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行者玄奘

書城自編碼: 284049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作者: 昌如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277618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6/39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玩转Photoshop(零基础快速上手,全彩赠视频)
《 玩转Photoshop(零基础快速上手,全彩赠视频) 》

售價:NT$ 269.0
故事力:TED演讲者助力,当代青年克服表达难题(两位TED专业讲者教你掌握故事五大力)
《 故事力:TED演讲者助力,当代青年克服表达难题(两位TED专业讲者教你掌握故事五大力) 》

售價:NT$ 381.0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售價:NT$ 2128.0
无限可能的身体
《 无限可能的身体 》

售價:NT$ 336.0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售價:NT$ 325.0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售價:NT$ 717.0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售價:NT$ 370.0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NT$ 44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6
《 精神科的故事:空中秋千 》
+

NT$ 299
《 于丹趣品人生 》
+

NT$ 363
《 近代史的明媚与深沉 》
+

NT$ 299
《 殉罪者:雷米新作,一切心理罪,都是人性罪 》
+

NT$ 338
《 一句顶一万句(典藏版) 》
+

NT$ 299
《 单恋大作战(伟大的安妮监制出品。超人气作者尤米火爆连载作品。) 》
編輯推薦:
□一部贴切易懂的佛理百科全书,作者是位图书管理员,撰稿7年,修改31遍,写成近200万字,把佛法、佛经、道理融进小说中,写就一部佛理百科全书,识字就能看懂,每一个细节点、每一个落脚处,都能让人认真去读,看似平淡无奇的情节,也耐人寻味。
□网上有相当知名度,很多作者都是这本书的忠实粉丝,马伯庸称此书是神作并连续两条微博转发,沈总评价其为一部令我激动的书稿并发微博,收获五千转发、得到孟非、陈坤、马伯庸等名人推荐。
內容簡介:
玄奘,俗名陈祎,出生在关中一个官宦家庭。
大业八年,朝廷下诏在洛阳剃度十四名僧人,十一岁的陈祎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到了机会,破格剃度为沙弥,法号玄奘。
隋末群雄并起,处于风口浪尖中的洛阳饥荒蔓延,十室九空,玄奘开始负笈游学天下,广拜名师,成为名震一时的少年高僧,同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和疑问。
当再也无人能回答他的疑问的时候,玄奘便将目光锁定在了天竺。
17年 56个国家 110个城市 1335卷经文 5万里路=玄奘西行。新兴的大唐王朝、马背上的突厥人、神秘的中亚、多种思想大碰撞的印度一一展现在玄奘这样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了人类徒步史上最伟大的探险。
關於作者:
作者昌如,普通工薪族,素食者。虽为佛教居士,却不常去寺院,平常宅在家里读经,算不上虔诚之人,也无甚毅力。二十多年前偶尔读到《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玄奘大师心生敬意,曾想以《慈恩传》的故事为框架写一部小说,此后一直写写停停,中间中断数年,直到最近机缘巧合,方才重新拾起。
绘者翁子扬,中国著名漫画家,1975年出生,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97年任教于武汉大学,至今已有十年创作经验。他的CG插图多以中国水墨画手法表达,风格清冷、凄美,被誉为国内漫画家中的水墨CG大师。作品有《流浪笛手》、《爱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莲无言》、《杀楚》等。
目錄
第01章凤凰谷的孩子001
第02章这些经书与我有缘012
第03章少年行者024
第04章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036
第05章三千大千世界048
第06章难道菩萨在打妄语?061
第07章为什么会有这场灾难?073
第08章染血的东都086
第09章蜀道行099
第10章锦江情缘112
第11章佛与红尘124
第12章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137
第13章付汝般若舟149
第14章负笈游学161
第15章长安佛难173
第16章我有一百个问题185
第17章此经在摩揭陀国,那烂陀寺197
第18章佛不东来,我便西去209
第19章释道之辩221
第20章佛家信命不认命233
第21章玄奘不能接诏246
第22章这回你该死心了吧?259
第23章别了,长安271
第24章罪也是一种责任284
第25章泅渡过黄河296
第26章凉州受阻308
第27章私渡就要像个私渡的样子320
內容試閱
第01章
凤凰谷的孩子
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地方,狂风裹挟着沙粒在空中飞舞,整个世界都变得混沌起来,如同天地初开时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尖啸的声音,那是鬼魂们在不甘地号叫。
或许,在这样的地方,也只有鬼魂才可能存在吧。
风渐渐弱了下来,地上的流沙如金色的水银般流动着,不经意间冲刷出一具惨白的头骨,为这个亘古荒芜的地方增添了一分死寂。
可就在此时,这毫无生机的大漠里竟然出现了生命的迹象:
一匹瘦弱的老马,正在沙丘中努力地想要站起来,它浑身枯骨嶙峋,原本红色的鬃毛已被沙尘染黄,看上去长短不齐疙疙瘩瘩。细细的淡黄色沙粒不断地从它的鬃毛里抖落下来,落在那已被沙土埋了半截的另一个生命体的身上。
那是个年轻的僧人,衣衫褴褛,满面尘土,背上背着一只破烂的带着黑色纱幔的斗笠,一双黑亮的眼睛闪耀着灵动的光芒。
刚才太可怕了!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风!
搓了搓已冻得麻木的手和耳朵,僧人双手撑地欲坐起来,忽觉手感有异,回头一望,自己的左手竟恰好按在了那具头骨上。
头骨瞪着空洞的眼睛,盯着他,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
这一路上,他已经见过无数的白骨人的马的骆驼的,它们争先恐后地向他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悲壮的故事。然而眼前这个离他最近,又是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沙漠风暴之后出现在他的身边,他在死里逃生的余悸中望着这个不幸者,感慨万分。
不知道这是一个商人还是僧人,自己是该叫他檀越呢[1],还是该叫大师?
嗯,他是这片沙海中的先行者,还是叫前辈吧。
他合掌施礼:弟子玄奘,拜见前辈。
言罢叩下头去。
弟子孤身西行,欲前往婆罗门国求法,不期于此地得遇前辈,也是前世有缘。前辈无论是何因缘置身于此沙河之中,都是大勇,弟子心中既感且佩。祈望前辈已往生极乐,弟子弟子
他本欲祈请这位不知名的前辈保佑自己西行顺利,但想了想,还是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颂上一段《往生咒》,玄奘站起身,茫然四顾
周围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波涛般高低起伏的沙丘,一模一样的景致,让他感到有些眩晕。身上的僧服被狂风撕裂多处,早已看不出原来的色彩,只有与这茫茫大漠融为一体的黄沙色。
风完全停了,天边露出一抹乳白色的天光,照着这苍茫大地上的一人一马,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了这两个生灵。
这便是令西域和河西商人闻名丧胆的莫贺延碛,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流沙河。
这个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寒风如刀,干得没有一滴水的地方居然以河来命名,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玄奘摇头苦笑了一下,为上天的这个玩笑。
其实他进入这条沙河只有短短两天时间,却感觉已经漫长得让真正的河流在他的记忆里变得模糊起来,仿佛那真的已经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情了
那是一条他叫不上名字的河,是他此生记忆的起点,河水清澈透亮,宛如九天之上漂下来的银河之水,在轻缓地流淌,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点点辉光。
一条漂亮的船,正划开水波,缓缓行驶过来,船舷上倚靠着一个小男孩儿,他只有三四岁的样子,一双清澈纯净的眸子专注地望着船下那柔亮得像绿缎子一样的河水。
陪在他身边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眉目清秀,一脸紧张地扶着他,生怕他会掉到河里去。
姐姐快看!多漂亮的花啊!小男孩稚声稚气地叫了起来。
他们的船正驶过一片长满莲花的地方,那随风摇曳的白色莲花映衬着孩子粉雕玉琢般的小脸儿,显得分外好看。
是啊,真是漂亮。女孩也被这美丽的花儿吸引了,咱们摘几朵,回去插在船舱里,好不好?
说着,细长的手指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花朵。
谁知尚未碰到,一双小手已经抱住了她的胳膊:姐姐别摘!
怎么了?女孩儿缩回了手,不解地看着他,祎儿不是喜欢吗?[2]
开得好好的,摘了多可惜啊。小男孩一脸不忍地说道,就在这里看,不好吗?
女孩儿觉得有些可笑:可是,船一过了这儿,祎儿就看不到了啊。
那就留给别人看吧。祎儿认真地说道。
那是他们随父亲去江陵赴任的路上发生的情形。如此琐碎的事情,居然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那些美丽清净的莲花仿佛就静静地开放在他的心灵深处
想起父亲陈慧,玄奘便不由得为之叹息,那是个满腹经纶的儒士,平日里褒衣博带,颇有几分魏晋名士的做派。潜心三坟五典,沉醉于学问之中,州郡曾举荐他为孝廉,朝廷也曾任命他做江留县令。但官场黑暗,他不愿置身其中,因此往往做不了多久,便挂冠辞去,毅然决然地回到故乡,过着耕读课子的隐居生活。
这一次不知因何缘故朝廷又授他为江陵县令,祎儿记得,自打接到这纸任命后,父亲便一直郁郁寡欢,连带着母亲也是一脸的忧愁。
一家人刚刚上路的时候,看着骑在马上忧心忡忡的父亲,他曾天真地问母亲: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去江陵。母亲郁郁地回答。
江陵他重复着这个名字,那里好吗?
好。母亲说。
你骗人。祎儿突然说道,一定不好!不然父亲为什么不高兴?
母亲仿佛被惊醒,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是啊,一定不好。
她轻掀车帘,看着车窗外那水墨画一样的山色,美丽的大眼睛满溢着浓浓的忧郁。
祎儿,你父亲是难舍故土,他不愿离开凤凰谷,不愿离开这平静的生活啊。
听了母亲的话,祎儿也觉得舍不得离开家乡了。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再没有比家乡更好的地方了那是个位于中原地区的美丽山谷,梧桐树荫,淡淡雾霭中的小小村庄,村外林中被各色花草簇拥着的弯弯曲曲的小径,是他童年的王国。他小小的身体灵活地穿梭在绿树丛林间,带着无忧无虑的快乐,就连阳光也仿佛被他感染了,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他的身上、脸上,留下串串明亮的光点,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
祎儿从小就相信,家乡的阳光是有香气的,这香气就隐藏在那片山林之中,花的香,草的香,泥土的清香全是它赐与的,还有无数美丽的生灵:呼扇着翅膀的蝴蝶、会唱歌的小鸟,都到这香香的地方来安家。
还有他自家院落里的那口水井,清凉甘甜的井水伴着他长大。村里人都说,那井里的水有神力,所以陈家小公子才会这么聪明。他们给那口井起了个名字,叫做慧泉。
喝了慧泉的水真会变聪明吗?他不知道,但村里的孩子们都信以为真,羡慕得不得了。于是他便用小桶装了水挨家挨户地送去,让他们也都尝尝这慧泉的水
对了,还有凤凰,家乡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凤凰谷,听老人们说,曾经真的有凤凰飞来过,而且,就在自己出生的那一天。[3]
当时,天空中涌起了层层霞光,凤凰台上瑞光普照,百鸟聚集,久久不散。打东南方向飞来一只凤凰,在村前的那个土台上盘旋鸣叫三声,随后翩翩起舞村里的老人们都会讲古,描绘起当时的情景绘声绘色,恍如亲见。
后来呢?祎儿被这个故事所吸引,他想,那个传说中的神鸟一定美极了!
后来?后来小公子就出生了,大家都说,陈家小公子可不是一般的人哪!
那只凤凰呢?他还在穷根究底。
凤凰嘛,在那个土台子上待了三天,然后就拍拍翅膀飞走了,所以咱们都管那个台子叫凤凰台。
再后来呢?祎儿还在继续问,就没有再飞回来吗?
老人们都乐了:小公子真会开玩笑,凤凰可是神鸟,来了一次,已是咱陈河村莫大的福气。要是经常飞来,那还叫凤凰吗?听老辈人说,凤凰要五百年才鸣叫一次呢,小公子出生时赶上了,那叫有祥瑞为伴
隔着车帘,祎儿仰起小脸望着车窗外纯净的天空,痴痴地想:我出生的时候真的有凤凰飞来?现在我离开了故乡,若是再有凤凰飞来,可就看不见了啊。
小小年纪的祎儿第一次感到了遗憾和不舍,在他身下,车轮吱吱扭扭地行过,留下一路的叹息和无奈
车窗外,一道浅灰色的院墙在绿树的掩映下忽隐忽现,那便是灵岩寺了。[4]
母亲,我们还去灵岩寺上香吗?祎儿问。
不去了。母亲答道,昨天不是已经跟师父们告别了吗?
师父们还送我书呢。望着远处那座渐行渐远的寺院,祎儿心中很是不舍。
他还记得第一次去灵岩寺的情景,那时,父亲刚刚接到去江陵的任命,虽然心中不喜却也不敢违抗圣命。母亲说,那就去灵岩寺里拜拜菩萨,顺便求个签吧,看看此行是吉是凶。父亲点头同意了。
于是,那天一大早,他们一家就来到了灵岩寺的山门前。
当时天还没亮,一盏弯弯的月亮还挂在半空中。父亲下了马,母亲和哥哥、姐姐也都相继下车,祎儿困意正浓,眼睛半睁半闭的,偎在母亲怀里。
寺中住持寂空大师立于山门前,他穿着一袭浅色僧袍,大袖飘飘的就像个老神仙,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又充满慈悲:
阿弥陀佛,陈施主请。
一家人鱼贯着步入大殿,母亲把还没有醒过来的祎儿放在一个蒲团上,然后同家人一起分列礼佛,殿上钟磬清脆地响了起来。
父亲、母亲、大哥、三哥、还有姐姐,每个人都满怀虔诚,一个菩萨一个菩萨地拜着
随着钟磬声声,祎儿的困劲儿渐渐散去,他没有哭闹,只将两条腿盘起来,两只小手合十在胸前,在这蒲团上静静地坐着,活像一尊小小的罗汉。
这样坐还真是稳当。他想,难怪二哥总喜欢这样
就在几个月前,出家为僧的二哥陈素刚刚回家探视过父母,送给祎儿一尊木制的小菩萨像,一边给他挂在脖子上一边逗他:这就是我的四弟吗?记得刚离家的时候,你还不会走路呢,怎么现在都能满地跑了呢?
祎儿觉得很不好意思,他可是直到那时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和尚哥哥的。
可惜二哥在家只待了一天就走了,对于他出家前的模样,祎儿自然没有半点印象,便是那次回乡省亲时的记忆也有些模糊不清,只记住了他打坐时的模样,就像那尊菩萨像一样。
如今,父亲要去江陵当官了,我们都要一起去,二哥再回家,不就找不到我们了吗?
祎儿正痴痴地想着,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浑厚又空灵的声音,从悠远的地方传来,宛如波浪一般,一直进入到他的心灵深处。
初闻天籁,祎儿只觉得全身都被甘露遍洒,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凉舒适。他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慢慢后退,凝神听着这海潮般的声音。
不知不觉,殿门被他推开了,门外斑驳的树影落到地上,一缕金色阳光撒在他小小的身体上,暖暖和和的,带着几分香气阳光的香气!他一步跨出殿来,跑到院中央。
那声音又大了些,仿佛就在耳边,夹杂着清脆的钟磬之声。
祎儿循声朝后跑去。
穿过钟鼓楼,再穿过第二重大殿,一口气跑到第三重大殿前,他终于站住了
殿中,僧人们正在诵经,他们的神情专注而又平和。
看着清烟缭绕,听着梵音清爽,祎儿不觉痴了
大殿上,父亲陈慧从寂空大师手中接过签筒,虔诚地摇着,全家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支签筒上,没人注意到祎儿已经跑出大殿了。
终于,一支竹签从筒内跳出,掉在地上。
旁边的母亲伸手将签拾起,签上赫然写着一个字:凶!
陈慧忧心忡忡,与寂空长老并肩走在廊下。
长老道:施主天性刚直,嫉恶如仇,确是不适合为官的。
陈慧轻轻叹息:慧何尝不这么认为,只是
寂空道:我观施主,命中多舛,宜避尘缘哪。
陈慧默然不语。
做完早课的僧人们,一出殿门就注意到了站在殿外的小小孩童。
小菩萨,你在这里做什么?
祎儿明亮稚气的眼睛闪动着,好奇地看着这些同二哥一样打扮的僧人,一言不发。
一名僧人手捧经卷,走到他的面前蹲下:小菩萨,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你的爹娘呢?
祎儿仍不说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僧人手中的经卷。
你也喜欢听经?僧人问。
祎儿用力点点头。
僧人将手中的经卷展开:认得这上面的字吗?
祎儿看着经卷,再次点头。
见僧人们都是一脸不信的样子,祎儿小声念道:佛说阿弥陀经。
他家的正屋堂上就挂着一幅南无阿弥陀佛的卷轴,他早就认得这些字了。
僧人大喜:真是佛子!这部经书就送给你了。
当然,指望一个三四岁的幼童读懂《阿弥陀经》,无异于天方夜谭。好在父亲那段日子常到灵岩寺去,祎儿便趁机将心中的疑问向寺僧们请教。
僧人们也不知该如何跟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解释佛经,只觉得这小施主十分有趣,便指点他去找寂空长老求教。
小菩萨在看佛经?看到一个小小孩童捧着经卷走进大殿,寂空长老惊讶地合掌,阿弥陀佛!
祎儿看不懂,长老可以给祎儿讲解吗?
你这可难死老衲了。长老笑着说,佛法浩如烟海,该从何处讲起呢?
佛是什么?祎儿主动提出了问题。
寂空长老惊奇地看着这个小孩子,实在不知道该怎样给他解答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问题。
佛是佛陀。思忖片刻,还是决定正面回答他,佛陀就是觉者。佛是高尚的人,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是引领众生脱离苦海登上彼岸的人。
彼岸祎儿竟被这个词触动了,小小的心灵似乎有所了悟我们现在是在苦海里吗?那么彼岸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寂空长老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小孩子沉思的模样:小菩萨还想知道些什么?
什么是菩萨?祎儿歪着头问,姐姐说菩萨就是供在大殿里的那些神像。祎儿不信,为什么长老和师父们也管祎儿叫菩萨?祎儿又不是神像。
寂空微笑道:因为,你本来就是菩萨啊。
佛前的长明灯一闪一闪,映着祎儿专注的小脸。
寂空长老端坐在一个蒲团上,与祎儿相向而坐,缓缓说道:菩萨呢是梵音,具足的说法应当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因此,菩萨就是觉悟了的有情人。
祎儿觉得奇怪:菩萨怎么会是有情人呢?
寂空长老感叹道:世间最有情的就是佛菩萨了。他们行大乘道,普渡众生。宁愿自己受苦,也要让众生得到快乐和幸福。你说,这是不是有情人呢?
祎儿没有回答,只眨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长老。
菩萨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使有情觉悟。这里的有情就是指众生了。
众生也有情吗?祎儿问道。
有啊。长老道,众生都是有情的。这种情就是喜怒哀乐,欢喜这件事,不欢喜那件事;欢喜这个人,不欢喜那个人。所以众生虽有情,这情却是狭隘的,有分别的;而佛菩萨的情则是博大的,利他的,他们公平地看待世间一切众生,以众生的苦为自己的苦,想尽一切办法,让众生去掉执著,去掉贪悭,去掉愚痴,因为这些都是痛苦的根源。然后,菩萨告诉大家,你们最终都会觉悟,都会成为像佛菩萨那样的人的。
听到这里,祎儿似乎有点懂了:菩萨就像个先生,对吗?
对,对!寂空为祎儿出色的领悟力感到高兴,菩萨就像个先生,一个诲人不倦的先生。所以古人才有这么一句话: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啊。[5]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祎儿玩味着这句话。
我知道了,菩萨多情,所以才会舍身饲虎、割肉喂鹰。他想起了二哥曾经给他讲过的这两个让他震撼的故事。
是啊,只有菩萨才有这样的无我大悲,才能做这等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啊。
如果常人也有这样的大悲心,也就是菩萨了。是吗?祎儿问道。
寂空长老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孩子的悟性太好了!
你说得对!他的语气有些激动,念念为自己,还是念念为众生,这便是凡夫与佛菩萨的区别!
说到这里,长老将手中的经卷重新放到陈祎手上,郑重地说道:这世上不管什么人,只要他能发起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心,只此一念,他就是菩萨了,就是初发心菩萨。陈祎,你若也能生此一念,那么寺里的师父们叫你菩萨,便是无碍的。
祎儿捧住经卷,用力点了点头。
出发前一天,一家人去向寂空长老辞行,长老送给祎儿一卷更容易看懂的经书《百喻经》。
《百喻经》,顾名思义,就是由一百篇寓言小故事来阐发佛教的深刻理义,因而又名《百句譬喻经》。
坐在马车上甚是无聊,祎儿索性拿出《百喻经》来读,读着读着,突然咯咯地笑出声来。
怎么了祎儿?一直郁郁寡欢的母亲被他的笑声感染了,慈爱地问道,什么故事这么有趣?
这个。祎儿把书卷举起来,母亲也看看,好玩极了!
母亲不喜欢在车上看书,祎儿说来听听。
好。祎儿把刚才看的那一段朗声背了出来,一富家见别人家楼阁好,二楼更甚,是以造楼,却谓工匠不作一楼,只作二层,夫有不造一而得二者乎?
听到这里,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个人果然可笑,祎儿不会这么笨吧?
当然不会,盖楼阁要先从最底层开始,祎儿早就知道了。
那么娘跟你说,其实不光是盖楼阁,读书做学问也是这样的。有的人好高骛远,看不上简单的,一开始就要学很难很难的,结果就像这空中楼阁一样,到底是一场空。
祎儿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看上去很有趣的故事,还有这样的道理在里面哪。
一路跋涉,终于到了古城江陵。
这里是荆州的首府,不仅是历史名城,也是当时的中南重镇,西上巴蜀,东下淮扬,北去京洛,南往湘黔,均须由此经过,可谓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枢。
这样一座城市,本该是个商旅云集,市井繁华的富庶之地,可为什么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模样呢?
理由无他,那一年,隋炀帝杨广下江南途经江陵!
那个皇帝在位十四年,住京的时间却不到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巡游中度过的。他爱热闹讲排场,曾三次大张旗鼓南下江都。出行时携带后妃宫女、文武百官、僧道巫师以及庞大的宫廷卫队数万人,乘坐豪华游船近千艘,沿大运河而下,逶迤数十里,如同蝗虫一般,走一处蚕食一片。沿河五百里的百姓被迫献食贡物,吃穿用度被洗劫一空。地方官吏为讨好皇帝,大肆横征暴敛,强令百姓预交数年赋税!
祎儿初到江陵,印象最深的便是街上那些凶神恶煞的官差,他们到处抓人、打人。说圣上要沿运河到这里来巡幸,巡幸途中需要有人服侍,需要很多的劳力很多的美女很多的金银
由于前几年挖运河、征辽东,这一带的壮劳力已经被征得差不多了,官差们就抓那些老人,还有十几岁的少年;
这里的女孩子个个不敢出门,即使待在家里也是提心吊胆,不梳妆不打扮,还要往脸上擦上锅灰,才有可能避免被抓走的厄运;
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是破败萧条,没钱给官差,官差们就不管值钱不值钱,什么都抢
陈慧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制止了官差的抓人抢人行为,他上表朝廷,说江陵县这几年人口锐减,已经不堪重负,希望朝廷体谅,能够让江陵县喘口气,休养生息一阵。
年幼的祎儿还不太明白什么,他的心就像家乡那眼慧泉中流出的清泉一样透明澄澈,世间的痛苦还影响不到他,《百喻经》里的故事也只是些好玩的故事而已,他并不经常去想那里面蕴含着什么复杂的道理。可是,当他看到父亲一天天衰老下去,母亲忧心紧张,也病倒了,小小的心灵还是蒙上了一层恐惧的阴影,到底恐惧什么,他也说不上来。
多年以后他才知道,父亲也是一位菩萨,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那一天他永远也忘不了,他看到疼爱他的母亲静静地躺在床上,就像睡着了一般,他似乎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恐惧的是什么了从父亲痛苦的眼神中,从哥哥姐姐那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他隐约知道,母亲走了,永远地走了,她再也不会柔声地喊着祎儿,为他擦去脸上的泪水;再不会握着他的小手,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再不会带着醉人的微笑,听他稚声稚气地念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佛说阿弥陀经》中说,西方有个极乐世界,那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只要信愿具足就可以往生那里。
记得母亲病重时,父亲曾哽咽着对他说:祎儿,你不是会读佛经吗?读给你娘听听吧。
于是,他坐在母亲床边,两只小手合在胸前,开始背诵自己读过的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6]
他声音清晰,一字一句地背诵着,父亲和哥哥姐姐们都呆住了,他们暂时忘记了悲伤,凝神听他诵经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祎儿沉浸在经中描绘的世界里,他的声音奶声奶气却具足庄严,美丽的小脸上闪动着辉光,如同一尊小小的佛。
母亲慈爱地望着他,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大概也被爱子口中那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世界给吸引住了吧。[7]
她一直相信祎儿有神佛护佑,这孩子刚会跑的时候,曾不慎跌落村中的一口井里,幸而大难不死。村民们把这件事传得神乎其神,绘声绘色地描述说,当时井中突然长出一朵大莲花,祎儿就好端端地站在莲花上冲大伙儿笑呢
祎儿,娘刚才做了一个梦。她喃喃地说着,目光有些迷离,梦见你长大了,穿着白衣,骑着一匹漂亮的白马,一直向西,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祎儿眨着眼睛,有些茫然。
母亲望着他,脸上带着虚弱的笑容:佛陀会保佑我的祎儿,一生平安
带着欣慰和不舍,她离开了她的亲人们,离开了这个被苦难塞满的娑婆世界。[8]
虽然已经从佛经中隐约地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但母亲的死还是带给祎儿极大的震动与哀痛,毕竟,他还只是个五岁的孩子,还无法坦然面对亲人的死亡。
父亲再一次称病辞官,带着母亲的灵柩,带着悲伤的一家人,踏上了返乡的征程
陈祎从来不知道,他美丽的家乡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衰草、枯树、叫声嘶哑的乌鸦,风中飘动的白幡,以及那衰草丛中一个个鼓起的小土包,处处透着凄凉和悲伤。
陈慧带着儿女们站在一座新的土包前,那上面没长草,只有纯粹的黄土母亲就在那里面。
陈祎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个小土包,他无法想象母亲一个人孤独地躺在里面的情形。
原来,这里有那么多的小土包,里面包裹的都是曾经生机勃勃的生命啊!他们是别人家的母亲、父亲,或者别的亲人
一个守墓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在这些土包间穿梭,在各个墓上依次培着新土。
走到他们身边时,父亲给了他一点钱,低低地说一声:有劳了。
老人佝偻着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不知为何,祎儿盯着这个老人的背影看了很久
有一天,我的身体也会像这个老爷爷一样变老吗?有一天,我的生命也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就像母亲一样吗?
这念头竟像魔障一般侵入他小小的心灵。
母亲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她会到哪里去了呢?
[1]檀越,指施主。檀是布施,檀越是指通过布施的手段越过痛苦的苦海。
[2]关于玄奘的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陈祎(yī衣,一说是陈袆(huī灰。两个字只相差一个点,读音和意思却完全不同。祎为美好之义,且多用于人名;袆则是一种祭服。本书采用第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应该是第二种,原因是玄奘的二哥长捷法师俗名陈素,素指的是白色的生绢,兄弟的名字都是一种服饰。但第一种也可以解释得通,素为朴素,祎为华美,兄弟的名字互为反义词。况且长捷法师的俗名是否真叫陈素还不一定。
[3]关于玄奘的故里,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论,本书采取的是河南洛州缑氏,即今天的河南偃师。
[4]灵岩寺,即今天的河南偃师的玄奘寺,原为灵岩寺,后改为唐僧寺,再后来由赵朴初居士改为玄奘寺。
[5]此段参考南怀瑾居士的《圆觉经略说》。另,广州白云山能仁寺十一副对联之一:不俗是仙骨,多情乃佛心。
[6]节选自《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7]极乐世界,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关于该净土的情况,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有详细的介绍。
[8]娑婆世界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大千世界,即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娑婆是梵语音译,也译作索诃,意译为堪忍。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另一层是说,释迦牟尼等佛菩萨能忍受劳苦,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第02章
这些经书与我有缘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陈慧手执一部《孝经》,却没有看,而是背在身后,朗朗而诵。在他的面前,七八个蒙童席地而坐。
自从挂冠还乡后,陈家便失去了经济来源。陈慧是个读书人,没有别的手艺,只能开设学馆教蒙童们读书。
陈祎也进了父亲的学馆,如果说在这之前,他还只是跟着母亲和姐姐随缘读一点书的话,那么现在,他开始在父亲的教导下,系统地习读圣贤之道了。
或许是因为书香世家的遗传,陈祎自幼便对各类经典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痴迷,常常手不释卷,加上他的记性和悟性都极佳,因此到七八岁上,已将四书全部读完成诵。
这是《孝经开宗明义章》,讲的是曾子避席,凡师有问,必避而起答,此为古之圣贤之所为。
陈慧讲到这里,目光在学生中扫了一遍: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学生们摇头晃脑地答道。
陈祎却整衣站了起来,垂手侧立一旁道:孩儿明白了。
陈慧心中一阵欣然,脸上却不露声色,缓缓问道:你起身避席,是有什么事吗?
陈祎恭敬地答道:古之圣贤闻师训而避席,孩儿今蒙慈训,焉能安坐?
陈慧的脸上露出惊喜之色,不过这种高兴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一股浓浓的忧郁又浮上心头。
父亲,您怎么了?这天傍晚,陈祎注意到了父亲的忧虑,有些担心地问道。
陈慧摆摆手,无力地说道:没什么。
他知道,自己的忧虑不是祎儿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够理解的。
熟读圣贤书,货与帝王家,这恐怕是天下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甚至梦想吧?隋朝已有科举制度,祎儿如此早慧似乎前途无量,但一想到朝廷腐败,官场黑暗,陈慧的心就立刻被浇上了一桶冷水,由内而外地凉透,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教给儿子的这些东西是否真的有用。
陈施主,你真的希望陈祎走你的老路,读书、做官,然后再辞官还乡吗?灵岩寺寂空长老的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回响。
慧天性疏懒,不喜应酬,确是不适合为官的。那时的他这样回答,但祎儿不会像我这般没出息。他才八岁,读书对句便如我十三四岁时一般。平素虽不爱与人交往,但真正见了面,也能酬对自如。
说起爱子,他的眼睛有些发亮,再无半点心灰意冷之色:祎儿比我强得多,日后若能金榜题名,定可辅助天子,治国安邦,成为匡扶社稷之材。
辅助天子?寂空长老不禁苦笑,当今天子,如何呢?
陈慧略略一怔,随即答道:天子聪明贤达,只可惜奸臣当道,才落得如此。
长老摇头叹息:古来圣君有几人呢?陈施主,恕老衲直言,你觉得自己不适宜为官,却不知陈祎比你更不适宜呢。
这是为何?陈慧愕然问道。
檀越自己的儿子,难道自己还不知吗?寂空长老慨叹道,陈祎小施主确实悟性非凡,与人相处也颇有利根,然而他终究太过敏感善良。官场险恶,尔虞我诈,他如何能在其中生存?
陈慧沉吟无语,长老的一席话直说到了他的心底。
陈祎并不知道父亲的忧郁,他将自己浸泡在丰富博大的典籍之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先贤的思想精髓。
先贤的思想滋养了他,浓浓的墨香浸染着他,使得他爱古尚贤,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虽然年幼,却已有一股翩然出尘之气。
在很多人眼里,陈家四公子是个聪明善良又有些古怪的孩子,他不喜欢与别的孩子一同玩耍,不管外面多么热闹,也很难吸引到他。人们常见他一个人,或坐树下,或处池边,要么专注地读书,要么静静地待着,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地方
师父,陈祎小施主来了。一个沙弥进禅房禀报说。
阿弥陀佛,快请他进来。寂空长老面带喜色,站起身来。
自从随父亲回乡后,陈祎便成了灵岩寺的常客他迷上了佛经,经常请一些经书回家。开始时,他看不大懂,便又常过来请教,寂空长老喜他灵气非凡,每次都会耐心地为他解答,令他受益匪浅。
有时他甚至会参与寺中僧人的辩经,并常有妙语出口,以至于很多修行多年的师父在这个孩童面前都不敢掉以轻心,唯恐一不小心被他难住。
这一次,寂空长老直接将他带上了藏经楼。
陈祎被这里层层的经卷震住了,他用小手抚摸着经柜,顺手抽了一卷出来,是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长老道: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弟子们多次结集,总成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这里所存,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
看着孩子星辰般明亮透彻的眼睛,寂空长老深深叹息道:陈祎啊,你可知道你有多么幸运!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接触佛法,而你小小年纪就可以看到这些殊胜的经典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些经书与我有缘。陈祎想都不想地答道。
寂空长老被这句孩子气的话给逗乐了,笑着纠正道:不,是你与这些经书有缘!与我佛有缘!
见这孩子的目光始终着落在那一匣匣的经卷上,长老突然觉得自己方才有些着相了。他想,其实这孩子说得也没错,真的是这些经书与他有缘。
弟子想学经,长老可以给弟子讲解吗?陈祎终于将目光从经柜上收回,转过身来问道。
善哉,善哉。长老合掌道,小居士能有此心,实为累世累劫之善缘,日后光大法门,或者就着落在小居士的身上,老衲又何敢不允?
说罢,他拉着陈祎来到两个蒲团前,一老一小就这么面对面地坐了下来。
长老示意陈祎将手中那部《金刚经》展开来放在案上:读经先破题,小居士可先诵经题。
陈祎朗声诵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你可知这经题之意么?长老问道。
弟子不解其意,请师父慈悲开示。
寂空长老点点头,开始逐字解释道:般若读作钵惹,华意大智慧,但又不是智慧这两个字可以穷尽的。佛说法四十九年,其中有二十二年是在说般若,可见其殊胜。
陈祎认真而又恭敬地听着。
波罗蜜华言到彼岸。经,径也,为修行之路径也。
彼岸再一次听到这个让他怦然心动的词,陈祎不禁喃喃出声。
是啊陈祎。长老温言道,你试想想,你是不是在此岸?只有真正明白了此岸的苦厄,你才有出离的决心。
那么,此经又为何要以金刚来命名呢?陈祎问道,佛法不是很柔软吗?
佛法是柔软的,也是至坚的。长老解释道,就像金刚不变不坏,光明坚固,能制物而不为物所制,所以能断妄念。此经以金刚为体,以离相为相,以无住为用。体,喻其坚;相,喻其明;用,喻其利。合此三德,以表般若的圆融广大。
陈祎以手托额,虽然长老的用词他还不是太明白,却也大致听懂了一些。
长老又道:若能明白金刚般若的体,起随缘应世的用,这个人就是佛了。即便一时做不到,但能够信心不逆,闻佛所说,不惊不怖不畏,此人已是大乘最上乘的地位。所以此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如来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
那么,是不是小根器者就不能听闻佛说了呢?陈祎不解地问道。
不。长老答道,佛陀是平等慈视众生的,无论何人,只要具备大乘根性,就有成就的资格。不过,圣凡的体,虽是不二的,意境却有不同,有人天的意境,菩萨的意境,还有佛的意境。
《金刚经》里所讲,就是佛的意境。是吗?陈祎问道。
正是。长老赞许地点头,随即又长叹一声道,老衲初出家时就受持读诵《金刚经》,然业障深重,难解如来真空妙有之意,是以多年来一直徘徊在无相大门之外而不得入。
说到这里,他慈爱地看着眼前的孩子,目光中流露出几分期许:陈祎,你善根深厚,灵根内蕴,实为上乘法器。老衲盼你日后能够开悟,深入般若之海,成为佛门龙象。
弟子会努力精进的。陈祎道。
长老欣慰地点头,接着说道:这部《金刚经》,是由佛陀与弟子须菩提一问一答,由阿难笔记而成。须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为解空第一人。
说罢,他做了个手势,示意陈祎接着往下读,自己则闭上眼睛,略带几分享受地听着这孩子用清软柔嫩的童音诵出如此殊胜的经典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长老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停下,缓缓说道:陈祎你看,佛经之中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先说时、地、人、事,然后才开始记载经典。这便是序分,也是为了说明经典所说的确有其事、真实不虚,其情其景,历历在目。由这段开头,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经典的记述是如何的慎重其事阿难说,此经是我亲闻佛说者,接着点出了佛说法的地点,听法的人数,佛与弟子们如何到城中托钵,用过斋后如何坐着,须菩提又是如何起身,向佛陀行了个什么礼节,又向佛陀提出了什么问题。你看,是不是这样?
陈祎想了想,果然如此,便点头称是。
佛家所有的经典皆是如此吗?他问。
正是。长老说道,这样对人、事、时、地都有着清清楚楚的描述,便为我们真实记录了一部经典的诞生。在这样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晓,佛陀并不轻易说法,而是因时、因人、因地而说。因时是要机缘成熟,因人是要智慧根器,因地是要道场庄严。只有这三个因缘都和合,佛陀才开演说法。
只要我们深入经藏,就必然知道,佛陀从不在不当的时机不当的地点对不当的人说法,因为佛陀智慧深广,他懂得有些时候须以身教,有些时候须以意授。
比如此经开头,佛在动作上、态度上,实为表六波罗蜜的行相。如乞食,是表布施波罗蜜;于食时,著衣持钵,躬行而乞,是表持戒波罗蜜;次第乞已,不择贵贱精粗,是表忍辱波罗蜜;收衣钵,洗足,经常如是,是表精进波罗蜜;敷座而坐,是表禅定波罗蜜。五处全是般若行,正是表明般若波罗蜜。于行住坐卧之中,处处可见。可知般若功行,全由心内发出。所谓蕴于中,形于外,神露于不知不觉间。此等般若妙用,正是佛不开口的说法境界啊[1]
当陈祎沉浸在佛法的博大精深中时,父亲陈慧却病倒了,原本健壮的身体眼看着一天天瘦弱憔悴下来。
哥哥姐姐想尽了办法,可是这附近城镇里竟连一个大夫都找不到。
本来,颖川城内是有一家医馆的,据说医术还颇为高明,然而当大哥匆匆赶到时,才知医馆已经关门一年多了。
邻居们叹息着说,这位大夫不知怎么冲撞了官兵,差点把老命给搭上,没法子,只好带上老婆孩子回原籍了。
兄弟姊妹四人围坐在重病的父亲身边,束手无策,愁眉不展。
陈祎突然想起家中的藏书里有些医书,里面有不少经验方,便将其翻了出来,照方开药。
时令正值深秋,屋外,落叶凋零,寒霜铺地;屋内,一只小小的火盆闪动着温暖的红光。
孩子们守着病重的父亲,也是为了维系住这点亲情的温暖啊!
野外,秋风瑟瑟,衰草枯黄,树枝也都变得光秃秃的,大地一派萧条景致。
陈祎身着素服,手提竹篮,来到墓地。
在母亲的墓碑前放下几碟素菜,又点上一柱香,磕了三个头后,陈祎便默默地盘坐下来。
母亲临终前听他诵经时那安详的面容又浮现在眼前,那双熟悉的眼睛里饱含着浓浓的慈爱,让他的心温暖得想要落泪。
因此,每次来扫墓时,他都要为母亲诵上一段经文。
佛时游行,到居荷罗国,便于中路一树下坐,有一老母,名迦旦遮罗,系属于人,井上汲水。佛语阿难,往索水来,阿难承佛勅,即往索水,尔时老母,闻佛索水,自担盥往,既到佛所,放盥着地,直往抱佛。阿难欲遮,佛言莫遮,此老母者,五百生中,曾为我母,爱心未尽,是以抱我,若当遮者,沸血从面门出,而即命终。既得抱佛,鸣其手足,在一面立[2]
这是他昨日才在灵岩寺的藏经阁中看到的,当时就被经中叙述的母子亲情深深打动。他自幼酷爱各种经典,记性早已练得非比常人,加上又深爱此卷内容,虽只读了一两遍,却已完整地背了下来。
他感慨地想,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不可思议,这位名叫迦旦遮罗的老妇人在过去五百生中,想来已无数次地做过佛的母亲,以至于此生虽非佛母,见到佛时却仍然心生慈爱,情不自禁地想要拥抱佛陀。
也不知我和母亲的缘分已经多少世了?今后还将延续多少世?
母亲想必早已往生净土,超脱生死轮回,但陈祎从母亲临终时目光中流露出的深深眷恋中便可看出,母亲与他,与这个娑婆世界,缘分未尽。
或许等到将来弥勒菩萨下生之时,她会重返娑婆,广宣佛法,普渡众生吧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当陈祎诵完最后一个字时,夕阳已经西沉。
面对眼前的墓碑,他喃喃地说道:母亲,若您听到孩儿所诵经文,希望您的内心也能得到安宁,收获法喜
随后,他怀着虔诚的心,发愿将此诵经功德回向给母亲,便站起身来,准备回家了。
这时他又看到了那个守墓老人,正勾着腰,缓缓走过每一个坟墓,依次给墓地培着新土。
陈祎注视着这位老人,听着他哼哼叽叽口音浑浊地唱着什么,看着他东倒西歪地走过来,给母亲的墓上添土
这些年来,陈祎从未听他说过话,也从没见他有过什么亲人。或许,他的亲人也埋在这里?
生老病死,是如此的平常,平常得令人绝望。
陈祎从身上取出几枚铜钱,交给老人,低声说道:老人家多费心了。
老人也不推辞,哼哼叽叽地把钱装进怀里。
老人家,您一直都在这里吗?陈祎终于忍不住问道。
是啊。老人木然地说道,我在这里守墓已经四十多年了。
这是陈祎第一次听到他说话,只觉得那声音暗哑苍老,就如一棵老树碜了沙土。
老人扛起锄头走了,边走边哼:死了,死了,一死百了
陈祎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在这样的地方孤独地生活四十年,与那些死去的人为伴。他长久地站立着,目送着老人远去的身影,喃喃自语:
四十年
陈慧躺在榻上,已经熟睡,他的面容苍老了许多,疾病就像一个恶魔,正一点一滴地侵蚀着他的肌体。
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二哥长捷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还带回一个姓叶的大夫,听说在洛阳城中名气挺大,因此兄弟几个对他都很客气。
叶大夫来到父亲床前,为父亲把脉,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大夫,怎么样?大哥着急地问道。
叶先生站起身,朝外面的堂屋走去,兄弟四个一起跟了出去。
堂屋内,兄弟们请大夫上座,又敬上一盏香茶,脸上却都是掩不住的焦虑之色。
叶先生叹道:令尊已病入膏肓,老夫只怕也无力回天,如今只能勉强开个方子,聊尽人事罢了。
听到此言,陈祎心中一痛,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叶先生提起笔来,写了一纸药方,又有些奇怪地说道:其实你们先前请的大夫也并不差,又何须专门把老夫从洛阳找来?难道那位大夫就没说过,令尊这病是治不好的吗?
大哥忙拱手道:不瞒先生说,这附近镇上以前是有大夫的,只是一年前就搬走了。我们实在找不到别的大夫了。
哦?叶先生沉吟道,这倒奇了,令尊这病,原本撑不到现在,我观他这些日子似乎一直都在用药。
那是四弟依照家中所藏医书开的经验方,先生看看可有什么不妥?大哥说罢,将陈祎开的方子递了上去。
叶先生满面狐疑地看了陈祎一眼,又看看那个药方,显然吃了一惊,感叹道:小公子真是奇才!这方子竟与老夫所开不谋而合。
说罢将自己写的药方递了过来。
陈祎一看,果然,叶先生所开的方子,和自己这几天给父亲开的差不了多少,心中更是黯然,因为他知道,这个方子是去不了病根的。
长捷这次还乡,就挂单在灵岩寺中。这个平时不常谋面的法师哥哥不仅长得风神俊朗,而且博雅多才,既精于释典,又熟稔于儒家的《尚书》《左传》以及道家的《老子》《庄子》。对陈祎来说,这个难得回一趟家的兄长无疑是一座宝山,侍奉父亲之余,他一直缠着二哥请教,不仅是经史知识,更有佛学中的疑问,有些提问让年轻的法师都感到震惊。
长捷尽自己所能对弟弟的问题进行解答,陈祎惊讶于二哥的博学,长捷则惊异于幼弟的早慧,兄弟二人很快便熟稔亲近起来。
寂空大师与长捷再次相见,也不由地提起了陈祎,感慨地说道:陈祎这孩子,天生的佛根,超凡的灵基,是难得的佛子。若能出家为僧,必为佛门巨擘哪!
长捷怔了一下,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他当然明白寂空法师的意思,回家的这些日子,他也早已看出四弟不是一般的与佛有缘。年纪小小的祎儿得到高僧的称赞当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他应该出家为僧呢?
父亲的病眼见难愈,祎儿今后如何生活就成了大问题,作为兄长,自己是否应该把他带走?
同长捷一样,陈慧最放心不下的也是祎儿,毕竟别的儿子都已长大,老大和老三都已娶妻生子,自立门户了;老二陈素出家为僧;唯一的女儿也已经许配人家。只有祎儿年纪尚幼,不知未来如何。
看着这个在床头端药送水的孩儿,陈慧常觉得心如刀绞,他不知道自己一旦撒手西去,等待这孩子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一日,看到长捷前来侍奉,陈慧忍不住低唤了一声:素儿
父亲。长捷小心地问道,您有什么话要嘱托孩儿吗?
陈慧摇了摇头:素儿,为父早年为官,但求无愧于天地人心,碰上那过不去的穷苦百姓和读书人,也便资助一些唉,朝廷失德,百姓不幸啊!为父做了几年官,莫说没多少积蓄,便是你母亲的嫁妆,也散出去不少这些年不再为官,又长年卧病,更是坐吃山空咱们陈家已经是一具空壳,祖宗交付的家业都让我给败光了
父亲说哪里话来。长捷劝慰道,钱财乃身外之物,父亲心怀慈悲,抚恤百姓,乃是菩萨行为,是大功德,这才是留给儿孙的无价之宝。
为父知道陈慧喘息着说道,可现在,放心不下啊我走后,你大哥和三弟只能靠耕读持家,只怕要过些苦日子了可怜祎儿咳咳祎儿
他忍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
父亲。长捷忙伸手抚其胸道,您什么都不用担心,只管照顾好自己。
陈慧依旧摇头:素儿我走之后,你要你要照顾好祎儿
长捷有些困惑:父亲的意思是,要孩儿将四弟带到洛阳出家吗?
不陈慧吃力地摆了摆手,祎儿,他不适合出家,他太敏感了,学佛可以,修行怕是不行
长捷不得不佩服父亲,人生的阅历使他像一位高僧大德一样,充满智慧。
素儿。陈慧接着说道,我走后,你要让祎儿继续读书将来,求取功名光宗耀祖
长捷怔了一下,他没有想到一向辞官在家的父亲居然在四弟身上抱有功名的期望。
你知道吗?你四弟他那么聪明他知道怎么跟人相处他得了功名会会比我强
孩儿知道了。长捷立即说道,父亲,您累了,好生歇息吧。
陈慧点点头,轻轻闭上眼睛,很快便疲惫地睡去。
陈祎并不知道父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但他显然也看出了父亲的忧郁,他对陈慧说道:父亲,您把一切都放下吧,不用担心祎儿。祎儿会照顾好自己,哥哥们日后也会照顾祎儿的。
听了这话,陈慧心中略安。
他心里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担忧都没有用,一切都只能交付给佛陀和上天了。
好在,这孩子有佛陀庇佑,不会有事的
看到父亲眼中那无奈又有些认命的神色,陈祎把嘴靠在他的耳边,轻轻说道:父亲,祎儿读经给你听好吗?母亲当年,最喜欢听祎儿读经了。
好,好陈慧吃力地说。
陈祎诵的依然是《佛说阿弥陀经》,他希望父亲能和母亲去同一个地方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部经陈慧已经很熟悉了,以前在灵岩寺就听僧人们读过,这段时间祎儿更是经常读给他听。他知道这孩子的心意,是希望他临终时将万缘放下,专心念佛,往生净土。
也许,这孩子是对的。他想,听着这部经,诵着弥陀圣号,或许过不了多久,他真的可以在极乐世界见到爱妻。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祎儿还在念诵着,已经快要读到尾声了,陈慧吃力地张开嘴巴,念起佛来。
长捷法师立即合掌跟进,帮他助念。
祎儿诵完经,也跟着助念
父亲终于去了,他是念着佛号去的,死时面色安详,身体柔软,一直安静地坐在旁边助他念佛的陈祎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二哥看到了,伸手替他擦去脸上的泪水,轻声说道:父亲往生极乐,我们做儿子的不该悲伤,而当替他欢喜才是啊。
陈祎双手合十,低低地念诵一声:阿弥陀佛
兄弟几个将父亲同母亲合葬在一处,然后,四兄弟共同在墓前为二老诵念《往生咒》。
那个守墓的老人依然在那里,他的腰更弯了,脸上满是风霜的痕迹
陈慧去世后,作为颖川名门望族的陈家算是彻底解体了。
姐姐远嫁,大哥和三哥也各自寻找着自己的营生。
他们都是在陈家较为富庶之时出生、长大的,自幼没怎么经历过苦日子,现在却是日渐清贫拮据。
长捷也要回净土寺了,临行前一天,他到父母坟前祭拜,却看到了在荒草中抱膝独坐的陈祎。
四弟长捷低唤一声,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陈祎没有回头,他的目光始终在那坟头的新土处,悠悠地问道:二哥你说,父亲母亲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你在怀疑什么?长捷吃惊地问道,父亲往生时的情形,你不是也看到了吗?
是的,父亲决定往生。但母亲祎儿不确定母亲去世前,一直留恋地看着祎儿陈祎说着说着,声音渐低,一行清泪从眼中流了下来。
长捷叹了口气,在他身旁坐了下来:你平常多念念《往生咒》,这样可以帮助母亲。
我天天念的。陈祎哽咽着说道,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你不需要知道意思。长捷道,这是密咒,亦为诸佛密语,能帮助众生拔除一切业障的根本,使烦恼不再生起,自然幸福快乐。尤其是对欲修净土法门之人,在持念阿弥陀佛圣号以外,若能兼诵《往生咒》,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拔一切业障就可以得生净土吗?祎儿含泪问。
长捷心中暗叹看来父亲是对的,我这个四弟虽然慧根深种,悟性非凡,信心到底还是不够强啊。
他反问道:你倒是说说看,众生为什么会流浪生死,在三界六道之中轮回不息呢?
是因为业障重。陈祎小声道。
那这些业障又是从哪里来的?长捷追问。
陈祎没有做声,于是长捷自己回答:就是因为有了贪、嗔、痴等烦恼,造了杀、盗、淫、妄种种恶业。这些恶业的种子慢慢滋长,形成众生受苦的原因,循环不息,没有了期。要想把这些业障的烦恼根本拔起,不受轮回的痛苦,就要虔诚持诵《往生咒》。此咒具足的名称就叫做《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虔心读诵可得诸佛护念,龙天保佑,蒙诸佛如来不可思议神力加持。帮助众生拔掉一切业障根本,洗涤魂魄的罪孽。当你的念力足够大或者心足够诚的时候,甚至能让你所度的魂魄直接飞升。
陈祎垂下了头:多谢二哥开示,祎儿知道了。
你真的知道了吗?长捷有些不相信地看着这个过于早慧的幼弟,他知道,对于修行人来说,聪明往往意味着敏感,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当晚,长捷将大哥和三弟召集在一起,兄弟三人对着三盏清茶相坐绪谈。
四弟聪慧过人,不读书实在太可惜了。看着祎儿熟睡的面容,长捷似乎不经意地说道。
我们也想让他继续读书,可是唉!大哥沉重地叹了口气。
三哥却突然说道:二哥可以把他带到洛阳去,这样他不就能继续读书了吗?
大哥吓了一跳:三弟的意思难道是要他出家?
四弟与佛有缘,难道大哥看不出来吗?三哥反问道。
可二弟已经出家了,咱们兄弟四个,两个出家,这不合适吧?大哥显得有些迟疑。
也没什么不合适的。三哥说道,一来这是四弟的佛缘,二来你我不是都有子嗣了吗?
大哥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四弟不适宜出家。长捷法师突然说道。
两兄弟愣了一下,都转过头看着他。
这话是父亲说的。长捷道,四弟早慧,却又敏感多忧。父亲临终前曾跟我说过,希望四弟能继续读圣贤书,走功名之路。
功名?三哥顿时苦笑了起来,父亲自己都不要功名,还想让四弟博取功名?二哥啊,现在家中情形你也是知道的,我们都希望四弟能继续读书,可心有余而力不足
长捷点点头:你说的是,我带他走,去洛阳。
两兄弟面面相觑。
二弟,你不是说,四弟他不适宜出家吗?大哥小声地问道。
长捷叹道:出不出家,就看他的缘分了。方才三弟说得也没错,四弟到了洛阳,至少还可以继续读书。
大哥轻舒了一口气:也好,那就辛苦二弟了。
长捷不再说话,只是将目光再次转向床榻上安睡的祎儿,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决定是对是错,对于祎儿来说,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祎儿确实与佛有缘,但是在同四弟的短暂相处中,作为兄长的他也越来越认可了父亲的说法这孩子太过敏感执著,不宜出家。如今,他终于下了决心,要将这个颖川凤凰谷的佛子,这个佛缘深厚的孩子带到佛陀的面前,让佛陀替他做出选择。
佛陀,你愿意接受他吗?
[1]《金刚经》讲解,参考林清玄的《凤眼菩提》及王骧陆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述义》。
[2]出自《杂宝藏经》第一卷,元魏三藏吉迦夜、昙曜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