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智慧与感觉:通往创造之路

書城自編碼: 298963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百科
作者: [美]琼·埃里克森 著,高天珍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224936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1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正念心理学:全面开启自我觉察与接纳的疗愈之旅
《 正念心理学:全面开启自我觉察与接纳的疗愈之旅 》

售價:NT$ 391.0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

售價:NT$ 885.0
中国近代史(中国史学大家蒋廷黻典作品)
《 中国近代史(中国史学大家蒋廷黻典作品) 》

售價:NT$ 223.0
先跳了再说: 仓本聪的工作与生活哲学
《 先跳了再说: 仓本聪的工作与生活哲学 》

售價:NT$ 314.0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售價:NT$ 498.0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售價:NT$ 386.0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售價:NT$ 661.0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18
《 洞见与责任 》
+

NT$ 562
《 依恋三部曲:分离(第二卷) 》
+

NT$ 540
《 依恋三部曲:依恋(第一卷) 》
+

NT$ 418
《 关系的评估与修复:培养家庭治疗师必备的核心能力 》
+

NT$ 418
《 万千心理·临床克莱茵:克莱茵学派精神分析的历史、临床理论与经典案例 》
+

NT$ 230
《 万千心理·俄狄浦斯情结新解-临床实例 》
編輯推薦:
1950年,在于华盛顿特区召开的白宫儿童会议上,琼埃里克森和爱利克埃里克森共同提出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心理社会理论。它的前提假设是:八种基本力量随着我们的生命历程逐渐显现,每种基本力量都是在特定时间出现的发展性冲突的产物。
在《智慧与感觉》一书中,琼埃里克森借助隐喻,将人生比作一次编织的过程,为我们生动地解析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特别是,在本书中,琼埃里克森对各个人生阶段孕育的矛盾元素不信任、羞愧&怀疑、内疚、自卑、角色混乱、孤独、停滞、绝望进行了辩护。在《智慧与感觉》一书的*后,我们用三页文字为你刻画了琼埃里克森本人的形象,希望能对你理解本书有所帮助!
內容簡介:
在《智慧与感觉》一书中,琼埃里克森对身体感觉在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讨。通过类比和隐喻,她找到了艺术创造与自我塑造之间的阿里阿德涅之线,认为个体对自我的塑造是*创造性的活动。她认为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发展和永葆活力的主要来源。《智慧与感觉》一书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的成果。在本书中,琼埃里克森创造性地通过编织工艺对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解读。正如琼埃里克森所说,创造性的活动将我们引向了通往智慧的旅程。
關於作者:
琼埃里克森(19031997),心理学家,教育家,作家,手工艺者,舞蹈民族志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妻子与合作者,二人于1950年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白宫儿童会议上提出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心理社会理论。后期琼埃里克森又把老年后期这一阶段纳入进来,将原先的八阶段理论发展为九阶段理论。在创造性活动的意义上,琼埃里克森与安娜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琼埃里克森认为,创造性活动具有心理疗愈的功能,反对把其看作一种心理冲突的外在显现。她提倡咨询师和来防者的关系不应该是一种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艺术家和艺术家的关系。
目錄
第一章 至关重要的资源:感觉
001
第二章 创造性活动的生动性 029
游戏和游戏性 032
事物 037
材料和工具 046
过 程 049
形 式 052
第三章 交织的生命周期 057
深蓝色希望: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图3) 065
橙色意志:自主对羞愧、怀疑(图4) 071
深绿色目的:主动对内疚(图5) 073
黄色能力:勤奋对自卑(图6) 075
浅蓝色真诚: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图7) 077
红色爱:亲密对孤独(图8) 079
浅绿色关怀:繁衍对停滞(图9) 081
紫色智慧:整合对绝望(图2) 084
第四章 为矛盾元素辩护 093
第五章 生命阶段和创造过程 109
第六章 三位艺术家的演说 119
画家里奥加雷尔 122
编织者琼洛夫莱斯 130
作曲家玛雅亚伯拉罕米娅 134
第七章 智 慧 139
古老的源泉 142
典型人物 144
敬畏,奇迹, 崇敬 157
智慧的特征 162
傻瓜,小丑和艺术家 171
英文原文节选 181
致 谢 221
编后记 223
內容試閱
世图心理大师彩虹系列总序:我们为什么该好好读读心理学大师的书?
自从1976年中国社会逐步回归到发展的轨道上以来,心理学或者说心理学这个三个字组成的字串,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与过去将心理学贬为伪科学相比,当今社会几乎无人不说心理学重要:各个方面的研究人员都向心理学靠拢,从心理学中找科学问题,或者干脆宣称自己是心理学家;高校竞相创办心理学系,大举扩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心理学,或者说对心理方面的研究投入迅速增加;心理学研究论文在国内外的发表数量呈指数性上升。然而,所有人也都同样感觉到,国人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差,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越来越令人担忧,社会各界对心理学的需求却难以从这些浩如烟海的
研究中得到哪怕万分之一满意的回答,中国心理学因此陷入了尴尬与困境。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心理学的状态也是如此。这个状态与马斯洛在七十多年前说的非常相似:心理学今天已经被扯得四分五裂,实际上可以说已经成为三个(或更多)分离的、互不交流的科学或科学家集团:一是行为主义的、实证的、客观主义的、机械论的集团,二是起源于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一整套心理学,三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除了马斯洛所描述的那些以外,这场混乱中又增加了如今占据主流地位的认知心理学及其假子认知神经科学,使得整个心理学世界更加支离破碎。有识之士不得不认为,当今心理学又一次处于徘徊的路口。
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行为,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不研究人的行为、不研究社会性的人的行为,当今心理学领域的某些研究工作就完全可以归于其他学科。而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倾向是,一味试图以微观世界的现象解释宏观的人的行为,以为越微观的知识越正确。一些研究就是看哪个脑区的活动、哪个核团的功能、哪个细胞内外离子的运动、哪个基因何时开放等,试图以机械的还原代替研究对象本身,这不仅在哲学层面难以立足,实际结果也必然走向无知论,进而变相忽略了对人的研究,继续下去势必造成心理学学科的消亡。
另一种倾向认为,只有实验室才是提供知识的唯一领地。目前这一观点在我国尤为突出。这种对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主要的知识体系并非来自实验室的视而不见的倾向,也泛滥于心理学界,结果是除了实验室以外的心理学的思想精华都被排斥了,更无法让这些精华在回答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与心理有关的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所有的人都认可,人的行为及其心理基础是人类自身所面临的极其复杂的问题,甚至有人质疑以大脑来理解大脑是不是陷入了某种悖论,更何况人的社会行为远远比单个大脑可能拥有的功能还要复杂。这些思考难免给心理学研究蒙上不可知论的阴影。
在同意心理学要从细胞分子水平到社会水平进行多层次研究的同时,一些人仍然对通过思辨、实践验证,再思辩、再验证,直到总结出普适理论的研究方法避之不及,这使得我们对高级心理过程的认识,特别是对人的社会性和本性的认识严重滞后。众多因为人的行为而导致的社会问题陷入无从回答的窘地。今天恰逢爱因斯坦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他的相对论最初也是观察、分析、思辨、推论的结果,是不可能在任何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但最后是在宇宙活动中得到证明的,这对于如何研究和认识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和行为特点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鉴于我国关于高级心理过程和人的本性研究的专著稀少,而西方心理学在这方面名著颇丰,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愿望,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精心挑选、组织、出版了这套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虽然并不指望它对解决社会问题起到立竿见影之效,但至少可以给正处于进退维谷的心理人又一次冷静思考心理学向何处去和心理学能干什么的机会,同时也给社会各界又一次提供了解心理学全貌的窗口,进而为看待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系列值得所有心理学人和愿意了解心理学、愿意重新理解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的读者参考。此刻,《人性能达到的境界》(马斯洛)、《人类的破坏性剖析》(弗洛姆)和《自我与自性》(荣格)三本书已经翻译和编排完毕,正在付梓,陆续还会有弗洛伊德、罗杰斯、埃里克森等人的一系列著作出版。这个系列的特点与其说关注的是人的心理,不如说偏重的是人本身及人性的本质。很多著作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甚至上升到了哲学思辨的范畴。生而为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就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关于全人类的哲学。我想,这也是这个系列对大众及社会最具意义的地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长期致力于服务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是最早与中国心理学会合作并始终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出版机构。应世图的邀请,正好就此机会,我就心理学如何面对学科目标和社会现实做点思考。这些自然都是一孔之见,希望求教于各位方家和各界人士。


张侃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20012009)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20082012)
2014年3月14日于时雨园


创作过程也是一次生命之旅:且论如何写就一本书
所有艺术家都知道,在与材料工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知源头的问题发生并阻碍他们的工作进程。不足的或怀疑的感觉,有时是真正的壁垒,使得继续前进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些并不一定是从过程本身衍生而来的,而是来自一些不确定并且不断重复的源头。我相信,所有的艺术家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我认为这些阻碍都源自基本的生命周期压力。有创造力的人都在继续为其寻找解决办法。事实上,通过这种方式,它们被自我、工作和可能的受众诱发和超越。
我想在没有纠缠于定义的情况下举一个让任何艺术家每天或每隔一段时间就左右为难的例子。既然我们已经讨论过关于过程和形式的挑战,以及我们和事物及材料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问题上,例如所有作者必须不断面对的不安全感。
假设手头上的项目是一本书。我们推测,笔者肯定就主题考虑了一段时间,并且有很大的欲望。这是真正的向往,即用一种可以与其他人分享经历的方式表达一些想法。
如何开始呢?一些作者从引言开始,企图说清楚这本书是关于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写它。这些作者可能会给每一个章节写一个周密的大纲,然后坚持到底。其他作者则是在书完成后写引言的,这样他们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写了什么。在多次更改写作方向和写作形式后,章节大纲才被确立下来。这当然是有风险的,我们也不太建议这么做。选择何种方法是个性或技术问题,被认为是最初的灵感。在两种情况下,实际的工作都会到来。
也许作者要面对的最令人不安的想法是:是什么让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好的和新的想法?这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我真的有后劲承担吗?当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人已经写过这本书了吗?
或许之后通过查看出版商的清单再跟受人尊重的顾问讨论就能做出决定:是的,这的确是一个原创和令人兴奋的想法,很值得我去实践。随之而来的是伟大的希望之感和活力。这是问题的结束?哦,不!每天,当手握到笔,特别是当组织单词的能力变得干枯,那些讨厌的、不信任自己的问题又回来了。这些都是不信任的矛盾型问题,他们将一直重复出现,与信任和希望对抗。
第二阶段孕育的意志可能会前来解围,带来有活力的、支持性的决心。一些怀疑和焦虑肯定会在这一点上紧盯着:要试图做到这一点,我了解的够多吗?我会因为一些不好的书评感到羞愧吗?
这时,可能会有新思路浮出来为你打气,随之而来的是肾上腺素的飙升。主动及其同盟想象力、创造力和幽默会令你复活,直到如下这一想法开始困扰你:曾经有人说过吗?我是不是正在超越自己?这会不会是狂妄自大?之后,随时准备好的内疚就会制约和监督思想的自由流动。
到底是什么让我觉得我可以写作?这可能标志着那些除了不可跨越的障碍之外的所有障碍。我永远无法顺利完成这个,我还没有掌握技术和必要的能力。无论如何,这支笔让人痛苦,打字机也破旧了。但是,运气好的话,审视以往任何文学上的成功,无论多少,都可能有助于个体暂时鼓起勇气继续进行,尽管自卑和不足的感觉会不断地冒出来滋事。
然而,这里我们应该为那些矛盾元素辩护,甚至赞赏它们,因为他们促进了关键力量的发展和成长。我仍旧认为,矛盾元素实际上推动了发展,这将在后面作进一步阐述。我必须要强调,矛盾元素和和谐元素之间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当这些力量随着每个决心增长,无论多么短暂,都会使创造过程中的下一步变得可能。这应该是可信的。对于每个人来说,在早期(和谐元素与矛盾元素之间的)张力没有得到完美解决的地方,关键时刻就会出现。虽然创作中经常会出现搁浅,但当新的洞察力和连贯性的动力来临时,一切障碍都会让路。如果该项目还保持着它的整体性和方向,那么灵活性和趣味性就能够逐渐地超越枯燥乏味。
随着写书的继续,不幸的作家不仅要面对早期四个对立元素之间的对抗,而且还要面对我们在生命周期表中给出的其他对抗。艺术家会以新的形式重新面对童年时期遇到的对抗。人们会发现,在写作时,个体仍然会畏畏缩缩地害怕失败,并且对已经显现的智慧半信半疑。个体还会因为不确定花那么多时间会写出什么东西而产生内疚,想知道写出的东西会不会启发其他人,是否有任何存在的价值。没有艺术家觉得完全有能力为他或她的想象赋予形式。也许最大的挑战是对最终作品必须是作者最初想要表达的东西的认知,否则它就是无效的。个体必须升华自己拥有的感觉和经验知识。这些知识曾经被埋葬,自从童年以来就在等待这一刻。因为只有面对这样的素材,个体才能带着权威性和完整性进行创作。
有效性带我们进入了第五个阶段。这一阶段是童年和成年之间的桥梁,孕育的关键力量是真诚,需要解决的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之间的对抗。在这一阶段,个体的独特性形成,并将最终的身份牢牢地根植在对理想、信念以及目标的忠诚当中。角色混乱会削弱任何发展个人方式或者社会方向的希望。
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构成了主要障碍,因为要从不是只属于自己的事物中创造任何东西都是不真实的。整体性有赖于基于值得信赖的感觉所验证的经历。为保持真诚所作的努力非常了不起,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既不强调,也不宣扬这种对抗。事实被呈现了出来并得到了学习。在最好的情况下,人们还可以引用当前的权威。没有经验知识,一个人的根基是不稳固的。
第六阶段的亲密与孤独的对抗也延伸到了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因为情感几乎主宰了所有的创造性活动,所以亲密不可避免地为手上的工作设了一个基调。然而,在艺术家和被用来表达视觉或待开发的想法的媒介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发展为真正的爱。作家爱上了辞藻,陶工爱上了陶土,雕塑家则爱上了石头和木材。我不认为这只是一个单纯的讲话形式。但是,当进入停滞期时,艺术家似乎暂时失去了亲密关系,并受到孤独的困扰。
繁衍应该产生关怀的力量,关怀与个体相关的一切事情。对于作家,这意味着,超越所有维护世界的责任,作品本身必须是关怀的焦点。写作、修改、评论、出版,必须受到持续关注。这一切要变得乏味或陷入短期或长期的停滞状态是非常容易的。年龄的增长无助于减轻这个问题和诱惑。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智慧。我相信,老艺术家和作家,拥有生命所赋予老年最好的东西,因为除了衰老,再没有什么可以迫使他们放弃自己的作品。然而,这场斗争还在继续,因为在瓦解中保持完整性和一体性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同样的,无视绝望而继续心存希望,这就跟超人没什么两样。对于媒介的爱和对于已经产出的作品的关怀在不断强化。智慧要求你不要放弃。
那么,这些令人感到屈辱的斗争是一份资产还是一件让人哀叹的东西?想想那位从所有人类都参与的这场斗争中崛起的艺术家的嚣张气焰吧!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震惊,但也会让我们感到无聊。毫无瑕疵的手工作品会引起一些怀疑和一些同情。
刺激创新和学习,并且允许游戏性,这是谦卑的一个惊人属性。每一个艺术家都知道,每一件作品都是充满游戏性的灵感和几小时或几天的艰苦工作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中世纪的僧侣并不需要对他所抄写的那本圣经的内容和形式负责给我们留下了这如下证词:写作是过度的苦差事。它让你的背部弯曲,让你的视力变弱,让你的胃和身体两侧扭曲。三根手指写,但整个身体都在劳作。这个苦差事,我想指出,涉及为获得能力而做出的努力,这是一个优先事项。但是,这也涉及处理各个人生阶段的对立元素的对抗时所需要的毅力。由于成长和变化在不断地施压,因此这些相互对抗的元素从未达到真正的平衡。我相信,正是这种对抗,让我们不断寻求和创新。这些和谐元素与矛盾元素对彼此来说非常重要。它们是我们心灵的南极和北极,吸引、定义并且提供了包含它们所需要的形式的严谨性和统一性。
这些出现在威廉吉布森的书《莎士比亚的游戏》?中。他写道:就像犹豫不决实际上是心灵的辩证,在把戏剧当作一种形式研究时,我们都在矛盾本身的围栏中,这样说是否妥当?这一定与创造力相关。
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声明!想想那句矛盾的围栏。一个人怎么能更加确切地表达挣扎始于何时何地,以及承认它作为创造过程和自身成长的必要条件?
如果之后,像我们已经说过的那样,该作品是实干家或制造者的真实表达,那么它就会使个体从和谐元素与矛盾元素之间的对抗中得到解脱。对于任何人而言,最完美的解决方法应该适合制造者和执行者的年龄和能力。因此,一个五岁孩子的画可以是一个五岁孩子的代表作。一位七十岁老人的代表作可能类似于伦勃朗在这个年纪的自画像。
当有真正的参与包括注意力、纪律和对支配物质的规律的尊重时,创作过程就会毫无疑问地解决制造者和执行者内心的压力。这个解决方法使得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每个等待开发并促使德的力量增长的临时解决方法,都是下一阶段稳定性的来源。这些和谐元素与矛盾元素之间的平衡,产生了概念并使得艺术的最终形式变得生动。
伴随每一项连续的创造性事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积累的力量获得了新生的机会。因此,我们为明天作准备。此外,伟大的艺术作品,以及很多不太受好评的艺术作品,维持和滋养着我们大家,让我们重拾信任、希望和激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处理日常生活的小事时所不具备的)。在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为完成作品而做出的挣扎、艺术家的耐力和权威,以及视觉表达的完整性。
看起来很有必要在创作过程的范围内寻味这一切。然而,即使经验普遍性的知识得到了强化,我们仍然没有办法真正领悟创造力的奇迹。我们最好不要尝试这么做。最终那最深刻的真理可能就是我们能够而且必须信任它(真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