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公共关系蓝皮书: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16)

書城自編碼: 292121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柳斌杰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79674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00/37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锁国:日本的悲剧
《 锁国:日本的悲剧 》

售價:NT$ 437.0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售價:NT$ 330.0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售價:NT$ 279.0
三体(全三册)
《 三体(全三册) 》

售價:NT$ 512.0
天象之维:汉画像中的天文与人文
《 天象之维:汉画像中的天文与人文 》

售價:NT$ 490.0
妓女与文人
《 妓女与文人 》

售價:NT$ 179.0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售價:NT$ 437.0
中国古兵器集成
《 中国古兵器集成 》

售價:NT$ 380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35
《 自由的刻度——缔造美国文明的40篇经典文献(精装) 》
+

NT$ 435
《 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研究 》
+

NT$ 481
《 中国名记者(第五卷) 》
+

NT$ 539
《 论文化体制改革 》
+

NT$ 247
《 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2007-2008年) 》
內容簡介:
为了对我国公共关系行业发展进行全面、客观、权威的评价,并对我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正本清源,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联合国内外公共关系业界、学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蓝皮书),对中国公共关系领域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公共关系行业走势进行科学地分析和预测,使其成为研究和分析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发展的权威工具书。
關於作者:
柳斌杰,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研所西方经济专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经济师。1968年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共青团中央、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共四川省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工作。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兼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校博士生导师。王大平,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在传媒、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有广泛的人脉网络资源,在长期从事新闻、出版、传媒工作中,运用公关理论指导实践工作,成功策划了多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型主题公关活动,如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世界旅游名校会议、绿色旅游饭店万里行,与央视成功合作了大型电视文化活动走马黄河,开展了红色之旅延安精神在清华中华汉字寻根之旅等系列文化活动,创立了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与体验中心,开展健康公关镜美华夏影像的力量大型影像公关文化品牌活动。曾荣获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国际饭店传媒特殊贡献奖世界金钥匙组织金质勋章奖,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党委授予的党员先锋岗荣誉称号。董关鹏,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剑桥大学和杜伦大学,历任英国BBC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编辑、记者、新闻主播,以及地方政府外经贸局长等职。曾在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从事研究工作十余年,参与创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期分管国际合作并担任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首任所长。现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部部长兼党委书记。兼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评估专家小组、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小组成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国家核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传播特聘专家、北京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评估专家组组长等。董关鹏教授是政府新闻发布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推动者,是中央和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培训和应急管理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核心专家和主讲教师,也曾在数十家世界著名企业担任顾问并提供重要咨询意见。柳斌杰,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研所西方经济专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经济师。1968年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共青团中央、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共四川省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工作。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兼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校博士生导师。
王大平,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在传媒、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有广泛的人脉网络资源,在长期从事新闻、出版、传媒工作中,运用公关理论指导实践工作,成功策划了多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型主题公关活动,如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世界旅游名校会议、绿色旅游饭店万里行,与央视成功合作了大型电视文化活动走马黄河,开展了红色之旅延安精神在清华中华汉字寻根之旅等系列文化活动,创立了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与体验中心,开展健康公关镜美华夏影像的力量大型影像公关文化品牌活动。曾荣获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国际饭店传媒特殊贡献奖世界金钥匙组织金质勋章奖,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党委授予的党员先锋岗荣誉称号。
董关鹏,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剑桥大学和杜伦大学,历任英国BBC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编辑、记者、新闻主播,以及地方政府外经贸局长等职。曾在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从事研究工作十余年,参与创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期分管国际合作并担任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首任所长。现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部部长兼党委书记。兼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评估专家小组、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小组成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国家核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传播特聘专家、北京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评估专家组组长等。董关鹏教授是政府新闻发布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推动者,是中央和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培训和应急管理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核心专家和主讲教师,也曾在数十家世界著名企业担任顾问并提供重要咨询意见。
目錄
Ⅰ 总报告
1 2015~2016年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报告【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政府公共关系委员会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新闻与传播委员会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001
2 2015~2016年企业公共关系传播研究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026
Ⅱ 舆论环境篇
3 中国公共关系舆论环境研究报告【侯 锷】/043
Ⅲ 制度建设篇
4 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研究报告【武和平 罗 霆 赵 艺】/090
5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研究报告【武和平 罗 霆 赵 艺】/105
Ⅳ 政府形象篇
6 在有效对话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李兴国 胡百精】/122
Ⅴ 舆论引导篇
7 2015年重大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研究报告【刘笑盈 赵鹏丽】/137
8 93阅兵的舆论引导【刘笑盈 赵鹏丽】/161
9 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的舆论引导【刘笑盈 赵鹏丽】/176
10 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舆情处置【刘笑盈 赵鹏丽】/187
Ⅵ 首都公关篇
11 打造首都形象 传递中国声音北京城市公共关系研究【王 惠】/208
12 北京让世界再次心动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公关实践【王 惠】/223
Ⅶ 都市公关篇
13 上海城市公关的策略与实践【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32
14 东方的诺亚方舟
讲述犹太难民在上海的故事【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66
Ⅷ 公共外交篇
15 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报告【赵新利 杨 懿】/272
Ⅸ 学术研究篇
16 中国公共关系研究综述【程曼丽 陈秋云】/286
17 2015年国内外公共关系学术研究特点解析【余明阳 陈倩月】/303
Ⅹ 特别报告:一带一路篇
18 以古丝绸之路文明圈为中心建设一带一路软实力【李希光】/314
19 陕西:发掘文化优势,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刘 英】/330
Ⅺ 附录
20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事记/349
內容試閱
新形势下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主要任务
柳斌杰
柳斌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教授、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公共关系,于1984年被引入中国,在中国经历了32年的发展,其在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审视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推动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使中国公共关系事业与时俱进,更好地承担自身的时代使命,都是公关界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时代机遇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共关系在中国最初主要出现在商业领域,为满足企业树立自身品牌和形象、开拓各种市场关系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关系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逐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所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公共关系超过民间公共关系而开始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内容。
21世纪,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我们开始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为什么我们结束了挨打、挨饿的时代,却进入了一个在国际上挨批、挨骂的时代?我们的发展为什么被人视为威胁?特别是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国内外的关系紧张、恶化,负面形象扩散。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中国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向世界、向公民说明真相,让人民了解我们伟大的事业,更需要科学地调整公共关系。
第一,危机中的公关机遇转危为机。非典以后,由公共卫生、环境等问题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迭发,许多公共关系需要调节。在危机面前,政府开始积极谋求与公众和利益相关者沟通对话、达成共识,政府公共关系事业因此获得生长和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说,社会风险增多,危机管理成为常态,是政府公共关系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因。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深水区,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叠加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分化导致了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转移,各阶层利益冲突出现,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矛盾的加剧和社会问题的频发。能否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也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这些问题主要靠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有关决策来解决,同时也需要从公共关系角度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在取得公众理解与支持的过程中寻求解决之策。
第二,改革中的公关机遇公共服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和扩大民主参与成为新时代的要求。为此,需要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桥梁和良性互动的机制,使双方达到相互理解和合作的目标。同时,市场化、公民参与的公共服务,需要大量公关工作去促进。在此环节,公共关系凭借专业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可参与到政府运作的各个环节,建设新型的政府公共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促进自身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更好地为公共事业服务。
第三,国际事务中的公关机遇协调关系。从国际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在周边关系、双边关系、多边关系和国际关系上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靠公共关系的建立和调节来化解矛盾。面对一些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沟通对话也已成为共识。我们反对武力解决国际争端,就要依靠公共关系的力量,和平解决紧张关系。比如此次南海问题,我们就动用了除武力以外的一切关系,开展了公关工作,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同时,由于体制和制度的不同,国际社会对中国还有很多的误解,这要通过公共关系的力量,加强传播与沟通,让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变化,提升国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能在中国社会扎根、开花、结果,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日益多元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格局的进一步开放,公共关系势必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关系要把握时局、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积极承担起推动多元化社会和谐共处、文明进步的使命。
二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基础
回顾历史,注重现实,有利于展望未来。中国公共关系在经历曲折历程后,有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面临许多困境,其在实践、理论、教育方面都有表现。
在实践方面,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发育阶段。1984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设立了第一家国有企业公关部,公共关系随后在国有企业纷纷上马。此后,外资公关公司开始零星进入中国,国内公关公司开始缓慢发育。当时有部电视剧《公关小姐》,正面看是普及了公关概念,负面看则是把公关与推销产品画等号。二是公共关系由热到冷的调整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外资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企业公关工作得到较大提升。但公关行业发展参差不齐,过度膨胀带来了泡沫的最终破裂,仅有一些为IT业提供有偿新闻服务的公司得以生存,公关实践在运作理念和专业性上多有不足。三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迅速发展期。21世纪初,政府公关发力,国际公关开始发展并为人们所认知;政府上网工程、新闻发言人制度等实施,政府官网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发布和与公众的联系得到有效加强。2003年,以非典的暴发为契机,危机公关开始出现。社会需求带来了公关市场的发展,国际大型公关公司进入中国,本土中小型公关公司也开始涌现,国内公关市场日益专业化。此后,随着中国社会利益冲突的加剧和政府改革需求的增强,公共关系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关注。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公关成功之后,大批公关人才成长起来,国家公关传播已成为重要课题。
在理论方面,中国公共关系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理论引进和阐释阶段,相关专业书籍译介和报刊文章引起关注。二是理论探索与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公共关系研究在系统引进国外理论的同时,开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和中国实践,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理论体系,同时针对政府公共关系、铁路公共关系等展开了专门化研究。三是理论创新阶段。2003年非典暴发使政府产生了对公共关系的需求,公关研究随之回暖,进入理论创新阶段。理论研究从概念探讨发展到紧密结合中国实践,对政府公关、企业公关、城市形象塑造、危机管理、传播与沟通策略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利益和价值的多元化、社会的去中心化,再加上政治经济改革不均衡,社会阶层分化严重,通过对话、协商和沟通重建公众认同、社会信任,就成为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关系视角方面的研究开始增多,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国际公关、危机公关、政府公关、市场公关的研究也得到加强,但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战略性研究相对匮乏;在梳理公共关系发展史基础上进行深层理论提炼的研究也开始出现,理论研究开始向深度拓展。
在教育方面,30多年来,公共关系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但进展不大。20世纪80年代,少量大学引进了公共关系学课程体系,大体上以市场公关为重点,多以管理、经营、广告为学科重点,这种状况持续到90年代。新世纪之后,较多的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专业,多数在管理学院的专业中,而少数是在新闻传播学院,这种状态下学科地位很低,难以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最近几年,有不少大学、党校、行政学院都开设了公关课程,主要对学生、干部讲授公共传播的基础、媒介素养、城市品牌、应对新媒体的公关策略等。同时,高校有了公共关系学博士点和公共关系学专业方向,但受到学科体系的限制,难以有大的发展,与国外知名大学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总体判断,历经32年,中国公共关系的实践、理论、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政府公关能力倍增,危机公关成为热门;公关教育和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学科体系已经得到确立,学生数量有所增加;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也有了不少专著和论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中国公共关系理论、实践和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发展面临许多困境。
第一是公共关系的实践定位不清,政府外交事务、政府行政行为、政府公共服务行为与社会性的公关行为混为一谈,抑制了民间智库的作用发挥和公关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企业以营利为目标的公关推销、社会上负面的关系学,破坏了公共关系的声誉,被理解为不阳光的职业。在民间外交领域与公共危机调处、对象性沟通和矛盾化解方面,很多实践能力未能发挥。
第二是理论基础薄弱,西方公共关系学的概念体系不能照抄照搬,而中国的概念体系又尚未形成,许多理论问题难达共识。研究力量比较分散,研究重点不突出,例如许多学者只注重策略、技巧、应用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学理、结构、体系、战略性问题触及不多,造成理论认识肤浅和功利倾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深化。
第三是高校公共关系学科建设滞后,缺乏科学的主体学科,多是从传播学、管理学、市场学和外交学等相邻学科借来的知识,未能融为一体,显得七零八落,不成体系。加之学科界限不明,处于暗交叉状态,缺乏学术大家,影响了招生和高素质公关人才的培养。清华大学联系校内外多学科力量,以国家形象传播为中心,正在推动构建公共关系学科的新框架。其他高校也在探索突围,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位层次、厘清学术规范、加强人才培养。但整体提升公共关系学的水平,尚需时日和客观条件。
第四是法制、政策、社会环境缺失。就公共关系而言,尚无法律规范,公共关系政策没有完整的表述,中国式的政商关系、产学关系、对外关系、政社关系、政民关系都只有原则性的要求,而无具体的规则,处理这些关系的办法和社会环境都不理想。民间巨大的公共关系资源没有利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名人与关系人的国际交流作用、专家学者的社会引导作用和乡贤的基层教化作用,都还没有真正发挥。
三 当前中国公共关系的主要任务
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国内关系的多元化产生了对公共关系越来越多的需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公共关系工作者,要勇敢地担当起历史责任,创新发展中国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加快自我提升,推动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健康发展。
第一,深化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学科框架。没有先进的理论体系的引领,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整体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公共关系理论在国外有着六七十年的历史,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而中国还没有建立本土的公关理论和专业规范。
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理论体系,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注意理论体系的内在科学性和逻辑性,要阐明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角色定位、职能分工、工作目标、运行规则与程序、策略、方法等内容。同时,不能仅限于微观层面的策略研究、个案分析,要结合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在更大视野的研究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把握各领域公共关系的战略性问题。同时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就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共关系展开深入研究。公共关系要站在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高度,把自己放在当代中国背景下,结合时代的环境和问题,理解自身的内涵,谋划自身的发展。考察公共关系在实践领域的应用,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更高层次的理论和方法,用来指导公共关系实践。
为创新中国的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学一方面要向理论学习,加强国际交流,借助国外理论经验,不断从更高的角度把握公共关系的概念和本质,建构独立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向实践学习,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公关实践中挖掘资源,实现知识积累,不断形成原创性的理论。此外,还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精气神,找出体现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做派的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当然,交叉研究也要进行,要善于用跨学科的资源深化公关理论研究。
此外,要研究新媒体技术下公共关系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给公共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和关系建立进行研究,对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模式进行精心策划与安排。对话、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主要方式,在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要努力开拓中国公共关系的新方式、新渠道、新平台,实现媒体的综合运用,形成整体活力,把公共关系事业做好。
第二,拓展公共关系实践,努力服务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公共关系实践要把握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推动改革开放,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用整体和历史的眼光,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环境和主题,在社会冲突、国际争端、利益协商、价值认同等重大问题上,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形成实践对策并付诸行动。要关注公共关系工作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的影响,引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要把传播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汇聚国内外多方面的力量,展开系统研究并开展实践工作,探讨传播语言的改进、传播平台的建设、传播人才的培养、公共外交工作的开展、城市公关和城市形象、公民形象、产品品牌宣传等问题,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传播国家形象的体系。
要探索国际公关的新实践,发挥公关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专业公关公司要率先适应国际竞争与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需要,选择一批公关公司通过改革发展,迅速做强做大。以国际公关为重点,聚集一批人才,应国家之急。蓝色光标等本土公关公司已开始了全球拓展,国家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中国本土公关公司的国际化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开展公关工作。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少误解和社会矛盾,应主动策划活动,做好沟通、调解和推动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三,增强公共关系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突出公共关系的公共性。按照现代公共关系学之父爱德华伯尼斯的说法,公共关系学的本质是搞好关系,为了公共利益。公共关系不是搞关系,也不是宣传与操纵,而是基于公共利益进行沟通,从而获得认同与合作,改善组织形象及其与公众的关系。公共关系不能仅仅局限于为雇主服务,而要在为雇主服务和维护公众利益、公共利益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认同,取得更好的效果。操纵他人的行为不是公共关系,而是策略性行动。不能只把与公众交流看作谋求组织利益的工具,要考虑公众的利益,从公共利益出发,以道御术;否则,狭隘地只考虑组织的利益,通过虚假报道、欺骗操纵、网络水军、散布谣言等形式进行公关,效果最终只能适得其反。公共关系的重点是谋求公共利益,把自己放在解决社会问题这个大视野上开展实践活动,才能有利于公共关系的改善和行为目标的实现。公共关系行业应在专业上下功夫,用系统性、专业性的公共关系战略和策略做好公关工作,明确公共权力的最终目标归属,决定公共关系的构建方式,使公共关系的应用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和社会公共性事业。
第四,以社会信任为基础增进理解,建立有效的公共关系。当前,公众的主体性意识日益增强,公民的价值观日益多元,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又为公众意见表达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在利益群体分化、社会矛盾复杂的背景下,多元意见的表达只可尊重而不可简单压制。公关为对话而生,公关倡导平等对话、双向沟通的原则,是一种民主的沟通方式。政府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也不能以权压人,要注重加强沟通与对话,在对话中形成信任基础上的共识,化解矛盾,调节利益纷争,促进社会和谐。对话首先需要信息的传送,这就要求以信息公开为前提。但对话不是自说自话,不是向公众单向传输和灌输信息与观点,以及简单地以官方表达影响公众;对话应是双向的交流,通过多元化观点的争辩,进行真相的认定、事实的澄清、观点和意见的平等交流,在碰撞中被倾听、理解和接受,最终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在差异中建立起认同与信任,释放心中的隔阂和情绪,促进问题的解决。只有多样化的声音都能被倾听,多种意见都能受尊重,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公关实践证明,坦诚对话能成就公共性认识,能化解复杂矛盾,能促进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带来社会和谐氛围。
第五,推动建设性公共关系的广泛应用。现代公共关系要建立广阔的对话空间与平台,不能单一地固守某个模式。既要重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要重视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既要加强危机公关的能力,又要加强平时公共关系的协调。危机公关的重点应放在矫正型公共关系、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但公共关系不应仅仅涉及危机的化解、突发事件的处理,还要重视帮助社会建立建设性公共关系。要引入公共关系管理,支持政府通过各种公关行为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公众分享信息和权力,完善积极吸纳公众意见和公众参与的机制,实现公共管理的创新。通过整合各项建议和意见,调整组织行为和决策,消除紧张关系,通过尊重公民主体性地位,改善政府形象,建立良性的政民关系,防范危机和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如系统搭建相关的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指导官员开设自己的网站和微博,平等讨论,多方对话,解疑释惑,主动与选民沟通,建立政府和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机制,营造民主的社会氛围,化解对抗性的利益诉求。善于通过公共关系的方式方法,维系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为社会运行创建一个健康的环境。这是新时期中国公共关系的又一使命。
第六,增强政府的公共关系意识。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处于一个庞大的公共关系网中,改善公共关系已成为时代的需求。我国政府应积极谋求公共关系的改善,突出政府公共服务的本性。但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太深,中国公共关系言行中仍有着较为明显的官贵民轻现象,官僚主义盛行。中国公共关系要推动各级官员增强以民为本、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意识,改变其只关注与上级关系的维护、只关注政府自身权利,而不能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官员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现状,在全社会建立起和谐、有序、健康的公共关系。
第七,增强行业的道德意识并提高行为自律能力。在目前的社会公共关系中,突出的问题是诚信体系缺失,相互之间缺乏信任感。社会信任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危机管理问题。社会对政府发布的事件、信息、数字多持怀疑态度,网上民意表现尤烈。公关对话的成功基于信任,而真理、真实、真情是信任的前提。任何事件中只有讲真话、报实情才能有助于赢得信任。要思考如何通过公共关系工作,加强政府与公众的联系和沟通,在联系中加深了解,在沟通中增加共识,建立起双方的信任关系。要在公共关系事业中,以各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同时,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任重建的过程,其讲求诚信,及时提供真实信息,并做到言行一致。只要公共关系活动中传递的信息和行为准确,相应承诺兑现,就能以真诚获得公众的信任。危机关系的存在本身是对信任的考验,只有用诚信的态度去解决危机,才能重新塑造真诚形象,重新建立起受公众信任的关系。反之,一旦失去诚信,原有的公共关系就会走向衰退或解体,相关方对立就会加剧。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任何作为,都会产生很强的价值引导与示范作用,影响整个社会诚信的建设。诚信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需要法律、制度约束。要加快诚信立法和制度建设,规范公共关系行为。公关行业也要根据行业规章进行行业自律和诚信意识教育,以诚实守信的公关行为,对社会诚信建设产生促进和带动作用。总之,公共关系工作要把重建社会信任作为推动我国各方面关系改善的基础工作。
第八,积极推动高素质公共关系人才培养工作。训练有素的高素质公共关系人才极为缺乏,是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瓶颈。高校和公关界一定要通力合作,努力培养和发现人才。除了在高等教育方面扩大招生、提高层次、造就高素质人才外,还要做好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公关职业培训体系,在党、政、企、事、社会组织中,有计划地培训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公关通才,使公关队伍不断壮大,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特别要注重在战略传播、公共智囊、思想库等方面培养高层次人才。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要充分利用与多所大学共建的公关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公共关系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九,加强公共关系组织和机制建设。我们在公共关系组织建设研究方面做得还不够,也缺乏整体的思考。总体来说,中国社会组织发育还不充分、不平衡。尤其是公共关系组织,同样面临建设、提高、发育、发展任务。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地方、行业、高校公关组织如何协调行动,都需要机制化,不能因人而异。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组织职能,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并调动资源开展工作,如何加强组织理论研究、进行活动策划,促进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等问题,需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研究,为中国公共关系组织的合理设置、运作、管理和改革,提供科学指导和有价值的建议。
第十,做好参与国际公关工作的准备。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不少地方、高校公关组织,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南海争端、跨文化交流和中外对话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还很不够,还没有做好进入国际公关的足够准备。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很多关系调节是很难区分国内国际的,国内的也就是国际的。不少国际关系处理会引起国内关系的波动,需要政府、民间、外交、文化、社团、媒体、企业、学校一起努力,推动其关系变化于我国有利。例如南海争端,我们几乎调动了所有力量,在各个层次上展开全球舆论斗争,争取应有的话语权。这个事例显示,公共关系的外部发展是新的趋势。公关界要做好准备,包括人才、能力、条件、工作平台等方面,都要加快步伐,积极参与民间对外公关,以优化我国外部环境,维护和平安宁,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给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创新发展带来了迫切要求和重要机遇,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整合资源、开拓创新,在变革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作用,承担公共关系的使命,体现公共关系工作的价值,树立公共关系的社会形象。发展中的中国需要良好的公共关系,中国公共关系工作必须从基础性的发展向高层次的整合和专业化迈进,利用公共关系的特殊职能协调各方关系,为推动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为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6年7月27日
前言
王大平 董关鹏
王大平,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关鹏,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政府公共关系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教授,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主任。
柳斌杰会长提出,希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牵头,聚集全国顶尖力量,打造一部权威的公共关系蓝皮书,并对蓝皮书提出了定位准确、实用价值、问题导向、学术品位的四点要求。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希望通过主编公共关系蓝皮书,对公共关系的概念进行正本清源,系统总结公共关系的创新实践,归纳提炼公共关系的方法手段,助力中国公共关系学科体系的构建,努力促进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在实践上不断创新,让公共关系行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蓝皮书的筹备阶段,我们多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召开座谈会,有关专家一致建议:首部公共关系蓝皮书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有所侧重,建议第一部蓝皮书紧密围绕政府公共关系展开深入研究,今后再逐年扩展到企业公共关系国际公共关系等方面,既突出年度主题,又保持皮书的延续性。
为了做好相关工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决定由政府公共关系委员会具体承办本年度蓝皮书的组织编写工作。2016年初,第一届中国公共关系蓝皮书编委会座谈会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召开。此次座谈会邀请了中宣部、国新办、国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环保部、科技部、北京市等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蓝色光标、伟达公关、博雅公关等行业代表,还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界专家。三方代表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对蓝皮书的目标定位、逻辑结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
一 准确定位:开创政府公共关系新局面
中宣部的一位领导同志说:这部蓝皮书非常有意义,政府公共关系的确到了该总结的时候。2015年不管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是在实践中,包括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上,政府公共关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我的理解就是党和政府通过与公众沟通等方法,争取舆论空间的话语权,树立和塑造良好的形象,维护和提升公信力,争取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团结和引领公众参与,让公众理解并支持党和政府的治理理念与公共政策,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这部蓝皮书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说,2016年公共关系蓝皮书的定位是政府公共关系,这是第一次把政府和公关联系在一起,是历史的进步。我们从2003年就参与国家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当时我们知道自己做的是政府公关,但是如果明说出来,政府方面不会接受。因为当时传统的观念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包装出来的东西。现在终于可以旗帜鲜明地讲这个概念了,这是观念的进步。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政府公共关系委员会主任委员、公安部原新闻发言人、宣传局局长武和平说,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惧媒、防媒、敌媒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不敢说、不会说的情况广泛存在,一些官员面对空前活跃的社会舆论感到如履薄冰、如坠深渊,这种观念、理念不突破,是难以做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方法是第二位的,理念是第一位的。公共关系蓝皮书在这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
二 逻辑架构:解决政府公共关系实际问题
由于是首部公共关系蓝皮书,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全书的逻辑架构成为编委会专家讨论的重点。我们既可以根据公共关系RACE四步工作法,按照调查篇、策划篇、实施篇、评估篇来布局,也可以从公共关系功能关系协调、信息传播、形象管理、危机公关等思路入手。
编委会专家认为,上述逻辑架构都不理想,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本书的谋篇布局要不拘一格,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使命感,提出真知灼见,发挥智库作用,做好智囊参谋,参到要害处,谋到点子上。
首先,公共关系蓝皮书的总报告要避免流于形式,不能停留在对公共关系行业的年度经营情况做简单的梳理,而应从需求侧角度出发,回答以下实际问题: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现状如何?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公共关系有哪些特点?与之对照的,企业公共关系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特点?通过与企业的比较,政府公共关系发展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总报告既是一把尺子,提供一个标准来衡量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公共关系的发展情况,也是一面镜子,向公共关系行业投射出政府公共关系的需求,为进一步向政府部门提供公共关系服务提供借鉴。
本年度公共关系蓝皮书共有九篇子报告,分别是舆论环境篇、制度建设篇、政府形象篇、舆论引导篇、首都公关篇、都市公关篇、公共外交篇、学术研究篇和特别报告:一带一路篇。
舆论环境篇是全书子报告的逻辑起点,也是开展公共关系的工作起点。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日渐普及和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了媒体与传播,中国社会舆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媒体分化、移动化、社交化、视觉化的背后,显现出式强的新媒体重构社会舆论的媒介力,多元化、族化格局下的新媒体,已成为社会舆论的新重心与新阵地。在论证会上专家指出,从逻辑上讲,制度建设、政府形象等,都离不开当前我们面对的舆论环境。这一部分要比一般的舆情分析更加深刻,从而才能引出为什么要发展政府公共关系。
第二篇子报告是制度建设篇。制度建设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顶层设计和根本保障。从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于1983年2月下发《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到2003年以后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法治化、规范化,再到2016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度建设就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事业的里程碑和风向标,也是政府公共关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三篇子报告是政府形象篇,由国家行政学院李兴国教授担任主编。公共关系服务于执政的舆论生态建设、政府形象塑造和社会认同构建,是现代政府治理和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2015年,政府公共关系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风雨磨砺中成长,通过政府公共关系为政府塑造良好形象正逐步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课题,并产生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
第四篇子报告是舆论引导篇。中央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舆论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2015年是我国舆论引导的关键之年。一方面,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频发,媒体变革加速进行,舆情发展迅猛;另一方面,舆论引导的概念在提出多年之后开始逐渐落地。在这一关键之年,我国的舆论引导理念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我国的舆情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特征?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工作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这一篇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探讨到案例分析,系统地回答了以上问题。
接下来是首都公关篇和都市公关篇。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教育中心,在国内象征着城市发展的先进水平,在国际则代表了中国形象。首都公关篇由长期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王惠女士亲自担纲,围绕北京如何打造首都形象,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对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在公关制度、传播渠道、策划实施等方面的策略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尤其是总结了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成功案例,北京的公共关系工作既具有普适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此独立成篇。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特大型城市的代表,其城市公关一直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既根植于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又与国际前沿紧密相接的城市公关模式。此模式从内涵上,以城市形象标识系统为引领,以塑造开放透明的政府形象为核心,以差异化的受众策略和社会化的渠道策略为支撑,以项目化、品牌化的活动为突破。从表征上,一头一体两翼,互相呼应;由点连线及面,协同推进,共同塑造着上海城市公关的总体格局,也塑造着上海城市形象的整体面貌。因此,编委会特邀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先生和上海市委外室办副主任陈静溪先生担任都市公关篇主编,介绍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公共关系经验,期待为更多兄弟省市提供参考或借鉴。
第七篇子报告是公共外交篇。近年来,公共外交一词逐渐进入中国官方话语体系,并受到高层重视:2004年,外交部新闻司设立了公众外交处,2009年,公共外交处升格为公共外交办公室,公共外交越来越成为国际公共关系的重要理念和工作机制。本篇对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学科发展、组织建设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就如何利用公共外交开展国际公共关系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第八篇子报告是学术研究篇,由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余明阳教授共同担任主编,对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发展至今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展望,并对2015年国内外公共关系学术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公关理论和实践发展现状,总结公关研究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成果,并据此探索公关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九篇子报告是特别报告:一带一路篇,由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担任主编,他通过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考察,就一带一路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思考了五个问题:①古丝绸之路文明圈;②东西双向开放与一带一路文明圈;③制度性话语权与建设文化强国;④文化共同体与价值共同体;⑤复杂化、精细化的一带一路文化战略。
三 突出亮点:彰显政府公共关系年度特点
作为年度报告,公共关系蓝皮书要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特点,把这一年的特殊性和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突出亮点彰显出来。
在征求专家意见的过程中,许多年度亮点是被反复提到的,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领导人出访的国际形象塑造、一带一路的国家公关等,都值得深入总结和提炼。
2015年发生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事件,以93大阅兵为例,这是2015年中国向世界亮相的一件大事,是在中宣部的统筹之下,军队参与舆论引导的典型案例,这些亮点都成为蓝皮书研究的典型案例。
此外,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公共关系案例,也是一个重要的亮点。北京奥运会已经时隔八年,很多一线的骨干领导相继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去回顾、总结、归纳和思考北京奥运会的传播遗产,并为更大范围的国家形象传播实践提供借鉴。这是难得的机遇,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有必要把这些活资源库的样本保护好、激励好、挖掘好,尤其是为新的全球传播活动服务好。
公共关系蓝皮书把突发事件处置和危机公关作为本年度的突出亮点。分析重点案例,一方面要总结经验,比如各界普遍评价较好的长江沉船事件的处置,它符合公关界的所有建议和标配,课题组希望把这个模板挖掘出来,为类似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一把尺子,跟尺子差在哪里,可能问题就出在哪里。另一方面要总结教训,为什么天津滨海爆炸事件的发布会效果不佳?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教训。
中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事业砥砺前行,以前是工作多、总结少,实践多、提炼少,理论界与实务界两层皮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这部蓝皮书希望能紧紧围绕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打通政府、学界、公关界之间的隔膜和壁垒,努力打造一部各界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智库型蓝皮书,为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