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史苑往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纪念文集

書城自編碼: 287286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专业史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14587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15/33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9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售價:NT$ 274.0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售價:NT$ 447.0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售價:NT$ 498.0
饲渊
《 饲渊 》

售價:NT$ 223.0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售價:NT$ 386.0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售價:NT$ 493.0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售價:NT$ 493.0
将军
《 将军 》

售價:NT$ 26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68
《 人类通史 》
+

NT$ 525
《 中国古代情报史 》
+

NT$ 662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第十二、十三合辑 》
+

NT$ 1110
《 疾病图文史:影响世界历史的7000年(彩色精装典藏版) 》
+

NT$ 1110
《 医学图文史:改变人类历史的7000年(彩色精装典藏版) 》
+

NT$ 252
《 中国考试制度史(精装索引版) 》
編輯推薦:
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老同志们所写的回忆录,值历史所成立60周年之际,他们怀着真挚的情感,对历史所的建立过程、经历的坎坷曲折等进行回顾,既表现了对60年来历史所经历的缅怀,又表达了对历史所未来发展的希冀。
內容簡介:
201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历史所的一些老同志们回顾了历史所建立的过程、经历的曲折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汇集成本书。书中既再现了历史所建立的历史过程,又表达了这些老同志对历史所的丰富感情。内容丰富而真实,感情真挚
關於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当时属中国科学院;1959年9月,划归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是研究上海历史的重要中心,主要任务是根据上海地区的特点,开展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以上海史为重点的各项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目錄
目 录
发展轨迹
我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汤志钧
在历史所讲历史所的历史 汤志钧
六十华诞
三个时期 张 铨
潘光口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世界史学科发展
丁美臣口述:我与历史研究所二三事
办公室工作琐记
吴竟成
点赞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徐元基
图书资料室三迁琐忆 沈志明
学术发展
关于《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 汤志钧
传统中国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芮传明
回忆历史所的工运史研究 郑庆声
攻克重大项目难关
汤仁泽
历史所培育我成长
齐国华
学术生命赖以依托的大树
为庆祝历史所成立60周年而作 杨善群
本人最有价值的一段人生旅程
在历史研究所工作14年的回忆 周永祥
步入学术殿堂的经历 孟彭兴
学人风采
沈以老与我的两三事 罗义俊
陆志仁书记、沈以行所长的关怀使我安居乐业 王仰清
历史研究所和父亲的学术研究 方小芬
汤志钧口述:历史研究要持之以恒,持之有故
唐振常先生与历史研究所
兼怀上海史室已故同仁 熊月之
怀念唐师
郑祖安
十年磨一剑
难忘历史所老所长李华兴老师的教诲 马 军
悼念上海工运史专家姜沛南先生 马 军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对吴乾兑研究员的点滴回忆 马 军
记忆中的章克生先生罗苏文
任建树口述:终身反对派的书写者
张铨口述:咬定青山不放松,专心致力工运史
刘修明口述:理论、历史、现实三者要结合
罗义俊口述:生命存在与文化意识
历史研究所大事记(20062016)
附录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关于建议在上海筹建历史
研究所的报告(1956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处关于工作近况的报告(1957年3月
15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处关于筹备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
报告(1957年8月7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1957年、1958年工作计划(1957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填报科学研究机构
调查表及附件(1958年9月11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关于上海历史科学工作的五年规划
(草案)(1958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关于上海市中国近代现代史科学工作的五年
规划(修改稿)(1958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19581962年工作规划(草案)(1958年)
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
委员会19591962年科学研究工作规划(1958年12月28日)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八年(19591966)工作规划(草稿)
(1959年8月7日)
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关于召开正式建所大会的
通知(1959年9月25日)
陈其五在上海历史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发言稿(摘要)
(1959年9月26日)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情况介绍(初稿)(1959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关于历史沿革、设组及研究人员的概况
(1961年7月5日)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概况(1963年4月11日)
后记
內容試閱
鉴往知来 一元复始
黄仁伟
王 健
今年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我们请所内的老领导、老专家和老同志们回忆了他们在历史所工作的点点滴滴,汇编成书,以此为所庆的献礼,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孔子曾经说过六十而耳顺,意思是说人到了六十岁时,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听取、分析各种意见。六十年人生阅历沧桑足以使一个人能够冷静对待世事,一个研究机构大致也要经过反复磨难,才能面对学术风云而心平静气地思考研究。历史所从创建到今天的风雨变幻,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来者发掘与弘扬,并在此基础上鉴往而知来,不断探索历史所的前进方向。

所史由每一位在所内学习、工作过的同仁写成,本书所收录的每一篇回忆录,都是所史的点滴积累,会引发更多的感悟、感恩、感佩。
所运系于国运,国运盛则所运昌。遥想195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草创之初,筚路蓝缕,赖有李亚农等学界先贤总持其事,把握方向,为历史所的未来发展擘画出蓝图。在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下,不到十年,就集合了一批科研骨干,整理出了《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罪行》《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等一批至今看来也仍然十分有价值的史料丛书,同时又广为搜罗,为本所积累了大批的珍贵典籍,使后辈学人受益无穷。

十年浩劫,历史所科研工作陷于瘫痪,院所建制撤销,一批专家学者受到冲击,历史所的发展更无从谈起。直至改革开放后,历史所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的快车道。整个历史所形成新的布局:以上海史为中心,又旁及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工运史、江南史等多个领域,迅速崛起于中国史学界,进而与国际史学界建立起交流网络,成为中国史学领域的研究重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不仅进入世界政治经济的舞台中心,学术文化话语权也在迅速崛起。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所凝聚力量,调整结构,加快步伐,形成学术梯队和核心竞争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

历史所的六十年历程表明,一个学术研究机构的发展,在于集体力量的凝聚和提升。研究所的基础在于以科研人员为主干,行政、图书资料、编辑翻译等各方面人才构成的团队整体。就当前来说,这支队伍的关键仍然是选拔领军人才和培养科研骨干,历史所有一批颇具潜力并已崭露头角的人才,可以在国内外史学界大显身手。引进网络信息人才也是紧迫任务,尽管历史学研究以档案资料为主,但是信息化也是整体大趋势,历史学也不例外。

历史所向来就有集体协作的好传统。成立之初的20世纪60年代,历史所就重视组织科研项目的集体攻关。无论是沈以行先生所领导的早期上海工运史史料搜集,还是汤志钧先生等主持的辛亥革命在上海资料整理等,都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80年代以来,从唐振常先生主持《上海史》课题,到熊月之所长主持编撰《上海通史》,都是通过团队集体协作而获得了很大成功。无疑,集体攻关项目需要学术带头人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审改,特别是需要高出一筹的眼界和思维。

历史所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就是以上海史为中心,探索近现代中国革命道路与当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确立这一研究方向,是历任历史所领导经过几十年反复比较、反复实践、反复积累而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既实事求是,又远见卓识。由此,本所的上海史研究就不同于狭隘的地方史研究,其具有国家高度和世界广度的意义。以此为基础,上海史就可以带动或参与其他领域的专门史研究,如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乃至外交史等;带动或参与其他地区史研究,如江南史、长江流域史、大运河史、沿海城市史等;带动和参与各种历史人物的研究,如梁启超、李鸿章、章太炎、陈独秀、鲁迅乃至国民党高层的研究。一部上海史,半部近现代中国。不断深入理解上海,才能更实证地解读明清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史,更深入地理解近现代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的关系。这些学术意义,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分。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保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碰撞,产生思想火花,推动学术进步。如今,历史所又在推动史学研究与高端智库建设相结合,为当代中国提供可鉴戒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尤其要为上海提供现代化进程中先行一步的可行思路。历史学家不是远离现实的隐士,他们不应当只是解释过往的历史,更应当参与创造未来的历史。

在某种程度上,历史和现实是相互转换、相互延伸的,没有截然分割的鸿沟。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司马迁、司马光,还是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无一不是把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大师。历史所的创立者们也曾经是党的战士,这与他们的学术追求并无二致。

当我们阅读前辈学人对历史所的记忆文字时,他们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跃然纸上。创建历史所的老一代学者们曾经蒙冤受难,曾经物质困乏,曾经被迫中断写作,但他们从未放弃,视史学研究为终身归属,无须计较名利,却乐此不彼,甘之如饴。改革开放初期进所的学者们大部分也已退休,但依旧奋笔疾书,保持着坐冷板凳的清风傲骨,术有专攻,著有独论。许多资深科研人员,或精于版本,或熟稔数种外文,尽其所长,配合科研,鞠躬尽瘁。总之,笔耕不辍,数十年如一日,以读书文章为终身之志业,为中国史学发展发光发热,这就是历史所的精神。这种精神令我所后辈仰望,给我们以鞭策,砥砺我们前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年是一个甲子轮回。因此纪念历史所成立六十年有着特殊意涵。天干地支回归本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历史所的明天,有待新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16年7月16日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