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礼盒装)

書城自編碼: 292871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余世存 著 老树 绘
國際書號(ISBN): 9787D24159857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12/17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21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NT$ 717.0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NT$ 493.0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售價:NT$ 538.0
我,毕加索
《 我,毕加索 》

售價:NT$ 280.0
投资真相
《 投资真相 》

售價:NT$ 381.0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NT$ 437.0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NT$ 442.0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售價:NT$ 3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68
《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
+

NT$ 945
《 立人三部曲 《盗火与革命》《安身与立命》《世道与人心》 》
+

NT$ 315
《 盗火与革命(余世存二十年磨一剑,纪传百位民国人物) 》
+

NT$ 564
《 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余世存先生详解这部被誉为“群经之首”的人类经典,复杂、神秘、玄化中正本清源,重新还原中华经典的特有魅力。) 》
+

NT$ 358
《 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
+

NT$ 205
《 海豚文存:一篇读罢头飞雪(精装) 》
編輯推薦:
一部了解中国节气文化的入门书,一部可以按时阅读、读上一年,从而了解时间、空间及其于我们生命意义的作品。
首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背景和时间,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本书以宏大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介绍了节气在天文、气候、农业、养生、历史、美学、哲学观念等方面的常识,对于每一节气、物候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
解读中国人的时间哲学。节气不仅跟农业、养生等有关,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认知有关。作者将节气的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的关系作了说明,让当代人认识到,二十四节气的古典时间在我们身上依然发挥着作用。
引领当代人重温古典时光,亲近天地万物。二十四节气既是生存方式,也是生活方式。重温节气不仅仅是追忆逝去的田园牧歌,更是温故知新的寻根感悟之旅。
文人画家老树倾力绘制24幅节气美图。每个节气篇章都配有老树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图一幅,让读者直观感受节气之美。
著名设计师王志弘亲自操刀,赋予本书一种现代美感,切合了《时间之书》将古典时光呈现给当下的初衷。
余世存:这本书是关于节气时间的书。关于节气时间,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或听说过,
內容簡介:
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时间和背景,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有关节气的介绍往往仅止于天文、农业、养生等专业常识,本书依托作者的研究,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证实中国人将律历并称的意义,在日历变易之际,有我们生存的规律和律令。每个节气都配有老树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图一幅。
關於作者:
余世存
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已出版的主要作品:《立人三部曲》《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东方圣典》(主编)等。
老树
画家、学者,本名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
目錄
自序:行夏之时关于二十四节气 Ⅰ

立春天下雷行而育万物 1
雨水君子以思患预防 15
惊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27
春分君子以类族辨物 41
清明君子以议德行 53
谷雨君子以同而异 69

立夏君子以辅相天地之宜 79
小满君子以饮食宴乐 91
芒种君子以非礼勿履 103
夏至君子以自强不息 115
小暑君子以正位凝命 129
大暑君子以劳民劝相 141

立秋君子以作事谋始 153
处暑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165
白露君子以常习德教 177
秋分君子遁世无闷 189
寒露君子以矫枉过正 199
霜降君子以反身修德 209

立冬君子以俭德避难 219
小雪君子以自昭明德 231
大雪君子以寒江独钓 243
冬至君子以见天地之心 255
小寒君子以经纶 271
大寒君子以修省 285
內容試閱
自序:行夏之时关于二十四节气
借助于技术的加持,人类知识正在大规模地下移。孔子没注意到技术、文明平台演进的意义,他的唯上智下愚不移看似有理,其实则误。在权力独大之前,知识也曾散布于人类每一个体那里,由其自信自觉地发明发现,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即言此象;后来,权力绝地天通,民众既不能看天,也无在大地上自由迁徙行走的权利,知识由权威发布,万众只有深入学习的义务了。
关于节气、天文历法等等的知识也是这样为权力、少数人垄断。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知道时间,懂得天时、农时、子时午时及其意义的人并不多。直到民国年间,教育部中央观象台还要每年制订历书。到了20世纪80年代,挂历、台历等市场化力量打破了权力的垄断。今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问时、调时、定时了。
我们的知识史带来的负面作用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清理,对很多现象、习俗、知识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其有而不知其万有。节气,这一传统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生活和文明现象,不仅民众日用而不知,就是才子学者也少有知道其功能意义。今天的人们在0和1组成的移动互联网上已经往而难返,收视而无知无识;很少有人去深入到时和空组成的坐标上认清自己的位置,更少有人去辨析时和空各种切己的意义。
时空并非均匀。一旦时分两仪四象,如春夏秋冬,我们必然知道自己在春天生发、走出户外,在冬天宅藏,在秋天收敛,在夏天成长。尽管圣贤对时间有着平等心,在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能以等身布施,但朝乾夕惕仍有分别。王阳明甚至发现了时间与世界的关联: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的世界。
在传统社会那样一个以农立国的时代,时间远非生长收藏那样简单,更非王公贵族、精英大人、游手好闲者那样优游卒岁。先民在劳作中,渐渐明白时间的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传统农民没有时间观念,尤其没有现代的时间意识,但他们不仅随着四季的歌喉作息,而且分辨得出一年中七十二种以上的物候迁移。我看见好的雨落在秧田里,我就赞美,看见石头无知无识,我就默默流泪。这样的诗不是农民的。农民对自然、鸟兽虫鱼有着天然的一体缘分感,如东风、温风、凉风、天寒地冻、雷电虹霓;如草木、群岛、桃树、桐树、桑树、菊花、苦菜;如鸿雁、燕子、喜鹊、野鸡、老虎、豺狼、寒号鸟、布谷鸟、伯劳鸟、反舌鸟、苍鹰、萤火虫、蟋蟀、螳螂、蚕丝、鹿、蝉等等,农民是其中的一员。
农民明白粗放与精细劳动之间的区别,明白农作物有收成多少之别,播种也并非简单地栽下,而分选种、育种和栽种等步骤。农民中国的意义在今天仍难完全为人理解,中国农民参与生成了对人类农业影响极为深远的水稻土。一亩小麦可以承载的人口是多少呢?25人左右。一亩玉米可以承载的人口大概是50人。一亩水稻可以承载的人口则是200人左右。在农民这个职业上,中国(包括东亚)农民做到了极致。一个英国农学家在19世纪初写的调查报告中认为,东方农民对土地的利用达到艺术级,一英亩土地可以养活比在英国多六倍的人口,从套种、燃料、食物利用、施肥循环、土壤保护,都非常了不起。所有这些,与农民对时间的认知精细有关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农民借助于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孔子像农民那样观察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为此引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气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从节气到气节,仍是今天人们生存的重要问题:我们是否把握了时间的节气?我们是否把握了人生的节点?是否在回望来路时无愧于自己守住了天地人生的气节?如果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应该承认,我们跟天地自然隔绝了,当代人为社会、技术一类的事物裹胁,对生物世界、天时地利等等失去了感觉,几乎无知于道法自然的本质,从而也多失去先人那样的精神,更不用说气节。
但在传统社会,人们对天地时空的感受是细腻的。时间从农民那里转移,抽象升华,为圣贤才士深究研思,既是获得人生社会幸福的源泉,也是获得意义的源泉。时间有得时、顺时、逆时、失时之别,人需要顺时、得时,也可以逆时而动,但不能失时。先哲们一旦理解了时间的多维类型,他们对时间的认知不免带有强烈的感情,读先哲书,处处可见他们对天人相印的感叹:豫之时义大矣哉!随之时义大矣哉!遁之时义大矣哉!这就是顺时。革之时大矣哉!解之时大矣哉!颐之时大矣哉!这就是得时。人们的时间感出现了紊乱、社会的时间意识发生了混乱,圣贤或帝王们就会改元、改年号,以调时定时、统一思想意识。而在这所有的时间种类里,跟天地自然合拍的时间最宜于人。今天的城里人虽然作息无节制规律,但他们到乡野休整一天两天,其生物钟即调回自然时间,重获时间的节律和精气神。自然,历代的诗人学者都在节气里吟诗作赋,他们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也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不可思议。
一个太阳周期若分为春夏秋冬四象,一年就有四象时空,如分成八卦八节,一年就有八种时空,我们能够理解,太极生分得越细,每一时空的功能就越具体,意义越明确。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不仅与农民有关,也与城里人有关,更与精英大人有关的原因。在二十四维时间里,每一维时间都对其中的生命和人提出了要求。一个人了解太阳到了南半球再北返回来,就知道此时北半球的生命一阳来复,不能任意妄为,出入无疾;一个人深入体悟这一时空的逻辑,就明白天地之心的深长意味。而我们如果了解到雨水来临,就知道农民和生物界不仅遇雨则吉,而且都在思患预防。我们了解到大暑期间河水井水浑浊,天热防暑,需要有人有公益心,此一时空要义不仅在于消夏,和获得降温纳凉防暑一类的物资,更在于提高公共认同,劳民劝相。24节气时间,每一时间都是人的行动指南,冬至来临,君子以见天地之心;雨水来临,君子以思患预防;大暑来临,君子以劳民劝相。
我当初写节气由不明觉厉到后来逐渐明白时空意义,经历了对历史叙事、审美叙事乃到善的叙事的温习。节气不仅跟农民农业有关,不仅跟养生有关,也跟我们每个人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普通人只有了解节气的诸多含义,他才能理解天人关系,才能提撕自己在人生百年中的地位。在小寒节气时需要有经纶意识,在大寒节气时需要修省自己,在立秋时需要有谋划意识,在秋分时要理解遁世无闷古人把五天称为微,把十五天称为著,五天多又称为一候,十五天则是一节气,见微知著,跟观候知节一样,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
我意识到,时空的本质一直在那里,只不过,历史故事也好,诗人的才思也好,只是从各方面来说明它们,来强化它们。有些时空的本质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温故知新。在写作这篇小文时,重读书稿,发现仍有若干材料没有加入。如六月芒种节气,时间要求人们以非礼勿履,我对此的解释过于直硬,其实如附会农村人生活,当让人惊叹其中的巧合。芒种节气里农作物成熟了,一些见邻起意的人,尤其是那些不劳想获的二流子们,经过麦田时,会低头假装倒一下鞋子里的渣土,实则顺手偷几把麦子故正派人经过别人家的农田,都不会低头整理鞋子,以免误会,这就是非礼勿履了。这样的现象,今人固然可以理解成传统农村社会的短缺所致,但是,经过瓜果农田,今人顺手牵羊的行为并不少。西哲奥古斯丁少年时就偷过邻居家的梨,奥古斯丁没有放过自己,他一生思考的起点即是这一事件,他的结论不是现象层面的非礼勿履,而是深刻地检讨人的罪性。可见,时间给予人们丰富的意义,由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组成的意义仍在不断地生成之中。
在事物成熟的时间里展示了人性的原罪,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文化中也可思可考。气人有,笑人无、见不得别人好、围堵某个经济起飞的国家,等等。本书里收录了中国人至于八月有凶、南征吉的说法,都是夏秋之际作物成熟引来邻人邻村邻国的觊觎,书中就收录了郑国军队到天子眼皮底下抢割周天子的粮食的事件。事实上,人与时间的关系确实可以观察人的性情道理,也可以看出一人一个族群的状态。真正有操守气节的态度是: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
作为圣之时者,孔子深刻地理解到了时间之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他在回答为邦之道时就说过,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夏时即是阴阳合历的农历,夏时的重要在于它见万物之生以为四时之始,孔子自己的话是,吾得夏时而悦者,以为谓夏小正之属盖取其时之正与其令之善也。这就是说节气时间不仅正确,它对人间人身人生的规定性也是善意的。有些王朝不以夏时为准,而从十一月、甚至十月为时间起点,时间开始了,事实上不仅扰乱了天时农时,也使人找不到北,失时而失去人生的坐标。孔子看到了,正确地调时定时,能够使天下钦若昊天。因为时各有宪。每一维度的时间都有其宪法,有其至高无上的规定性。在全球化时代,孔子的行夏之时之说,就是采用公历时间,享用各国产品,保留中国元素,怀抱人类情怀。
遗憾的是,如前所说,关于节气一类的知识曾经为少数人垄断。巫师、王室、日者、传天数者、钦天监、占天象者、各种卜日卜时的先生们等等,他们在下传时是否无私,他们是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一个问题。知识在一步步下移,但至今文明社会仍未实现藏富于民、分权于众、生慧于人。就像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阐明的,必须破除主体性思维和科技时空观,人才能真正成为时间性的。海氏为此预告了现代人的异化:人的存在是时间性的,而时间又因人的感觉而发生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论是多么的浪漫,然而它又是残酷的,既然可以通过感觉改变时间轴,那么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欺骗世界也就没什么不可能的了。
这也是我极为看重本书的原因。蔡友平先生曾告诉我,对他们酿酒人来说,采集药草酿酒虽然重要,但时间才是最重要的参数,只有时间到了,酒才能荡气回肠。在这方面,节气堪称中国文明的智慧,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实证的存在与时间。在知识下移到每一个人身上的时代,回到节气或时间本身,有利于人们反观自身的气节或精气神,有利于自我的生长,有利于人们在时间的长河或时间的幽暗中打捞更多的成果。知识大规模下移的一个问题,是使得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知识的压力和诱惑,人们迷失其中,但回到时间或节气应是在知识海量中漂移的可靠的坐标。像曾经的农民一样,去感受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像诗人那样,去欣赏时间的玫瑰,去收获时间即粮食: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在渺无人迹的山谷,不受污染,听从一只鸟的教导,采花酿蜜,作成我的诗歌。美的口粮、精神的祭品,就像一些自由的野花,孤独生长,凋落。我在内心里等待日出,像老人的初恋
海德格尔称引过荷尔德林的名言: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在对时间的感受方面,传统中国文化确实有过天人相印、自然与人心相合的美好经验。去感受吧,去参悟吧,去歌哭吧: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知识的富有、智力的优越在节气面前无足称道,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得面对自身。释迦牟尼有叹:善哉善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未证得。
这是信言的语!
2016年8月23日写于北京


立春:天下雷行而育万物
立春是我们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从天文学上说,这是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的时空。从一个太阳年历法的角度看,似乎应该把冬至即太阳到达南回归线的时间当作最后一个节气,此后的节气即小寒则为第一个节气。从太阴年历法的角度看,立春作为节气之首也是无可无不可的,虽然立春多在朔日前后。而从农历年的角度,立春并不是新年的开始,真正的新年开始就是大年初一。但中国人这样确定了历法,跟中国人对天地人演进的观察思考之细密有关。
以子丑寅卯的阶段划分,中国人知道,天地人生有一种接力演进的秩序。即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在第一阶段,天出现了。大地的开辟要滞后一个阶段,生物界中人的醒悟活动更要滞后一些。这些阶段性的次第现象,无论是子时丑时寅时,还是子月丑月寅月,都描述了又规定了对象。人在寅时之前最好的最应该做的事就是休息,因为那是天地开辟的时间,人只有休息好了,才能登上一天的舞台。人在农耕生活中,也是到了寅月就得醒过神,得安排考虑一年的事务。这就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多在寅月。所谓的数字阴历,一月二月中的一月,其实就是寅月。
中国人为此用了极为高大上的名称称道这一个月,正月。正者,止于一。蒙以养正,启蒙之义即在于知止知一。春秋时代的史官多有写这样的话,王正月。这是把一年之初的时间历法上升到王权的高度,只有圣王才能确立真正的时间,只有圣王才能颁布正朔,才能给予春天:春天来了,时间开始了。《月令》中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中国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而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作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作元旦。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仍称元旦。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太阳沿周天划过,到此之际算是有了决定性的转折。或者说,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一天天地返归,到第45天左右的时候,漫长的冬天及其阴冷寒气终于消失了。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此时感受到了温暖的气息。春天开始了。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节气,东亚大陆南支西风急流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宣告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虽然有倒春寒一类的恶劣天气,但立春意味着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chun,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艹(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zhun)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下面是日字,意味着太阳提供了生长的能量。北半球的春天意味着北半球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气温开始升高。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候鸟从南方飞回北方。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气温和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响。这其中仍有中国先哲观察到的,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道理。
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中国古人把历史叫作春秋,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
但即使在北半球,时空仍有次第,如东亚大陆的中国把立春当作春季的开始(2月2日至5日之间),把立夏当作春季的结束(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农历的春分开始,到中国农历的夏至结束(比中国人的春天要滞后一个半月左右)。在爱尔兰,2月、3月和4月被定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为春季。
中国人对春天的观察有千万年的历史。作为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宋代的《梦粱录》中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清人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古代传说则谓,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传说跟中国传统音乐有密切的关联,中国传统音乐的律吕或乐律就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中国的先民用竹子制成十二根竹管,与十二个月份相对应,奇数的六根称律,偶数的六根称吕,奇数表示阳,偶数表示阴。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竹管中储存用芦苇烧成的灰。以此来候地气,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出。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有气冲出,竹管里的芦灰也飞出来,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就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作律吕调阳。而立春之际声音则为大蔟,在宫商角徵羽五音中,又称角音。春声即为号角之音。闻角声,则使人恻隐而好仁。角声是春天的声音。
立春之日,敏感的人可以察觉,太阳出来时较之冬天的太阳不太一样了,此时阳气充足,吹面不寒,阴冷之态消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如此,大陆中国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冬去春来,这不仅是天地间的物象,也是人心的理路。人们爱寻觅春的消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时节的物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也可以说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三候中,东风是中国人理解的八风之一,即四时(春夏秋冬)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之风。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闾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这是从时间上定义。从空间上定义,八风是四正四隅的八方空间之风,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闾阖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荣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时空统一,东风即指春风。在八风之中,东风于中国人最为亲切,与西人雪莱写《西风颂》不一样,在中国人眼里,东方风来满眼春。《楚辞》: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杜牧也有名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蛰虫冬眠春醒,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寒冷、食物匮乏等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熊、蝙蝠、刺猬、极地松鼠、青蛙、蛇等都有冬眠习惯。冬眠动物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0℃),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古人从冬眠动物中得到启示,在冬天生活,尽可能不折腾,少耗能量,猫冬现象就是说因天气寒冷而整天待在家里避寒,一旦天气好时人们就会到户外走走,晒晒太阳,呼吸更多新鲜空气,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人类跟动物在大自然的威力下表现出的生存方式大同小异,都要冬眠春醒,所谓蛰虫始振。
立春三候,如果届时物候没能发生,古人就会联想出很多问题。如东风不能消解冰冻,那就意味着有了号令却得不到执行。如果冬眠动物不醒来活动,那就意味着阴气冲犯了阳气。如果鱼儿不上有冰的水面,那就说明民间私藏铠甲、头盔等武备物资。
立春节气受农民欢迎,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
在大时间里,立春是在天雷无妄时空,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当天下雷动之时,万物也就随之发展自己。人们观察到,当雷声在天边传遍,万物的精神似乎为之一震,而不妄为,像做好了某种准备,花朵、小草也生机勃勃。因此先王体会这种现象,会以勤勉应对天时天道,繁育万物,使人间欣欣向荣。现代科学证实,电闪雷鸣既是给大地活筋通络,又是在给大地施肥。春雷既是新生的号角,又是新生的肥料。中国的先哲对此一时空观象系辞,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即人类和自然的自处相处之道在于成己成物,管理者的责任或志向在于给当代后世提供好的环境。现代人曾经任意妄为,给生息栖居的城镇钢筋水泥土化,让自己的身心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终于意识到错误,而有了改正。今天,中国很多地方的城镇都有了绿地、湿地公园建设。这是极得无妄精义的。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一个社会或区域共同体的发展,如果忽视绿地、湿地建设,就失去了春意,失去了生机。
可见,立春之意可谓大矣哉。中国人有数千年的迎春经验,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的习俗。除前述的打春外,还有报春、咬春一类的活动。在立春日吃春盘、春饼、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萝卜,谓之咬春。公元767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至于春游,人人心向往之,中国人更不陌生,人们也称为踏青,春游是诗人必咏的话题,《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春游,览省远方。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陆机《日出东南隅行》: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杜甫: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还有孔子赞同的梦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春天来了,不仅中国人无数次地呼唤、歌咏春天,全世界都对春天有一言难尽的情感,有名的《春之声》的歌词:小鸟甜蜜地歌唱,小丘和山谷闪耀着光彩,谷音在回响。啊,春天穿着魅力的衣裳,同我们在一起,我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忘掉了恐惧和悲伤。在这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奔跑,欢笑,游玩。但只要听过一遍的人都同意,春之声的音乐远比歌词更动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