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斯陀夫人传

書城自編碼: 299962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女性人物
作者: 【美】查尔斯·爱德华·斯陀 著,佘卓桓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31691495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23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NT$ 1277.0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NT$ 442.0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售價:NT$ 549.0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售價:NT$ 4474.0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售價:NT$ 437.0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售價:NT$ 1501.0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售價:NT$ 437.0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基本格局及典型形态研究
《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基本格局及典型形态研究 》

售價:NT$ 38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78
《 毕加索传:1907-1916(卷二) 》
+

NT$ 490
《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
+

NT$ 374
《 用人生写作的J.M.库切:与时间面对面 》
+

NT$ 490
《 领悟年代:卡夫卡的一生 》
+

NT$ 778
《 里尔克传:鸣响的杯子 》
+

NT$ 922
《 毕加索传:1881-1906(卷一) 》
編輯推薦:
这部传记是斯陀夫人生前授权他的儿子、传记作家查尔斯爱德华斯陀撰写的传记,是目前公认的权威版本。本书通过书信、日记的形式全面展现了斯陀夫人的人生、作品、婚姻状况和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斯陀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索之一,引领了废奴文学的兴起,更唤醒了社会平权意识,其作品和行动影响了美国社会公正的建立并左右了废奴运动,这些细节你会在阅读此传记中寻觅得到。
查尔斯爱德华斯陀是斯陀夫人的儿子,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跟母亲同住一处,他在斯陀夫人的晚年及去世后整理母亲的信件和作品全集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长期的相处,也让查尔斯爱德华斯陀的这本传记成为其代表作及后世了解斯陀夫人的一生无法绕开的一部经典。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涵盖斯陀夫人信件和日记的传记,是其儿子、作家查尔斯爱德华斯陀的作品,全面展现了斯陀夫人的人生、作品和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书中对斯陀夫人的生活背景、大学生涯、信仰、婚姻状况、她在欧洲旅行的见闻以及晚年光景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關於作者:
查尔斯爱德华斯陀(Charles Edward Stowe ),美国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斯陀夫人传》等。
[译者简介]

佘卓桓,广东人,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历史专业,专职翻译。研究领域:英国文学、历史,本森著作等研究。出版译著有:《抵抗全敌》《勇敢的心》《销售就是玩转情商》《过好每一天》《心灵的富足》《大学之窗》《仰望星空》《查理卓别林自传》等。
目錄
第一章童年时期/001
第二章在哈特福德就读期间/016
第三章在辛辛那提的生活/039
第四章早期的婚后生活/057
第五章贫穷与疾病/072
第六章重返不伦瑞克/092
第七章《汤姆叔叔的小屋》/114
第八章第一次欧洲之旅/130
第九章阳光的回忆/151
第十章大西洋这边的欧洲大陆/167
第十一章回到美国/184
第十二章《德雷德:阴沉地大沼泽地的故事》,再次游览巴黎/199
第十三章故地重游/218
第十四章《牧师的求婚》与《奥尔岛的珍珠》/234
第十五章第三次前往欧洲/255
第十六章南北战争/271
第十七章在曼达林生活的日子/293
第十八章《老城的人们》/311
第十九章拜伦夫人的争议/329
第二十章斯陀夫人与乔治艾略特的书信来往/339
第二十一章第一次与第二次阅读之旅,晚年生活/361
索引/383
內容試閱
童年时期
18111824年
1811年6月14日,哈里特比彻斯陀出生于康涅狄格州利奇费德这座典型的新英格兰城镇。她的父亲是莱曼比彻牧师,他是一位著名的加尔文教派牧师,她的母亲名叫洛克塞娜福特,是莱曼比彻牧师的第一任妻子。哈里特比彻生在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里,她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两个弟弟。最年长的是凯瑟琳,生于1800年9月6日。接着就是凯瑟琳的两个身体健康的弟弟,分别是威廉与爱德华,接着就是玛丽与乔治,哈里特比彻在家中排行第六。另一个哥哥在哈里特比彻出生前三年出生了,但只活了一个月就夭折了。在哈里特比彻出生两年后的同一个月,她的另一个弟弟亨利沃德出生在这个幸福的家庭。在亨利沃德之后,就是洛克塞娜福特的最后一个儿子查尔斯。
在哈里特人生中最早记住的事情,就是母亲去世这件事。当时,她只有4岁,但这件事始终是她整个童年时期最柔软、最悲伤也是最神圣的记忆。斯陀夫人对母亲的记忆可以从她写给弟弟查尔斯的一封信里看出来。之后,这封信的内容出现在《莱曼比彻的自传与通信》一书里。哈里特在信件里这样写道: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大约是三四岁。因此,我对母亲的个人记忆是模糊而珍贵的。但是,那些认识母亲的人在谈论母亲时表现出来的敬意与尊重,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童年生活。母亲的很多朋友都会谈论有关她生前有趣的事情与故事,他们说的那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母亲是一位有着坚强性格、为人安静与具有博爱精神的人,每个人都能从她身上感受到安慰与平静。她与我父亲的结合是非常特别的。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一直持续到各自人生的终点。可以说,我的父亲最相信母亲所做出的各种决定。无论在智力层面还是道德层面上,父亲都认为母亲是更好版本的自己。我还记得父亲在母亲去世之后说,他一开始的感受是恐惧,就好像一个孩子突然置身于完全黑暗的环境里,不知所措。
在我的童年时期,关于母亲的记忆只有两件事情,但这就像穿透黑暗的光芒,让我有所感知。其中一件事就是在某个安息日的早晨,我们从房间跑到客厅里来回跳舞。此时,母亲会用友善的口吻说:孩子们,记得要保持安息日的神圣啊!
我记得另一件事就是:母亲是一位喜欢园艺的人,虽然她做的不是很专业,但还是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做。母亲在纽约的哥哥刚好寄给她一小包郁金香种球。我还记得某天母亲外出,我在育儿室某个隐蔽的角落里找到了这些郁金香种球。当时,我强烈地认为这些种球很好吃,就用我当时所学不多的话语说服我的几个哥哥,说这些东西就是大人们都喜欢吃的洋葱,适合我们吃之类的话。于是,我们把它们吃光了。我还记得,当我尝到了一种奇怪的香味之后,感觉到洋葱的味道不如我想象中那么好,我感到有些失望。之后,母亲安详的脸庞出现在育儿室的大门口。我们跑到母亲的身边,异口同声地告诉她我们的发现与做出的成绩。我们说,我们发现了一包洋葱,并且将洋葱全吃了。
我还记得,母亲当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脸色,她只是坐下来,对我们说:我亲爱的孩子,你们刚才做的事情让妈妈感到很遗憾。你们吃的那包东西不是洋葱,而是一些美丽花朵的根。如果你们不去吃它们,那么我们在明年夏天就能在果园里看到美丽的红花与黄花,这些花都是你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我还记得,当我们想象着那一幅画面的时候,都低着头,感到非常沮丧。我们为那个纸袋里空空如也感到非常悲伤。
我还记得母亲曾对着我们这些孩子大声朗读埃奇沃思女士所著的《弗兰克》一书。我认为这本书当时刚刚出版,在利奇费德的教育圈子里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之后,大家都说母亲生病了。某天,大人们允许我走进母亲的房间,母亲当时躺在病床上。我仍然记得母亲当时脸上两边都有红色的斑点,依然露出平静的笑容。我还记得某天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梦到母亲身体康复了。我兴奋地从睡梦中惊醒,却被走进房间里的大人哄得安静下来。我的梦境是真实的,母亲之后再也不会遭受病痛的折磨了。
接着,就是我参加母亲葬礼的记忆了。亨利当时还太小,没有参加母亲的葬礼。我看到亨利那金色的卷发,当时他就像一只小猫那样在阳光下玩耍,完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还记得当时穿上丧服,比我大的哥哥姐姐们都在哭泣。我还记得走在墓地上,一个人在墓碑前说话。接着,就是填土的过程了。我们这些小孩子都感到非常困惑,纷纷问母亲去哪里了,想要知道母亲是不是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有时,他们会对我们说,母亲只是睡在了地下。有时,他们会跟我们说,母亲去了天堂。因此,年幼的亨利将这两种说法联系起来,认为只要在地上挖土,就能到达天堂去找到母亲。某天,姐姐凯瑟琳透过窗户看到了亨利正在满怀热情地挖土,她就过去询问情况,知道了亨利的用意。亨利用手将卷曲的头发撩上去,轻描淡写地说:我没做什么啊,我只是想要前往天堂找妈妈而已。
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母亲的身影了,但我认为有关她的记忆与做出的榜样,对塑造整个家庭,对孩子们从善避恶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她离开了我们,但她的影响力要比很多健在的母亲都要更加强大。她留给我们的回忆是无处不在的,因为城镇上的每个人,无论是地位最高还是地位最低的人,他们似乎都赞赏母亲的品格与人生。这些人所对母亲做出的积极评价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
在《汤姆叔叔》一书里的部分段落里,奥古斯丁圣卡莱尔就曾描述了他母亲对他的影响,只是我的母亲对我的影响的一种简单的重复,因为母亲对整个家庭的影响始终是难以磨灭的。
在谈到亡妻时,比彻牧师说:很少有女性像她那样虔诚。她的信念是那么的强大,她的祈祷是那么的真诚。她的心愿是,她的孩子长大之后都要成为牧师,这就是她内心强烈的愿望。她的祈祷得到了回应。她的每个儿子都信仰了基督教,他们也实现了她生前的愿望,都成了耶稣的信徒。

这就是洛克塞娜比彻。她对她当时只有4岁女儿的影响力是那么的强,以至于影响到了这位日后创作出《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的女儿。在母亲去世后,他们在利奇费德的家弥漫着悲伤的气息,孩子们在这里过着孤独的生活。他们的阿姨哈里特福特将年幼的哈里特比彻带到了她外祖母在坚果平原的家住了一段时间,这里位于康涅狄格州吉尔福德附近。这是年幼的哈里特比彻第一次离开家。关于这段旅程,斯陀夫人后来这样回忆说: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就包括了在母亲去世之后,我立即被送到了坚果平原。在母亲弥留之际,哈里特福特阿姨一直留在母亲身边照顾她。母亲去世之后,她将我带到她的家。在经历了一段看似一整天的马车旅程之后,我们终于在黑暗的月色下来到了一座孤零零的白色小农场。接着,我们走进了一个很大的客厅,客厅里的柴火烧得正旺,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一位年长的女士将我抱在手臂上,她用力地抱着我,安静地啜泣着。当时,我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失去母亲的悲伤已经从我幼稚的思想中消失了。
我还记得阿姨将我抱到一个很大的房间。房间的一边摆放着她与我的床,另一边则摆放着外祖母的床。哈里特阿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女性,她是个精力充沛的人,但她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她对教育的看法还是过去老派的那种英国女性的教育方法。她深信教堂的作用。要是她还生活在过去的那种制度下,肯定会坚定地相信着国王。虽然从独立战争到当时已经经历了好几代人,但她依然不是《独立宣言》的坚定支持者。
按照阿姨的观点,女孩应该从小培养优雅的举止,低声说话,注重仪容,要学会说是的,女士或是不是的,女士,绝对不能撕扯自己的衣服,还要学会缝纫、编织衣服,每个周六上教堂,有问必答,回家之后要接受问答式的教义。
在进行问答式教义的过程中,她经常会将我的表妹玛丽与我抱在她的膝盖前,而黑人戴娜与戴着脚链的哈利则坐在离我们一段的距离之外。因为哈里特阿姨始终要求她的仆人低声地命令他们,表达对他们的尊重,这样才对他们有好处。教堂的一些问答式教义始终会让我感到有趣,特别是当我要求得到一些小册子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称呼我哈里特小姐,对我的方式是我之前在洋溢着民主气氛的家里所感受不到的。我开始熟练掌握教堂的问答式教义,在朗读这些教义时表现出老式的庄重与坚定的口吻,这让我的阿姨感到非常满意。
因为我的父亲是公理教会的牧师,所以我认为哈里特阿姨虽然是高教会派的虔诚信徒,但她应该也对于我所接受的宗教教育是否应该完全脱离我的家庭环境存在顾虑。因此,当问答式教义的练习结束之后,她会对我说:我的外甥女,你必须要学习另一套问答式教义了,因为你的父亲是一名长老会牧师。之后,阿姨又会让我将《威斯敏斯德要理问答》记在心里。
面对这种额外的练习要求,我从心里感到不满。我更愿意去记忆教堂问答式教义的第一个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符合小孩子的理解水平比如你的名字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是一个很轻易就能回答的问题,我可以大声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习惯了将第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答式教义的问题进行对比一个人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显然,这个问题要比刚才那个问题困难许多。事实上,在阿姨对第二种问答式教义的暗暗怀疑与我作为孩子对太多教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况来看,在经历了几次毫无结果的尝试之后,阿姨最终放弃了这样做。当我私下听到阿姨对外祖母说,她认为在我回家之后,让我学习长老会问答式教义就足够了,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学习了这么多问答式教义与缝纫工作后,我还要学习洛思所写的《以赛亚书》、布坎南所著的《亚洲的研究》《赫伯主教的人生》与约翰逊博士等人作品中的许多节选内容。在阅读《圣经》与《祈祷书》之后,就是外祖母阅读最喜欢段落的时候了。不过,哈里特似乎并不喜欢这些内容。不过,她很喜欢外祖母对于她们阅读《圣经》时做出的评论。在福音传道者当中,她是一位安然待在家里的人。她对每一位信徒的看法是那么的明显且具有戏剧性,她还将这些信徒当成自己的熟人。比方说,她始终会带着微笑地谈论皮特做出的评论,然后说:我们又再次见到了他,这段话听上去就像皮特所说的。皮特就是一位随时做好准备去评论的人。

也许,正是在坚果平原上度过的这个冬天,加上她当时所处的环境,才让哈里特开始记住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赞歌、诗歌以及《圣经》里的许多段落。她在多年之后的创作里在使用这些诗歌的时候都显得信手拈来。同年11月,凯瑟琳就在一封信里就曾这样描述她:

哈里特是一位非常听话的女孩,她整个夏天都上学读书,学习流畅地阅读课本。她还记下了27首赞歌与《圣经》里的两个篇幅较长的段落。她的记忆力非常好,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此时,哈里特才只有5岁,就经常前往西街的吉尔伯恩女士的学校上学了。她每天都牵着自己那位圆胖胖、脸颊红润、赤脚走路的4岁弟弟亨利沃德一起走路。在她掌握了阅读的能力之后,她的内心就萌生了对文学的强烈兴趣,这样的兴趣一直伴随着她的一生。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是专门为孩童们准备的。在哈里特6岁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位年幼的小女孩已经如饥似渴地找寻着精神层面上的食粮,希望从父亲放在阁楼每个角落里的许多古老的布道演说稿子以及小册子里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对年幼的哈里特来说,这些古老的布道演说稿子或是小册子的内容,有些记录着许多她根本看不懂的文字。在她翻阅许多卷的内容时,往往会发现一个男人娶妻子的妹妹为妻,这是违反道德准则之类的话语。但是,哈里特并不甘心,她不断地翻找着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因为她的灵魂希望得到食粮。最后,她耐心的搜寻得到了回报,因为在一捆要发霉的布道演说稿子的下面,她发现了一本名叫《一千零一夜》的旧书。她似乎感觉自己一下子拥有了许多财富一样,因为在这本书里讲述的许多让人着迷的神话故事,让这位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发现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源泉。当她感到事与愿违的时候,当她的哥哥们开始远足旅行,不愿意带上她的时候,或是她闹一些小孩子的情绪时,她就会蜷缩在某个舒适的角落里,认真地阅读这本书,仿佛自己坐在一张被施加了魔法的毯子上面,飞到了一个仙境世界里,忘记了自己所有的悲伤与不满。
在回忆她的童年生活时,斯陀夫人就首先讲述了自己父亲的图书馆,并且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在图书馆内的许多经历。

当我进入父亲的图书馆里,我会感觉到家庭里的一切噪声都消失了。对我来说,这个房间似乎特别安静,有一种避难所的感觉。房间的墙壁都是从地板一直上升到天花板的,每个书架上都摆放着许多书籍,这些书籍仿佛在向我问好。书架的旁边就是我父亲的那把扶手椅。在父亲的案桌前,他始终放着克鲁登所著的《用语索引》以及《圣经》。我喜欢来到这里,在某个安静的角落里舒适地坐着,然后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当我安静地坐下,认真观察着父亲在案桌前写作,就会有一种受到保护的感觉。我也会翻看他的书籍,不时用认真低沉的声音与他说话。我隐约地感觉到,父亲所写的一些文章是神圣且神秘的,这完全超越了我这个小孩子所能理解的范围。我小心翼翼不去向父亲提问或是与他说话,不想打扰他的工作。
图书馆里的书籍总是让我产生一种庄严的敬畏感觉。在较低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很厚的对开本书籍,其中一本书的封面上用黑色字体写着赖特福德歌剧。我对这个书名感到非常好奇,想象着这本书怎么这么厚。除此之外,书架上还摆放着各种类型不同、大小不同以及不同装帧的书籍。因为我经常看到这些书的书名,因此我对这些书名都熟记在心。书架上摆放着贝尔的《布道演说》,有伯内特的《质问》、鲍格的《论文集》、拓普雷迪所著的《命运》、波士顿的《四种状态》、洛所著的《重要的拜访》以及其他类似的书籍。我每天都会怀着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些书,但却从未想过要从这些书里读到任何有趣的内容。每当我想到父亲能够读懂并且理解这些书,就让我对父亲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敬意。我在想,如果我长大了,是否也能够读懂这些书。
但是,父亲所收藏的一些书籍对我来说却好比是一笔财富。当父亲将这些书带回家,并将科登玛德的《马格诺拉》这本书的全新版本放在书架上,我真的感到非常高兴。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是多么的有趣啊!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这个国家的。这些故事让我感觉到,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因为过去一些遵循上帝旨意的行为而变得非常神圣。

在回忆她过去的一些事情时,斯陀夫人还谈论了她第一次听到《独立宣言》时的感觉:我之前从未听说过什么《独立宣言》。现在,我开始对《独立宣言》的部分内容有着模糊的了解了。不过,我还是从背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我们的国家之前遭受了许多伤害与不公平的待遇,这让我的内心充盈着愤怒。因此,当时年幼的我非常高兴地支持宣言里的内容。塔尔梅奇上校在阅读《独立宣言》的时候也显得非常有气势,更是加深了我内心的想法。当时,我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财富与神圣的荣誉去捍卫这个事业。当时,我身上的英雄主义情节是非常强烈的,因为我的祖先就是清教徒,所以我当时认为现在轮到我去做些事情了,但我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许,我应该为我的国家去战斗,或是发出自己的声明。
在哈里特差不多6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娶了第二任妻子,来自缅因州波特兰的哈里特波特小姐。斯陀夫人这样描述她的继母:

当时,我与两个弟弟在育儿室里睡觉。我们知道父亲去了某个很远的地方,但肯定是要回家的。因此,在一阵喧闹声后,我们就马上醒了。父亲走进我们的房间,继母跟在父亲的身后。她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留着赤褐色的软发上戴着一个黑色的束发带。在我们看来,她是位非常美丽而端庄的女人。
从来没有像她这样的继母给人留下这么美好的印象。她到的这天早上,我们就用敬畏的眼神看着她。在我们看来,她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细腻,那么的优雅,我们都不敢靠近她。在她看来,我们肯定是很粗鲁的,因为我们都是脸颊红彤彤的乡村孩子,虽然比较诚实与温顺,但却比较害羞。她是位非常注重个人仪表与整洁的人。在她面前,我经常感觉自己是个粗鲁与活泼的人。
在宗教信仰方面,她是一位忠诚的基督徒。她是那种有着高尚品格,但却比较严格的人,始终追求着完美的生活,同时还有着强烈的自然与道德理想。要不是佩森博士之前树立了柔和的基督教榜样的话,她肯定会成为一个有良知的固执之人。幸好,佩森博士的榜样让她的宗教生活多了几分柔和与温暖的感觉。之后,我可以注意到她对基督教的热情可以从她的孩子身上看得出来。

在比彻夫人给娘家写的一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出她对于这个新家的第一印象。在这封信里,她这样写道:

这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家庭。当我看到他们家里每个人都是那么阳光与健康的时候,我心怀感激。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情感与日俱增,因为我发现他们都是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其中一些孩子还有着不同寻常的智慧。

这位继母在信件里所说的内容,的确非常适合她丈夫的每个孩子。这些孩子在日后也证明了他们各自所具有的天赋。
一年之后,他们家又增加了一名家庭成员,费德里克这个小男孩来到了他们家。关于那时候的哈里特,我们可以从她的姐姐凯瑟琳的信件里看出些端倪。凯瑟琳在信件里这样写道:

上周,我们埋葬了年幼的汤姆,埋葬的地点就在年长的汤姆旁边。哈里特参加了这两场葬礼,并且显得非常悲伤。她问我是否可以在墓碑上为年幼的汤姆起一个绰号。我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这里埋葬着我们的小猫,
它曾健步如飞,
它会做出奇怪的动作,
它跑得比谁都快,
现在却埋葬在这里。

1820年6月,年幼的费德里克因为猩红热夭折了。哈里特也患上了这种疾病。不过,在与病魔进行一番抗争之后,她最终康复了。
接下来就是她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她经常在树林里散步,或是与她的哥哥弟弟们去外面远足钓鱼,或是安静地坐在父亲的书房里,认真地聆听着父亲与其他人进行神学方面的讨论,有时还去坚果平原看望外祖母。在约翰布雷斯与皮尔斯这两位老师的教育下,她被视为利奇费德学校最聪明的学生之一。在她11岁的时候,她的哥哥爱德华就这样评价她:不论哈里特得到什么书,她都会如饥似渴地阅读。她在缝纫与编织衣服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此时,她不再是家里最年幼的女孩了,因为继母所生的另一个女儿(伊莎贝拉)出生于1822年。这件事对于她的心智成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她需要在放学之后认真地照顾妹妹。不过,照顾妹妹的工作绝对不能干扰到她的学习。在她尊敬的老师的教导下,她似乎能够完全吸收老师所灌输的所有知识。她这样写道:

我早年所接受的训练与教育,并不包括我本应该去学习的知识,而是乖乖地坐在课桌前,认真地聆听布雷斯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我每时每刻都在竖起耳朵,认真地聆听老师谈论有关历史评论与讨论方面的话题,或是背诵帕里的《道德的哲学》、布莱尔的《修辞学》与艾莉森的《论品味》等书,这些书籍都唤醒了我的心灵。
在讲授写作方面上,我认为布雷斯老师要胜过我所认识的所有老师。他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开阔,然后让学生准备去写作文。在他看来,写作的主要元素,就是一个人要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然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在她10岁的时候,哈里特开始了对她来说非常感兴趣的写作过程。她在写作方面的进步非常迅速。在她12岁的时候,写作才能就已经展现出来了,而且她的作文经常是两三篇范文中的一篇,供许多前来学校参观的人欣赏。
关于这件事,斯陀夫人后来写道:

我还清楚地记得展出范文的场景,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当时,那个大厅都挤满了利奇费德文学界的名人。在他们面前,我们所有的文章都要被大声朗读出来。当别人朗读我的文章时,我注意到当时坐在布雷斯老师旁边的父亲的表情,他显得神采奕奕,充满了兴趣。朗读完之后,我听到父亲问别人: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先生,是你的女儿写的。这是我人生中最骄傲的时刻。毋庸置疑,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让父亲为我感到骄傲,这可以说是青少年时期最美好的一次胜利。

哈里特的这篇文章后来被妥善地保存起来了。在陈旧的黄色纸张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充满稚气的笔迹。这是她的第一次文学创作,从中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她日后成为著名作家的一个端倪。在这本自传里,引述了她66年前所写的这篇文章,也还是具有足够的价值的。对于一个只有12岁的女生来说,这篇文章的主题的确是有点太深奥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