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沈阳历史文化丛书——沈水歌吟

書城自編碼: 300366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地方史志
作者: 徐光荣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182027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6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售價:NT$ 386.0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售價:NT$ 493.0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售價:NT$ 493.0
将军
《 将军 》

售價:NT$ 269.0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售價:NT$ 549.0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售價:NT$ 252.0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售價:NT$ 386.0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售價:NT$ 381.0

編輯推薦:
本书内容上既权威,准确,又兼具文学性、艺术性与通俗性,而不像传统的诗文选那样原文、注释、鉴评三段式。
对历代沈阳诗词有研究需求的学者或有兴趣考索沈阳文学发展脉络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好的参考。
內容簡介:
本书为沈阳历史文化丛书的一本,丛书围绕沈阳地域文化的各个方面,展示沈阳从一个军事哨所发展成现代大都市的过程。
本书用散文化语言连缀起的历代名人咏沈阳的诗话、诗史,让读者在欣赏这些诗词的同时,较系统地了解沈阳的历史与发展变化和沈阳的文学成就与优良传统。
關於作者:
徐光荣,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辽宁文学院原副院长。现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辽宁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辽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终身馆员。2005年荣获中国当代十大传记文学作家奖。1963年毕业于沈阳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文学创作50多年来,出版《徐光荣诗选》《烹饪大师》《朱明瑛姐妹》《赵一曼》《血色残历九一八事变纪实》《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蒋新松传》等46部。荣获首届、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冰心优秀图书奖,三次辽宁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电视连续剧《大江东去》(编剧)获辽宁*编剧奖,学术著作有《辽宁文学概述》《文苑指萃》等,主编《辽海讲坛文学卷》《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等大型丛书多部。
目錄
序张毓茂
001 序篇名人与沈阳
唐前歌吟
015 咏唱统一,辽东海北剪长鲸
隋前名人咏沈阳
025 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唐代名人咏沈阳
辽金歌吟
039 几家篱落枕江边,
树外秋明水底天
辽金名人咏沈阳
明清歌吟
053 风生鸭绿险,铃急虎营秋
明代名人咏沈阳
061 一湾塔影水流春,
十三山色欲留人
清代前期名人咏沈阳
087 遍野黄云尚作堆,
翠华行处鲜芋莱
清代帝王咏沈阳
115 沈水流无尽,春山草渐青
清代东北流人咏沈阳
148 树色苍苍滇海秋,
归心每望凤凰楼
清代宗室与满族名人咏沈阳
175 三千化宇风云会,
十二重楼烟雨中
清代后期名人咏沈阳(上)
204 六月莲花三月柳,
醉人风月似杭州
清代后期名人咏沈阳(下)
民国歌吟
239 惆怅西风残照里,
鹤鸣华表不堪听
民国初年名人咏沈阳
255 后记
259 第二版后记
內容試閱

张毓茂
一个城市,同一个民族一样,若忘记自己的历史,忽略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就失去创新的根基,缺乏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也可以说,没有了灵魂。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沈阳市,被史家称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悠悠两千三百年,沈阳从一个军事哨所,到现代大都市,其发展过程,充满了先祖们奋斗的血汗,卓越的智慧,不屈不挠的毅力,豪迈刚烈的精神品格这一切,凝聚成以沈阳为代表的关东文化的独特风貌。对这种文化风貌的探究、展现和弘扬,是当代沈阳人承担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许多有志于此的有识之士,做了大量工作,撰写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然而,不必讳言,工作还是初步的,还缺乏对沈阳历史的文化深入探讨、全面研究和系统总结,因而也就不能适应和满足沈阳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的需要。
于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部十大卷的《沈阳历史文化丛书》应运而生了!
这部大型丛书,史料丰富翔实,立意新颖精妙,抒写生动流畅。既回顾往昔,更立足当今。从历史纵深的审视中,不仅凸显出沈阳的过去和现在的雄浑博大,也预示着沈阳未来的辉煌。拨开尘封的历史烟雾,丛书为我们展现出金戈铁马的狼烟烽火,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宫闱权谋的变幻莫测,市井民俗的千姿百态,名胜古迹的钟灵毓秀,多种文化的熔铸和传承,文化精英的高风亮节,以及胼手胝足的劳动大众为创造历史的默默奉献。沈阳的先民在同恶劣自然环境的拼搏中,在同各种邪恶势力的抗争中,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乐观开朗、豪爽英武、无所畏惧,既敢于抗争又宽容和睦的宝贵品格。丛书十卷,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把握了沈阳历史文化的血脉和走向。尽管十卷丛书的作者各异,其文风也是姚黄魏紫,各有千秋,但其中的血脉和灵魂却是一以贯之的。正因如此,丛书会给我们当代的沈阳人以启迪,以智慧,以激励,以及坚强的信心和无比的勇气。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世的沈阳人应会感激我们今天这份劳绩的。
令人欣慰的是,丛书这项大工程,得到了沈阳市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怀和支持。特别是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对丛书编撰出版尤为重视,将此项目列为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凡此种种,都极大鼓舞了参与此项目的同志们的热情和干劲。一年多以来,辽沈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勾沉史料,深入研究,精心撰写。其文稿立足于严肃的辛勤的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但又绝非书斋里的高头讲章,而是深入浅出,鲜活生动,引人入胜。当然,丛书也完全摒弃了那种随心所欲的戏说历史。如今硕果问世,令人欣喜。十册装帧古朴典雅、文图并茂的图书终于摆在我们面前。我相信,凡是关心沈阳历史文化的人,不论是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市民大众,还是国内外各界人士,都会投入关注的目光,先睹为快。
最后,要提到的是这部丛书的策划者和编辑者李树权和信群同志,两位是出版界成就卓著享有盛名的老编辑。他们编辑出版的书籍,很受广大读者欢迎,而且多次荣获各级奖励。他们现在虽已退休,但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借助紫气东来文化集团公司的支持,完成了这项文化工程,令人钦敬。


序篇名人与沈阳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名人是城市的名片。
2001年金秋,我到西欧九国进行了一次向往已久的采风,所到之处,对此有十分强烈的感受。
访欧的第一站是鲜花盛开的意大利。从米兰到罗马,从佛罗伦萨到水城威尼斯,一路观赏到许多早已熟悉的名画和名雕:罗马教堂里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拉斐尔画室中的耶稣与圣母;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广场上的大卫雕像和博物馆里达
芬奇的名作《圣母领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和他们的名作,意大利人家喻户晓,向我们介绍时脸上都洋溢着由衷自豪。
在法国巴黎,文学气息仿佛更浓一些。来到巴黎圣母院,就会想起维克多雨果和他笔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吉普赛女郎爱丝梅拉达;坐在咖啡厅里品一杯浓醇的法国咖啡,就会油然想起喜饮咖啡的巴尔扎克和他蜚声世界的《人间喜剧》
在充满田园风味的奥地利,怀着钦慕之情参观过每年举办新年音乐会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人们,总要到城市公园去瞻观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青铜雕像,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已成为维也纳的特殊名片;奥地利西部的小城萨尔茨堡则因音乐家莫扎特而闻名,每年这里都要举行多场各类音乐盛会,这座古典音乐的圣城吸引着百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城每年能吸引二千二百万的游人,不能不说借助了莫扎特的名气
从欧洲归来,一些报刊约我写些游记,提笔落墨之际,我不禁凝眉思索起这个关于名人与城市的有趣的关系。应该说储藏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城市孕育了城市的文化名人,而名人一旦产生,反转来又必然会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与知名度。
当然这并非我的发现。科学的历史观一直认为,每个地区在其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在经济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都缔造着富于地区特色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创造经济与文化奇迹的同时,也必会出现一些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即人们常称谓之名人。他们曾推动过历史前进的车轮,也必将给地区与世界的发展以新的推力。
在欧洲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只不过人们司空见惯,常常熟视无睹罢了。
山东的曲阜,并非大都市,但因为出了位至圣先师、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而在普天下的华人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而今世界各地纷纷建立孔子学院,足见影响之广。
长江三峡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有座小城名秭归,交通并不便利,但我二十年前初访秭归从香溪河穿过七里峡向乐平里行进时,仍见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者。乐平里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大诗人屈原故里,凭着《离骚》《天问》的艺术魅力,令崇拜者前来瞻仰寻圣,自在情理之中。
至隋唐以降,城、地、山、水以人而名者更是历历可数,广为人知。地处长江汉水交汇处的武昌蛇山,因唐人崔颢一首《黄鹤楼》而名噪天下;古城南昌之黄鹤楼,唐高宗上元年间重修,年少才高的王勃一气呵成《滕王阁序》,其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诸名句震惊四座,滕王阁也随着这篇序而名扬遐迩了;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原为三国东吴大将鲁肃为操演水军而建,虽然两晋南北朝多次修建,但声名平平,直至北宋庆历年间,抗击西夏有功的小范老子范仲淹写出千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之后,方名声大振。文化名人对一个地方,一座城池的传播、张扬作用也由这些例证中窥其一斑。
有了这样一种基本的认知后,我把目光投向了我们生存成长的这片沃土沈阳。沈阳地处祖国的东北,由于在万里长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以东,这疙瘩又被称为关东。当年这里地广人稀,多民族聚居。荒年灾年,这里又常是闯关东的山东、河北人的目的地。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有了一种偏见,即认为东北人长于弓马,而拙于文事。迄今还有人说这里文化积淀不厚文化土层瘠薄,云云。
果真如此吗?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化学者金毓黻先生就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是厚诬我先正也。他提出,我先正的遗集文采斐然,独出冠时,我先正有明且清之言,而不知保存之,是亦后生之耻也。




咏唱统一,辽东海北剪长鲸
隋前名人咏沈阳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以文化为标志的时代。
文化这个源远流长的天赐之水,正在成为人类建构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华夏大地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互相融合,互相影响而形成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
沈阳地处中华母亲河之一的辽河流域,沈阳的历史文化既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也呈现着辽河地域文化的个性。
遍查文化典籍,我们读到最早反映沈阳地区历史的诗歌就打上了这一特定文化的烙印。
傅玄:鼓吹曲征辽东篇
征辽东,
敌失据,
威灵迈日域。
公孙既授首,
群逆破胆咸震怖。
朔北响应,
海表景附。
武功赫赫德云布。
这首《鼓吹曲征辽东篇》是一千七百年前晋武帝时,司隶校尉傅玄的作品。反映的是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 司马懿征辽东消灭辽东割据者公孙渊的事迹。
沈阳自从有候城之设后,秦汉均属辽东郡,《汉书地理志》载:辽东郡(秦置、属幽州)
,县十八:襄平、新昌、无虑(西部都尉治)、望平、房、候城(中部都尉治)、辽队、辽阳、险渎候城为辽东郡中部尉治,与今天沈阳位居辽宁中部恰同,可见当年即已是军事与交通之要冲。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袭辽东郡太守位之公孙渊趁势割据,称燕王。魏明帝于景初元年(237年) 调任荆州刺史毌丘俭为幽州刺史,率领幽州兵马与鲜卑、乌桓军东征渡辽征讨。因毌丘俭初次渡辽,轻估了公孙渊的实力,他领兵长驱直入,进抵辽河右岸的辽队县(今海城、台安县境),公孙渊倚仗熟悉地形,拥有重兵,以逸待劳布防在辽河一线。正逢雨季,辽泽暴涨,毌丘俭初征不利,不得不退守辽西一带,驰报明帝。
毌丘俭退兵后,公孙渊自鸣得意,索性公开打出称王割据旗号,建元绍汉,自立为燕王,以汉室正统传续自居,置设了百官,还派使臣授鲜卑单于以宝玺,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以侵扰北方。
这使曹魏政权再次下定东征平辽,
统一北部中国的决心。于是翌年(即景初二年)六月,命身居太尉的老将司马懿为主帅,毌丘俭为副帅,率领步骑四万之众,再次东征讨伐公孙渊。
吸取了初征时长驱直入失利的教训,此次司马懿和毌丘俭采取了声南击北的策略,先围攻辽队而由太子河上溯突袭辽东重镇襄平(今辽阳)
之首山,并于八月杀公孙渊于太子河上。从此,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即今辽沈各地皆入曹魏版图。毌丘俭也因征辽有头功,被封为安邑侯,成为史册上有名的征辽名将。
这首《鼓吹曲征辽东篇》,记述司马懿、毌丘俭征辽东,写得有声有色。鼓吹曲,是汉魏时宫廷的乐曲,又称短箫铙歌,歌词多叙帝王战功勋业。晋武帝司马炎是此次征辽主帅司马懿之后,受晋武帝重用的司隶校尉傅玄受命写鼓曲时,选择这一题材入乐,很合时宜。
傅玄,史载北地泥阳人。善属文,解音律。他所著《傅子》一百二十卷,司马光的著名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写到魏晋史处,常引《傅子》中的评述,可见文笔见解不凡。正是这样一位文化底蕴厚实的人写的这首鼓吹曲,言简而意赅。
这首诗用六个字写魏军征辽东,公孙渊失败。继而渲染曹魏的远征军威灵传四海,公孙渊授首被杀,群敌胆破都被震怖的情景。从此北土来归,海内外依附,魏军的赫赫武功扬名天下。全诗宣扬了当年曹魏政权与司马懿顺应历史潮流,致力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也真实地记录了辽沈地区汇入华夏版图的历史进程。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起点。中原的混乱,中央集权的衰落,为少数民族发展提供了一片新的历史舞台。而中原人口的锐减,也为少数民族内迁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世代生息在辽河流域的汉与鲜卑、乌桓、高句丽(高丽)
等各族在辽东归属中原政权后,进一步的融合已成为历史潮流。
三国时期因魏、蜀、吴各自力量的平衡而暂存,也必将因平衡格局的打破而走向统一。恰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中所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完成这一统一大业的是取代曹魏而起的西晋。魏景元四年(263年),刘禅降魏,蜀汉灭亡。两年后,执掌了魏国实权的司马炎从幕后走到台前,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晋(史称西晋),称晋武帝。十余年后(280年)
晋平吴成功,吴帝孙皓降晋,汉末近一个世纪的分裂局面终于结束。但西晋的统一也只持续二十几年,290
年司马炎死后,爆发了八王之乱,五胡民族乘势南下,历史遂进入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对峙的新的分裂局面。直至二百多年后,北周的左大丞相、随王杨坚废周静帝宇文阐称帝,改国号为隋,在改朝换代八年后,又灭了南方的陈国,才实现了中国南北的再次统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