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鲜活的资本论

書城自編碼: 285680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鲁品越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3785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頁數/字數: 522/542000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NT$ 6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激发改变:点燃内心渴望,实现终身成长   [美]理查德·博亚特兹
《 激发改变:点燃内心渴望,实现终身成长 [美]理查德·博亚特兹 》

售價:NT$ 554.0
欧洲史:从古希腊到冷战后
《 欧洲史:从古希腊到冷战后 》

售價:NT$ 1109.0
蓝湖战略:在细分市场打造制造业的“隐形冠军”
《 蓝湖战略:在细分市场打造制造业的“隐形冠军” 》

售價:NT$ 386.0
螺蛳姐姐
《 螺蛳姐姐 》

售價:NT$ 279.0
数据科学技术:文本分析和知识图谱
《 数据科学技术:文本分析和知识图谱 》

售價:NT$ 722.0
胡佛的天梯
《 胡佛的天梯 》

售價:NT$ 493.0
愤怒:一部关于情绪的冲突史
《 愤怒:一部关于情绪的冲突史 》

售價:NT$ 381.0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
《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 》

售價:NT$ 26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9
《 知识管理的核心理论体系及方法探究 》
+

NT$ 413
《 《资本论》的再现 》
+

NT$ 441
《 凯恩斯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 》
+

NT$ 585
《 动态宏观经济理论(引进版) 》
+

NT$ 130
《 人间正道——重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走进经典) 》
+

NT$ 353
《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
編輯推薦:
本书站在鲜活的实践基础上解读马克思《资本论》,使其伟大真理得到鲜活的展现。作者用无可辩驳的生动现实与逻辑力量论证了《资本论》根本思想的正确性,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剖析和引领我们时代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坚持不渝的指导思想。
第二版不仅在内容上做了提炼,更重要的是对一些重要思想做了进一步提升,增加了关于《资本论》与中国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联系的论述,阐明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是《资本论》的伟大发展;重点突出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与《资本论》的伟大思想理论一脉相承的阐述,指明了中国道路是《资本论》的伟大续篇。
內容簡介:
本书将哲学灵魂与经济学理论融为一体、《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为一体、理论与当代鲜活的实践融为一体,由此呈现对《资本论》的全新的鲜活的话语解释系统。主要学术贡献是:第一,揭示了《资本论》的主线是扎根于劳动二重性的社会经济双层结构:深层的市场权力结构和表层的自然物质结构,从而使社会历史过程成为自然史过程。第二,分析了资本推动生产发展的巨大动力作用及其机制。第三,用严密的理论与鲜活的现实证明了:吸收三种自然力而实现的资本积累,产生了全社会的经济贫困、生态贫困和人的社会关系的贫困的积累及其危机,它们通过全球化而展示为国际矛盾与危机,形成错综复杂的当代世界。第四,揭示了商品价格与价值相偏离的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权力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立统一运动,有力地回应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挑战与诘难,展示了西方经济学未能触及的深层经济权力结构图景及其规律。第五,揭示了《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血脉联系,逻辑地论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要在确保社会主义力量占据优势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克服资本主义危机的过程来逐步生成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社会主义制度。第六,在全面继承《资本论》根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创新观点:物化价值与人化价值;价值创造率、创新型劳动与常规型劳动创造价值的途径;资本权力放大器;经济空间的生产,各种资本形态的转化形成经济波动,等等。
關於作者:
鲁品越,上海财经大学首批资深教授,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津贴享受者。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历任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教授。2011年入选中国校友会网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奖(2015年)、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上海市文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财经大学首届学术奖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数十项奖项。主持《资本论》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等五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多项教育部和省市社科基金项目。
目錄
序陈学明1
第二版自序1
引言 对《资本论》的当代挑战与呼唤1
一、对《资本论》的挑战与诘难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对挑战的理论力量之根8
三、时代呼唤对《资本论》的新的理解与发展11
四、本书的基本内容与总体结构12
第一篇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从表层既成事物的哲学到深层内在联系的哲学
第一章 旧世界观及其困境19
一、英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悖论20
二、德国唯心主义世界观及其困境28
第二章 以实践为出发点的新世界观36
一、新世界观的诞生地:物质生产实践37
二、新物质观:从自我存在到对象性存在42
三、新认识论:从原像镜像说到实践生成论47
四、新规律观: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与本体论图景54
第三章 旧历史观及其困境59
一、从君权神授到社会契约60
二、英法社会契约论及其悖论63
三、德国历史哲学及其悖论71
四、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观及其悖论76
五、旧历史观的历史地位与出路81
第四章 唯物史观:物化劳动及其历史逻辑83
一、异化劳动说:通向唯物史观的过渡理论84
二、物化劳动与社会物质的发现90
三、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98
四、物化劳动的客观逻辑与历史发展101
五、物化劳动与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105
第五章 哲学基因与经济学理论112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因113
二、凯恩斯经济学的哲学基因120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因125
第二篇 劳动价值市场力量本体论
第六章 交换价值之谜133
一、交换价值:商品世界中物与物的关系134
二、西方经济学对交换价值的解释及其误区136
三、旧劳动价值论的失误兼论马克思、恩格斯为何是旧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141
四、交换价值背后:对社会劳动的支配权146
第七章 劳动二重性的哲学密码与经济学量度148
一、唯物史观主线:总体性与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二重性149
二、分工与社会人集体生命的生成153
三、社会总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155
四、社会总劳动的物质化:从商品到资本的二重性159
五、价值实体的历史发展及其量度162
六、劳动价值的各种表现与交换价值的形成167
第八章 劳动价值的市场表现与价值规律及其偏离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何驳不倒 170
一、简单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171
二、简单商品经济在《资本论》中的意义173
三、价值与货币:从价值实体到市场权力179
四、社会权力结构对价值的分割,市场现象对价值规律的偏离182
第九章 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186
一、产值悖论:劳动价值论的当代理论困境187
二、产生根源: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的混淆189
三、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193
四、价值创造率:不同社会的不同质的抽象劳动195
五、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198
第十章 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的价值创造201
一、两种层次的劳动及其根本差异203
二、两种本质不同的劳动及其创造价值方式206
三、价值创造率和创新劳动的价值创造209
第三篇 资本逻辑资本本质论
第十一章 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市场权力放大机制215
一、生产力系统与社会关系力量216
二、资本的二重性与物化劳动218
三、资本权力:市场权力的放大器220
四、劳动力价值的转化与剩余价值的产生224
五、作为市场权力放大器的资本的结构226
六、资本的市场权力放大率的决定因素229
第十二章 资本与资本逻辑的生成234
一、物化劳动新形态:资本及其生成条件235
二、资本逻辑的内涵与产生根源241
三、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资本扩张动力及其自我否定244
四、资本逻辑的三大层次:物化资本、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245
附: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回应鲍德里亚的诘难247
第十三章 驱动生产力系统的社会动力体系259
一、资本的扩张驱动力结构260
二、市场空间的吸引拉动力结构266
三、资本扩张方式:绝对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70
四、资本扩张对象:自然力及其空间274
五、当代市场空间的创造机制277
第十四章 资本逻辑与经济危机283
一、危机根源:资本积累导致贫困积累284
二、发生机制:无序竞争导致资本循环链断裂288
三、扩散机制:产品过剩产生的正反馈回路290
四、晚期资本主义:危机应对与危机新形态292
第十五章 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297
一、五位一体:社会关系与生态环境的对立统一体298
二、《资本论》的生态环境内涵:外环境与内环境303
三、资本积累与自然资源环境的贫困积累305
四、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308
五、《资本论》中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观念的萌芽310
第十六章 资本逻辑与社会关系的贫困化和人的发展危机313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危机的误区314
二、人的自然力及其自由发展空间316
三、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来源与发生机制320
四、人的发展空间的贫困积累:人的发展危机以及资本扩张悖论的总体图景327
第四篇 从资本逻辑到剩余价值形态资本现象学
第十七章 市场权力体系对剩余价值的分割336
一、社会权力体系及其货币化表现337
二、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分离及其当代形式341
三、剩余价值分割的社会正负功能343
四、分割剩余价值的社会系统345
第十八章 微观流通过程与流通空间的生产347
一、流通领域的劳动分析:生产性劳动与流通费用348
二、流通性劳动的产物:流通机器与流通空间353
三、流通费用生产的流通空间的内在矛盾356
四、经济空间的内在矛盾与诺思第二悖论359
五、结论:对几个理论误区的矫正362
第十九章 宏观流通过程与经济体系的非均衡运动364
一、供需均衡模型与两部类模型:两种经济学理论与两种哲学365
二、两种再生产的均衡态及其产业结构370
三、扩张与萧条:资本流通过程的两种非均衡现象372
第二十章 资本利润与产权租金的对立统一:远离平衡态的均衡378
一、社会总劳动的分配和利润平均化趋势379
二、平衡与非平衡:三类超额利润及其地租386
三、产业资本与产权游资393
四、国际产业链的微笑曲线395
五、资本地租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400
第二十一章 经济虚拟化与金融网络权力结构404
一、货币资本与利息现象的秘密405
二、实体资产的虚拟化:虚拟资本的诞生411
三、金融资产的再虚拟化:资本权力的再度分离417
四、动力与危机:凌驾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网络系统420
五、虚拟经济体与当代经济危机新形态424
第二十二章 利润率下降规律与资本高积累的矛盾统一《资本论》与《21 世纪资本论》的矛盾及其解决431
一、矛盾:资本收益率高企与一般利润率下降433
二、互动: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成为驱使资本积累与转移的动力439
三、结果: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443
第二十三章 资本逻辑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445
一、劳动价值:驱动生产力系统的市场力量的本体446
二、资本逻辑:资本权力体系的自我扩张与自我否定449
三、资本现象:各种产权的价格表现455
四、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资本主义的福利化、金融化、经济全球化及其危机458
第五篇 中国道路《资本论》的伟大续篇
第二十四章 中国道路: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466
一、并非跨越卡夫丁峡谷: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467
二、中国现代化的两大历史阶段的历史必然性475
三、中国现代化道路:两个历史阶段的辩证统一479
第二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482
一、《资本论》的启示与两种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482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创新490
三、五位一体总布局:开拓未来发展空间之路499
参考文献510
內容試閱

陈学明
在拜读鲁品越教授的《鲜活的资本论》之前,在当下众多的与《资本论》相关的新作中,最吸引我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教授的《21 世纪资本论》,尽管对此书的一些观点我不能赞同,但它的确代表了当代西方研究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现象的最高成就,它一出版就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绝不是偶然的。而在拜读了鲁品越教授的《鲜活的资本论》之后,我的看法改变了,我有把握地说:无论就理论价值而言,还是从现实意义来看,《鲜活的资本论》在许多方面超越了《21 世纪资本论》。当然,我也可以大胆地预言,鲁品越教授这一著作应能产生《21 世纪资本论》那样的影响力。作为学界同道,我对此由衷钦佩,也为他感到自豪,并向读者郑重推荐此书。
我的案头同时摆放着这本《鲜活的资本论》与《21 世纪资本论》。我反复地对照着看,前者超越后者之处随手可见。而这些超越之处正是鲁品越教授的这一著作的创新点。这里且列举若干:第一,关于《资本论》的哲学思想基础的解读。作者不是预设某种永恒真理来批判旧哲学和旧历史观,而是通过这些旧哲学与旧历史观的自我批判,也即通过层层分析以揭示这些旧理论的内在悖论,让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世界观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旧哲学的这种自我批判中自动生成与呈现,以此来显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历史上一切旧理论的深刻内涵与强大生命力。作者指出,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可能深刻理解《资本论》。
第二,关于唯物史观中的社会物质概念的解读,提出以劳动二重性为灵魂的社会物质的二重性的见解。劳动的二重性形成了商品的二重性:一是作为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二是其负载的作为社会关系的价值。作者由此从唯物史观高度,认为马克思这一分析立场不仅贯穿整个《资本论》,而且贯穿马克思的社会物质观。一切进入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社会物质,无论是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还是物质产品,乃至整个社会存在,无不具有二重性:一是其本身的自然物质性;二是其所负载的作为社会关系的社会性。由此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统一,导致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自然历史过程。正如列宁所说: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商品)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对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以劳动价值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结构与市场权力结构。作者立足于上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将劳动价值看成负载于物质产品之中的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纽带,这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市场建立的用生命生产生命的关系。每一商品中都包含着支配他人劳动的权力:因为只有付出等量劳动才能交换此商品。而货币使买和卖分离,从而使隐含在劳动价值中的权力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卖是将商品中的劳动价值表现为货币权力,而买则是使用此权力来支配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劳动价值通过货币形式生成了各种权力资本权力、金融权力等等,同时各种社会权力进入市场,形成了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全社会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而各种社会关系力量通过市场化过程嵌入市场并分割劳动价值,由此生成社会商品的价格体系,于是发生了社会价格体系对全社会商品价值体系的偏离。有人用这种偏离来证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然而事实与此恰恰相反:这种偏离不仅不构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证伪,而正是它的伟大魅力所在,因为它是揭示市场经济复杂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在其背后是被现象掩盖的深层社会关系结构。作者由此发人深省地指出:正像物理学家用光线穿越原子时发生的偏离图像光谱来发现原子内在结构一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价格对价值的偏离现象来分析深层的社会经济结构。
第四,对资本本质的新阐释关于资本权力和市场权力放大器的观点。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资本通过剥夺劳动者的劳动条件而制造资本对劳动的支配权,最终实现为最大限度地占有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然而资本扩张并不就此止步,这些剩余价值在资本竞争中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本,由此形成资本权力的指数式扩张。因此,资本在本质上是市场权力的放大器:它将支配劳动力(可变资本)的权力放大为资本拥有产品价值的权力。而实现这种权力放大的根源是活劳动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不变资本只是这种权力放大器的物质构件,其本身价值只是转移到产品中而保持不变。这就使剩余价值为何是唯一由活劳动所创造,以及资本追求自身权力扩张的过程得到了明晰的阐释。
第五,关于作为社会关系力量的资本动力说。《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句话充分肯定了资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上的巨大作用。而本书作者根据贯穿《资本论》的基本思想,对此作出了新的阐释。作者将资本视为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与此前的封建等级制社会相比较,指出等级制社会将剩余劳动用于等级制度自身的生产,从而使社会生产系统长期基本上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而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停滞不前。而资本将剩余劳动实现为市场价值的形态,使其投入生产系统自身的扩大再生产中,从而形成推动生产力体系不断扩张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表现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过程中。作者分析了资本在这个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的动力作用:一是资本通过配置生产要素而产生出日益扩大的生产体系;二是资本通过开拓市场而生产出不断扩张的经济空间,这两个方面构成了资本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体系。
第六,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积累所导致的危机的新概述。作者根据《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指出资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自身最大程度的积累之时,必然最大限度地吮吸三种自然力,从而形成三个方面的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并且由此导致三个方面的危机。作者用《资本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当代现实资本运行过程,指出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必须通过物化的形式才能真正实现其资本增殖(不同于虚拟资本通过分割剩余价值而赚钱)。因此,资本增殖过程必然是吮吸三种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人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实现资本正反馈式的不断积累,另一方面也导致劳动者的贫困化、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贫困化、人的社会关系与精神世界的贫困化,而且这种贫困也同样正反馈式地不断积累。而这三种贫困的积累最后施加于贫困国家与贫困人口的头上,形成了当代社会在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和人的发展空间上的两极分化。这些方面的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历史发展,必将使全人类面临危机。这是当代世界各种矛盾冲突的最深层的根源。
第七,关于微观流通理论的空间生产的观点。作者通过对《资本论》第2 卷的思想发掘,从哲学上给我们描绘了马克思的微观流通理论的基本框架,既坚守《资本论》的原有观点,又结合当代现实进行理论创新。流通领域的劳动包括生产性劳动与作为纯粹流通性劳动的非生产性劳动。前者是生产性劳动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其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创造价值;而后者不仅没有创造劳动价值,反而是对生产领域所生产的劳动价值的一种耗费,这种耗费就是流通费用或交易成本。它是社会经济为了自身运行而付出的代价。但是这种劳动并非来去无踪,而是营造了马克思所说的流通机器,即价值流通网络,它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经济空间中的流通空间。纯粹流通性劳动受到两种力量的支配:一是社会再生产力的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私有资本对全社会剩余价值的争夺。于是耗费于流通领域的劳动积淀为两种经济空间:一是由人类追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力量所产生的建设性经济空间,它具有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巨大意义,其有正当的理由适度分割全社会的劳动价值;二是由资本争夺全社会的剩余价值的过度竞争与恶性竞争而产生的破坏性经济空间,其在分割全社会的劳动价值的同时,带来的是社会经济的流通秩序的混乱,以及对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损害。这两种力量形成经济空间不同的逻辑,其间的博弈形成诺思第二悖论(Second Paradox of North)。
第八,关于社会经济的非均衡运行机制的观点。与西方经济学把社会经济描绘成趋向于所谓帕累托最优的均衡态的陈腐观念相反,马克思在《资本论》展示了资本扩张过程与流通过程所生成的非均衡运动。这个非均衡运动从本质上说即是资本增殖与扩张的运动,而在具体实现形式上集中于如下机制:
一是资本在驱动物质生产系统的过程中,产生出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所用的资源及其技术的差异所导致的利润率不平均的现象,出现了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的生产领域。而资本的自由竞争则产生了消除超额利润的利润平均化趋势。而这一平均化趋势必须通过租用能够产生超额利润的特有资源来实现。由此产生分割超额利润的地租。于是资本流动的利润平均化趋势与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趋势,构成了驱动社会生产的市场动力系统的对立统一运动,形成了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所说的远离平衡态的均衡。
二是在宏观的价值流通领域,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必须经过两个阶段:货币贮藏(储蓄)阶段,以及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投资阶段。前一阶段生产资本的剩余价值不断注入货币资本系统;后一阶段剩余价值从货币资本系统注入生产系统。于是发生了货币资本系统(金融体系)与生产资本系统之间的剩余价值的间歇式的流通与转换,产生下述两种非均衡趋势:一是货币通过金融系统流向生产系统,按照投资乘数机制导致经济增长;二是通过生产系统流入金融系统的货币贮藏,按照乘数机制导致社会生产普遍过剩。这两个方向的往复运动,形成社会经济的周期性起伏震荡。作者的上述见解使深含于《资本论》中的经济系统非均衡运动的思想被发掘出来,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的这一系列思想的认识。
第九,关于金融危机本质的观点。金融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集中表现。深入发掘《资本论》的相关观点来剖析当代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及其后果,是当代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作者对此作出了颇具创造性的努力。作者指出,流通过程中流入与流出生产系统的货币,是剩余价值的货币资本形态,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庞大,终于形成现代社会巨大的金融机构与虚拟经济系统,成为分割社会剩余价值的巨大的权力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使货币资本获得社会性普遍形式,利息乃是社会普遍资本通过活劳动获得平均利润的能力的价格。通过实体资产的证券化,使这种生息能力脱离资本本身而成为传统虚拟资本。传统虚拟资本分割剩余价值的能力进一步证券化而成为金融衍生工具。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通过社会化形成了其触角遍及每个角落的巨大金融网络,其既有推动实体经济运转的强大动力作用与规避风险的作用,同时也有使实体经济枯竭化与积累风险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此产生的结果必然是以资金链断裂为特征的金融危机,进而通过传导机制导致实体经济危机。由此验证了马克思的预言渴望利用这种作为潜在货币资本贮藏起来的剩余价值来取得利润和收入的企图,在信用制度和有价证券上找到了努力的目标。货币资本由此又以另一个形式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生成的观点。作者通过严密的论证指出,《资本论》揭示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将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诞生,经过几百年来资本逻辑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的复杂演绎,终于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成为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表面看来似乎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但其实质上乃是全球人类经历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后的必然产物,而且其只能在不断克服国内外的资本力量所产生的危机中不断生长,因而并不存在对卡夫丁峡谷的跨越,也不存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补课。在国际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中进行的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面临着深层的历史困境:既必须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又会被国际垄断资本边缘化而陷入低水平中等收入陷阱。走出这一困境要求当代中国必须走新型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公有制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第二阶段则是进行改革开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出场,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而包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包容与引导民营资本共同发展。两个阶段一脉相承,前者为后者建立了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资本论》的伟大续篇,由此才能科学地解答中国当代崛起之谜,引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我是把这十个创新点单独地罗列出来的,而实际上它们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除此之外,作者为了解决劳动价值论遇到的人均GDP 递增的挑战而提出的关于价值创造率的观点,为了分析创新劳动而提出了常规劳动与创新劳动两种不同的创造价值的途径的观点,都是值得重视的创新观点。
说实在的,一部著作能够阐发出上述这些创新点中一两个已非常难得,现在这些创新点同时存在于一部著作之中,可见这一著作的分量之重。
现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类社会在现时代的伟大实践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二是由资本推动而形成的全球性三大危机(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人的发展危机)以及由这三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与国际危机所形成的空前复杂的局势;三是在当代国际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克服资本主义危机中的蓬勃发展。鲁品越教授的《鲜活的资本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正于:它站在这样的鲜活的实践基础上解读马克思《资本论》,使其伟大真理得到鲜活的展现,由此一方面用无可辩驳的生动现实与逻辑力量确证了《资本论》根本思想的正确性,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剖析和引领我们时代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坚持不渝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又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与《资本论》的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成果。前者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历史地位,即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今人类前进的旗帜;后者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即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成果。我们知道,对这两个方面有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当今中国来说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这两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都是空前的,怎么说它都不会过分。
鲁品越教授从南京大学调至上海财经大学工作已有10 多年了。在这10 多年里,我目睹了他如何从原来主要研究科技哲学转变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目睹了他如何与张雄教授一起在上海财经大学创建经济哲学的研究方向,并使之成为国内研究经济哲学的重镇和基地;目睹了他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素养高、知识面宽这一有利条件一步一步地攀登理论高峰;目睹了他如何不断地调整自己理论研究的立场,确立为人民立言的研究宗旨;目睹了他如何在研究中自觉地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和信念。我手捧鲁品越教授的这一著作,看着这一行行文字,强烈地感受到了他这10 多年所走过的道路。这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也是一条成功的道路。
鲁品越教授是个多产的学者,他出版过许多著作,发表过不胜其数的文章。而这本《鲜活的资本论》,凝聚着他之前所有的理论积累,代表了他最高最新的学术成果。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此著作还有进一步改进与发展的理论空间,《资本论》所蕴含的不尽的思想宝藏还需要我们在当代实践中进一步发掘与发展。而且对于前面列举的观点与思想,以及本书中其他思想,人们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同的意见。尽管如此,并不妨碍这本著作是我国《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为他的这一著作作序是我的荣幸。
是为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