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蒙台梭利养育2岁孩子

書城自編碼: 271882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育兒/早教育儿百科
作者: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著 ,刘妍 编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712263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2-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08/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9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售價:NT$ 381.0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售價:NT$ 442.0
中国震撼
《 中国震撼 》

售價:NT$ 403.0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售價:NT$ 437.0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售價:NT$ 442.0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售價:NT$ 386.0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售價:NT$ 325.0
邓小平视察纪实
《 邓小平视察纪实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6
《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 》
+

NT$ 240
《 崔玉涛谈自然养育 看得见的发育 》
+

NT$ 585
《 蒙台梭利早教经典分段育(1~3岁) 》
+

NT$ 195
《 蒙台梭利养育1岁孩子 》
+

NT$ 195
《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
+

NT$ 195
《 蒙台梭利养育4岁孩子 》
編輯推薦:
在让儿童敏感于世界的美,以及唤醒对生命之谜的好奇方面,没有比蒙氏教育更好的方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蒙台梭利教育描述出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提供适合个性的教育,这正是孩子需要的。
——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我们的成功不应该归功于斯坦福大学,而应归功于蒙台梭利学校。
——Google(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
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西方教育史》
內容簡介:
0-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如何科学、适当地对孩子开展早期教育是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为我们揭开了儿童成长的神秘面纱。她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并首次提出“儿童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 ”“婴儿要经历生理和精神两个胚胎期”“儿童的心灵具有吸收力”等理念。这些极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20世纪的欧洲、美国引发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其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更是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
本套图书首次提出”蒙台梭利分段育”的概念,以年龄为线索队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重新解读,推出:
《蒙台梭利养育1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2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4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5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6岁孩子》
帮助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需要学习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养育,同时,也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完善地成长。
關於作者: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十分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她提出的“有吸收力的心灵”“捕捉儿童铭敏感期”等富有革命性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近年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界亦有深刻的影响,深受父母们喜爱的知名教育专家、著名作者孙瑞雪、李跃儿等,其所提倡和传播的教育理念均来自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将自己的教育经验撰写成书,并在美国出版,它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引入100 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编译:

刘妍: 教育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现就职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目錄
第1章?成熟的历程

1.儿童具有主导本能 2

2.心理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11

3.儿童的独特视角 15

4.儿童的活动需求 23

5.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30

本章小结 40





第2章?进入秩序敏感期

1.秩序发展的敏感期 44

2.儿童天性是有序的 51

3.内在秩序敏感 56

4.秩序与儿童情绪 61

5.为儿童提供恰当的帮助 66

本章小结 70





第3章?语言能力的发展

1.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 74

2.儿童的语言学习机制 78

3.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 85

4.创造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 91

本章小结 100



第4章?运动能力的发展

1.运动对儿童的意义 104

2.学着用手 111

3.学习走路 126

本章小结 137





第5章?学会爱你的2岁孩子

1.家庭教育的原则 140

2.父母的责任 157

3.家庭环境布置 164

4.健康睡眠 170

5.给孩子适当的自由 175

本章小结 180





附录

手指灵敏度训练 184

手部协调性训练 185

腿部控制力训练 186

睡觉作息训练 187

词汇训练 188

秩序感训练 189

观察力训练 190

记忆潜能训练 191

注意力训练 192
內容試閱
·1·

儿童具有主导本能

什么是主导本能

自然界有两种生命形态:一种是成熟的,一种是未成熟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形态。

从远古时代到现在,在自然界的进化进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动物都必须努力、持续地适应和抗争,才能使自己远离天敌和危害,生存下来。在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他们还会因爱而结合。正如达尔文揭开的生物进化历程那样,进化就是指物种的逐步完善、适者生存、两性间的相互征服、物种之间的相互竞争。

生物学家研究生物幼年时的生活状况,帮助人们了解了大自然中最神秘、最复杂的一部分。他们研究发现:所有生物都具有令人震惊的神奇而非凡的潜能,能够在内在的指导下保护自己。这种潜能不同于生物在面对外界刺激时所表现出的本能反应,被称为“主导本能”。



根据主导本能的不同目的,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个体保护本能。比如,当发现危险时所做的自我保护。

●物种维系本能。比如,两性的结合或对抗。



主导本能如何发挥作用

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各种功能跟主导本能是有关系的。我们可以把主导本能视为存在于生命内在的一种独特思维。这种思维能够帮助个体应对外部的环境,知识和智慧是其特征。它可以指引生物穿过时间的海洋,抵达永生的彼岸。

婴儿成长的主导本能

主导本能给处于生命初期的婴儿提供了指导和保护方面的奇迹。在这个时期,婴儿远远没有达到成熟,但他们正处于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时,婴儿还不具备物种特征,他们没有力量、没有耐性、没有生物的竞争武器,甚至连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希望都没有。他们只具备生存这一种能力。对他们来说,主导本能就像正在创造他们、帮助他们的母亲或教师。这些主导本能拯救了既没有力量也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稚嫩的小生命。

实际上,大自然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就是让毫无经验的新生儿能够适应外面的世界,并保护自己远离外界伤害。新生儿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由于其在敏感期具有的某些本能的帮助。这些本能可以引导他们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他们就像拥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动力一样,不断地激发自己。大自然拥有独特的规律,它会密切关注这些规律是否被遵守。成熟的个人必须遵循主导本能的规范和引领,来保护自己的物种。

TIPS:

敏感期就像大自然给了人类一个指南针,让人类学会适应世界。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学习。

母性本能

还有一种主导本能与母性有关,昆虫学家法布尔和其他生物学家将其视为维持物种生存的关键,它被称为“母性本能”。

“母性本能”只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它是指在主导本能中与维系物种相关联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使得母亲和子女之间产生了爱,或者说形成了一种母子关系,它是所有生物都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母性本能不仅局限于女性,尽管她们是物种的生育者,并在保护幼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母性本能在父母双方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关系还可能扩展到整个具有组织形态的社会中,涵盖整个种族群体。如果对母性本能进行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母性本能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是为了维系物种而存在的。

例如,母性本能会促使动物的成熟本能暂时消失。

一头凶猛的野兽会因此表现出不符合其本性的温顺和耐心。

一只鸟会时刻密切关注自己的鸟巢,不论它是飞到远处觅食还是逃避危险。它会选择任何方法躲避危险,但却绝不会丢弃自己的鸟巢逃走。



物种固有的本能会出乎意料地改变它们的特性。许多种族会建造避难的巢穴,它们建造的活动只是为了给后代准备一个“避难所”。它们的这种建造倾向,在其他时候却不会表现出来。一旦它们长大成熟,就会让自己去适应大自然。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必须履行的责任,没有任何一个物种会为搭建这个“避难所”草率地准备材料,也不会仅仅为了适应一个特殊的地方而改变自己。在这个方面,母性本能会给予它们固定的、准确的指导。观察鸟巢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这只鸟所属的种群。

昆虫是令人叹服的建造者:

蜜蜂:蜂房就是一座真正的王宫,蜜蜂将其建造得符合完美的几何曲线。



蜘蛛:蜘蛛会为敌人织出一张张巨大的蛛网。但是某一天,它会突然忘记敌人和自己的需要,开始一项新的工作。它会用蛛丝密密地编出一个防水的双层小袋,用以抵御栖息地的寒潮。蜘蛛会在这个小袋里产卵。当它产卵后,它会尽全力保护这个小袋,将其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小袋遭到毁坏,它也会哀伤地死去。蜘蛛会将自己全部的爱都投注在这个小袋上,而不是在卵或孵化的小蜘蛛上,它可能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卵的存在。是本能指引这位母亲为其物种的繁衍进行工作的,尽管它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是否有后代需要自己保护。因此,这只蜘蛛是在本能的指引下不由自主地工作着的。本能促使它去做自己必须做的,去爱自己必须爱的。



蝴蝶:在其一生中都以花蜜为食,它从不需要其他食物。但是当它要产卵的时候,却不会把卵产在花朵上。这时,它们会受另一种本能的指引。这种本能会替代蝴蝶的觅食本能。这时,蝴蝶会去吃另一种食物。这种食物虽然对蝴蝶本身没有任何益处,但却对即将孵化的蝴蝶幼虫有益。



瓢虫:瓢虫类昆虫也从来不把卵产在树枝的顶端,而是产在树枝较低的部位。在那里,刚刚孵化的幼虫能够吃到叶子并获得保护。



有许多不以植物为食的昆虫也会为了后代的营养去吃植物。它们拥有一种特殊的本能,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后代的事物,并且还能预见太阳和风雨带来的危险。

昆虫就是以这种方式遵从大自然的指令的。尽管大自然的命令可能与它本身无关,但却有利于整个物种。

一种生物如果担负物种繁衍的使命,它就会改变自己和自己的习性。这时,引导它的生活规律就像停止了一样,它似乎在等待一个大自然的奇迹—孕育后代的发生。这种规律促使生物进行某种活动,并出现奇迹般的行为。

是主导本能,而不是爱或牺牲,维系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主导本能源于生命的创造过程,它是所有物种得以生存的关键。生物在照顾后代时所产生的情感,使它们能轻松地完成大自然所赋予的使命。而且,它们在遵从大自然的命令时,还获得了特殊的乐趣。大自然的规律看起来好像是绝对的、不可变更的,但它却可能为了更高的利益暂停一小会儿。新的规律征服了原本起作用的规律,因为这些规律更有利于新生儿。因此,大自然的规律通过不断地暂停和更新,使生物能够永远存活下去。

人类需遵循爱护幼子的主导本能

人是如何适应这些自然规律的呢?

人类是高等动物综合体,集中体现了所有较为低等的生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并超越了它们,但是,人类为自己后代所做的却比蜜蜂或其他昆虫为其后代所做的要少得多。成人将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征服和生产上,对他们来说,其他任何东西似乎都变得不重要了。人类的精力在竞争中被消耗殆尽。有些成人只从自己角度来看儿童,他们把儿童视为另类,并远远地躲避这些“无用”的生命。有些成人通过所谓的教育,努力把儿童强拉入自己的生活轨道。成人如果变成了蝴蝶,如果真能这样的话,他们肯定会戳破幼虫的茧,鼓励幼虫早早学会飞行。如果他们变成青蛙,他会把蝌蚪拉上岸,让蝌蚪在岸上呼吸,并设法把蝌蚪的皮肤变成绿色,因为青蛙自己的皮肤是绿色的。

成人或多或少在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儿童。成人向儿童炫耀他们自身的成熟和完善,并让儿童以成人为榜样,希望儿童能模仿他们。成人没有意识到儿童所需要的是一种不同的环境和生长方式。

难道人类没有主导本能这种最高级和最基本的能力吗?难道人类在面对所有生物都具备的这种维系物种延续的本能面前,真的能够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吗?人类曾在什么地方为儿童建造过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

那里应该是一片风景秀丽、远离外界污染的乐土,那里应该充满了丰富的、不求回报的爱。是否存在这样一片乐土,在那里,成人感到应抛弃他们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在那里,他们能够认识到竞争并不是自己生活的必需;在那里,他们终于认识到挫败他人并不是生存的秘诀,而自我克制似乎才是生活的真谛。

这个世界是否存在这样一片乐土?人们想把锁住自己心灵的物质锁链砸碎,人们渴望拥有一种崭新的生活。在这片乐土上,人们渴望追求某种超越个体生命并能够达到永恒的东西。拯救人类的方法是:如果人们可以抛弃以前的推论,“乐土”真的可以存在。

这种情感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孩子才会产生。那时,他应像其他生物一样,放弃自己的行为方式,抛弃一些束缚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

的确,在某些场合,当一个人觉得不再需要征服而需要对心灵进行净化时,他就会向往简单和安宁。在这种纯洁的安宁中,人们能够找寻生命的更新,在生活重负中获得重生的途径。

人必须拥有远离过去生活的伟大愿望。这些愿望代表了一种崇高的声音,只有它才能带领成人走进儿童的世界。



·2·

心理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成熟”是个体的发展方向

“成熟”一词来自遗传学和胚胎学,是指生殖细胞在受精之后由不成熟到成熟这一发展过程。但是,在儿童心理学中,“成熟”一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义。它是指成长的一种调节机制。这种机制可以确保各个器官以一种平衡的形式、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

阿诺德·格塞尔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就像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和倾向会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和什么时候学习,儿童的一些能力的获得不受命令左右。

从身体的发展上来讲,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事实上,在儿童的各种与行走有关的器官成熟之前,我们是无法教会他们走路的。同样,儿童在长到一定程度之前是不会说话的,这就像在他们学会说话之后,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一样。

熟悉我著作的人都知道,我一直捍卫儿童遵循自然规律成长这种观点。实际上,我将这一规律看成我教育理念的基础。格塞尔的说法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是正确的,但却并不适用于儿童的精神成长。根据他的理论,他认为“儿童大脑的成长就像身体发育一样,是一定发展过程的结果”,但这并不十分确切。如果把一个婴儿放在没有人烟的地方任其成长,不让他与人类接触,只供给他必要的食物,他的身体虽然会正常地成长,但心理却不能。

正如我经常说的那样,我们无法造就一个天才,我们只能帮助每个孩子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接受“生理成熟”的过程,我们也必须做好准备接受“心理成熟”的过程。因为,两者在胚胎发展的过程中是同时进行的。

我们无法完整地认识器官的生长过程,器官的生长并不是一个有序的渐进过程。器官的生长都发生在与之相关的活动点出现时,这些活动点出现的时间非常短,在器官成熟之后就会消失。除此以外,在器官的成长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敏感期,这些敏感期对指导动物行为、提高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现器官生长的敏感期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非常协调的。这说明,生命的发展规律是与人类心理的发展相适应的。

环境对心理成熟有重大影响

“成熟”的过程不仅仅是基因作用的总和,除了基因的影响之外还有环境的影响。心理学教科书曾为“成熟”做了一个含义宽泛的定义:“成熟包括一些主要由遗传(受精卵染色体)而获得的结构变化,但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归因于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在“成熟”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理的成熟只有通过“环境经验”才能实现。“环境经验”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改变形式和内容,因为“有目的的行动”也在改变。

●环境经验是以不断地重复的形式出现的。正是由于这种重复,一项新的功能会突然出现。这种特定的功能获得模式是以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方式建立的。这些不断重复的活动看起来与其所产生的功能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它们也会在这些功能出现的同时消失掉。与此同时,儿童的注意力会立刻转到其他的活动上,以便为另一项功能的产生做准备。如果儿童不能根据自然的规律吸收环境经验,他对环境经验的敏感性也会随之消失。这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继而影响到他们的成熟。



根据发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具有吸收能力的大脑结构体系在出生时就有一种力量——有目的的行动。这种力量在“敏感期”的指导下,在婴儿时期产生了变化。人类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发展受到具有吸收能力的大脑、敏感期等多方面机制的影响。这些都具有遗传性,是人类的特征。但所有这些机制都必须在环境中通过自由的活动获取经验,才能发挥作用。



·3·

儿童的独特视角

儿童的特殊兴趣

从1岁之后,儿童就不会再对漂亮的东西和鲜艳的色彩产生喜不自禁的冲动了,而这种冲动恰恰是儿童敏感期的特征。他们开始对我们不留心,甚至可以说不起眼、不容易感觉到的小东西感兴趣了。

我在一个15个月大的小女孩身上第一次发现了这种敏感性:

一天,我听见女孩在花园里哈哈大笑,这对一个15个月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寻常的。她坐在平台的砖地上,一副心驰神往的神态。附近有一个美丽的花坛种满鲜花,在骄阳下显得十分艳丽。但女孩并没有看花儿,她的眼睛盯在地上,显然那里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我被她那种奇妙神秘的神态打动了。

我慢慢地走近她,仔细观察那块砖,但没有发现任何特别的东西。正当我百思不解时,女孩用郑重其事的口气对我说:“那里有个小东西在动。”顺着她的手指,我看到了一只非常微小、颜色几乎和砖相同的昆虫,正在迅速地爬行。女孩由于惊喜发出的笑声比平时大得多。这份欣喜并不是来自灿烂的太阳或鲜艳的花朵,也不是来自她周围色彩艳丽的环境。引起女孩兴趣的就是这只会跑动的小东西。



另一个与女孩年龄相仿的男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男孩很喜欢明信片。妈妈为他收集了很多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上有的印着蜜蜂、狮子、长颈鹿和猴子等动物,有的印着各种鸟类和一些儿童非常感兴趣的家畜,如绵羊、猫、驴、马和母牛等,还有的印有各种风景和景物,如房子、动物和人等。妈妈希望能够借此让男孩学到一些知识。男孩很喜欢这些卡片,并时常拿着给我看。

有一天,男孩一边向我挥着一些明信片,一边用稚嫩的声音叫着“叭—叭—”,意思就是“汽车”。我意识到他是想给我看汽车的图片。然而,我知道男孩收集的明信片中并没有汽车的图片。我看着男孩手里的明信片,也没有看到汽车,于是我对他说:“我没有看到汽车。”他看了看我,然后拿出一张明信片,得意扬扬地说:“在这儿呢!”

在卡片的中间,是一只美丽的猎犬,远处有一个扛着猎枪的猎人,在一个角落里可以看到一间小屋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旁边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儿,男孩用他的手指着黑点儿说“叭—叭—”,我看出那确实是一辆汽车。这辆车画得如此之小以至于很难被注意,然而正因为小,它才引起了男孩的兴趣,并指给我看。

我想,也许男孩的注意力都被这些小东西吸引了,而没有放在学认明信片上那些漂亮和有趣的东西上。于是我挑出一张印有长颈鹿的明信片问他:“这有着长长的脖子的是什么呀?”男孩认真地回答:“长颈鹿。”我没有勇气继续问下去了。



可以说,1岁多的孩子,大自然会引导他的智力一步一步发展。



还有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给一个20个月大的男孩看《新约全书》。这本书很美丽,书中配有很多插图,我翻到一幅插画,给男孩讲解:“耶稣召唤小孩到他身边去,这个小孩在耶稣的怀里,你看,其他的小孩把头靠着耶稣,所有的小孩都仰视耶稣、爱戴耶稣。”

男孩的脸上没有显示出丝毫的兴趣,他开始扭动起来,完全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看画上。我开始翻书,突然男孩说:“他在睡觉。”

我对男孩的话感到不解,问他:“谁在睡觉?”

男孩认真地回答:“耶稣,耶稣在睡觉。”他示意我把书翻回到插画那页,我再看这幅画时才发现,原来耶稣正在俯视着小孩,他的眼睑下垂,就像在睡觉。可见男孩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成人根本没去注意的细节上了。

我继续讲解图片,并将书翻到印有拉斐尔名画《基督显圣》一页上。我说:“看呀,耶稣升天了,人们惊恐万分。你看这个小男孩是怎样转动眼珠的,这个女人怎样伸出手臂……”我意识到我选择了不合适的图画,我的讲解也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但我感兴趣的是观察孩子和成人对这样一幅复杂的画面的不同反应。男孩只是轻轻地咕哝了一句,似乎在说:“嗯,继续往下翻吧!”他的小脸儿没有显示出丝毫的兴趣。我又开始往下翻。这时,我看到他抓起了挂在脖子上的一个形状像兔子的饰物,然后叫着:“小兔子!”我以为他被那个小饰物吸引住了,但他又示意我往回翻书,我又翻了回来,发现在《基督显圣》这幅画的一侧确实有一只小兔子。



有谁会注意这只小兔子呢?很明显,儿童与成人拥有截然不同的视角,这不仅仅是程度和大小的差距。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对于成人来讲,儿童的心理就像是一道深奥难解的谜题,人们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为他们根据儿童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内心的精神力量来进行判断。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在儿童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原因。因为如果没有某个原因或某个动机,他们是不会做任何事情的。如果我们把儿童的每一个行为都解释成“一时兴起”是很容易的,但就算是“一时兴起”也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因素。

儿童的心灵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是一个还没有解开的谜。要找到答案可能很难,但这种研究也会是极为有趣的。如果一个成人想找到这个谜底,他必须改变对儿童的态度,增强对他的责任感。他要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思想麻木的统治者或一个专制的法官。在对待儿童的问题时,成人却常常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说到这里,我记得有一次,我与几位妈妈一起讨论儿童读书的问题。

一名年轻的妈妈带着18个月大的孩子来参加讨论。她说:“有些书很可笑,插图也很稀奇古怪。有一本书名叫《小黑人萨博》。书中的小主人公萨博是一个黑人小孩儿。在他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送给了他许多礼物,有帽子、鞋、长筒袜,还有色彩明艳的新衣服。

“在爸爸妈妈为他准备丰盛晚饭的时候,萨博急不可耐地想炫耀礼物,于是悄悄地溜出了家。在街上,萨博碰到了许多动物。萨博很害怕,为了安抚它们,他就给了每个动物一件礼物。他把帽子给了长颈鹿,将鞋子给了老虎,等等。最后,他流着眼泪一件礼物不剩地回到了家。

“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愉快的,因为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写道,萨博的爸爸妈妈原谅了他,还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晚饭。”

年轻的妈妈把书传给其他的人看,但她的孩子突然说:“不,卢拉(Lola)。”所有的人都很吃惊。这个小家伙不断地重复着:“不,卢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年轻的妈妈说:“卢拉是曾经照顾过这个孩子的保姆的名字。”这时,孩子开始哭了起来,他喊着“卢拉”,声音比刚才更大了,神志好像陷入了迷乱。最后,我们把《小黑人萨博》放到了孩子手里,孩子把书翻了过来,指着封底上的一幅画。这时我们才明白“Lola”的含义。孩子把西班牙语的“Lora”(他在哭)说成了“Lola”。这幅画并不在书的正文中,而是在封底,画面上小黑人萨博正在哭。

孩子是对的,这本书的最后一幅画并不是一个愉快的画面,而是萨博在哭。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孩子是在对妈妈所说的“结局愉快”表示抗议。这就完全合乎逻辑了。

很明显,孩子看书时比妈妈更仔细,他看到了最后一幅画是萨博在哭,虽然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大人们的对话,但他准确的观察力却实在令人惊叹。



儿童的心理和成人有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仅是一种程度上的差异,而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儿童关注微小的细节,他们一定常常带着轻蔑的眼光来看我们,因为他们不懂得心理综合,而我们却要常常使用。

因此,在儿童眼中,我们多少会显得有些无能和迟钝。因为从儿童的角度看,我们无法正确地理解他们的需要,我们不够关注细节、不够精确。

如果儿童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一定会告诉我们,他们极不信任我们,就像我们不信任他们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和儿童的思维方式有如此大的差异,也是儿童和成人不能相互理解的原因。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