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师道师说:陈可冀卷

書城自編碼: 272275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陈可冀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078634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多卖三倍
《 多卖三倍 》

售價:NT$ 252.0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售價:NT$ 386.0
海盗之书
《 海盗之书 》

售價:NT$ 381.0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售價:NT$ 325.0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售價:NT$ 274.0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售價:NT$ 571.0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售價:NT$ 717.0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售價:NT$ 515.0

編輯推薦:
中国文化书院自1984年10月正式成立以来,历经三十年,已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民间学术文化团体。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能容纳不同学术观点,有着良好学术风气。分布在海内外数以百计的中国文化书院的导师们,在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各个专业都做出了不同的努力,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出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文集》,固然是为表彰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们为中国文化与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以表达我们深切的敬意与纪念”(王守常先生语),然更重要的是,《导师文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中国文化走过的历程”(汤一介先生语)。
內容簡介:
本书收录了陈可冀院士多篇医学方面的散文随笔,其本人从医的经历、与医学的渊源,多篇价值重大的医学论文,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医学历史和宫廷医学的文章。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他为多本医学书籍所写序言。内容涵盖全面广泛,意义重大。
關於作者: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与老年医学临床研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现为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典委员会执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及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杂志主编,eCAM(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杂志心血管专栏特邀主编2010-,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1993-2001),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2004-2008),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1979-2009)。曾获首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2003),二等奖(“证效动力学研究”,2001);求是科技奖(2001);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2);首届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首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0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吴阶平医学奖(2009)。主编《清宫医案集成》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出版政府奖(2011)等奖项。
目錄
目 录
第一部分 随笔
第二部分 心迹
第三部分 医论
第四部分 医史
第五部分 宫廷医学
第六部分 学术报告
第七部分 序文及评论
第八部分 建言与访谈
內容試閱
寿命的思考
一年一岁,六十年为一甲子。老年学家对寿命,有几种提法,一曰自然寿命,指个体的最高年岁,中医学称“天年”,《黄帝内经》谓人的“天年”当是“度百岁乃去”;《尚书洪范篇》称“以百二十为寿”;说明人的自然寿命活到100~120岁是正常或可能的。一曰预期寿命,指群体的平均寿命。我国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平均年龄较上一次普查又有所增长。一曰历法年龄,通常所说的“世上难逢百岁人”,指的就是它。一曰生理学年龄,这就是医学界提出的要“保持年轻的活力”,争取延长人的精力旺盛期达15%~20%的指向,也就是说要比同历法年龄的人身心更为健康,所谓“老当益壮”,“年高而不老”,“寿高而不衰”,推迟衰老的到来。
历史上有过不少美好神奇的长寿传说,所谓汉东方朔活到三万八千岁;彭祖活到八百八十岁,后者的长寿在《论语》、《楚辞》、庄子《逍遥游》及葛洪《神仙传》中都有所载述;此外如姜子牙活到一百三十六岁,八十岁始“出仕”,以及梁高僧达摩祖师活到二百二十八岁等。西方国家亦无例外,传说“人类的祖先亚当”活到九百三十岁。这些神话当然不为科学界所承认,但却实实在在地表述了亘古以来千千万万人们的美好愿望。
遗憾的是,老年生物学家近年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人体的“遗传基因”在事先预定的时期会制造出使自己生命终结的自我破坏因素;也有人在血浆中检出所谓“死亡激素”,其他还有免疫调节功能减退等等几十种有关人的衰老学说,这些研究正方兴未艾。人们称本世纪的后半叶为生命科学的时代,人何以衰老?能改变它的进程吗?这谜一般的面纱正在被生命科学工作者所力图有所揭示。其目的当然是积极设法研究这些衰老机理及探索其对策的科学途径。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以“黄金入火,百炼不消”为理论指导,演出了不少服食钟乳石、硫磺等“金石药”,以追求“羽化成仙”或“长生不死”的悲剧;汉武帝、北魏道武帝、魏明元帝、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乃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都曾经是受害者,付出过惨痛的代价,所以白居易有诗道此教训为:“或病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那么如何是好?古人云:“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这是很实在的概括。年纪大了,“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本是一种现实。最好的办法当是建立起科学的、联系个人实际的养生方法。“养生莫若养性”,九十二岁老人冰心1992年3月4日在《文汇报》发表的“我从来没觉得老”的一篇书简,是在现今盛世要做一个“富有人生乐趣的人”的很好写照,可以借镜。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将自己和“老树”、“枯藤”、“昏鸦”联系在一块呢?《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应当有闪光的“老有所为”的大志。中医经典著作《素问》谓:“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保持情绪乐观稳定,恐怕是再重要莫过的了。中国传统养生术中,倡导“动静结合”,希望“春秋百岁而动作不衰”,“年届百岁而犹有壮容”,这当然是不那么容易能够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的了。但是,我国传统的太极拳、内养功、食饵养生,以及辅以必要的天然药物调理,是公认有成效的,西方人不是也在心悦诚服和兴致勃勃地向往着这些来自东方的“古而常新”的健身方法吗?不妨择其一二而实践之。
美国著名科学技术评论家Fnk Kendig和Richard Hutton合著过一册关于寿命的专辑,篇首录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诗集》的两行:
“大理石与王侯的金制纪念碑,
都不会比一篇有力的诗活得更久远。”
我以为这是对寿命的极有生命力的遐想。
杂谈饮食养生
养生是全方位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素常生活中惩忿戒虑,心境经常处于郁怒不快状态,最是伤人,会导致寝食不香,因而也就谈不上什么饮食养生了。所以,养生当以养心或养神为本;清代曾国藩堂匾题为“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是切肤之语;毛泽东曾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对于曾国藩的深思善悟,柔中寓刚,是深有所动的。
像我这样平凡人虽然一般也能以志帅气,但时常难免出现耐性不足的情况,不能以静制躁,饮食也就无味了。所以,人们在有限的一生中,当以“非知之艰,行之维艰”的警语为训,胸次当广大,不应时时叹老嗟卑,而应当道法自然,一者常惩忿以“伏虎”,二者当独慎以“降龙”,制约血气,做到眠食有常。佛家常常说“放下”,“自在”,“知足”,及“缘份”,寓有一定哲理。
古云:“养生之道,君逸臣劳”,这“君逸”指的就是前述的养心神,“臣劳”则是指躯体要多所活动。饮食质量虽好,如果缺少活动,也会导致消化呆滞及肥胖;所以,强调饮食养生的同时,不可不重视体力活动。中老年人每天走步或散步数千步最好,如能结合其他锻炼,当更好。食饮要有节,不可偏食或贪多,偏则营养不全面,贪则易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适量很重要,晚上太饱,每可招致通宵难寐。中医经典著作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论述,很科学,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互相搭配。
很多医学家主张清淡饮食。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灵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由于黄油甚至人造黄油十分可口,人们不免会过用,应防止。鱼油虽有降脂功效,但因也含一定热量,可能致胖,不可忽视。
素食鲜美芳馥,优点很多,但缺少动物蛋白,也有缺点。60年代,我和我的同事们曾调查研究北京寺院僧侣长期完全素食达17至70年以上者268例,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与非素食者大致相同;与欧洲著名医学家Saile观察所得结果一致,恐与机体代谢失调不无关系。素食者常以大豆为主要食品,当然,大豆蛋白确是优质食品。最近美国James W. Anderson综合近年38项研究29篇论著在74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观察中,发现每日食用47克大豆蛋白可使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分别降低 9.3%,12.9%及10.5%,引起学术界很大兴趣。
牛肉炖煮软些甚好,其蛋白质量高,适于老人,比猪肉好。早起荞麦粥、燕麦粥、玉米粥等都是很好的早点。
福建生长的人多爱甜食,直到今天我仍爱甜食,但由于血压略高,避免增加热量致增加体重,已少进了。北方人喜饭菜多着盐 ,血压高者以少进为好,这是科学界公认的信条。
大蒜有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纤溶活性作用,也有防治感冒和肠炎作用,《本草纲目》曾有佳评,相传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故又称胡蒜。茶叶可以提神、消脂,唯夜间不宜过用,因影响睡眠。心律失常者更应慎用。
我天份不高,一生都常开“夜车”,加班加点读书学习和工作,所以养成每天需午睡片刻的习惯,但一般绝不作额外的昼睡。朱子云:“为学须铢积寸累”,读书而废寝忘食者常有之,这当然不符合饮食养生法则,但东翻西阅,涉猎更多,补所短,勉所长,自认为亦人生一大乐趣。
食物属性与体质
中国食物烹饪术和佳肴堪称世界一绝,环球各处“中国料理”之多,鼎中之变,齿颊留香,足以说明。一部《红楼梦》,琳琅满目的各色食品,多近百数十种,是大家所共知的。
人的生存不能离开食物,《周礼天官》已载有“食医”之设。饮食大欲,但“以和为美”,“以平为期”,纵欲可以致祸。
食物和药物一样,有其属性。传统医药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之属性中,属阴属阳?属热属寒?主升主降?结合人们的体质和地土方宜,合理应用,是至为紧要的。通常将食物依其阴阳偏胜,气味不同,功用之别,有大寒、大热、寒、热、温、凉、微温、微寒及平性之分,甘、辛、酸、苦、咸五味之分,以及升、降、浮、沉功用等等之分。用者当根据体质的偏阴偏阳,偏寒偏热,适当选择;当然,在传统医药学中,对药物及食物还有轻重、缓急、补泻、润燥、归经、配伍及发物宜忌等的阐述,成为具有中国独具特色的体质营养学及中药药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现代食物营养学注重食物营养成分,所谓微量营养素和大量营养素等;以及饮食结构的注意等极不相同。前者从整体、宏观、直观及动态中进行“穷理”,后者从微观、科学分析中进行“格物”,是十分值得相互借鉴和互补的。我曾以微分心阻抗图方法观察到嚼食属辛温性味的鲜生姜片或干姜块,可立使脉搏增快及心搏出量有所增多的现象。至于体质偏阳偏热性的人进食狗肉或羊肉(尤其夏令)会感到烦躁甚而鼻衄是何道理呢?狗肉和羊肉都是偏阳性、偏热性的食物,其分子生物学机理不是很值得深究的吗?古印度医学也将食物分为寒、热、温、凉、燥、湿、粘诸性,以及苦、酸、甘、辛、咸、淡六味,与我国分类有类似处,却不尽相同,但不若我国系统全面。
中国民间传统重视平时的饮食调理,食补或食养,以及病后的饮食康复;因虚而补,补而受益,这是事实,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因不同体质选用,因人而异。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常食方物南北不同。人的体质有阴阳寒热偏胜之分,偏阳偏热体质的人晚间多吃一些辣椒,次晨肛肠可能便有重坠灼热感,甚至引致痔血,而每见川湘一带人整盘整盘的吃,却痛快洒脱平安无事。体质偏阴偏寒性者,吃蛏蛤呕哕,甚而多吃些西瓜也碍胃,而他人却无妨。公鸡、虾、蟹及笋尖等发物对于过敏体质者尤当对其谨慎。通常肥胖湿盛之体,清淡为好。体瘦有火者,甘润生津之物为佳。对于现代日益增多的偏重肉食和糖分的“文明食品”,也当审慎。
一般地说,瓜菜中生姜、大蒜、大葱、韭、胡椒、胡荽菜性温;苋菜、白菜、蒿子菜、莼菜、黄瓜、丝瓜、西瓜性寒。果品中龙眼、荔枝、大枣、莲子、葡萄、胡桃、李子、栗子性温;梨、菱、藕、百合性寒。生李及生桃均温燥。谷食中酒曲偏温;粳米、黄豆、黑豆性平;荞麦、绿豆、豆腐性寒。鱼肉食中鸡、犬、羊、牛、鹿及猫肉性温,鲫鱼、海虾、鳝鱼性温;兔肉、鳖、牡蛎、蛤子偏寒。猪肉虽性平,多食动痰助湿。当然,对这些食物的属性,文献记载及个人经验或有不尽相同者,以上信笔所及仅作日常参考。
食物或药物的属性的现代科学研究刚刚起步,大家注意到属温性热性者,常可促进交感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降解;属寒性凉性者则抑制之。属辛温者,多为含挥发性成分之品;属苦寒者,多为含生物碱和甙类物质;属甘平者,含糖分偏多。中国人民数千年来总结出来的食物及药物的属性学说,其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希望有识之士加入开发研究的行列。
以上仅就性味而言,就食物或药物和升降浮沉特性而言,所谓“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凡子多降,苍(耳)、蔓(荆)唯升”,则是更多从功能而论了,此处不赘。
药茶或代茶饮*
药茶或代茶饮者,为以药物或药物加茶叶共煎,或以开水冲泡而饮用者。组成药茶之药物,主要为芳香性植物等成分,多为易于溶出之轻灵之品,包括某些花叶,以及质轻之根茎,鲜品或干品果实,和少数非植物成分。一般多用于健身或疗疾。由于饮服方便,易于调理,甘淡平和,适于缓缓图效者。
药茶起源很早,晋代孙楚《出歌》句“姜桂茶苑出巴蜀”可以佐证。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载药茶方十首,包括竹茹芦根茶(含生姜)等。其门人孟诜以《千金方食治》为基础,扩展有《食疗本草》一书,载有治疗“腰痛难转”之药茶方等多首。大家所熟知者,如宋代《太平圣惠方》治外感之葱豉茶及薄荷茶。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治便血之槐茶。李时珍《本草纲目》治血尿之萱草根茶和茅根茶。以及进一步有更多发展而脍炙人口之午时茶、神曲茶、人参茶、灵芝茶、姜苏红糖茶、胖大海茶、槐花茶、荷叶茶等。现在还有用于减肥或通便之决明子茶和番泻叶茶等;余旅行于欧美时,见到一些洋人亦乐于饮用,尽管大便次数增多也不为怪。它如用于高血压病人以减少眩晕病状之清头目之菊花茶、罗布麻茶和陈葫芦茶;用于治疗感冒之板蓝根茶等,市场前景均甚好。
吾闽武夷,以武夷乌龙茶及大红袍茶享誉遐迩,后者品味绝妙,峰回路转,苦后回甜,我曾尝过,惜产量太少。武夷乌龙确可与台湾乌龙相媲美。该地之莲子心茶尤妙,具清咽降火安神之功效;尤其是新采之莲子心粗碱有和缓之降压及镇静效应,鉴于传统认为莲子心有“清心火”功效,我估计也有抗炎作用,值得认真开发。清代内廷更有西太后乐于饮用之“仙药茶”者,由紫苏叶、泽泻丝、菖蒲、山楂合六安茶、乌龙茶等组成,我们以静脉注射高胆固醇脂肪乳剂快速形成家兔高脂血症模型为对象,观察到仙药茶较对照组有明显之加速血清脂肪廓清之速度,饶有兴味。方中泽泻所含之三萜内酯是公认之对机体合成胆固醇有抑制作用者。六安瓜片或六安银针为我国著名绿茶,袁枚《随园食单》对后者也有描述。至于作为我国著名的青茶乌龙,其调节脂肪代谢作用,中日两国学者曾有合作研究证实并推荐。数药联合,其作用机理或有不同。
时下一般凉茶和药茶已成为风靡全球之饮品新星,不仅有袋泡茶、速溶茶等的发展,在日本及美国更常可见到销售罐装之绿茶水、红茶水、花茶水,包括菊花茶水、茉莉花茶水等,人们在自动售货机上即可取得,已经改变了“茶必热饮”之习俗,药茶之进一步如何发展,不是也值得有那么一番探索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