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尚书学史(订补修订本)

書城自編碼: 29782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经部
作者: 刘起釪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2218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28/428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1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售價:NT$ 381.0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售價:NT$ 442.0
中国震撼
《 中国震撼 》

售價:NT$ 403.0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售價:NT$ 437.0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售價:NT$ 442.0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售價:NT$ 386.0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售價:NT$ 325.0
邓小平视察纪实
《 邓小平视察纪实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62
《 台湾史学史:从战后到当代 》
+

NT$ 922
《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 》
+

NT$ 302
《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
+

NT$ 324
《 日本学者古代中国研究丛刊:古代中国与皇帝祭祀 》
+

NT$ 706
《 古玺通论 》
編輯推薦:
想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尚书》的来龙去脉,不能错过刘起釪先生的《尚书学史》。本书提纲挈领地对《尚书》的演变和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梳理,在简明通畅的文字中,囊括了海量的信息和丰富的线索。本书一出版,就获得了19881991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国社科院1977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所谓订补修订本,是1995年出版的订补本的升级版。订补本统一附于书末的订补说明,是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一次更新。本次修订则按各条目内容,将订补说明分别插入正文的相应章节。这是《尚书学史》首次形成前后贯通的完整版本,是刘起釪先生全部的心血所在。
內容簡介:
《尚书学史》是著名上古史研究学者刘起釪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共分为九章,对《尚书》的产生与定名,篇目流传情况,以及从先秦到近代,各派学者对《尚书》所进行的研究,进行了清晰的整理考述,系统地叙述了《尚书》学发展流变的过程。书中引录了大量文献材料,从经学到史学,从古代到近代,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参考。
關於作者:
刘起釪(1917-2012),顾颉刚先生高足。研究方向为上古史,专攻《尚书》,兼治《左传》《周礼》。曾在《文史》《史学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如《释的五行与三正》(《文史》总第7辑,1979年)、《的隶古定本、古写本》(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3期)、《与群经版本综述》(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2期)等。主要著作有《尚书学史》(中华书局,1989年6月)、《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4月)、《日本的尚书学与其文献》(商务印书馆,1997年6月)、《顾颉刚先生学述》(中华书局,1986年5月)等。
目錄
小引

第一章 《尚书》的形成
第一节 《尚书》篇章的产生
第二节 《尚书》名称的确立

第二章 《尚书》在先秦时的流传情况
第一节 汉今文二十八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先秦文籍十八种引用汉今文十五篇情况表
第二节 汉古文逸十六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先秦文籍三种引用古文逸十六篇中四篇情况表
第三节 《书序》百篇中一些《书》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先秦文籍九种引用《书序》百篇中七篇情况表
第四节 上列三种以外见于先秦的逸《书》
(一)先秦文籍中有篇名的逸《书》
(二)先秦文籍中没有篇名的逸《书》
先秦文籍十六种引用逸《书》、逸篇情况表
先秦文籍引用《尚书》篇数次数总表
《尚书》存佚各篇先秦引用情况总表
第五节 先秦《尚书》情况概述

第三章 西汉《今文尚书》
第一节 西汉《今文尚书》篇目
第二节 西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
西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第三节 西汉所形成的汉代今文经学的特点
(一)经学神学化
(二)通经致用
(三)繁琐与空疏
(四)严家法、师法与石渠阁会议
第四节 西汉今文在二十九篇以外的逸《书》
(一) 《尚书大传》和《史记》所载《书》篇与二十九篇的比较
《尚书大传》、《史记》引《书》与二十九篇比较表
(二)《逸周书》篇目简况
(三)汉代著作中所引逸《书》
汉代《书序》百篇以外逸《书》表

第四章 西汉《古文尚书》的出现
第一节 见于记载的几次《古文尚书》
(一)孔子家传本
(二)中古文本(中秘本)
(三)河间献王本
(四)张霸伪百两篇本
《书序》百篇篇目表
(五)刘歆宣扬的中秘所藏孔子壁中本
逸《书》十六篇篇目表
第二节 刘歆请立《古文尚书》之争
(一)刘歆请列古文于学官遭反对而失败
(二)清末今文学派诬刘歆伪造古文之说出于武断
(三)对五次古文本的简要认识
(四)孔安国传古文经的问题
攀附编造的西汉《古文尚书》伪传授系统表

第五章 东汉的《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第一节 东汉《今文尚书》及其传授系统
东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第二节 东汉《古文尚书》的兴起
(一) 涂恽、刘歆门徒托名孔安国之壁中古文本系统
托始于孔安国的所谓东汉古文传授系统表
(二)未言传授系统的盖豫等古文家
(三)杜林漆书古文本系统
真正的东汉《古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第三节 东汉今、古文《尚书》的歧异
(一)文字内容的歧异
(二)今、古文两家经说的歧异
第四节 东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较量
(一)反对古文立于学官
(二)白虎观会议排斥古文
(三)今文经学的没落
(四)古文经学力倡正统儒学反对谶纬而取得优势
第五节 今、古文《尚书》篇目的异同
《尚书》今、古、伪古各本篇数卷数演变情况表
《书序》百篇、今、古、伪古各本篇目比较表

第六章 魏晋至唐的《尚书》伪古文出占《尚书》正统
第一节 魏、蜀、吴三国行郑玄古文与王肃学出现
(一)魏王朝以郑、王二学立于学官
(二)蜀政权行郑学
(三)吴政权行郑学
第二节 西晋并行王、郑而重王肃古文学
第三节 东晋出现伪《古文尚书》
(一)梅赜献所谓孔氏传《古文尚书》
伪古文二十五篇篇目表
(二)东晋建立学官及立《孔氏传》有关情况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经学中的伪《古文尚书》与南孔北郑
(一)伪孔氏《古文尚书》在魏晋经学中的地位
(二)晋以后南北朝的经学与义疏的出现
第五节 隋统一经学、唐撰《五经正义》、伪古文经学地位确立

第七章 宋学对《尚书》学的发展与疑辨
第一节 北宋对《尚书》的新解
(一)承汉唐经学的尾声
(二)庆历新学风出现
(三)王安石新经义与元祐党人反王学之争
(四)王学之争以外内容不详的北宋一般《尚书》著作
第二节 南宋理学笼罩下对《尚书》的研究
(一)南宋初期反王学的及一般的《尚书》学著作
(二)林之奇《尚书全解》所传之学
(三)郑伯熊《敷文书说》所传之学
(四)仍采旧注疏而主要以宋学释经之作
(五)南宋中期庆元以前一般《尚书》著作
(六)集宋学大成的朱熹学派与蔡沈《书集传》成为《尚书》学正宗
(七)与朱学对立的陆九渊学派《尚书》著作
(八)理学以外的永康、永嘉学派的《尚书》著作
(九)南宋后期朱学和不详学派的《尚书》著作以及几部名作
〔附〕金代《尚书》著作
第三节 两宋对《尚书》单篇《禹贡》、《洪范》等等的研究(附五经总义之作)
(一)《禹贡》
(二)《洪范》
(三)其他各篇
第四节 宋学以伪古文为思想渊源建立起理学(道学)
第五节 宋学对《尚书》展开疑辨
第六节 宋学统治下元明两代的《尚书》学
(一)《蔡传》定于功令后拥蔡的时义之作
(二)反蔡或异于蔡的古义之作
(三)拥蔡反蔡以外的较重要《尚书》著作以及一般的与倾向不明的《尚书》著作(附明代的伪《书》)
(四)元明对《禹贡》、《洪范》等单篇的撰述
(五)元明的宋学对《尚书》的进一步疑辨

第八章 清代对《尚书》的考辨研究
第一节 清初宋学余波的《尚书》学
(一)仍承宋学专宗《蔡传》的著作
(二)仍承宋学兼及汉唐颇能注意学术内容之作。附驳蔡之作
(三)王夫之的《尚书》研究
(四)宋学末期的结集臧琳《集解》与纳兰氏《通志堂经解》
第二节 完成疑辨,推翻伪古文
(一)阎若璩稍前和同时学者的疑辨
(二)阎若璩的疑辨终于推翻伪古文
(三)阎若璩以后学者的补充疑辨
(四)对伪古文作者的探索
第三节 迷恋伪古文者的徒劳反抗
(一)坚持伪古文非伪的
(二)知其为伪书仍要维持其经典地位的
第四节 清学主力对《今文尚书》的研究整理与清代一般《尚书》著作
(一)吴派、皖派《尚书》研究成果
(二)清代一般《尚书》学著作
(三)汇编经解、清理传经系统与校勘考订
第五节 对《禹贡》、《洪范》等单篇的研究及逸篇、逸文、逸注、逸纬的辑校整理
(一)《禹贡》
(二)《洪范》
(三)其他单篇(包括《书序》及篇目)
(四)逸《书》、逸注、逸纬的辑校整理
第六节 清代后期今文学派的《尚书》研究
(一)清代后期今文学派形成简况与传授系统
常州学派发展成今文学派传授系统表
(二)这一学派的《尚书》著作
第七节 清末开始了近代的《尚书》研究
(一)俞、吴、孙为代表的清末《尚书》研究主流
(二)传统方式的古文学派的《尚书》研究
(三)桐城派古文章家的《尚书》研究

第九章 现代对《尚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 现代《尚书》研究概况
(一)甲骨文、金文研究的成熟所促进的《尚书》研究
(二)现代科学知识所促进的《尚书》研究
(三)由传统的古文、今文两学派发展而出的《尚书》研究
(四)此时期一般《尚书》著作
第二节 甲骨文与《尚书》研究
(一)《虞夏书》部分
(二)《商书》部分
(三《周书》部分
第三节 顾颉刚先生与《尚书》研究
(一)对《尚书》研究的重视
(二)研究《尚书》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前人所已做的工作
(三)把《尚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
简短的跋语
2014年重印后记
內容試閱
现在,这部粗糙的《尚书》学史稿向读者提出来了,但它只是对作为中国古代学术史中心的经学史中重要一经、而实际只是重要的一部史籍的遭遇及有关其传衍过程中错综复杂迷离繁乱的递嬗流变大要,大体理出了一个眉目。也可能有人觉得,这里只是过多的材料罗列,甚至不少篇幅只是图书的介绍,而没有做出对其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也没有分析不同学派各代表什么阶级,恐怕很难说是史。如果遇到这种深切的批评,我将诚恳接受。但自惭过去受传统的历史编纂学的影响,只知初步钩稽史料,写成这个样子。我相信读者看过这部东西后,定能得到一个关于《尚书》学的较完整的史的概念,所以就率直地用了《尚书学史》这一书名。
过去较系统地叙述《尚书》学流变的,较早的只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叙录》,较近的则有皮锡瑞《经学历史》,此外则各史《儒林传》、《艺文志》、《经籍志》等对该代有关《尚书》所作不完整的记载。可以参考的还有后来的一些书目(如《直斋书录解题》、《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等)。但《释文》以伪古文为真,所记多误;《经学历史》总叙群经,于《尚书》语焉不详;另皮氏有《经学通论》论《尚书》内容及有关问题,不在作史的叙述。《郡斋读书志》、《通志 艺文略、选举略》、《通典 选举门》、《通考 经籍考、选举考、学校考》,以及《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四库提要辨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等,有助于触类旁通,获知所需要籍。近人钱基博老先生有《经学通志》述各经源流,都是集珍腋于旧文,重在简略(其述《尚书》者共一万八千字)。现在利用前人成就,特从文籍中广加搜集,剪裁成此书。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有关《尚书》学发展的颇详备资料,以供研究之用。
我于1962年冬奉调来京佐顾颉刚先生专治《尚书》,在他晚年协助他进行《尚书》整理工作。自他不幸弃世后,承其遗志,以其《大诰译证》为准绳,并接受一些学者意见,略改体例,撰写有关《尚书》全书的《尚书校释译论》一书,至今尚在紧张工作中。老牛破车,像在爬九折坂,希有以秣之、励之,濡沫以济其成。最怕的是中道逢臲卼,横致颠蹶,遽令辍步。则使之终负付托之重,无以完《尚书》学史当今之一笔,将何以慰海内外对此业的殷殷期待,亦何以谢千秋万世的责望!因此很盼望济我以康庄,使获抗儗前进,克成此业。
在蹒跚地对《尚书》内容进行此项整理研究时,自然需要对《尚书》本身历史获得了解。真正的科学研究必须是历史的和逻辑的相结合。如果对所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情况没有真正的了解,那么对研究对象的现存内容也就无法得到深刻的、本质的认识。因此我在进行《尚书》研究之初,就注意搜集和积累有关《尚书》源流递嬗的各项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所积累渐有可观,粗具《尚书》学史雏形。到1979年应邀到辽宁大学讲学,时间较短,就据所积累资料给历史系同学摘要地讲了《〈尚书〉学源流概要》,刊载在当年该校学报上。到1985年辽宁大学出版社请我将所讲《概要》内容资料整理成书,由该社出版。我就扼要地写出了约八万多字的《尚书》源流部分,加上所撰《尚书》传本中石经、隶古定写本、历代刊本三方面的专稿,合并整理成《尚书源流及传本考》一书,被收入辽大出版社1986年出版计划中,于1987年出版。但用八万多字述《尚书》源流,只能粗线条地描出大的轮廓;其实还需要进一步就已掌握资料写出较详的一书。于是我就着手把已具雏形的《尚书》学史原材料,再加以充实完备,进行清理、分析,于1986年费了近一年之力写成这部粗具规模的《尚书学史》,作为《尚书校释译论》一书的姊妹编而先行向学术界提出,既希望有助于人们对《尚书》全面的了解,以期对《尚书》学之进一步研究不无小补,也希望得到各方的批评指正。
尚书学史本书既已写成,因此当1987年《尚书源流及传本考》出版前校样时,便适当调整了该书一些内容,在有关的地方注明见《尚书学史》,使两书在繁简的不同上叙述同一内容时,尽量避免文字上不必要的重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