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唐人小说

書城自編碼: 287597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社会
作者: 汪辟疆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283008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8-01

頁數/字數: 246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次经导论
《 次经导论 》

售價:NT$ 829.0
叔本华暮年之思
《 叔本华暮年之思 》

售價:NT$ 325.0
故纸留痕:抗日战争时期澳门报刊资料选辑
《 故纸留痕:抗日战争时期澳门报刊资料选辑 》

售價:NT$ 1613.0
玩转Photoshop(零基础快速上手,全彩赠视频)
《 玩转Photoshop(零基础快速上手,全彩赠视频) 》

售價:NT$ 269.0
故事力:TED演讲者助力,当代青年克服表达难题(两位TED专业讲者教你掌握故事五大力)
《 故事力:TED演讲者助力,当代青年克服表达难题(两位TED专业讲者教你掌握故事五大力) 》

售價:NT$ 381.0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售價:NT$ 2128.0
无限可能的身体
《 无限可能的身体 》

售價:NT$ 336.0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74
《 山海经全译 》
+

NT$ 299
《 子不语(怪、力、乱、神,纯正的东方鬼怪故事集;精美原创鬼怪插图) 》
+

NT$ 1035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软精装) 》
編輯推薦:
本书作为一个断代小说选本,大致涵盖了唐人小说创作的所有题材,客观反映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原貌,呈现唐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并反映了唐代小说在后世的流传。
所选篇目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读者由各时期篇目的数量和题材的变化,可以感受唐代小说在不同阶段的演变。
对所选篇章的文学地位做出恰当评论,有学术上的扩展与延伸,并对作者、成书时间、故事源流等做了必要的考证,兼具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除了鲁迅先生的《唐宋传奇集》,《唐人小说》是研读唐代传奇*切实用的入门书。(傅璇琮语)
內容簡介:
《唐人小说》是一部唐代小说选集。1929年左右,汪辟疆先生有感于当时流传的唐代小说文献质量低下,希望加以整理,使其恢复旧观,这促使他开始搜集、校勘、考证唐代小说。
汪先生所取篇目以许刻《广记》为主,搜集了现存唐代小说的大部分重要作品,结合多种文献进行校勘,并于每篇后附加按语,对作者、成书时间、故事源流等做了必要的考证。本书在内容上大致涵蓋了唐人小说创作的所有题材,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原貌,呈现了唐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關於作者:
汪辟疆(1887-1966):江西彭泽人。名国垣,字笠云,后改字辟疆,别号展庵,因故乡近方湖,晚年自号方湖。近代著名的古典文献学家、目录学家、藏书家,在目录学、唐代小说和近代诗歌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自1928年起,任教于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江苏大学、中央大学,解放后更名南京大学),主讲目录学、诗歌史等课程。其主要学术成就有目录学方面的《目录学研究》,近代诗学研究方面的《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小传稿》《近代诗派与地域》等,以及选校唐代小说的《唐人小说》。
目錄
简目

序例
古鏡記
補江總白猿傳
遊仙窟
枕中記
任氏傳
離魂記
柳氏傳
李章武傳
柳毅
霍小玉傳
南柯太守傳
謝小娥傳
廬江馮媼傳
李娃傳
三夢記
東城老父傳
長恨歌傳
鶯鶯傳
周秦行紀
湘中怨解
異夢錄
秦夢記
馮燕傳
無雙傳
上清傳
秀師言記
虯髯客傳
楊娼傳
鄭德璘
冥音錄
玄怪錄
續玄怪錄
內容試閱
正文赏读
古鏡記
王度撰
據太平廣記校錄
用太平御覽校補
標題依唐人舊題


隋汾陰侯生,天下奇士也。王度常以師禮事之。臨終,贈度以古鏡,曰:持此則百邪遠人。度受而寶之。鏡横徑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遶鼻列四方,龜龍鳳虎,依方陳布。四方外又設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而具畜焉。辰畜之外,又置二十四字,周遶輪廓,文體似隸,點畫無缺,而非字書所有也。侯生云:二十四氣之象形。承日照之,則背上文畫,墨入影内,纖毫無失。舉而扣之,清音徐引,竟日方絕。嗟乎,此則非凡鏡之所同也。宜其見賞高賢,自稱靈物。侯生常云:昔者吾聞黄帝鑄十五鏡,其第一横徑一尺五寸,法滿月之數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鏡也。雖歲祀攸遠,圖書寂寞,而高人所述,不可誣矣。昔楊氏納環,累代延慶;張公喪劍,其身亦終。今度遭世擾攘,居常鬱怏,王室如燬,生涯何地,寶鏡復去,哀哉!今具其異跡,列之於後,數千載之下,倘有得者,知其所由耳。
大業七年五月,度自御史罷歸河東,適遇侯生卒,而得此鏡。至其年六月,度歸長安,至長樂坡,宿於主人程雄家。雄新受寄一婢,頗甚端麗,名曰鸚鵡。度旣税駕,將整冠履,引鏡自照。鸚鵡遙見,即便叩首流血,云:不敢住。度因召主人問其故。雄云:兩月前,有一客攜此婢從東來。時婢病甚,客便寄留,云:還日當取。比不復來,不知其婢由也。度疑精魅,引鏡逼之。便云:乞命,即變形。度即掩鏡,曰:汝先自叙,然後變形,當捨汝命。婢再拜自陳云:某是華山府君廟前長松下千歲老狸,大行變惑,罪合至死。遂爲府君捕逐,逃於河、渭之間,爲下邽陳思恭義女,思恭妻鄭氏(五字據《太平御覽》九百十二補)蒙養甚厚。嫁鸚鵡與同鄉人柴華。鸚鵡與華意不相愜,逃而東,出韓城縣,爲行人李無傲所執。無傲,粗暴丈夫也,遂刼(原作將,據《御覽》改)鸚鵡遊行數歲,昨隨至此,忽爾見留。不意遭逢天鏡,隱形無路。度又謂曰:汝本老狐,變形爲人,豈不害人也?婢曰:變形事人,非有害也。但逃匿幻惑,神道所惡,自當至死耳。度又謂曰:欲捨汝,可乎?鸚鵡曰:辱公厚賜,豈敢忘德。然天鏡一照,不可逃形。但久爲人形,羞復故體。願緘於匣,許盡醉而終。度又謂曰:緘鏡於匣,汝不逃乎?鸚鵡笑曰:公適有美言,尚許相捨。緘鏡而走,豈不終恩?但天鏡一臨,竄跡無路,惟希數刻之命,以盡一生之歡耳。度登時爲匣鏡,又爲致酒,悉召雄家鄰里與宴謔。婢頃大醉,奮衣起舞而歌曰:寶鏡寶鏡!哀哉予命!自我離形,於今幾姓?生雖可樂,死必不傷。何爲眷戀,守此一方!歌訖,再拜,化爲老狸而死。一座驚歎。
大業八年四月一日,太陽虧。度時在臺直,晝臥廳閣,覺日漸昏。諸吏告度以日蝕甚。整衣時,引鏡出,自覺鏡亦昏昧,無復光色。度以寶鏡之作,合於陰陽光景之妙。不然,豈合以太陽失曜而寶鏡亦無光乎?歎怪未已。俄而光彩出,日亦漸明。比及日復,鏡亦精朗如故。自此之後,每日月薄蝕,鏡亦昏昧。其年八月十五日,友人薛俠者,獲一銅劍,長四尺,劍連於靶;
靶盤龍鳳之狀,左文如火焰,右文如水波,光彩灼爍,非常物也。俠持過度,曰:此劍俠常試之,每月十五日,天地清朗,置之暗室,自有光,傍照數丈。俠持之有日月矣。明公好奇愛古,如飢如渴,願與君今夕一試。度喜甚。其夜,果遇天地清霽。密閉一室,無復脱隙,與俠同宿。度亦出寶鏡,置於座側,俄而鏡上吐光,明照一室,相視如晝。劍横其側,無復光彩。俠大驚,曰:請内鏡於匣。度從其言,然後劍乃吐光,不過一二尺耳。俠撫劍,歎曰:天下神物,亦有相伏之理也。是後每至月望,則出鏡於暗室,光嘗照數丈。若月影入室,則無光也。豈太陽太陰之耀,不可敵也乎?
其年冬,兼著作郎,奉詔撰國史,欲爲蘇綽立傳。度家有奴曰豹生,年七十矣。本蘇氏部曲,頗涉史傳,略解屬文,見度傳草,因悲不自勝。度問其故。謂度曰:豹生常受蘇公厚遇,今見蘇公言驗,是以悲耳。郎君所有寶鏡,是蘇公友人河南苗季子所遺蘇公者,蘇公愛之甚。蘇公臨亡之歲,戚戚不樂,常召苗生謂曰:自度死日不久,不知此鏡當入誰手?今欲以蓍筮一卦,先生幸觀之也。便顧豹生取蓍,蘇公自揲布卦。卦訖,蘇公曰:我死十餘年,我家當失此鏡,不知所在。然天地神物,動静有徵。今河、汾之間,往往有寶氣,與卦兆相合,鏡其往彼乎?季子曰:亦爲人所得乎?蘇公又詳其卦,云:先入侯家,復歸王氏。過此以往,莫知所之也。豹生言訖涕泣。度問蘇氏,果云舊有此鏡,蘇公薨後,亦失所在,如豹生之言。故度爲蘇公傳,亦具言其事於末篇,論蘇公蓍筮絕倫,默而獨用,謂此也。
大業九年正月朔旦,有一胡僧,行乞而至度家。弟勣出見之。覺其神采不俗,更邀入室,而爲具食,坐語良久。胡僧謂勣曰:檀越家似有絕世寶鏡也。可得見耶?勣曰:法師何以得知之?僧曰:貧道受明錄祕術,頗識寶氣。檀越宅上每日常有碧光連日,絳氣屬月,此寶鏡氣也。貧道見之兩年矣。今擇良日,故欲一觀。勣出之。僧跪捧欣躍,又謂勣曰:此鏡有數種靈相,皆當未見。但以金膏涂之,珠粉拭之,舉以照日,必影徹牆壁。僧又歎息曰:更作法試,應照見腑臟。所恨卒無藥耳。但以金煙薰之,玉水洗之,復以金膏珠粉如法拭之,藏之泥中,亦不晦矣。遂留金煙玉水等法,行之,無不獲驗。而胡僧遂不復見。
其年秋,度出兼芮城令。令廳前有一棗樹,圍可數丈,不知幾百年矣。前後令至,皆祠謁此樹,否則殃禍立及也。度以爲妖由人興,淫祀宜絕,縣吏皆叩頭請度。度不得已,爲之以祀。然陰念此樹當有精魅所託,人不能除,養成其勢。乃密懸此鏡於樹之間。其夜二鼓許,聞其廳前磊落有聲,若雷霆者。遂起視之,則風雨晦暝,纏遶此樹,電光晃耀,忽上忽下。至明,有一大蛇,紫鱗赤尾,綠頭白角,額上有王字,身被數創,死於樹。度便下收鏡,命吏出蛇,焚於縣門外。仍掘樹,樹心有一穴,於地漸大,有巨蛇蟠泊之跡。旣而攻之,妖怪遂絕。
其年冬,度以御史帶芮城令,持節河北道,開倉糧賑給陝東。時天下大饑,百姓疾病;蒲、陝之間,癘疫尤甚。有河北人張龍駒,爲度下小吏,其家良賤數十口,一時遇疾。度憫之,賫此入其家,使龍駒持鏡夜照。諸病者見鏡,皆驚起,云:見龍駒持一月來相照,光陰所及,如冰著體,冷徹腑臟。即時熱定,至晚並愈。以爲無害於鏡,而所濟於
衆,令密持此鏡,遍巡百姓。其夜,鏡於匣中,冷然自鳴,聲甚徹遠,良久乃止。度心獨怪。明早,龍駒來謂度曰:龍駒昨忽夢一人,龍頭蛇身,朱冠紫服,謂龍駒:我即鏡精也,名曰紫珍。常有德於君家,故來相託。爲我謝王公,百姓有罪,天與之疾,奈何使我反天救物!且病至後月,當漸愈,無爲我苦。度感其靈怪,因此誌之。至後月,病果漸愈,如其言也。
大業十年,度弟勣自六合丞棄官歸,又將遍遊山水,以爲長往之策。度止之曰:今天下向亂,盗賊充斥,欲安之乎?且吾與汝同氣,未嘗遠别。此行也,似將高蹈。昔尚子平遊五嶽,不知所之。汝若追踵前賢,吾所不堪也。便涕泣對勣。勣曰:意已决矣,必不可留。兄今之達人,當無所不體。孔子曰:匹夫不奪其志矣。人生百年,忽同過隙,得情則樂,失志則悲,安遂其欲,聖人之義也。度不得已,與之决别。勣曰:此别也,亦有所求。兄所寶鏡,非塵俗物也。勣將抗志雲路,棲踪煙霞,欲兄以此爲贈。度曰:吾何惜於汝也。即以與之。
勣得鏡,遂行,不言所適。至大業十三年夏六月,始歸長安,以鏡歸,謂度曰:此鏡真寶物也!辭兄之後,先遊嵩山少室,降石梁,坐玉壇。屬日暮,遇一嵌巖,有一石
堂,可容三五人,勣棲息止焉。月夜二更後,有兩人:一貌胡,鬚眉皓而瘦,稱山公;一面闊,白鬚眉長,黑而矮,稱毛生。謂勣曰:何人斯居也?勣曰:尋幽探穴訪奇者。二人坐與勣談久,往往有異義出於言外。勣疑其精怪,引手潛後,開匣取鏡。鏡光出,而二人失聲俯伏。矮者化爲龜,胡者化爲猿。懸鏡至曉,二身俱殞。龜身帶綠毛,猿身帶白毛。即入箕山,渡潁水,歷太和,視玉井。井傍有池,水湛然綠色。問樵夫,曰:此靈湫耳。村閭每八節祭之,以祈福祐。若一祭有闕,即池水出黑雲,大雹浸堤壞阜。勣引鏡照之。池水沸湧,有雷如震,忽爾池水騰出池中,不遺涓滴,可行二百餘步,水落於地。有一魚,可長丈餘,粗細大於臂;首紅額白,身作青黄間色;無鱗有涎,蛇形龍角;嘴尖,狀如鱘魚;動而有光,在於泥水,困而不能遠去。勣謂蛟也,失水而無能爲耳。刃而爲炙,甚膏,有味,以充數朝口腹。遂出於宋汴。汴主人張琦家有女子患,入夜,哀痛之聲,實不堪忍。勣問其故。病來已經年歲,白日即安,夜常如此。勣停一宿,及聞女子聲,遂開鏡照之。痛者曰:戴冠郎被殺!其病者床下,有大雄鷄,死矣;乃是主人七八歲老鷄也。遊江南,將渡廣陵揚子江;忽暗雲覆水,黑風波湧,舟子失容,慮有覆没。勣攜鏡上舟,照江中數步,明朗徹底;風雲四斂,波濤遂息;須臾之間,達濟天塹。躋攝山麴芳嶺,或攀絕頂,或入深洞。逢其群鳥,環人而噪,數熊當路而蹲,以鏡揮之,熊鳥奔駭。是時利涉浙江,遇潮出海,濤聲振吼,數百里而聞。舟人曰:濤旣近,未可渡南。若不迴舟,吾輩必葬魚腹。勣出鏡照,江波不進,屹如雲立。四面江水,豁開五十餘步;水漸清淺,黿鼉散走。舉帆翩翩,直入南浦。然後却視,濤波洪湧,高數十丈,而至所渡之所也。遂登天台,周覽洞壑。夜行佩之山谷,去身百步,四面光徹,纖微皆見,林間宿鳥,驚而亂飛。還履會稽,逢異人張始鸞,授勣《周髀》《九章》及《明堂》《六甲》之事。與陳永同歸。更遊豫章。見道士許藏祕,云是旌陽七代孫,有咒登刀履火之術。説妖怪之次,更言豐城縣倉督李敬慎家有三女遭魅病,人莫能識。藏祕療之無效。勣故人曰趙丹,有才器,任豐城縣尉。勣因過之。丹命祇承人指勣停處。勣謂曰:欲得倉督李敬慎家居止。丹遽命敬慎爲主,禮勣。因問其故。敬曰:三女同居堂内閤子,每至日晚,即靚妝衒服。黄昏後,即歸所居閤子,滅燈燭。聽之,竊與人言笑聲。及至曉眠,非唤不覺。日日漸瘦,不能下食。制之不令妝梳,即欲自縊投井。無奈之何。勣謂敬曰:引示閤子之處。其閤東有窗。恐其門閉固而難啓,遂晝日先刻斷窗櫺四條,却以物支柱之如舊。至日暮,敬報勣曰:妝梳入閤矣。至一更,聽之,言笑自然。勣拔窗櫺子,持鏡入閤,照之。三女叫云:殺我壻也!初不見一物。懸鏡至明,有一鼠狼,首尾長一尺三四寸,身無毛齒;有一老鼠,亦無毛齒,其肥大可重五斤;又有守宫,大如人手,身披鱗甲,焕爛五色,頭上有兩角,長可半寸,尾長五寸已上,尾頭一寸色白,並於壁孔前死矣。從此疾愈。其後尋真至廬山,婆娑數月,或棲息長林,或露宿草莽,虎豹接尾,豺狼連跡,舉鏡視之,莫不竄伏。廬山處士蘇賓,奇識之士也,洞明《易》道,藏往知來,謂勣曰:天下神物,必不久居人間。今宇宙喪亂,他鄉未必可止,吾子此鏡尚在,足下衛,幸速歸家鄉也。勣然其言,即時北歸。便遊河北,夜夢鏡謂勣曰:我蒙卿兄厚禮,今當捨人間遠去,欲得一别,卿請早歸長安也。勣夢中許之。及曉,獨居思之,恍恍發悸,即時西首秦路。今旣見兄,勣不負諾矣。終恐此靈物亦非兄所有。數月,勣還河東。
大業十三年七月十五日,匣中悲鳴,其聲纖遠,俄而漸大,若龍咆虎吼,良久乃定。開匣視之,即失鏡矣。

按此文原載《異聞集》,《太平廣記》二百三十採之,而改題《王度》。《太平御覽》九百十二引其程雄家婢一段,而題作隋王度《古鏡記》。明刻《五朝小説》遂本之,以入六朝小説,不題唐人,故《説薈》亦未收。惟《文苑英華》七百三十七顧况《戴氏廣異記序》乃謂:國朝燕公《梁四公記》、唐臨《冥報記》、王度《古鏡記》、孔慎言《神怪志》、趙自勤《定命錄》,至如李庾成、張孝舉之徒,互相傳説。云云。則是此文,事雖出隋代,記則實入唐初。證以顧况所言,當可信也。作者王度,兩《唐書》不詳其生平。文中旣自稱大業七年五月,自御史罷歸河東;六月,歸長安;八年四月,在臺;冬,兼著作郎,奉詔撰《國史》。後又云,大業十年,度弟勣自六合丞棄官歸,將遍遊山水。是度固嘗爲著作郎修國史,而弟勣則嘗爲官六合丞矣。《舊唐書》一九二《隱逸傳》云: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隋大業中應孝悌廉潔舉,授揚州六合縣丞,非其所好,棄官還鄉里。《新唐書》一九六《隱逸傳》亦云:績舉孝悌廉潔,不樂在朝,求爲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時天下大亂,因劾遂解去,歎曰:網羅在天下,吾且安之。乃還鄉里。末云:初,兄凝爲隋著作郎,撰《隋書》未成,死。績續餘功,亦不能成。據此,頗疑王勣當爲王績之誤。度或爲凝之改名。因績嘗罷六合縣丞,而凝且以著作郎撰修《隋書》未成,皆與本文所稱吻合也。惟小説事旣憑虚,撰人尤多假託。晉宋以來,此風大暢。姑存其説可也。至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類書類有《古鏡記》一卷。晁氏云:右書未詳撰人,纂古鏡故事。舊鈔衢本,鏡本作今。其云古今故事者,蓋取以古爲鏡之義。晁氏故取之以入類書。自當别爲一書,不能據後人誤改而强爲牽合也。
又按此篇紀古鏡事,雖爲述異誌怪之體,要不盡無影響。篇中言蘇綽從苗生得此鏡,是此鏡固嘗在蘇家矣。劉餗《隋唐嘉話》云:僕射蘇威有鏡,殊精好。曾日蝕旣,鏡亦昏黑無所見。威以爲左右所汙,不以爲意。他日日蝕半缺,其鏡亦半昏如之。於是始寶藏之。後櫃内有聲如磬,尋之,乃鏡聲也;無何而子夔死。後更有聲,無何而威敗。後不知所在(《太平廣記》三百三十亦引之,下注云出《傳記》,是劉餗《傳記》與《隋唐嘉話》一書而異名矣)云。蘇威爲蘇綽子,《北史》《隋書》並有傳。是《嘉話》云云,必向來有此傳説,且亦出於蘇家也。觀於此,則王度此篇之紀鏡異,實有所本;抑或有意綜合六朝以來言鏡異之説,以恢宏其文;而又緯以作者家世仕履,顛倒眩惑,使後人讀之,疑若可信也。又按古今小説紀鏡異者,此爲大觀矣。其事有無,姑勿論。即觀其侈陳靈異,辭旨詼詭,後人摹擬,汗流莫及。上承六朝志怪之餘風,下開有唐藻麗之新體。洵唐人小説之開山也。唐人記鏡異者,尚有數事,雖不必同出一源,而辭皆可玩。酌錄數則,以資互勘。

《異聞錄李守泰》一則云:
天寶三載五月十五日,揚州進水心鏡一面,縱横九寸,青瑩耀日。背有盤龍,長三尺四寸五分,勢如生動。玄宗覽而異之。進鏡官揚州參軍李守泰曰:鑄鏡時,有一老人,自稱姓龍名護,鬚髮皓白,眉如絲垂下至肩,衣白衫。有小童相隨,年十歲,衣黑衣,龍護呼爲玄冥。以五月朔忽來,神采有異,人莫之識。謂鏡匠吕暉曰:老人家住近,聞少年鑄鏡,暫來寓目。老人解造真龍,欲爲少年製之,頗將愜於帝意。遂令玄冥入爐所。扃閉户牖,不令人到。經三日三夜,門左洞開。吕暉等二十人於院内搜覓,失龍護及玄冥所在。鏡爐前獲素書一紙,文字小隸,云:鏡龍長三尺四寸五分,法三才,象四氣,禀五行也。縱横九寸,類九州分野。鏡鼻如明月珠焉。開元皇帝聖通神靈,吾遂降祉。斯鏡可以辟邪,鑒萬物;秦始皇之鏡,無以加焉。歌曰:盤龍!盤龍!隱於鏡中。分野有象,變化無窮。興雲吐霧,行雨生風。上清仙子,來獻聖聰。吕暉等遂移鏡爐,置船中。以五月五日午時,乃於揚子江鑄之。未鑄前,天地清謐。興造之際,左右江水,忽高三十餘尺,如雪山浮江。又聞龍吟,如笙簧之聲,達於數十里。稽諸古老,自鑄鏡以來,未有如斯之異也。帝詔有司别掌此鏡。至天寶七載,秦中大旱,自三月不雨至六月,帝親幸龍堂,祈之,不應。問昊天觀道士葉法善曰:朕敬事神靈,以安百姓,今亢陽如此,朕甚憂之。親臨祈禱,不雨,何也?卿見真龍否乎?對曰:臣亦曾見真龍。臣聞畫龍,四肢骨節,一處得似真龍,即便有感應。用以祈禱,則雨立降。所以未靈驗者,或不類真龍耳。帝即詔中使孫知古引法善於内庫徧視之。忽見此鏡,遂還奏曰:此鏡龍真龍也。帝幸凝陰殿,並召法善祈鏡龍。頃
刻間,見殿棟有白氣兩道,下近鏡龍。龍鼻亦有白氣,上近梁棟。須臾,充滿殿庭,遍散城内,甘雨大澍。凡七日而止。秦中大熟。帝詔集賢待詔吳道子圖寫鏡龍,以賜法善。(《太平廣記》二百三十一引)
《博異志敬元穎》一則云:
天寶中有陳仲躬,家居金陵,多金帛。仲躬好學,修詞未成,乃攜數千金,於洛陽清化里假居一宅。其井尤大,甚好溺人。仲躬亦知之,志靡有家室,無所懼。仲躬常抄習不出。月餘日,有鄰家取水女子,可十數歲,怪每日來於井上,則逾時不去,忽墮井中而溺死。井水深,經宿方索得屍。仲躬異之。閑乃窺於井上,忽見水影中一女子面,年狀少麗,依時樣妝飾,以目仲躬。仲躬凝睇之,則紅袂半掩其面微笑,妖冶之姿,出於世表。仲躬神魂恍惚,若不支持然,乃歎曰:斯乃溺人之由也。遂不顧而退。
後數月,炎旱,此井亦不減。忽一日,水頓竭。清旦,有一人扣門,云:敬元穎請謁。仲躬命入,乃井中所見者。衣緋綠之衣,其製飾鉛粉,乃當時耳。仲躬與坐而訊之,曰:卿何以殺人。元穎曰:妾實非殺人者。此井有毒龍,自漢朝絳侯居於茲,遂穿此井。洛城内都有五毒龍,斯乃一也。緣與太一左右侍龍相得,每相蒙蔽。天命追徵,多故爲不赴集役,而好食人血,自漢以來,已殺三千七百人矣。而水不曾耗涸。某乃國初方墮於井,遂爲龍所驅使,爲妖惑以誘人,用供龍所食。其於辛苦,情非所願。昨爲太一使者交替,天下龍神,盡須集駕。昨夜子時,已朝太一矣。兼爲河南旱,被勘責。三數日,方迴。今井内已無水,君子誠能命匠淘之,則獲脱難矣。如脱難,願於君子一生奉養。世間之事,無所不致。言訖,便失所在。
仲躬乃當時命匠,令一信者與匠同入井中。但見異物,即令收之。至底無别物,唯獲古銅鏡一枚,面闊七寸八分。仲躬令洗净安匣中,焚香以潔之。斯乃敬元穎也。一更後,忽見元穎自門而入,直造燭前設拜。謂仲躬曰:謝以生成之恩,煦衣濁水泥之下。某本師曠所鑄十二鏡之第七者也。其鑄時,皆以日月爲大小之差。元穎則七月七日午時鑄者也。貞觀中爲許敬宗婢蘭苕所墮,以此井水深,兼毒龍氣所苦,人入者悶絕,故不可取。遂爲毒龍所役。幸遇君子正直者,乃獲重見人間爾。然明晨内,望君子移出此宅。仲躬曰:某以用錢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元穎曰:但請君子飾裝,一無憂矣。言訖,再拜云:自此去不復見形矣。仲躬遽留之。問曰:汝以紅綠脂粉之麗,何以誘女子小兒也。對曰:某變化無常,各以所悦。百方謀策,以供龍用。言訖,即無所見。明晨,忽有牙人扣户,兼領宅主來謁仲躬,便請仲躬移居,夫役並足。到齋時,便到立德坊一宅中。其大小價數,一如清化者。其牙人云:價直契書,一無遺闕。並交割訖。後三日,會清化宅井,無故自崩。兼延及堂隍東厢,一時陷地。仲躬後文戰,累勝。大官所有要事,未嘗不如移宅之績效也。
其鏡背有二十八字,皆科斗書。以今文推而寫之, 曰: 維晉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時,於首陽山前白龍潭鑄成此鏡,千年後世。於背上環書,一字管天文一宿。依方列之,則左有日而右有月。龜龍虎雀,並依方安焉。於鼻四旁,題曰:夷則之鏡。(《顧氏文房小説博異志》據《廣記》改數字)
《原化記漁人》一條云:
蘇州太湖,入松江口。貞元中,有漁人載小網數船,共十餘人,下網取魚,一無所獲。網中得物,乃是鏡而不甚大。漁者忿其無魚,棄鏡於水。移船下網,又得此鏡。漁人異之,遂取其鏡視之,纔七八寸,照形悉見其筋骨臟腑,潰然可惡。其人悶絕而倒。衆人大驚。其取鏡鑒形者,即時皆倒,嘔吐狼藉。其餘一人不敢取照,即以鏡投之水中。良久,扶持倒吐者,旣醒,遂相與歸家,以爲妖怪。明日,方理網罟,則所得魚多於常時數倍。其人先有疾者,自此皆愈。詢於故老:此鏡在江湖,每數百年一出,人亦常見。但不知何精靈之所恃也。(《太平廣記》二百三十一引)
《國史補揚州貢鏡》一條云:
揚州舊貢江心鏡,五月五日揚子江所鑄也。或言無百煉者,六七十煉則止。易破難成,往往有鳴者。(按此則與《異聞集》李守泰所進水心鏡一事可互參。《國史補》所紀多近實,與小説有别。豈天寶間果有此一段傳説耶。)
《松牕錄浙右漁人》一條云:
李德裕,長慶中廉問浙右。會有漁人於秦淮垂機網下深處,忽覺力重異於常時,及斂就水次,卒不獲一鱗,但得古銅鏡,可尺餘,光浮於波際。漁人取視之,歷歷盡見五臟六腑,血縈脈動,竦駭氣魄,因腕戰而墜。漁人偶話於旁舍,遂聞之於德裕。盡周歲,萬計窮索水底,終不復得。(《太平廣記》二百三十二引。按此事與《原化記》所載《漁人》一事相類。唐人小説,大抵皆摭拾傳聞,故彼此互見也。)
《三水小牘元稹》一則云:
丞相元稹之鎮江夏也,嘗秋夕登黄鶴樓,遙望漢江之湄,有光,若殘星焉。乃令親信某往視之。某遂棹小舟,直詣光所,乃釣船中也。詢彼漁者,云:適獲一鯉,光則無之。親信乃攜鯉而來。旣登樓,公庖人剖之,腹中得鏡一,如古大錢。以面相合,背則隱起雙龍,雖小,而鱗、鬣、爪、角悉具。精巧且瑩,常有光耀。公寶之,置臥内巾箱之中。及相公薨,鏡亦亡去。
《太平廣記》二百三十二有《陴湖漁者》云:
徐宿之界,有陴湖,周數百里。兩州之莞蒯萑葦迨芰荷之類,賴以資之。天祐中,有漁者於網中獲鐵鏡,亦不甚澀,光猶可鑒,面闊五六寸,攜以歸家。忽有一僧及門,謂漁者曰:君有異物,可相示乎?答曰:無之。僧曰:聞君獲鐵鏡,即其物也。遂出之。僧曰:君但將往所得之處照之,看有何覩。如其言而往。照見湖中無數甲兵。漁者大駭,復沈於水。僧亦失之。耆老相傳:湖本陴州淪陷所致。圖籍亦無載焉。(按《廣記》不載出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