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历史这样教:中学历史教学技能

書城自編碼: 298974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李凯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602920
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10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18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NT$ 330.0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NT$ 549.0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NT$ 386.0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NT$ 279.0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NT$ 437.0
变态心理揭秘
《 变态心理揭秘 》

售價:NT$ 279.0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NT$ 381.0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98
《 中国古代史(上) 》
+

NT$ 287
《 初中历史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
+

NT$ 374
《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世界近代史 》
+

NT$ 825
《 中学历史文献读本 》
+

NT$ 360
《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
+

NT$ 340
《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 》
編輯推薦:
本书是作者多年的执教心得,在精到的分析、典型的例证、妙趣横生的语言背后,是历史教育者的智慧与爱心。书中内容行云流水,像讲相声一样娓娓道来,可读性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內容簡介:
教学技能课时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概念、原则、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等问题往往过于抽象。本书是作者给本科生上教学技能训练课时地课堂实录,把历史教学的主要技能作了具体生动的介绍,其中融入了大量自己从事历史教学时积累的经验。读完本书,读者会喜欢上历史老师这一职业。
關於作者:
李凯,男,北京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历史教学法。出版有《先秦巡狩研究》《出土文献与商周文明初探》等著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錄
序 - 007
自序 - 008
引言 苹果和屁股的思考 - 012
第一章 历史课如何导入 - 031
第二章 历史课如何讲授 - 061
第三章 历史课如何提问 - 111
第四章 历史课如何应对学生发问 - 146
第五章 历史课如何把握章法 - 186
第六章 历史课如何把握主线 - 209
第七章 历史课如何设计板书 - 220
第八章 历史课如何结课 - 240
第九章 历史课如何『解读』材料 - 249
第十章 历史课如何渗透历史主义 - 264
余论 老师乎,学生乎 - 280
结语 《吕氏春秋诬徒》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 - 294
后记 - 309
內容試閱

郑林
教学技能是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法教材中列有专门的章或节来介绍。最近几年,也陆续出版了一些历史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教材往往是用精炼的语言把相关概念、原则、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等交待清楚,有些教材还附加一些案例来说明抽象的原则。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来讲,看这些文字还是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李凯老师写的这本《历史教学技能》,大部分内容是他给本科生上教学技能训练课时的课堂实录,行云流水,像讲相声一样娓娓道来,把历史教学的主要技能作了具体生动的介绍,其中融入了大量自己在中学从事历史教学时积累的经验,可读性强,有吸引力。读完这本书再看大学的专业教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李凯老师是我们教研室的青年才俊,多才多艺。除了本职工作,还擅长书法和相声。他的课深受学生们喜爱。希望他今后能在教学方面做更多研究,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加精进。


自序
历史老师,那就是给学生讲故事呗,那就是带着学生背书呗,那就是跟着学生玩儿呗,那就是像《百家讲坛》那样古今穿越、海阔天空呗 其实这些都不确切。历史课带来不了生产力飞跃,拉动不了GDP,也很难让学生变成乔布斯,但是没有他,生活会无趣,人会短视,思想会空虚,的确不行。社会往往小瞧了历史老师的工作,人们在数十年声色犬马的思维支配下,在经济腾飞以来,对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科学,尤其是中学历史有着太大的误会。
这么看,中学历史老师挺悲催的。好多历史老师抱怨过自己的地位,主要理由是:副科(也有的叫小科),小四门之一,甭管小四门是音体美史,还是史地政生,历史逃不了,中高考即便考,学生和家长乃至校领导不重视,课时少,总得让位于人家语数外。这样的地位,几十年一直没怎么变。其实咱们仔细琢磨琢磨,这样的地位也是好事。第一,历史固然是副科,可在副科中毕竟有不可取代的一席之地,从功利角度看,如果历史老师教砸了,会考出来四五十个不及格,你看校领导跟不跟急。
第二,历史固然不大受重视,但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往往还不错。大凡合格的历史老师,一般都能把吸引学生眼球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学生再不学,翻翻书,也觉得色彩斑斓的历史故事很生动。历史课自有其美感,人们有很强的听故事、了解掌故的欲望,如果历史老师能把历史课上成半班或者全班睡觉课,不能不说遗憾。第三,历史课课时少,这意味着老师自由掌握的空间比较大。语数外老师一周教学任务,需要五六个教案;历史也这么多教学任务,两个教案就可以,老师在那么多个班讲,越来越娴熟。这可以让老师补充更多好的内容,或者活动、问题,用思想点燃课堂。所以事情还得辩证地看。
如果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的话,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人们都不拒绝生动的历史课。但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的历史课的确不招人待见,条条框框不说,就是繁琐的年代和人名,就让人倒吸一口冷气。越是这样,我们的工作越是必要,因为只有把历史课变得有亲和力,人文学科的价值才能发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并不遥远,他们才能从历史中启迪生活的智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人们赋予陈芝麻烂谷子以巨大的生命力之时,历史课才变得可爱。
带着这样的期望,我们的工作展开了。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要上好历史课,老师除了具备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必要的课堂教学技能,以保证教学高效地进行。我们身边有太多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人,但历史知识毕竟不应该封锁在象牙塔里。你清高,你渊博,你神圣,但是这些如果带不来现实社会的价值,你的任何特点都黯然失色。当课堂上的历史知识能以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方式展开,给学生种种启迪,善莫大焉。
以下,笔者在引言之后,将给各位分别介绍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过渡技能、板书技能、结课技能、资料解读技能等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技能。好些人认为,你们的讲法我也行。事实上不然,历史老师有历史老师的规矩,外行不了解。误会缘于不了解,所以我们试图以生动的段子、平实通俗的说理文字,向读者说明历史老师的价值与任务,展现历史老师的快乐与忧愁,展现历史课的美感和不可替代性,相信大众会理解历史老师的。这本书不仅是给师范院校的准历史老师们、在岗位上工作的一线教师们写的,也是给对历史课感兴趣的朋友写的,希望各位喜欢。


引言
屁股和苹果的思考
曾经一度盛传的某个笑话说,有一师范院校刚毕业的女老师,上自己的第一堂课,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年轻老师问学生:小朋友们,谁知道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小朋友们都抢着回答:是一个屁股!老师差点没昏过去了,气得满脸是泪,去找校长评理。校长训斥学生:你们真是不懂事,老师这么好,你们还把她气哭。你们太不应该了,把老师气走了校长满脸严肃地斥责孩子,突然一转身发现黑板上的苹果:谁这么可恨啊,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最初听到这个故事,快把我乐疯了。后来教书,发现这个老师犯了几个错误。第一,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否则就是窝头翻个儿现眼了,甚至是有多大眼现多大眼;而这个老师既然画画不是专长,完全可以拿来一个苹果当教具。第二,学生恶搞老师,司空见惯,往往你正襟危坐,慷慨陈词,他都能胡说八道,满嘴放炮,故意捣蛋,所以完全没必要小题大做,一笑而过即可,本身不是事儿。第三,自己课上的事,也不必求助于别人,学生会觉得这个老师无能;更不应该上课中途出去找校长,不仅自乱阵脚,你下面的课怎么上呢,学生岂不更欺负老师?而且事情闹大,更不好。当然这都是旁观者清,临事而迷。每个老师回忆自己的青涩教书历史,也都会有类似于这种苹果和屁股的故事的经历。
现身说法吧。头一次来到我的工作单位,和校长聊。校长欢声笑语,说正好初二的历史老师休产假,希望我来代课几个好班。我一听好班,我就信了,我就信了呀!慨然答应,从学校图书馆领了教材教参,稍加准备之后进班上课。初二上学期历史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史,我第一次课上的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我的理解是,这么好的学校,北京市数一数二,孩子会很配合老师,会睁大眼睛聆听老师讲课,说翻书就翻书,齐刷刷的声音。可是我的预想完全错了!
熊孩子们的真面孔让我咋舌。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射在小北楼的教室里,暖空气让人极容易睡觉。我踩着铃声进班。铃声很温和,是《致爱丽丝》,结果一进班就吓一跳,班里那叫一个乱!一大片睡觉的,有的跟一宿没睡似的,有的趴在桌子上乐;有几个做大扫除的,拿笤帚打着玩,簸箕墩布满天飞,桌子被挪得七扭八歪,一张桌子倒在地上;有人在教室里玩球,另外的孩子在跟他抢球;有的孩子在拽着别人往外跑;还有更多的人写作业,无视历史课的存在;教室的黑板没人擦,电脑投影也没人管。这是好班哪?!我喊上课,这些孩子都用一种异样与爱搭不理的眼神看着我,班长的一声起立,这些孩子七扭八歪、慵懒无力地起来,说话的说话,睡觉的睡觉,有的人在位子上根本没动。等他们都站好了安静了,已经过了好几分钟;坐下之后有一个男生还站着,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椅子坏了,我说那你就站着吧,可没过多会儿他就坐下了。我按照原先的计划打开书,抄板书的时候下面又乱作一团,我实在忍无可忍,大吼一声,下面老实了;可几分钟后又开始乱糟糟,声音压过了我,我只得停下来,备课时设计好的问题、让他们读的材料都不可能按原计划进行了。这节课下课,一身冷汗,我感到空前的疲惫。事后多少日子,校长问我如何,我说就跟打地老鼠似的,按下葫芦起了瓢,这儿钻进去那儿冒出来,校长也乐了。那次课后,我走在路上反思,这是我这久以来第一次和中学生打交道,结果我被他们雷倒了。跟我们那时候的中学太不一样了!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他们的问题?我的思维高速运转着。
但无论如何,下一节课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了,否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对我自己来说,到中学教书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极大的挫伤。回到宿舍,我如实把情形跟室友说了,我们回顾了自己上中学时历史课的情形,不约而同地发现,这种乱劲儿出现在那个年龄段孩子身上,实在算不得什么。这样的反思,从那一课开始,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持续了好几个月;反思的内容和深度,也远出乎我自己的想象。
反思一:学生不怕老师了
现在学生真的不怕老师了,这和咱们八零后的小时候截然不同。记得小时候不要说犯错误,就是没犯错误的时候,老师都有非常大的威严感。有的时候走在路上,看到老师迎面走来,都会夺路而走生怕撞上。上课更是,老师的目光足足能杀死你,我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那个老太太最厉害,恶狠狠,凶巴巴,一年四季没有几个笑纹儿,张嘴闭嘴纪律性、集体荣誉感、革命接班人 现在回忆起来都毛骨悚然,不用说女生,男生被训哭了的事儿都常见。她奉行的原则,就是一旦出现问题,就跟你斗争到底,绝不姑息,所以事事如临大敌(清晰记得有一次某个当课代表的女生把作业本放在讲台桌上,忘了抱走,她居然花了整整一节课调查这是谁干的,最后把这个女生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当然这个老师上课没有任何纪律问题。后来有人管她叫容嬷嬷,直到多少年后我在大街上碰上他,还差点儿叫她容老师。其实人家老太太人不错。
此后上了中学,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虽然有改观,但总体还是以批评、施压的居多,老师们总会说我是为了你好,结果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服教育,当然我在的只是一般学校,学生那么调皮,这也有关系。那时老师正面的鼓励很少,对你行为的否定居多,没好脸儿。记得高中报到那天,班主任老师就把十几个迟到的罚到后面站着,劈头盖脸一顿训。搞对象更是雷区,绝对不能让老师知道,否则老师谈虎色变,非得折腾个底儿朝天。那时候为什么那么怕老师?细细想来,原因不外乎几个:
(一)那时老师太凶太厉害,批评远远大于鼓励,发火是常事。所以我们见到就打怵。
(二)那时老师会体罚,虽然老师不会动手打人,可是体罚的方式各式各样。那时候真就错一道题抄三五十遍,还有的哥们学会左右手一起写,一只手拿三根圆珠笔。
(三)老师会轻而易举地把你留下,家长不用请就来了,老师会如数家珍地汇报,那时候家长很舍得打孩子。还有的家长跟老师说,您该骂就骂该打就打,您为我们孩子好,我们不闹去,但是留口气儿就得。现在呢,简单粗暴的方式根本不行了,因为世道变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学生上课折腾捣乱的司空见惯,眼睁睁看你老师批评教育失效、黔驴技穷,你能拿我怎么着?据说一个学生挨老师批评以后,玩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家长疯了似地管老师要人,老师生不得死不得,一周后,这个孩子在地球的某个旮旯给老师发了条短信:你还好吗?你说你有辙么?不仅如此,孩子们再也不迷信老师的权威,对老师的祈使句总会不服:你为什么要我这么做?这么多作业,我得睡觉了。昨儿作业没写,今儿我写上不就结了?我不来上课,是因为我跟我妈说了,上课没劲,我得出国。你高考我高考哇!? 结果你仔细琢磨,人家孩子说得也对。而且在知识上,你也不是十足的权威。某个老师冠冕堂皇地跟学生说:孔子说,吾日尝三省乎吾身话音未落学生说:老大,这是曾子说的。于是拿出手机给你看百度 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就是人精,的确把老师折腾得够呛。
反思二:内容不吸引人
我的那节课,教学内容不吸引人。我们大学生都不爱上政治课,叫初二的小孩子喜欢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的确是强人所难;初二的中国近代史,和大学政治课的内容如出一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 这些内容都不是以丰满的事件与人物形象出现的,相当程度上教材停留在较为空洞的英雄主义的说教层面。咱们把自己当作听众,也不会太感兴趣。事实上,学生不感兴趣,还是老师自己功夫不到家。《建党伟业》中辜鸿铭说:孔子教人之方法, 如数学家之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会三三得八。自家不精,将题目算错,却怪发明之人,毫无道理。辜鸿铭这话后半句也许是后人所加,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经没念好,不是经的事儿,而是和尚的事儿。同样是讲中国近现代史,讲得好的大学者有的是,杨奎松,茅海建,沈志华,哪个讲座不是座无虚席、人山人海?除了名人效应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家的功力起决定作用。人大附中李晓峰老师总说,学术是中学历史老师的立身之本。也就是说,这段历史讲不好,不赖内容,还是您老人家自己不明白,不了解。对于中学老师而言,不仅要做到历史课有吊人胃口的生动细节,更要求你的细节与教学的重难点以及考试要求结合在一起。这一点的确不容易,哪就有那么多好听的故事,还能为我所用呢?说着容易做着难呐!
反思三: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
学情特别重要,就像大夫了解了病情,才能照方抓药。这班学生的情况了解得越具体越好,比如:全班大多数人对历史课兴趣如何?有没有历史学霸?爱听什么样的故事?(战争事件?英雄人物?智慧人物?才子佳人?)是不是人来疯?表扬或者批评哪个有用?有没有滚刀肉? 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只能是自说自话。再好的课也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历史老师与学生始终是两张皮。你看,我的学生就有上数学课拿书挡着脸吃鸡爪子的,还有上生物课在人人网发照片吐槽的:生物还是不听了,听了也不知道说的什么鸟话,还图文并茂的。我相信这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历史课上。
反思四:维持纪律的招数不当这需要老师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特点,他们虽然逐渐有了独立意识、叛逆思想,可他们终究是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折腾是正常的,不折腾倒是有问题,自闭症的孩子倒是不闹呢,你教得了吗?关键在于,你作为历史老师,有没有本事让他在你的课上安静,让你的历史课平平稳稳地度过?这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确需要老师的智慧。斗智斗勇,其乐无穷:
(一)老师对这些折腾的孩子就不应该大发雷霆,声嘶力竭,至少是不要在心里真生气(做做样子虚张声势从而维持纪律是可以的)。真生气太冤了,等于在做无用功,即使当时被你的声势吓住,事后也会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他们在心里不买账,反而觉得你老师小题大做跟他过不去,何况很多情况是吓不住的,甚至是激化矛盾。这不可取,他会觉得你老师没本事,我看你声嘶力竭之后还能拿我怎么样?!即使是找班主任、请家长的老一套做法,这也说明你老师离黔驴技穷不远了。
(二)咱们既然要求学生上课纪律好,为什么非得出了问题才维持纪律,不在防止出现纪律问题上下些功夫呢?老子《道德经》说得多好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往往没出现端倪,或者刚刚有征兆的时候,形势最容易控制。我那节课全班的状态都不好,法不责众,你不可能只批评某个学生,况且这个班是成绩很好的班,如果一个人折腾是他自己的事,全班大部分人都这样,就该在老师这里找问题。仔细想想,有的时候开会,如果领导讲话空而无物还喋喋不休,大人们都会交头接耳睡倒一片;如果领导说怎么涨工资,怎么评职称,下面怦然心动,鸦雀无声,效果会截然不同。我发现,好些好学生也说话,传纸条,我很理解,因为他们这个年龄段集中精力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打游戏、看动画片除外),累了一天,历史课都在下午,自然会松弛,老师完全可以容让一点。所以维持纪律的捷径,就是在内容的遴选编排上下功夫,不是吸引眼球、精彩纷呈,也得是学生关心、想知道、感兴趣的。所以每堂课至少要出现若干个闪点,最好围绕重点、主题,让闪光点与教学目的契合。比如学生在下面偷着写别的作业,如果他认为不妨碍他听课记笔记与考试,我睁一眼闭一眼(这我可以忍受)。但我尽可能用历史的魅力让你写不成。只要让学生忙着,闲不下来,就能避免很多纪律问题。经过长时期的尝试,我发现这一套路数很有效。
(三)有的人爱说教育无小事,也对也不对。虽然教育关系着每个学生的成长,但是也有主次与轻重缓急之分。有的家长或老师喜欢说,不能开这样的先例,有一次就有第二次,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的坏习惯扳过来,所以事事如临大敌。这样的情况特别普遍,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父母特别烦,一丁点儿小事儿至于么?烦死了!
其实大不必要,不要把孩子每一个违反家长、老师意志的行为当作离经叛道的不得了的大事,也许孩子有自己这么做的理由,有的也许很有说服力。《论语》都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也就是大的原则不错,小的细节可以放开些。有人怕孩子的小毛病不被严厉扼杀的话,会愈演愈烈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也不应该总绷着紧张的神经。老师也如是,不应该事事都跟学生较真儿,他走神儿了,让他注意精神集中即可;他回头说话,让他转过来回答问题即可;还聊,让他不停地回答问题即可。其中不乏有破坏纪律的,首先采取的招数应是停下来不讲,你说完我再说;再有就是用目光杀死他,不轻易大吼大叫。即便批评学生,也应该就事论事,比如他回头没说话你就不能说他回头说话,否则他不服气。批评学生的时候也没有必要化成敌我矛盾,老师完全可以带着调侃讽刺色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点到为止即可。还有就是,不要轻易反映给班主任,更不要找领导,能在历史课上处理的就绝不大而化之,否则学生会小瞧老师;小事件不能煽动成大矛盾,别高射炮打蚊子,让学生看不见老师的底。因为你是科任老师,不是德育主任。你的任务是上课,没必要跟学生的关系闹得那么僵。随着反思的进行,我的历史课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为了上好课,我查阅不少资料,就是准备段子。许多文献都不是我熟悉的,为了找到好故事、引人入胜的图片,的确费了不少力气;这对于说教性强的中国近现代史来说,也的确不是容易的事。记得那年的那次狼狈的课后,我调整了整个思路,吸引学生最重要,之后才是课程内容。几天后迈进一个崭新的班,依旧开始了那一课:电视剧《潜伏》都看过吧?全班学生打鸡血似的应和我看过!那么《潜伏》主人公是谁?余则成!这个电视剧的原型是哪个故事?有人知道么?这时全班鸦雀无声。好了,轮到我说话了,学生专注于龙潭三杰惊心动魄的故事,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足以让他们凝神,这已经不容易了。故事终了他们长出一口气。这正是四一二之后的白色恐怖情形,为了反抗蒋介石的镇压,共产党人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之后写板书、设计问题的过程,基本没有纪律问题出现。当第二节课我依旧出现在这个班的时候,居然不少孩子很欢迎。他们原以为我和给他们代过课的别的老师一样,上一节课就走:评书老师又来啦。同样的办法我用到了雷倒我的那个班,效果居然也很好。包括《潜伏》一类的敌特悬疑故事、长征亲历者的回忆、蒋介石的日记、金一南教授名噪一时的《苦难辉煌》以及杨奎松、沈志华、杨天石诸多先生的文章著作,能为教学重难点服务的很多历史的细节,我们把这些补充到了教材的字里行间。后来不只是中国近现代史,几乎每一课都是老师的读书汇报课,尽可能安排段子,这样才吸引人。即便到了高三,还有学生说我们历史老师有三件宝:段子、默书、《总复习指导》。再后来,多少年后,孩子们上了大学,他们在大学的课堂上居然还有人发来短信,说某某段子你几年前讲过,好亲切呀! 当时我觉得,作为历史老师,幸福极了。开篇提到的苹果和屁股的故事,绝非个案。咱们的师范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给准老师们灌输了太多理想化的因素,爱的教育、民主的教育、平等自由的教育 这没错,没有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老师否定这些起码准则,但是,教学实践过程是复杂的,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这让人联想到西方大儒卢梭的不朽名著《爱弥儿》。卢梭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假想了一个叫爱弥儿的孩子,作为其教育理念的实验对象。他以爱弥儿的生长教育历程为依托,大力提倡自然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并且以生活和实践作为教育的手段,注重让孩子切身体验,引导求知的欲望,通过感官接受他所需要的知识。曾经风靡一时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以其生长的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可爱的小女孩小豆豆的成长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学校勒令退学后,来到一个叫巴学园的地方。那里的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百般爱护,正确疏导,以温和、自然的教育方式感化了小豆豆,于是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人们都喜欢的孩子。这些故事都有相似之处,也就是对学生粗暴的干预是效果不佳的,通过鼓励与个性培养孩子才能走上正轨。卢梭面对的,只不过是一个很乖的爱弥儿;小林校长面对的,也不过是只有很少学生的巴学园,只是外表调皮本质善良的小豆豆。他们没有太多的学生来分散精力,更没有什么领导要求你按某个标准把教学成果一刀切。这种条件下,即便是问题儿童也能有疏导的条件。让他们来中国的中学当一个乱班的班主任试试?您还有那么从容的心态吗?学生不听,准备再好的历史课也是零。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