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气象科技与社会文化发展

書城自編碼: 26929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地球科学
作者: 王东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5628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6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5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NT$ 442.0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NT$ 498.0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NT$ 941.0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NT$ 498.0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NT$ 325.0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NT$ 437.0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NT$ 1669.0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NT$ 71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620
《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综合研究卷 》
+

NT$ 744
《 海洋工程装备 》
+

NT$ 818
《 地理学与生活:当代地理学传承、发展与应用的经典之作 》
+

NT$ 707
《 全球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方法应用实例 》
+

NT$ 361
《 宝石学与宝石鉴定(第二版) 》
編輯推薦:
《气象科技与社会文化发展》适合于气象人文社会学研究、科学技术史的读者阅读,也适合喜欢艺术、美学等文史哲问题的读者阅读。
內容簡介:
《气象科技与社会文化发展》主要研究气象科技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考察人类对气象的认知及其对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文艺和建筑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它们的互动关系和演变轨迹。“气象文学”“气象艺术”“气象美学”等提法,不仅新颖,而且还很有学术生长力,对“气象政治”“气象经济”“气象哲学”等问题的探讨,也是对气象文化前沿研究的回应。《气象科技与社会文化发展》比较系统地建构了气象人文社会学的研究轮廓,对气象科技与社会文化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气象科技与社会文化发展》共分七章,分别为绪论、气象与人类社会发展、气象与政治、气象与经济、气象与哲学、气象与文艺、气象与建筑。
目錄
目录
《中国气象科技史研究丛书》序言
前言
绪论1
**节气象、文化及科技的概念1
一、气象及其相关的概念1
二、文化的概念2
三、科技的概念5
第二节研究对象6
第三节研究方法7
参考文献9
**章气象与人类社会发展10
**节气象与人类的诞生10
一、气象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11
二、使用工具在适应气候中的意义13
三、气象在人种形成中的作用14
四、气象对人类衍生分布的影响15
五、气象对精神气质和习惯民俗的影响16
第二节气象与人类早期文明的迁徙兴衰17
一、移居美洲的客人17
二、澳洲的土著文明18
三、埃及文明18
四、苏美尔文明21
五、玛雅文明22
六、安纳沙希印第安人文明24
参考文献26
第二章气象与政治27
**节气象与政治关系的历史27
一、原始时代28
二、农业文明时代28
三、工业文明时代34
四、现代信息技术时代39
第二节气象与政治的互动关系46
一、气象影响政治46
二、政治影响气象53
第三节“气候政治”及其微观领域56
一、“气候政治”的提出56
二、应对气候问题的政治机制58
三、气候外交63四、气候的法律问题65
第四节气象与军事安全策略68
一、气象与军事的互动关系68
二、气象与军事的关系史71
参考文献72
第三章气象与经济75
**节气象与经济活动的关系75
一、气象与经济活动的互动关系75
二、气象与经济关系的历史形态81
第二节气象经济82
一、气象经济的概念83
二、气象经济的特点85
三、气象经济的国内外发展状况87
参考文献89
第四章气象与哲学91
**节哲学与气象的关系91
一、哲学的气象学基础91
二、哲学对于气象认知的反作用95
第二节哲学与气象关系的文化史99
一、原始时代99
二、农业文明时代103
三、工业文明时代110
四、现代信息技术时代111
第三节气象哲学115
一、气象哲学的提出116
二、气象哲学提出的意义117
参考文献118
第五章气象与文艺120
**节气象与文艺关系的历史维度120
一、神灵信仰:原始时代气象与文艺121
二、言志抒情:古代时期气象与文艺123
三、近代时期的科学主义:气候地理培育文艺127
四、**主义叙事:现代信息时代气象与文艺130
第二节气象与文艺关系的横向层面132
一、气象与文艺关系的基本层、风格层和技术层――逻辑关系上的考察133
二、气象与文艺关系的哲学层、文化层、边缘交叉层――文化分层的考察134
第三节气象文学135
一、“气象文学”概念的提出135
二、“气象文学”的内涵141
三、“气象文学”简史147
第四节气象艺术150
一、气象艺术的概念151
二、气象艺术的分类和类型157
三、气候与艺术:一个十分诱惑的项目169
第五节气象美学175
一、气象美学的概念175
二、气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177
三、气象美学研究的意义和现状179
参考文献180
第六章气象与建筑183
**节气象与建筑发展的历史183
一、建筑的原始起源183
二、奴隶社会时期186
三、封建社会时期187
四、1911年至今196
第二节民居建筑形式对气象条件的利用198
一、建筑气候分区198
二、不同气候区的民居建筑形式201
参考文献212
后记214
內容試閱
绪论
作为自然现象的重要部分,气象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永恒的、深入的、浸润的、细腻的、猛烈的。这种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利于人类的,也有不利于人类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认知气象和利用气象的历史,即在气象环境下吸收资源、避免伤害和建设社会生态的历史。可见,人与气象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典型形态。
**节气象、文化及科技的概念
一、气象及其相关的概念
“气象学”来源于希腊语mete?ros,是一门考察大气温度、湿度、压力及其变化等的一门学科。狭义的气象指地球大气圈层中的物理现象、变化过程和化学变化现象,具体包括大气存在的物理和化学状态,例如:大气水汽凝结现象、大气尘埃现象、大气光学现象、大气电学现象、大气化学现象和大气声学现象等。与气象相关的概念有“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空间天气”“大气状态”等。
在时间层面上,有“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前者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一时刻或某一较短时间内发生的大气物理过程和化学现象,它具有明显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后者是指在某一地区较长一段时期内气温、湿度、压力等天气状况的综合反映,既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状况,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和规律性。由此,就有“气候变化”概念,它可表述几十年、数百年、千年、千万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状况,是一种描述气候历史的重要术语。
在空间结构上,气象空间可划分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各圈层的大气状态都是有差异的。这是现代气象科学对气象空间的认知。在我国古代时期,气象空间被笼统地称为“天”,这是一种混沌宏大的空间,实际上包括天象、地象与气象。所以,古代时期的气象机构和工作人员多有天文、阴阳辩证哲学的背景,而且还往往与政治、迷信等活动掺杂在一起。
由此,本书使用的“气象”,有时指“天气”现象,有时指“气候”现象,有时则指包括“天气”和“气候”的学科总称。气候环境、气候资源两个概念,都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和现代意义的概念。
气候环境指某一空间范围内的大气状况和气候条件,是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极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影响水文、地表、生态和社会等环境的常变状态。凡有人口居住的地区,气候环境就变成当地社会环境的构成部分。反过来,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也能影响气候环境的变化,如大范围改变地表状态,或通过物理化学的途径改变大气成分。这些活动都可能改变气候环境。
气候资源是对于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一种概括,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可以作为原材料或能源运用的那些气候现象或物质要素的总称。*常见的是光、热、水、风等气象要素,这些都可以作为清洁能源来运用。纯净的富含负离子的自然大气又是一种人们呼吸的资源,可以用来休闲疗养。认识并能有效利用这些气候资源,一方面需要人们的科学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又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光能、热能、水分、风能、自然大气等气候资源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与人有关的事物,范围很广。《辞海》说,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则强调精神层面的东西,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它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相区别。《新世界百科全书》(TheNewWorldEncyclopedia)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集体共同享有的精神、知识和艺术态度,包括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伦理、法律和社会关系等。这可以从词源上得到印证。“文化一词,在拉丁文中为cultus,是由colere演化而来,原意是开发、开化的意思。德文为kultur,法文为culture,英文为culture,意大利文为cultura,俄文为культура。文化一文的词根演变过程,基本上保留了它‘开发’‘开化’一词的原意(刘跃辉,1990)。”文化是人所开发创造的社会系统和精神观念体系。kultur本义就指精神文化,实指宗教文化;culture的意义则与政治、法律、教育等社会生活有关。今天我们所用的“文化”一词是19世纪末从日文中转译过来的。
在我国古代汉语中,“文化”的涵义可追溯到《易经》。《易?彖传》解释贲卦说:“小利而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突出了“文”之象和呈现的涵义。郑玄注曰:“贲,文饰也。”并说:“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饰成贲者也。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饰成其德也。”可见,文化是人处在中心地位的人文化成,是一个与天文、地文并行的范畴,它突出的是人的纹饰和教化。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晰《补亡诗?由仪》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这里的“文化”含义是指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冶和教化,从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或与无教化的“质朴”和“野蛮”相对而言。这是文(通“纹”)的基本涵义。许慎在《说文解字》说:“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所以有“织文鸟章,白旆央央”的说法(《诗?小雅?六月》)。
文化这种“纹”并不是单纯的表象和纹饰伪装,在中华文明中,而是有着天地变化的“道”。文冶、教化都应沿着“德”有所变动。这主要体现在“化”字上。“化”在古代是“匕”。《说文解字》说:“匕,变也。”徐灏注曰:“匕化古今字。”由是《易?系辞传》说:“知变化之道。”《礼记?乐记》则说:“和故百物化焉。”“化”作为变化运行是与天地宇宙之理所符合的人道。这样的人道是要通过“文化”将人从动物、野蛮层面转化为文质彬彬的人,是为“教化”。如《周礼?大宗伯》:“以礼乐合天地之化。”这已经很符合“文化”一语的现代涵义,强化文化的文明教化和仪礼观念层面。“太初有纹,纹并生于天地造化之间。《老子》的不可道,不可言,而为天下母的‘道’,就其本义‘道途’而言,亦未始不是刻写在浩瀚宇宙之上的‘纹’。所以文不单指涉文字和文章,所谓‘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而如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汉字心理及心理功能面面观》一书赞赏不已的那样,文既通纹,便除了狭义上的文字,还可指草木纹理、星座龟壳等无数物事(陆扬等,2009)。”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对于文化的认识非常透彻,一是强调了“文化”是使人脱离动物性的纹饰体系,是专属于人的东西。“人类是文化的动物。有了人类,必有文化。文化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同时发生的”(陈序经,2010)。“文化说到底,用一种*简单的概括,就是‘人化’”(樊和平,2007)。二是这种文化又是在宇宙自然气象之下的,与天文、地文相并行适应的体系,其共性都是变化之道和周期运转性。文化只有在这样与自然、天文相呼应的道中运行,才是王道。
中外文化史上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虽然它们的角度和着重点各有差异,但是基本可以概括出一些不同层面。
首先,文化的核心层是指精神观念层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对文化的界定就是代表。“文化或者文明,从其广泛的民族志意义上言,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Tylor,1958)。他把艺术、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能力和习惯都包容在这个文化整体之中,奠定了以后大多数西方人类学家对于文化理解的道路:把文化限定在人类所共享的精神文化方面,而不是某个阶级所专享的。
其次,文化的一般性层面指文化除了艺术、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能力和习惯等精神观念之外,还应包括物质、语言、社会组织等。马林诺夫斯基是文化定义方向研究的代表。他将文化由狭义的精神扩及物质、制度。换句话说,只要是人类在社会中所形成和创造的一切事物,都是文化。“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们的需要”(马林诺夫斯基,1987)。可见,他将文化定位于与自然、天生条件相对的位置。因此,许嘉璐就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许嘉璐,2001)。并且,马林诺夫斯基说明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认为后者是一种较发展的文化形态。
再次,文化是人类生存或生活的式样,其本质是社会实践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为抽象和概括,提出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实践和历史所形成的,所以,文化就被理解为人类适应、选择和改造环境的实践式样或方式。具有5个方面的特征:①文化是基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形成的人类生存或生活式样及其产品总和;②文化是人类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创造,是人类适应生活条件的工具和符号;③文化具有多样形式,可以习得、承传和共享,并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演变;④文化的系统结构由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相应产品(符号)所组成;⑤文化作为人类生存或生活式样,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各项领域,相应呈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陆扬和王毅,2009)。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更为全面深刻,不仅涉及人类生存本质,而且还指出其历史性、结构性和主要分类。这种看待文化的方法有利于社会阶层和文化区隔分析。
*后,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符号。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1874~1945年)一方面肯定了文化的符号特性及其所产生的文化领域分工,包括神话、语言、宗教、艺术、科学、历史等,另一方面卡西尔又着重探索了各种文化现象统一的基础和深层根源。卡西尔指出,“劳作”既是各种文化符号(现象、形式)产生和构成的统一基础,又是各种文化符号的联结纽带。由此,卡西尔认为,文化就是基于社会劳作基础上的符号创造。周宪和许钧(2001)也持符号创造论:“文化总是体现为各种各样的符号,举凡人类的器具用品,行为方式,甚至思想观念,皆为文化之符号或文本。文化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符号的创造。从符号的角度看,它的基本功能在于表征(representation)。符号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向人们传达某种意义。因此,表征一方面涉及符号自身与意图和被表征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又和特定语境中的交流、传播、理解和解释密切相关。所谓文化,究其本质乃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
除了泰勒的狭义文化概念之外,其他几种基本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创造,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尽一致而已。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不是重新提出什么文化定义。而只是说明文化的实质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基础上与自然、他人打交道所产生的一系列符码、仪式、心理、制度、语言和组织机构等。*终还是将重点放在气象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人类又是如何感受、认识和想象气象的?乃至如何产生了相关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人们又是如何预报、预测、影响气象的?这些都是社会文化的范畴。气象和气候本身是自然现象,但是人们如何应激气象则是文化的范畴,如原始的神话、各种有关气象的禁忌、风俗习惯等。本书主要选择气象对人影响**的政治、经济等几个领域展开。
三、科技的概念
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统称。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其呈现的是基本理论和原理;后者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和对社会的管理手段,是对科学的实际运用,具有操作性和物质性。这是广义的科技概念。狭义的科技则不包括社会科学技术。具体来说就是,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具有认识经验的可呈现性和可重复性;技术则是根据自然科学的原理法则和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强调的是实体性的设施、工具、仪器机器使用分析手段等方面。
从词源来看,“科学”是英文science的意译。英文science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科学(naturalscience),与法语的science用法接近。而德语的wissenschaft则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