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黄金战略:重建全球经济格局

書城自編碼: 289475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金融/投资
作者: [美]凯利 · 米切尔 著,付稳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313151742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頁數/字數: 432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售價:NT$ 571.0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售價:NT$ 717.0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售價:NT$ 515.0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

售價:NT$ 493.0
大洗牌
《 大洗牌 》

售價:NT$ 437.0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售價:NT$ 498.0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售價:NT$ 274.0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94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34
《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
+

NT$ 706
《 美联储传:一部现代金融史 》
+

NT$ 418
《 信号:社会契约与地缘政治如何影响世界经济 》
+

NT$ 497
《 资本的规则 》
+

NT$ 274
《 利弗莫尔的股票交易方法:量价分析创始人威科夫独家专访股票作手利弗莫尔 》
+

NT$ 475
《 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 》
編輯推薦:
★眼见不一定为实,人为编织的真相往往耍弄着大多数自以为是的聪明人,
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书送给那些意识不断觉醒、对主流的叙事抱以严肃的怀疑态度的人:
他们渴求对现行货币制度有广泛而深入的理解
他们愿意将时间与精力投入于努力保护、捍卫他们家庭资产的现在与未来
他们寻求颠覆性的视角,拒绝居高临下地灌输,在大量详实的描述中独立思辨
而正是他们
渴望了解世界经济和金融权力中心的舞台究竟在上演着什么戏


★全景式展现世界黄金货币的发展历程;
纵览世界经济格局的动荡与变革;
详述整个西方金融系统的隐患、畸形与腐败;
唤醒公众意识,揭穿中央银行、卡特尔银行的货币骗局!

★看政府、银行如何以防止全球经济崩溃、平衡世界金融体系为名,操纵黄金市场、制造金融骗局,*终借由黄金储备瓜分利益、重置世界权力比重。
內容簡介:
现如今,全球经济动荡不安、低迷不振,美国适逢金融危机后的阵痛期,欧盟国家又身陷政治危机的泥沼,无心经济发展,因此,全球经济已然是乱国纷争的时代,中俄等金砖国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毫无疑问,美元日趋势微,全球货币的地位已然不保。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自黄金本位制崩溃后,美国人打赢了一场持续近百年的货币战争,而美元也成为了全球货币的领袖,但当美元走下权力宝座,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货币?未来无人可知。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一场残酷激烈的经济战争即将到来,一股传统的金融力量正在苏醒。曾作为全球经济基石的黄金,正在引起金融市场的关注,重新焕发生命力,成为各国争夺经济、政治权力的利器。
《黄金战略》为我们展现了整个西方金融系统的畸形、动荡与腐败,深刻剖析当下各国加紧黄金储备背后的经济、政治动因。正如作者所言,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套用在经济领域,那就是绝对的货币权力又必然导致绝对的经济霸权。美元统治地位的终结,让我们重拾货币平等化的信心,因为在未来,全球经济权力结构将会重新分配,新的权力中心也将不再在西方,一种以良好的政府信誉与黄金储备的法定货币将彻底取代美元。
關於作者:
凯利米切尔:全球战略经济分析师,投资顾问。长期从事金融投资领域,对全球化经与现代市场有独到的洞察力和见解。著有:《投资是猥亵:为什么你现在就应该炒了你的财务顾问?》、《给自己点建议:揭露金融规划师的骗局》等。
目錄
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图景预测
《黄金战略》新版序言1
前言6
引言11
第一章 为何黄金不再是货币24
第二章 法定货币体系的崛起46
第三章 美元霸权:从黄金本位制到石油美元本位制63
第四章 虚拟货币体系中的人为陷阱
影子银行、量化宽松与零利率政策90
第五章 美联储:大而不倒的全球货币中心148
第六章 没有哪个通货是好东西193
第七章 看不见的统治力量:贵金属交易、操纵与窃取223
第八章 金融压迫的抵抗:重建全球经济格局329
第九章 谁是全球经济战中的下一任领导者368
结语:黄金,公民财富的天然保护者403
注释413
內容試閱
美联储:大而不倒的全球货币中心
美联储与美国央行简史
美国与中央银行那段颇具争议的纠葛史并没有出现在公立学校的教科书中。这令人感到十分遗憾,因为这段历史充分地解释了美国选择的发展方向以及美国人心态的某些特征。1782 年,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尝试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银行,这家银行就是北美银行。三年后,宾夕法尼亚州以骇人的国外影响力和虚拟的信用为由废止了北美银行的特许权,该银行随之倒闭。人们发现,北美银行的实际控制者其实是欧洲的利益集团。
接着,汉密尔顿又创建了美国第一银行。同样,该银行背后的支持力量还是来自欧洲的利益集团。北美第一银行的成立历经了艰难的过程。约翰 亚当斯坚决反对建立北美第一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整个独立战争主要就是围绕国家货币主权问题而打起的。最终,政府发行货币的法令被写进宪法,并于汉密尔顿的银行开始运营之时生效。比起现代的银行,美国第一银行受到的限制是很多的。该银行的特许权只有20 年,而且法律禁止它购买美国债券。此外,法律规定,该银行发行的货币(欠的债务)不能大于银行的资本总额。正如银行的名字所示,美国第一银行不是国有银行,而是私人营利性质的企业。该银行运营的头5 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2%,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大恐慌。
托马斯 杰斐逊对它恨入骨。他说:我坚信,银行机构对我们自由的威胁甚于全副武装的常备军队。紧接着往往还有几句话也被人们讹传为托马斯 杰斐逊所言,虽然这几句话慷慨陈词,倒像是杰弗逊的风格:
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人银行(先通过通货膨胀,再通过通货紧缩)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那么这些银行最终将不断地发展壮大,剥夺我们的财产,直到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们一觉醒来,发现在这片曾被他们祖辈征服过的大陆上,他们自己却已无家可归。
杰斐逊和麦迪逊坚持认为,政府应该立足于宪法,发行铸币而不是纸币。他们还反对金融权力的集中,反对国家贸易的减少。但是,杰斐逊从根本上反对的还是汉密尔顿。他认为汉密尔顿是个贪腐的权力熏心者。汉密尔顿的金融系统有两个目标一是排除公众于金融系统的理解范围之外二是使其成为腐蚀立法机构的工具。 汉密尔顿赢了,他的中央银行也建立了。然而,1811 年,当第一银行的特许权到期后,国会并没有批准其续期。
银行家并没有就此放弃。1812 年,英美再起冲突。为了解决战后债务及通货膨胀等问题,美国于1816 年批准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第二银行因贪污腐败以及利用特权打压非特许银行并从中获利的行为而臭名昭著。更令人悲伤的是,因为发放的贷款远远超过其资本,第二银行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一度的繁荣反而导致了房地产经济泡沫。这与近代历史出奇得相似。
第二银行也是按商业银行模式运营的,因而,比起竞争者,第二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所有的联邦资金都存在第二银行。因此,它的运营资本是其他银行的好几倍。但是,第二银行不能制定货币政策,不具备监管银行体系的权力,也不享有纸币的垄断权而这最后一项权力却是现代美联储所享有的特权。然而,尽管第二银行有上述种种限制,它还有其他一些特权:联邦政府只接受第二银行的纸币作为缴税工具,并且免除了第二银行的所有税负负担。与前两个银行相同,第二银行的大部分股权也是掌握在国外的利益集团手里。任职期间出现经济泡沫的第二银行行长被辞退了。新任行长通过收回贷款来缩小货币的供应量,结果这一举措导致房地产业崩盘。此外,他还用大量的州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导致州银行经营瘫痪。经济萧条随之而来。
尼古拉斯 比德尔(Nicholas Biddle)接管第二银行之后,在银行的经营上更具技巧性,也带来了国家的一时繁荣。然而,第二银行发展得过于庞大,已经开始制定实质性的货币政策,并且已经具备了能够通过吸收小银行黄金与白银限制经济增长的实力。
这时,安德鲁 杰克逊登场,开启了与银行之间的战争模式。先前,杰克逊进行过一桩土地交易,交易是以纸币支付的。结果,当纸币支持者破产时,杰克逊收到的纸币成了废纸,他也因此损失了一大笔钱。从此,他对纸币恨之入骨。他也厌恶信用,当然,他更讨厌美国第二银行。他喜欢的是铸币实实在在的金币、银币。你们这窝毒蛇!杰克逊对银行家说,我要驱逐你们!我以永生的上帝的名义驱逐你们!在杰克逊看来,银行的集权已经侵犯到了国家的权力。银行的权力不受监管。此外,银行独一无二的特权还导致了通货膨胀。当参议员佩蒂斯(Pettis)严厉批评银行总裁比德尔的时候,比德尔的哥哥(会计长)趁佩蒂斯生病时袭击了躺在酒店床榻上的佩蒂斯。随后,佩蒂斯向比德尔的哥哥发起了决斗挑战,比德尔的哥哥随即接受了挑战。8 月27 日,两人在伊利诺斯州的血腥岛(Bloody Island)会面并展开了近身决斗。几天后,两人因伤势过重而亡。
1832 年,当第二银行提前4 年提出特许权续期申请时,杰克逊否决了这一申请。他发动攻势,下令将所有联邦资金从第二银行的账户中取走。为此,他不得不连续撤掉两任财政部长,最后才由罗杰 坦尼将联邦的资金成功转移走。国会并未承认坦尼的任命,但他并没有停下手头的工作。杰克逊将这笔钱转进各州的银行,试图巩固、拓展当地的经济,并分散银行的权力。为此,国家的富人指责杰克逊有君主专制的倾向,但其实,杰克逊是平民主义思想的鼻祖。
杰克逊发起了针对银行的战争后, 理查德 劳伦斯(RichardLawrence)试图刺杀杰克逊。他认为杰克逊抵制银行的战争已经耗干了货币供应,进而导致他丢掉了工作。(随后,劳伦斯称自己为理查三世,并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并被拘于疯人院。)在刺杀过程中,劳伦斯的两只手枪都哑了火(后来证明手枪没任何问题),于是人们认为这是天命连上帝都在保佑杰克逊的战争。
在抵抗第二银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联盟。这个联盟由纸币和硬通货的支持者组成。两派支持者都反对联邦政府无节制的权力。然而,不同的是,农民和工人阶级(硬通货的支持者)不信任银行和纸币,而纸币的投机者则希望国家银行在发行货币上拥有更大的权力。他们想要的是一个自由的、无监管的经济。因此,他们将拥有实际监管权力的第二银行视为了眼中钉。在这个共同的敌人面前,这两派势力求同存异,摈弃了他们在货币政策上的意见分歧,有策略地团结了起来,共同反对第二银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终,胜利的天平倾向了纸币的支持者。私有的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上更为自由。
尽管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杰克逊还是赢了。1834 年,考虑到杰克逊在第二银行的问题上更得民意,国会投票否决了第二银行特许权延期的议案。第二银行成为普通的银行,随后于1841 年倒闭。6 杰克逊把反银行之战上升到了整个民族斗争的高度。直到今天,杰克逊仍然是许多稳健货币支持派心目中的英雄。
1837 年至1862 年间,政府只允许州立银行的存在。于是,这段时间内,州立银行的数量增长了30 倍。州立银行发行的纸币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金银铸币作支撑。这些纸币在市场上的流通价格往往低于票面价值,而且往往是昙花一现,其平均寿命只有五年。这种粗放的银行系统在这一自由银行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内战催生了《国家银行法》。国家银行有着更高的标准和准备金要求。国家银行之间必须以票面价值接受彼此的纸币。此外,国家银行还须购买政府为了偿还不断攀升的战争债务而发行的国债。这段时期,国家银行的数量骤增到了1500 家。1881 年,当时的总统詹姆斯A. 加菲尔德(James A. Garfield)曾说道:无论是谁,只要他控制了我们国家的货币供应,他便成了国家全部工业和商业的绝对主宰一旦你意识到整个系统已经被某些位高权重的人轻易地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玩弄于鼓掌之间时,你也就会明白为何通货膨胀和经济大萧条会周期性地出现了。两周后,加菲尔德被刺杀了。
这之后不久,民主党候选人威廉 詹宁斯 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Bryan)发表了著名的《黄金十字架》演说,激起了民众对银行家的憎恨。金钱势力将任何质疑其手段、揭露其罪行的人诋毁为人民的公敌。《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这本寓言书中便影射了有关这一问题的全国性的大论辩。
银行系统及其偿债能力的状况引发了1907 年的经济恐慌。那一年,投机风气盛行。投机商号利用垃圾股票浑水摸鱼。大量的银行联合起来,共同出价企图收购联合铜业公司。收购失败引起银行挤兑。地方银行纷纷从纽约银行撤资。庞大的尼克伯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Trust)轰然破产。受其破产的悲观情绪传染,整个股市暴跌50%。尽管历史上认为,是摩根大通为需要资金的银行提供了有息贷款,从而挽救了局势。但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一说法。
厄普顿 辛克莱(Upton Sinclair) 所著《钱商》(The MoneyChangers)一书算是一本纪实小说了。小说中的角色均以现实中的人物为原型。书中的银行家沃特曼(Waterman)在现实中指代的就是摩根。沃特曼为人慷慨大方,深受人们欢迎。但是实际上,他只是贷出从政府那里获得的无息资本,为自己谋取私利。而且,是沃特曼引起了银行挤兑。他先是通过努力,形成一笔连锁大交易的机会,随后再暗中破坏这笔交易,从而引起了银行的挤兑恐慌。从始至终,他对于这其中可能导致的后果都是心知肚明的。接着,沃特曼的银行给政府提供资金,利用银行的盈利将自己人安插在财政部。在今天,这种产业企业控制政府监管机构的现象被称为监管俘虏 。当这些产业企业频临破产时,财政部便会利用政府资金帮助其摆脱困境。然而,与此同时,其他企业会纷纷倒闭,成千上万人失业,国家金融紧缩等困境则会接踵而至。辛克莱小说的故事主线抓住了当时许多人的命运。这场危机是因为詹姆斯 皮尔庞特 摩根(James Pierpont Morgan)为了创建其私人的商业帝国而蓄意制造的。
银行家们以1907 年的危机为借口,要求恢复中央银行,遭到了公众的强烈反对。乔治 厄尔(George Earle)代表公众发声:成立中央银行是极其糟糕的政策,因为如此,自由便会遭到破坏;起初,中央银行这种独裁势力运作良好并能带来巨大利益,但从长远看,权力的集中化终将走向腐败。G. 爱德华 格里芬(G. Edward Griffin)在其1987 年的著作中公开称美联储为一大败笔,一个骗局。自美联储成立以来,美元的价值下跌了97%而美联储的使命却是保持货币价值稳定。美联储就是一个为少数精英而非广大公众谋利的卡特尔,它滥用定价权,享受着不公平的税收豁免权,还动摇着社会经济的稳定。
1913 年,银行家获得了胜利,这胜利已持续了百年之久是年,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银行家获胜的手段颇不光明正大:在国会休假、大部分国会成员已经回家准备迎接圣诞节的时候,突然宣布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会议从凌晨1:30 持续到早上4:30,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议员出席了会议。在这次秘密的会议中,所有与会者都投了赞成票,通过了《联邦储备法》。如今,在稳健货币的圈子里,哲基尔岛作为美联储的诞生地已是臭名昭著。1910 年的一天夜里,全美势力最雄厚的几大银行派员登上了一列开往哲基尔岛的私人火车。时任国家货币委员会主席的参议员奈尔森 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也在其中。这次会面高度保密为了隐瞒与会者的身份,整个过程不提及任何人的姓氏。我们只知道,名为沃伯格(Warburg)、斯特朗(Strong)、万德利普(Vanderlip)、奈尔森的人参与了此次会议,但对他们的姓氏却一无所知。这次会议,旨在回应公众要求施行货币改革的呼吁。银行家的策略是人前树立为公共服务的假象,背后行谋私利之实。
银行家向来声名狼藉。他们所提出的修正案没有任何能在国会通过的机会。由于公众并不希望建立中央银行,银行家便为他们创造的东西起了个联邦储备系统的名称以便掩人耳目。联邦储备系统听起来倒像是公共实体似的,但是它其实是由私人机构所有(现在依然如此),并为私人牟利。虽然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成员由总统任命,但是,美联储真正的控制权掌握在联邦咨询委员会手里,甚至决策权也有可能由他们所掌握。而且,联邦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名单是不对外公布的。
国会拥有宪法赋予的制造货币以及调控货币价值的权力。因此,美联储的成立与运作均是与宪法的规定相冲突的。国会定期与联邦储备委员会召开会议,但是对该委员会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领导关系。国会只能质疑或揭露他们的不法行为。几年前,当美联储的提案还未通过时,银行家花费500 万美元雇用专家智囊团来教育公众,为其做舆论宣传。奥尔德里奇的方案与《联邦储备法》看似互相对立,实则大同小异。最终,《联邦储备法》胜出。这场盛大的表演旨在迷惑公众,让他们以为国会会为其利益而战。但实际上,该法案却把美国货币的发行权和控制权交到了私人企业的手中。
美联储真正的领导者是由历史学家尤斯塔斯 穆林斯(EustaceMullins)曝光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与联邦咨询委员会每年召开四次会议。联邦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是由银行家精挑细选的,而且所有成员保持匿名。他们可以随意提出意见,不受限制。但是,整个系统的存在前提在于实行秘密控制。系统的行政层级乏味单调,系统的术语行话设计得让外人听了能昏昏入睡,系统的权力结构就这样被这些所谓的行政层级和术语行话掩饰了起来。但是,查尔斯 林德伯格(CharlesLindbergh)却洞若观火: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咨询委员会作为美联储的最高权力机关,共同管理联邦储备系统。比他们职衔低的官员即使有心,也不敢与他们交锋。
美联储创建期间,伍德罗 威尔逊(Woodrow Wilson)正担任总统一职。然而,即便贵为总统,威尔逊也只被允许任命一位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从某些方面来说,威尔逊似乎是位能干的政治家,但在经济领域他却是个新手。他全力支持美联储的创建,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个人代价。考虑到其重要性,这儿引用他广为流传的名言:因而,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我们所有的社会活动,现在都被少数人所控制。在整个文明世界中,我们的人民已成为经历了最糟统治的人民,我们的政府已成为完全被操控、被主导的政府。从此,政府失去了自由舆论的环境,失去了多数人的坚定信念与支持,变成了任由一小撮主导势力的意见所影响、所胁迫的政府即便是美国工商界的一些最重要的大人物,他们也害怕着某一撮人,恐惧着某样事物。他们知道,在国家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股势力,他们组织严明,行踪隐秘,虎视眈眈,势力通天。他们是个完整的机体,他们的势力渗透到了各个角落。所以,当他们谴责这股势力时,他们最好不要说出声来。如引文所示,威尔逊公开承认美国的民主已死,系统已沦为货币专政的工具。
19 世纪30 年代,美联储将货币供应量扩大了60%,并鼓励利用保证金贷款投机。接着,1929 年10 月,各大银行收回了大量的保证金贷款。没有人知道原因,但这次银行间步调一致的行动对于大银行、尤其是摩根大通而言无疑是一大福利。投机者被迫出售股票偿还贷款,其损失如雪崩一般。银行家趁机抄底,买进这些超低价股。美联储收缩了80 亿美元的货币供应。在当时,这无疑是一笔大数目。12 本 伯南克甚至承认,是美联储急剧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行为引发了经济大萧条。美联储是由会员银行控制的私有企业,这个事实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成员由总统提名。但是,总统一次提名,成员的任期却长达14 年。而且,这份提名名单上的候选人很少,总统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此外,其中只有一名成员是可以由总统来任命的。然而,通过这一小小伎俩,美联储却得以声称美联储是一个准公共机构。在其成立三年后,首个联邦所得税和美国国税局(IRS)正式设立。
美联储负责发行基础货币供应并调控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扩张。美联储同时还设定利率。控制通货膨胀、预防经济动荡也是美联储的两大使命。然而,考虑到以上章节所描述的情况,美联储在这两大使命的完成方面,其能力实在令人高度怀疑。自从美联储成立以来,美元已贬值了97%。对于美联储的公有或私有地位问题,美联储一直讳莫如深。为了避免明目张胆地欺骗公众,美联储的代表在媒体上的发言只暗示美联储是一个政府机构。然而,法庭才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在法庭上,作伪证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美联储的高级顾问伊冯娜 水沢(YvonneMizusawa)在联邦法庭上作证时说:美联储的每一份股份都是由其成员银行所有。它是100% 私有的。13 彭博社揭露了有关美联储秘密的更多细节。虽然美联储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坐落在华盛顿,并且是政府机构,遵守《信息自由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政府法律法规,但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以及其他美联储地方银行坚称他们是独立的机构,由美联储会员银行所拥有,并且不受联邦政府的限制。14 尽管联邦储备委员会隶属于政府,但实际上其私有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才是大权在握者。
这一点非常关键,原因也有很多。彭博社曾经前往法庭了解2008 年经济危机期间美联储大额贷款的有关信息。美联储声称,其运作不受《信息自由法》的约束,因为他们并不是政府实体。既然美联储控制着美国(以及世界)储备货币,那么此信息的公开不仅影响着每一个美国人,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美联储的所作所为影响巨大。所以,很多人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标榜为民主社会的国家,政府应强制要求美联储这样强大的机构实现其运作的透明化。秘密公开化应是中央银行运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是众议院财政委员会的负责人罗恩 保罗也说,他能够了解到的关于中情局(CIA)行动的信息都比关于美联储运营情况的信息要多。而且,中央银行家的发言往往冗长乏味得难以用语言形容,其中充斥着行话术语,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比如,国际清算银行是央行中的央行。尽管国际清算银行承担监管全球央行的责任,但该银行却是由美联储、英格兰银行、瑞士央行、意大利央行、荷兰央行、德国央行以及法国央行所独有。然而,几乎没有人了解这一信息,也没人清楚为什么要设置国际清算银行或者它究竟是做什么的。但是,一如既往的,问题的关键在于
谁控制着谁。是国际清算银行控制着各央行,还是各央行控制了国际清算银行呢?要说清这一问题是不太可能的。国际清算银行旨在巩固各中央银行的权力,将它们联合起来,将它们的行动统一起来,以实现各央行利益的最大化。当然,我们无法强迫一个靠自我监管的行业能够为公众的利益而服务。此外,国际清算银行免于缴纳任何税务,不受任何政府部门的监管,而且其成员银行在大多数国家都享有最高级别的外交豁免权。16 可以说,他们已凌驾于法律之上。
虽然可以说美联储就是一个私有的机构,而不是政府的一部分,其实换个角度,也可以说美联储实际上就是政府,其中被选举当任的官员仅仅是该政府展示给世人看的门面。大多数的政客是无力为公众服务的。他们在位,仅仅是因为他们渴求权力。真正的掌权者会采取一套胡萝卜加大棒或者黄金加枪炮的软硬兼施的双重策略。统治权来源于武力或者资本。相比之下,资本更为强大。原因很简单,士兵是需要付工资的。但是,士兵不能接管资本,因为他们对于如何管理资本以及资本如何运作等问题一窍不通。资本才是真正的力量。而对于这一力量,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研究黄金和货币的历史学家斐迪南 利普斯(Ferdinand Lipps)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 世纪最具有破坏性的事件有两个:一是创建了美联储,二是取消了金本位制。他解释说,金本位制会迫使政府在财政上保持自律。如果政府挥霍无度,它就会发现,为了平衡贸易赤字会导致黄金不断外流。黄金创造稳定的货币价值。当物价上涨时,黄金便会从国家流出;物价下降,黄金流入。如此一来,平衡便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普通人热爱黄金,政客厌恶黄金。金本位制下,政府必须量入为出。
在金本位的制度下,拜占庭帝国有着800 年作为全球贸易中心的稳定历史。政府没有经历任何货币的贬值,也不存在什么大规模的债务。19 世纪见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货币的稳定以及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然而,到了20 世纪,我们看到的却是长期的通货膨胀,多个国家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史上最惨烈的战争,种族大屠杀,大规模的饥荒
与大片的贫民窟,以及最终文明的衰落。1922 年,金汇兑本位制一经推出便引起通货膨胀因为它规定除黄金以外,美元、英镑、瑞士法郎等都可以作为储备金。因此,储备金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够保值了。这个松散的金汇兑本位制(相对于真正的金本位制)为高度的流动性与经济的暴涨提供了空间,并最终导致1929 年全球经济的彻底崩盘。1971 年,当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军事冒险主义不再有限制了。如果实行金本位制的话,金本位制会削弱国家对战争的资助能力,美国随之发起的几次战争也就可以避免了。相反,在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如今是全球的经济都在资助着美国的债务扩张,让美国可以发动战争来维护其全球经济的霸权。
利普斯认为,黄金遭到了金融势力的攻击,这说明了黄金的价格是如何在欧洲不断升值然后每天又不断地在开市后遭到疯狂打压的。利普斯主张,黄金不是适于投机的资产,而是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金属。黄金与挥霍性的货币扩张是绝对水火不容的。为了维持法定货币卡特尔的地位,黄金的价格必须遭到打压。黄金价格的骤升会威胁到卡特尔的全部根基。由于黄金的价格是不可能永远地被打压住的,卡特尔正努力控制金价的上升速度,以防止危机的全面爆发。
在美元垂死、美国濒临破产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正享受着疯狂增印钞票的盛宴,引爆一场世界范围的货币贬值战争。堆积如山的债务以及各央行库存黄金的消失使负实际利率的情况和股市的投机性质进一步加剧。货币毁灭的同时也摧毁了中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政局的混乱动摇着整个世界。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下降周期(全球经济的大衰退)就要到来了。正如利普斯所说,自由、金钱、智慧、战争、和平与黄金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在金本位制度下,政府的行为更规矩、更诚实,因为货币系统也是诚实的。金本位制给政府强加了一个较好的道德指南针。如今,政府的扩张或行为已无所顾忌,货币的过剩与贪婪也没有了限制。道德正逐渐消失。而且,道德的消失不同于无耻的减税借口,它是的确会产生涓滴效应的。事实上,在一个腐败的制度里,道德的人只会与自我为敌。在金本位的制度下,诸如用警察机器、防止饥饿或革命(不分先后顺序)的福利制度或是大规模的金融腐败等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利普斯看来,只有道德的货币才会造就道德的国民。1933 年,国会议员路易斯T. 麦克法登(Louis T. McFadden)代表美国人民以阴谋罪、欺诈罪、非法交易罪和叛国罪对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式提起控诉。控词中提到了美联储是如何愚弄美国人民、让他们以为美联储是政府机构的,而事实上,美联储只是个私有机构。他认为,来自欧洲的银行家将12 家私有信贷垄断机构强加 给了美国人民。之后,麦克法登过躲过了两次暗杀,最后因肠流感去世。美联储在其官网上这样自我定义的:
联邦储备系统既不属于任何人,也不是私人的营利机构。相反,它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独立实体,既服务于公共利益,也包含为私人利益服务的方面。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的权力由国会赋予。一般认为,美联储是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因为它所做的任何决定无需经过总统或政府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的任何人批准。美联储不接受国会拨款资助,而且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的任期将跨越几任总统与国会成员的任期。然而,国会有权对美联储进行监督,定期监视其活动,并有权以法规的形式改变其职责。此外,美联储必须在政府经济、金融政策总体目标的框架内运作。因此,将其称作政府内部的独立机构更为准确。
由国会建立的1 个地方性的联邦储备银行,旨在协助国家中央银行系统的正常运作。这些地方银行的组织结构类似私有企业,因此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美联储的所有制感到困惑。例如,联邦银行给其成员银行发行股票。尽管如此,联邦银行的股份不同于私有公司的股份。联邦银行是非营利性的,而按照法律规定,持有联邦银行一定份额的股份只是加入联邦储备系统的条件。这些股票不得买卖、交易或用于抵押贷款。根据法律规定,股息为每年6%。
美联储网站上的描述洋洋洒洒,沉闷冗长,多达20 多页。但是,没有任何语句提到过美联储实际归谁所有只有对此的否认。下边是一些典型的反对观点:
尽管如美联储官网所声称的那样,联邦储备银行不是私人企业。但是,很显然,没有任何政府机构像它那样运作。例如,美联储不需要提交财务信息,不受国税局审计规定的约束,甚至不用公布他们给美国人民印了多少货币。因此,考虑到这些条款,人们很难相信美联储所标榜的:即,美联储是个全心全意为美国人民服务的政府机构。人们普遍认为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而美联储官网上并未提及这一点。中央银行应该执行国家的财政政策,监控国家的商业银行,确保它们保持有足够的资产(如现金),从而保证其偿付能力与经营的稳定性。中央银行之间也相互交易,如外汇兑换和黄金交易。理论上,中央银行应该为国家的利益服务除非中央银行不是由国家政府所拥有或控制。私有的中央银行,包括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并不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而是为商业利益所服务的。
美联储是美国唯一被免除了联邦与州税收却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美联储每年免税吸收约一万亿美元!每吸收一美元便免交 0美分的税款。这些钱都流入了上述银行家族的口袋。1有人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为国外的利益集团所有。作为迄今为止权力最大的分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为整个国家制定货币政策。鉴于此,上述说法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美联储有着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权力,倘若它为外国利益集团所有,那么,这就意味着美国已经丧失了国家的货币主权这或多或少算是一种隐形的征服了。但是,这些说法是否有依据呢?要确定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所有权问题是不太可能的。虽说它是一个公司,但它并没有进行公开交易,因此也无法得知它的股份所有情况。而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它没有监督权力,也没有强迫它公开其所有权的权力。
然而,要成为国家特许银行,就必须在国内持有美联储的股份。根据这一标准,8 家特殊的纽约银行一定持有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股份,并且在该银行内部享有绝对的权威。尽管如此,投票权却不跟股票持有份额成正比。所有成员银行只有一票投票权。同时,美联储在国内的权力(在理论上)是相对分散的。因此,从理论上讲,纽约银行控制整个系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美联储向来以行事隐秘而著称。例如,美联储的所有权本应公示于众,但它却对此遮遮掩掩。有一项对美联储的普遍的指责认为,纽约美联储实际控制了美联储的活动与政策,所有那些成立的其他联邦储备银行分行只是为了造成权力分散的假象以便掩人耳目罢了。这些地方性的分行可以(也曾)严厉批评美联储的行为,但是要说真正影响美联储的行为或决策,它们似乎还无能为力。迪恩 亨德森(Dean Henderson)曾以《信息自由法》为依据,要求找出大银行的主要控股者。然而相关部门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研究员J.W. 麦卡利斯特(J.W. McCallister)认为,有八大家族控制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真正的美联储)80% 的股份。这八大家族分别是高盛、雷曼兄弟、洛克菲勒、华尔街投资银行(Kuhn-Loeb)(以上全部位于纽约),以及拉扎尔(Lazar)、华宝(Warburg)、罗斯柴尔德、以色列摩西 赛义夫(Moses Saif)家族(以上全部位于欧洲)。这些家族通过他们的银行控制了全球的核心产业石油、保险、电子以及粮食生产等产业。19 名义上,商业银行拥有美联储,拥有表面的投票权,但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实权。谁才是美联储真正的主人?这个问题还没有人能够找出答案。国会议员赖特(Wright)、帕特曼(Patman)和麦克法登曾试图回答这一问题,但是都失败了。然而,通过一项法律中的发现,却证实了联邦储备银行并不属于联邦政府机构而是独立的、非由中央控制的私有企业。20
对质疑声音的压制也并不少见。1955 年,德国间谍找出并焚毁10000 本尤斯塔斯 穆林斯所著《美联储的阴谋》(The Federal ReserveConspiracy)一书的译本。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至今仍难以理解。
美联储的公共使命是稳定物价和扩大就业。但是,一些人认为它的终极使命是维护银行卡特尔的利益。考虑到美联储是由其成员银行所有和运营的,这种说法不无可能。如果成员银行的利益受到美联储公共使命的威胁,究竟哪个会胜出呢?这些银行是否会为了拯救实体经济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呢?不太可能。自美联储成立以来,美元已经贬值了95%以上,美国的经济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繁荣、萧条、崩溃、资产泡沫以及银行挤兑的循环,而这些现象在金本位的制度下是几乎从未发生过的。此外,失业率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如果不受那些虚假的就业数据的蒙蔽,目前的失业率其实已经高到了令人无法承受的地步。
很多分析家认为,整个美联储的存在都是违法的,因为法定货币的存在可能是不符合宪法规定的。根据宪法第1 款第10 条规定:各州不得使用除金银币之外的货币作为账款的结算工具。同时,宪法规定,宪法未规定的权力由各州保留,但并非由联邦政府保留。宪法并未明文赋予联邦政府发行或者授权发行无支撑法定货币的权力。联邦储备券的存在是与宪法的规定相冲突的,很可能就是非法的,只不过这一点还从未在法庭对峙过而已。
行事诡秘的风格和对权力的欲望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蒙塔古 诺曼(Montagu Norman)的影响。这个不同凡响的男人作为英格兰银行行长不间断地控制了英格兰银行长达24 年之久(1920 年至1944 年),并被《华尔街日报》称为欧洲的货币独裁者。他藐视所有民主与政府,认为民主与政府对私人银行构成了威胁。他有极端的偏执症。虽然
他将这份偏执症控制得很好,但它却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观念。他认为,他生命的全部就是一次秘密地与稳健货币的倡导者作对的旅程。他每年都会扮作斯金纳教授旅行上万英里。他导演了英国货币权力的急剧衰落,眼睁睁看着英国的货币权力向瑞士的巴塞尔转移。他认为,只有在那里,私人银行才可以完全不受政府的干涉。刚好在此之前美联储的创立使诺曼和美联储的第一任领导人本杰明 斯特朗(Benjamin Strong)能够结为盟友。即便如此,这两人本身其实也并未掌握了实权说到底,他们只是强大的私人银行家族的代理人而已。
乔治敦大学历史学教授卡罗尔 奎格利(Carroll Quigley)在其著作《悲剧与希望》中深刻地揭露了美联储与围绕在它周围的银行卡特尔。封建经济历史从农业封建主义开始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农业封建主义阶段,集中的贵族财富导致了贸易的产生。商业资本主义标志着第二阶段的兴起。需求的增长和生产的优化带来了工业资本主义。随后利润增加,金融资本主义从其强大的扩张能力中崛起,导致了第五阶段卡特尔(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特权阶级试图保留并扩张他们的私有权力,而大众阶层则试图利用政府限制前者的权力。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经济萧条的出现,因为旧的强大的利益集团必定试图通过打压大众财富与新体系来保留其权力。
奎格利继续论述道,因为自身利益与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资本主义有自我分裂的倾向。资本主义对社会是利是弊,取决于其手段、目的以及成员的参与方式。这又导致了参与者的分化,产生了包括商人、交易者、消费者、劳动者和银行家的不同团体。最初的活动是公开透明的,然而货币的运动却并非如此。银行家的利益与社会其余团体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前者通过加强货币运动的隐蔽性来刻意迷惑大众。事实上,银行家的做法尽管会为他们带来利润,但是却极具社会破坏力:
在金融资本主义中期阶段,金融资本主义的组织已经进化到了一个高度复杂的证券发行与投机阶段,并且无需任何生产性投资作为基础。公司以控股公司的形式衍生新的公司,这样便可以发行大量证券,给金融资本家带来可观的费用和佣金,然而对生产性经济的增长却不起任何作用。
确实,这些金融资本家发现,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发行证券大赚特赚,而且可以通过让这些企业破产而获利破产的企业重组时,他们就可以再次收取费用和佣金了。因而,这些金融资本家乐此不疲地开启了操作公司上市、破产、再上市、再破产的循环。公司上市筹集的资金越多,他们的利润就越大,面临破产的公司也就越多。破产的频率越高,重组所带来的利润就越大,再上市筹集资金并获利的机会也越快。
上述两段话虽然写于1975 年,但却准确地描述了近年来的状况:金融资本主义已经创造出了自己的世界,有着自己的运作模式,其获利条件脱离了实体经济,甚至与实体经济相对立。几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通过金融资本主义路径的演变,最终导致银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的诞生。在这种演变运动中,实力能够动摇君主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高居权力之巅,后起之秀摩根家族憾列第二。这些家族有着明显区别于实业家的现代特征。这些家族是国际性的,实力已渗透进了各国政府。他们的既得利益扎根于债券而并非商品。他们(起初)致力以金本位制的形式发展稳健货币。他们的运作以及他们对政府的影响异常神秘。
他们与稳健货币的关系耐人寻味。银行家以金券的形式将货币作为黄金贷出。银行家厌恶通货膨胀,因为这会降低他们贷出的货币的价值,导致贷出的资金在收回时价值贬低。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贷出的资金则会升值。但是,通货紧缩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会极大地抑制生产者的积极性,因而,银行家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通货紧缩。他们只利用通货紧缩来巩固实力便宜地购买低价资产。然而,他们还会面临这样的难题:将货币贷出去的做法本身就带有通货膨胀的性质。为了经营,他们不得不推动着系统背道而驰。但是,如果不将货币贷出去,他们又将失去收入。
因此,银行家说服了商业和政府,向他们灌输了两条重要的公理,即:①货币必须以黄金为支撑;②不能将发行货币的权力托付给政客,因而银行家就成了控制通货制度的合理选择。奎格利继续说道:有必要向政府和人民隐瞒甚至误导他们对货币本质及其运作方式的认识。作为银行家的一贯政策,他们积极地寻求通过通货控制机制、尤其是政府债券市场来控制他们各自的政府。政治上的经济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也是非常有用的。当然,它们现在也是如此。
不了解通货及其产生的过程,就无法理解中央银行的历史。这就是中央银行的残酷事实。几百年来,银行家的骗局一直是致力于成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银行,然后再通过貌似恭顺的私有投资银行控制该中央银行。20 世纪中叶,出于责任保护的目的,大多数家族银行基本都转变成了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共银行。摩根、洛克菲勒、拉扎德等都是如此,唯独极其神秘的罗斯柴尔德银行仍然保持私有。这样,它也免去了向公众披露财务信息的义务。
奎格利发现,这些人的目的在于创立一个私人掌控的世界金融监管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能够左右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还要有能力去支配整个世界经济。这一体系要由多轮碰面及会议后达成的秘密协议来控制。最终,这一体系的巅峰便是建立了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一家由各国央行所有、受各国央行所控的私有银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