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与现实

書城自編碼: 273450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李江源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108106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6/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妓女与文人
《 妓女与文人 》

售價:NT$ 179.0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售價:NT$ 437.0
中国古兵器集成
《 中国古兵器集成 》

售價:NT$ 3808.0
空腹力+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全2册)
《 空腹力+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全2册) 》

售價:NT$ 577.0
临床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 第7版
《 临床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 第7版 》

售價:NT$ 7269.0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售價:NT$ 717.0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售價:NT$ 1053.0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NT$ 49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3
《 治心的学问:核心价值观六讲 》
+

NT$ 360
《 想象的共同体(增订版) 》
+

NT$ 647
《 三农问题与乡村治理 》
+

NT$ 398
《 环境治理多中心合作模式研究——基于环境群体性事件 》
+

NT$ 398
《 信仰改变中国:以思想建党塑造民族精神 》
+

NT$ 380
《 精神的力量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
編輯推薦: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三大层面、二十四个字,如何能够让它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理论阐释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人们在轻松的阅读中熟悉和接受它。本书的主要特点就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对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以5~8个故事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解读,使读者通过对这些故事的了解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的印象,以便于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践行。
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也是今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成长、工作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三大层面24个字,怎么让人们首先熟悉它、记住它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新的尝试,相信一定能对人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起到某种程度的促进作用。
內容簡介:
党的十八大**次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把着24个字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每个公民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持久、*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阐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后,又进一步强调:“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在讲话中,习近平还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在此前的2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思路和要求,本书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角度,从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入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關於作者:
李江源,1982年春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理论教育、理论宣传工作,先后任江西省委讲师团团长、教授,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曾荣获中宣部颁发的“全国党委讲师团系统先进宣讲个人”称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撰写、主编、合著《时代**上的巨人》、《党魂》、《中国的脊梁》、《支柱》、《红色江西》丛书(四册)、《小细节 大历史——辛亥革命前后》、《*美中国梦》、《追梦中国》等著作。
目錄
◇开场白 1
“中国”一词的由来 2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支柱 11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盛世 11
清朝的兴盛与衰败 14
罪恶的鸦片交易 16
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 19
“三大件”的变迁 21

民主——核心价值观的永恒追求 24
“民主”一词的由来 24
我党抗战时期的民主追求 25
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 33
新中国国名的确立 37
全国人大**张反对票 43
文明——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 47
“文明”一词的起源 47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48
中国:并不只有四大发明 51
怛逻斯大战与中华文明的西传 54
西方文明的传入对我国的影响 55

和谐——核心价值观的崇高境界 58
我国古代对个人和社会的和谐要求 58
对和谐及和谐社会的历史考察 60
我国古代早期的环保举措 65
“天府之国”关中地区的盛衰 70
伦敦大雾的警示 72
雾霾恶袭敲响警钟 76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 83
“自由”古今中外谈 83
李鼎铭先生与精兵简政 90
叶挺大义凛然写《囚歌》 94
中国市场经济*早的拓荒者 98
互联网内的自由表达 101

平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 103
“父母官”、“官老爷”与“子民”、“草民” 103
孙中山:“总统属国民之公仆” 106
士兵委员会的成立 108
一名普通士兵与一篇著名悼词 113
蔺子安摆谱丢官 118
毛泽东:要求缩小贫富差距 119

公正——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 124
公正的价值 124
一斤十六两的由来 125
他本来可以成为一名将军 128
高考制度的恢复 133
新中国私企**人——姜维 136

法治——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139
獬豸的传说 139
缇萦救父:废除恶法的小女子 143
“天下何人*快活?” 146
“**军规”的提出及演变 146
震动上海的军车肇事案 150
“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 153
◇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灵魂 163
“国家社稷,赖以土存!” 163
一匹忠贞不渝的“节马” 165
卖国贼的可耻下场 167
“古今中外*伟大的一个提案” 173
不会永远酣睡的睡狮 175
振兴中华:“中国梦”的另一种表述 176
中国共产党诞生 17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 182
敬业——核心价值观的神圣职责 185
爱岗敬业的模范——孟泰 185
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 191
一面永不褪色的战旗 196
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光辉典范 201
一曲民族正气的凯歌 206
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牛玉儒 212

诚信——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求 218
诚信:立身之本、立业之基 218
50年的生死之约 221
83年的感动 223
380余年17代人的诚信守护 225
世代守护成吉思汗陵墓 230
姒氏家族:守陵4000年 233

友善——核心价值观的交往原则 237
“仁让街”与“六尺巷” 237
中日友好的一段佳话 240
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 244
“*美妈妈”吴菊萍 249
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251
◇结束语 256
內容試閱
开场白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持久、*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阐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后,又进一步强调:“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在讲话中,习近平还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在此前的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思路和要求,我们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维度,从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入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在地球的东半球,有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一词*早出现于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初期。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镇出土的一件西周武王时的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中有 “中或”二字,据考证即“中国”。这是青铜器上首次发现“中国”二字,也是“中”、“国”二字首次以一个词的面目出现。载于史书则*早在《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这段话,并没有具体说中国的位置。但既是周公之言,所指应是关中、河洛地区,用现在的行政地理来论,即陕西、河南一带。
不过,古代“中国”一词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它的涵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国”的含义是“域”或“邦”,“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所以,“中国”并非指国家,而是指国都。在周朝,“中国”一般仅指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表此京师,以绥四国”。以“中国”对“京师”,故《毛传》解释:“中国,京师也。”
东周时,“中国”的称呼由周的直接统治区扩大到各个华夏诸侯国,但是衡量“中国”与“夷狄”的条件主要不以地域而是以文化为转移。当时夷、夏杂交,只要是吸收周文化、尊行周礼的,即使是“夷狄”之国也可称“华夏”,否则即便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国,亦贬斥为“夷狄”。因而秦、楚、吴、越这些“蛮夷之邦”就受到许多诸侯国的歧视,直到后来才被列入诸夏,也属“中国”。进入战国后,随着统一条件的成熟,“定于一”的大一统思想广泛流行,“中国”的称号逐渐成为华夏诸侯国所在的中原地区的通称。
战国七雄不仅以“中国”自居,也相互认可皆是“中国”。所以,随着各诸侯国的“另立中央”意识增强,皆称“中国”,进而使“中国”的疆域越变越大。
从汉朝开始,连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亦称“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不仅把汉族建立起来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而且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也以“中国”自居。如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建立北魏,自称“中国”,把南朝叫“岛夷”;而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中原,但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魏虏”;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自称“中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可见在古人心目中,“中国”既有地域的定位,又有文化的传承,还有正统的含义。
但是严格来说,在古代,“中国”是个形容词,不是专有名词。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汉朝国号是汉,唐朝国号是唐,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还是“大清”。不过,到清朝时已经实现了全国空前的大统一,中国的疆域已确定下来,各个民族共同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业已完成,“中国”的涵义大大拓展,实际上包含了中国的整个领土和所有民族。所以清朝在外交中有时也称自己为“中国”,如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时,全权使臣索额图自称“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条约中作为中国主权国家的名称也使用了“中国”一词。不过此时清朝国号是“大清”,仍然没有冠以“中国”二字。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1912年“****”的建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中国也有了明确的地理范围——****的全部领土。从此,“中国”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际上通称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仍简称“中国”。
另外,“华夏”、“中华”、“九州”、“四海”、“赤县”、“神州”等词也曾是中国的别称。“华夏”二字,*早见于《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孔颖达疏曰:“华夏为中国也。” 《说文解字》说:“华,意为荣(华部);夏,意为中国之人(部),古时华夏族居于中央之地,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故自称中国。”《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尚书》则注曰:“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华夏”一词,*基本的含义在于文化。自秦汉开始,随着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国”范围的不断扩大,华夏文化也随着发展、扩大。后来,凡是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都纳入了华夏族的范畴,“华夏”因此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中华”一词*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早出现了该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后来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称为“中华”,泛指全国。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在《禹贡》中便有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弁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都有“九州”的记载,从此,“九州”成了中国的代称。
“赤县”、“神州”之称,*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齐国有个名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把中国称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至于国外,对“中国”亦有多种称呼。
——唐:时至今日,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这其中的“唐”,就是外国对中国的称呼之一。在唐朝,我中华国势强盛,声名远播,因此外国便有了称中国为“唐”的习惯。一些有关中国的词汇均冠以“唐”字,如唐家、唐舶、唐山、唐装,等等。《明史?真腊国传》中说:“唐人,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至于华侨当中,谈到祖国也有叫“唐山”的,自称则叫“唐人”。
——秦、秦尼:与称“唐”相类似,称中国为“秦”。春秋时代,秦穆公归并了许多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并把翟(狄)人部落赶到漠北,即日后一直与秦汉为敌的匈奴。秦始皇又击退匈奴七百余里,迫其西迁。汉武帝时对匈奴进一步打击,迫使匈奴人从东方跑到西方,自然也把秦的威名到处传播,使得西方人认为秦就是中国的国号。甚至汉朝取代秦朝之后的一段时期,西方人还是把汉人称之为秦人。《汉书?西域传》载:“驰言秦人,我丐若马。”意思是,此来告诉中国人,我送给你们马匹。晋代僧人法显出访西亚、南亚诸国,归来后写下《佛国记》,其中提到西域称中国为“秦地”。由于“秦”的音转演变,外国也有称中国为“秦尼”、“秦尼斯坦”、“摩秦”、“马秦尼”、“秦尼策”、“秦那斯坦”等。现在伊朗的波斯语、印度的印地语、意大利语、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通常都被认为是从“秦”的发音转化而来。
——汉:汉朝国力强盛,曾多次派遣使臣出外。汉代以后,中国人常以“汉”来称呼自己的国家,外国人也常称中国为“汉”。现在我们常用的“好汉”一词,原是汉时北方匈奴对汉族士兵的一种称呼,后来才转化为好男儿的意思。直到现在,在外国一般还是称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为“汉学家”。
——契丹(Cathe):“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公元907年建立辽国。辽代时期,当时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随着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这一名称逐渐表示中国。“契丹”作为中国的代称在西方也流传很广,现在俄语中对中国的称呼即从“契丹”音转来。
——支那(Cina):日本从江户时代到19世纪中期,称中国为支那。其实,如印度、伊朗、希腊、罗马等很早就用这个名称来称呼中国了,英语中的China音也同此。一般认为,“支那”一词是“秦”的音转,是梵文音译,相传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两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也有学者认为“支那”一词是“荆乐”一词的音转,由于楚国音乐“荆乐”流传国外而得名。另一种解释是:“支那,此翻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故以为名。即今汉国是也。”还有一种解释是:“支那,此云文物国。”“支那”一词,就是这样来的。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清政府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
——震旦(Sinian):古代时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又译作“振旦”或“真丹”。一种解释是:“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由此可见,“震旦”之意是指日出之地。通行的说法,是“震”为“秦”的音转,“旦”乃“斯坦”的简称。
——赛里斯(Seres):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也即“丝国”之意。在公元前古希腊、罗马等地学者的著作中,已出现“赛里斯国”之名,因为那时外国已知中国是世界上**能够制作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汉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曾向世界各国输出大量丝绸。据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所以,西方学者在提到“赛里斯”时,多是赞誉之词。
还有一种说法,即英语单词china意为“瓷器”。但是,当**个字母C为大写时,又专指“中国”。“瓷器”和“中国”两义集于音、形相同的一个单词,无疑是因为中国乃是瓷器的故乡之故。
但是,为什么会用china来表示呢?对此虽然有几种说法,但都认为这一单词与汉语中的某些字词的发音有关,其中*为流行的说法是:china是汉语“昌南”一词的音译。
“昌南”是指昌南镇,瓷都景德镇的旧称之一。古代*初在现今景德镇所设的镇叫新平镇,又因其位于昌江之东南,故别名昌南镇。到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由于此地开设了专门烧制皇家官府所用瓷器(贡瓷)的官窑,并于贡瓷上署以“景德年制”的字样,昌南镇也就随之更名为景德镇了。然而此地所产的瓷器却早在名为昌南镇的时期就已驰名中外,西方人亦早已将这种瓷器称为“china”(昌南),并进而以此来指称产瓷之国的中国。China既指瓷器又指中国,就是由此音译而来的。
而“中华民族”一词,首创者是梁启超。在此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救亡图存的热潮迫使先进的思想家们去重新思考许多问题。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从而使国人意识到“合群”的重要性。遗憾的是,严复没有进一步介绍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梁启超则沿着严复“保种”、“合群”的思路,逐渐以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来思考问题。
1898年秋,梁启超流亡日本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民族主义论著,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见解。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通过对欧洲世界史著作的评介,破天荒地首次使用了“民族”一词。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激烈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梁启超在这里反复用了三次“中国民族”,而且从宏观上勾勒出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显然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在“中国民族”一词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作了说明:“立于五洲中之**洲而为其洲中之**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齐,海国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从“民族”到“中国民族”,再到“中华”和“中华民族”,梁启超*终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称谓。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