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犹太人的教子智慧

書城自編碼: 274035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范宸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15800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0/18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售價:NT$ 840.0
从自察到自救:别让情绪偷走你的人生
《 从自察到自救:别让情绪偷走你的人生 》

售價:NT$ 420.0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售價:NT$ 335.0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售價:NT$ 381.0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售價:NT$ 269.0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NT$ 274.0
超级制造
《 超级制造 》

售價:NT$ 671.0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7
《 自控力 》
+

NT$ 287
《 读书 养性 思过——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
+

NT$ 287
《 立德 立言 立行——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
+

NT$ 287
《 正心 正身 正己——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
+

NT$ 287
《 放下 》
編輯推薦:
重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
重视对孩子的思维和才能的培养
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做孩子的第一个朋友
看犹太人的亲子教育 学犹太人的家教方法
內容簡介: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高素质的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犹太民族在教子方面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认为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父母的言传身教更是对孩子起榜样作用。 本书希望通过对犹太人的教子智慧和教育艺术的阐述,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方法,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把孩子培养成乐观开朗、充满爱心、知耻知荣、志向远大的栋梁之材。
關於作者:
范宸,编辑出身,出版过多种励志类图书。其作品文笔优美凝练,见解犀利独到,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深受读者喜爱。
目錄
上篇教育理念
终生求学 3
教育永远放在首位 7
书是人最好的朋友 11
学校在,灵魂就在 16
留下千垛干柴,不如留下一把斧子 20
让孩子正确认识财富 24
赚钱意识从娃娃开始渗透 30
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35
知错即改 38
诚实可以找回真实的自我 42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46
亲人胜过一切财富 50
历经苦难,更懂感恩 53
分享是一种快乐 57
中篇人际交往智慧
完美的首因效应 63
谦虚恭敬是交往的前提 67
用更多的时间去倾听 71
人际交往重和气 76
取舍之道 80
赞美的神奇力量 83
原来退步是向前 88
自信让人内心强大 91
机智灵活应变 95
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 98
让别人认可,是成功的关键 102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06
山峰永不相遇,而人却时时相逢。 112
与优秀者为伍 118
重视合作精神 122
一个人的才智有限又无限 125
借他人之力成功 130
助人,助己 134
风趣幽默,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38
下篇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理想激发斗志,梦想战胜挫折 143
别在成绩面前止步,你能做得比现在更好 147
大胆去冒险,敢于去尝试 151
不惧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156
努力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159
你不仅要表现自己,也要学会低调做人 163
变则通 168
打破成见,领先一步 172
独立思考 176
逆向思维 180
智慧永远不会离开人 186
办法总比困难多 190
內容試閱
节终生求学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我的年纪太大了还学什么,或者,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
但这些对犹太人说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犹太民族是一个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认为知识是文明的象征,因此犹太人特别重视学习。在犹太人看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特别的苛刻,人只有适应了社会环境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呢?没有更好的捷径,只有通过学习。
学习使人严谨,严谨使人热情,热情使人洁净,洁净使人克制,克制使人纯洁,纯洁使人神圣,神圣使人谦卑,所以说,知识具有崇高的价值。
犹太人在教育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贯彻完全的幼儿教育和一生学习的生涯教育。犹太人对学习的重视是令人敬佩的,他们不光重视幼儿教育,也重视终身教育。即使是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老师,也不会停止学习的步伐,仍然坚持每天读书,以此来充实完善自己。犹太人还喜欢探索,像热爱知识那样喜欢透彻地理解事物。
对于犹太人,学习是他们一生的课题。在犹太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不论他富有贫穷,都要终生学习。犹太人认为人可以通过学习保持青春,保持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富足。犹太人认为追求学问是没有止境的。
西勒尔年轻的时候,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那就是专心致志研究《犹太教则》。可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裕的金钱,他的愿望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因为他实在太穷了。在左思右想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完成心愿的办法:拼命地工作,靠工钱的一半过活,把剩下的钱送给学校的看门人。
这些钱给你,西勒尔对看门人说,不过,请你让我进学校去听课,我很想听听贤人们在说什么。在一段时间内,西勒尔就靠着这种办法听了不少课,可是他的钱实在太少了,到最后他连一片面包也买不起了。这时候,让他感到难受的并不是饥饿,而是看门人坚决地拦住了他,不再让他走进学校一步。怎么办呢?他后来又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沿着学校的墙壁慢慢地爬上去,然后躺在天窗边。这时候,他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室里面上课的情形,也可以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
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在第二天,学生们照常到学校去上课,屋外阳光灿烂,可是屋里却漆黑一片。学生们很纳闷,为什么那么暗。原来,西勒尔倒在天窗上,身上积了一层白雪,已经被冻得半死。他在天窗上已经躺了整整一夜了。
从此以后,凡是有人以贫穷或者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去求学,人们就会这样问:你比西勒尔还穷吗?你比他还没有时间吗?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增长智慧,所以, 人就应该不停地学习,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是一生的使命。
在《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个古老的小故事,说很多年以前,有一个人想在街上雇一辆马车。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排马车。走近一看,马正在吃草,却找不到车夫。他就问在路边玩耍的小孩:车夫上哪儿去了?小孩回答说:在车夫俱乐部吧。于是,这个人就来到街道深处的车夫俱乐部,看到在狭窄的屋子里面,车夫们都在学习《塔木德》。虽然是车夫,但他们也抓紧时间学习,这种精神实在让人叹服。
这就是传统犹太人的写照。犹太人无论是在街头巷尾,无论是在车站还是在广场,专心致志读书的人随处可见。每个家庭中书房也是必不可少的。
犹太人在休息日,所有的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会停业,很多人在家中读书。休息日中,书店开业,每个书店都有很多人,没有人大声喧哗,人们在安安静静地看书或购书。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犹太人孜孜以求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他们认为拥有了高深的造诣和洞察力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人只有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才能变得知识渊博,学习是人一生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也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内在意义。
家长们一定要及早明白这个道理,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成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他们懂得,学习、思考、钻研不是苦差而是快乐的事。
教育永远放在首位

犹太民族是个具有古老文明传统的民族。热爱知识、重视教育是犹太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犹太人里面巨贾富商辈出,犹如天上的星辰一样众多,这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勤奋外,还与他们早期的家庭教育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在犹太人看来,教育永远是最重要的,永远排在人生中的首位。他们认为,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要从小培养。孩子小时候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就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投入无形的资本。犹太先贤本一古里安曾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还有先贤说: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以色列刚建国,还在炮火隆隆声中,以色列的首任教育部长盖尔,就叫来了他的秘书艾德勒。
艾德勒,我们一起来草拟教育法,必须让3~15岁的孩子们接受免费教育。
免费!?艾德勒惊愕不已,要知道,立国之初的以色列尚处在战火之中,战争的经费都是美国人提供的,而当时整个教育部只有盖尔和艾德勒两个人,唯一的财产是一架破打字机。
是的!免费!盖尔坚定地回答,我们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我们必须培训高素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对付几十倍于我们的敌人。
盖尔还激动地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们知道3000年前圣殿被罗马人毁掉的悲剧,让他们知道在二战中犹太人被屠杀的事实,知道那些毒气室、骷髅、鲜血和希特勒。后来,盖尔和艾德勒拟出了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年,这部法律在以色列议会中全票通过。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战乱中,有一个犹太母亲问她的两个孩子:假如有一天,我们的房子被烧毁,财产被抢光,你将随身带着什么最重要的东西逃跑呢?
孩子回答说:钱。
另一个孩子回答说:钻石。
母亲却说:不,这些也许对我们有用,但不是最重要的,它们不能帮我们解决任何问题。只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才能对我们渡过难关有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孩子们左思右想却找不到答案。
母亲笑了,接下去说:孩子们,你们要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你都不会失去它。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孩子们问。
当然是好好学习老师教你们的知识了。母亲微笑着说。
是的,一个民族,只有知识、智慧才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财产,而知识、智慧的培养要通过教育来完成。
犹太人苦难的经历使他们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他们认为,教育可以传承文明,教育可以维系他们的民族之魂犹太教。正因如此,犹太民族把教育看得和宗教一样神圣,很多犹太人世世代代保留了将书橱放在床头的习俗,他们认为将书放在床尾是对书的大不敬。犹太人一直把学习作为人生快乐和甜蜜的来源,他们认为学习、思考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著名的音乐家门德尔松生于汉堡,出生于富有的德国籍犹太银行家中,在他身上既有祖辈、父辈的精明与谨慎,又有母亲的艺术传承,成为一个在艺术上很有品位的人。
门德尔松的母亲能阅读希腊文原版的《荷马史诗》,除此,她教门德尔松学习钢琴,当门德尔松异乎寻常的才能显现出需要更高水准的专业教师时,母亲立即为他延聘了更有名的音乐教师,后来,父母还为门德尔松请到了绘画、语言和各种运动的老师,最多时门德尔松的私人家庭教师多达6位。门德尔松9岁时就在柏林举办了首场钢琴音乐会。家庭教育为门德尔松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犹太人很讲究教育的艺术。他们有句至理名言:挖掘特长,训练潜能。
在教育孩子时,犹太教育家们认为,如果老师教的课孩子不理解,那么,老师或父母绝不能也不应该对孩子大发脾气或发火,而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疑惑,反复讲述课程,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犹太人的教育是成功的。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中,犹太人所占比例很多。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其文盲率只有5%,全国获得学位的人占20%,平均每353人就有1名博士,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
总之,在犹太人心中,教育是他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他们认为财富固然重要,但教育更重要。因为教育能让人掌握知识,变得聪慧,进而获取财富。教育是祖辈留下的,后辈要传承坚守。
生活中,很多犹太人的家庭都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父母们不以工作忙碌努力赚钱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延续,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既然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就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益于社会的人,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所以,犹太人告诉孩子牢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书是人最好的朋友

犹太民族被称之为书的民族。 犹太人认为书是犹太民族伟大的庇护者。有书就有智慧,有知识就有了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以色列,有一个男孩对读书很感兴趣,只要有空,他就放下手头的其他事捧起书来看。后来,敌军攻进了他所居住的城市,这个男孩与众多市民一起被俘虏了。男孩被囚禁在一个遥远的城市。
凯撒大帝来到这个城市,视察男孩被囚禁的监狱。视察期间,凯撒大帝想看看监狱里的藏书。他随手拿起一本《创世纪》,但却怎么也读不懂。他想:这可能是一本犹太人的书。于是凯撒大帝问道:这里有人能读懂这本书吗?
凯撒大帝的话提醒了典狱官:犹太人的书?这里有犹太人呀。典狱官想到了那个男孩。
有。典狱官答道,我这就带他来见您。
典狱官将男孩找来,凯撒大帝将书递给他。男孩开始读起来,从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一直读到这就是天国的历史。这是《创世纪》里的第一章的部分。凯撒大帝听着男孩读书以及解释,最后说道:这显然是上帝要我把这孩子送回到他父母的身边。
于是,凯撒大帝送给男孩金银,并派两名士兵把男孩护送回他家中父母身边。
犹太父母常常以这个故事告诉孩子,只要读书,就会得到上帝的赐福,如果能够读更多的书,那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奖赏,一定会拥有更多的幸福。
犹太人把知识当作财富,把书当作老师,他们视书如命。在犹太人中流传许多关于书的故事:
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发觉一本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故乡与乡人共享。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仍然不可出售任何书。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一定要借给他,否则你将成为知识的敌人。
公元1736年,拉特维亚的犹太区订立了一项法律,规定当有人来借书时,如果有书不把书借给他人,都要科以罚金。还有些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因为他们信奉: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的。
1939年,法西斯洗劫了波兰著名的卢布林律法学院图书馆。《法兰克福报》1941年3月28日报道这一恶行时称:对我们来说,毁掉公认为波兰最大的律法学院是无上光荣的事,我们将巨大的库藏扔出建筑物,把书籍运到集市上付之一炬,烈焰持续20小时之久。卢布林的犹太人聚集在周围失声痛哭。哭声几乎把我们淹没。我们召集起军乐队,士兵兴高采烈的欢呼声盖过了犹太人的痛哭声。
法西斯企图从文化上灭绝犹太民族的信仰,但犹太人却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信仰。在波兰、荷兰和法国,试图抢救燃烧建筑物中犹太典籍的犹太人不怕遭枪杀或遭火焚。对书籍的大屠杀的悲痛在犹太人看来就像他们失去骨肉时的悲痛一样深切,因为这是一个以书为生命的民族啊!
当然,法西斯可以毁灭纸质的图书,却不能摧毁犹太人热爱学习的信念和爱书的传统,据说犹太人每人平均每年读68本书,在以色列,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份报纸售价达6美元,订一份报纸每月需要100多美元,但普通的以色列人对订阅报刊或买书都十分慷慨大方,每家每年都要订阅好几份报刊。在犹太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年纪,只要他生命存在,就要学习。
很多犹太人平日里书本不离身,正因为他们如此重视知识,才使他们成为非常有学问的民族而备受世人尊敬。
犹太父母自幼就以《塔木德》中的训诫告诉孩子:把书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院!你应该为拥有书的美而喜悦,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很多犹太孩子会说:书是有味道的,书是甜的。为什么呢?虽然读书和学习过程并不都是美好的,需要付出勤奋和努力,然而,在犹太人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书上,滴上一点儿蜂蜜,让小孩去吻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
按照犹太教规,在每周的安息日(从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里,都要停止工作和活动,但各种书店却可以继续营业,且不管是在安息日的白天还是夜晚,这一天,书店里时常挤满了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以色列各村镇大多建有环境高雅、布置到位、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阅览室。在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有各类杂志900多种。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气氛,在犹太民族中蔚然成风。
犹太人认为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人必须要通过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产生智慧,即使是一位最伟大的智慧者也不例外。
做父母的人,要像犹太家长们那样,让孩子从小和书交上朋友,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能从书中汲取智慧的习惯,这将有益于他们的一生。
学校在,灵魂就在

犹太人相信教育的力量胜过刀剑的力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犹太人深知教育对营造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在犹太人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塔木德》中说:价值连城的珠宝在知识面前一文不值。
上海市陕西北路(新中国成立前叫西摩路)弄堂隔壁有一座花木葱茏、高树蔽日的大花园,其中掩映着一幢一幢红墙灰柱很是堂皇的房子。弄堂里的孩子们十分敬畏地称它为犹太学校(今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所在地)。
原来,在当时的上海,外国人办的学校不止一所。比如,英国人办的雷士德学院。但是这所犹太学校,却给人一种特别的印象。那时上海人民保护流落到此的犹太人,而犹太人最先做的就是盖了这所学校,让孩子进学校读书。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曾经居住于此地的犹太人及后代回到上海,有些人还会讲一口地道的上海话,他们在狭隘的小弄堂里找寻曾经的故居。同时不忘记来朝拜这所学校,在它那古老而阴凉的大礼堂内再坐一坐,在彩砖铺地的天井里再喝一口沙滤水。当然,我们也知道了,当今在美国、以色列的许多名流巨擘,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这些人后来大都毕业于名校,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但他们不会忘记,在他们暗淡的充满了恐惧的童年时代,这所学校给他们的远不止是课堂和知识,而是做人的尊严、希望和一片离开血腥杀戮的净土。因此,他们回来,呼吸这所学校林木花草的清香,重新感受上海这个城市给予他们的温暖。当然,在世界上,这所学校的名声也声望日隆。连希拉里克林顿也特意前来瞻仰一番。
学校在犹太人心目中非同一般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犹太人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是一口保持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
伟大的教育家约哈南曾说: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公元70年前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殚精竭虑。最终他出城见到了罗马的司令官韦斯巴罗。
他对韦斯巴罗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位罗马皇帝。
将军问他有何请求。
他回答道:请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老师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
不久以后,罗马皇帝死了。韦斯巴罗当上了皇帝。当耶路撒冷城破之日,他果然发布命令:给犹太人留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几十个老年智者就巧妙而幸运地留下了,犹太的知识、传统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
以色列有6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巴尔伊兰大学、内格夫一古本安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为它们校园之优美、建筑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和藏书之丰富而赞叹不已。以色列许多大学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承认为权威性项目。
1949年以色列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是这个国家最早制定的几个法律文件之一。1953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法》,1969年颁布了《学校审查法》,等等。这一系列有关教育法律的制定,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形成了具有以色列特色的教育制度。
以色列在教育方面投入了较高的经费。从20世纪70年代始,以色列教育经费始终高于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最高的1979~1980年度竟达国民总值的88%。
以色列的教育投资之高,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以色列的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凡是到过以色列的人都会去游览以色列的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赞叹。
弹丸之地的小国以色列,不但能设计制造世界一流的导弹、飞机、坦克、冲锋枪等武器;还能开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农业,他们生产的水果、蔬菜、花卉占领了欧美大片市场。可见,教育使一个民族迸发出非凡的智慧。
学习不只是掌握更多的知识,更是以本身所学为基础,自行创造出新的东西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学历有多高,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拷贝,而是在于培养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场所就是学校。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天堂,他们在这里接受了知识的灌溉,心灵得到了充盈,头脑得到了开发,灵魂得到了净化,掌握了更多的本领。学校也是成年人知识再继续的熔炉,能把人锻造成一个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天堂,是净化成年人灵魂的天堂。很多国家的教育水平都在提升,很多教学质量优良的学校如雨后春笋遍布在我们身边,在这里,孩子不仅得到知识的芬芳,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一个国家应重视教育。而作为家长,更要配合学校加强孩子的家庭教育,培养他们纯洁无私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积极向善的天性,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爱读书、爱上学、爱学习,以追求知识为荣,以日后到更高的学府中深造骄傲。
留下千垛干柴,不如留下一把斧子

生儿育女、进而好好地养育他们成人是父母的责任,但究竟应该如何养育孩子才最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方式呢?
对一些父母来说,自己生的孩子,基本是属于自己的,甚至有点像自己的私有财产。正因为如此,有些家长会倍加小心地宠爱和呵护自己的孩子:怕他生病不舒服、怕他摔着碰着;想着给他上个好学校;进了好学校想着怎么让他好好努力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毕业了,想着怎么给他找份好工作;找到好工作了,又想着怎么给他找个好媳妇或好丈夫,该成家了,又想着怎么帮他买套房子;生孩子了,又开始担心生了孩子没有人帮他带;于是开始新的一轮操心
生活中很多父母自己省吃俭用,但对孩子花钱从不心疼;与此同时,他们又拼命地节俭,想要多攒点钱留给孩子以后用或者等他成家立业后帮衬他。
给孩子留财富,是很多父母共同的心愿。但留什么和怎么留,却是对父母的考验。古人说:留下千垛干柴,不如留下一把斧子。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遗产,应该是知识和智慧,而不是财富。《塔木德》中说:留钱给孩子,不如留德;留下好习惯,孩子一定能用得到。很多犹太父母崇尚再富不能富孩子,他们不纵容孩子,不让孩子乱花钱让孩子,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德。有这样一个实例:
犹太人克鲁斯有一辆漂亮的小汽车,每逢节假日常常带上全家人外出游玩。可是,克鲁斯每天上班总是一人驾车独往,绝不让10岁的儿子顺道搭车上学。
一天,儿子的气管炎又犯了,走路也有点困难,他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克鲁斯斩钉截铁地回答。儿子只好背着大书包、沿着街道慢慢走向学校。当他艰难地在十字路口正欲走上高高的天桥时,突然发现爸爸正站在天桥底下等他。克鲁斯见了儿子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掏出手帕擦去儿子的泪痕,然后一手拉着儿子,一手为儿子提着大书包缓缓地登上一级级台阶。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等你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辆比爸爸这辆更好的轿车。克鲁斯的眼圈有点发红。孩子懂事地点点头。
克鲁斯这种富门寒教的方式难道不令我们深思吗?
现今,如果我们看到了,会不会说克鲁斯:怎么有这么狠心的父母啊?难道孩子不是你亲生的吗?或者:买车就是为了接送孩子啊
世间的任何物质财富都不能长久的承传下去。留下金钱,孩子可能去挥霍,最终有可能变成一无所有;留下财产,如果孩子没有经营的智慧,坐吃山空,结果有可能是倾家荡产;或后人则可能为了争夺遗产对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但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智慧,孩子就有可能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也正是犹太父母的智慧。
跻身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被称为盖茨二世的23岁犹太男孩马克扎克伯格,在20岁的时候主动选择了离开优裕生活的既定轨迹,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让人不敢小觑的社交网站。现在,马克依然住在他租赁的一室一厅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对这个浮华世界没有太多的反应。我只是想建立一个长期的东西,而其他事情我都不关心。
犹太人,不仅在患难中锻炼出坚忍不拔的性格,而且相信困苦是人最营养的沃土,能让人及后代子孙受益无穷。所以,犹太人不仅不怕吃苦,反而敢于面对艰难困苦,并以苦为乐,解决困苦带来的难题。
从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到现今的财富新贵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及沃尔玛百货创办人山姆沃尔顿等等,清一色都是白手起家的最好典范。
比尔盖茨虽然是个超级富翁,但对待孩子却不宠爱。比尔盖茨与妻子十分疼爱孩子,但是在满足孩子们的一些要求上,他们绝对是一对儿吝啬鬼。
当小儿子罗瑞还不会花钱,女儿珍妮佛已经可以拿着一些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罗瑞总是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但比尔盖茨却说:等到自己可以用零用钱时再买。
家庭富裕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能使孩子见多识广,思维活跃,能比同龄人站得更高。但财富的负面作用有时却使孩子不能及早独立,并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所以,做父母的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坚强意志和自食其力的能力,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尤其要重视日常生活行为与习惯的培养,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父母、家庭去独立闯荡世界,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而这种教育的结果,会让孩子懂得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沿着正确的成长轨迹前行,同时拥有能够自力自强的独立性,不会出现只知啃老不知创造的现象。
让孩子正确认识财富

现今经济的迅猛发展,金钱对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孩子对金钱并没有完全的了解,他们只是从切身所接触到的事情来理解金钱的作用,并形成了一些最初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往往是片面的,因此,要想让孩子将来有所作为,生活的富足快乐,早期的人生财富教育不可缺少,特别是培养孩子正确看待金钱至关重要。
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向他们灌输正确的财富理念,让他们知道怎样投资、怎样获得财富、怎样理财,这些成为他们日后能成功的重要经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小时候曾受到良好的财富教育,在其后来的人生中,尽管富甲一方,却有着十分让人佩服的美德,他不仅不挥霍金钱,而且十分节俭,并以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正确认识金钱。
洛克菲勒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他的父亲作为一个犹太人,经常用传统犹太人的教育方式教育他的几个孩子。他的父亲从他四五岁的时候就让他帮助妈妈提水、拿咖啡杯,然后给他一些零花钱。父母还把各种劳动都标上了价格:打扫10平方米的室内卫生可以得到半美分,打扫10平方米的室外卫生可以得到1美分,给父母做早餐得到12美分。当孩子们再大点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不给他们零花钱了,告诉他们如果想花钱,就自己挣!
洛克菲勒到了父亲的农场帮父亲干活儿,比如,帮父亲挤一头奶牛,跑运输,包括拿牛奶桶等等,每次他都算好账,把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量化,他还把自己给父亲干的活都记录在自己的记账本上,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和父亲结算。每到这个时候,父子两个就对账本上的每一个工作任务开始讨价还价,他们经常会为一项细微的工作而争吵。
洛克菲勒6岁的时候,他看到有一只火鸡在不停地走动,很长时间了也没有人来找,于是他捉住了那只火鸡,把它卖给了附近的农民邻居。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认为这样是亵渎了神灵,而他父亲却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认为他有商人的潜质,因而对他大加赞赏。
这次的经商经历,让洛克菲勒的胆子大起来,不久他就把从父亲那里赚来的50美元贷给了附近的居民,说好利息和归还的日期之后,到了时间他就准时去讨要,毫不含糊,居然收回了53.75美元连本带息。这令当地的居民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一个小孩居然有这么好的商业意识。这种早期对商业的敏感帮助了洛克菲勒未来的事业。
洛克菲勒在成名之后,形成了管理的模式:像在自己的公司,他拒绝他的儿女们进入,即使是他的妻子,他也极少让她来公司,除非有什么急切或者特别事情。
有一次,他15岁的二女儿玛利亚因为有事情找他,于是去了他的办公室,恰巧他出去办事不在,等他回来了,知道了玛利亚进过他的公司,惹得他居然在家里少有地大发雷霆。他认为子女们不能依赖依靠他,要靠自己的奋斗去获得自己的成功。
在孩子小时,他在家里,也曾搞过虚拟的市场经济模式,他让自己的妻子做总经理,让自己的孩子们做家务挣零花钱,由妻子根据每个孩子做家务的情况,分配工资,他的家就像是一个公司。
同时,洛克菲勒还让他的孩子们学着记账,他要求他的孩子在每天睡觉的时候必须记下每一天的每一笔开销,无论是买玩具还是买铅笔,甚至买零食,都要如实地一一记录。洛克菲勒每晚都要查看孩子们的记录本,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他都要询问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让孩子们做说明。
如果孩子们的记录清楚、真实,而且解释得有理由,洛克菲勒觉得很满意,他就会奖赏孩子们5美分。如果他觉得不好就会警告他们,甚至会说再这样就从下次的劳动报酬中扣除5美分。洛克菲勒的这种询问孩子花销,但是绝对不干涉的政策,有奖有罚的管理方式,让孩子们很高兴,他们都争着把自己记录整齐的账本给自己的父亲看。
洛克菲勒经常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过有节制的生活,他在厨房里摆放了6个杯子,杯壁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姓名,杯子里面装的则是孩子们一周用的方块糖。如果哪个孩子过多地贪吃了杯子里的糖,那么等到别人喝咖啡放方块糖的时候,他则只能喝苦咖啡了。但此时要再想要到糖,只能等到下周父母发放了。经过这样的几次训练,孩子们懂得了有节制的生活的好处,特别是不随便消费自己的东西,会平衡零用钱,因为过度消费等待的就只有苦味了。
洛克菲勒这种早期的有关财富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怎么投资、怎样获得财富、怎样理财,这些为他们日后的成功积攒了重要的经验。
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对孩子的早期财富教育,这样当孩子一旦进入了一个地方,遇到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当别人还在懵懵懂懂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有目的地采取行动了。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观呢?
第一,正确地认识金钱。
钱币、信用卡、账单大多数孩子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当他看到爸爸妈妈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时,会觉得信用卡充满了魔力,误以为卡里的钱就好像天上掉下的馅饼,永远也用不完。许多学龄前的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信用卡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所以,让他们认识金钱是第一步。
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最好多多使用现金消费;数钱的时候,不妨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吧!这样能教会他学数数、学运算,还能培养他的基本生活能力。当然,使用现金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方便的信用卡,爸爸妈妈可以在每次收到银行账单时,告诉孩子账单和信用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慢慢地懂得小小卡片的实际意义。
第二,让孩子当管家。
就像玩过家家一样,小孩子们都喜欢这样的游戏,父母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记账本,然后适当给点零花钱,让孩子记录一天内的开销情况,比如买书花了10元,买铅笔花了2元,都可以在小账本上记录下来。这样,孩子就有了初步的花费概念。慢慢地,他们就会发现零用钱是有限的,就会重新设计自己的购买计划,逐渐养成对资金使用的预算能力。
第三,带孩子去银行办业务。
父母可以带孩子上银行存取钱,并为他们开设一个账户,亲自教他们怎样把钱存入银行内。比如孩子手上有400元,那么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留多少自用、存多少。一开始可以把存期缩短,比如3个月或半年,让孩子可以短期内看到存款的数目在增加,慢慢地,相信他们也一定会对与这笔钱相关的理财信息十分感兴趣,自觉地学习一些理财方面的知识。
第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购物理念,指导孩子结账。
父母要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让孩子参与花钱,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理解到买与卖的关系,还可以让他们体验购物的乐趣,从而也知道物有所值的道理。买东西时告诉孩子,为什么我们要买面包而不买饮料呢?因为饮料家里有了,暂时不需要买。这样不但可以建立孩子的金钱观,还会让他们知道钱怎样使用才得当。
第五,给零用钱有原则。
当孩子慢慢长大,开始上学,很多父母都要给孩子零用钱。父母最头疼的问题是:该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其实这并没有标准答案,要视家庭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需求和了解他花费的项目。但是,至少有一样是确定的:给零用钱每星期最好固定同一时间、同一金额。
赚钱意识从娃娃开始渗透

在当今社会,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根据学者的研究,儿童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其中理财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为5~14岁。但是目前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理财能力培养,早已逐渐提前。例如法国,儿童3~4岁,家长们便开展家庭理财课程,教给基本的货币观念;10岁左右,家长们就开始为孩子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美国也是,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13岁开始打工赚钱,然后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很多少年儿童从小都有零花钱,但真正懂得如何花钱的孩子非常少,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着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应引起警惕,该到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了。
我们要学习犹太人的理财观念。犹太人深信致富是可以后天教出来的。他们知道赚钱的艰辛,明白必须从小培养下一代成功致富的观念。
同时,许多犹太人在教育过程中注意针对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让孩子学会挣钱和节俭。
犹太孩子的理财教育大多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途径来进行,要求孩子达到下列不同的目标:
① 3岁时开始接受经济意识教育,开始辨认钱币。
② 4岁时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
③ 5岁时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
④ 6岁时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意识。
⑤ 7岁时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与自己存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⑥ 8岁时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⑦ 9岁时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学会买卖交易。
⑧ 10岁时懂得节约用钱,在必要时购买较贵的商品。
⑨ 11岁时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
⑩ 12岁时懂得珍惜钱,知道钱来之不易。
12 岁以后,很多犹太孩子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甚至交易等活动。
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要到等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进行,他们始终觉得赚钱要从娃娃抓起。在很多犹太人家庭中,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这样的教育在学校里同样也被教导着。
犹太人财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即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他们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喜欢玩,那么就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而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
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的确很有方法。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中,关于理财教育有几大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首先,让孩子有明确的物权概念,要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
其次,让孩子明白对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基本生活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
再次,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做慈善事业。认识到挣钱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要拥有社会责任感,而这是犹太人理财教育最核心的理念。
综上所述,犹太人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跻身财富之巅,跟他们从小接受的理财教育是分不开的。独到的理财教育让犹太人从小认识到金钱的价值,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财富观念。
那么我们对子女的理财教育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一、教会孩子认识金钱的来源和用途。
在孩子幼儿时期,要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源。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长总是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结果导致孩子不懂得爱惜财物,损坏、浪费、奢侈的现象非常严重,总认为家长的钱是从银行里变出来的,比如家长领着去商场,孩子见到好吃的好玩的就要买,不给买就又哭又闹,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养成此类坏习惯,就应该告诉孩子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让孩子有珍惜钱的意识,并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
让孩子知道钱从哪儿来以后,还要告诉孩子钱能干什么用。除了让孩子知道钱可以用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学习物品外,也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钱还可以帮助别人。比如,可以告诉孩子,还有很多地方的小朋友上不起学,买不起书,没有玩具玩。当孩子的储蓄罐能攒够50个一元钱硬币时,就应启发他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或做些善事,等等。
二、 培养孩子的记账习惯。
孩子从上小学起,家长就应该训练他们学习记账。父母可以从帮助孩子记录每日开销开始,慢慢让孩子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当孩子逐渐长大,可以教他们使用电脑学习使用 Excel表格记录自己的收入、支出、节余情况。这样既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花费一目了然,父母也可借此检视孩子的消费倾向,若发现孩子在消费上有偏差,可及时给予纠正。
三、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
储蓄是理财的基本,若从儿童时期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储蓄习惯,则将终身受益。
幼儿时期,父母不妨从买给孩子的储钱罐开始灌输金钱存储的意识,鼓励孩子存钱。待孩子长大些后,可为孩子在银行开设独立账户,让孩子将春节拿到的压岁钱存进去,看到自己是账户的主人,孩子会有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
另外父母在去银行办事时,不妨把孩子也带去多接触一些金融方面的服务,让孩子了解银行作业流程、ATM机功能等等。还可以利用银行对账单、投资报表等,向孩子说明账户钱生钱的情况,让他们亲身感受复利的效果,激励孩子多储蓄。
四、让孩子建立理财目标。
对小孩子来说,理财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因此父母可与孩子多讨论,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储蓄目标,例如哪个月购买玩具、脚踏车、旅游等,哪个月存钱等,让孩子列出期望目标实现的时间表,然后协助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和每个月的零用钱通过积累、储蓄、投资,逐步达成目标,通过目标建立孩子的预算观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