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儒家法眼:对诸子的肯定与批判(当代新儒者余东海,对老子、管子、墨子、韩非、商鞅、荀子及魏晋名士进行肯定与批判,还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

書城自編碼: 294727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余东海
國際書號(ISBN): 9787505738423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0/23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售價:NT$ 498.0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售價:NT$ 325.0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售價:NT$ 493.0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NT$ 308.0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NT$ 202.0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NT$ 554.0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售價:NT$ 381.0
黄金圈法则
《 黄金圈法则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85
《 论语点睛(上下)(当代新儒者余东海先生,集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之长,弥补明朝蕅益大师《论语点睛》的不足,重新为《论语》画龙点睛,以儒解儒,新见迭出,是生命成长的实用指南) 》
+

NT$ 743
《 心灵哲学 》
+

NT$ 285
《 大人启蒙读本(当代新儒者余东海先生以中道立场评诸子百家,谈如何成为自立自强、以“天”为榜样的“大人”) 》
+

NT$ 225
《 四书要义(当代新儒者余东海先生,用“仁”“义”“大”“中”四个字打通《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内在思想,用现代语言圆融自洽、自成体系地讲述四书的宗旨要义) 》
+

NT$ 285
《 春秋精神(当代“犀利”儒者余东海先生,纵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曲折,弘扬儒家真精神,“凡是尊儒的正统王朝必然强盛”,呼唤重回“尊儒”时代) 》
+

NT$ 510
《 论语大义浅说(这是可大可久的生命之学,这是重建中国人的优美生活方式) 》
編輯推薦:
★以儒家中道立场对诸子进行批判、破斥、肯定、吸收,厘清了诸多对中国文化似是而非的认识
★始终坚持说真话、说真理的原则,与普遍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新见迭出
★突破学院派的禁锢,大胆提出自己的学说,文采颇佳,文笔犀利,为儒学界所罕见
★在对诸子的肯定与批判中直面时代病灶,痛陈时弊,一针见血,大有激励、唤醒时代人心的现实作用
近两百年来,许多人把中国的弊病统统栽到儒家身上,不予余力地打倒和摧残儒家,导致空前严重的文化自伐、道德自毁,其后患至今未已。究其根源,是对诸子百家认识不清,而儒家则为其背了黑锅。唯儒家正法眼,给以诸子如理如实的评价,才能纠价值观之偏,还儒家清白,还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
东海老师对于诸子百家,既有批判和破斥,也有肯定和吸收,如何破如何收,因各家而异。例如,对老子、荀子及管子,有破有收,但对商鞅则有破无收,重在批判。书中在对韩非、商鞅以及对魏晋文人的批判尤为精彩,观点新颖、独到。对诸子的批判,并不妨碍对其的肯定和恰当的文化定位,而是为更好地厘清对中国文化似是而非的认识。
內容簡介:
本书是余东海先生作品集之一,对诸子作出充分的肯定与批判,诸子百家无不源于儒家六经。于六经所坚持的中道,诸子百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离和背离。本书根据中道立场、观点和方法,分别对老子、管子、墨子、韩非、商鞅、荀子及《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等进行了如理如实的评判。作者对传统各派,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这既是儒家的文化责任,也是理之所当,礼之所然,是阐明儒家中道的必需。
關於作者:
余东海,原名余樟法,当代儒者。作者站在儒家中道立场,旗帜鲜明地弘扬儒家精神,其思想多有有经典依据,别具特色。同时汲取了佛家、道家的营养,古今荟萃,中西合璧,归结于仁本思想之下。已出版《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等儒学系列。
目錄
撰述说明.......................................................1
第一章 关于老子................................................1
前言............................................................1
《老子》八十一章............................................... 4
第二章 关于管子................................................ 59
前言........................................................... 59
《牧民》解评................................................... 64
第三章 关于墨子................................................ 69
前言........................................................... 69
《亲士》解评................................................... 79
《所染》解评....................................................82
《兼爱》解评....................................................84
《非儒》解评....................................................88
《耕柱》解评....................................................96
《贵义》解评....................................................105
《鲁问》解评....................................................109
第四章 关于韩非................................................121
前言............................................................121
《五蠹》解评....................................................125
《显学》解评....................................................139
《忠孝》解评....................................................147
第五章 关于商鞅.................................................152
前言.............................................................152
《更法》解评.....................................................156
《垦令》解评................................................................160
《农战》解评................................................................166
《去强》解评................................................................172
《说民》解评................................................................177
《算地》解评................................................................181
《开塞》解评................................................................185
《壹言》解评................................................................189
《错法》解评................................................................192
《战法》解评................................................................195
《立本》解评................................................................196
《靳令》解评................................................................197
《画策》解评................................................................201
《境内》解评................................................................206
《弱民》解评................................................................210
《君臣》解评................................................................214
第六章 关于荀子对王道和霸道的认识....... .. ................................217
《王霸》解评................................................................217
第七章 关于《世说新语》...................... ................. ............235
前言....................................................................... 235
清谈误国....................................................................235
祸世败家....................................................................240
竹林七贤................................................................245
贼头祖逖....................................................................250
似是而非....................................................................253
附:有关微言一束.................................................. .........257
第八章 关于《吕氏春秋》.....................................................260
內容試閱
老子的不足
《周易》首乾,乾性阳刚,富有刚健、中正诸德,孔子法乾,取义于阳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黄帝《归藏易》首坤,坤性阴柔,老子法坤,取义于阴柔,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有人嘲笑道家之道是阴之道,不是没有道理的。
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孔子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故儒家阳中有阴,集阳刚、阴柔诸美于一身;道家阴中有阳,静中有动,不乏阳刚之气。坤卦说: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所以说道家的虚静也是相对而言。《老子》对本体的描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尤合《易经》不易和性健之旨。
但道家毕竟主乎阴柔,其本体论毕竟偏于虚静和归本虚静,其经典更多的是对虚静无为的强调,人生唯重超脱,政治唯倡无为。坤元不能涵盖乾元,乾元则可以涵盖坤元。儒家乾坤并建,阴阳刚柔圆满统一,因此高于道家。佛道强调空寂和虚静,殊不知,空寂的尽头,是生生不息,至诚无息;虚静的尽头,是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即天性,即乾元之性。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若不能自强不息,则不能弘道。《礼记哀公问》记载:公曰: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
道家于道有见,知其不殆,卒归本自然(道法自然),主张守静任化,以致废除裁成辅相之人能,究不悟圣人成能之旨。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其实老庄于天性的认证,也不全面,知其虚静,不知天性更有健动的一面。
道家作为中华文化的三大家之一,《老子》作为道家最高经典,智慧很高,但所见不够圆满中正,非大象之全,只可称之为偏激的智慧。《老子》一书颇有道理,又有不少偏激、极端、非正常之处,如果付诸实践,难免行差踏错,或者流弊无穷。
道家阴柔,法家阴毒,虽然性质不同,但不乏相通之处。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就从《老子》中汲取了不少营养。荀子的偏差和老子的偏激,共同培养了韩非的阴邪恶毒。《史记》中将老子与申不害、韩非合为一传,一言申不害本于黄老,再言韩非归于黄老,其意申韩法术渊源于黄老,不无道理。王夫之将老庄、浮屠、申韩并称为古今三大害,将佛道与申韩完全等同起来,则过了。就像荀子门下出了韩非、李斯,但荀子与韩李的正邪之别不可混。
孔子说:洁净精微,易之教也,其失也贼。此言用在老子身上,颇为合适。康有为说,老子偷得《易经》半部,难免有点贼。然老子毕竟有道,其贼有限,学老子有失,进一步贼起来,就会流于申韩的惨刻寡恩,为害天下。马一浮先生说:老子其失也贼。这个贼害就大了。
马一浮在《论老子流失》中又说:周秦诸子以道家为最高,道家之中又以老子为最高,而其流失亦以老子为最大。法家之不仁,不能不说老子有意启之。合阴谋家与法家之弊观之,不是其失也贼么?然哉然哉!
东海儒眼看《老子》,依儒家法眼和中道智慧,予以如理如实、实事求是的评判,是者是之,非者非之,正者可之,偏者纠之。某些道家人物以孔子向老子问礼之事来抬老贬孔,很是无谓。圣人无常师,能者为师。孔子好学,入太庙,每事问。向老子问礼,作犹龙之叹,并不意味着孔子完全认可道家。学礼不同于学道,赞美不一定同道。对于道家和隐士,孔子师徒既很尊重也有批评。(孔子与老子是否同时,见仁见智。姑且以《史记》所载为真实。)
老子批评孔子,假设为真,是老子自说自话;孔子赞美老子,则说明孔子尊贤嘉善,孔子也曾赞美管子如其仁,就像东海高度尊重、赞扬某些自由派志士一样。或问老子是否圣人。陆贾说:自人君至于庶人,未有不法圣道而为贤者也。(《新语》)此言甚是。别说圣德,就是贤境,也必须通过儒家中道才能抵达。如果说老子是圣人,那也是外道圣人,与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儒家圣境有异。当然,道家自有标准,也不以圣为理想人格。
道心惟微,不易全证,唯我儒家圣人,才能允执厥中,唯我儒家正经,才能精义入神。中外各种良性学说,虽有所得,部分而已;佛道两家最能得其大体,但也非全体。故孔子虽十分尊重老子,但与尊重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毕竟不同。对周公们是完全认同,对老子虽然高度赞美,并不完全认同。
儒家对于外道圣人,予以如实评判,则是理所当然、礼所当然,非狎侮也。如孔子对七逸民和荷蓧丈人们,孟子对伯夷、伊尹、柳下惠,都高度推崇又不尽认可。太史公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宋儒对佛教更是侧重于批评。道理最大,当仁不让于外道圣人也。
2010年清华大学在上海自主招生时,有这样一道面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这是个伪问题,这个假不完全不成立,盖儒道两家都是正理正学,孔子、老子都重谦德,相互欣赏尊重。如果打架指义理相争,君子帮理不帮亲,谁的话更有道理就认同谁。将四书五经与《道德经》比较,我毫无疑问会站在孔子一边。
《论语》中孔子对隐士(道家者流)颇有微词,然点到为止。以儒家大中至正而无微不至的眼光,把《老子》彻头彻尾、彻外彻里地看透,看进老子和道家的心髓里去。该赞则赞,该批则批,该是则是,该非则非,该收则收,该破则破,深度揭示老子的本来面目。


重评竹林七贤
《世说》共三卷三十六门,上卷四门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为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都是正面的褒扬;下卷二十三门,虽有贬斥,仍以褒扬为主。总之,三十六门都褒扬了很多不值得、不应该褒扬的东西,甚至错认庸俗为脱俗,错认下流为风流。下面举例说明之。
古今艳称的竹林七贤,就有些名不副实。《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世说任诞》说他们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当时清谈派共同议论竹林七贤的优劣,谢玄说:先辈初不臧贬七贤。刘强赞美说:谢公此语用心良苦,盖七贤未尝无优劣,然竹林之精神实乃浑一整体,有沛然莫之能御者在焉,割裂观之,必伤其真髓,损其元气,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矣。
竹林精神,植根于老庄,归本于虚静,有一定的清高超脱,却谈不上什么有沛然莫之能御者在焉,而七人优劣不同也是很明显的。按照儒家标准衡量,劣者龌龊小人而已,优者的境界也很有限,没有一流人士,只是一般人士,优缺点并存,勉强可称为准君子。
他们堪称进退失据:进不像官员,退不像隐士;皆不能济世,或不能保身,如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可谓活着徒有虚名,死不足以成仁。如嵇康,字叔夜,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德行》载: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够谨慎的了,可惜人才华有余而德智不足,还是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四十岁。
刘强说:嵇康之死,惊天地泣鬼神,堪与苏格拉底之死相媲美,实人类史上最壮美之死亡矣!太过誉了。嵇康之死,死得无谓之至,值得同情,不值得敬佩。明哲既不足以保身,杀身亦不足以成仁,哀哉。《政事》载: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尽管山涛、嵇绍是正面人物,但山涛举荐嵇绍,陷嵇绍于不义;而嵇绍居然.颜事仇,置父仇于不顾。儒眼看去,都有道德问题。刘书所引顾炎武和余嘉锡的批评,中肯在理。顾炎武说: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也。夫绍之于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荡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