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最是书香

書城自編碼: 281296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陈华文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11928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16-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3/11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6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售價:NT$ 391.0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售價:NT$ 447.0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NT$ 381.0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NT$ 335.0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NT$ 447.0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NT$ 391.0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4
《 夜航船上(开卷书坊第六辑) 》
+

NT$ 562
《 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
+

NT$ 270
《 出书记 》
+

NT$ 326
《 不日记 》
+

NT$ 224
《 袁鹰散文集 生正逢辰 》
+

NT$ 332
《 月明珠还 》
編輯推薦:
*是书香知识分子的精神之光,作家作品的人文之魅,外国文学的审美之维,海外学人的中国之思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文学与文化评论集,旨在为全民阅读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导向和借鉴作用。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包括民国校长、学术大师、文艺名流等)的精神之光;第二部分叙述了当代知名作家(包括梁晓声、王安忆、莫言、陈忠实等)作品中的人文魅力;第三部分展示了数位外国著名作家(包括托尔斯泰、阿列克谢耶维奇、村上春树等)作品的审美维度;第四部分叙述了多位汉学家(包括费正清、史景迁、何伟、苏立文等)对中国社会、环境、艺术等方面的思考。
關於作者:
陈华文,湖北汉川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目前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职。专注书评随笔的写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书屋》等报刊。多次获得写作奖项,著有《大地文心:地学文化实践与探索》。
目錄
序言:书香中的阅读
知识分子的精神之光
民国校长:大学之魂今安在
学术大师:为何成群而来
精神贵族:点亮中国文化星河
文艺名流:与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梁启超:一生善变的秘密
王国维:国学大师的生命绝唱
梁漱溟:特立独行的中国大儒
冯友兰:穿越历史时空的中国哲学
金岳霖:率性、可爱的哲学家
罗家伦:雷厉风行的教育家
宗白华:中国美学的燃灯者
张伯驹:大收藏家的生命境界
梁思成:毕生追逐的民族建筑梦
何兆武:民国年代的求学生活
作家作品的人文之魅
梁晓声:文学担当与家国情怀
王安忆:扎根生活的创作最有魅力
莫 言:民间立场与乡土情怀
张 炜:跋涉在文学高原
池 莉:立足小人物的文学叙事
迟子建:真诚的文学传递人间温情
格 非:最好的作品永远在创作中
孙 犁:读书人的精神榜样
夏志清:感时忧国的文学人生
王 蒙:人间何曾有天机
陈忠实:文学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贾平凹:重拾传统文化的诚挚表达
韩少功:知识青年命运的时代书写
熊召政:在历史文化的沃土上沉思
方 方:革命之于一座城的血与痛
刘震云:不容忘却的民族记忆
阎连科:乡土社会转型的心灵史
严歌苓:每一种卑微的牺牲都有尊严
外国文学的审美之维
托尔斯泰:绝笔之作谈了些什么
马尔克斯:拉美文学的守望者
莫迪亚诺:唤醒人类对命运的记忆
阿列克谢耶维奇: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村上春树:生命的闲雅与淡定
奥克利:非洲文学的立体呈现
海外学人的中国之思
费正清:一生痴迷研究中国
史景迁:传播中国故事的汉学家
托 尼:农业、农民、农村与国家命运
伊懋可:大象在中国北方是如何退场的
斯波义信:日本学者笔下的中国都市
易社强:中国大学的人文丰碑
何 伟:美国外教眼中的转型中国
比尔波特:美国汉学家眼里的黄河
福开森:探究中国艺术的魅力
高居翰:丹青世界寻找消失的园林
苏立文:东西方艺术的纷繁际会
后记
內容試閱
何伟:美国外教眼中的转型中国
在大多数美国人眼里,中国一直新鲜而陌生。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很多美国人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以中国题材创作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江城》(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曾引起巨大的轰动,这到底是怎样一部作品呢?一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曾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1996年参加美中友好志愿者组织深入中国腹地,在重庆涪陵师专担任了两年英语老师。《江城》记录的就是作者这段时间的工作生活经历。作者前往的涪陵是一个闭塞的西南小城,几乎没有外国人来过,他的出现让当地人极为好奇。作者积极和当地百姓接触,在与各色人等的仔细而准确的社会学家式观察中,他用《江城》绘制了一幅那个时期中国西南小城的社会景象,他通过大学教学、城市生活、风土人情、历史传说、旅行见闻、山河风貌等几个方面的叙述,折射出草根人物们在改革过程中的命运沉浮。著名历史学者余英时赞道: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在中国长江边,从上游到下游坐落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城市,这些沿江而建的城市,习惯上被叫做江城。涪陵位于乌江和长江的汇合处,也被称为江城。海斯勒1996年来到中国之时,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时,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加速,中国社会从农村到城镇,都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抱着好奇的眼光,详细记录了当时涪陵这座小城的风貌。涪陵依山而建,没有自行车。在其他方面,则跟中国的小城镇十分相似吵闹、繁忙、肮脏、拥挤,车辆蜿蜒而行,行人擦肩而过;店铺内人头攒动,货物琳琅满目,大街上的宣传标语比比皆是;没有交通信号灯,司机们不断地鸣笛,电视机的声音震天响,人们的砍价声此起彼伏;要道旁的树木灰头土脸,积满煤灰的树叶一片灰白,同样的灰白覆盖了整座城市。脏、乱、差几乎是当时中国内地绝大多数城镇的代名词。不仅海斯勒有如此的印象,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记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涪陵和其他城市一样,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他在最后一章回到涪陵中发出了感叹。作者2002年故地重游,先前碎石路、烂泥路变成柏油马路。以水运为主的交通被高速公路取代,无数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人们的穿着打扮和纽约无异。改革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变迁,也给人民带来实惠。四川东部沿江而建的城镇边上,有一群人叫棒棒军。 海斯勒在美国生活长大,当见到现代社会还有人依靠繁重的体力维持生计时,他非常惊讶,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棒棒军存在有其自身的理由:江边川流不息的货船,有大量货物需要卸货,可是陡峭的江边,根本就没有办法采用机械力量进行操作,于是棒棒军就有市场了。对于棒棒军,他是持同情态度的。因为每个棒棒军的后面,都有一家老小等待他们去养育。棒棒军在作者笔下显得非常快乐,他们喜欢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尽管没有统一的组织,他们常常无拘无束地欢笑,或者快活地说脏话、随意地讲各种段子。深处底层的人们,没有美国式的养老保险,但是他们对生活依然持乐观态度,这给作者内心带来阵阵的感动。从棒棒军的生活经历中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坚韧、最能吃苦、最有耐力的人民。二海斯勒在前往涪陵之前,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求学,主修英语文学并且获得硕士学位。来到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给英语专业学生讲授英美文学。作为美国来的外教,当时在不算大的校园里引起轰动。为了迎接他的到来,当时政府主要负责人、学校领导和其他大大小小的干部,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这让年轻的作者受宠若惊,更准确地说是有些不自在。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受到高规格的待遇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这样的排场有些过头。在一次表彰仪式上,作者应邀在主席台前就坐,享受地方领导人的待遇,给受表彰者颁奖。当时由于天气炎热,作者穿着短裤,在给别人颁奖时,他都不敢站直,生怕台下的师生看见自己的短裤。这次有趣的经历,作者在书中进行了叙述。为了照顾好外教的生活起居,学校也花费了心思,把海斯勒安排到学校最好的一栋公寓居住,而这栋公寓住的全是校领导和高职称的教授们。当时空调在这座城市属于奢侈品,但是校领导还是慷慨给予。此外,为了他能尽快适应中国生活,还配备了汉语教师,开小灶进行辅导。不管什么类型的聚餐聚会,学校都会热情地邀请作者出席,起初作者还觉得新鲜,时间长了这实在是一种干扰。海斯勒后来委婉地拒绝了校方的好意。在他看来,无缘无故的吃喝在中国成为风气,虚伪的相互恭维成为常态,而这些,在美国不可能出现。中国某些传统风俗习惯,对他而言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海斯勒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常常感到惊讶。学生多数来自更加偏远的农村,家庭条件艰苦。但是他们高考中过关斩将,成为光荣的大学生。当时农村孩子上大学,意味着跳出农门,毕业后可以回到家乡中学教书,有一份工资不高但稳定的工作。在作者看来,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远远强过口语水平。他以为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了解甚少,可是经过接触后,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有的学生不仅熟读英美古典文学,还对英美现代文学、先锋派文学都有一定的认识。海斯勒专攻方向是古典英语文学,对现当代文学知识的掌握甚至少于这些中国农村来的大学生,这使他不免有些惭愧。作者认为,有些中国大学生英语文学知识储备和美国大学生比较,丝毫也不逊色。在英语文学教学课堂上,莎士比亚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海斯勒为了讲解莎士比亚的作品费劲了心思。讲解《哈姆雷特》的时候,他把几个班分成十一个小组,经过一天的准备后,学生们在教室里表演这部戏剧。学生平时极为害羞,表演使他们改变了模样,每一个动作都做过了头,每一个表情都极为夸张。海斯勒在看学生的表演时,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学生们的表演为什么夸张?他认为:这也许跟中国传统戏剧影响有关,在中国古代戏剧中,演员表演的动作很是夸张。任何一种外来的文化,在中国进行传播过程中,都会逐渐融入本土文化特色,慢慢地富有中国特色。在他的回忆中,与学生相处的过程是轻松愉快的,这些大学生单纯又有理想,而理想好像又是那么飘忽不定,说不清道不明。三体育锻炼对于美国人而言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少把体育锻炼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而当时的中国却常常异化体育的概念。在任教的日子里,一次长跑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当地政府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长跑比赛,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长跑比赛增强人民的体质,另一方面是为了捞一把体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政绩。当时作者抱着好玩的心态,参加了四公里的长跑比赛。这个长度在作者眼里,根本就算不上长跑,甚至连中跑都算不上。在尘土飞扬的路面上,他和无数健儿奔跑,由于体能尚好,毫不费劲就跑到终点,并且轻松获得长跑冠军!而获得亚军的则是体育系的大学生。作者夺冠后,在当地引发各种议论,有的媒体说这是中美友谊的比赛,还有媒体说让美国人夺冠,中国人的颜面往哪里搁?海斯勒没有想到普通的体育运动引发媒体的多种声音,这让他倍感惊讶。作者认为:运动就是运动,与其他因素无关。旅行是美国人热衷的一种生活方式,多数美国人努力工作,就是为攒足了钱旅行。在涪陵任教期间,海斯勒每月有一千元的工资(其他老师不到四百元),这足够他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游走。在《江城》一书中,记录了他暑假期间到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旅行的故事。作为有钱的外国人,他本来可以坐软卧出行,一想到软卧里尽是干部、大腹便便的商人和有钱人,他就没有兴致,于是干脆睡硬卧。海斯勒来到陕西榆林,发现这里尽是黄土,不免感叹中国疆域的辽阔。看到用夯土垒成的古长城遗迹,他联想到古代战场的刀光剑影。他从西安到新疆的路上,途经古丝绸之路,似乎重温了古代中国的商贸繁华景象。从新疆返回四川的路上,海斯勒很倒霉没有买到卧铺票,甚至连一张坐票都没有买到,于是他只好站在火车里,历经五十个小时抵达成都。这次火车旅行,他深切体会到这个人口大国的名不虚传,在和乘客聊天的过程中,他发现全中国人谈的最多的就是金钱,他不止一次地被人问道:你每个月工资有多少?问人家收入在中国属于常态,而他却无法理解,甚至有些反感,后来他明白了:发展中的中国,人们处处需要金钱,处处离不开金钱。海斯勒在《江城》一书中,用美国人的思考方式和写作风格,以涪陵这个小城为切入点,酣畅淋漓地描绘了转型时期中国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梦想和价值观。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离我们并不遥远,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的快乐和自信、伤痛与隐忧、变迁与发展都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如同滔滔的长江之水涌入新世纪。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