日图案的金箔
天地构造的争论
天空中的时间
安排365天的历法
立竿见影的土圭
闪闪发光的郭守敬星
实用的二十四节气
月亮的二十八间宿舍
循环使用的干支纪年法
危险的天文学家
扫帚星的记录
太阳里的金乌鸦
滚动的时间
和尚天文学家的贡献
中国咕咕钟水运仪象台

地理
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
千古奇书《山海经》
河流地理百科全书《水经注》
人间爱意在环境
远古龙门山地震模型
龙嘴巴吐出的地震消息
火井县的天然气
超千米深井燊海井
石油不是舶来品
燃烧的黑石头
千古中条一池雪
裴秀的制图六体
贾耽和《海内华夷图》
徐霞客游记
大将军立碑作秀

农业水利
丝国China
2000年前的食谱
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叽里嘎啦转的风扇车
高转筒车圆舞曲
大隐于市的水碓房
沟垄交替的代田法
漂浮在水上的农田
洼地里的大池塘
西门豹治邺
天府之母都江堰
潘季驯治理黄河
世界一绝水下博物馆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学贯中西的徐光启

数理化
做算数的小竹棍
地下出土的九九表
木头珠子计算器
揭破圆周率的科学家
鲁滨孙该学习的数学
墨子和影子游戏
透光的青铜镜
亮闪闪的孔明灯
吊桶的科学
奇妙的胆铜法

《中国科学近现代科学环境与能源 工程技术 生命科学》

地质环境
北京猿人的来龙去脉
管天的竺可桢
李四光的三大理论
攀钢之父常隆庆
飞来峰的神话和现实
泥石流发现记
海城地震前夕的报告
给珠穆朗玛峰量身高
冲刺冰穹A

能源水利
老君庙的回忆
来自大庆的秘密情报
古老的气宝盆
这里还有一个大三峡
骨碌转的风力发电站
我们的秦山核电站
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
荆江分洪的意义
新愚公移水
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
漫话三峡工程
黄土高原上的水土保持

航空航天
第一个飞上天的中国人
亚洲第一风洞群
新中国的战机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乐音
中国人行走在太空
真实的嫦娥奔月

交通
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
桥之都武汉
杭州湾上梦幻长桥
西南交通大动脉宝成铁路
桥梁、隧道托起的成昆铁路
世界屋脊上的幸福金桥
通往拉萨的天路青藏铁路
穿越死亡之海的公路
黑非洲的坦赞铁路

基础科学工程技术
中国第一位数学教授
新仓颉造字
纯碱之父侯德榜
梁思成,建筑的良心
揭破哥德巴赫猜想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万吨水压机诞生记
抛弃铅字的印刷术
最牛的银河计算机
神秘的正负电子对撞机

农业生命科学
天医星叶天士
田埂里的鱼塘
别忘记大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人造小老鼠
內容試閱
正文试读

藏在山洞里的老祖宗,战火中忽然神秘失踪
北京猿人的来龙去脉
1929年12月2日下午4时左右,北京附近的周口店的一个洞穴里,传出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当时的青年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挖掘出一个完整的人脑袋。
啊,人脑袋,是不是发生了凶杀案?赶快报警呀!
不,这不是凶杀事件,也不是有皮有肉的人头,而是一个头盖骨。
是骷髅吗?不知是哪朝哪代的白骨精。
不,这不是唐、宋、元、明、清的,也不是秦始皇、汉武帝和什么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时期的,甚至比传说中的黄帝、炎帝、神农和尧、舜时期都早得多。这也不是什么松脆的白骨,它已经完全变成坚硬的石头。
哎呀呀,原来是化石呀!
仔细看这个骷髅头。额骨很低,脑容量一定不大,比不上现代人。眉骨十分突出,活像安装在眼眶上面的鸭舌帽檐。如果遇着下雨,水珠儿准会顺着这个帽檐往下滴,好像眼珠前面的水帘。
这个怪里怪气的人,和现在的人很不一样。裴文中研究后宣布,这是一个四五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给它取名为
北京猿人,又叫中国猿人,简称北京人。
请注意,这个北京人可不是现在北京大街上到处溜达的北京人。派出所里没有他的户口,他的辈分可老呢。人们想不到,古老的北京旁边,竟有古人类居住。最早的北京人竟是一个半猿半人的原始人。
北京猿人的发现惊动了世界,弥补了从猿到人的进化中失掉的一环,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是人类的童年的标本。不消说,这个头盖骨重要极了。
北京人的头盖骨在哪儿?我们看看多好呀!
唉,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它已经在战火里遗失了。
这么重要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发现后,得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保存才好。当时的北平,最安全的地方是王府井旁边的美国人办的协和医院。于是人们把它放进协和医院的保险箱里,认为这里是最保险的角落。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了北平,不怀好意的敌人也在到处寻找这个头盖骨。它藏在这里可以避开敌人的魔掌,真的最保险。
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夕,美国和日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协和医院也不安全了,有人建议干脆把这个宝贝运到美国暂时保存,等到战后再送回中国。在那样的情况下,这也是一个办法。恰巧当时有一艘美国轮船开到秦皇岛,人们就请一个美国军医把化石秘密带上船离开。想不到珍珠港事件爆发了,日军很快就占领了秦皇岛,所有的美国人都成为俘虏,被押送进天津战俘营。珍贵的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至今也没有一丁点儿消息。有人说,它已经随着那艘美国轮船一起葬身海底了。有人说,它被日本强盗偷回他们的老窝,现在还藏在日本的某个角落呢。
不管什么原因,这笔账都应该跟日本强盗清算。咱们要跟日本帝国主义算的账还多呢!


他是浙大的保姆,他是中国气象学的奠基人
管天的竺可桢
天气总是一样的吗?几天晴、几天雨,阴阴晴晴、风风雨雨,是不是有规律?
气候总没有变化吗?几百年偏冷、几百年偏热,冷冷暖暖相互交替,是不是也有规律?
秦始皇时代的气候如何?唐太宗、宋太祖时代的气候又如何?孔夫子会不会冷得哆嗦?苏东坡是不是热得摇扇子?历朝历代这一切,有谁能够说得清?
请你去问气象学家竺可桢吧,他能说得清清楚楚。
这是真的吗?古时候没有气象台,没有留下气温、雨量和各种各样的气象资料。生活在现代的竺可桢,怎么能够说清楚?
当然有办法!要不,他也不算是大名鼎鼎的气象学家,不是竺可桢了。
竺可桢有什么高招,知道秦始皇时代的气候?难道秦始皇在兵马俑的方阵里,留下了一份秘密报告吗?要不,就有某种神秘的热线,一头接着秦始皇的寝宫,一头连通竺可桢的办公室。
哈哈哈!笑死人啦!竟说竺可桢和秦始皇有热线联系。这只能作为侯宝林的相声材料。
竺可桢有办法!
虽然古代没有气象资料,但是留下大量别的记录。什么年份提早开花、什么朝代延迟收麦子,燕飞来、水结冰,没有一件事情不和古气候相关。竺可桢读懂了这一切,整理大量资料,情况越来越清楚,就写出了一篇著名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不,它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还把五花八门的古代记载和气候学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一门叫作物候学的新学科。
竺可桢仅仅研究了物候学吗?才不是呢!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倡导设置了一系列气象台和雨量观测站,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气象观测网。竺可桢一生对中国气候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是有名的管天人。难怪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
不,竺可桢管天也管地。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除了研究传统的地理科学,还提出改造沙漠,向沙漠进军,首先倡导设置一批治沙综合试验站,既管天也管地。
竺可桢根据大量资料分析,系统总结了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拥有相当温和的气候。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叫作西周寒冷期。一本古书《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期长江、汉水出现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正文试读

藏在山洞里的老祖宗,战火中忽然神秘失踪
北京猿人的来龙去脉
1929年12月2日下午4时左右,北京附近的周口店的一个洞穴里,传出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当时的青年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挖掘出一个完整的人脑袋。
啊,人脑袋,是不是发生了凶杀案?赶快报警呀!
不,这不是凶杀事件,也不是有皮有肉的人头,而是一个头盖骨。
是骷髅吗?不知是哪朝哪代的白骨精。
不,这不是唐、宋、元、明、清的,也不是秦始皇、汉武帝和什么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时期的,甚至比传说中的黄帝、炎帝、神农和尧、舜时期都早得多。这也不是什么松脆的白骨,它已经完全变成坚硬的石头。
哎呀呀,原来是化石呀!
仔细看这个骷髅头。额骨很低,脑容量一定不大,比不上现代人。眉骨十分突出,活像安装在眼眶上面的鸭舌帽檐。如果遇着下雨,水珠儿准会顺着这个帽檐往下滴,好像眼珠前面的水帘。
这个怪里怪气的人,和现在的人很不一样。裴文中研究后宣布,这是一个四五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给它取名为
北京猿人,又叫中国猿人,简称北京人。
请注意,这个北京人可不是现在北京大街上到处溜达的北京人。派出所里没有他的户口,他的辈分可老呢。人们想不到,古老的北京旁边,竟有古人类居住。最早的北京人竟是一个半猿半人的原始人。
北京猿人的发现惊动了世界,弥补了从猿到人的进化中失掉的一环,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是人类的童年的标本。不消说,这个头盖骨重要极了。
北京人的头盖骨在哪儿?我们看看多好呀!
唉,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它已经在战火里遗失了。
这么重要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发现后,得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保存才好。当时的北平,最安全的地方是王府井旁边的美国人办的协和医院。于是人们把它放进协和医院的保险箱里,认为这里是最保险的角落。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了北平,不怀好意的敌人也在到处寻找这个头盖骨。它藏在这里可以避开敌人的魔掌,真的最保险。
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夕,美国和日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协和医院也不安全了,有人建议干脆把这个宝贝运到美国暂时保存,等到战后再送回中国。在那样的情况下,这也是一个办法。恰巧当时有一艘美国轮船开到秦皇岛,人们就请一个美国军医把化石秘密带上船离开。想不到珍珠港事件爆发了,日军很快就占领了秦皇岛,所有的美国人都成为俘虏,被押送进天津战俘营。珍贵的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至今也没有一丁点儿消息。有人说,它已经随着那艘美国轮船一起葬身海底了。有人说,它被日本强盗偷回他们的老窝,现在还藏在日本的某个角落呢。
不管什么原因,这笔账都应该跟日本强盗清算。咱们要跟日本帝国主义算的账还多呢!


他是浙大的保姆,他是中国气象学的奠基人
管天的竺可桢
天气总是一样的吗?几天晴、几天雨,阴阴晴晴、风风雨雨,是不是有规律?
气候总没有变化吗?几百年偏冷、几百年偏热,冷冷暖暖相互交替,是不是也有规律?
秦始皇时代的气候如何?唐太宗、宋太祖时代的气候又如何?孔夫子会不会冷得哆嗦?苏东坡是不是热得摇扇子?历朝历代这一切,有谁能够说得清?
请你去问气象学家竺可桢吧,他能说得清清楚楚。
这是真的吗?古时候没有气象台,没有留下气温、雨量和各种各样的气象资料。生活在现代的竺可桢,怎么能够说清楚?
当然有办法!要不,他也不算是大名鼎鼎的气象学家,不是竺可桢了。
竺可桢有什么高招,知道秦始皇时代的气候?难道秦始皇在兵马俑的方阵里,留下了一份秘密报告吗?要不,就有某种神秘的热线,一头接着秦始皇的寝宫,一头连通竺可桢的办公室。
哈哈哈!笑死人啦!竟说竺可桢和秦始皇有热线联系。这只能作为侯宝林的相声材料。
竺可桢有办法!
虽然古代没有气象资料,但是留下大量别的记录。什么年份提早开花、什么朝代延迟收麦子,燕飞来、水结冰,没有一件事情不和古气候相关。竺可桢读懂了这一切,整理大量资料,情况越来越清楚,就写出了一篇著名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不,它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还把五花八门的古代记载和气候学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一门叫作物候学的新学科。
竺可桢仅仅研究了物候学吗?才不是呢!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倡导设置了一系列气象台和雨量观测站,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气象观测网。竺可桢一生对中国气候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是有名的管天人。难怪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
不,竺可桢管天也管地。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除了研究传统的地理科学,还提出改造沙漠,向沙漠进军,首先倡导设置一批治沙综合试验站,既管天也管地。
竺可桢根据大量资料分析,系统总结了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拥有相当温和的气候。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叫作西周寒冷期。一本古书《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期长江、汉水出现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从东周到秦汉时期。《春秋》中有鲁国春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记载。《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记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600年,从东汉到南北朝。这个寒冷期在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记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年、689年、678年的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十分温暖。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从北宋到南宋。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被全部冻死。
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包括宋朝末年和元代。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写的《春游》诗中说: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表明当时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温暖。
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包括明清时代。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好几尺,橘子统统被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9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2月才停下来。当时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可以通行。
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从东周到秦汉时期。《春秋》中有鲁国春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记载。《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记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600年,从东汉到南北朝。这个寒冷期在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记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年、689年、678年的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十分温暖。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从北宋到南宋。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被全部冻死。
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包括宋朝末年和元代。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写的《春游》诗中说: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表明当时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温暖。
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包括明清时代。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好几尺,橘子统统被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9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2月才停下来。当时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可以通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