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冯契文集第八卷:智慧的探索(增订版)

書城自編碼: 286643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冯契
國際書號(ISBN): 9787567535350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頁數/字數: 580/3750000
書度/開本: 32开

售價:NT$ 58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矿政: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 矿政: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

售價:NT$ 661.0
索恩丛书·贝多芬:终生的革命者
《 索恩丛书·贝多芬:终生的革命者 》

售價:NT$ 941.0
领导者图鉴:藏在故事里的领导智慧
《 领导者图鉴:藏在故事里的领导智慧 》

售價:NT$ 364.0
中国近代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订纪念版)
《 中国近代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订纪念版) 》

售價:NT$ 10976.0
无从说起
《 无从说起 》

售價:NT$ 381.0
蔬菜栽培学
《 蔬菜栽培学 》

售價:NT$ 773.0
车规级芯片技术
《 车规级芯片技术 》

售價:NT$ 717.0
甲骨文丛书·常识:一部政治史
《 甲骨文丛书·常识:一部政治史 》

售價:NT$ 44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835
《 冯契文集(增订版)(套装全11卷) 》
+

NT$ 735
《 冯契文集第十一卷:智慧的探索·补编续(增订版) 》
+

NT$ 435
《 冯契文集第十卷:哲学讲演录·哲学通信(增订版) 》
+

NT$ 435
《 冯契文集第三卷: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增订版) 》
+

NT$ 435
《 冯契文集第二卷: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增订版) 》
編輯推薦:
冯契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早年师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经过一生的沉思,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成为新中国极少数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哲学家之一。继冯友兰之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两种中国哲学通史著作。代表作有智慧说三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哲学史两种(《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冯契文集》新版本的增订工作主要包括:
1、搜集、整理了原先没有编入文集的文学作品、政论短文、理论札记及部分学术论文,编为《冯契文集》第11卷;
2、订正了原书字句上的一些错漏;
3、对于先秦以后的典籍引文,尽可能参照近些年出版的整理点校本,加注了页码、出版社、出版年份;
4、重新编制了人名、名词索引。
內容簡介:
1996至1998年间,冯契先生的著作、论文、讲演录和哲学通信等汇集成十卷本的《冯契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近20年来,冯契的哲学思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为了给学术界研究冯契哲学思想提供更好、更完备的文本,2014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发起并承担了文集增订版的整理工作,对前十卷精心校勘,订正错漏;并搜集、整理了原先没有收入文集的有关作品,编为第十一卷,除哲学著作外,还包含了先生早年创作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冯契文集 第八卷:智慧的探索》是作者文化大革命以后发表的论文、发言稿、序跋的汇集。全书以智慧学为中心,各篇都围绕知识与智味慧的关系而展开。从内容看,收入的这些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知识与智慧关系的理论探讨;(二)关于逻辑与方法论的问题;(三)关于价值论和自由学说以及伦理学、美学问题;(四)会通古今与比较中西。本书可以看作是《智慧说》的外篇。
關於作者:
冯契(1915-1995),原名冯宝麟,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早年师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经过一生的沉思,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代表作有智慧说三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哲学史两种(《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內容試閱
忆佩弦先生(附冯象注)
读其文,想见其人,在中学里的时候,总以为朱先生是个翩翩佳公子,风华清靡,一如荷塘月色。后来进了清华,在迎新会上,有同学远远指给我看一个身材矮小,连走路的姿势都活像日本人的教授,说:那就是朱自清先生!这使我非常失望。
我不是中文系学生,大一国文也没被编在朱先生那一组。所以平时和朱先生根本没有接近的机会。但当时他住在清华园的东北角上,门前有个土山,长满绿草。我晚饭后,爱到那边散步。有一次,我经过他门前,见他挺在躺椅上,凸起腹,驾起腿,好像还歪着嘴巴剔着牙齿。十足的中年人的神态,在青年人看来,是难堪的。我低头避开他的视线,却不想忽然听得他在叫我了。这很使我奇怪,他怎么认识我?而当我走近去时,他却又夸奖了我一句:听说你的白话文写得很不错!白话文!他为什么不说文章、散文,而要说白话文呢?我满心不快。
不过此后路上碰见,就免不了要笑笑,点点头了。一二九之后数月,宋哲元派大兵抄检清华园。很有几个榜上挂名的同学,躲在朱先生家里,得免于难。而且听说非常优待,夜里请同学睡沙发,早晨又是每人一个荷包蛋*。这使我对他开始有了好感,虽然接近的机会还是不多。
一直到昆明,一直到一九四一年夏天*,清华文科研究所成立,我才有将近一年的时间,跟朱先生在一起生活。
那时朱先生的胃病和家庭负担,都已十分严重。他把朱太太和孩子全部送到成都,寄在亲戚家,自己孤零零的在昆明过着和尚一般的生活。清华文科研究所在乡下,离昆明城相当远。如果步行,得走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如果绕道去搭一段马车,可减少半小时。朱先生在西南联大有课,所以必须两面奔跑,半星期在城里,半星期在乡下研究所。如果到时候不见他回乡下,我们研究所里的人,就猜到他的胃病又发作了。
研究所的教授和同学,除了闻一多先生之外,合组一个伙食团。雇了个乡下人做饭,是个可爱的戆徒。人是忠诚极了,饭烧糊,菜没煮熟,也不忍责备他。有次异想天开,去田里捉了许多蚂蚱,炸了捧到饭桌上来孝敬大家。弄得每个人摇头,他还笑嘻嘻的直说,滋味好呐好!而忽然谣传有吏夜抓丁,我们这位戆徒就马上逾墙而走,常常数天甚至半个月不回来。于是一早起来,一群秀才手忙脚乱的生火,淘米,挑水,赶街子终至于整个研究所翻身,弄得每个人垂头丧气。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吃点这样的苦,算不了什么。但是一个有病而又长期过惯家庭生活像朱先生这样的中年人,怎么受得了呢?然而,他在我们当中,是最不发怨言的一个。
到过后方的人,都知道公米的味道。那是需要一个如鸡肫一般的胃来消化的。朱先生平时跟大家吃公米,只有当胃病发作的时候,才吃烤面包。那面包是用又黑又粗的配给面粉,自己在火油箱里烘成的。论滋味,并不比公米强,不过比较容易消化罢了。他瘦得厉害,骨瘦如柴不足以形容他。我从前见过的那种凸起腹,挺在躺椅上的神态,不用说,是再也没有了。为了营养,他每天早晨添个鸡蛋。这是早餐桌上常谈的话题之一:打碎煮好呢,带壳煮好?煮三分钟好,煮五分钟好呢?但后来鸡蛋涨得厉害,这一点小小的滋补品,似乎也裁去了。
过着这样的生活,大家在一个大房子里,在丛书、类书、经解、注疏的围困之中,做着抱残守缺的工作。朱先生私人有几架书,也摆在研究所里。他的桌子后面,竖着一个同图书馆的目录柜似的旧柜子,一二十小抽屉里塞满卡片。内容如何,不得详知。只知道他写文章时,总要去查一查。有时拿出一两张来,远远瞥见,卡片上是蚂蚁一般的小字。我心里奇怪,要写满这么多卡片,得化多少时间啊?朱先生治学之严谨,于此可见一斑。
那时闻先生正在考证伏羲是葫芦,女娲是个瓜;朱先生大概已开始写诗话。闻先生写文章,喜欢在落笔之前,先说出口来;衔着烟斗,喊:佩弦,我有个很好的idea于是接着总是一场热烈的讨论。朱先生的习惯不同,他默默无声就脱了稿,捧着稿子交到闻先生面前,谦逊地说:一多,请你看看,看有问题没有?似乎只有一次例外。一天晚上,他握着笔,忽然抬头对大家说:我觉得王静安的无我之境很难说。为这问题,讨论很长久。我以一个门外汉的资格,也说了一点意见,大意是无我即忘我。还记得那次讨论,是以朱先生的谦逊的话语作结的,他说:这样的讨论很有意思,我受益不浅。
朱先生的生活很有规则。早晨总是他第一个起床,我爱睡懒觉,他到底几点钟起来,始终弄不清楚。只知道他洗漱之后,总要到大门外的晒谷场上跑两圈,练几节健身操。在乡下人看来,这是很有趣的。所以起初,常有些女人和孩子,远远的立定了看他,议论他。晚饭后,照例是一道在田野间散步,或者聚在晒谷场上聊天。聊些什么,多已忘记。只记得有次谈起清朝的汉学大师,数他们的年纪,一个个活到七八十岁。闻先生就说:做汉学家可以长寿。朱先生说:是因为他们长寿,才做得到汉学大师。我身体坏,不敢存这妄想。你却行。闻先生就笑起来:能不能做大师,不敢说。活七八十岁,我绝对有把握。言犹在耳,说有把握的竟遭毒手;自知身体坏的,到底也接着给穷困之手扼死了!
穷困迫人谋出路。后来昆明的教授们便开始以治印、鬻字、卖文为副业,共同订了个润例,十多个教授一道具名,朱先生也参加了。湖南有个朋友给我写信,说要找名人代他的一个亲戚写篇寿序。我马上想到朱先生,便去求他,也希望因此对他的经济小有帮助。寿序写好了,按照共订的润例,我开了价格去,仿佛记得是八石米的市价。却不想那个朋友的亲戚竟觉得价钱太贵,回信说不要了。弄得我哭笑不得,只恨自己拿不出八石米来买这篇文章。我好没意思的跑去向朱先生表示歉意,满心准备挨一顿骂,再没料到他竟又谦逊地说:我练习练习,这样的文章从没写过,写得不好。
想起这事,我至今尚觉惭愧,我无意中跟他开了个大玩笑。原来希望以后或有机会,补偿这一过失。而现在竟不可能了,永远不可能了。
朱先生著作俱在,平日的言论印在青年们的脑子里,也决不会磨灭,他对于民主与文学的功绩,尽人皆知,用不着我多说。草此短文,记琐事数则,驻笔低眉,倍觉黯然。

注释
佩弦(朱自清)先生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二日病逝于北平,终年五十岁。此文原载《时与文》三卷十八期,1948,据照片校订。
*原文:三个荷包蛋。据母亲《忆孙兰》订正: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大批军警闯入清华园搜捕一二九运动积极分子,母亲和八姨(徐骣宝)跟中文系同学韦毓梅(孙兰)躲在佩弦先生家,同去的还有王作民、魏蓁一(韦君宜)。朱先生是大哥的好友,我进清华时,大哥就把我介绍给朱先生他和师母安排我们睡在沙发上,又从楼上送来毯子。次日清晨吃早点,还给每人煎了一个荷包蛋。
孙兰,原名韦毓梅,江苏盐城人,父亲为沪上律师。一九三六年入党,曾跟随宋庆龄、许广平做妇女工作,宣传抗日,孙兰(孙男)是宋庆龄给改的名字。解放后历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文革中惨遭迫害,跳楼成仁。
*原文:一九四二年夏天。但据《冯契文集》卷十所附年表: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白色恐怖降临,地下党决定疏散,群社停止活动。遂避居昆明郊区龙头村北大文科研究所,王明为他在数百函《道藏》的包围中安了张书桌,搭个帆布床。同年夏,大学毕业,进清华研究院哲学部,搬至司家营清华文科研究所,从汤用彤、金岳霖二先生读书。至四三年,敌机轰炸稍减,才回城写论文。四四年完成《智慧》(发表在《哲学评论》十卷五期,1947),受聘云南大学,讲授哲学、逻辑学。
(冯象校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