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唐盛唐衰(4):龙游浅水

書城自編碼: 278104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古月
國際書號(ISBN): 9787113212698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3-1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8/20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NT$ 308.0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NT$ 202.0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NT$ 554.0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售價:NT$ 381.0
黄金圈法则
《 黄金圈法则 》

售價:NT$ 437.0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售價:NT$ 549.0
华尔街幽灵:一位股票投资大师的告白
《 华尔街幽灵:一位股票投资大师的告白 》

售價:NT$ 447.0
人生幸好有快乐(一代大师梁实秋至诚分享八十余年的快乐哲学!)
《 人生幸好有快乐(一代大师梁实秋至诚分享八十余年的快乐哲学!) 》

售價:NT$ 30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3
《 国粹图典-纹样 》
+

NT$ 1080
《 唐盛唐衰(套装共5册) 》
+

NT$ 270
《 唐盛唐衰(5):晚唐血泪 》
+

NT$ 270
《 唐盛唐衰(3):凤舞九天 》
+

NT$ 270
《 唐盛唐衰(2):贞观长歌 》
+

NT$ 270
《 唐盛唐衰(1):秦王破阵 》
編輯推薦:
驰骋古今,畅游庙堂江湖;剖析人性,再观盛衰之道。帝王将相,前车之鉴;此书如镜,映人功过。兴对亡,盛对衰,古往对今来。荒淫对勤政,酷法对仁怀。定六合,平四海,隋殁对唐开。明镜太宗喜,弄獐明皇爱。安史之乱社稷忧,黄巢起义江山坏。

盛衰循环如春秋之交替,兴亡轮转似日月之瓜代。这盛衰的道理看似浅显,人们却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周武王在牧野逼纣王自焚,继承尧舜禹汤的优良传统建立盛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各路诸侯拥兵自重,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嬴政灭六国,天下一统,却被一个小小的亭长夺了江山;杨坚的出现完成南北统一,中华帝国再次进入盛世,但他死后十几年间,家底儿就被儿子败得精光;老李家从老杨家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缔造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即使是这样的盛世仍然逃不出盛极而衰的命运

成败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吹散厚厚的尘埃,展开讲述盛衰兴亡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回到一千五百年前,尽量擦掉成功者撰写历史时对自己的粉饰和对失败者的抹黑,还原最真实的风流人物,细细体会其中的盛衰之道。古月,当代颇具代表性的新历史作家,耗时五年,终于完成了五卷本唐盛唐衰系列,全书百万余字,堪称巨著,完整再现了三
內容簡介:
安禄山带领数十万虎豹豺狼直下中原,中华大地顿时沸腾起来,首先面对兵锋的河北地区几乎只有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带着几个将领坚守,不过安禄山的好日子没过几天便陷入困境,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让安禄山摆脱困境的人竟然是他最大的仇敌杨国忠!
奸臣作梗,使得大唐蒙难、皇帝蒙羞,李隆基惶惶如丧家犬般逃出京城长安,在马嵬驿留下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经过七年多的抗战,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但它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可以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巨大影响,史学家司马光是这样评价的: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除了司马光的评价,杜甫也写了催人泪下的诗《无家别》!(诗文内容请翻看正文。)
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由盛转衰,并且又出现新的两大难题藩镇割据、外敌入侵。资质平庸的代宗李豫性格懦弱,用人又频频失误,宰相竟然是贪腐的大老虎,家中财物不计其数,仅仅胡椒就藏了八百石之多。
李豫之后,德宗李适即位,继承先皇优点,克服先皇弊端,一些列动作使得朝廷内外欢欣鼓舞,大家终于看到安史之乱后唐朝再次振兴的希望,然而


附大事年表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公元756年,潼关、灵宝之战,哥舒翰大败
公元756年,李隆基逃出长安,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兵变
公元756年,李亨即位
公元757年,安禄山被杀
公元757年,唐军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1年,史思明被杀
公元762年,李隆基驾崩
公元762年,李亨驾崩
公元762年,李豫即位
公元763年,吐蕃入侵,李豫逃出长安
公元765年,郭子仪单骑退敌
公元779年,李豫驾崩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
公元781年,郭子仪去世
公元783年,发生泾师之变,李适逃出长安
公元784年,颜真卿被害
公元805年,李适驾崩
關於作者:
古月,原名胡超凡,酷爱经、史、子、集,长期研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文风别具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尤其擅长以简洁生动的文字、神采飞扬的叙事笔法讲述通俗历史故事,是当代颇具代表性的新历史作家。作者耗时五年,终于完成了五卷本唐盛唐衰系列,全书百万余字,堪称巨著,完整再现了三百年大唐帝国气势磅礴的恢宏传奇。
目錄
第一章 安史之乱
仓促备战 002
书生发怒 005
悲喜交加 007
常山之战 010
防不胜防 013
潼关、灵宝之战 015
长恨歌 019
肃宗即位 025
长安大侠 029
猛将张巡 031
天赐高人 034
纸上谈兵 037
瞎眼皇帝 039
全面反击 041
咬碎钢牙 044
收复长安 047
李泌归山 050
收复洛阳 053
父子重逢 055
反复无常 057
果然反复无常 060
史乱 061
禽兽不如 064
斗智 068
斗勇 071
若隐若现 073
柳暗花明 075
二帝陨落 077
权力过渡 080
叛乱终息 082
安史之乱的影响 084
第二章 内忧外患
隐患 088
逃难皇帝 090
仆固怀恩之反 093
名将之憾 095
怒斩兵痞 096
强敌再袭 098
一人之力 100
皇帝的宽容 102
恶人还得恶人磨 106
胡椒八百石 109
内忧外患 111
委屈的皇帝 115

第三章 后劲乏力
新皇新气象 118
称职又不称职的宰相 120
神童刘晏 124
世袭 126
府门大开的王爷 129
恶相之死 131
攻其所必救 133
悲剧 135
兄弟 138
复古 139
泾师之变 143
落难的原因 146
命不该绝 148
真诚还是愚蠢 151
自我批评 153
再次逃难 155
此消彼长 157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159
收复长安 161
不朽的颜体 165
知人善任 167
不战而屈人之兵 170
单刀赴会 173
用兵如神 175
会盟 178
伴君如伴虎 181
耿直的农民 184
为君难,为臣不易 186
晚节不保 188
宰相与法 190
好人之所恶 193
人才流失 197
后劲乏力 199

后 记
內容試閱
安史之乱
主角:安禄山、郭子仪
配角:李隆基、李亨、李光弼、史思明、颜真卿、颜杲卿、李泌、李俶、李倓、李辅国、张良娣、程元振等
事件:震铄古今的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蓄谋已久的安禄山带领数十万虎豹豺狼直下中原,中华大地顿时沸腾起来,首先面对兵锋的河北地区几乎只有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带着几个将领坚守,其它郡县瞬间被安禄山收入囊中。手忙脚乱的唐玄宗李隆基仓促间组织的防守效果并不理想,安禄山肆无忌惮地摧残着大唐,不过还好大唐根基雄厚,很快便稳住阵脚,安禄山随之陷入困境,然而,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让安禄山摆脱困境的人竟然是他最大的仇敌杨国忠!
奸臣作梗,使得大唐蒙难、皇帝蒙羞,李隆基惶惶如丧家犬般逃出京城长安,在马嵬驿留下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马嵬驿事件之后,太子李亨与父亲挥泪告别,组织人马平叛,最终,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复了大好河山。
安禄山的叛乱平息了,史思明的叛乱也平息了,这场叛乱算是过去了,但它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可以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巨大影响,史学家司马光是这样评价的: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仓促备战
公元755年,手握重兵的安禄山发动叛乱,大唐朝野震动,唐玄宗李隆基的心中如同打翻五味瓶一般,一位自己如此重用、如此厚爱的大臣竟然跟自己翻了脸。
到底错在哪里?
此刻的李隆基已经没有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安禄山那号称二十万的大军正兵分多路袭击中原,当务之急是召集群臣开会,商讨对策。
够级别的大臣很快到齐了,大家闹哄哄地议论着安禄山这人不厚道,皇帝对他那么好,他竟然还能干出这样缺德的事儿,大骂安禄山的同时也都神色慌张,这般文臣这辈子还没打过仗,虽然边境战事断断续续,但那离他们太远了,现在安禄山剑锋所指可是长安城啊,那群野蛮人要是真杀过来可如何是好?
几乎所有人的面部表情都痛苦不堪,唯独宰相杨国忠不然,眼瞅着战火即将荼毒大唐,身为宰相的他不但不忧国忧民,反倒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开心,如同刚刚吃了蜜糖一般,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都能从他脸上读到他的心声:我说安禄山要造反吧,皇帝偏偏不信,现在怎么样?事实证明我杨国忠是正确的。(《资治通鉴》记载:杨国忠扬扬有得色。)
杨国忠不紧张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出了皇帝不相信他的这可恶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根本没把安禄山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安禄山不过是个肥胖的小丑,是他妹妹杨贵妃的干儿子,是众多宫女襁褓中的大婴儿......因此,杨国忠大大咧咧地跟李隆基说:陛下不必多虑,安贼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他的手下那么多大唐子弟,一定不会跟他造反的,不出十日,安贼首级必被送至京城。
李隆基看杨国忠拍着胸脯打包票,心里顿时踏实许多。
第二天,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进京见驾,李隆基对这位实战将军十分看重,正好向他询问退敌良策,封常清虽然没像杨国忠那样认为安禄山的脑袋很快会被送到这里,但也表示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敢造反,我把他弄死也就是了。
这下李隆基心里更有底了,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到东京洛阳招募士兵讨伐叛贼。
范阳和平卢两地的节度使原本都是安禄山担任的,现在他叛变了,自然得重新委任节度使,但那些地方都在安禄山的掌控之中,不管谁当节度使都没办法去上任,李隆基任命封常清为两地节度使只是一种许诺。
封常清是位相当了得的将军,要文韬有文韬,要武略有武略,他说他孤身一人带着圣旨到洛阳现场征兵就能破安禄山二十万大军是否就真能破呢?
如果按照封常清预料的那样可能真能破,他认为安禄山的二十万大军不是铁板一块,从各级将领到士兵并不是铁了心地跟着造反,只要大唐官军一到,便会土崩瓦解。
可是,封常清并不知道安禄山为了造反蓄谋已久,军中重要岗位都是安禄山的心腹胡将,而且他还私自训练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极其忠心的队伍,这支队伍称为曳落河。
曳落河这个词是突厥语音译过来的,翻译成汉语就是壮士的意思,这支壮士组成的队伍足足有八千人,这八千人都不是汉人,是同罗、奚、契丹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
为了让曳落河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安禄山给他们提供极其优越的待遇,还将他们收为义子,这样一来,这支队伍除了跟安禄山有工作关系之外,还跟他有了亲情,这亲情虽不是真的亲情,但对作战还是会有很大帮助。
封常清并不了解叛军的基本情况,因此才敢于孤身一人镇守洛阳,令大家比较高兴的是,封常清在洛阳的工作开展得极其顺利,十天时间征兵六万,洛阳作为东京绝对是座坚城,有六万人镇守应该可以抵挡叛军冲击,有了这层保障,李隆基可以安心进行第二阶段部署。
第二阶段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泄愤,安禄山远在范阳,但他的儿子安庆宗一直在京城做官,安禄山造反之前为了不让李隆基起疑,一直没把儿子撤回老家,这下安庆宗可就倒霉了,被大骂一通之后砍头示众,他的媳妇荣义郡主也被赐自尽家中。
杀完安庆宗是稍微出了口气,这却会让安禄山那二十万大军来得更凶猛,杀了人家儿子人家能不生气嘛,虽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之时便知道儿子应该是小命不保,但等真的收到死讯时仍然暴跳如雷,为此,李隆基还得继续进行人事调整和军事部署。
这次调整的力度非常大,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程千里为潞州长史,荣王李琬(李隆基的儿子)为兵马大元帅,高仙芝为兵马副元帅。
主将、副将都安排好了,但打仗不能没有士兵啊,虽然有禁军,但那是保护皇帝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派出京城,另外各个节度使手下都有几万兵马,但那些兵也不能抽调过来,他们要跟吐蕃、突厥、南诏等进行长期而艰苦的斗争,此刻为平叛还得新募士兵,还好大唐人口众多,转眼之间一支十多万人的队伍就拉了起来。
李隆基这边积极备战,可仍然赶不上安禄山进攻的步伐,转眼之间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就姓了安,安禄山之所以能打这么快,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安禄山来势凶猛,大有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之势。
第二,安禄山长期担任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区域本来就归他管,现在他带头杀过来,大部分城池望风而降。
第三,中原官民安稳日子过得太久,根本没有战争意识,更谈不上备战,虽然有些守将有节操,但他们的下场大多是为国尽忠。
要说黄河以北地区能给安禄山制造麻烦的也就只有颜家兄弟了,颜杲卿通过诈降的办法稳住安禄山,然后准备敲他闷棍,他的堂弟颜真卿水平更高,早就看出安禄山必反,又知道皇帝不会相信安禄山必反,因此也没向皇帝汇报,而是自己很早就开始做战争准备,即便这样,颜真卿也只能保住一小片区域,安禄山的大军长驱直入,直逼东京洛阳。
叛军快速逼近洛阳,但大多数人并不太担心,因为洛阳有封常清镇守,而且还有六万士兵,这应该足以给叛军重创。
此刻的封常清压力极大,他知道这六万新兵的战斗力比没有强点儿不多,但能有什么办法呢?有就比没有强呗,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把新兵派上前线,结果由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率领的叛军先锋部队轻而易举便把唐朝新兵打得七零八落,这一仗下来,封常清更加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叛军情况并非自己开始预料的那样,看来这仗不好打,不好打也得打啊。
唐军数战数败之后,叛军终于攻陷洛阳,这下洛阳城可遭殃了,这些胡兵根本不知道同情心三个字怎么写,见到男人就杀,见到女人就强暴,见到东西就抢,抢不走的就砸。封常清又尽力反击了两次,结果每次都以大败而告终,最终只得落荒而逃。
洛阳失守对大唐打击极大,无节操的地方官员干脆放弃抵抗直接投降,但那些有气节的民族英雄仍然用一腔热血捍卫着大唐的尊严。
封常清战败之后与高仙芝汇合,把胡兵胡将情况如实进行汇报,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叛军兵锋太盛,我们用新兵正面迎击跟送人头没什么区别,现在只能避其锋芒,由主动进攻转为全面防守,虽说我们打不过他们,但要是全力防守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目前最佳防守地点就是潼关,叛军若是攻打长安要经过潼关,我们在那布防定能让叛军寸步难行。
封常清是高仙芝一手提拔起来的,高仙芝对于他的能力再了解不过,这个建议确实可行。
为何说在潼关布防叛军就寸步难行呢?
要是看看潼关的地理条件,您就能明白。
潼关北面是波涛汹涌的黄河,南面是险峻的秦岭,只有中间一条羊肠小道,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高仙芝立刻带兵火速赶往潼关,他们前脚刚进驻潼关,叛军后脚就到了,生猛的胡兵并也不是傻子,一看这地形要想正面攻克潼关几乎不可能,于是退回洛阳。
安禄山大摇大摆走进洛阳之后,立刻就再也不想出来了,洛阳的外城被破坏得一塌糊涂,但内城的各种宫殿没有丝毫损伤,安禄山看着眼前日思夜想的宫殿便想在这歇歇脚,顺便当个皇帝,因此,进攻的势头也减了下来。


书生发怒
经过安禄山这通折腾,李隆基终于有种如梦方醒的感觉,回想自己近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才发现跟历代昏君一般无二,于是长叹一声,将太子李亨叫到身前,说道:朕在位四十多年,厌倦了政务,去年就想把皇位传给你,但赶上各种水灾旱灾,朕不想把灾害留给子孙,想等到收拾完那烂摊子再退位,没想到今年安禄山造反,朕决定把这国家交给你,然后御驾亲征平此叛乱。
要说李隆基当够了皇帝,这事儿很好理解,他这些年看重的只是享受生活,至于至高无上的皇权一点儿都不想使用了,李亨这孩子够老实、够孝顺,让他接班自己就可以完全不用想工作的事情,还能继续过这样的日子,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为何有御驾亲征的想法,这就更好理解了,李隆基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从发动唐隆政变扫除韦氏,到消灭太平公主,大权在握,再后来大唐的文治武功都取得丰硕成果,李隆基的一生顺风顺水,没载过跟头,偏偏到晚年在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安禄山身上载了大跟头,搁谁都堵得慌啊,唯有御驾亲征亲自消灭安禄山才能为自己的一生画上完美的句号。
李隆基要退位,这可吓坏了杨国忠,他明白这个老糊涂的皇帝退位后换个年轻有为的新皇帝可就没那么好糊弄,于是,立刻去找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对她们说:太子向来看咱们老杨家不顺眼,一旦他当上皇帝,咱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三位夫人马上进宫找到杨贵妃,把这情况一说,贵妃也慌了,使出浑身解数请求李隆基不要退休。李隆基虽然经过这次打击明白了很多事情,但好色仍然是他的软肋,面对哭得梨花带雨的杨贵妃,李隆基表示继续当皇帝,也不去前线跟安禄山一较高下了。
看来老杨家的人还真不明白,要想平安无事只有积善行德,否则就算有人能保你一时也无法保你一世。
皇帝没有御驾亲征,但并不影响那些忠君爱国的仁人志士积极平叛,颜真卿这一介书生在外敌入侵之时表现出来的魄力和能力让无数人惊叹。
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前,颜真卿只能做些防御工作,他总不能大张旗鼓地征募士兵,因为他没有募兵这个权利,私自募兵可不是越权这么简单,而是会被当成蓄谋造反株连九族的,现在不同了,李隆基在全国各地设置防御使,这些防御使可以招募军队抵抗胡兵。
颜真卿依靠个人威望,十天时间便招募一万多新兵,虽然战斗力还不行,但经过集训还是可以打打小仗的。
安禄山第一阶段攻击效果非常理想,顺利入主洛阳,为了显示威风,以及震慑那些负隅顽抗的唐军将士,派手下段子光带着李憕、卢奕、蒋清(这三人都是顽强抵抗叛军的大唐官员)的人头到河北(这个河北不是今天的河北省,而是指的黄河以北区域)各郡耍威风。
满腔怒火的颜真卿得知这个消息后,带人突袭叛军,生擒段子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大家对这个书生另眼想看,颜真卿须发皆张,痛斥安禄山和段子光等人的罪行,然后将段子光腰斩,面对如此血淋淋的场面,文弱书生丝毫没有惧意。
腰斩段子光之后,颜真卿用稻草做了三具身体,将李憕、卢奕、蒋清三位英雄的头颅跟稻草尸体缝在一起,收入棺椁厚葬。
河北诸郡中当即就有十多个郡表示响应颜真卿,推他为盟主共同抵抗叛军。这样一来,颜真卿就如同敌人心腹之间的一根钉子,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他们。


悲喜交加
颜真卿的牵制让叛军无比头疼,让他们更头疼的是正面战场上也被唐军迎头痛击。
公元755年冬,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领振武军大败叛军将领高秀岩率领的大同军,然后乘机攻占静边军城(今山西省右玉县)。
这一战意义重大,从虚的方面说,这是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第一次大胜,也可以说是由守转攻的转折点;从实的方面来说,朔方振武军的胜利不但威胁到叛军右翼,而且,如果继续南下的话便可以与长安地区遥相呼应。这样的局面安禄山实在不想看到,于是,立刻派出大同兵马使薛忠义带领大部队抢夺静边军城,郭子仪派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睿、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迎敌。叛军再次大败,七千多骑兵被坑杀,大将周万顷被斩。郭子仪乘胜追击,攻占云中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然后派急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这下大唐的战局立刻就不同了,黄河东部重要军事地区被唐军控制,叛军无法渡河从北部进攻长安。郭子仪的部队蓄势待发,向东北可以威胁安禄山老巢范阳,南下可以袭击洛阳,向东进军可以切断安禄山的退路。
郭子仪军威大振,河北各郡县的信心立刻大幅度提升,颜杲卿积极组织手下准备起兵给安禄山一个惊喜,与此同时,颜真卿从平原(今山东省陵县)派颜杲卿的外甥卢逖与颜杲卿接上了头。
颜杲卿打着安禄山的名头把一群胡将召集起来请他们喝酒,喝完酒之后一刀一个都送去见了阎王,其他诸位大唐官员知道自己手下没有能打仗的兵,只能深挖沟、高筑墙抵挡叛军进攻。
这些文官骑马冲杀是不行,但论起谋略来还真不含糊,他们挖完沟、筑完强开始四处散播谣言:李光弼带领步骑一万为先头部队已经杀过来了,郭子仪的大军随后就到!
原本被安禄山打散的河北诸郡再次抱作一团,二十三个郡中,只有范阳、密云等六个郡在安禄山的控制之下。
安禄山的战略部署完全被破坏,本来他打算不惜一切代价挥师西进攻取潼关,再逼长安,现在看来,还哪有西进的心思啊,必须得先把后方平定再说。
虽然看起来局势对大唐有利,但危险同样也是存在的,安禄山的部队战斗力很强,分些散兵游勇牵制河北诸郡,再派些能征善战的对抗郭子仪,剩下主力部队全力攻打潼关,如果拿下潼关,长安就摆在面前,把大唐朝廷整窝端掉,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多了。
潼关绝对是此次战争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此刻,镇守潼关的人高仙芝、封常清压力很大,这压力不完全是来自安禄山,毕竟对于久经沙场的老将来说防守如此易守难攻的关口还是很有信心的,这压力主要来自监军边令诚,边令诚这太监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仗着自己受皇帝宠爱便飞扬跋扈,高仙芝也是暴脾气,根本不给边令诚面子,睚眦必报的边令诚找个机会回到长安告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一状:封常清涨叛军士气灭我军威风,多次在公开场合夸叛军战斗力强,吓得高仙芝放弃上百里的大好山河,带领部队逃回潼关,把无数城池拱手让给安禄山,另外,他还贪污军粮。
这时,李隆基爱听信小人谗言的毛病又犯了,也不调查取证直接派边令诚去砍高仙芝和封常清的脑袋。
李隆基如此草率也是有原因的,之前封常清拍着胸脯打包票,结果到洛阳就把城给丢了,洛阳城里有数不尽的好东西,因此他痛心疾首。至于高仙芝嘛,之前他为立军功在西域地区制造不少民族矛盾,也把不少战利品揣进自己腰包,李隆基对他早有意见,因此听完边令诚的汇报就直接下了处决令。
边令诚带着圣旨到潼关就把两员名将给砍了。
这二位将军死的确实太冤枉,胜败乃兵家常事,封常清虽然丢了洛阳,但不停地给朝廷打报告,让朝廷不要盲目乐观,应该重新估算叛军战斗值,重新进行战略部署,并且还提出镇守潼关这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建议,应该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高仙芝退守潼关并不是临阵脱逃,这完全是战略调整,由正面进攻转为据险而守,至于说他贪污军粮绝对是冤枉好人,高仙芝对自己的士兵爱护有加,绝不会打军粮的主意。
虽然郭子仪、颜真卿等人给大唐很多惊喜,但临阵斩将并且是高仙芝、封常清这样的大将实在是够悲剧的,这段时期的情况完全可以用悲喜交加来形容。
不过此刻已经没有时间让大家觉得悲或者喜,潼关还得重新任命守将,新守将选好之前只能让河西兵马使李承光暂时统军,大家都知道,李承光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他只能临时顶一顶。
近些年来大唐人才储备极度匮乏,根本就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李隆基左挑右选都没有一个能令其满意的,这时,他只好把目光放在病床上。
李隆基眼巴巴地看着哥舒翰,看得哥舒翰直发毛,心里想:你看我也没用,虽然与公与私我都应该主动请缨前去讨贼,但你看我中风这么严重,生活都快不能自理了,还能打仗吗?
如果哥舒翰不中风的话,还真是个合适人选,他跟安禄山历来不合,矛盾很突出,有次酒席宴上甚至还差点大打出手。但此刻他这中风确实很严重,因此才表示难当重任。
哥舒翰自知这样的身体挑不了这么重的担子,但李隆基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最终,哥舒翰只得拖着病重的身体奔赴潼关。


常山之战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登基,自称大燕皇帝,跟他一起造反那些人成了开国元勋,轻轻松松当上三品大员,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
安禄山终于当上梦寐以求的皇帝,但眼下局面确实够糟心的,颜真卿、颜杲卿哥俩带头跟自己过不去,斩杀多员大将,此刻,颜杲卿的儿子颜泉明正带着李钦凑的人头押解着何千年、高邈等俘虏前去给李隆基报喜,这几个人都是安禄山的爱将,那个李钦凑还是他干儿子。
安禄山恨透了颜杲卿,决定要拿他开刀,于是派出手下最厉害的大将史思明。
说起打仗,多少个颜杲卿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史思明的对手啊,要是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说不定还能抵挡一阵,可惜颜杲卿起兵时间太短,防御工事根本没构筑起来,面对史思明的虎狼之师,颜杲卿只好求助同僚王承业,怎奈这个王承业实在不是个东西,为了把颜杲卿在河北地区取得的功劳据为己有,竟然希望他早点死掉,当然也就不可能派出一兵一卒进行支援。
史思明轻而易举地生擒了颜杲卿的小儿子颜季明,用儿子要挟他投降,颜杲卿丝毫不受影响,全力守城,最后弹尽粮绝,城破被擒。
颜杲卿及其家人、部下被压到洛阳,安禄山心情大好,奚落着五花大绑的颜杲卿:我说小颜啊,你这人人品有问题啊,当初你不过是个小小的范阳户曹,是我提拔你当上判官,没过几年就当上太守,今天竟然好意思辜负我?
呸!颜杲卿狠狠吐了安禄山一口,大骂道,你也配提人品二字,你这杂种胡人原本不过是个放羊娃、偷羊贼,后来能当上三道节度使,不都是圣上的恩惠嘛!你为何还要造反?再说了,我世代为唐臣,官职爵位都是唐朝给的,跟你有何关系?为国讨贼是我应尽的本分,怪我无能被尔等所抓,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少在这说些废话惹大爷生气!
颜杲卿刚骂完,他的部下袁履谦也跟着开骂,这群读书人思路开阔、逻辑清晰、引经据典把安禄山骂得七窍生烟,安禄山最恨别人提他当年放羊、偷羊那段屈辱的往事,暴怒之下,下令把这群俘虏全杀掉,在死亡面前,颜家人没有一个肯屈服的,三十多人全部殉国。
颜杲卿战败对河北地区影响很大,史思明乘势四处出击,多个郡县再次划归叛军名下,当然也有些硬骨头在顽强抵抗,饶阳太守卢全诚面对史思明的重重包围丝毫没有惧意,组织军民共同抗敌。史思明顺势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把前来救援的几路人马全部打退。
这战局真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转眼之间就对大唐明显不利了,为控制住河北地区形势,李隆基让郭子仪兵分两路,一路进攻洛阳,另外一路平定河北。
郭子仪也不会分身术啊,不能同时带两路兵,因此建议让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进攻河北,李隆基赞同郭子仪的建议,于是,李光弼带领一万多步兵、骑兵还有三千弓弩手进入河北。
李光弼的运气还真是好,刚刚到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常山的民间武装力量团练兵便杀死守城胡兵,生擒胡将安思义,出城投降。
李光弼知道这个安思义相当有价值,一刀砍了太浪费,于是玩起心理战,他对安思义说:你知道你跟安禄山造反犯是死罪吧。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呢!再说了安思义也没觉得自己有必要为安禄山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不知道李光弼想干啥。
就在安思义不知如何回答的时候,李光弼接着说道:你是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老将,我的部队你也看到了,能打得过史思明吗?采取什么战术对我有利?如果你的策略对我有用,可免一死。
李光弼知道两军作战情报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不了解史思明的战斗力以及作战习惯,因此才想从安思义身上下点功夫。
安思义听李光弼问完问题,知道活命的机会来了,于是详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将军长途奔袭至此,可以说是人困马乏,如果此时遇到强敌恐怕不容易取胜。(这几句话其实是在委婉地回答李光弼的第一个问题,意思就是说你打不过他。)在下建议将军进驻常山城,做好防御工事,养精蓄锐、以逸待劳,胡人以骑兵为主,不擅长攻城,虽然骁勇善战,但脾气不好,如果他们在这里占不到便宜,士气就会低落,到时将军再找战机定能大获全胜。另外,史思明正在围困饶阳,距此不过二百里,昨天他已经知道您到常山,据我推测,明天早晨他的先锋部队就会到这儿,大军必然尾随其后,将军要做好准备。
安思义的话正合李光弼心意,李光弼当即为其松绑,然后率领大军入城。
史思明听说常山失守,便放弃饶阳转攻常山。叛军先头部队到达常山后发现根本没有机会,只好原地待命,等待大部队到来。很快,史思明的两万铁骑兵临城下。
面对骁勇的胡人骑兵,李光弼早就想好破敌良策,五百弩兵在城墙扫射,一千弩兵分成四组轮射,史思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铁骑变成铁刺猬只好停止进攻,等待步兵增援。
此刻,正有五千叛军步兵披星戴月赶往常山,当地百姓第一时间把这情况汇报给李光弼,李光弼派出两千骑兵和两千步兵消无声息地靠近叛军,就在叛军埋锅造饭的时候,唐军四面杀出,敌人本来就是急行军,都快累散架子了,好不容易等到吃饭的时候可以休息一下,怎成想唐军突然杀到。
这场奇袭战很快结束,叛军几乎全军覆没。
史思明听说步兵被杀光了,自己剩下这些骑兵留在这儿也只能变刺猬,只好退兵。
李光弼趁机收复常山下属各县,分兵驻守。
接下来,李、史二人进入僵持期,李光弼兵少,补给也困难,史思明援军源源不断,补给还轻松,形式对唐军越来越不利。
李光弼一看形势不好,立即向郭子仪求助,郭子仪率领大军来到常山,跟李光弼合兵一处,步兵、骑兵加起来足足有十余万,这些兵将中还有很多是附属于大唐的少数民族国家的蕃兵,这些蕃兵战斗力相当了得,关于这一点很快便会得到证明,郭子仪、李光弼合兵之后就跟史思明交上了火,史思明大败,数员大将被斩于两军阵前。
史思明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郭子仪、李光弼紧随其后,一路下来解放多个被叛军占领的郡县,打到博陵(今河北省定县)的时候,军粮不足,只好回常山补给。
郭子仪、李光弼刚刚回到常山,史思明就卷土重来了,他长途奔袭疲惫不堪,想要休整一下再开战,不过郭子仪可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立即率军突袭,再次大胜。
这样一来,安禄山再也坐不住了,从多处给史思明增派援军。看着眼前的五万大军这其中还有一万同罗兵和曳落河,史思明立刻又信心十足,同罗兵和曳落河的战斗力在当时绝对首屈一指,关键就看将领能否把他们发挥出来。
面对这五万战斗力十足的叛军,郭子仪知道不能硬拼,否则就算打赢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于是,唐军开始挖沟垒墙,遍地的深沟让叛军铁骑大打折扣,高大坚实的城墙让叛军的攻城部队不知如何是好。
史思明虽然有战斗力,但根本发挥不出来,憋气又窝火,然而,更让他憋气窝火的是唐军还经常来找茬,白天弄些轻骑四处骚扰,晚上也总有很多个小撮唐军偷袭军营,一段时间下来,叛军由于睡眠不足,大眼袋、黑眼圈都出来了。
叛军很憔悴,唐军却在城里养精蓄锐,终于,时机成熟了,郭子仪、李光弼率兵倾巢而出在嘉山跟史思明决战,那些黑着眼圈的曳落河战斗力跟平时差得太多,其他士兵就更不用提了,最终战局跟大家预料的一样,叛军战死四万,被俘数千,就连史思明都差点成为阶下囚。
嘉山大捷之后,河北形式再次发生逆转,十余个郡县的叛军守将被杀,其余人等投靠大唐。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