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元明清卷(特级名师张若茵心血之作,不一样的名人传记,助你磨炼语文真功夫,积累写作大素材!)

書城自編碼: 274175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中小学阅读
作者: 张若茵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6409327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4-01
版次: 0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4/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售價:NT$ 549.0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售價:NT$ 252.0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售價:NT$ 386.0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售價:NT$ 381.0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售價:NT$ 442.0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售價:NT$ 325.0
那一抹嫣红
《 那一抹嫣红 》

售價:NT$ 330.0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售價:NT$ 2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30
《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楷书) 》
+

NT$ 216
《 安娜·卡列尼娜 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人生必读书 名师点评 美绘插图版 》
+

NT$ 1161
《 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双色插图版,全六册)(特级名师张若茵心血之作,不一样的名人传记,助你磨炼语文真功夫,积累写作大素材!) 》
+

NT$ 194
《 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先秦卷二(特级名师张若茵心血之作,不一样的名人传记,助你磨炼语文真功夫,积累写作大素材!) 》
+

NT$ 194
《 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先秦卷一(特级名师张若茵心血之作,不一样的名人传记,助你磨炼语文真功夫,积累写作大素材!) 》
+

NT$ 194
《 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唐宋卷(特级名师张若茵心血之作,不一样的名人传记,助你磨炼语文真功夫,积累写作大素材!) 》
編輯推薦:
1. 一线名师、全国畅销书作家、特级教师张若茵老师多年教学积淀的精髓。
2. 记载中华文明之路的中国版《名人传》,90位中华名人传记故事,400幅中国历史插图,通过故事阅读,了解中国人文历史,积累写作素材。
3. 全书与普通名人传记不同:在讲名人故事时精心设置 字词采撷历史速读文化博览灵感偶拾栏目,通过点拨故事内容全方位提升语文能力。
4. 双色高质印刷,海量精彩插图,特色知识点拨,令你手不释卷。
內容簡介:
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系列是一套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优秀课外读物,由语文特级教师、全国畅销书奖获得者张若茵老师精心撰写。全书按历史朝代划分,共分为六册,分别是:先秦卷(两册)、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唐宋卷和元明清卷。每一册中的故事主人公都是享誉中国乃至世界的代表人物。本书为《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元明清卷)》。
作者立足史实依据,以独到的视觉、细腻的笔法刻画出故事主角或足智多谋、或战功赫赫、或命运多舛的人生。同时,设置字词采撷历史速读文化博览灵感偶拾栏目,全方位点拨故事内容。中小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可有的放矢地了解政治、地理、军事等方面知识,积累海量的写作素材,提升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强语文应试能力。
元明清时期,人才辈出,群星闪烁。本册精选15位代表这一时期的杰出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政治谋略、处世风骨、文学智慧、艺术造诣。他们之中有纺棉之祖黄道婆、比肩诸葛亮的刘伯温、海上丝绸之路的和平使者郑和、大明神剑海瑞、中外科技交流的使者徐光启、文学泰斗曹雪芹快快打开这本书,和历史名人来一场超时空之旅吧!
關於作者:
张若茵,女,福建省语文特级教师。毕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独树一帜。她曾出版多本中小学生学习和阅读作品,其中《中学作文致胜策略36招》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图书奖。
作为一位从事了一辈子语文教学的资深教师,张若茵老师特别重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青少年可读的材料很多,但优秀的读本却不多见。因此,她创作了这套《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书中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都是一篇可供学生借鉴参考的范文。她这种用历史写作来辅助语文学习的创作形式,得到了众多一线语文教师的赞誉。
目錄
《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元明清卷)》

弱女子也能衣被天下
纺棉之祖黄道婆/002
当他开始仰望星空
天文学家郭守敬/012
他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杂剧大家王实甫/022
比肩诸葛亮,预言五百年
千古人豪刘伯温/034
海上丝绸之路的和平使者
大航海家郑和/044
毕生只为一部书
中华药圣李时珍/054
备棺死谏海青天
大明神剑海瑞/064
捍卫中华的海上长城
一代名将戚继光/076
几何一词由他来
中外科技交流的使者徐光启/090
金榜无名,青史留名
科学巨匠宋应星/102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文学泰斗曹雪芹/112
忧国忧民的实干家
禁毒英雄林则徐/124
我自横刀向天笑
剑胆琴心谭嗣同/136
巾帼从不让须眉
竞雄女侠秋瑾/150
一个革命家的奋斗史
民主革命先驱孙文/166
內容試閱
弱女子也能衣被天下

纺棉之祖黄道婆
一说黄道婆
她引进并传播植棉技术,革新纺棉工具,设计出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并成功地制成了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纺纱工具三锭脚踏纺车。她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啊!
二说黄道婆
她还借鉴传统工艺,潜心研究,把明艳如画的折枝、团凤等各式各样的图案织到棉织物上,创造了闻名全国的乌泥泾被。黄道婆真可谓古代劳动妇女智慧的代表和骄傲。

这里是南宋末年的松江乌泥泾镇(就是现在的上海华泾镇)。那时还没有大上海呢,或者说,那时上海还是一片海滩,说不定还是一片茫茫海水呢。乌泥泾,这个地名够形象。七百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还可以想象得出,这里原本是一片黑乎乎的海滩,河港湖汊密布;小河为路,小舟为车。吃苦耐劳的宋朝人就在这样荒凉的新陆地上建起了美丽的家园。桑叶青青,蚕豆花黄,黄麻杆红,木棉花白。可是,稻麦的收成还是不够好,所以,养蚕缫丝,种麻织布,就成了家庭主要收入。
天色昏黑,夜风凄凉。纺织房里只有一灯惨淡如豆。千年如一的古老纺车在唱着疲惫的歌,世世代代,年年岁岁,一成不变,永远没改。那么单调,那么无聊,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创意。
夜间纺纱的童养媳连名字都没有,人们都叫她阿黄,因为她姓黄。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女何以为生?只能去做童养媳,恰似奴婢,被人奴役。她白天洗衣做饭干农活,晚上纺线织布做衣裳,干的奴婢活,吃的猪狗食,还要挨打挨骂受折磨。
阿黄一边纺纱一边想:现在开始有棉花了,可还是在用以前纺麻线的纺车,还是在用以前织麻布的织机。这种纺车能纺出什么好棉纱呢?这种织机能织出什么好棉布呢?我今天在塘边洗衣服,看到王老财家的使女小珠,她正在洗一件棉布长袍。那棉布才叫好呢,又细又密,没什么线头。真不知纱是怎么纺出来,布是怎么织出来的。我敢肯定不是用这种几千岁的纺车纺出来的,不是用这种老掉牙的织机织出来的。哼,别说我这么能纺,这么能织了,就算天上织女下凡,用这种织布机,也无法织出那么漂亮的棉布来。听小珠说,他家老爷的这件长袍,是用叫作吉贝的棉布做成的,是从广东商人那儿买来的。据说广州人也没这本事,是崖州的黎人才能织出这样的吉贝。嗯,吉贝听起来怪怪的,一定是黎人对棉布的称呼。
想到这里,阿黄心中暗暗盘算:我在这里过得这样惨,连猪狗都不如。如果有一天能找到去广东或者去崖州的商船,偷偷搭船去广东,去崖州,那就太好了。既可以去那里学习纺织技术,又可以逃离这里的悲惨生活。我敢相信,不管到哪里,只要我不怕吃苦,愿意做工,就一定能挣到一碗饭吃,就一定能过得比现在好。阿黄被自己大胆的设想吓着了,心里想:我身无分文,谁愿意载我到广州、崖州去呢?如果被人扔到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会饿死才怪呢;如果被人卖到烟花柳巷,那我就生不如死啦!这个计划是不是太冒险了?
阿黄转头又想:做什么大事不用冒风险呢?既然想要过一种新生活,既然想学到真本事,那就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嗨,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豁出去了!怕什么?大不了就是一死。我现在过这种凄惨日子,也没比死去好多少。
阿黄,灯油不要钱吗?让你纺一团线要这样久!还不赶快挺尸去!明早还要去江边挑大米呢。你若睡过头了,仔细我剥了你的皮!听到婆婆恶声恶气地叫骂,阿黄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她看到所纺棉线已经一大团,便噗的一声,吹灭油灯,回草房睡觉去了。
阿黄天亮来到吴淞江码头,等着挑公公早就订购好的大米,她眼睛瞄着那些外来船只,想要寻找出从广州来的商船。江里泊着不少大船,怎么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她只知道运大米来松江的大船是从无锡来的。
正在这时,阿黄看到有人挑着吉贝棉布大步走过来。阿黄连忙迎上去,大胆地问挑夫:阿叔,这布从哪里来的?挑夫看到一位姑娘问话,停下脚步回答:从崖州来的。阿黄大喜,又问:哪只船运来的?挑夫用手揩一把脸上的汗,说:那只双桅船。江里只有一艘双桅船。阿黄随着挑夫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只双桅船,简直就像房子一样大呢!阿黄连一个谢字都来不及说,挑夫就急急忙忙挑着吉贝走了。阿黄心里想:真是好机会。不知那船是不是今晚就要回去,我要打听清楚,问个明白,赶快行动。

双桅船出了吴淞口,海阔天空。海风猎猎,鼓起风帆。大船顺风顺水,踏浪扬波,疾行如飞。货舱里突然钻出一位大姑娘,倒把船主张三吓了一跳。他问:你是谁?怎么偷搭我的船?我这船要去天涯海角呢!她当然是十八岁的阿黄。阿黄给船主跪下了,磕头说:我叫阿黄,是童养媳。小丈夫才八岁呢。公婆每天让我做苦工,还要毒打我,我实在活不下去了。您就把我载到天涯海角吧!我愿意包下船上所有的粗活。张三心里想:船上有个女人干杂活,倒也不错。她那么惨,让她脱离苦海,也算救人一命,行善积德呢。他微笑说:海上常有台风,你不怕死吗?阿黄说:你的命那么好,都不怕台风。我有那么金贵吗?死在海里,也比被人折磨而死来得强。张三说:那你起来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不过,船上烧饭洗衣,你可要全包了。
从此,阿黄就在船上勤快地为船主和船工们洗衣做饭,换来一口饭吃。大船是沿着海岸线前行的,沿途经常可以上岸补充粮食和淡水,所以日子并不难过。相处久了,阿黄才敢问船主:你们运到松江府的吉贝棉布是哪里采购的?张三说:你问这个做什么?阿黄说:我想去天涯海角,是想去学习纺纱织布的技艺。不然,要逃离虎狼窝,何必飘洋过海呢?只要到外地,我的公婆就找不到我了。张三说:想不到你过得那么苦,志向还这么大。一个小姑娘,真的不简单呢。告诉你,这种吉贝在崖州不少。因为那里棉花很多,黎人很会纺织。我去那里采购,还是能赚到很多钱的。可是去崖州要横渡海峡,风浪很大,要冒很大风险的。阿黄笑着说:你想挣钱,我想学艺,都需要敢冒风险,付出代价。这也是应该的。张三说:我已经习惯过海了。但是,前面还有个困难在等着你呢。阿黄问:什么困难?张三说:你语言不通,怎么学技艺呀?我看你在那里能活下去就不错了。阿黄说:学说话不是很难,我不怕。大胆一点,不怕讥笑,尽量跟黎人多讲话,很快就能学会。张三说:那倒也是。多听多说,就学得快。你才十八岁,学起来就更快了。不过,崖州的蚊子特别多,会咬死人的。阿黄笑起来:这么大的人,还怕蚊子不成?黎人能活下去,我就能活下去。张三说:你这么懂事,一定能学到本事的。
阿黄真是幸运,遇上了好船主。可是在老天面前,她却是个不走运的人。因为要到南海,需要横渡琼州海峡。大船若遇到台风,就会顺着海潮漂流到占城去。占城在哪里?就在现在的越南。真是南辕北辙呀!阿黄虽然在船上被折腾了十几天,感觉连苦胆都吐出来了,经过许多波折,她先是被漂流到占城,但最终还是顺利地走上了崖州的海滩。

阳光灿烂,大海透蓝,金色沙滩静卧在月牙形的海湾;椰树摇曳,芭蕉成林,香茅草房散落在海水椰林之间。好一派美丽的热带风光。阿黄来到崖州,看到富有异国情调的地理环境,惊讶万分,喜爱无比。可是她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如何生存下去呢?她看到远处有几间草房,有个道姑模样的人在洒扫门外土路。阿黄心里想:那里莫非是道观?那倒是不错的栖身之处。她跑上前去,道了个万福,轻声问道:请问仙姑,这里可愿意收留诚心入道之人?我愿意为仙姑打杂做饭,换来修身之处。那女道士扫视了阿黄一遍。看她眉目清秀,骨骼强壮;虽然粗裙褴褛,鹑衣百结,但是洗得发白,十分洁净,心中便有几分欢喜。她问了阿黄千辛万苦来到天涯海角的缘由,便说:入我道门,便是道友。以后我们就以同道姐妹相称吧!我虚长几岁,你可以称我妙玄师姐。不知小友可愿起个道名?阿黄说:尚未入道,不知道理。妙玄师姐称我阿黄就行了。
阿黄有了栖身之处,把几间草房打扫整理得十分干净清爽,妙玄师姐十分欢喜。原来,观内主持妙韵仙师刚刚去世,妙玄仙姑正愁没个道友做伴;天上掉下一个小阿黄,想必是妙韵仙师的指派,心中自然暗暗称善。那天阿黄看到仙姑从野外采集野菜野果回来,十分疲惫,趁机说:宝观收入有限,仙姑十分辛苦。如今添我一张嘴,今后日子会愈加艰难。我会纺纱织布,不如去跟黎人学习纺织,将来织出吉贝,也能增加一点收入。妙玄欣然点头应允。
阿黄从此以黎人为师,学习纺纱织布。她原本就是纺纱织布的能手,如今看到黎人的纺织工艺,从轧棉到弹棉,从纺纱到织布,都比故乡的工艺先进许多。她每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快就掌握了黎人纺织工艺的奥妙,能够织出吉贝来。阿黄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如今有很多时间可以钻研技术,她就不会虚掷光阴,空度岁月。她白天去黎村纺纱织布,与姐妹们互相学习,探讨技术;晚上回到观里,自己一人还在油灯下纺纱织布。
如今已不是做牛做马,被人奴役,阿黄晚间纺纱织布的心情大不相同。她满心欢喜,兴致浓郁;一边劳动,一边思考难题:把棉花织成布,先要轧棉,把棉籽去掉;再要弹棉,把棉花弹松;再要纺纱,把棉花纺成细纱;最后再把细纱织成布匹。如今最先要解决的,是去棉籽。用双手剥,实在太慢了,应该发明一种工具,把棉花里的棉籽轻松快速地清除出去。没过多久,阿黄试验出了一种简单的擀籽法,并跟姐妹们分享。她做了许多像擀面杖一样的硬木棒,分给姐妹们,把籽棉放在石板上,用木棒挤擀籽棉。这样,去籽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六七倍。姐妹们乐坏了,都夸阿黄果真是个仙姑。
后来,阿黄又对弹棉花的工具进行了创新。原先,弹弓只有一尺五寸长,阿黄把它加大,改为四尺五寸长;原先,弓弦用细线,阿黄把它改为结实的绳索;弹棉也由手指弹拨改为木棒击打。这么大的弓,这么粗的弦,又用木棒击弦,弹起棉花来,铮铮然有金属声。经过这样改革,弹棉花恰似由江南女子击红牙板,变为关西大汉持铁琵琶。弹棉的效率显著提高,弹出的棉花又松又匀,真可谓既快又好。
南海的潮水朝朝涨,朝朝落,涛声依旧。天上的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皎洁年年。不知不觉,阿黄来到崖州,已经十几个春秋了。那几天,新月如钩,挂在天边。阿黄突然想起故乡乌泥泾的月亮。那时候,她总是忙到天黑还没吃饭,看到新月挂在柳梢头,心中总是感到无比惆怅。如今日子过得自在,怎么望见新月,依然愁绪满怀呢?唉,这是乡愁啊,它总是在明月皎皎的夜晚如笛声响起,在天涯孤客的心头萦绕。阿黄到底是想故乡了,虽然留在脑海深处的故乡,都是痛苦的记忆。她萌生出回乡看看的念头。
那一夜没睡好。天亮起来,她又被一个惊人的消息吓呆了宰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了,跟随投海的宋朝军民有三万多人,宋朝灭亡了。如今国家被蒙古人霸占了,叫作元朝。这是几个漂流到崖州的宋兵亲口说的。阿黄流泪了:怎么我一有回乡的念头,宋朝就灭亡了?无国无家,难道这就是我的命吗?
过了不久,元军登岸,崖州也换上元朝的官员坐镇了。阿黄不敢再想还乡的事了。

岁月无情,人生易老。阿黄已经年近半百,天涯飘泊三十年后,渴望落叶归根的她,也终于回到了故乡。去时妙龄大姑娘,归来银发老妇人,能不令人感慨万千?乡音亲切,可已经改朝换代,物是人非了。故乡萧疏冷落,阿黄能看到的,只有寥寥几位同龄人。她们也都满头白发,垂垂老矣。公婆已死,连小丈夫都不在了。几十年的生活已成习惯,还是去住道观吧!阿黄住进道观,故乡人便都称她黄道婆了。
黄道婆看到故乡的棉花种多了,可是纺车依然唱着古老疲惫的歌。她心里想:来日无多,我这一身的本事可不能白白带进棺材,埋进土里。她开始教导家乡的大姑娘、小媳妇,学习使用她发明创造的轧棉机。那轧棉机是四方木框上立两根木柱,中央装有带曲柄的两轴,一铁一木,两轴粗细不同,铁轴直径较小。轴轮转动起来时,一人往两轴之间喂籽棉,两人摇曲柄,棉絮和棉籽就在轴内分开,分别掉落在两轴内外两侧。这个发明可以比用手剥籽提高工效数十倍。
她又将革新过的弹棉花工具提供给故乡人做样品,让所有的故乡人都能用大弹弓弹棉花,大大提高了弹棉效率。她最著名的发明创造是三锭脚踏纺车。这种纺车把传统的手摇纺车改为脚踏纺车,不但力量加大,两只手还可以腾出来握棉抽纱;而将一锭改为三锭,以前纺一根纱,如今变成同时纺三根纱,速度提高了三倍。
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纺车,称黄道婆为纺织鼻祖,她当之无愧。大家都一致称呼黄道婆为仙姑,因为她实在太神了。她去了天涯海角,那是人迹罕至的荒野之地,不是文化昌隆之乡,居然发明创造了那么多世界最先进的的纺织工具。
可是黄道婆是个生命不死,追求不止的人。她回到故乡,还在继续创造奇迹。她看到江南的丝织品可以织出美丽的图案,花草鸟兽,山水原野,无不明丽如画;又想起崖州被单也能织出美丽花边,便决心改造织布机,让棉布照样能有花样百出的图案。她精心研究错纱配色、综线挈花,跑去请教织锦师傅,从中汲取经验,获得启发。功夫不负有心人。黄道婆终于让明艳如画的折枝、团凤、棋局、文字,诸如此类的花纹,全部织到棉布质地的被单、垫褥、腰带、手巾上面。黄道婆大胆的技术创新,使故乡的纺织业飞速发展,使乌泥泾被名扬四方,美名远播全国。
当时有一位诗人,看到乌泥泾被花团锦簇,堪比锦缎,不像布被,却像画家创作的艺术珍品,不禁啧啧赞叹,还吟出一首七言诗。这见证了黄道婆在棉布纺织业上所创造的奇迹:
崖州布被五色缫,组雾云灿花草。
片帆鲸海得风归,千轴乌泾夺天造。
不仅乌泥泾的故乡人从黄道婆那里学到了先进的纺织新法,整个松江府,还有太仓,还有苏杭,全部从黄道婆那里受益无穷。江南的棉纺织业因此飞速发展,成为了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这样的盛赞流传至今。就因为黄道婆的创造革新,就因为黄道婆的引进传播,中国文明史有了一次大突破,中国经济发展有了一次大跃进。中国手工业开始进入棉纺织业时代,中国平民从此不再只靠葛麻衣裳遮挡风寒,棉布衣裳成为了寻常服装。
黄道婆回到故乡快十年了。她不知道自己脸上的皱纹突然多了起来,她只觉得经常肚子发胀,吃不下饭,手脚瘦得像麻秆一样。那天晚上,她躺在床上,望着窥窗的明月,突然怀想起生活了三十年的崖州。迷迷糊糊之中,她看到自己在和黎族的姐妹们比赛纺纱,那洁白的纱线越纺越长,越纺越多,忽然飘起来,变成漫天白云。她伸手去抓,却觉得自己飞了起来,随着白云,飘向遥远的天边??
黄道婆羽化登仙了。她虽然没有后代,但是乡人却为她举行了公祭,修造了先棉祠,修造了黄母祠,世世代代祭祀她。七百年来,黄道婆崇拜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先棉祠内香火旺盛,儿童至今仍在传唱《黄婆婆》的童谣: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黄道婆连名字都没有,她只是一个贫穷的平民妇女,蔑视科技创造人才的正史当然不会有她的传记。但是,她永远活在劳动人民的心中。她为中国文明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已载入中国科技史,她的事迹也被写进历史教科书,百世流芳,万古长存。
张老师评黄道婆
黄道婆,姓黄,佚名。孤女飘零,以道观为家,人称道婆,又称黄婆、黄母。元朝初年棉纺织家。她制造出来的三锭脚踏纺车,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纺纱工具。纺棉为纱,织纱为布,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次大突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跃进。中国平民从此脱离葛麻衣裳御风寒的岁月,进入棉布衣裳寻常装的新纪元。黄道婆引进纺纱织布新技术,改革创造弹棉花、纺棉纱、织棉布新工艺,衣被天下,惠泽万民,功比嫘祖,流芳万代。
笔者有诗赞曰:
孤女飘零到天涯,发明轧棉巧纺纱;
万里归乡传绝艺,功比嫘祖惠中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