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诗探索4(套装全2册)

書城自編碼: 295202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诗歌
作者: 吴思敬、林莽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392747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00/42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售價:NT$ 818.0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NT$ 386.0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售價:NT$ 335.0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售價:NT$ 381.0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售價:NT$ 924.0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售價:NT$ 571.0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 》

售價:NT$ 381.0
沙盘游戏疗法
《 沙盘游戏疗法 》

售價:NT$ 498.0

編輯推薦:
《诗探索》 编辑委员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现和推出诗歌写作和理论研究的新人。培养创作和研究兼备的复合型诗歌人才。坚持高品位和探索性。不断扩展 《诗探索》 的有效读者群。办好理论研究和创作研究的诗歌研讨会和有特色的诗歌奖项。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贡献。
內容簡介:
《诗探索4》由吴思敬、林莽主编,分为理论卷和作品卷。理论卷坚持高品位和探索性的品质,内容为来自名家或实力雄厚的新锐诗评家或诗人,具体栏目内容包括诗学研究、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回顾、冯娜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选辑、结识一位诗人、姿态与尺度、诗人访谈、新诗史料、外国诗论译丛。作品卷是整理诗坛上出现的创新性诗歌作品而成,其中包括大量诗歌奖项的获奖诗人的优秀作品,具体内容包括2016年《诗探索》奖专栏、汉诗新作、探索与发现、驻校诗人冯娜专栏。
關於作者:
吴思敬,著名诗歌评论家、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师范学院分院讲师、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林莽,原名张建中,生于1949年11月,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为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之一,出版有《我流过这篇片土地》《林莽诗选》《穿透岁月的光芒》《永恒的瞬间》《林莽诗花集》等诗集、散文集八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
目錄
理 论 卷
1 编者的话
/ / 诗学研究
4 海德格尔的诗歌观钟 文
/ / 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回顾
38 黄金的成色
徐江访谈录姜红伟 徐 江
44 愿羽帆 高高地飘扬在诗歌的天空
王国钦访谈录姜红伟 王国钦
50 1980 年代的诗托邦
《诗歌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
访谈录(1977 级1978 级)》序朱子庆
/ / 冯娜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选辑
58 安静也是一种修辞
读冯娜的诗卢 桢
64 这眼中火苗的来路林馥娜
70 那音色, 像坚实的松果一直埋在某处
简论冯娜诗歌的空间意识刘洁岷
74 雨水中的隐忍与静默
冯娜诗歌简论蒋登科 战宇婷
80 机械复制时代的灵晕诗人
从本雅明和辛波丝卡出发读冯娜陈培浩
93 作为失败者的写作
冯娜诗歌写作的精神姿态景立鹏
/ / 结识一位诗人
110 指向天空的辽阔
对武强华诗歌的几点思考贺嘉钰
115 对女性: 以我的悲悯与真实
读武强华《乳晕》周小琳
121 时间时代时光
读武强华的长诗《本命年》吴锦华
/ / 姿态与尺度
128 在诗歌的高原翱翔
读陈人杰诗歌《西藏书》胡 弦
136 疏离时尚的本体性建构
评潘红莉的诗罗振亚 白晨阳
146 旷野上的寻找
解读唐祈诗碟《失落的笛音》王 芳
/ / 诗人访谈
154 大河的奔流
2016: 洛夫先生访谈录洛 夫 庄晓明
/ / 新诗史料
172 金曜诗话(十则) 邵洵美
/ / 外国诗论译丛
190 日常的艺术与实践[美] 查尔斯伯恩斯坦 著
赵慧慧 章 燕 译
作 品 卷
/ / 2016 年《诗探索》奖专栏
3 2016 年人天华文青年诗人奖 获奖诗人作品选
5 文化与生活的共振写作张二棍
8 张二棍诗六首
15 器皿中的神奇之物
生活经验与文化经验聂 权
18 聂权诗八首
23 胆小鬼、医学生或异己者武强华
26 武强华诗八首
32 第六届红高粱诗歌奖 获奖作品及评点
34 故园诗经(组诗) 魔头贝贝
40 你的邻居叫空虚, 你的哥哥是悲鸣臧海英
42 从这里开始生长(组诗) 吴乙一
50 谈谈吴乙一的组诗《从这里开始生长》江红霞
53 泥筑的窝发出橙色的光(组诗) 敬丹樱
60 没被夸张过的灵魂徐俊国
/ / 汉诗新作
65 新诗四家
65 语文组(组诗) 杨景荣
73 人间事(组诗) 刘 厦
80 松江拾零(组诗) 何居华
84 回乡书(组诗) 鲁 北
87 湖南常德诗人作品小辑
87 余仁辉 92 唐益红 95 曾宪红 99 龙向枚
102 戴 希 105 余志权 109 谈雅丽
/ / 探索与发现
115 文本析读
115 记与者(组诗) 阿 门
125 洗尽铅华见从容
品读阿门者 系列组诗有感南溪生
132 夜行动物(组诗) 林宗龙
140 夜行动物一盏灯
林宗龙的诗及阴性写作 的启示曾念长
148 作品与诗话
148 诗十首阿 斐
155 我与80 后 阿 斐
162 诗八首周广学
168 方法根本上出自心灵
诗歌创作札记周广学
/ / 驻校诗人冯娜专栏
173 恒河的灰烬
驻校诗人研讨会上的发言冯 娜
175 冯娜诗三十首
194 倾听与辨认
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札记江 离
內容試閱
理论卷
编者的话
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二届驻校诗人冯娜,1985年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是近年来在诗坛十分活跃的青年诗人。著有《云上的夜晚》《寻鹤》《一个季节的西藏》《无数灯火选中的夜》等诗文集多部。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诗人,冯娜既保留了白族的民族传统,又对现代诗学文化抱有极大的热情。她像辛波丝卡一样,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因而她的诗有生活实感却不是生活的实录,在想象的时空中充溢着隽永的、氤氲的诗意。这是一位具备多种笔墨,可塑性很强的诗人。在冯娜即将结束在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生活之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举办了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冯娜诗歌创作研讨会。本辑特选发卢桢、林馥娜、刘洁岷、陈培浩、景立鹏、蒋登科与战宇婷等人的论文六篇,以飨读者。
青年诗人武强华,出生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医学院毕业,但改了行,在工作之余,一直保留了对诗的钟爱,曾获2016年度华文青年诗歌奖。她自称:在偏远闭塞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生存与写作,我的想法是单纯的,正如童年时一个人去密林深处采蘑菇,寻寻觅觅,时而沉默,时而惊喜,在诗中我执守内心的这一份孤独和宁静。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与甘于寂寞的创作心态,使她善于用浓重的笔触抒写内心的感悟,诗歌的境界显得旷达而大气。她的诗源自生命的疼痛,在孤独的体验与生活的煎熬中,展示了一种大悲悯的情怀。这是一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较为宽阔的发展空间的诗人。本辑特在结识一位诗人专栏中,发表贺嘉钰、周小琳、吴锦华对其诗作的评论,把她介绍给广大读者。
本刊自2015年第2辑起开设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回顾专栏,发表了沈奇《诗性生命历程的初稿与原粹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姜红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坛档案》。2015年第3辑、第4辑刊发了姜红伟对叶延滨、王自亮、宋琳、马莉的访谈。2016年第1辑至第4辑,又刊发了姜红伟对徐敬亚、程宝林、王玮、朱霄华、蒋登科、王强、徐江、王国钦的访谈。鉴于姜红伟编的《诗歌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即将正式出版,本刊对姜红伟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的选发遂告结束。但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回顾这一专栏将长期保留,欢迎在那一特定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及相关研究者继续赐稿。
本辑诗学研究栏目刊发了钟文的《海德格尔的诗歌观》,这是一篇对海德格尔诗学思想很有分量的研究论文。作者认为,在海德格尔整座哲学大厦中,诗歌是这个大厦的一根顶梁柱。人的存在、人的思、语言、诗歌,是海德格尔所思考的全部内容的四大主题。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的关系,与其说是海德格尔发现了荷尔德林,不如说荷尔德林也表现了海德格尔。他们通过诗歌,在思的领域里建立起了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联系。作者对海德格尔引述的荷尔德林的诗句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诗是最危险的财富做了解读。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从一首诗歌就是创造筹划者的道说就是诗诗意的形象乃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想象作诗乃是人之栖居的基本能力诗歌是生命的形而上学诗歌的语言前语言诗人的尺度和诗的量度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歌观做了清晰的阐释。


海德格尔的诗歌观
钟文
诗是什么?答案可能是恒河之沙之数。数千年,古往今来多少思想家、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提到诗歌,但那是一种什么提法?或者把诗歌称作一种文体,视作一种写作方式,由此认为是一种高级的写作方式。或者把诗歌称作抒情或者浪漫的文体,由此诗就成了浪漫或者抒情的代名词。有的人在谈到诗歌文体的时候,又总是集中于这种文体的分行和押韵等特征。分行、押韵似乎就是诗。这个世界上读诗的人很少,写诗的人大多窘迫,处在边缘状态。这一切仿佛都是诗造成的结果,诗真成了一个不祥之物。
有一个人,与以上这些人的看法迥异。他竟然认为诗歌不是一种文体,不是一般的文学生产。诗歌是人类语言的发源处,诗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只有诗才能描写出人类理想的生活境界。由此,作诗之人必须是高贵的人、神圣的人。发这个高论的人就是海德格尔。
在海德格尔整座哲学大厦中,诗歌是这个大厦的一根顶梁柱。海德格尔所思考的全部内容包括四大主题:人的存在、人的思想、语言、诗歌。诗歌就是一个哲学主题,这种前所未有的理论绝对是人的思想的一大创造。这一创造可能会波及、延伸很多很多,但最有力的是对我们的诗歌研究有巨大的推动力。诗歌有幸了,诗人有幸了。
当我们沉浸在海德格尔对诗的这种美好的、崇高的描述之中的时候,再回过头去看,现实的场面是否还有如此这般的诗情诗意呢?连海德格尔都在哀伤:诗歌或者被当作玩物丧志的矫情和不着边际的空想而遭到否弃,被当作遁世的梦幻而遭到否定;或者人们就把诗当作文学的一部分。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96页。凡本文所引同一书者,此后注释均只标书名和页码,其余出版信息从略。但不用着急,一切伟大的思想家所创建的地平线都远在天际间,要想真正地、全面地认识它们一定需要时间,甚至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下面我们就做这个充满欣喜,但也不要抱着满载而归的想法的眺望。
一、海德格尔认为诗是什么
海德格尔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把荷尔德林视为他的哲学研究的中心人物。他称荷尔德林是诗人之诗人。他对荷尔德林感兴趣,不是因为荷尔德林在诗歌的活动中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他认为荷尔德林的诗是对诗歌本质规定性的引证。荷尔德林的诗歌创作高度地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责任和使命。由此,他认定荷尔德林的诗歌是同时代其他诗人都无法比拟的。海德格尔当然也引用里尔克等诗人作为他的哲思的内容。他却从来没有引证、评价过席勒、歌德这样当时被充分肯定的大诗人。他只是对荷尔德林情有独钟,他把自己的研究和荷尔德林的诗歌比喻为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当然,他更多的是把荷尔德林看作他思想的一个方向指引或者一个参照系统。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的关系,与其说海德格尔发现了荷尔德林,不如说荷尔德林也表现了海德格尔。通过诗歌,他们在思的领域建立了互相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联系。
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关于诗是什么,他用了荷尔德林的五句诗句来作为归纳:
1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
2因此人被赋予语言,
那最危险的财富
人借语言见证其本质
3人已体验许多。
自我们是一种对话,
我们能彼此倾听,
众多天神得以命名。
4但诗人,创建那持存的东西。
5充满劳绩,然后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5页。
以上这五点,是海德格尔思想中诗之本质的最概要、最基本的五点。我后面讲到海德格尔的诗歌观的时候肯定会联系到这几点。在开始之前,我想先分析最让人深思的两点,那就是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那最危险的财富。这两句话显得突兀而矛盾。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海德格尔说: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何以最清白无邪?海德格尔是这样解释的:作诗显现于游戏的朴素形态之中。作诗自由地创造它的形象世界,并且沉湎于想象领域。这种游戏因此逸离于决断的严肃性;而在任何时候,决断总是要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所以作诗是完全无害的。同时,作诗也是无作用的;因为它不过是一种道说或谈话而已。作诗压根儿不是那种径直参与现实并改变现实的活动。诗宛如一个梦,而不是任何现实,是一种语词游戏,而不是什么严肃行为。诗是无害的、无作用的。还有什么比单纯的语言更无危险呢?《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37页。这段话是海德格尔对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但是,海德格尔又在后面补充,自己的表述只是暗示,只是让这个暗示供人去探寻诗的本质。
海德格尔上述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无外乎如下几种:第一层意思,诗是一种创造,是用想象来进行的创造,它是一个梦,它所创造的是一个形象世界。这个梦与现实没有太多关联。第二层意思,诗歌逸离于决断的严肃性(这一点,海德格尔是把诗歌和哲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区分的重要一点)。第三层意思,诗歌是不会直接去参与改变现实的,所以它是无害的,甚至可以说是无作用的(当心,这个无作用是指社会行为方面的无作用)。所以,他又反过来说,诗歌是用语言来做一种道说,这是诗的最本质的社会意义。道说就是说一种本质的语言真理的语言。这跟那种对现实无作用的说法表面上是一种背离,实际上是另一种契合。在行为上是无害的,在思想上却说出了真理的本质。第四层意思,海德格尔认为,诗歌是一种语言游戏,一种语词游戏。游戏这个词汇,我们要把它与海德格尔的另一种说法作诗是一种筹划联系起来,游戏与筹划在海德格尔的语言当中是相似的。所谓筹划是一种严肃的行为。
为什么说诗歌又是一种最危险的行为,或者说最危险的财富呢?海德格尔认为诗歌是最危险的行为,其主要原因是诗歌和语言有关联。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语言首先创造了一种危险的可能性,危险乃是存在者对存在的威胁。而人唯凭借语言才根本上遭受到一个可敞开之物,它作为存在者驱迫或激励着在其此在中的人,作为非存在者迷惑着在其此在中的人,并使人感到失望。唯语言首先创造了存在之被威胁或存在之迷误的可敞开的处所,从而首先创造了存在之遗失的可能性,这就是危险。《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39页。海德格尔这段话说得很晦涩,实际上他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即语言可以让人的存在被敞开,但也有可能因为语言的运用不恰当,人的存在会被遗失。由此,语言是危险的。这是诗歌是最危险的行为的第一种原因。第二种原因,海德格尔又这样说:在语言中最纯洁的东西和最晦蔽的东西,与混乱不堪和粗俗平庸的东西同样的达乎词语。《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40页。海德格尔认为,语言因为是这种纯洁的东西和粗俗的东西的同时存在,它们一并在词语中表现出来,所以,这就是一种冒险的行为。海德格尔要求:语言必然不断进入一种为它自身所见证的假象中,从而危及它最本质的东西,即真正的道说。《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40页。在这里面,海德格尔讲了诗作为最危险的语言的第三个原因。这个原因非常重要,因为诗的语言并非一般的言说,应该是道说,而道说又不是那么容易,这就会构成种种假象。第四个原因,他这样讲:词语一旦被道出,就脱离了忧心诗人的保护,所以,对于已经道出的关于被隐匿的发现物和有所隐匿的切近的知识,诗人不能轻松地独自牢牢地把握其真理性。因此,诗人要求助于他人,他人的追忆有助于对诗意词语的领悟,以便在这种领悟中每个人都按照对自己适应的方式实现返乡。《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33页。诗人所写出的诗歌是需要求助于读者、他人来理解,要被他人所领悟,诗才能够实现道说的彰显。诗人说出的语言必须在被保护中才能够达到目的。海德格尔说:诗从来不是把语言当作是一种现成的材料来接受,相反,是诗本身才使语言成为可能。《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47页。诗歌作为一种危险的东西那就是诗歌语言和现成的语言是隔绝的道理。如果做不到把诗的语言摈弃于人云亦云之中,诗就不能称为诗。海德格尔认为,今天的人们在说语言的时候有太多的那种非本质的词语,悬空阔谈,人云亦云,而这些东西和诗歌的道说相去太远,这一切的一切就必然使得诗的活动成为一种危险的活动。
海德格尔说诗歌是最危险的行为,是从两个层面来表达的。第一个层面,是纯粹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以上四个原因说的就是这个问题。第二个层面,他认为语言表达的困难和人的生命的升华是联系在一起的。诗歌面对人类深渊最大的恐惧也就是这点。因为语言是涉及人的存在生命的东西。人对语言的运用从表面上说就是可说和不可说、要说和怎么说的问题。诗歌所要达到的是道说,是一种不可说,但恰恰要进行可说的表达。诗的语言表达也就是可说不可说,用可说说出不可说,让不可说成为可说。这种可说的不可说对于每个诗人来讲都是最大的考验。要让生活的本质和真理无蔽地敞开,而这种敞开是把那种不可说的东西,一种微妙的神秘的奥妙展现出来,所以必定要自行遮蔽,在遮蔽与彰显、显与隐的两层矛盾与运动中艺术地表现。这确乎是语言的考验,但更是生命的考验。这种可说又不可说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生命体验。生命的体验,唯是在命运的撕裂、生命的升华中才会有的。所以,它不尽然是一种语言表达,它更是人的存在在隐蔽之处被诗意地发现,让说不可说的神秘深入到那种隐秘的大道之中,深入到那个遮蔽的中心去了,诗才成为诗。海德格尔说的危险之最危险就是这个。
二、海德格尔的诗歌观
1一首诗歌就是创造。
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把存在之物归结为创造的东西并不多,艺术中的雕塑、绘画他认为是创造,但他强调创造最甚之物就是诗。当然,把诗歌说成是创造并不是海德格尔的发明,但是海德格尔在论述诗歌作为一个创造物的本质和特点的时候,表现出他独到的发现。
海德格尔如此阐述他的结论:一首诗歌就是创造。甚至看起来是在描述的地方,诗歌也在创造。诗人在创造之间构想某个可能的在场着的在场者。通过创造,诗歌便为我们表象活动想象出如此这般被构想出来的东西。在诗歌之说话中,诗意想象力道出自身。诗歌之所说是诗人从自身那里表说出来的东西。这一被表说通过表说其内容而说话。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多样的表说。语言无可争辩地表明自己是表达。然而,这个结论与语言说话这个命题相悖。后者假定,说话本质上并不是一种表达。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0页。细细地读这段话,海德格尔认为诗歌是创造的原因有如下几个:第一,诗歌的说话不尽然是一般性的表达。第二,他认为诗意的说话是诗意的想象力来道出自身,注意是道出,即本质地说出。第三,他认为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完全多样的表述。第四,他认为诗歌为人类创造了一种表象世界。这段话是从这四个意义上说出诗歌是一种创造。
海德格尔在另外的地方又这样认为,诗歌的创造是诗人创建那持存的东西。《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35页。这个问题海德格尔进行过很多阐述。他反复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诗人创建一个持存者。所谓的持存,就是对生活的此在表现出坚持,表现出生命的活力,持存的东西就是持存者。他认为,像生命与存在这种永恒的东西显自身为总是持留的东西,你能够把这种持留的东西表现为一种在场的状态,这就是一种持存的态度。而这种所谓持存的东西从规定上而言,它是进入到人的生活的本源之处去的。人作为一种存在者,他进入到一个本源之处去,那么,人才成为一个持存者。而诗人就是创建一个持存者,也就是进入到一个本源之尽处的一种状态。海德格尔说:本源只是如此这般地让自身显示出来,即:这种显示作为一种本源中起源的漫游之返回,参与到对本源的接近过程之中。由此,显示就在本源本身的坚固性中被确定下来。这也就是说:被创建出来。据此看来,创建乃是向本源接近的持存,它之所以持存,是因为作为通向源泉的胆怯行进只是难以离弃那切近之位置。这种作为显示着的持存的创建所创建的,乃是创建本身。《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177页。海德格尔最后一句话很晦涩,显示着的持存的创建所创建的,乃是创建本身。也就是说,持存就是持存者。一旦一个诗人把生活本源的东西发现并坚持把它创造出来,他就是一个持存者。所以持存者的本身就是一种本源的东西,是一种诗人力待发现并创造出来的东西。海德格尔认为,所谓诗的创造实际上就是把诗人自身及生活连同整个世界一块儿去发现、创造。不尽然是用人的五官六觉去发现什么,而是把人自身的生命连同大地和世界一起去创造,这种创造才是真正的创造。这可能正是海德格尔说了这么多绕弯的词汇,他需要根本表达的东西。诗人说创建那持存的东西,持存就是创建者,创建者就是诗人所思的持存的东西。创造者只有和被创造者共同生活在一起,才能共同地被发现,共同性的被创造的含义就在里面。
海德格尔从年轻时代开始就经常用诗歌来表达他的思维。1947年,海德格尔写了一首组诗《从诗的经验而来》。这首组诗里面有一首诗特别有意思:
运思之诗性依然蔽而不显。
运思之诗性彰显处
有如半诗歌之智性虚幻
久而久之矣。
而运思之诗
实乃在之地志学
在之地志学
比在的真实到场
公布者在之行止。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集),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162页。
海德格尔为了说明诗歌的本质,这首诗又发明了一个含义。他认为运思之诗,实乃在之地志学。什么是在之地志学?地志学这个词汇在海德格尔后期的文章里面几乎等同于以前的存在学。当然,如果说海德格尔前期的存在学重要的还是时间问题,那么,他后期用的地志学可能更多的是指空间问题。所谓地志学就是地方、位置、大地。诗歌的本质、创造的本质就在于记述描写,人的一切存在的位置和行踪,是从这些存在物的动态来传达人的本质的存在。海德格尔认为,诗歌就是这种具体的表达人与存在着的这个世界关联的东西,具体而言,也就是所谓天、地、神、人四种整体的空间。让这样一种宏大的空间力待彰明,并道出人与这个空间的关联,这当然是创造了。
在海德格尔的观点里面,他认为这个世界是显的,而大地是隐的。诗歌的存在就是要开启世界,让世界的存在达乎显。而诗歌又是作为一种创造,必须把这种显置回于隐的无限的可能性之中。这种隐与显的双重的转换,这就是艺术,尤其是诗歌作为特殊的创造物的艺术。这就如海德格尔在另外的地方说的:真理之本质即是原始争执,那个敞开的中心就是在这一原始争执中被争得的,而存在者站到这个敞开中心中去,或离开这个中心,把自身置回到自身中去。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海德格尔认为诗歌的这种创造性还表现在多个地方。海德格尔在多处表达:诗歌是一种想象的梦。海德格尔认为诗歌就是一个奇迹和梦想。他说:一边是奇迹和梦想,另一边是有所掌握的名称,两者融合在一体于是产生了诗作。《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第161页。在海德格尔看来,诗意的东西就是一种奇迹和梦想,是一种从自身而来,从现实而来,但通过诗的语言,表现为与现实和存在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在另一处,他说得更妙:诗人似乎只需把使他迷惑的奇迹和令他陶醉的梦想带到语言之源泉旁,从而以不曾黯淡的信心从中汲取词语,吸取那些吻合于诗人想象出来的一切奇迹和梦想的词语。《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第160页。
有时海德格尔甚至会这样说:诗人的特性就是对现实熟视无睹。诗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梦想而已,他们所做的就是耽于想象。仅由想象被制作出来。《演讲与论文集》,第197页。诗歌的创造是一种想象力的非现实的游戏。一个诗人越是需要诗意地表达生活,他就越是需要自由地、高度地想象。但是,海德格尔的思维马上又转了过来。他一边在说,诗是需要想象的,需要做梦,但一边又认为这一切的一切不能离开大地,实际上也就是不能离开人的存在,不能离开人的现实。他说:因为诗意如果被看作诗歌方面的东西,其实是属于幻想领域的。诗意的栖居幻想般的飞翔于现实上空。诗人特地说,诗意的栖居乃是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以此来对付上面这种担忧。作诗并不飞跃和超出大地,以便离弃大地、悬浮于大地之上。毋宁说,作诗首先把人带向大地,使人归属大地,从而使人进入栖居之所。《演讲与论文集》,第201页。请注意,海德格尔这番诗要想象,又要植根大地的说法,决非我们以前旧俗文艺观点的所谓文学要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的陈见。海德格尔形容现实大多以大地之称喻之。诗歌的所谓创造就是一种想象力的梦,这个梦从大地而来,不离弃大地,不悬浮于大地之上,诗的这个梦根本上是要把人带向大地,归属于大地,这个归属是诗性地归属,非现实地归属。这就是本质所在。海德格尔的这种思想其核心是要求诗歌通过创造让人诗性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性地栖居是人真理性的存在。这里所谓的大地就已不是简单的现实了。海德格尔所谓诗的梦与奇迹指的是一种理想生活,而现实与大地就是梦在大地上的实施。
海德格尔在论及荷尔德林诗歌的时候,他特别欣赏荷尔德林诗歌中的那种梦幻色彩。他认为:在诗的自由构成领域里,可能事物之变成实在(也即现实之物变成理想)显示出一个梦的本质特性。《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135页。海德格尔认为,诗的梦幻、诗的想象会把事物变成实在,实在的诗性表现就是理想。正因为诗歌有这样一个特点,海德格尔把诗歌的这种梦称为神性的梦。所以,这种梦在海德格尔其他的表述中又往往说成是一种先行道说式的话语。当诗人们在他们的本质中存在时,他们是先知先觉的。《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136页。诗人是先知者,并非他可以未卜先知。乃是他在大地深处根植的体验,以及对理想生活急切的企盼。这两者的融通必定使他们先行性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并先知先觉地告知人们,你们该怎么活着,怎么诗性地栖留。这就是诗人神性的梦,有关此,海德格尔特别强调:诗人所意求的,是在本质性的意愿中所意求的东西,也即命运中的适应的东西。这种东西之所以到来,并不是因为诗人意求这种东西,相反地,诗人必须在诗意创作之际愿望到来者,因为它是不可先行创作的诗歌,及神圣者之梦幻。诗必须以美好的言谈把大地献给到来者。《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152页。诗一旦担负起这种神性的梦想、理想的梦想的职责,诗作为创造的含义就有了一种全新并且更为高级的诠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