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物流管理(第2版)

書城自編碼: 289237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李创、王丽萍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446033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版次: 2 印次: 1

書度/開本: 1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妓女与文人
《 妓女与文人 》

售價:NT$ 179.0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售價:NT$ 437.0
中国古兵器集成
《 中国古兵器集成 》

售價:NT$ 3808.0
空腹力+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全2册)
《 空腹力+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全2册) 》

售價:NT$ 577.0
临床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 第7版
《 临床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 第7版 》

售價:NT$ 7269.0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售價:NT$ 717.0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售價:NT$ 1053.0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NT$ 49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56
《 环境管理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

NT$ 208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

NT$ 342
《 矿业经济学 》
+

NT$ 418
《 物流学概论 》
編輯推薦:
本书*版作为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立体化教材,自2008年8月出版至今已有7年多时间了,期间多次印刷,被国内多所高校选作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材,受到了众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经过7年多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本教材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体例和内容,主要对以下两点内容进行了修订:一是对原书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尽可能吸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二是对原书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更正,并对一些案例资料进行了更新。
內容簡介:
本书第一版作为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立体化教材,自2008年8月出版至今已有7年多时间了,期间多次印刷,被国内多所高校选作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材,受到了众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经过7年多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本教材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
本次修订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体例和内容,主要对以下两点内容进行了修订:一是对原书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尽可能吸收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是对原书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更正,并对一些案例资料进行了更新。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论 1
第一节 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1
一、物流理论的背景 1
二、物流的产生 2
三、世界物流的发展阶段 3
四、我国物流的发展阶段 3
五、我国物流发展的展望 4
第二节 物流的概念与功能 5
一、物流的定义 5
二、物流的功能 7
第三节 物流的作用 10
一、物流作用概述 10
二、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0
三、物流在组织中的作用 15
第四节 物流管理概述 17
一、物流管理的内涵与演变 17
二、物流管理的研究对象、范围
与内容 21
本章小结 24
复习思考题 24
参考文献 25
第二章 物流系统 26
第一节 物流系统概述 26
一、系统的概念及系统的一般模式 27
二、系统的分类 27
三、系统管理 28
四、现代物流系统的概念及一般
模式 28
五、物流系统的研究要素 30
六、物流系统的分类 31
第二节 物流系统的特点与构成 32
一、物流系统的特点 32
二、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33
第三节 物流系统分析 36
一、系统分析 36
二、系统分析的步骤 37
三、物流系统分析概述 38
第四节 物流系统的目标与优化 38
一、物流系统的目标 38
二、物流系统工程 40
三、物流系统优化 40
四、物流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 40
五、物流系统优化的原理 43
本章小结 46
复习思考题 46
参考文献 47
第三章 仓储管理 48
第一节 仓储管理概述 48
一、仓储和仓储管理 48
二、仓储的功能 49
三、仓储的意义 51
四、仓储管理的业务内容 52
第二节 仓储管理的规划 53
一、仓库的规划 53
二、仓库内部区域布局 58
第三节 仓储管理的业务流程 59
一、货物的入库 59
二、货物的保管 63
三、货物的出库业务 67
第四节 仓储合理化 69
一、储存合理化概念及标志 69
二、仓储库存量控制与优化 70
三、零库存 74
第五节 现代物流仓储的发展趋势 77
一、自动分拣系统 77
二、自动化仓库 79
三、现代仓储业的发展趋势 83
本章小结 84
复习思考题 84
参考文献 85
第四章 采购管理 86
第一节 采购管理概述 86
一、采购与采购管理 86
二、采购管理的目标 94
三、采购管理的组织模式 95
第二节 采购计划与采购作业管理 97
一、采购计划 97
二、采购作业管理 106
第三节 采购成本控制 109
一、采购价格与采购成本 109
二、采购成本分析 109
三、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 110
四、采购成本控制的原则 111
五、采购成本控制的方法 111
本章小结 115
复习思考题 115
参考文献 117
第五章 运输管理 118
第一节 运输管理概述 118
一、运输的概念及运输管理的
意义 118
二、运输的功能与作用 119
三、运输管理的内容与流程 121
四、运输管理决策的参与者 124
第二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 126
一、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
及适用范围 126
二、联合运输 131
三、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 133
第三节 运输合理化 140
一、运输合理化的含义及意义 140
二、不合理运输的含义及表现
形式 141
三、影响运输合理化的要素 143
四、实现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144
本章小结 147
复习思考题 147
参考文献 150
第六章 包装管理 151
第一节 包装管理概述 151
一、包装的历史和发展 152
二、包装与物流的关系 152
三、包装的功能 153
四、包装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155
五、包装标识 156
六、绿色包装 160
第二节 包装的分类 161
第三节 包装的技术与要求 162
一、包装的技术 162
二、包装的要求 168
第四节 包装合理化 170
一、商品损耗的因素和包装的不足
及过剩 170
二、包装的合理化 171
三、适合物流发展的包装趋势 173
四、国际货物包装 174
本章小结 176
复习思考题 176
参考文献 177
第七章 装卸搬运管理 178
第一节 装卸搬运概述 178
一、装卸搬运的概念 179
二、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地位 179
三、装卸搬运作业 180
四、装卸搬运的特点 181
五、装卸搬运的要素 182
六、装卸搬运的发展过程 182
七、装卸搬运设备及其系统 183
八、决定装卸搬运的条件 186
九、集装箱装卸搬运的注意事项 187
第二节 装卸搬运作业分类 188
一、按照装卸搬运作业场所不同
进行分类 188
二、按照装卸搬运的物品属性进行
分类 188
三、按照装卸搬运作业的特点进行
分类 189
四、按照装卸搬运的机械及机械
作业方式分类 190
五、按照装卸搬运的作业对象方式
分类 190
六、按照作业手段分类 192
七、按照作业的连续性分类 193
第三节 装卸搬运原则与合理化 193
一、装卸搬运作业的原则 193
二、装卸搬运的合理化 196
三、装卸搬运合理化的应用 199
本章小结 203
复习思考题 203
参考文献 203
第八章 流通加工管理 205
第一节 流通加工管理概述 205
一、流通加工的含义 205
二、流通加工的地位和作用 208
三、流通加工的内容及经济效益 211
四、流通加工管理的职能与内容 213
第二节 流通加工的类型与方法 215
一、流通加工的主要类型 215
二、常用流通加工的方法与技术 217
第三节 流通加工管理 223
一、流通加工的投资管理 223
二、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与质量
管理 224
三、流通加工的技术经济指标 224
四、流通加工中心的布局 225
五、提高流通加工效益的途径 225
第四节 流通加工合理化 226
一、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 226
二、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 227
三、关于绿色流通加工 228
本章小结 229
复习思考题 229
参考文献 231
第九章 配送管理 232
第一节 配送概述 232
一、配送的概念 232
二、配送的种类 233
三、配送的条件 237
四、配送管理的意义 238
五、配送方式的发展 239
第二节 配送中心 240
一、配送中心的概念 240
二、配送中心的类型 240
三、配送中心的功能 242
四、配送中心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
和作用 243
五、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244
第三节 配送作业管理的流程与要求 247
一、配送的基本环节 247
二、配送的业务流程 248
第四节 配送合理化 254
一、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255
二、合理配送的标志 255
三、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258
四、配送路线的选择 258
五、节约里程法简介 260
本章小结 265
复习思考题 265
参考文献 266
第十章 物流信息管理 267
第一节 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267
一、物流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268
二、物流信息的定义与特点 269
三、物流信息的内容和标准 271
四、物流信息的分类 273
五、物流信息的作用 275
六、常见的物流信息管理方法 276
第二节 物流信息技术 277
一、EDI技术 277
二、EDI的现状和前景 278
三、条码技术 278
四、QR和ECR技术 281
五、ERP技术 281
第三节 物流信息系统 283
一、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特点 283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285
三、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286
四、物流信息系统的类型 287
五、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
及其发展 290
六、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 290
七、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 291
八、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式的
选择 293
九、国内企业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
现状 293
本章小结 294
复习思考题 295
参考文献 295
第十一章 国际物流 297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297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及产生的
背景 297
二、国际物流的作用 298
三、国际物流的特点 298
四、国际物流的发展 299
五、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300
六、国际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 301
第二节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303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303
二、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303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304
四、国际贸易业务 305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
物流 312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312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物流 316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物流的
发展趋势 318
本章小结 320
复习思考题 320
参考文献 320
第十二章 绿色物流 321
第一节 绿色物流概述 321
一、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322
二、绿色物流的成因 322
三、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 324
四、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
趋势 326
第二节 逆向物流 326
一、逆向物流的内涵 327
二、逆向物流体系的主要环节 328
三、逆向物流体系通道的构建 329
四、绿色逆向物流管理 330
五、逆向物流案例 332
第三节 废弃物物流 336
一、废弃物和废弃物物流的含义 336
二、废弃物的种类和特点 336
三、废弃物物流的重要意义 337
四、废弃物物流处理的几种方式 338
五、企业废弃物的物流合理化 339
本章小结 340
复习思考题 340
参考文献 340
第十三章 第三方物流 341
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概述 341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341
二、第三方物流产生的背景 341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344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行业
结构分析 345
五、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 346
六、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战略
选择 347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的业务价值 349
一、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和格局
对比 349
二、第三方物流在管理中的优势 350
三、降低成本的规模经济优势 350
四、第三方物流给企业带来的
效益 351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352
一、物流模式研究 352
二、物流模式选择分析 354
三、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355
四、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案例 358
第四节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选择 362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标准 363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满意度
评价指标体系 363
三、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
过程 364
四、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应警惕的
问题 367
第五节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 368
一、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
比较分析 368
二、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前提 369
本章小结 370
复习思考题 370
参考文献 371
第十四章 供应链管理 372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概述 372
一、供应链管理概念溯源 372
二、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373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
模式的比较 375
四、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376
五、实施供应链管理在我国面临的
问题 380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 380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
地位 380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
创新 381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 383
一、以生产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
管理模式 383
二、以中间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
模式 384
三、以零售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
管理模式 385
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385
一、供应链管理与国际物流 386
二、适应国际物流发展需要的
供应链管理 386
三、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389
本章小结 390
复习思考题 390
参考文献 391
第十五章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 392
第一节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概述 392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 392
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395
第二节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模式 399
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399
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的
发展 400
三、国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 401
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 404
五、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发展
趋势 406
本章小结 408
复习思考题 409
参考文献 409
第十六章 世界各国的物流产业 410
第一节 美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410
一、美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阶段 410
二、美国物流产业管理的特点 414
三、美国发展物流产业的启示 415
第二节 日本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416
一、日本物流产业的发展阶段
和背景 416
二、日本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 418
第三节 欧盟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420
一、欧盟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阶段 420
二、欧盟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特点
和经验 421
第四节 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423
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423
二、我国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
及发展战略 424
三、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426
本章小结 430
复习思考题 430
参考文献 430
第十七章 物流管理相关法律与政策 431
第一节 现代物流法律基础 431
一、现代物流法概述 431
二、现代物流法的渊源 435
三、现代物流法律的基础体系 437
四、物流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438
第二节 国内外物流政策 439
一、物流政策概述 439
二、国外物流政策 440
三、国内物流政策 445
本章小结 454
复习思考题 455
参考文献 455
第十八章 物流管理战略 456
第一节 物流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456
一、核心竞争力 456
二、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58
第二节 物流战略计划概述 461
一、物流战略 461
二、物流战略计划 464
第三节 物流战略联盟 470
一、物流战略联盟的产生及优势 470
二、物流战略联盟的模式 471
三、物流战略联盟的管理 472
四、物流战略联盟的发展策略 473
本章小结 473
复习思考题 474
参考文献 474
內容試閱
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论
本章导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物流科学也已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科技已成为当今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物流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物流对社会经济与组织的作用,尤其是物流的经济价值;同时掌握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了解物流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背景,尤其是中国物流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初步学习物流的读者对现代物流具有宏观的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以后的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
关键概念:
物流Logistics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集成供应链Integrated Supply Chain
第一节 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一、物流理论的背景

什么是物流?自从美国人在20世纪初提出物流这个概念后,物流的概念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科学已经把现代技术科学与现代经济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它融汇了资源配置科学、仓储科学、流通科学、环境科学、运输科学、搬运科学、营销科学、信息技术科学及系统科学等,是一门综合学科,这种综合学科的出现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配送、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的内在联系,现已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而物流的活动构成了新的物流产业。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了系统工程的科学成果,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了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物流的概念,但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物流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国物流领域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方面的系统科学的培训,这是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近年来,由于"物流"特别是"现代物流"对社会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明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纵观当今世界,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国家,物流的发展较快、水平也较高,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也较大,物流业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即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标志。

本章阐述了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与功能,物流对经济、组织与社会的作用,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等,这些都是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优化物流运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二、物流的产生

物流的产生历史悠久,自从有了人类,物流这种形态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了。但是,由于人类初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一阶段的物流组织处于早期的原始状态。物流概念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才出现的,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劳动生产率。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总的产品数量还很有限,一般来说,产品生产出来总可以分销出去。所以,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怎样改进生产技术和多生产产品上,而不必过多担心产品分销不出去,进而也就不会过多地关心分销及其运输成本和效益,因此,也不会产生物流的概念。
现代"物流"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PD",即"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当时西方国家已开始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迫切需要解决商品的销售和物资流通问题。直到20世纪初,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其生产力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社会总产品数量达到比较饱和的程度,社会总需求也相应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一定都能分销出去,而且再靠提高生产技术已经具有一定难度。这时,人们不得不关心分销工作,希望通过抓分销来打开市场。这样,降低分销成本,提高分销经济效益就成了企业关注的大事。由此,人们才逐渐关注分销物流,物流的概念开始萌芽。在这种背景下,1915年,美国市场营销学创始人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出了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有人把它译成"实体分销",也有的人译成"物流",这就是最早的物流概念,其实质是"分销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进一步阐述了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针对战争中的物资供应问题,美国提出了"Logistics"的概念,其原意为"后勤",也就是所谓的"军事后勤学"。它是指将战时的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部署,使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随后,在企业中开始广泛应用"后勤"的概念,它同时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管理。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于是社会进入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期。这时候,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流通成本,企业和社会就更加关注"物流",使PD的概念更为系统化和普遍化。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对"物流"的概念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认为原来的Physical
Distribution作为"物流"的概念已经不够确切,因为它只描述了分销物流。实际上物流不仅包括分销物流,还包括购进物流、生产制造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再生物流等。应该说,这是一个闭环的全过程,就像军事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所包含的内容一样广泛,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正式把"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此后,Logistics逐渐取代PD,成为"物流"的概念和英文名词,这也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世界物流的发展阶段
根据物流实践的内容、应用技术、实现手段和方式特点等,可以将物流活动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以作为一个发展的时间阶段标志。
1.传统物流阶段

传统物流阶段以手工作业、机械作业为主,重视物流的各项功能。从物流整体发展过程分析,传统物流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其中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专业化、机械化发展,以提高运输、仓储、配送、外购等各种物流环节的效率、效益为重点。
2.现代物流阶段
现代物流阶段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注重服务、人员、技术、信息和管理的综合集成,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管理手段、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在物流领域中的体现。在同一物流活动中,各运作主体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使物流活动能有效地在企业内部、多企业之间、区域、全国乃至国际展开经营活动。现代物流是在现代技术,如电子信息技术、准时制JIT、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与现代经营管理,如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它是现代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综合应用的产物。
四、我国物流的发展阶段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反映了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密切 联系。
1.第一阶段--创建阶段1949-1952

我国的物流创建阶段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当时由于刚解放,百废待兴,物流业也刚开始创建,其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及部分公路。其特点是:多数是商物合一型、兼营型的物流企业,附属于专业公司或批发站一些大城市除外。在生产部门,物流问题还未提到日程上来。
2.第二阶段--发展时期1953-1965

物流发展时期的初期,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建设也有了较大进展,通车里程大大增加,因此物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物资、商业、供销、粮食、外贸等流通部门相继成立了商物分离型、专业型的物流企业如储运公司、仓储公司、中转站等,以及附属于各专业公司、批发站的商物合一型、兼营型的物流企业,初步形成了物流业。
3.第三阶段--停滞阶段1966-1977
停滞阶段由于受众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物流业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4.第四阶段--改革、开放阶段1978-1998

1978年年底,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建设也加快了步伐,物流业有了很大进展,不仅流通领域的专业性、兼营性的物流企业有所增加,在生产部门也更重视物流合理化的研究,建设和加强了国有物流企业,还出现了集体和个体的物流企业或储运专业户,国内横向经济联合加强,物流打破了部门、地区的界限,走向更加专业化和社会化。
5.第五阶段--大发展和国际化阶段1999-至今

1999年11月2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在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重要讲话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随后各地区和城市纷纷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并积极开展国际物流业务,使我国物流开始向国际化方向迈进。

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史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物流业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而发展了的物流业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发展。当然,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科技进步、物流技术提高等,都会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五、我国物流发展的展望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我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从物流的区域市场发展来看,经济发展迅速和比较活跃的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快于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等将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

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一是更多的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我国已加入WTO,在公路货运、仓储设施等领域的开放,将为从事物流服务的外资提供多样化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这些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以服务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方面的物流活动为主。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但同时也为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其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经营经验的可能,对促进中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二是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发展迅速。这类企业的经营观念、管理方式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方面优势明显,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扩展都十分迅速,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三是国有经济中的部分传统运输、批发企业,在其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从中也会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专业化物流服务 企业。

可以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物流产业将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其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 物流的概念与功能
研究物流的定义与功能十分重要,因为物流定义的不同会影响到物流科学研究对象的不同。
引 导 案 例

从商场的货架上随手取下一瓶洗发水,你能想到这瓶洗发水从走下流水线那一刻起,到你拿到手中为止,中间究竟被多少辆卡车运转到多少个物流配送中心?历经多少道批发商以及多少人的手才被送上货柜?它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变成你看到的样子?更重要的是,需要怎样做才能够更经济地将这瓶洗发水送到零售店里去?

在这每一道工序或环节中起到衔接、转运和增值作用的就是我们要说的"物流"。而且,这一物流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年中的52个周、一周的7天和一天的24小时内物流始终存在。例如,家中的纯净水用完了,打电话约定后,配送工会按时送来,并装到饮水机上;身在异地的大学生,在父母生日之时,可以通过"宅急送"送去一束保鲜的鲜花还可以货到付款;工厂里的半成品工件由上一道工序传到下一道工序、由一个车间传到另一个车间,是通过搬运小车在车间里穿来穿去;仓库里装卸工在忙着把货物从汽车上卸下来又堆放到仓库的货垛上;商店里,店员把从仓库里提出来的货物放到货架上,由售货员向顾客销售货物,并按顾客要求包装好,交到顾客手中。诸如此类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都是物流现象。可以说如果没有物流的支持,营销和制造的具体实现就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资料来源:戢守峰. 物流管理新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一、物流的定义

从上述案例中既可看出物流是"物"和"流"的简单组合,即实物流动,又可透视出它不是二者的单纯组合,它包含在实物流动中实现的经济价值。
对于前者的理解与物流形成期的定义相匹配。1915年,阿奇萧在他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指出:"在市场流通中存在两种活动,一种是创造需求,即通过市场分析、渠道、促销等手段,让更多的人购买企业的产品;另一种叫作产品实体分配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Goods,即怎样更经济、更及时地将客户订购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实际上,这两种活动中一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商流,另一种是物流。
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各国给定的物流定义都是基于"Physical
Distribution"做出的。例如,1935年美国市场协会最早对物流的定义:"物流包含销售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1963年,刚刚引入物流概念的日本给出的定义是:"在连续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对物质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以及信息等功能,它在物质销售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对于后者的理解可以说与物流成熟期的定义相吻合。20世纪80年代起的物流已不再是"物"和"流"单纯的有机组合,而是从后勤保障系统演变到物流中,被广泛称为"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思考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上更进一步。例如,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对其的定义是:"物质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H关于物流的定义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物流一词时就已是"Logistics"的概念了,2001年4月,我国《物流术语》标准中将其定义为:"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各国、地区关于物流不同定义的比较如表1.1所示。
表1.1 各国、地区物流定义比较表
国家地区
年 份
给出定义的组织
定 义






1985
美国物流协会C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客户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1974
美国物流工程师学会SOLE:Society of Logistics Engineers
物流是与需求、设计、资源供给与维护有关,以支持目标、计划及运作的科学、管理、工程及技术活动的艺术




1981
美国空军
U.S Air Force
物流是计划、执行的军队的调动与维护的科学,它涉及与军事物资、人员、装备和服务相关的活动




1997
美国KXEL
物流是与计划和执行供应链中物流公司商品及物料的搬运、储存及运输相关的所有活动,包括废弃物品及旧品的回收复用
加拿大
1985
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
CALM:Canadian Associ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成本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部流动
续表
国家地区
年 份
给出定义的组织
定 义
欧洲
1994
欧洲物流协会ELA: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
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日本
1981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多活动
中国
台湾
1996
台湾物流管理协会
Taiwan Logistics
Management Association

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通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客户及社会性需求
中国
2001
国家科委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国物资流通协会
物流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客户需求的过程
资料来源:何明坷. 物流系统论.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任何一种物品都具有二重性:一是自然属性,即它是一个物质实体;二是社会属性,即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包括它的稀缺性、所有权性质等。物品的物质实体的流动是物流,而其社会实体的流动却是商流。商流是通过交易实现物品所有权的转移,而物流是通过运输、储存等实现其物质实体的转移。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物流同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起构成统一的整体。

总体来说,物流是包括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活动,它是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不属于经济活动范畴的物质实体的流动,不属于物流。
二、物流的功能

物流活动或者说物流的功能,一般包括仓储、采购、运输、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服务等内容。另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即物流的功能范围。物流的功能范围是指在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信息等诸物流功能中把哪些功能、哪些业务、哪些活动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把所有物流功能作为计算对象的成本与只把运输、保管两个功能作为计算对象的成本相比,显然有较大的差别。
1.仓储功能
仓储这一项重要的物流功能主要是通过仓库设施来实现的。仓库是企业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大约有750
000个大型仓库设施,包括人工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的仓库。在追求以最低的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的过程中,仓库这一环节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仓储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已发展成为物流系统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职能。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包括运输整合、产品组合、物流服务、防范偶发事件、物流过程平稳等一系列附加值的作用。

一般来讲,仓库具有三个最基本的功能:储存、移动以及信息传递。近年来,移动功能和信息传递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不仅涉及仓库的运行效率,而且还影响到仓库产品的周转率。其目的就是要迅速完成产品存储和运输需求,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2.采购功能
采购功能是指物流中心从制造业或供应商那里采购大量的、品种齐全的货物。一般而言,在执行其功能时,应考虑以下四点要求。
1 加强对货物采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包括货源信息、价格信息和运输信息等。
2
与制造商或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合作过程,选择诚实可信、声誉良好的供应商合作。这样可以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混入,以提高企业形象。
3 尽力降低采购集货的风险,通过对商品市场的调查,了解商品供需状况,减少因采购批量不当而造成库存积压。
4 确定采购集货操作时间,防止因采购不及时而造成脱销或停止生产。
3.运输功能

物流的运输功能负责为客户选择满足需求的运输方式,然后具体组织网络内部的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的商品运抵目的地。它包括供应和销售物流中的车、船、飞机等方式的运输以及生产物流中的管道、传送带等方式的运输。对运输活动的管理,要求选择经济便捷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以实现安全、迅速、准时和经济的目的。
4.包装功能
包装功能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和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的换装、分装和再包装等活动。物流包装作业的目的不是要改变商品的销售包装,而是通过对销售包装进行组合、拼配和加固,形成适用于物流中配送的组合包装单元。对包装活动的管理应根据物流方式和销售要求来确定,要全面考虑包装对产品的保护作用、促销作用、提高装运率的作用、包拆装的便利性以及废包装的回收与处理等因素。包装管理还要根据物流全过程的经济效率来具体决定包装材料及其强度、尺寸以及包装方式等。
5.装卸搬运功能
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包括装上、卸下、移送、分拣、入库、出库等。

装卸搬运是伴随输送和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功能,它与运输产生位移效用、保管产生时间效用不同,其本身并不产生任何价值。但这并不说明搬运装卸在物流过程中不具有重要作用。物流的主要环节如运输和保管是靠搬运装卸才得以衔接起来的,物流的其他环节也是靠搬运装卸连接起来的,由此可见,搬运装卸在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搬运装卸不仅发生次数频繁,而且作业内容也复杂多样,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耗费人力劳力的作业,它所消耗的费用在物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外,由于装卸搬运活动频繁发生,作业繁多也是产品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装卸作业的代表形式是集装箱化和托盘化,使用的装卸机械设备有吊车、叉车、传送带和各种台车等。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中,对装卸搬运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装卸搬运方式、装卸搬运机械设备的选择、合理配置与使用以及装卸搬运合理化等方面,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的次数,以节约物流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6.流通加工功能
流通加工功能又称流通过程中的辅助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中,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所以,它实际上是在物流过程中进行的辅助加工活动。企业、物资部门以及商业部门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求,更好地衔接供需,往往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
7.配送功能

配送功能是物流进入最终阶段,以配货、送货的形式完成社会物流,并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配送活动过去一直被看作是运输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运输形式,所以未将其独立出来作为物流系统实现的功能,而是将其作为运输中的末端运输对待。但是,配送作为一种现代流通方式,特别是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它集经营、服务、社会集中库存、分拣和装卸搬运于一体,已不是简单的送货运输,所以,在现代物流中已将其作为独立的功能来看待。
8.物流信息服务功能

现代物流是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保证物流体系正常运作的。物流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功能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运输、收、发、存储的情报及有关的费用情报、生产情报、市场情报活动。对物流情报活动的管理,要求建立情报系统和情报渠道,正确选定情报科目以及情报的搜集、汇总、统计、使用方式,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及时性。

从信息的载体及服务对象来看,该功能还可分为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和商流信息服务功能。商流信息主要包括进行交易的有关信息,如货源信息、物价信息、市场信息、资金信息、合同信息、付款结算信息等。商流中的交易、合同等信息,不但提供了交易的结果,而且提供了物流的依据,是两种信息流主要的交会处。物流信息主要包括物流数量、物流地区、物流费用等信息。物流信息中的库存量信息,不但是物流的结果,而且是商流的 依据。

物流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必须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国际通用的EDI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才能高效地实现物流活动中一系列环节的准确对接,真正创造"场所效用"及"时间效用"。可以说,信息服务是物流活动的中枢神经,该功能在物流系统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信息服务功能的主要作用表现为:缩短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库存适量化、提高搬运作业效率、提高运输效率、使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加省力、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防止发货和配送出现差错、调整需求和供给以及提供信息咨询等。

第三节 物流的作用
一、物流作用概述

物流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从生产到消费,从空间上说可能距离遥远;从集约度上说,可能是从一个工厂到千家万户。而物流把生产者与消费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它是一个过渡,是一座桥梁。
物流是生产系统的一个支柱。没有物流,生产者便无法回收资金,也无法进行再生产;没有物流,消费者便无法购买到产品。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北京山区的柿子经常烂在农民手中,运不出去,外地人想吃柿子却吃不到,公路建成后,有了公路运输,于是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米资源十分丰富,而上海缺米,于是很快建成铁路,四川的大米才能及时调往上海。

物流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生产性企业,要靠物流这根擎天之柱,这在上面已经说到过;经营性企业更是如此,物流组织得好,成本就低,到货就及时,从而也就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二、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社会经济活动由生产、消费和流通活动组成,其中,流通活动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商品经济越发展,市场范围越扩大,流通的重要性就会越突出。流通并不只受制于生产和消费,流通效率的提高、新型流通方式的出现、流通领域的重大变革都会对生产和消费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而轻流通",其结果是制约了生产,限制了消费,经济发展缓慢、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流通的功能受到重视,流通活动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能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这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物流作为流通活动的一部分,与商流活动共同构成了流通活动的整体,物流和商流从两个不同的侧面体现着商品流通的内容。商流是与商品的所有权转移相关的交易活动,通过买卖活动实现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而物流是紧随商流之后商品的空间和时间的转移,通过物流活动为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提供可能,体现的是商品的物理属性。通过合理的物流活动,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从生产地适时、适量地运送到工厂;工厂生产的各种产品也能从生产地源源不断地向消费者高效率地配送。通过这种顺畅的物流,维持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协调,使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物流无论是对于企业的经营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

物流在经济中的显著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物流是商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经济活动相互影响。比如,在美国,1996年物流费用约占GDP的10.5%。美国工业花费了约4510亿美元用于货物的运输,约3110亿美元用于货物仓储和存货搬运,这些及其他物流费用加在一起约有7970亿美元。在1980年,物流支出大约占GDP的17.2%。如果在1996年物流支出仍是这么高,则美国要在物流上多花掉5100亿美元。这会导致商品的高价格或企业的低利润,或二者兼有,其结果将是生活水平下降或税基减少。因此,通过改善物流运作效率,物流会对整个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第二,物流服务于许多经济交易活动,它实质上是所有商品和服务交易中的一个重要活动。我们可从系统角度理解这个作用,如果商品没有及时到达,客户就买不到它们;如果商品没有在指定的条件下到达指定的地点,交易也不会做成,这样,供应链中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将会受到影响。
物流创造价值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创造效用。从经济学上讲,效用是商品或服务为满足需求所提供的价值或用途。它有四种类型的效用:形式、拥有、时间和地点。后两者--时间和地点效用是通过物流提供的。
1 形式效用Form
Utility是创造商品或服务的过程,或者是把它组成适当的形式供客户使用。当本田的美国制造商将原料和零部件组装成整车,形式效用就形成了,它是生产或运作过程的一部分。
2 拥有效用Possession Utility是人们实际拥有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可以通过信用管理、贷款等来实现。例如,当通用汽车承兑公司为某个买家提供贷款时,就可能产生拥有效用。虽然形式效用和拥有效用与物流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没有在恰当的时间、地点、条件和费用下得到可供消费或生产的恰当物品,则这两个效用均不可能实现。
3 时间效用Time
Utility是在需要物品时拥有该物品所产生的价值。这可能发生在组织中,比如,拥有生产所需的所有原料及零部件,以保证生产线不会停下来;也可能发生在市场上,比如,客户需要某一物品时,该物品被及时提供。
4 地点效用Place
Utility是在物品需要的地点拥有它所产生的价值。如果消费者所需的产品在运输途中、仓库里或其他商店里,那么它就不会对此消费者产生任何地点效用。没有物流所提供的地点和时间效用,客户就得不到满足。
二物流的经济价值

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竞争靠质量,20世纪90年代竞争靠流程优化,21世纪竞争靠速度。"也就是说,要赢得竞争,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来反应市场、满足顾客,而企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赖于高效率的物流。因此,欧美物流界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者增加了利润,而在于提高了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1.物流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价值
物流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时间和速度。时间和速度被看作是物流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公司仅重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的时间与速度,以缩短新产品系列的推出时间已远远不够,快速、可靠的运输送货可以使公司缩短备货时间或周转时间,从而减少存货和堆存成本。在减少存货水平、"零库存"、MRP、配送需求计划中,物流将在满足"快速反应"要求的系统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戴尔以"大规模定制"方式组织生产,并只保留很少量的库存远远低于同行业的30天,成为当今全球电脑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公司,其所依赖的就是高效率的物流配送体系。
2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公司重视的质量问题不仅包括对生产产品的质量重视,也包括对公司所有领域的重视。其中,客户所感受到的服务质量最为重要,如客户期望准时、高质量、反应快速、更精确的提货和进货服务。物流之所以用"Logistics"一词,就是因为它能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服务保障功能,是企业的"服务中心"。例如,世界第三大水泥制造商Cemex销售的虽然是一种普通商品水泥,但它能保证98%的销售在20分钟内交货。而它的墨西哥竞争对手则是在3小时内交货,交货可靠性只有34%。Cemex的超级服务使它能在大多数市场收取2%~10%的额外费用,但顾客仍乐意签约购买,其利润率比它的五个顶尖竞争对手高出50%。
3
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柔性化的物流体系可以使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原材料供应和商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适应多种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为自己赢得竞争优势。例如,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由于海关、机场等加强了检查,许多美国企业难以及时生产所需零部件,也不能将产品供应海外市场。福特就因为得不到在加拿大生产厂的发动机,被迫关闭了美国境内的五家汽车生产厂,但Sears百货公司却由于具有良好的物流管理计划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4
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世界第一大公司沃尔玛集团一直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并由此击败了凯马特等众多竞争对手。多年来,零售业的标准评价是:如果谁能在24%的毛利率上获得1%的净利,就一定是天才。但沃尔玛认为,传统的超级市场只能从24分的毛利里得到1分带回家,其原因就是在物流管理中没有良好的表现,缺乏效率。它依靠优越的配送体系和高效率的客户响应系统,在其毛利率里获取了三倍的利润,改变了产业的标准,从而形成了与其他大型超市之间的获利差距。可以说,物流配送是沃尔玛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2.实例分析
下面以一些企业的实例来分析物流的经济价值。
1 戴尔电脑

1983年,在个人电脑PC还处于萌芽期的时候,学医的迈克尔戴尔开始从本地二手零售店中购买过时的IBMPC剩余存货,在他的大学宿舍里对它们进行升级,然后廉价卖给急需电脑的客户。不久,戴尔放弃了学业,集中精力经营他逐渐壮大的电脑事业。
戴尔公司是世界第三大计算机制造企业。戴尔电脑DELL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优化供应链管理,即把订单处理、采购、生产、物流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把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融为一体。戴尔公司集中力量使库存最小化和增加资本回报率,把采购和装配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不增加价值的时间消耗都压缩掉,外购零部件在工厂仓储时间必须小于15分钟,在戴尔公司接到客户订单之前不会向供应商订购零件。为了达到这种合作提高整合的水平,戴尔公司减少了它的供应商数量,从1992年的204家减至47家。在戴尔公司的生产厂,总库存只相当于11天的销售量。201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580亿美元,而存货在销售额中只占1.55%。在戴尔,战略中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速率",因为"追求速度,意味全速冲刺,而追求速率代表着能够节省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时间"。
2 海尔集团

1999年,海尔集团进行流程再造,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设三个事业部,即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和储运事业部,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配送和集中储运,将分散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公司和工厂中的物流元素加以集成。
海尔实行"一流三网"的物流管理模式,即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建立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客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用以实现以下四大目标。
1 实现双赢。海尔和供应商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供应商提前参与到海尔产品的设计阶段,与海尔共同面向客户,使订单增值。
2
三个JIT实现同步流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三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
3 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海尔100%的采购订单都是从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平均3天,网上支付已达总额支付的20%,降低了供应链成本。
4
目前,海尔在国内已建立了43个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万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和900多个营销店,实现了在中心城市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到位、国内4天以内到位。海尔物流的再造,已取得明显成效,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667家,呆滞物资降低了73.8%,仓库面积减少了50%,库存资金由1999年的15亿元降为2001年的3亿元,商品库存周转期由30天降至7天。2014年,海尔全球销售额为2007亿元人民币,正在向世界500强快速迈进。
上面仅举了国内外两个例子进行分析,如果全国所有的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都能这样做,其经济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三物流对社会的作用
物流是进行生产和建设的物质前提,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保障。物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1.物流保障生产
无论是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则需要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提供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
2.物流服务于商流

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发生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的方式、途径向需方购方转移。而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完成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当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以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任何轻松的商流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
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电子商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购物过程。但试想,如果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者商家所送并非自己所购,那消费者还会选择在网上购物吗?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就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那网上购物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4.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在此利润领域,起初是通过掠夺等方式获取廉价原材料、燃料等资源,然后依靠科技进步、节约消耗、节约费用、综合利用、回收利用乃至大量人工合成资源而获取高额利润;第二个是人力领域,通过依靠廉价劳动力、劳动分工或者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在现代企业,这两大利润源的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而物流领域正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物流是"经营的黑暗大陆",强调应当高度重视流通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并把物流管理比喻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把他的著作《流通费》的副标题写作"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泉"。从此,"第三利润源泉"的提法流传开来,人们达成了"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这一共识。
那么,物流为什么会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呢?我们不妨看看物流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据美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咨询机构Establish公司的2001年度调查报告指出,美国普通公司的物流成本占总销售额的9%以上见表1.2。
表1.2 美国公司物流成本开支
物流活动要素
占销售额比例%
美元每百磅
运输
4.36
19.18
仓储
1.80
11.38
订单清关客户服务
0.55
3.70
管理
0.36
2.40
库存搬运
2.07
23.62
物流总成本
9.14
60.28

虽然物流成本所占比重会随着公司的销售额大小有所变化,但在绝对数量上还是相当高的。另外,据有关专家统计分析,商品成本中约有64%以上为物流成本。商品从开始生产到到达最终用户手中所需的时间中,加工时间仅需5%,而其余95%的时间均用于物流环节。因此,物流既是企业成本的重要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如果能够有效地管理物流,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形成"利润中心"。如何以合理的方式组织产、供、销环节,将货物按恰当的数量以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内送到恰当的地点,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共识。
5.物流--现代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涵盖了全部社会产品在社会与企业中的运动过程,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物流作为一个产业的总称,本身也是由不同结构的产业所组成的。物流产业的构成主要有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物流基础产业,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运输线路、运输线路的交汇与节点,以及理货终端所构成的系统。第二,物流装备制造产业,它是物流生产力中提供劳动手段要素的产业,大体上可划分为集装设备生产行业、货运汽车生产行业、铁道货车生产行业、货船行业、货运航空器行业、仓库设备行业、装卸机具行业、输送设备行业、分拣和理货设备行业、物流工具行业,等等。第三,物流系统产业,它提供物流系统软硬件和系统管理,是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独特组合。第四,第三方物流产业,它是代理货主向货主提供物流代理服务的产业。过去很少能由一个企业代理货主的全部物流服务环节,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局限于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托运代理、通关代理等。第三方物流的代理作用是全部物流活动系统的全程代理,这种代理活动需要在物流平台上运作,因此代理活动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平台。第五,货主物流产业,它是自办物流产业,有可能部分从事第三方物流的活动。货主物流产业着重于建立巨型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尤其是配送中心以及配送系统、流通加工系统等。
三、物流在组织中的作用

随着物流管理的深化,物流概念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企业开始在整个经营组织中考虑物流活动,使物流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密切。对于企业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组织,它的内部又可以根据职能、业务、工作地域等进行划分,如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都是组成企业的细化的组织结构。
以前的物流是融入其他各部门之中的,随着人们对物流认识的逐步加深,物流活动逐步从其他各部门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部门。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例如,近些年,有效的物流管理被看作是提高公司利润和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客户服务被许多组织置于中心位置,甚至许多原先以营销理念为中心的组织也开始重新审视客户导向的价值。现在以客户为中心的趋势仍在加强。
营销理念是一种营销管理哲学,它通过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供物品或服务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市场营销是客户导向型的,认为商业存在的目的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三个要素客户满意、整合系统方法和充足的公司利润的关系如图1.1所示。在这些要素中,物流充当着主要角色。

市场营销组合中的"4P"是指公司要获得成功,就要在营销中整合恰当的产品、恰当的价格、恰当的促销方式及恰当的地点。物流在从恰当的地点获得产品这一点上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就像先前讨论的与效用的联系一样,产品或服务只有在客户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给客户,才能使客户满意。图1.2总结了物流与营销组合的主要因素之间的成本权衡。因此,组织在联系营销所预测的需求、生产和物流时要采用系统的方法。实现客户满意需要内部努力以及供应商、最终消费者的合作。同时,对组织的中心目标--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或公共或非盈利部门的资产的有效利用的理解也很重要。就像图1.2表明的和以后要讲到的,要做到这一点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权衡,以减小系统内的总成本。

图1.1 营销物流管理概念

图1.2 营销与物流中的成本权衡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不断地对企业和企业内部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企业要以充分满足客户订货为目标,理顺公司内部的业务流程,实现采购、生产、分销配送等各个环节协调有序的发展;并且,企业应进行正确的市场需求预测与准确的生产计划安排,力求将库存量控制在最低水平,甚至要实现"零库存"。也就是要求企业内部的各组织部门在认真做好本部门业务的同时,注重与其他部门的配合,贯彻一体化管理的思想。这些都迫切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要随之完善,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进步,现代物流便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充分的信息共享以及及时、有效的信息处理手段是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先决条件。现代物流要求企业及其他内部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使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总之,物流与组织的发展相辅相成,物流的运作与进步需要以适当的组织结构为依托,同时又对组织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节 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管理是在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之后才产生的。它首先在工业技术发达的美国形成,并且很快被日本和西欧各国引进。在发达国家,物流科学的研究已具有很高的水平,在社会经济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也就是说,一定水平的社会经济是产生物流业的基础,而先进的物流业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先进的物流管理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都是由许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它们分布在不同地区,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些企业向社会供应其产品,同时也从社会获得其他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和消费品。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错综复杂关系是依赖物流系统加以维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要靠物流系统的调整才能实现。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幅度较大,重视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无疑会避免许多 损失。
一、物流管理的内涵与演变
引 导 案 例

"像送鲜花一样送啤酒,把最新鲜的啤酒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让消费者品尝。""青啤人"如是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地区招商局共同出资组建了青岛啤酒招商物流有限公司,双方开始了物流领域的全面合作。
自从合作以来,青岛啤酒运往外地的速度比以往提高了30%以上,山东省内300千米以内区域的消费者都能喝到当天的啤酒,300千米以外区域的消费者也能喝到出厂一天的啤酒,而原来喝到青岛啤酒则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

同样,日本朝日啤酒的"总鲜度管理"为了实现生产8天内送到客户手里的目标,必须要考虑批发商的库存,如果工厂控制在5天以内,批发商必须在3天内出手,否则将无法达到目的。因此,公司在考虑批发商的库存等因素后决定控制出货量。为了实施总鲜度管理方案,朝日公司整体调整了管理体制。
来源:百度文库. www.wenku.baidu.com

一物流管理的内涵
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即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后勤管理在物流管理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物流管理学者鲍尔索克斯Ronald J.Bower
Sox和弗兰克.H.莫斯曼Frank H.Mossman在1974年出版的《Logistics Management》一书中对后勤管理的定义是:"以买主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制成品在各个企业之间有策略地加以流转,最后到达客户手中,其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介绍物流管理的教科书,该书详细地论述了物流系统以及整体成本的概念,为物流管理成为一门学科奠定了基础。

197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对后勤管理的定义是:"后勤活动包括客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信息、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的供应、工厂及仓库的选址、物资采购、包装、废物的处理、运输和仓储等。"
1985年,该协会又为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下了一个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是权威的定义:"物流管理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见图
1.3。其活动包括:客户服务、需求预测、运输、仓储、搬运、包装、存货控制、工厂和仓库选址、订单和分销处理、采购、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


图1.3 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

近几十年来,物流管理已从过去只注重分散的各个环节的物流功能的研究,发展到越来越注重整个物流过程的整合。当前,国内外工商企业界和物流理论界强调对物流整个活动进行全面整合的思想更加流行。综合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已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所谓物流管理,就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
二物流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物流管理作为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起源,同时也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了解物流管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理解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实质以及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的作用很有必要。
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后勤管理阶段
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最初起源于军事上战时物资的供应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对军火进行供应时,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这一词。后来,后勤管理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后勤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和后勤分销Logistics Distribution。
"二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了众多的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保持最低的库存量。

在此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的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企业还没有一个独立的物流管理业务部门,只是被当作制造活动的一部分,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也没有职业物流人员和关于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物料管理Materials
Management和物资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出现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2. 物流管理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一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实际上却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可能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当然是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但若因此将一笔需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从而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由此出现了集成物流的概念Integrated
Logistics,即把企业的输入与输出物流管理以及部分市场和制造功能集成在一起。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了除运输之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标》一书风靡全球制造业界,其精髓就是从生产流程的角度来管理生产。相应的,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开始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如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已于1987年改名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中文可翻译为后勤管理协会,但由于习惯,人们仍一直使用物流管理这个术语,当然也有用后勤管理这一名词的,至于"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概念,已经很少再用了。而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则在1992年更名为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用"Logistics Management"取代传统的"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作为物流管理的术语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生产方式为适应市场需要和提高服务功能的必然趋势。
3.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各大生产企业纷纷外包零部件的生产,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人工最廉价的国家去生产。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车厂为例,一辆车上的几千个零部件可能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几百个不同的供应商。这样一种生产模式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保持最低库存量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零部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将成品车运送到每一个分销商手中。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范围,它要求与各级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精确配合,集成跨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商业流程,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的畅通。由此产生了集成供应链概念Integrated
Supply Chain,即企业从重视内部经营转向外部联合,通过和其他的供应链成员进行物流的协调寻找商业机会。因为市场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企业只有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可达到同一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作用的最大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于2000年更名为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也曾试图扩大物流管理概念的外延来表达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最终因多方反对,不得不修订物流管理的概念,承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三物流管理在中国

我国关于物流及物流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不是很长,一些先驱学者对国外物流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后,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理论体系--物流学。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我国经济研究中很少见到"物流"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经济大词典》中初次编入了"物流合理化"这个词。在1985年出版的《经济与管理大词典》中将"物流"解释为"在买方与卖方之间的实物形态的流动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流管理在企业体制与管理创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企业在向现代企业转型、与国际接轨、做强做大的过程中,有的打破了原有职能部门的界限,成立了横向物流管理部门,如海尔、TCL、青啤和上海联华等,将与物流相关的业务剥离出去,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企业内部的专门管理部门。这些企业的经验是:物流机构和资源重组,整合物流功能,建立信息系统,构建物流网络,再造物流流程。二是中国的传统储运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过程中,纷纷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其采取的方法主要有: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资产重组、优化组织机构、完善物流功能、整合作业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和采用信息技术等。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物流管理正在向规范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备、物流标准化已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企业的物流运作走向规范化和各类物流活动绩效评价指标逐步完善;协同化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各方业务之间的协作、物流提供方与物流服务方之间的业务协同、不同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之间的协同以及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等方面。
二、物流管理的研究对象、范围与内容
一物流管理的研究对象及目标

就物流管理理论的整体而言,可以认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物流。社会物资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中流通网络分布的合理性、渠道是否畅通至关重要。对其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高效率、低成本运行,这样做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流管理理论对宏观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是物流管理理论受到高度重视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始至终都包含着物流活动。工商企业是物流服务的需求者,同时也需要向产品的用户提供物流服务,尽管对外提供的物流服务不一定全部由企业自己来承担,但无论是企业自家承担的物流活动还是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活动,与其他生产活动一样,都要投入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这部分投入也要计入产品的成本。同时,作为物流活动的产出--物流服务必须符合用户的需求。对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即在需要的时间,将所需要的物品按照指定的时间送达需要的场所。物流管理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二物流管理的范围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物流管理是以企业的物流活动为对象,为了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特点,企业物流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1.物流战略管理

企业物流战略管理就是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立场上,就企业物流的发展目标、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战略定位以及物流服务水准和物流服务内容等方面做出整体规划。
2.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
企业物流战略确定以后,为了实施战略,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实施手段或工具,即物流运作系统。作为物流战略制定后的下一个实施阶段,物流管理的任务是设计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确定物流运作方式和程序等,形成一定的物流能力,并对系统运营进行监控,及时根据需要调整系统。
3.物流作业管理
物流作业管理是指根据业务需求,制订物流作业计划,按照计划要求对物流作业活动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并对物流作业的质量进行监控。
三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现代物流具有广泛性,涵盖各行各业,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既有微观的问题也有宏观的问题,既有经济性问题也有社会性问题。
1.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课题

物流的最一般问题直接来自工商企业的经营,企业物流是物流研究和实践最重要的一个领域。企业物流问题的起因首先是由于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过剩的物流成本,通过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利润增长做贡献。在物流管理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人们将降低成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了生产领域和销售领域,物流领域的管理尚未走上科学化的道路。这主要表现在物流只是作为生产和销售的附属活动而存在,物流管理停留在对各个功能要素的个别管理阶段,构成物流的各个功能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职能部门,物流成本无法正确把握和控制等方面。物流问题的发现,为企业发掘"第三利润的源泉"提供了机会。在经历了降低物流成本的阶段以后,物流管理的任务开始进入到促进企业收益增长的阶段,即通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带动销售收入的增长。物流系统的目的已不只是局限在物流费用的最小化上,而是通过提供最为适宜的物流服务,实现收益-费用的最大化,物流已经成为企业市场营销的要素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的物流管理进入了战略管理阶段。即从长远的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定位,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资源,物流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企业的物流职能以对外委托的形式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的新型的物流运作方式在一些先进企业开始出现,并且逐步扩大。
尽管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已经进入了战略管理阶段,但对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降低物流成本仍然是其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为此,需要建立起物流管理组织,对企业的物流活动实施系统化管理,并运用物流合理化原则优化企业物流系统。
2.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课题

现代物流问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物流企业的经营。在工商企业的物流观念转变以后,作为社会化物流服务的提供方如何以企业的物流需求,为市场开展现代物流经营事业就成了物流企业要面对的现代物流问题。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问题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以日本为例,站在物流企业的立场去观察和注意物流问题、形成现代物流意识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10年间的事情,物流企业物流意识的普遍化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的长期衰退过程中出现的。而工商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便十分明确地意识到了物流问题,并且积极致力于物流问题的解决。显然,作为物流服务供给方的物流企业的步伐明显滞后于工商企业。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是影响物流企业事业的收益性和安定性的重要因素。尽管物流问题的不断深化与物流企业的意识程度无关,但与物流企业持有的经营上的问题的关联度却在不断加深。换言之,现代物流意识的强弱,关系到物流企业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如果物流企业的认识早一些就可以占据市场的主动权;否则,将处于被动地位。物流企业的竞争除了行业内部同行之间的竞争以外,还有来自于作为需求方的货主企业的竞争。尽管这种竞争不像同行竞争那样明显,但对于物流企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如果物流企业不能提供货主企业所需要的物流服务,货主企业就会自行开展物流活动,自己建立一套系统,特别是大型企业,这就意味着物流企业失去了物流市场。

中国的物流企业,准确地讲,传统物流企业对于现代物流的认识应该说并不迟于工商企业,以中国物资储运、宅供等一批国有企业、股份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正在崛起。但是,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经营质量上,它离现代物流需求还相差甚远。应该说,现代物流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现在正是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大好时机,竞争才刚刚开始。
3.政府方面的物流管理课题
1 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近十几年来,中国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以公路、铁路、港口、航空港等为对象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运输线路,特别是高等级道路和电气化铁路的通车里程大幅度提高,综合运输网络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但是,我们在重视物流线路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物流节点设施的建设。这是因为物流活动的形态包括线路部分的活动和节点部分的活动,大部分的物流功能是要通过节点设施来发挥的。只有将线路功能与节点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物流合理化的要求。另外,由于物流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公共物流设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并且收益性较差,投资回报期长,因此,需要政府在土地使用、融资、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才能实现国内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
2 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
政府主管部门在发展现代物流的问题上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协调物流相关行业和部门的行动,才能从整体上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宏观发展环境。
3 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鼓励竞争,支持企业联合

竞争是搞活物流市场、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水平最有效的方式。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物流市场的准入条件较低,物流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企业之间容易产生过度竞争。因此,适当提高市场准入条件,严格行业服务标准,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其次,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业已形成比较广泛的物流网络的现代物流企业,使它们成为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事业的旗手,推动国内现代物流事业水平的提高。此外,通过合资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也是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
4 要解决好物流与环境和城市发展的矛盾

物流作业活动的核心是货物运输,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物流需求也朝着高度化方向发展,现代物流呈现出了多品种、小批量、高频次的特点,卡车运输成为实现物流目的的主要运输手段。区域内、城市内商品运输配送活动的频繁发生,给环境和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交通环境的恶化反过来也会影响到物流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搞好物流节点设施的规划,并将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加以充分重视。通过物流节点设施的合理布局,将干线运输和支线末端配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物流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对于城市功能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于环境的破坏。
本 章 小 结
本章介绍了物流的形成和发展、物流的定义、物流的作用和物流管理等基本知识与 理论。

自从美国人在20世纪初提出物流这个概念后,物流的概念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同的国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物流定义,通过对比分析,本章最终归结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概念。从物流活动的发展来看,其经历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两个阶段,本章也都一一作了介绍。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它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本章对物流的作用从经济、社会与组织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于物流管理从其内涵、形成和发展以及研究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2.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3.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4.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5.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

6.Logistics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简答题
1.简述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简述物流管理的内涵和研究范围。
3.如何理解物流的功能与作用?
三、论述题
试论述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戢守峰. 物流管理新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陈子侠. 现代物流学理论与实践.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 徐勇谋.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 张铎.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张国方. 物流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 赵涛. 物流经营管理.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7. 杨茅甄. 现代物流理论与实务.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 齐二石. 物流工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9. 丁俊发. 中国物流.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10. 崔介何. 物流学概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1. 刘志学,等. 现代物流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12. 叶怀珍. 现代物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