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

書城自編碼: 287611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曹倩,曹洪军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170054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NT$ 3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售價:NT$ 549.0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售價:NT$ 252.0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售價:NT$ 386.0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售價:NT$ 381.0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售價:NT$ 442.0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售價:NT$ 784.0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售價:NT$ 325.0
那一抹嫣红
《 那一抹嫣红 》

售價:NT$ 3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35
《 WTO法与中国论坛年刊(2016) 》
+

NT$ 225
《 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 美国消化医师协会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册 》
+

NT$ 374
《 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行动与我们的命运) 》
+

NT$ 441
《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
+

NT$ 307
《 异构多核任务模型优化技术 》
+

NT$ 818
《 经济转型深化中的国家治理模式重构 》
內容簡介:
本报告以自主创新战略思想为基点,系统地研究了在自主创新战略下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特点,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体,国立科研机构与研究性高校为两翼,同时以国家为主导,中介机构为辅助的网络结构。强调国家创新体系要形成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创新源头、政府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中介机构为企业应用成果、知识流动提供渠道,相互作用、分工合作的有机体系。并且分别阐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几大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对子系统进行了梳理,共分为十大子系统,具体包括:① 自主创新的战略决策体系;② 自主创新的组织管理体系;③ 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体系;④ 自主创新的有效运行体系;⑤ 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⑥自主创新的合作研究体系;⑦ 自主创新的知识支持体系;⑧ 自主创新的成果转化体系;⑨ 自主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⑩ 自主创新的评价体系。这样就构筑了一个国家从决策到执行的技术创新体系。
目錄
上篇 基础理论和国家政策研究
第1章 构建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
1.1 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发展
1.2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3 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
1.4 新的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
1.5 企业研发中心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方式
第2章 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原则定位和基本框架
2.1 发达国家企业研发中心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企业的示范作用
2.2 我国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再认识
2.3 我国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的定位
2.4 我国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的基本框架
2.5 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政策研究
第3章 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方案
3.1 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工作的目的
3.2 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试点企业选择原则
3.3 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3.4 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模式与创新路径选择
3.5 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工作经验总结与推开
3.6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企业研发中心试点思路与方案构想
下篇 管理模式与山东案例研究
第4章 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基础与环境
4.1 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及其建设
4.2 我国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现状
4.3 山东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基础分析
第5章 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
5.1 企业研发中心的创新模式
5.2 企业研发中心的投入模式
5.3 企业研发中心的管理模式
5.4 企业研发中心的组织结构模式
第6章 山东省大型企业三种创新型RD管理体制和机制
6.1 山东大中型企业RD中心的三种典型管理模式
6.2 山东RD管理三种模式的比较
第7章 山东省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方案设计及政策建议
7.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关键指标体系研究
7.2 山东省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方案
7.3 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相关政策研究
附录一:海尔集团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调研报告
附录二:海信集团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调研报告
附录三:中国重汽集团R&D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
这一模式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首先,由于各个子系统之间十分封闭,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导致整个创新的环节之间没有信息的交流和促进,影响了创新的质量。比如,创新和教育之间,创新和生产之间。由于缺少沟通,导致创新流程的不流畅。其次,政府虽然在组织大规模创新活动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多的政府干预抑制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而政府政策的不合理以及不合规律都会导致创新活动发展的无序以及创新资料的错误浪费。再次,计划经济体制下缺少一个可以是创新成果进行有偿转化的平台,没有市场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调动不起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最后,由于各个组织,各个创新的子系统也是自我封闭的,导致在创新最基本的单元内也充满着消极的情绪,加上封闭带来的知识闭塞,影响了创新活动的进行以及创新的质量。
1.2.2转型期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始于1978年,科技大会召开制定了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在而后的几年中,陆续修订和颁布一系列鼓励科技进步的法规与条例,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1985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此科技改革拉开序幕;十年之后的1995年科技兴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使科技与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科技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广泛地用于生产,提高科技生产力,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围绕运行机制展开:
1.改革科技拨款制度
主要面对大学、科研院所等国家财政拨款单位的科研经费进行改革,在科技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运用经济杠杆,目的是促使科研机构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面向经济的活力。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并且一定程度上逐步减少事业性的财政拨款,而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财政资助。在基础研究中实行基金制度,申请基金支持的项目需要经过同行的评议;对于一些主题为生态技术或者关键科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可以设置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或者通过多种计划得到实行;对于技术开发性的研究,要走市场路线,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得研究成果能够获得市场资金的支持,鼓励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从而更容易获得实质性使用,也容易得到更加全面的资金支持。
2.培育技术市场,建立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
必须正确认识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认识科技活动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地开拓科技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进入以及更深程度的市场化过程。从1984年《专利法》等相关法律的制定,到1987年又明确提出技术市场管理的四个统一,建立了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和协调网,确立了技术商品地位,引入了激励机制,为技术与经济联系建立了桥梁。至此技术交易与转化的市场运作机制基本上建立起来,而且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我国技术交易,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6.8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84.67亿元。技术交易中,技术开发合同占比重39%,占据了主导地位。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通过技术市场的途径进行转移、转化的比例大幅增加,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的比重达到19.2%。企业作为技术输出方的交易额继续位居首位,输出技术交易额518.7亿元,技术市场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手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