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第二版)

書城自編碼: 287577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张宏彦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1780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8-01
版次: 31
頁數/字數: /551
書度/開本: B5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7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NT$ 325.0
嫉妒与社会
《 嫉妒与社会 》

售價:NT$ 459.0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NT$ 437.0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NT$ 1669.0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NT$ 717.0
花路
《 花路 》

售價:NT$ 493.0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NT$ 493.0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170
《 夏商周考古学 》
+

NT$ 564
《 中国汉唐考古学九讲 》
內容簡介:
本书根据史前考古学研究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将基本内容结构分为史前考古学方法论(**章)、史前环境论(第二章)、史前人类论(第三章)、史前文化论4个部分。为使学习者便于掌握史前考古学的主要内容,又将史前文化论部分分为史前文化区系论(第四章)、史前技术论(第五章)、史前经济沦(第六章)、史前聚落沦(第七章)、史前墓葬论(第八章)、文明起源论(第九章)等6个专题,并尽可能归纳各部分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突出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知识。全书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图文并茂,方便教学和阅读。
目錄
第一章 史前考古学方法论 (1)
第一节 史前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1)
一、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1)
三、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5)
一、考古地层学 (5)
二、考古类型学 (12)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 (18)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22)
一、测定年代技术的应用 (22)
二、勘测技术的应用 (23)
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 (24)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5)
第四节 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 (25
一、考古学年代的基本概念 (26)
二、考古学分期方法 (26)
三、中国史前考古学分期 (29)

第二章 史前环境论 (39)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考古学 (39)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环境考古学 (39)
二、环境考古与古文化研究的关系 (39)
三、环境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 (46)
第二节 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50)
一、环境考古中的地层学问题 (50)
二、环境考古学研究中的样品采集 (52)
三、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54)
第三节 中国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60)
一、中国史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60)
二、中国史前时期气候演变的基本特征 (63)
第四节 中国史前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成果 (67)
一、人类起源与扩散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68)
三、中国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70)
三、中国文明起源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73)

第三章 史前人类论 (80)
第一节 中国发现的古猿化石 (80)
一、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80)
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82)
第二节 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 (86)
一、关于中国直立人的来源 (86)
二、关于古人类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89)
第三节 中国发现的智人化石 (91)
一、现代智人及人种起源的理论 (91)
二、中国现代人的起源 (95)
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100)
一、东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0)
二、西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1)
三、华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2)
四、华中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5)
五、华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6)

第四章 史前文化区系论 (107)
第一节 中国史前时期文化区系的划分 (107)
一、关于中国史前文化区系研究 (107)
二、中国史前文化区系的划分 (108)
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区系分布 (109)
一、东北区的旧石器文化 (111)
二、华北区的旧石器文化 (114)
三、华中区的旧石器文化 (130)
四、华南区的旧石器文化 (136)
五、西南区的旧石器文化 (139)
第三节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技术系统研究 (146)
一、北方的石片石器刮削器系统 (146)
二、南方的砾石石器砍砸器系统 (148)
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区系分布 (150)
一、东北区的新石器文化 (150)
三、西北区的新石器文化 (154)
二、华北区的新石器文化 (157)
四、华中区的新石器文化 (177)
五、华南区的新石器文化 (185)
六、西南区的新石器文化 (190)
第五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文化区的划分 (193)
一、北方草原地带渔猎采集文化区 (193)
二、黄河流域粟作农业文化区 (194)
三、长江流域稻作农业文化区 (195)
四、华南渔捞采集文化区 (196)
第五章 史前技术论 (199)
第一节 用火与造火技术 (199)
一、早期用火遗迹的发现 (199)
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 (201)
第二节 旧石器的制作技术 (203)
一、旧石器的制作技术 (204)
二、中国旧石器的主要类型 (210)
第三节 新石器的制作技术 (21的
一、新石器的制作技术 (215)
二、中国新石器的主要类型 (218)
第四节 陶器制作技术 (225)
一、陶器的制法 (226)
三、陶器的分类 (233)
第五节 铜器制作技术的萌芽 (242)
一、史前铜器的发现 (242)
二、史前铜器的材质类型 (246)
三、史前铜器的制作技术 (248)

第六章 史前经济论 (25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经济 (253)
一、初级阶段的采集-狩猎经济 (253)
二、发展中的采集-狩猎经济 (255)
三、高级阶段的采集-狩猎经济 (257)
第二节 农业起源的理论问题 (259)
一、环境决定说 (260)
二、人口压力说 (261)
三、文化自然进化说 (262)
第三节 中国农业起源研究 (264)
一、中国粟作农业的起源 (264)
二、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268)
三、中国家畜饲养的起源 (274)
第四节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过程 (280)
一、史前农业的发生期 (281)
二、史前农业的确立期 (281)
三、史前农业的发展期 (282)
四、史前农业的兴盛期 (283)

第七章 史前聚落论 (284)
第一节 聚落与聚落考古 (284)
一、聚落及其构成要素 (284)
二、聚落考古 (285)
三、中国聚落考古简史 (287)
第二节 单个聚落形态的研究 (288)
一、聚落的界定 (288)
二、聚落内遗迹单位的整理 (290)
三、单个房屋性质功能分析 (309)
四、房屋组合关系与社会结构分析 (311)
第三节 聚落的空间分布与相互关系研究 (314)
一、聚落的空间分布与平面形态 (314)
二、聚落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316)
第四节 中国史前聚落形态的演变研究 (319)
一、旧石器时代的聚落 (319)
二、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聚落 (322)
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聚落 (326)
四、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聚落 (329)
五、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 (334)

第八章 史前墓葬论 (341)
第一节 葬俗的起源 (341)
一、基与葬 (341)
二、葬俗的起摞 (341)
第二节 墓葬的分类 (344)
一、基形的分类 (344)
三、葬式的分类 (352)
三、葬具的分类 (359)
第二节 埋葬习俗 (365)
一、随葬习俗 (365)
二、饰终习俗 (371)
三、割体习俗 (372)
四、墓祭习俗 (373)
第四节 埋葬制度 (375)
一、民族有公共墓地的原则 (375)
二、基葬同向的原则 (376)
三、成人与婴幼儿分葬的原则 (378)

第九章 文明起源论 (380)
第一节 文明起源研究的几个概念 (380)
一、文化与文明 (380)
二、中国文明的构成要素 (384)
三、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 (386)
第二节 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 (389)
一、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390)
二、关于国家起源与早期文明发展的理论 (393)
第三节 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探索 (400)
一、文字的起源——从符号、陶文到甲骨文 (401)
二、青铜器的起源——从小型铜工具到兵器和礼器 (417)
三、都邑的起握——从聚落到城邑 (422)
四、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的探索 (428)

第二版后记 (432)
插图目录
图1-1 西阴村遗址发掘平面计划图 (6)
图1-2 安阳后冈第241、243坑东墙剖面图 (7)
图1-3 文化层形成过程示意图 (的
图1-4 扶风案板遗址GNX 区T1南壁剖面图 (10)
图1-5 扶风案板遗址灰坑打破关系图 (11)
图1-6 青海柳湾M1350随葬陶器 (11)
图1-7 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演变图 (16)
图2-1 中国三级阶梯地形示意图 (61)
图3-1 现代人多中心起源说模式图 (92)
图3-2 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模式图 (93)
图3-3 mtDNA分析树状图 (93)
图4-1 中国史前文化分区示意图 (109)
图4-2 庙后山石制品 (111)
图4-3 金牛山遗址刮削器 (112)
图4-4 鸽子洞旧石器 (113)
图4-5 小孤山骨器 (113)
图4-6 桑干河流域旧石器时代初期石制品 (115 )
图4-7 岑家湾石制品拼合图 (116)
图4-8 大同青磁窑刮削器 (117)
图4-9 许家窑石器 (118)
图4-10 峙峪石器 (119)
图4-11 虎头梁石器 (119)
图4-12 北京猿人石制品 (120)
图4-13周口店15 地点石制品 (121)
图4-14 山顶洞装饰品 (122)
图4-15 内蒙古大窑四道沟石制品 (123)
图4-16 水洞向石制品 (125)
图4-17 萨拉乌苏石制品(1992 年) ( 125)
图4-18 西侯度、公王岭石器 (127)
图4-19 匮河石器 (128)
图4-20 丁村石器 (129)
图4-21 下川石器 (130)
图4-22 郧县学堂梁子砾石石器 (131)
图4-23 汉中梁山砾石砍砸器 (132)
图4-24 鸡公山下文化层大尖状器 (133)
图4-25 鸡公山上文化层石器 (133)
图4-26 湖南怀化地区的砾石石器 (134)
图4-27 安徽宣州陈山石器 (135)
图4-28 广西百色砾石石器 (137)
图4-29 马坝砾石尖状器 (137)
图4-30 福建三明市灵峰洞石制品 (138)
图4-31 福建三明市船帆洞上、下文化层石制品 ( 139)
图4-32 台湾长滨八仙洞石、骨器 (140)
图4-33 元谋猿人化石地点发现的刮削器 (141)
图4-34 贵州黔西观音洞石器 (141)
图4-35 水城硝灰洞用锐棱砸击石片加工的刮削器 (142)
图4-36 兴义猫猫洞向劈裂面加工石器 (143)
图4-37 巫山龙骨坡1985 年出土石制品 (144)
图4-38 四川铜梁石器 (145)
图4-39 四川汉掠富林遗址刮削器 (146)
图4-40 兴隆洼文化陶器 (152)
图4-41 赵宝沟文化陶器 (152)
图4-42 红山文化陶器 (153)
图4-43 小河沿文化陶器 (153)
图4-44 新开流遗址陶器与石镰 (154)
图4-45 昂昂漠压制石镰 (155)
图4-46 马家窑文化彩陶 (156)
图4-47 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陶器 (157)
图4-48 老官台文化早、晚期陶器对比图 (159)
图4-49 仰韶文化典型陶器分期图 (160)
图4-50 庙底沟遗址第二期陶器 (161)
图4-51 案板遗址第三期陶器 (161)
图4-52 常山遗址下层陶器 (162)
图4-53 客省庄遗址第三期陶高和罪 (162)
图4-54 三里桥遗址陶器 (163)
图4-55 陶寺遗址陶器 (163)
图4-56 裴李岗遗址双耳壶和罐 ( 165)
图4-57 王湾遗址第一期陶器 (165)
图4-58 大河村遗址第一、二期陶器 (166)
图4-59 大河村遗址第三期陶器 (166)
图4-60 大河村遗址第五期陶器 (167)
图4-61 王湾遗址第三期陶器 ( 167)
图4-62 南庄头遗址陶片 (168)
图4-63 磁山遗址陶器 (169)
图4-64 后网遗址第一期陶器 (169)
图4-65 大司空一期文化陶器 (170)
图4-66 后冈遗址第二期陶器 ( 171)
图4-67 后李文化竖穴侧洞室墓与图底釜 (172)
图4-68 北辛文化陶器 (172)
图4-69 大汶口文化陶器 (173)
图4-70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 (173)
图4-71 阿善一期类型陶器 (174)
图4-72 白泥窑子文化陶器 (176)
图4-73 海生不浪文化陶器 (176)
图4-74 准格尔旗小抄湾遗址陶器 (177)
图4-75 永兴店文化陶器 (178)
图4-76 玉瞻岩陶器复原图 (179)
图4-77 彭头山文化图底陶器 (180)
图4-78 皂市遗址下层陶器 (180)
图4-79 大撰文化陶器 (181)
图4-80 届家岭文化圈足陶器 (181)
图4-81 石家河文化陶器 (182)
图4-82 上山遗址陶器 (183)
图4-83 柯姆渡遗址陶器 (184)
图4-84 马家泯文化陶器 (184)
图4-85 羁泽文化陶器 (185)
图4-86 良渚文化陶器 (186)
图4-87 阻皮岩第一至第四期圈底陶器 (187)
图4-88 阻皮岩遗址第五期陶器 (188)
图4-89 广东东兴贝丘遗址的蜡插啄 (188)
图4-90 石峡文化陶器 (189)
图4-91 罢石山文化陶器 (190)
图4-92 卡若文化陶器 (191)
图4-93 白羊村遗址陶、石器 (192)
图4-94 宝墩遗址陶器 (193)
图5-1 撞击取火示意图 (201)
图5-2 钻术取火示意图 (202)
图5-3 锯木取火示意图 (203)
图5-4 石核、石片各部位名称 (206)
图5-5 锤击法与庙后山锤击石片 (206)
图5-6 碰陆法与丁村双锥体石片 (207)
图5-7 砸击法与北京猿人砸击的石核、石片 (207)
图5-8 间接打击法与细石叶 (208)
图5-9 山西襄汾丁村石器 (209)
图5-10 压制法与压制石辗 (210)
图5-11 石锤与石砧 (211)
图5-12 刮削器 (211)
图5-13 砍砸器 (212)
图5-14 尖状器 (212)
图5-15 雕刻器、石球与石锥 (213)
图5-16 细石核与骨柄细石刃刀 (214)
图5-17 江苏丹徒磨盘墩遗址石钻 (217)
图5-18 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石器管钻法穿孔示意图 (217)
图5-19 划孔法与划孔石刀 (218)
图5-20 石铲及装柄示意图 (219)
图5-21 石锄及装柄示意图 (219)
图5-22 石镰 (220)
图5-23 石刀 (220)
图5-24 石磨盘与磨棒及使用示意图 (221)
图5-25 石斧及装柄示意图 (222)
图5-26 石镑及装柄示意图 (222)
图5-27 河姆渡石楔及使用示意图 (223)
图5-28 半坡遗址石凿与河姆渡带有榫卯的木构件 (224)
图5-29 石矛与石镞 (224)
图5-30 江苏海安青墩有柄陶铺模型 (225)
图5-31 泥条盘筑法示意图 (227)
图5-32 陶鬲制坯过程示意图 (228)
图5-33 陕西华县泉护村一期陶器底部轮纹 (229)
图5-34 拍压法饰纹示意图 (230)
图5-35 姜寨遗址绘画工具 (231)
图5-36 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 (231)
图5-37 半坡遗址陶窑复原图 (232)
图5-38 庙底沟遗址第三期陶窑 (233)
图5-39 陶器各部位的名称 (234)
图5-40 图底器 (235)
图5-41 尖底器 (235)
图5-42 圈足器 (236)
图5-43 空三足器 (236)
图5-44 陶灶 (237)
图5-45 饮食器 (238)
图5-46 宝鸡福临堡仰韶文化陶瓮和缸 (238)
图5-47 永登乐山坪陶鼓 (239)
图5-48 陶埙和陶号 (240)
图5-49 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陶刀 (240)
图5-50 陕西南郑龙岗寺遗址仰韶文化陶铿 (241)
图5-51 仰韶文化陶纺轮 (241)
图5-52 黄河流域史前时期出土铜器地点分布图 (242)
图5-53 黄河上游史前铜器 (246)
图6-1 镶嵌细石刃的镰刀 (258)
图6-2 半坡遗址储藏罐 (265)
图6-3 三里河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粮害 (266)
图6-4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分布区逐期扩大形势图 (274)
图6-5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塑猪及猪形纹饰 (276)
图6-6 大汶口文化猪形陶器 (277)
图6-7 临潼白家村遗址H25出土狗骨架 (278)
图6-8 三里河遗址陶狗蕾 (278)
图6-9 肖家屋脊遗址陶鸡壶 (279)
图7-1 聚落经济活动带模式固 (289)
图7-2 洞南灵宝西坡遗址F104、F105平、剖面图 (292)
图7-3 竖穴式房屋复原图 (293)
图7-4 甘肃宁县阳坬遗址仰韶文化晚期的F10复原图 (293)
图7-5 1河南淮阳平粮台房址 (294)
图7-6 山东日照东海峪台基式房址 (295)
图7-7 浙江上山遗址F1平、剖面图 (295)
图7-8 半坡遗址F22复原图 (296)
图7-9 半坡遗址F41复原因 (297)
图7-10 案板遗址F3平面图 (298)
图7-11 下魏洛遗址B区F9平面图 (299)
图7-12 下王岗遗址仰韶时期长排房址及复原图 (300)
图7-13 大地湾遗址F901平面图 (301)
图7-14 后李文化小荆山聚落环壕P1剖面图 (302)
图7-15 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聚落平面图 (303)
图7-16 古城寨城址位置图 (304)
图7-17 城头山城址平面图 (305)
图7-18 准格尔旗小童声、湾石墙剖面固 (306)
图7-19 敖汉旗四棱山Y1平、剖面图 (306)
图7-20 害穴分类模式图 (307)
图7-21 半坡遗址第1号圈栏平、剖面图 (307)
图7-22 临潼自家村遗址基葬平面图 (308)
图7-23 姜寨遗址F127平、剖面固 (309)
图7-24 赵宝沟遗址F104及出土陶、石器 (310)
图7-25 白音长汗聚落F19及石雕人像 (311)
图7-26 铜川李家沟一期房屋组合关系 (312)
图7-27 南台子聚落房址平面分布示意图 (312)
图7-28 临潼姜寨一期聚落遗迹平面分布示意图 (313)
图7-29 渭水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图 (316)
图7-30 渭水流域仰韶文化人面鱼纹 (319)
图7-31 陕西洛南盆地龙牙洞遗址和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分布图 (321)
图7-32 鸡公山下文化层石圈 (321)
图3-33 甑皮岩遗址墓葬平面分布示意图 (323)
图7-34 上山遗址H21平、剖面图 (324)
图7-35 后李文化小荆山环壕聚落平面图 (32的
图7-36 大地湾二期I段遗迹分布平面图 (331)
图7-37 郑州附近仰韶时代晚期聚落分布图 (333)
图7-38 史前城址分布示意图 (334)
图7-39 陶寺城址及附近聚落遗址分布示意图 (336)
图7-40 石家向城址及周围遗址分布示意图 (337)
图7-41 余杭莫角山城址及聚落分布示意图 (339)
图8-1 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陶塑女像 (343)
图8-2 长江下游西周的堆土墓 (345)
图8-3 无锡邱承墩遗址平、剖面图 (347)
图8-4 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家M5平面图 (348)
图8-5 柳州大龙潭鲤鱼嘴贝丘墓 (349)
图8-6 灵宝西坡M1平、剖面图 (350)
图8-7 青海柳湾M408平面图 (351)
图8-8 磨沟齐家文化M164平、剖面图 (351)
图8-9 梓里M5 多人二次舍葬平面图 (352)
图8-10 华阴横阵集体合葬墓分布示意图 (353)
图8-11 半坡M38四女性合葬墓 (355)
图8-12 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墓葬分布图 (356)
图8-13 太澳、随皮岩、柳湾遗址曲肢葬 (358)
图8-14 陕西关中地区史前瓮棺 (360)
图8-15 汝州洪山庙瓮棺合葬墓M1与伊川缸 (361)
图8-16 内蒙古南台子M7石棺 (362)
图8-17 临朐西朱封M1平回国 (363)
图8-18 柳湾半山类型木质葬具结构示意图 (364)
图8-19 陕西宝鸡北首岭M17随葬陶器组合 (366)
图8-20 内蒙古庙子沟遗址M6随葬部分石器 (367)
图8-21 良渚文化玉饰品 (368)
图8-22 良渚文化玉礼器 (370)
图8-23 秦魏家齐家文化南区墓地平面图 (374)
图8-24 浙江瑶山祭坛墓地平面图 (375)
图8-25 西安半坡遗址瓮棺葬群平、剖面图 (378)
图9-1 前仰韶时期的陶器刻画符号 (402)
图9-2 仰韶文化陶器刻划符号 (403)
图9-3 青海柳湾遗址陶器彩画符号 (404)
图9-4 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尊及刻划图形符号 (405)
图9-5 湖北宜昌杨家湾遗址大漠文化陶器符号 (406)
图9-6 安徽双墩遗址出土陶器符号 ( 407)
图9-7 山东龙山文化陶文 (409)
图9-8 桓台史家岳石文化甲骨文拓本 (410)
图9-9 浙江良渚文化陶器符号 ( 411)
图9-10 江苏澄湖及美国抄可乐博物馆藏陶文 (412)
图9-11 浙江余杭南湖图形符号 (413)
图9-12 江苏龙虬庄陶文 (413)
图9-13 中原龙山时期陶器符号 (414)
图9-14 山西陶寺朱书陶文及释读 (415)
图9-15 二里头文化陶器符号 (416)
图9-16 三里头文化卜骨及刻辞 (417)
图9-17 陶寺铜铃及铃形陶器 (419)
图9-18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 (421)
图9-19 良渚文化莫角山城址平面图 (423)
图9-20 二里头遗址平面图 (425)
图9-21 二里头遗址宫城平面图 (426)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