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国学传统

書城自編碼: 279546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张岱年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26826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4-2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65/36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艺术通识课:世界音乐史+世界绘画史+世界建筑史(全3册)
《 艺术通识课:世界音乐史+世界绘画史+世界建筑史(全3册) 》

售價:NT$ 1646.0
智能无人集群——改变未来战争的颠覆性力量
《 智能无人集群——改变未来战争的颠覆性力量 》

售價:NT$ 773.0
C++高性能编程
《 C++高性能编程 》

售價:NT$ 829.0
时刻人文·南国多秀士——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
《 时刻人文·南国多秀士——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 》

售價:NT$ 549.0
色铅笔基础技法综合教程 从入门到精通
《 色铅笔基础技法综合教程 从入门到精通 》

售價:NT$ 223.0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思库文丛·学术馆)
《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思库文丛·学术馆) 》

售價:NT$ 493.0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

售價:NT$ 605.0
万物互联算法、方法、技术和观点
《 万物互联算法、方法、技术和观点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6
《 大好河山可骑驴(独家附赠超大尺寸仕女图) 》
+

NT$ 293
《 审判:卡夫卡经典代表作 》
+

NT$ 285
《 西方哲学精神探源 》
+

NT$ 585
《 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
+

NT$ 743
《 梁羽生妙评民国诗词 》
+

NT$ 510
《 银子:一部生活史 》
編輯推薦:
《中国国学传统》从探寻人类生活基本问题出发,解读中国国学的优良传统及核心价值。让现代人既能找到作为中国人的根脉,又能看到中国文化及个人的出路;既理清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也架起了国学传统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国学传统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內容簡介:
《中国国学传统》是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杰出国学大师张岱年唯一一部国学普及代表作,也是第一次系统地面世。它以向历史借鉴智慧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从探寻人类生活基本问题出发,解读中国国学的优良传统及核心价值。它在中国人五千年的历程中爬梳剔抉,把国学的精华复活在当代人的面前,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浸透着一代国学大师的睿智灼见,是中国经典国学智慧与当今精神生活所需的融会贯通。中国文化强调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中心地位,它以人开篇,进而讲解了文、智、儒、道等内容。让现代人既能找到作为中国人的根脉,又能看到中国文化及个人的出路;既理清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也架起了国学传统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国学传统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關於作者:
张岱年,中国哲学家、文化学家、国学大师。早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长期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现代国学大师的代表。他早年以《中国哲学大纲》确立了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晚年以《中国文化精神》彰显了他在中国文化研究与普及的水准,《中国国学传统》是他作为国学大师的唯一一部国学普及性著作。
目錄
目录
序 国学的现代意义
第一章 人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人学思想
第二节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人格观念
第三节 中国哲学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
第四节 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五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
第六节 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第七节 中国传统中的人伦与独立人格
第八节 中国古代的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
第九节 中国传统中的生命与道德
第二章 文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发展规律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与基本精神
第三节 中国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第四节 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
第五节 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及更新
第六节 中国文化的改造与复兴
第七节 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前瞻
第三章 智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源流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
第四节 中国哲学关于理性的学说
第五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
第四章 儒
第一节 孔子与中国文化
第二节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易大传》的哲学智慧
第四节 张载思想的核心价值
第五节 宋明理学的得失
第六节 王船山哲学的基本精神
第七节 儒家学说与中国的现代化
第五章 道
第一节 老子的道
第二节 庄子的心灵境界
第三节 道家生存观
第四节 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后记 说国学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人第八节中国古代的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是现在常用的名词,在古代虽没有这类名词,却也认识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区别。《管子》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实,衣食足,是物质生活的内容;知礼节,知荣辱,是精神生活的内容。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饱食暖衣是物质生活,教以人伦是精神生活,这种区别还是明显的。《管子》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表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孟子也说: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步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唯救民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也承认必须先解决物质生活的问题。但是孟子又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就是说,物质生活是提高精神生活的必要条件,而非其充足条件。物质生活问题解决了,精神生活可能很缺乏。孟子所谓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也是符合事实的。古代儒家承认物质生活的重要。孔子论为邦之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以足食为首。《礼记礼运》肯定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是儒家认为精神生活是更有价值的。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更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同上书,《学而》),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之训(同上书,《卫灵公》),都是强调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孔子称赞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同上书,《雍也》)就是说,颜渊虽然过着贫苦的物质生活,却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所以是值得赞扬的。颜子一箪食,一瓢饮,还有一箪之食、一瓢之饮,如果连一箪之食、一瓢之饮也没有,那又当如何呢?孔子厄于陈蔡,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史记孔子世家》)。这就证明,一定程度的物质生活还是必要的。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精神生活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点。如果一个人毫无精神生活,那就与其他动物没有区别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的精神生活比较丰富高尚,有的精神生活则比较平淡。中国古代哲学家特别注重提高精神生活。不同程度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具有不同的精神境界,人们的精神境界有高低、深浅之分。先秦哲学中,关于人生的精神境界谈论较多的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里略述孔、孟、老、庄关于精神境界的思想。孔子自述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从心所欲不逾矩即情感与道德原则完全符合毫无勉强,这是孔子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孔子又自述为人的态度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这是孔子在楚国时讲的,当时年未七十。孔子又对颜渊、子路言志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同上书,《公冶长》)这老安少怀表现了孔子泛爱众的仁心。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但是孔子认为还有比仁更高的境界,就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的境界。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即以最有益于广大人民的道德实践为最高境界。孔子所讲的最高境界,虽然极其崇高,但朴实无华。孟子讲自己的精神境界,则表现了玄想的倾向。孟子提出浩然之气,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孟子公孙丑上》)这所谓气指一种状态,浩然之气指一种广大开阔的精神状态。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即感觉到自己的胸中之气扩展开阔,充满于天地之间,即与万物合而为一。孟子又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同上书,《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即万物与我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大我。孟子又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同上)上下与天地同流,即与天地生成万物的过程相互契合。孟子谈论修养的最高境界,再三从自我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立论,这与孔子只讲人际关系不同了。孟子的精神境界表现了浩大的心胸,也表现了神秘主义倾向。老子以无为为人生的最高原则,宣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任其自然。《老子》上下篇中关于精神境界的论述不甚显豁;《庄子天下》论述关尹、老聃之学,所讲却比较显明。《天下》云: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以本为精,以物为粗,即超脱普通事物,而研求事物的本根。澹然独与神明居,即独具最高的智慧。这表现了《庄子》五千言的基本态度。庄子对于精神境界有详细的论述。庄子一方面宣扬齐物,否认了价值差别的客观性;一方面又表现了厌世的情绪,希求游乎尘垢之外。庄子认为: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同上书,《秋水》)这是齐物观点。但在与惠施的一次谈话中,庄子以鹓鹄自比:夫鹓鹄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同上)又强调了严格的价值选择。在《逍遥游》篇中,以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与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的斥相比。接着论列不同的人品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所谓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指普通做官的人,这是境界不高的;宋荣子即宋钘不以毁誉为荣辱,有独立的气概;列子御风而游,而仍有所待。唯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这是庄子所讲的最高精神境界。庄子的这种精神境界,亦称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从齐寿殇、等大小立论的。天地虽久,亦可以说与我并生;万物虽多,亦可以说与我为一。这样就超越了小我,感到与天地同在了。这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境界。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孟子所谓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基本相似。但孟子所讲是以道德实践为基础的,其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庄子则主张忘年忘义(《庄子齐物论》),这就大不相同了。孟、庄所讲的最高精神境界,都包含主观的浮夸的倾向。孟子所谓诰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事实上一个人的气是有限的,何能充塞于天地之间?万物皆备于我,我作为个体也是有限的,如何能兼备万物?人可以扩大胸怀,爱人爱物,但是无论如何,个人与万物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至于上下与天地同流,更只是主观愿望了。庄子讲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由此论证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实则太山大于毫末、彭祖寿于殇子,还是确定的事实。天地长久,人生短暂;万物繁多,物我有别,还是必须承认的。孟子、庄子论人生最高境界,未免陷于玄远,但是两家论人生修养,也有比较切实的言论。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对于亲、民、物,指不同的态度。亲亲是对于父母的态度;一视同仁是对于人民的态度;泛爱万物是对于物的态度。庄子论生活应无情云: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庄子德充符》)不以好恶内伤其身是道家修养论的基本原则。宋代理学家受孟子、庄子的影响,也常常将精神生活与天地万物联系起来。张载讲大心体物,他说: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以闻见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正蒙大心》)又说:合内外,平物我,此见道之大端。(《语录》)这即以物我合一为最高境界。程颢讲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程氏遗书》卷二上)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同上)这是主张超越小我,以天地万物的全体作为大我。但天地广阔,万物繁多,如何把天地万物都看做自己,对于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感同身受呢?难免陷于空虚无实。张载、程颢也有比较切实的议论。张载所著《西铭》云:乾称父,坤称母,予慈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里以天地为父母,即认为人是天地所产生的,予兹藐焉,承认自己是藐小的。以人民为同胞,以万物为相与。物吾与也与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是有一定区别的。承认万物都是吾的伴侣,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程颢《答横渠书》云: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以廓然大公为精神修养的中心原则,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冯友兰先生在所著《新原人》中详细论述了人生境界,以天地境界为最高境界。在一个意义上讲,孟子所谓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可以说是天地境界;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亦是天地境界。但是如此意义的天地境界未免虚而不实,陷于神秘主义。从另一意义来讲,凡对于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亦即人与天地的关系有所认识,而超拔于流俗的考虑之外的,亦可谓为天地境界。如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即对于宇宙大化有深刻的认识;孟子说圣人之于天道也(《孟子尽心下》),以为达于天道为圣人的境界。庄子所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即游心于无穷的宇宙而超拔于流俗的考虑之外,这些都可以说达到了天地境界。这一意义的天地境界是比较踏实的。以上略说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的学说的几种类型,虽然都是过去的了,但仍然是值得参照、值得研究的。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不但有物质生活,而且有精神生活,不但追求本能的满足,而且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价值。真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善是适当处理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美是超乎本能的愉悦之感。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摆脱了阶级剥削与不平等的权力压迫,应能逐渐消灭卑鄙与野蛮。人们应能实现高尚的精神生活。今天的社会中,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还比较流行,这些都是缺乏精神生活的表现。古代哲学家力求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的言论,仍然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