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偷香窃爱:一个爱情故事

書城自編碼: 298816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情感
作者: [澳]彼得·凯里 著,张建平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73848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62/16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索恩丛书·贝多芬:终生的革命者
《 索恩丛书·贝多芬:终生的革命者 》

售價:NT$ 941.0
领导者图鉴:藏在故事里的领导智慧
《 领导者图鉴:藏在故事里的领导智慧 》

售價:NT$ 364.0
中国近代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订纪念版)
《 中国近代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订纪念版) 》

售價:NT$ 10976.0
认知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帝国观
《 认知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帝国观 》

售價:NT$ 498.0
无从说起
《 无从说起 》

售價:NT$ 381.0
蔬菜栽培学
《 蔬菜栽培学 》

售價:NT$ 773.0
车规级芯片技术
《 车规级芯片技术 》

售價:NT$ 717.0
甲骨文丛书·常识:一部政治史
《 甲骨文丛书·常识:一部政治史 》

售價:NT$ 44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4
《 故事的终结 》
+

NT$ 1210
《 未知大学 》
+

NT$ 346
《 撒旦探戈 》
+

NT$ 353
《 聂鲁达传:闪烁的记忆 》
+

NT$ 382
《 贝克特全集03:梦中佳人至庸女 》
+

NT$ 403
《 眼泪的化学 》
編輯推薦:
彼得凯里是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凭借《奥斯卡与露辛达》和《凯利帮真史》两次获得布克奖,是世界上两次获得布克奖殊荣的三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怪诞、幽默,具有寓言式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特征。多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偷香窃爱》中,凯里以名画为中心,勾勒了一幅现代人贪婪欺诈、欲壑难填的嘴脸。《偷香窃爱》看似是一个发生在绘画艺术界的爱情故事,实际却揭露了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和艺术商人的虚伪、狡诈和贪婪。凯里是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凭借《奥斯卡与露辛达》和《凯利帮真史》两次获得布克奖,是世界上两次获得布克奖殊荣的三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怪诞、幽默,具有寓言式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特征。多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偷香窃爱》中,凯里以名画为中心,勾勒了一幅现代人贪婪欺诈、欲壑难填的嘴脸。《偷香窃爱》看似是一个发生在绘画艺术界的爱情故事,实际却揭露了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和艺术商人的虚伪、狡诈和贪婪。彼得凯里是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凭借《奥斯卡与露辛达》和《凯利帮真史》两次获得布克奖,是世界上两次获得布克奖殊荣的三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怪诞、幽默,具有寓言式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特征。多年来,他
內容簡介:
彼得凯里是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凭借《奥斯卡与露辛达》和《凯利帮真史》两次获得布克奖,是世界上两次获得布克奖殊荣的三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怪诞、幽默,具有寓言式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特征。多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偷香窃爱》中,凯里以名画为中心,勾勒了一幅现代人贪婪欺诈、欲壑难填的嘴脸。《偷香窃爱》看似是一个发生在绘画艺术界的爱情故事,实际却揭露了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和艺术商人的虚伪、狡诈和贪婪。
《偷香窃爱》中,迈克尔布彻博恩原本是位知名画家,因盗窃而入狱四年。刑满释放后,他蛰居乡野,一边继续从事绘画创作,一边照顾体重达220磅且患有痴呆症的弟弟休。一个暴雨之夜,漂亮的玛琳莱博维茨闯入了他平静的生活。玛琳的真实身份是已故著名现代派画家莱博维茨的儿媳。她从美国来到澳洲,就是为了寻找公公遗留的价值连城的名画。之后的种种事件令迈克尔始料不及一场冲突之后,迈克尔带着弟弟休,回到了澳大利亚的内陆小镇,再次过起了平淡无奇的生活。
關於作者:
彼得凯里是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凭借《奥斯卡与露辛达》和《凯利帮真史》两次获得布克奖,是世界上两次获得布克奖殊荣的三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怪诞、幽默,具有寓言式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特征。多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偷香窃爱》中,凯里以名画为中心,勾勒了一幅现代人贪婪欺诈、欲壑难填的嘴脸。《偷香窃爱》看似是一个发生在绘画艺术界的爱情故事,实际却揭露了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和艺术商人的虚伪、狡诈和贪婪。
內容試閱
前言

彼得凯里(Peter Carey,1943-)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领军人物,是继民族主义文学奠基人亨利劳森(Henry Lawson,1867-1922)和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 1912-1990)之后的又一位文学大师,被誉为澳大利亚最有才华和最令人激动的作家之一。 迄今为止,他出版的十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五部非小说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屡获国内外文学大奖两次布克奖,两次英联邦作家奖,三次迈尔克斯富兰克林奖,是世界上仅有的两次获得布克奖的两位作家之一。而另一位是南非作家库切,几年前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评论家预言,凯里将是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力的竞争者。
凯里生于墨尔本市郊小镇,父亲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推销员。凯里曾就读于蒙纳什大学,学习有机化学,后因一场交通事故,未及毕业便去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作家巴利奥克利和莫里斯卢里,开始接受文学创作的熏陶,阅读了贝内特、贝娄、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和福克纳等人的实验性作品。1967年,带着对国内环境的失望和对朋友奔赴越南战场的忧伤,凯里离开澳大利亚来到欧洲,寄希望于得到欧洲文化的滋润。在欧洲,他周游各国,不断积累素材,但大部分时间仍侨居伦敦,靠写广告谋生。闲暇之余,精心创作,小说《寄生虫》(Wog)就是在此期间完成的,但因该小说大胆前卫,出版社拒绝出版。1970年,凯里回到澳大利亚,着手创作短篇小说。1974年,他结集出版了《历史上的胖子》(The Fat Man in History)短篇小说集,一举成名。1990年应纽约大学之邀,任住校作家,目前常住纽约。
凯里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历史上的胖子》(1974)、《战争的罪恶》War Crimes,1979;长篇小说:《幸福》Bliss ,1981、《魔术师》Illywhacker, 1985、《奥斯卡和露辛达》Oscar and Lucinda,1988和《税务检查官》The Tax Inspector,1991、《特里斯坦史密斯不寻常的生活》(The Unusual Life of Tristan Smith, 1994)《杰克迈格斯》Jack Maggs,1997《凯利帮真史》(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2000)、《我的生活如同骗局》(My Life as a Fake,2003)、《偷香窃爱:一个爱情故事》(Theft: A Love Story,2006)和《他的非法自我》(His Illegal Self,2008)。其中《奥斯卡与露辛达》和《凯利帮真史》获布克奖,《杰克迈格斯》和《凯利帮真史》获英联邦作家奖,《幸福》、《奥斯卡与露辛达》和《杰克迈格斯》获迈尔斯弗兰克林奖。
凯里的文学创作是从撰写长篇小说开始的,但却因短篇小说而声名鹊起,成为澳大利亚新派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第二个短篇小说集《战争的罪恶》出版后,赢得了广泛赞扬,人们认为他的作品使澳大利亚小说为之增色,称他为具有国际色彩的作家,终于使澳大利亚脱离顽固的狭隘地方主义角落,走向新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他的作品怪诞、幽默,具有寓言式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特征。小说里的人物往往是极为孤立的个人,面对强大的社会制度感到无能为力,常落入现实的陷阱而难以自拔,生动地表现了现代人所处的困境。
凯里的长篇小说总是激荡着历史的回声,它们分别从民族叙事、帝国远征、殖民文学、历史记忆和文化霸权等方面探求了澳大利亚的民族心理,以及与英、美帝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正由于此,他被誉为澳大利亚民族神话的创造者。 丛林哥特式小说《魔术师》是一曲澳大利亚之歌, 可以与帕特里克怀特的《沃斯》相媲美。 《奥斯卡与露辛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再现了基督文明与土著文明的冲突。《特里斯坦史密斯不寻常的生活》是凯里了不起的成就,把虚构的世界描写得惟妙惟肖,如同魔法一样。 《杰克迈格斯》虽说是旧瓶换新酒,但这新酒更让人心醉。 《凯利帮真史》出版后更是好评如潮,《纽约时报》认为:彼得凯里无疑是小说宝库伟大的探索者之一 他将瑰丽的色彩、耀眼的光芒,赋予一个早已褪色的故事;将滚烫的血,温暖的肉赋予一个久远的神话。 《我的生活如同骗局》是凯里对澳大利亚民族神话的翻新,并使之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件艺术珍品 。 一方面,凯里立足文化遗产,通过人物形象塑造,讴歌独立的民族精神,使被压制、被边缘化的族群重新回到话语空间;另一方面,他又秉承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来诠释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的意义。同时,对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黑暗,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他的文学作品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而容易在不同民族的读者中间产生共鸣。
较之短篇小说,凯里长篇小说的创作手法更加丰富多样。他从不局限于一种写作形式,而是在继承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超越,既有别于亨利劳森的现实主义,也异于帕特里克怀特的现代主义。他的作品里既有后现代主义作家常用的手法,如元叙事、戏仿、侵入式话语等,也有后殖民主义意义上的寓言和反讽,同时,还运用现实主义的传统叙述和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凸显主题。可以说,凯里的小说是真实与虚构的结合,科幻与现实的结合,高雅与通俗的结合,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结合。他的小说并不适合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而是多种形式的杂交或是兼而有之的第三空间,而这正是凯里文学艺术的创新之处和魅力所在。
《偷香窃爱:一个爱情故事》是凯里的一部力作,获得2007年度新南威尔士总理奖。凯里籍其超常的语言天赋,创作了一首完全出人意料的爱情诗。这部悬念丛生的故事,促使人们对艺术、欺诈、责任和救赎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它看似是一个发生在绘画艺术界的爱情故事,实际却揭露了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和艺术商人的虚伪、狡诈和贪婪。主人公迈克尔布彻波恩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小镇的一位知名画家,因盗窃原本属于自己却被法院判给前妻的画作而入狱四年。1980年,刑满释放后,他暂住于艺术收藏家让-保罗米兰的屋子里,一边继续从事绘画创作,一边照顾体重达220磅且患有痴呆症的弟弟休。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三十出头的漂亮女人马琳莱博维茨闯入他平静的生活。不久,邻居多齐博伊兰家收藏的名画不翼而飞,警察怀疑是迈克尔所为,没收了他所有的绘画作品,声称要把它们带回警察局鉴定。数日后,迈克尔来到悉尼,向警察索回自己作品,但无功而返。此时马琳再次出现,被没收的作品失而复得,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原来,她是已故著名现代派画家莱博维茨的儿媳。她从美国来到澳洲,就是为了寻找她公公遗留的价值连城的名画。一场冲突之后,迈克尔带着弟弟休,回到了澳大利亚内陆小镇,再次过起了平淡无奇的生活迈克尔如同一只迷失的羔羊,囹圄于传统与现代、善良与欺诈、中心与边缘的世界中,经历了人格自我分裂和自我健全的过程。
整部小说都围绕对名画的占有而展开,因为名画代表着金钱和社会地位。迈克尔不满律师将他的财产抽干,铤而走险,最后落得人财两空;收藏家让-保罗米兰因为一幅名画与迈克尔反目成仇;邻居道兹伯兰因为收藏了一幅名画而引来杀身之祸;奥利维尔莱博维茨出身绘画大师之家,母亲及他本人由于继承大量遗产而被人谋害;马琳为了占有公公的作品,更是处心积虑,设计圈套将名画盗走,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凯里以名画为中心,勾勒了一幅现代人贪婪欺诈的嘴脸。小说中名画已不再是高雅的艺术品,而是人们扬名立万的商品。在名利的驱逐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甚至仇视。正如弗罗姆所言,现代性工业社会是一个完全以追求占有和利润为宗旨的社会,大多数人把占有为目标的生存看作是一种自然的、唯一的生活方式。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严峻的对抗性。
然而,凯里似乎要将这种对抗性披上一层温情的薄纱,让两个追名逐利的人演绎了一场甜美的爱情故事,彰显出人性的矛盾与复杂。迈克尔出身贫寒,父母亲靠屠宰卖肉维生。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艺术家来到他们的小镇,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他没有继承父业,而是跟随这位德国人学习绘画艺术,并在当地小有名气。与妻子离婚后,他又变得一贫如洗。但他渴望能东山再起。然而,绘画市场风云变幻,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已不受欢迎。正当迈克尔陷入困境和绝望之际,集美貌与贪婪于一身的马琳来到他的身边。马琳来自维多利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小镇,曾经在纽约的一家公司工作多年,其顶头上司是奥利维尔莱博维茨。因为工作的关系,她赢得了奥利维尔的信任,使之将一包有关法国艺术的资料交由她保管。当得知奥利维尔就是著名现代派画家莱博维茨的儿子时,马琳便心生歹意,偷偷地将法国艺术资料复印了一份,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绘画艺术。与奥利维尔结婚后,她摇身一变,成为绘画艺术界的知名商人,千方百计搜集名画,牟取钱财。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由奥利维尔亲笔鉴定的名画却是赝品它只是莱博维茨生前尚未完成的一幅作品,而不是人们传说中的代表作。《偷香窃爱》揭示了重占有、轻生存的社会心理:在名利欲望的驱使下,两个利己主义者结合在一起,各有所图,一个为恢复自己在绘画艺术界的声誉而处心积虑,另一个则是为了得到名画而不择手段。名利打破了人们内心的平静,并使其人性变得异常扭曲。
凯里在《偷香窃爱》中以第一人称叙述,由布恩家的两兄弟交替讲述他们共同的故事,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又增加了小说叙述的深度和广度,使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事实上,凯里在小说中塑造的休和马琳分别是主人公迈克尔的两个自我,休代表澳大利亚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马琳则是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化身。迈克尔挣扎于传统与现代、善良与贪欲之间,造成了自我人格的分裂。迈克尔从乡村小镇走向大都市悉尼、东京和纽约,意味着他越来越受到都市欲望的牵引,选择了一种追名逐利的生活方式。随着他与马琳交往的深入,迈克尔逐渐认识到自己陷入了一场偷香窃爱的骗局。小说里休内心的孤独、寂寞、愤懑、无奈和渴望恰恰是迈克尔的内心写照。
此外,《偷香窃爱》还探究了现代社会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和审美价值问题。利用新技术仿造艺术作品是新技术革命时代在西方艺术界出现的一个新特征。技术的可复制性使本真性的价值判断开始在西方世界坍塌,真品和摹本的区分在当代丧失了意义。当代人被各种人造伪物所包围,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的扩张又使现实隐退,形成了事物的非真实化。因此,技术的复制性,消解了艺术作品的独创性。 《偷香窃爱》中迈克尔的艺术生涯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他的作品落伍了,收藏家、画商和中间商所关心的不是他作品的艺术价值,而是绘画作品在市场拍卖的价格。对此,迈克尔感到气愤和无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二十世纪的现代作品受到了市场的追捧,画商、鉴定家不择手段地掠夺大师们的画作。他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修补,使摹本变成了真品,从中捞取大量钱财。迈克尔按照马琳的指令制作赝品,完全丧失了画家的基本职业操守。令人意外的是,布彻过去的两幅画作,虽然被纽约的鉴定家和画商们所不齿,却被艺术界最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小说的结局表明,真正的艺术终将获得艺术界的认可和尊重。
凯里的《偷香窃爱》是一部探讨人性迷失、追求艺术本真的作品。面对艺术世界的变化莫测和世俗社会的名利诱惑,落伍的艺术家们陷入了两难境地,挣扎于真与伪、善与恶、个性与共性、传统与现代的泥潭中,一度秉承和坚持的艺术观和道德观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自我的本真性逐步迷失,占有欲不断膨胀。所幸得是主人公在经历了炼狱之后,真善美的人性之光得以重现,艺术的价值得以彰显。偷香窃爱与爱情本为矛盾的两极,但在充满欲望的现代社会,却是如此的和谐统一,演绎了一场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主人公迈克尔与马琳最终分道扬镳,正昭示了人性的复归和人格的自我健全。、

彭青龙
2016年11月


在螳螂侦探把胳膊伸到我的画里面,把里面拉到外面来之后,你以为他会害怕,但尽管他理着胆小鬼的发型,他的眼睛里透露出的只是看见好吃的东西时才会有的激动神色。不,就算我那傻弟弟把他的拳头揍在他张开的手掌上也无济于事。玛琳走开了。休跟在她后面。我甚至都没停下来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走。我一心只顾着这个眼睛上布满皱纹的小破坏分子。他坐下后,用粉笔搭了个X,然后又拿了支粉笔在我面前摇晃。
迈克尔,他说。
是我。
迈克尔。他低下头,用粉笔搭了个V。迈克尔,还有玛琳。
哦,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那是,迈克尔,他说,以新南威尔士警察们喜欢的方式称呼我的教名。(现在靠边停车,迈克尔。我们都有些什么呀,迈克尔?你一直在吸毒吗,迈克尔?)我在格里菲司大学得到一个文科硕士学位,迈克尔,他说。
我以为你离开警界了。
他眨眨眼睛。不,老兄,你才不会有这种运气呢。
你怎么知道我要在东京开画展的呢?
他从椅子下面拿出一个廉价的帆布书包,后来我才知道那种造型的包在去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上年纪的单身参观者中是很流行的。他从包里变魔术似的掏出一本最新的、还没在悉尼发行的《国际画室》。
你出过国?
他迅速眨了两下眼睛,但始终迎着我的目光,我如此迫切地跟他的性格争斗,不管他是什么性格,我慢慢地看见了他抽出来递给我的、占了整整四分之一面的广告:迈克尔博恩,我最后念道,东京,三越百货。8月1731日。
我相信,我的嘴巴张了开来。
恭喜,迈克尔。
我哑口无言。
你走向国际了,老兄。你一定很骄傲。
对,我很骄傲。不管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难以形容。如果你是美国人,你永远不会明白,做一个世界边缘的画家、作为一个三十六岁的男人,在《国际画室》上登广告是什么滋味。不,这跟来自德克萨斯的拉伯克城,或北达科他的大福克斯城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你是澳大利亚人,你尽管争辩说,这个猥琐的东西早在1981年前就消失了,那段历史算不了什么,说到底,我们很快就要变成操蛋的宇宙的中心,这个月的亮点,自愿联盟等等,但我愿意坦率地告诉你,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不在意复制品上有肮脏的绿颜色我应该在意的,但我却说我一点儿都不在意,扉页上有已故的罗思科。你能明白吗?我的意思是这一切离开把复制品贴在卧廊墙上的生活有多远?离开巴克斯马什有多远?离开一个备受颂扬的悉尼画家的生活有多远?
一切都装进板条箱了,是吗?他问道。
哦,是的。
但还没通过海关。
我想已经通过了。
不,老兄,还没通过。
这个小操蛋的朝我咧嘴,好像刚赢得赌马三连胜似的。
这个画展是玛琳为你操办的吧,迈克尔?
是她操办的,没错。
他朝我笑笑,然后开始翻阅《国际画室》。
罗思科之死改变了一切,他出声念道。这是他们在这里说的话,迈克尔。这改变了他的工作的意义,使得每次见到他的画都成为一种可怕的引力。他们就是这样念的,好像真实的忏悔。我不这么看,一点都不。我想你也一样。
他把杂志合上,满脸堆笑地看着我。
我非常高兴,日本人投入了工作。实心实意地。
我的工作,我想道,你别谈论我的工作。
钉板条箱的活儿是谁在干?
伍拉拉艺术品搬运公司。
太棒了,老兄,没有比这再好的了。哟,我看得出你盯上了我的《国际画室》。
我毫无戒备地接过了他的杂志,没有料到三张黄色的打印纸从里面滑了出来,窸窸窣窣地就像凶器从桌面上划过。雅克莱博维茨,第一张上面写着,《多朗波瓦先生和太太》,情况报告。
我想道,你这狡猾的小坏蛋。你想干什么呀?
读吧,他怂恿道。他用手背擦着毫无血色的嘴唇。在我看来,他说,非常有趣。你以前曾读过什么情况报告吗?
这是份奇怪的文件,非常特别,明黄色的纸,顶上有一道粉红色的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来自奥诺雷勒诺埃尔的报告。如果是的话,那是很可信的,就像牙医在经过非常仔细的检查后做出的记录,这个报告从牙龈,也就是画框开始,描述了它的构造,以《多朗波瓦先生和太太》为例它在被小偷搬动以及抛弃在多齐博伊兰家厨房工作台上的馅饼料旁前的状况。读到报告中所写的莱博维茨如何制作了一个轻型的斜面结构的拉紧装置这些是原话没有结构元素接触支架的表面它让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边角有一半重叠,上了胶并用无头钉钉上了。拉紧装置的背面用颜料写着:25 avril XIII。
avril是什么意思?
是April(4月),他说。春天。
还有更多。支架是紧密亚麻织物的,估计是用兔皮胶打底,质量一般,或传言就是那个意思。警察像个猫似的仔细端详着我,但我待在一个他够不到我的地方,就算他死了、上了天堂也够不到我。
在《多朗波瓦先生和太太》的背面有三个标签,第一个是莱博维茨或也许是多米尼克甚至是勒诺埃尔本人贴上去的,标号是67,还有一个地址是雷恩路157号。这个标签没有注明日期。它旁边的那个标签来自于1963年在巴黎露易丝雷希思画廊举办的画展,当时画家已去世九年。还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奥诺雷勒诺埃尔拍摄的四乘五英寸的照片。
警察往前凑凑。我把椅子搬开,虽然躲不开他那发亮的衣服上散发出的一阵阵四氧化炭的味儿。
近视眼,他说。你大声读出来。
操你妈的。你来念。
让我惊异万分的是,他居然顺从了。
那里有无数的、断断续续的磨损,他吟诵道,在顶边上,从左边的中央到右边的角落,显示出颜料和画布的缺损。缺损的地方往画里面延伸了有大约三那什么。经过了紫外线检查如此这般检查结果显示我们要知道的来了,小迈克尔博恩,在这里。从顶上的左角到中间,一个十三毫米乘二百九十毫米的区域里颜料缺失并被补上。在四到六点五分米之间区域的笔法与画家众所周知的作品的特点不同。你看见这个了吗?这个写得棒极了。看,看这里随后进行的X-光分析表明,上面的涂层遮盖的部分与画家在1920年之后的一幅作品很相像。这你应该明白,迈克尔。《多朗波瓦先生和太太》注明是1913年的,但它不可能是1913年,因为它是画在某幅在1920年完成的画上的。我闻到了一点老鼠味,你没闻到吗?一只邋遢的小老鼠。
怎么会呢?
如果是1913年的话,那就是伟大的莱博维茨。那是价值连城的。如果是1920年嗯,那就忘了它吧。
行了,老兄,这幅画在所有的书上都有记载。在现代艺术博物馆里也有。每个人都知道它。
曾经是在现代艺术博物馆里,迈克尔。所以你认为他们为什么把它撤掉了呢?
你为什么给我看这个?
我觉得这是明摆着的。
明摆着的?所有曾经明摆着的事情就是那个小偷偷走了我的画,然后把它撕碎。现在他把情况报告递给我并说,我觉得这件事的法庭意义是非常清楚的。
你知道,巴里,坦白地说,我一点都不介意。
我知道,他说,但只要想象一下,要是你能证实这幅画,迈克尔。你也许只是要让这幅画消失。你也许要想把它走私到日本,因为那里的法规不一样。
哦。
哦,他说,又白又大的双手交叉在胯部前。
你以为我办画展就是这个目的?
迈克尔,非常对不起。
你知道,巴里,为什么当一个澳大利亚人在国外干得很好的时候,国内所有的人都认为那是假的呢?如果我是个大画家那会怎么样呢?
你本来就是个大画家,迈克尔。所以我才不愿意看见你被人利用。
我抬起头来,看见鉴定者本人朝我们走来。我为她拉出一把椅子,但她把身子靠在我肩上,然后,突然间,凶猛地,把文件从我手上夺过去。我转过身去,几乎认不出她来她的双颊变成了锐角平面,眼睛气得眯成了缝。
这是垃圾,她对安伯斯特里特说。你知道这是垃圾。这甚至都不是你的财产。
它进入了我们的掌控,玛琳。
对!她坐在我的旁边,激动地环顾四周,叫了一杯水,站起来,很快把水喝完,快得水都溅到了她的衣裙上。对,它进入了你们的掌控,她说,把杯子砰地放回桌子上。因为你们闯进了我的屋子,从我的文件柜里把它偷走。你和画商厮混得太久了,我的朋友。你知道这个犯法的玩意儿到底是谁写的吗?你真的相信它被拍过X-光片吗?
安伯斯特里特抬起头来,像是准备被亲吻似的。
我们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他说。这是我们的工作。
那就滚开,我说。试试那个方法。我转身时看见老板藤浩志,我就叫了一瓶富久长清酒 ,喝完后我发现侦探走了,玛琳流着泪,我的那本《国际画室》在夏日阳光中微微发亮。她看见我伸手去拿,上帝保佑她,就笑了。
你喜欢你的广告吗,宝贝?
你问我有多爱你?让我来数数有多少种方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