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書城自編碼: 269567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53937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4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2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NT$ 386.0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NT$ 279.0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NT$ 437.0
变态心理揭秘
《 变态心理揭秘 》

售價:NT$ 279.0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NT$ 381.0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售價:NT$ 325.0
减压七处方
《 减压七处方 》

售價:NT$ 314.0
成为作家
《 成为作家 》

售價:NT$ 26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85
《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
內容簡介: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进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昕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最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是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为诗人荷尔德林、作家克莱斯特和哲学家尼采所作的传记,讲述了这三位有精神病倾向的大师的生活历程,紧密结合他们的创作生涯,深入他们的作品,探索大师复杂的心灵与超越常人的精神容量,《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人生形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心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關於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曼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和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大师》等。
目錄
引言
荷尔德林
神圣的群体
童年
图宾根画像
诗人的使命
文学的神话
危险的相遇
狄奥提玛
黑暗中的夜莺歌唱
许佩里翁
恩培多克勒之死
荷尔德林的诗
坠入永恒
绛色的昏暗
斯卡尔丹内利
重返时代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
被追逐者
未留肖像者的肖像
病态的感情
生活计划
野心
戏剧强迫
世界和本质
小说家
最后的联系
死亡的激情
没落的音乐
弗里德里希·尼采
没有其他人物的悲剧
双重肖像
疾病的辩护
认识上的唐·璜
正直的激情
走向自我
南方的发现
逃向音乐
第七重孤寂
深渊边上的舞蹈
自由教育家
內容試閱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啊,要是我从来没有进过你们的学校该多好!——《许佩里翁》荷尔德林向自由迈出的决定性的第一步是生活中的英雄主义思想,是一种寻找“伟大”的意志。但在意识到应从自己身上去发现这种英雄性之举之后,他要去见那些“伟大的人”,那些诗人,进入那个神圣的圈子。促使他去魏玛的绝非偶然因素:那里有歌德、席勒和费希特,在他们周围,像熠熠闪光的卫星围绕太阳一样,还有维兰德、赫尔德、让·保尔、施莱格尔兄弟,那里是德国的整个精神星空了。他那敌视一切非诗意事物的思想渴望去呼吸这醇厚的空气,他希望能在这儿吸吮到琼浆玉液般的古典气氛,能在这个精神的集市上,在这个文学创作的角斗场上试试自己的力量。
但他自己首先得为此好好准备一番,因为年轻的荷尔德林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思想上、学识上都不够资格与歌德那广阔全面的世界视野和席勒那博大精深的抽象思维相比。所以他认为自己必须进行系统的“训练”,必须“证明”自己有大学哲学水平——永远统治德国的谬误!和克莱斯特一样,他试图形而上地解释本来幸福地感觉到的天堂,试图用各种学说来证明他的诗歌创作计划,他用这种强迫性的尝试破坏了自己完全本能的激昂天性。恐怕至今还没有人以必要的坦率指出,当时与康德的相遇和对形而上学的研究不仅给荷尔德林,而且给整个德国的文学创作造成了多么不幸的后果。
即使传统的文学理论把这种情况(即德国的作家们都急于将康德思想引进自己的文学领域)当做一种登峰造极来庆贺还嫌不够——最终也必然会有一种坦率的意见承认这种教条主义的、苦思冥想的毛病的无穷遗害。康德用他的建设性的卓越思想统治了古典主义时期,由此——完全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无限地阻滞了这一时期纯粹创造性的发展,并通过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审美批判而无限地破坏了所有艺术家的感性、世俗的愉悦及自由想象力。在文学领域,他长期地阻滞了每个热衷于他的作家的发展——一个只有大脑、只有思想的人,一个巨大的思想冰块怎么可能去润泽一群真实的幻想生物呢?这个毫无生活可言的人已经失去人的本性而变成了一部思想机器,他从没碰过一个女人,从没跨出他所在的城市一步,他每天在同一时间让自己工作的小齿轮自动转起来,五十年,不,七十年不变——我想问的是,这样一种非自然的本性,这样一种非自发的、自身已成为一个僵化系统的精神(它的创造性恰恰是基于这种偏激的建构性),怎么能够去推动那些诗人,推动那些感性的,被神圣的灵感突至插上翅膀的,被激情不断推人无意识状态的人们?康德的影响将古典主义者们从他们极为美妙的、天然的、文艺复兴式的强烈激情中拉了出来,又将他们不知不觉地引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一种学者文学中。然而,既然席勒这个塑造了最生动的德语文学形象的人曾认真地为思想游戏而劳心费神,将诗歌划分为朴素的和感伤的两个范畴,既然歌德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问题上与施莱格尔兄弟持不同意见,那也许说到底这一影响对于德国文学创作也并非是一种无可估量的惨痛损失?诗人们不知道这些,只是在哲学家们那种极度敏锐和冷静系统的理性之光的照映之下,诗人们也开始冷静起来:荷尔德林来到魏玛时,席勒已经失去了他早期魔鬼般的灵感所带来的巨大创造力,而歌德(他健康的天性,即对所有系统的形而上学的直觉排斥起了作用)把主要兴趣转向了科学研究。当时他们的思想围绕着哪些理性的领域,今天可以用他们的信件来作为证明,那些信件是极好的、包容万象的文献,但与其说那是文学的告白,远不如说是两个哲学家或美学家的通信。在荷尔德林见到这对绝代双骄之时,诗意的东西正在由于康德的魅力而被排挤出中心位置,排挤到了他们个性中的边缘地带。一个古典主义的人文主义时期开始了,只是不幸的是,与意大利相反,这一时期最杰出的精神代表歌德和席勒不是像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那样从冷冰冰的博学世界逃进了文学创作领域,而是从他们超凡的形象塑造世界退回到冷静的审美和科学领域中,度过了(无可挽回的)多年时光。
因此,在所有那些把他们二人当做大师来景仰的年轻一代中,这种有害的空想作风也发展起来,他们认为自己必须得到“训练”,必须“进行哲学学习”。诺瓦利斯,这颗天使般抽象的心灵,克莱斯特,这个纵欲无度的冲动的人,二者的天性都与康德那种具体的思想之冷静及其全部思辨性水火不容,但二者却都出于一种不确定感——而非出自直觉——把自己抛进了这个敌对的环境中。荷尔德林是一个完全灵感型的、完全非逻辑性的人,一切系统性都违背他的天性,然而,连这样一个第一不受思想意志控制的感性的人,也强迫自己去接受抽象概念、智力辨析的束缚:他认为,用时代的美学——哲学术语进行言谈,是义不容辞之事;他在耶拿时期的所有信件都充满了无聊的概念上的诡辩,充满了令人感动的孩子气的哲学努力,而这种哲学愿望又违背了他深厚的知觉和无限的直觉。因为,荷尔德林恰恰是那种非逻辑、甚至非智力的精神类型,他的思想常常像是从一片创造性的天空中射下来的耀眼的闪电,根本无法系统组织起来,其神奇的混乱抵触了条理和关联。关于“创造精神”他说道:我只认识活跃的事物,却不理解沉思的东西。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局限:他只能表达对于事物之变化的感觉,但不能形成关于存在的模式和概念。荷尔德林的思想是天上的流星陨石,而不能像地上采石场的石块一样被磨光了棱角去砌起一堵生硬的墙(每个体系都是一堵墙)。这些思想的陨石自由地存在于他体内,就像它们落下来时一样的自由,他无需去改变它们的形状,也无需打磨他们。歌德曾用于评价拜伦的话对于荷尔德林不知要最适合多少倍:“只有在写诗时,他才是个大人,当他思考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小孩子。”但在魏玛,这个小孩子却让自己坐在费希特和康德的课堂上,笨拙而吃力地研究各种理论学说,以至于连席勒都不得不提醒他:“抛开这些哲学材料吧,它们毫无益处……多接近一下感性世界,那样您才不会有太大的、在极度热忱中失去理性的危险。”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荷尔德林才在逻辑的迷宫中认识到了理智的危险:他灵敏的感觉晴雨表和下降了的创作量显示出,他,一个飞行人,已经闯入了一层压制他的感官的大气之中。这样一来他才毅然地停止了这种系统的哲学研究:“有很长时间我不明白,为什么哲学研究在别人身上可以用安宁来回报必须为之付出的辛劳,而我却越是毫无保留地投身于它,越无法安宁,甚至越发激动呢?现在我认为原因在于,如哲学研究所必需的那样,我在最大限度上疏离了自己特有的偏爱。”他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体内的诗歌的嫉妒力量,它不允许这个永远幻想的人投身于纯粹的思想,正如它不允许他过完全感性的生活。他的本质要求他漂浮于高等元素和低等元素之间:他的创造性的感觉既不能在抽象中,也不能在真实中找到安宁。
因此,哲学欺骗了这个谦恭的寻觅者:它给了这个踌躇不定的人新的疑虑,而不是最多的安全感。然而,第二个,最危险的失望来自于诗人们。对于他来说,他们就是出现在远方的激情使者,是将心灵奉给了上帝的神甫:他希望从他们身上获得最大的鼓舞——从歌德身上,特别是席勒身上。后者是他在蒂宾根教会学校时间读得最多的作家,其“卡洛斯”曾是他“年轻时代的魔幻云雾”。他们应该给这个毫无自信的人那些赋予生活以光彩的事物,给他进入永恒的飞跃,给他最高的热情。但这恰是第二代、第三代诗人在对待大师的态度上自始至终的错误:他们忘记了,作品是能永葆青春的,对于一件完美的创造,时间就像水从大理石上流过去一样,并不能使其失去光泽,但是,作家本人却会衰老。席勒成了枢密官,歌德成了枢密顾问,赫尔德是教会监理会成员,费希特是教授,他们的兴趣实际上——我希望这种区别是明显的——不在诗歌的创作,而在于诗学的质疑。他们都已经固定在自己的作品中,生活也已经安定下来。对于人这种健忘的动物来说,也许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年轻时代最为陌生了。因此,误解已经由年龄的增长所注定:荷尔德林想从他们身上学到热忱,他们却教给他谨慎;他渴望在他们身边最热烈地燃烧,他们却将这种激情弱化成温和的光;他想从他们那里得到自由,得到精神生活,而他们却在努力为他谋求一个中产阶级的地位;他想鼓励自己投入这场可怕的命运的斗争,而他们却(好意地)劝他争取廉价的和平;他想让自己热起来,他们却希望他冷下去。就这样,尽管他有种种精神偏爱和私人好感,沸腾的和冷静的血液却在他的血管里相互混杂。
与歌德的第一次相遇就具有象征意义。荷尔德林去拜访席勒,在那里见到一位年长的先生,这位先生冷淡地对他提了个问题,他漫不经心地回答了——到了晚上他才惊讶地得知,这就是他第一次见歌德。他没有认出歌德——当时没有,在精神意义上也永远没有——歌德也从未认出过他:除了在与席勒的通信中,歌德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对他只字未提。此外,就像克莱斯特被歌德吸引一样,荷尔德林也单单只是被席勒吸引:两人的爱都只指向双雄中的一个,并用年轻人固执的不公正来对待另一个。同样地,歌德对荷尔德林的认识也不正确,他写道,荷尔德林的诗歌体现了一种“温和的、自我满足的努力”,他错误地理解了荷尔德林这个从不满足的人的深刻激情,赞扬他有一种“可爱、真诚和适度”,并建议他——这个德意志颂歌的创作者——“多去写些小诗”。在这里,歌德完全否认了那种强烈的、魔鬼的气氛,所以他对与荷尔德林的关系也缺乏激烈的抗拒,只有一种温和的、漫不经心的和蔼,只有冷淡的、未经深入研究的略微提及,这深深地伤害了荷尔德林,以至于在他的思想陷人混沌之中很久以后(他在精神错乱中还能隐约区分从前的好恶),如果有来看望他的客人提起歌德的名字,他还会生气地转过脸去。他经历了那个时代所有德国作家都经历过的失望,感觉较冷静、较善于掩饰自己的格里尔帕策后来清楚地表述了这种失望:“歌德转向了科学研究,他信奉一种伟大的寂静主义,追求适度、无为,而在我身上却燃烧着所有想象的火炬。”即使最睿智的人在老了以后也不能明智地理解:年轻就是激情的一个代名词。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