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文化的输入与演变——鸠摩罗什长安弘法研究

書城自編碼: 283888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崔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173459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01

頁數/字數: 398/45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售價:NT$ 834.0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NT$ 554.0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NT$ 722.0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NT$ 493.0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NT$ 1053.0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NT$ 364.0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售價:NT$ 381.0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02
《 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世说中国书系) 》
+

NT$ 510
《 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 》
+

NT$ 390
《 龟兹历史与佛教文化(丝瓷之路博览) 》
+

NT$ 570
《 南亚研究丛书·印度佛教神话:书写与流传 》
+

NT$ 510
《 佛教与中外交流 》
+

NT$ 564
《 三武一宗抑综合研究 》
內容簡介:
崔峰所*的《文化的输入与演变(鸠摩罗什长安 弘法研究)》以鸠摩罗什长安弘法这一事件为研究对 象,来探讨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输 入与演变过程。印度佛教输入中国持续了近千年之久 ,这一输入是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罕见典范,也是中 印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然而,印度佛教融入中 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足在经过严格的 筛选后才被加以吸收和改造,*终成为具有鲜明特色 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關於作者:
崔峰,男,山东省宁阳县人,历史学博士,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历史文化与佛教。发表过核心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作两部。
目錄
绪论
一 选题价值和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汉魏晋时期印度佛教的东传
第一节 汉魏晋时期北印度佛教的发展
一 贵霜王朝说一切有部的发展
二 罽宾地区说一切有部的兴盛
三 大月氏大乘佛教的兴起
四 中观学说的形成与北传
第二节 印度佛教向西域的传播
一 说一切有部在龟兹的传播
二 大乘佛教向西域的传播
三 西域南北两道佛教传播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西域与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一 西域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二 印度佛教早期输入内地方式的变化
三 西域对内地的佛教输入及其影响
第二章 鸠摩罗什的佛学历程
第一节 鸠摩罗什对说一切有部的学习
一 对印度说一切有部经典的学习
二 鸠摩罗什接触的印度说一切有部思想
第二节 大乘佛学的接收和信仰转变
一 鸠摩罗什大乘转变的时间
二 鸠摩罗什对中观学说的接受
三 鸠摩罗什所接触的大乘经典
第三节 个人信仰品质的树立
一 鸠摩罗什对大小乘佛教的认识
二 鸠摩罗什大乘信仰的成熟
三 龟兹国王的宗教变革与鸠摩罗什大乘弘法
第三章 中国内地佛教的早期发展与困惑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早期东传与内地佛教发展
一 大月氏大乘佛教的早期东传
二 早期中国的大小乘佛教发展
第二节 内地佛教发展中的困惑与变革需求
一 汉魏西晋般若学的发展
二 魏晋时期的西行求法
三 道安对中国佛教的疑惑
第三节 鸠摩罗什长安弘法前的环境因素
一 前后秦政权的崇佛与稳定的政治环境
二 道安时代的长安佛学和优秀僧人团基础
三 吕光西征与鸠摩罗什东来的历史原因再探
四 鸠摩罗什优秀的综合素质
第四章 鸠摩罗什长安弘法的个性品质及文化碰撞
第一节 鸠摩罗什与姚兴政权的关系
一 鸠摩罗什早年的政教关系
二 姚兴政权对鸠摩罗什及其弟子的政治利用
三 鸩摩罗什对姚兴政权的态度
第二节 鸠摩罗什与长安僧团的关系
一 以鸠摩罗什为中心的长安僧团的建立
二 鸠摩罗什对僧官机构的制约
第三节 鸠摩罗什与西域僧人团的关系
一 鸠摩罗什与昙摩耶舍、弗若多罗和昙摩流支的关系
二 佛驮跋陀罗与鸠摩罗什僧团的关系
第四节 鸠摩罗什破戒的思想渊源与历史影响
一 鸠摩罗什破戒的思想渊源
二 破戒的历史影响
第五节 鸠摩罗什的道术利用
一 早期印度、西域传教者与神异道术
二 鸠摩罗什学习的神异道术
三 鸠摩罗什对神异道术的利用
第五章 中观学说的输入及其产生的文化冲击
第一节 中观理论和般若思想的输入
一 中观学派四论的翻译
二 般若类经典的重译和新译
三 鸠摩罗什的印度般若思想
第二节 鸠摩罗什与慧远的对话
一 鸠摩罗什与慧远思想的比较
二 两者思想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僧叡对印度般若思想的辨疑
一 僧叡对印度般若学的学习
二 僧叡对印度般若学的疑问
第四节 《肇论》体现了中印佛教文化的糅合
一 《物不迁论》与中印思想的结合
二 《不真空论》体现的中印哲学思想
三 《般若无知论》对中印思想的糅合
四 《涅檠无名论》的哲学转向
五 僧肇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节 从般若空到涅槃有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发生的重大转变
一 佛教思潮从般若空到涅檠有的重大转变
二 转变原因的考察
第六节 三论学的兴衰
一 南北朝时期三论学的兴盛
二 吉藏对中观理论的发展
三 三论宗在唐代初期的衰落
第六章 经典译本的中国流传与演变
第一节 《金刚经》的译传及其在中国的命运演变
一 《金刚经》在印度的产生和流传
二 鸠摩罗什版本的流传
三 禅宗对《金刚经》的选择和改造
四 《金刚经》在唐代的流行
第二节 《成实论》的传入与成实学派的兴衰
一 《成实论》的传入
二 《成实论》在中国的流传
三 南北朝《成实论》兴盛的原因分析
四 唐初成实学派的衰微
第三节 《法华经》的流传及其对天台宗的影响
一 《法华经》的印度产生和影响
二 《法华经》在南北朝时期的流传
三 天台宗对《法华经》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四 隋唐时期《法华经》的流传
第四节 从《维摩诘经》看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 《维摩诘经》在印度形成
二 鸠摩罗什译本的流行
三 南北朝时期的维摩信仰和形象改造
四 唐宋士大夫与维摩信仰
第五节 鸠摩罗什所传禅法戒律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一 鸠摩罗什传授的禅经及其影响
二 鸠摩罗什与《十诵律》的传承
第七章 超人间信仰的译传及其与中国文化的适应、融合
第一节 印度观音信仰的输入、传播及其创新
一 印度观音信仰的渊源和输入
二 观音信仰的早期传播
三 齐梁时期的观音信仰
四 北朝时期的观音信仰
五 观音信仰类疑伪经的形成
六 观音性别的演变和香山大悲菩萨的出现
第二节 阿弥陀经向中国的输入与演变
一 《阿弥陀经》的域外渊源
二 鸠摩罗什与《阿弥陀经》的中国译传
三 从无量寿到阿弥陀称号的转变
四 隋唐时代的阿弥陀信仰
第三节 弥勒信仰在中国的发展和变异
一 印度、中亚的弥勒信仰和下生经的形成
二 南北朝时期的弥勒下生信仰
三 弥勒信仰衰落与中国民众的反叛运动
四 武则天对弥勒下生信仰的利用
五 宋代布袋和尚与大肚弥勒形象的出现
第八章 从鸠摩罗什长安弘法看印度佛教向中国输入的特性
第一节 从需求碰撞到吸收改造印度佛教输人中国的基本法则
一 需要与契机文化输入的前提
二 碰撞与吸收
三 文化的改造与融合
第二节 媒介、环境与方法印度佛教输入中国的因子
一 高僧在中印佛教文化交往中的媒介作用
二 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内地的社会历史环境
三 印度佛教输入中国内地的方法
第三节 印度佛教输入的持续性、时代性和整体性
一 印度佛教向中国输入的持续性特征
二 中国佛教发展的时代性和整体性特征
第四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原则
一 中华主体文化的稳定性
二 对印度佛教的选择和改造
三 中国主流文化人文精神的保持
四 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
五 关于文明交往中的不平衡性法则
第九章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
第一节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的贡献
一 开创新纪元的译经大师
二 鸠摩罗什的般若思想对中国佛教哲学发展的影响
三 国家译场的建立和僧官制度的形成
四 促进了大乘佛教的发展
五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佛学人才
六 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对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