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三步唤醒你的惊人记忆力

書城自編碼: 301462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智商/智谋
作者: [美]乔舒亚·福尔 著;王旭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7502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13/26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24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售價:NT$ 498.0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售價:NT$ 274.0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941.0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售價:NT$ 386.0
中国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售價:NT$ 498.0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售價:NT$ 269.0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NT$ 549.0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售價:NT$ 3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31
《 如何学习 》
+

NT$ 281
《 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 》
+

NT$ 281
《 学习之道(美国公认经典学习书) 》
+

NT$ 575
《 绝非天赋:智商、刻意练习与创造力的真相 》
+

NT$ 281
《 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 》
編輯推薦:
将信息变为知识,把记忆力变为思考力
《怪诞行为学》作者丹艾瑞里
《思维导图》作者东尼博赞
刻意练习之父安德斯埃里克森
联袂推荐!
本书揭示了记忆力奥秘,使我们对记忆力、思考力、创造力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记忆术死记硬背
- 我们记不住孤立的事实,只能记住有联系的事实;我们更容易记住视觉图像。因此,记忆的秘诀在于:把大脑不容易记住的信息类型转化成擅长记忆的信息类型。
记忆术vs.认知
- 我们记忆的方式和内容,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其实就是一系列行为习惯的集合体,而这些行为习惯正是由记忆形成的。
提升记忆力,对提升智力并无帮助?错!
- 记忆和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就像强壮的体格与运动型体质是分不开的一样。任何新的信息,如果能在大脑已有的信息网络中嵌得越牢固,就越不容易忘记。大脑中存储的新信息联结点越多,人就越容易记住新的信息,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就越多。
提升记忆力,对提升创造力没帮助?错!
将信息变为知识,把记忆力变为思考力
《怪诞行为学》作者
丹艾瑞里
《思维导图》作者
东尼博赞
刻意练习之父
安德斯埃里克森
联袂推荐!
內容簡介:
乔舒亚福尔(Joshua Foer)是名记者,在2005年报道美国记忆力锦标赛的过程中,*次接触到记忆力训练。为了深入报道,他开始拿自己做试验,训练自己的记忆力,结果仅仅一年时间,就赢得了2006年的美国记忆力大赛冠军。这期间他采访了很多记忆方面的高手,思维导图之父东尼伯赞、刻意练习之父埃里克森都亲自对他进行了指导、试验。
这既是一本记忆力训练指南,更是一部探讨普通人记忆力提升的成长记录。作者梳理了古代的记忆力训练术及现代科学研究,总结了自己的记忆力训练过程、方法与成果,包括如何建造记忆宫殿、构建记忆精细编码等听起来玄幻实则很容易实践的具体方法,揭示了记忆力奥秘,使我们对记忆力、思考力、创造力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展示了记忆力训练的三个重要步骤:
记忆宫殿
- 2500 年前,希腊诗人西蒙尼戴斯站在一座宴客厅的废墟前发明了记忆宫殿法。大脑对所有信息的记忆程度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比较容易记住视觉图像。记忆宫殿法就是利用人的这种敏锐的空间记忆力,组织并储存那些没有次序的信息。
乔舒亚福尔(Joshua Foer)是名记者,在2005年报道美国记忆力锦标赛的过程中,*次接触到记忆力训练。为了深入报道,他开始拿自己做试验,训练自己的记忆力,结果仅仅一年时间,就赢得了2006年的美国记忆力大赛冠军。这期间他采访了很多记忆方面的高手,思维导图之父东尼伯赞、刻意练习之父埃里克森都亲自对他进行了指导、试验。
这既是一本记忆力训练指南,更是一部探讨普通人记忆力提升的成长记录。作者梳理了古代的记忆力训练术及现代科学研究,总结了自己的记忆力训练过程、方法与成果,包括如何建造记忆宫殿、构建记忆精细编码等听起来玄幻实则很容易实践的具体方法,揭示了记忆力奥秘,使我们对记忆力、思考力、创造力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展示了记忆力训练的三个重要步骤:
记忆宫殿
- 2500 年前,希腊诗人西蒙尼戴斯站在一座宴客厅的废墟前发明了记忆宫殿法。大脑对所有信息的记忆程度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比较容易记住视觉图像。记忆宫殿法就是利用人的这种敏锐的空间记忆力,组织并储存那些没有次序的信息。

思维导图
- 东尼博赞提出的图像化思维训练,利用编码、符号、图像、箭头、下画线和变颜色等方法,把信息转化成生动的图像,培养思维在不同主题之间跳跃的能力,也是培养大脑在旧有思想中创造出新的联系的能力。

刻意练习
- 突破技能瓶颈的关键因素。所有人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都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投入大量精力,快速提升)联想阶段(变得效率更高)自主阶段(不再投注精力,主要靠自动驾驶指挥行动)。自动驾驶阶段,很少会再有新进展,也就是常说的瓶颈期。通过刻意练习,让大脑负责产生意识和理智的部分再次活跃起来,度过瓶颈
關於作者:
[美] 乔舒亚福尔(Joshua
Foer)
记者,撰稿人,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家地理》杂志、《时尚先生》杂志、《石板》杂志撰稿。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冠军,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第13名。2012年在TED发表演讲。
目錄
目录

第1章 天才难觅
第2章 记得太多东西的人
第3章 高手中的高手
第4章 世界上最健忘的人
第5章 记忆宫殿
第6章 怎样记住一首诗
第7章 记忆的终结
第8章 瓶颈期
第9章 有才能的十分之一
第10章 我们中间的小雨人
第11章 美国记忆力锦标赛



內容試閱
1991 年,博赞发起首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之后又在包括中国、南非和墨西哥在内的十几个国家发起了记忆力锦标赛。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他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向世界各地的学校传播记忆术。他把自己的行为称作全球教育的革命:学会如何学习。在传播记忆术的过程中,博赞也为自己积累了大量财富。(据媒体报道,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前不久,还曾向博赞的脑力开发项目资助了34 万美元。)
博赞认为,当今学校的教育模式全都是错误的。教师们把大量信息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却没有教会他们如何长久地储存这些信息。学生们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去记忆一些知识,而且在记忆知识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人们对单纯的记忆并不看好。但是,记忆力本身并没有害处,倒是传统教育中的死记硬背毁了西方教育。博赞说:在20 世纪,我们错误地定义了记忆力,而且没有完整地理解它,在运用它的时候方式又不恰当,于是人们就责怪记忆力本身,说它并没有作用,而且还很枯燥。他说,死记硬背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把人们对事物的印象刻在脑子里,这种方式粗暴且痛苦。换句话说,就是传统教育中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式。但是,记忆术就不同了。它通过一定的技巧帮助人们进行记忆,与死记硬背相比,这种方式让人感觉更舒适,速度更快,过程也没有那么痛苦,而且记忆会保持得更为长久。
他强调说:头脑其实和肌肉一样需要锻炼。而记忆训练就是一种锻炼脑力的方式。像其他锻炼方式一样,达到一定阶段,头脑就会更加健康、敏锐,反应速度也会更快。这种说法其实在记忆训练兴起之初就已经有人认识到了。古罗马的一些雄辩家认为,人们通过掌握记忆技巧,可以合理地储存记忆并且使记忆更加有序。而且这种技巧是产生新思想的重要工具。但是,在现代社会,在大家的印象中,所谓的脑力锻炼是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大量财富的。脑力训练教室和记忆训练营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关于脑力训练的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一项产业,2008 年时市场价值高达2.65 亿美元。脑力训练能够如此兴盛,一部分原因是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如果多多练习填字游戏、多多下棋,就会使大脑充分活跃,从而避免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婴儿潮一代如今担心自己会因为年老变得越来越迟钝,甚至失去理智。虽然一些可靠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充分活跃确实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但是博赞对脑力锻炼作用的夸张言论还是引起了人们的一些怀疑。不过,在看到脑力锻炼的结果后,人们就很难再去质疑什么了。我就亲眼看到,一位47 岁的参赛选手仅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浏览了100个随机单词,然后按照顺序一个不落地把这100 个单词背了出来。
博赞很热心地告诉我,他的记忆力一年比一年好。他说:人们都认为记忆力下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于是就听之任之。这种观念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因为正常并不代表就一定要任由记忆力下降。人们的记忆力之所以下降,是因为记忆训练的方式不正确,这就像奥林匹克运动员应用了错误的训练方式一样:运动员每天可以喝上10 罐啤酒,抽上50 根烟,还要开车上班,然后每过一个月锻炼一次,锻炼的强度很大而且对身体有害,剩余的时间干脆就窝在沙发里看电视。这种方式其实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大家却一直在疑惑,为什么在奥运会上不能取得好成绩。其实,大家对脑力的训练方式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我不停地向博赞提出各种问题,比如:学习这些记忆技巧难不难?参赛选手们是怎样训练自己的脑力的?他们提高记忆力需要多长时间?选手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要使用这些技巧?如果像博赞说的那么简单有效,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记忆技巧?为什么普通人都没有使用这些技巧?等等。
他回答说:
问我这么多问题,
你还不如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
听他这么说,我有点儿好奇:从理论上讲,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如果要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应该怎么做?
他告诉我:如果你想进入美国记忆力锦标赛的前三名,你最好能够保持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并保证每周至少锻炼六天。如果能够坚持下来,你就有可能进入前三名。如果你想参加世界锦标赛,你就得在赛前的半年内每天花费三四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的训练强度对你来说可能有点儿过大,不过一旦坚持下来,还是有可能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
我们结束谈话之后的那天上午,在参赛选手们背诵新诗《我的挂毯》的时候,他把我叫到了一边,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还记得我们的谈话吧?好好考虑一下,或许你可以参加下一届美国记忆力锦标赛。
在新诗记忆和人名面孔记忆两个项目之间的休息时间,我离开赛场,走到外面的过道上透透气。在那儿,我见到了拄着拐杖、头发蓬乱的英国选手埃德库克和瘦高的记忆大师奥地利选手卢卡斯阿姆萨斯(Lukas Amsss),他俩正在自己卷烟抽。
埃德前一年春天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和哲学两个学科的一级荣誉学位。当时,他还在攻读巴黎大学认知科学的博士学位,研究的内容有些古怪。他说,他的研究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能力已经萎缩到正常状态下的110。他告诉我,他当时正在考虑写一本书,名字叫《反省的艺术》(The Art of Introspection)。另外,他还要发明一种新的颜色不是一种新的颜色,而是一种认知颜色的新方法。
卢卡斯当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他自称写过一本小册子《如何将智商提升3 倍》。当时,他在随机单词记忆项目中发挥得不太好,正靠在墙上,跟埃德诉苦:很多英语单词我听都没听说过,什么yawn(打哈欠)、ulcer(溃疡)、aisle(过道)之类的,我怎么记啊?他的英语发音带着浓重的奥地利口音。
当时,埃德是第十一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记忆大师,卢卡斯是第九届的记忆大师。在参加随机单词这个项目的选手中,只有他们获得过记忆大师的称号。而在所有比赛选手中,也只有他们两位是穿西服打领带的。他们很热心地和我(或任何人)分享他们的赚钱计划利用他们两人在记忆界的名声,建造一座记忆力健身馆。他们还给这座健身馆起了个名字,叫牛津脑力学院(Oxford Mind Academy)。他们设想,投资这个项目的人(最好是企业经理人)会愿意付费雇用私人脑力训练员。他们想象着,只要人们了解到训练记忆力的好处,钱就能从天而降了。埃德跟我说: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复兴西方教育。
卢卡斯接着埃德的话说:我们觉得如今的西方教育状况正在恶化。
埃德告诉我,参加这次记忆力锦标赛可以帮助他尝试揭示人类记忆力的奥秘。他说:我猜想,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研究大脑的工作原理。第一种方法是经验心理学领域应用的方法,也就是从外部观察一群人,然后对他们进行多种测试。另外一种方法就是从系统的最佳性能着手,研究这个系统的设计。所以说,或许探究人类记忆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努力让记忆力达到最好的程度。其实最理想的状态是和一群聪明健康的人待在一起,那样就可以得到严谨而客观的记忆力反馈信息。这也就是所谓的记忆回路(memory circuit)。
比赛开始了,赛场上的紧张气氛不亚于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参赛选手们安静地坐在桌旁,眼睛紧盯着面前的试卷,然后快速写出答案交给裁判。每个项目结束之后,成绩马上显示在礼堂前方的一块电子屏上。但是,对于一名报道此次国家级记忆力锦标赛的记者来说,这样的场面实在让我感觉有些沉闷。这种比赛并不像篮球比赛或拼字比赛,人们可以随时爆发出自己的激动情绪。有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这些选手们是在思考还是睡着了,最多只能看到他们揉揉太阳穴,或是用脚在地板上打拍子,偶尔会看到有些选手的脸上流露出某种空洞的带有挫折感的发呆表情。绝大多数场景是在参赛者的大脑里进行的,观众很难捕捉到。
站在联合爱迪生公司这座礼堂的后排,看着这群所谓的正常人在表演着深不可测的大脑杂技,我的脑海里慢慢浮现出这样的想法:我一直都不知道记忆力是如何工作的,那么在我的大脑前部区域里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是用来记忆的?慢慢地,一堆问题涌向我的脑海,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费心去探究;但是突然间,这些问题变得很紧迫。比如说,记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样才能形成记忆?记忆又是怎样储存下来的?在我生命的头26 年里,我的记忆运作正常,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停下来去探究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但是,既然现在我停下来思考了,我就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并不像想象中运行得那样正常。有的时候,它基本上停止了运转;另外一些时候,它似乎运转得过于良好。而且,在很多时候,还会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怪事。有天早上,我的脑子突然间被小甜甜布兰妮(Britney Spears)的一首极难听的歌给占满了。本来早上在地铁里最好的一段时光是哼唱哈努卡节(Hanukkah)的歌曲,但是那天早上那段时间我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努力从脑海里把布兰妮的歌声给删除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一次,我想告诉一位朋友我所崇拜的一位作家的名字,突然间却只能记起他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其他的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对3 岁之前经历的事情,我为什么没有任何记忆?另外,我能够清楚地记得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当天早上我所吃的东西(爆米花、咖啡,还有一根香蕉),那可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我就是想不起来昨天早上吃了些什么。还有,为什么我总是忘记关上冰箱门?
美国记忆力锦标赛结束之后,我急切地想知道埃德的成绩。难道他们真的是很特别的人,或者仅仅是人类正态分布曲线图上很容易被忽略的长尾部分?或者说我们普通人真的可以从这些天才的记忆才能里学到一些什么?对于他们,我持有和对东尼博赞同样的怀疑态度。在现代社会繁忙的自助式社交活动中,任何能够赚得大笔银子的自封宗师肯定会激起记者们刨根问底的心理,记者们肯定会对这些所谓宗师的屁话查证一番。博赞已经激起了我所有的警觉心,我搞不清楚他的话是天花乱坠的宣传,还是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不过,他言过其实的包装所谓的全球革命确实让我感觉到他在胡说。
难道每个人都可以迅速地记住大量的信息吗?真的任何人都可以吗?博赞说过,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技巧来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记忆力,这话我相信。但是,他(或埃德)说连大街上的傻瓜都可以学习怎么记忆整副扑克牌或是几千个二进制数字,这话我可不相信。我觉得以下的解释才算更加合理一些:埃德和他的同行们那非同寻常的才能一定是天生的,就像世界摔跤巨人安德烈(Andr the Giant)天生高大强壮、牙买加短跑运动员乌塞恩博尔特(Usain Bolt)天生拥有一双长腿一样。
事实上,很多作者撰写的提高记忆的自助类书籍都有夸大其词之嫌。在家乡的巴诺书店里,我看到堆在自助类图书展架上的大堆大堆的书都在吹嘘可以帮助读者永远记住电话号码或约会时间,或者改善瞬时记忆。有一本书的作者甚至断言,他可以帮助读者学会利用大脑剩余的90% 那一部分,就像那些伪科学里的陈词滥调一样,宣称可以帮助人们利用双手的剩余90% 的功能。
但是,确实有很多人研究过提高记忆的方法,这些人的研究并不能为自己带来多少金钱上的收益,而且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是经过同行评估的。自从19 世纪70 年代赫尔曼艾宾豪斯(Hermann Ebbinghaus)开始在实验室中研究记忆,学院派心理学家就对提高人类的天然记忆能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本书记录了本人进行记忆训练一年里的经历,包括我对记忆本身的理解记忆的内部工作机制、记忆的天然缺陷和内在潜力,对记忆在特定的范围内是可以提高的,以及普通人都可以拥有埃德和卢卡斯所拥有的记忆技巧等事实的理解过程;也记录了一些专家们的科学研究,以及专门研究记忆力锦标赛的专家们如何通过脑力运动员的大脑训练发现获取记忆技能的普遍规则,这些规则也是提高人类各方面能力的秘诀。
综上所述,本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助类书籍。我希望读者读完全书后,可以懂得如何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同时也可以把这些记忆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事实上,这些记忆技巧还是一笔出奇丰厚且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在西方文化发展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一直是思想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不过除了专门研究思想史的纯学术专家,几乎很少有人清楚什么是思想史。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很多记忆术(比如记忆宫殿)都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但是,文艺复兴之后,所有的记忆术都消亡了。
从生理上说,现代人和当初生活在法国拉斯科洞窟里的原始人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那些原始人在洞窟的岩壁上描绘野牛的同时,就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原始文化遗产。他们的大脑并不比我们的小,我们的大脑也并不比他们的复杂多少。如果他们的孩子穿越时空来到21 世纪的纽约,让一对现代夫妇来抚养,孩子长大后,也绝不会与身边的同龄人有多大的差别。
把现代人和原始人区分开的是记忆。这里所提到的记忆并不是现代人大脑中存储的记忆,因为在刚出生时,现代的孩子和3 万年前的孩子一样,大脑都是一张白纸。这里的记忆指的是存储在外界的信息,即存储在书籍、照片、博物馆和数字媒体中的信息。很久以前,记忆是人类文化的基石。3 万年前,人类学会了把记忆描绘在洞穴的岩壁上,在这之后,他们就逐渐地开始借助巨大的外部记忆媒介来存储自然记忆。最近几年,人类的这种外部记忆方式更是呈指数级飞速发展。想象一下,如果你早上醒来,突然发现世界上所有的墨水和计算机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将是怎样的一幅场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肯定会迅速崩溃:所有的文学、音乐、法律、政治、科学、数学都会消失殆尽。我们的文化其实就是一座存储在人类大脑之外的记忆大厦。
如果纯粹使用我们的自然记忆力来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就会出现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人死去之后,记忆也必定会随之消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所创造的精致的外部记忆存储系统避免了随着人的死亡而出现的记忆消失。利用这样的系统,人类的思想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如此一来,一种思想也就得以借鉴另外一种思想。如果通过大脑之间的传递来保存思想的话,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记忆的外部存储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也使聪明的定义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自然记忆已失去价值。人们评价某个人是否博学的标准不再是依据自然记忆的信息量,而是演化成如何在存储于外部的海量信息迷宫中查找信息。如今,只有在一个地方,人们还在训练自己的记忆力,那就是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和分散在世界上十多个国家的记忆力比赛。曾经作为文化基石的记忆力,如今对于人们来说,最多也就是一种让人感到好奇的东西。在人类文化的基础从自然记忆力转到外部存储的信息的过程中,人类自身和人类世界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得到了很多,但我们是否也同样失去了很多?而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记忆力,又意味着什么?
1991 年,博赞发起首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之后又在包括中国、南非和墨西哥在内的十几个国家发起了记忆力锦标赛。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他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向世界各地的学校传播记忆术。他把自己的行为称作全球教育的革命:学会如何学习。在传播记忆术的过程中,博赞也为自己积累了大量财富。(据媒体报道,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前不久,还曾向博赞的脑力开发项目资助了34 万美元。)
博赞认为,当今学校的教育模式全都是错误的。教师们把大量信息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却没有教会他们如何长久地储存这些信息。学生们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去记忆一些知识,而且在记忆知识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人们对单纯的记忆并不看好。但是,记忆力本身并没有害处,倒是传统教育中的死记硬背毁了西方教育。博赞说:在20 世纪,我们错误地定义了记忆力,而且没有完整地理解它,在运用它的时候方式又不恰当,于是人们就责怪记忆力本身,说它并没有作用,而且还很枯燥。他说,死记硬背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把人们对事物的印象刻在脑子里,这种方式粗暴且痛苦。换句话说,就是传统教育中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式。但是,记忆术就不同了。它通过一定的技巧帮助人们进行记忆,与死记硬背相比,这种方式让人感觉更舒适,速度更快,过程也没有那么痛苦,而且记忆会保持得更为长久。
他强调说:头脑其实和肌肉一样需要锻炼。而记忆训练就是一种锻炼脑力的方式。像其他锻炼方式一样,达到一定阶段,头脑就会更加健康、敏锐,反应速度也会更快。这种说法其实在记忆训练兴起之初就已经有人认识到了。古罗马的一些雄辩家认为,人们通过掌握记忆技巧,可以合理地储存记忆并且使记忆更加有序。而且这种技巧是产生新思想的重要工具。但是,在现代社会,在大家的印象中,所谓的脑力锻炼是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大量财富的。脑力训练教室和记忆训练营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关于脑力训练的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一项产业,2008 年时市场价值高达2.65 亿美元。脑力训练能够如此兴盛,一部分原因是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如果多多练习填字游戏、多多下棋,就会使大脑充分活跃,从而避免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婴儿潮一代如今担心自己会因为年老变得越来越迟钝,甚至失去理智。虽然一些可靠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充分活跃确实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但是博赞对脑力锻炼作用的夸张言论还是引起了人们的一些怀疑。不过,在看到脑力锻炼的结果后,人们就很难再去质疑什么了。我就亲眼看到,一位47 岁的参赛选手仅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浏览了100个随机单词,然后按照顺序一个不落地把这100 个单词背了出来。
博赞很热心地告诉我,他的记忆力一年比一年好。他说:人们都认为记忆力下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于是就听之任之。这种观念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因为正常并不代表就一定要任由记忆力下降。人们的记忆力之所以下降,是因为记忆训练的方式不正确,这就像奥林匹克运动员应用了错误的训练方式一样:运动员每天可以喝上10 罐啤酒,抽上50 根烟,还要开车上班,然后每过一个月锻炼一次,锻炼的强度很大而且对身体有害,剩余的时间干脆就窝在沙发里看电视。这种方式其实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大家却一直在疑惑,为什么在奥运会上不能取得好成绩。其实,大家对脑力的训练方式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我不停地向博赞提出各种问题,比如:学习这些记忆技巧难不难?参赛选手们是怎样训练自己的脑力的?他们提高记忆力需要多长时间?选手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要使用这些技巧?如果像博赞说的那么简单有效,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记忆技巧?为什么普通人都没有使用这些技巧?等等。
他回答说:
问我这么多问题,
你还不如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
听他这么说,我有点儿好奇:从理论上讲,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如果要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应该怎么做?
他告诉我:如果你想进入美国记忆力锦标赛的前三名,你最好能够保持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并保证每周至少锻炼六天。如果能够坚持下来,你就有可能进入前三名。如果你想参加世界锦标赛,你就得在赛前的半年内每天花费三四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的训练强度对你来说可能有点儿过大,不过一旦坚持下来,还是有可能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
我们结束谈话之后的那天上午,在参赛选手们背诵新诗《我的挂毯》的时候,他把我叫到了一边,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还记得我们的谈话吧?好好考虑一下,或许你可以参加下一届美国记忆力锦标赛。
在新诗记忆和人名面孔记忆两个项目之间的休息时间,我离开赛场,走到外面的过道上透透气。在那儿,我见到了拄着拐杖、头发蓬乱的英国选手埃德库克和瘦高的记忆大师奥地利选手卢卡斯阿姆萨斯(Lukas Amsss),他俩正在自己卷烟抽。
埃德前一年春天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和哲学两个学科的一级荣誉学位。当时,他还在攻读巴黎大学认知科学的博士学位,研究的内容有些古怪。他说,他的研究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能力已经萎缩到正常状态下的110。他告诉我,他当时正在考虑写一本书,名字叫《反省的艺术》(The Art of Introspection)。另外,他还要发明一种新的颜色不是一种新的颜色,而是一种认知颜色的新方法。
卢卡斯当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他自称写过一本小册子《如何将智商提升3 倍》。当时,他在随机单词记忆项目中发挥得不太好,正靠在墙上,跟埃德诉苦:很多英语单词我听都没听说过,什么yawn(打哈欠)、ulcer(溃疡)、aisle(过道)之类的,我怎么记啊?他的英语发音带着浓重的奥地利口音。
当时,埃德是第十一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记忆大师,卢卡斯是第九届的记忆大师。在参加随机单词这个项目的选手中,只有他们获得过记忆大师的称号。而在所有比赛选手中,也只有他们两位是穿西服打领带的。他们很热心地和我(或任何人)分享他们的赚钱计划利用他们两人在记忆界的名声,建造一座记忆力健身馆。他们还给这座健身馆起了个名字,叫牛津脑力学院(Oxford Mind Academy)。他们设想,投资这个项目的人(最好是企业经理人)会愿意付费雇用私人脑力训练员。他们想象着,只要人们了解到训练记忆力的好处,钱就能从天而降了。埃德跟我说: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复兴西方教育。
卢卡斯接着埃德的话说:我们觉得如今的西方教育状况正在恶化。
埃德告诉我,参加这次记忆力锦标赛可以帮助他尝试揭示人类记忆力的奥秘。他说:我猜想,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研究大脑的工作原理。第一种方法是经验心理学领域应用的方法,也就是从外部观察一群人,然后对他们进行多种测试。另外一种方法就是从系统的最佳性能着手,研究这个系统的设计。所以说,或许探究人类记忆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努力让记忆力达到最好的程度。其实最理想的状态是和一群聪明健康的人待在一起,那样就可以得到严谨而客观的记忆力反馈信息。这也就是所谓的记忆回路(memory circuit)。
比赛开始了,赛场上的紧张气氛不亚于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参赛选手们安静地坐在桌旁,眼睛紧盯着面前的试卷,然后快速写出答案交给裁判。每个项目结束之后,成绩马上显示在礼堂前方的一块电子屏上。但是,对于一名报道此次国家级记忆力锦标赛的记者来说,这样的场面实在让我感觉有些沉闷。这种比赛并不像篮球比赛或拼字比赛,人们可以随时爆发出自己的激动情绪。有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这些选手们是在思考还是睡着了,最多只能看到他们揉揉太阳穴,或是用脚在地板上打拍子,偶尔会看到有些选手的脸上流露出某种空洞的带有挫折感的发呆表情。绝大多数场景是在参赛者的大脑里进行的,观众很难捕捉到。
站在联合爱迪生公司这座礼堂的后排,看着这群所谓的正常人在表演着深不可测的大脑杂技,我的脑海里慢慢浮现出这样的想法:我一直都不知道记忆力是如何工作的,那么在我的大脑前部区域里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是用来记忆的?慢慢地,一堆问题涌向我的脑海,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费心去探究;但是突然间,这些问题变得很紧迫。比如说,记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样才能形成记忆?记忆又是怎样储存下来的?在我生命的头26 年里,我的记忆运作正常,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停下来去探究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但是,既然现在我停下来思考了,我就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并不像想象中运行得那样正常。有的时候,它基本上停止了运转;另外一些时候,它似乎运转得过于良好。而且,在很多时候,还会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怪事。有天早上,我的脑子突然间被小甜甜布兰妮(Britney Spears)的一首极难听的歌给占满了。本来早上在地铁里最好的一段时光是哼唱哈努卡节(Hanukkah)的歌曲,但是那天早上那段时间我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努力从脑海里把布兰妮的歌声给删除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一次,我想告诉一位朋友我所崇拜的一位作家的名字,突然间却只能记起他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其他的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对3 岁之前经历的事情,我为什么没有任何记忆?另外,我能够清楚地记得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当天早上我所吃的东西(爆米花、咖啡,还有一根香蕉),那可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我就是想不起来昨天早上吃了些什么。还有,为什么我总是忘记关上冰箱门?
美国记忆力锦标赛结束之后,我急切地想知道埃德的成绩。难道他们真的是很特别的人,或者仅仅是人类正态分布曲线图上很容易被忽略的长尾部分?或者说我们普通人真的可以从这些天才的记忆才能里学到一些什么?对于他们,我持有和对东尼博赞同样的怀疑态度。在现代社会繁忙的自助式社交活动中,任何能够赚得大笔银子的自封宗师肯定会激起记者们刨根问底的心理,记者们肯定会对这些所谓宗师的屁话查证一番。博赞已经激起了我所有的警觉心,我搞不清楚他的话是天花乱坠的宣传,还是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不过,他言过其实的包装所谓的全球革命确实让我感觉到他在胡说。
难道每个人都可以迅速地记住大量的信息吗?真的任何人都可以吗?博赞说过,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技巧来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记忆力,这话我相信。但是,他(或埃德)说连大街上的傻瓜都可以学习怎么记忆整副扑克牌或是几千个二进制数字,这话我可不相信。我觉得以下的解释才算更加合理一些:埃德和他的同行们那非同寻常的才能一定是天生的,就像世界摔跤巨人安德烈(Andr the Giant)天生高大强壮、牙买加短跑运动员乌塞恩博尔特(Usain Bolt)天生拥有一双长腿一样。
事实上,很多作者撰写的提高记忆的自助类书籍都有夸大其词之嫌。在家乡的巴诺书店里,我看到堆在自助类图书展架上的大堆大堆的书都在吹嘘可以帮助读者永远记住电话号码或约会时间,或者改善瞬时记忆。有一本书的作者甚至断言,他可以帮助读者学会利用大脑剩余的90% 那一部分,就像那些伪科学里的陈词滥调一样,宣称可以帮助人们利用双手的剩余90% 的功能。
但是,确实有很多人研究过提高记忆的方法,这些人的研究并不能为自己带来多少金钱上的收益,而且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是经过同行评估的。自从19 世纪70 年代赫尔曼艾宾豪斯(Hermann Ebbinghaus)开始在实验室中研究记忆,学院派心理学家就对提高人类的天然记忆能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本书记录了本人进行记忆训练一年里的经历,包括我对记忆本身的理解记忆的内部工作机制、记忆的天然缺陷和内在潜力,对记忆在特定的范围内是可以提高的,以及普通人都可以拥有埃德和卢卡斯所拥有的记忆技巧等事实的理解过程;也记录了一些专家们的科学研究,以及专门研究记忆力锦标赛的专家们如何通过脑力运动员的大脑训练发现获取记忆技能的普遍规则,这些规则也是提高人类各方面能力的秘诀。
综上所述,本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助类书籍。我希望读者读完全书后,可以懂得如何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同时也可以把这些记忆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事实上,这些记忆技巧还是一笔出奇丰厚且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在西方文化发展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一直是思想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不过除了专门研究思想史的纯学术专家,几乎很少有人清楚什么是思想史。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很多记忆术(比如记忆宫殿)都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但是,文艺复兴之后,所有的记忆术都消亡了。
从生理上说,现代人和当初生活在法国拉斯科洞窟里的原始人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那些原始人在洞窟的岩壁上描绘野牛的同时,就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原始文化遗产。他们的大脑并不比我们的小,我们的大脑也并不比他们的复杂多少。如果他们的孩子穿越时空来到21 世纪的纽约,让一对现代夫妇来抚养,孩子长大后,也绝不会与身边的同龄人有多大的差别。
把现代人和原始人区分开的是记忆。这里所提到的记忆并不是现代人大脑中存储的记忆,因为在刚出生时,现代的孩子和3 万年前的孩子一样,大脑都是一张白纸。这里的记忆指的是存储在外界的信息,即存储在书籍、照片、博物馆和数字媒体中的信息。很久以前,记忆是人类文化的基石。3 万年前,人类学会了把记忆描绘在洞穴的岩壁上,在这之后,他们就逐渐地开始借助巨大的外部记忆媒介来存储自然记忆。最近几年,人类的这种外部记忆方式更是呈指数级飞速发展。想象一下,如果你早上醒来,突然发现世界上所有的墨水和计算机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将是怎样的一幅场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肯定会迅速崩溃:所有的文学、音乐、法律、政治、科学、数学都会消失殆尽。我们的文化其实就是一座存储在人类大脑之外的记忆大厦。
如果纯粹使用我们的自然记忆力来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就会出现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人死去之后,记忆也必定会随之消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所创造的精致的外部记忆存储系统避免了随着人的死亡而出现的记忆消失。利用这样的系统,人类的思想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如此一来,一种思想也就得以借鉴另外一种思想。如果通过大脑之间的传递来保存思想的话,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记忆的外部存储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也使聪明的定义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自然记忆已失去价值。人们评价某个人是否博学的标准不再是依据自然记忆的信息量,而是演化成如何在存储于外部的海量信息迷宫中查找信息。如今,只有在一个地方,人们还在训练自己的记忆力,那就是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和分散在世界上十多个国家的记忆力比赛。曾经作为文化基石的记忆力,如今对于人们来说,最多也就是一种让人感到好奇的东西。在人类文化的基础从自然记忆力转到外部存储的信息的过程中,人类自身和人类世界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得到了很多,但我们是否也同样失去了很多?而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记忆力,又意味着什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