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千古足音--追寻马可·波罗

書城自編碼: 268197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美]赵启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255322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6/29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NT$ 442.0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NT$ 498.0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NT$ 941.0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NT$ 498.0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NT$ 325.0
嫉妒与社会
《 嫉妒与社会 》

售價:NT$ 459.0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NT$ 437.0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NT$ 166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4
《 权力是靠不住的:美国政治文化探析 》
+

NT$ 291
《 记者之死:中央情报局“涉毒”丑闻与一位“普利策奖”得主的人生悲歌 》
+

NT$ 979
《 100件武器中的世界简史 》
+

NT$ 466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

NT$ 349
《 中国古代寓言选 》
編輯推薦:
《千古足音--追寻马可·波罗》:赵启光教授钻研十年,并走遍丝绸之路,向现代人们揭开了奇人奇书奇观的神秘面纱。
2013-2014年,赵启光教授参与拍摄的凤凰卫视《马可波罗从历史走入现代》, 和中外摄制组一起沿丝绸之路到威尼斯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此片英文版(Marco Polo: A Very Modern Journey)在世界各国电视台放映,全球观众超过5亿。
內容簡介:
《千古足音--追寻马可·波罗》作者赵启光教授认为人生之幸在三奇:读天下奇书,睹天下奇观,遇天下奇人。他钻研十年,并从内蒙古上都到威尼斯走遍丝绸之路,为的是给大家介绍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奇人奇事奇书。
作者用独特的文字与照片和读者们分享了历史细节之沧桑和人生变幻之无常,旨在从奇妙中得到平凡的人生启示,砥砺探索四方的志气,了解跨文化交流的诀窍。
關於作者:
(美)赵启光,比较文学专家,美国卡尔顿学院亚洲研究系主任、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同济大学中华文化传播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国际艾美奖评委,上海九州书院名誉院长。
目錄
第一章 《马可·波罗游记》的来龙去脉
第二章 三游威尼斯
第三章 老波罗兄弟的中国之行
第四章 山中老人之谜
第五章 大漠鬼影
第六章 马可·波罗眼中的元世祖忽必烈(一)
第七章 马可·波罗眼中的元世祖忽必烈(二)
第八章 马可·波罗眼中的元世祖忽必(三)
第九章 亲历丝绸之路
第十章 蒙古骑兵征服世界之谜
第十一章 忽必烈远征日本
第十二章 世界最雄壮的国度:“契丹国”
第十三章 世界最富庶的国度:蛮子国
第十四章 马可·波罗看宋元之争
第十五章 贪官与壮士
第十六章 马可·波罗看到的中国世界第一
第十七章 马可·波罗笔下的西藏
第十八章 春节与圣诞节的声音和颜色
內容試閱
第一章
《马可·波罗游记》的来龙去脉
震惊世界的囚徒
让我们一起登上时间的列车,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13世纪末期意大利又温柔又强横的城邦热那亚。地中海沿岸特有的橄榄树迎风摇曳,一条蜿蜒幽深的石子路旁有一所监狱,一个囚犯正在用中古意大利语,夹杂着汉语、蒙古语、波斯语讲述着天涯海角的故事,故事里尽是些吓人的生疏的名字, 什么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最伟大的君主忽必烈汗,什么契丹国、蛮子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什么霍尔木兹、上都、大都、杭州、扬州、苏州、爪哇、加里曼丹等等。他的一个博学的难友在羊皮纸上以中古法语记录着他的高谈阔论。他们的前后左右乃至铁窗外面,挤满了同监的难友、监狱的官员与狱卒、本城的绅士淑女和贩夫走卒。这些听众时而惊叹,时而欢笑,时而难免不相信地嘲讽。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沉静,只有铁窗外地中海的波涛声与风声,伴随着铁窗内记录者的鹅毛笔发出的沙沙响声,记录着一个远在天涯海角的神奇国度——中国。
“他是谁?”一位新来的囚徒问道。“Sh —— Sh —— ”老犯人把手指放在唇上轻声回答,“他是Marco Polo。”
是的,Marco Polo,马可·波罗(1254-1324)。这些看似不幸的囚徒听众们不知道他们此时此刻坐在热那亚监狱里有多么幸运。作为马可·波罗的难友,他们不知道,Marco Polo,这轻轻的耳语,不久就要变成滚滚的惊雷,回荡在沉闷的中世纪欧洲大陆。马可·波罗,这轻轻的耳语,不久就要化作闪电,划破欧洲黑暗时代的夜空,迎来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大复兴的新时代。
话说威尼斯与热那亚
刚才这段引子说得大家挺糊涂,怎么威尼斯人跑到热那亚监狱里口述关于中国的书?这就要从意大利的两个城邦国家说起。
话说一千年多前,欧罗巴南部,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交汇处的两侧,有两个港口城市渐渐崛起。这两个城市好像是意大利半岛的两个守门人,东边的叫威尼斯,西边的叫热那亚。那时意大利经济文化在欧洲最发达,可是北方的游牧族老是入侵,这和中国的情况有点类似。在公元10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北方的日耳曼人每次入侵意大利,都要从这里切入,持续不断的侵略使得这两个城邦供养大批雇佣兵,于是这两个城市想尽办法挣钱,特别要发展海上贸易。在他们眼里,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挣钱。这里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海洋看。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意大利半岛弥散着重利轻义的情绪,商人、手艺人和航海家而不是贵族和僧侣受到尊重。其实这也是历史的进步,这里的世俗文化最终促成文艺复兴的发生。商业利益是威尼斯和热那亚国家的第一利益。但是,一山不容二虎,亚平宁半岛容不下两个商业“大国”,于是商业利益转化成军事行动。为了垄断地中海贸易,这两个城市之间不断爆发海战。
威尼斯建造在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的118个小岛屿上,177条水道构成了城市交通网,生活需要促使他们必须有发达的航运业。 从一开始威尼斯就是一个商人的国家,其权力机构由总督、元老院及议会组成,这些人多数都是商人尤其是航运商出身。但是热那亚的崛起比威尼斯还要早。热那亚人很早就成立了航海学校、图书馆和海军,他们在和海对岸阿拉伯人的经商过程中学习到很多航海的知识。这两个城邦国家在当时的欧洲商业最发达,军队,特别是海军的装备也最先进。两个城邦打起海战来,在当时也是最为壮观。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崛起都是后来的事。
“胜者为王”“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两句市场竞争残酷无情的口号,用在威尼斯热那亚争霸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中世纪地中海有三个强大的城市共和国。热那亚的海军排行老二,与第一名威尼斯、第三名比萨并驾齐驱。热那亚共和国的舰队先打败了名列第三的比萨海军。进而挑战威尼斯的老大地位。一百年里,热那亚和威尼斯四次浴血战争中,热那亚屡战屡胜,威尼斯屡败屡战,最后热那亚人打到威尼斯家门口。有一次,热那亚击败了威尼斯舰队后,给被俘的威尼斯舰队司令带上镣铐、罚他赤身裸体地去当奴隶,坐在船的底层划桨。
1298年热那亚和威尼斯又爆发大海战,威尼斯海军照例全军覆灭,没有沉没的战舰被热那亚全部俘获。威尼斯舰队司令眼看一艘一艘战舰沉没,又急又愧,他也知道上一届海军司令被俘获的滋味,头撞战舰桅杆自杀,还真有点楚霸王乌江自刎的志气。威尼斯没有了舰队,只好屈辱地签订了城下之盟,约定两国共享亚得里亚海。
被俘获的威尼斯战船被一艘艘拉进热那亚港。垂头丧气的战俘中有一个人,气宇轩昂,一脸不在乎。这人深目高鼻、身材伟岸、一脸大胡子、目光炯炯,声如洪钟、脸庞出奇地端正,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马可·波罗。几万人的海战,几年的牢狱之灾,对此人都是小意思。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马可·波罗自己说得好:“从上帝创造亚当直到今天,无论是异教徒还是萨拉逊人还是基督教徒,不论什么种族什么时代,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看过或者谈过在我的书中所描述的这么众多、如此伟大的事情。”
马可·波罗怎么参加海战又成了俘虏呢?听我慢慢道来。1298年威尼斯和热那亚开战,两国舰队在地中海对峙。马可·波罗生性好事,这么大的乐子发生在家门口岂能不闻不问。没有冒险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真正壮丽的人生在危险和安全的交汇处。马可·波罗永远在这危险与安全的交汇处徜徉。不过这次他在家门口的运气不如万里之外的远东。
马可·波罗率领自己出钱建造的战船参战。波罗家的战船是木制的,有帆还有桨,每边有桨一百多只,划桨的水手就有二百人。船员共计二百五十多人,包括五十个持机械弩的海军士兵、两个木匠、两个铁匠、两个侍役、一个厨子。
这艘战舰的名字也很特别,说起来让人感动,名叫“东方号”,由此可见马可·波罗对自己东方游历的怀念。马可·波罗想象自己是为东方而战,多半心想他是为他的第二祖国中国而战。其实威尼斯和热那亚是为了争夺地中海的商业利益而战,属于春秋无义战之类,和东方没有什么关系,威尼斯打败热那亚中国政府也不会通令嘉奖,更何况马可·波罗不知道他的亲爱的朋友和老板——大汗忽必烈——早已经过世了。但你不得不承认,马可·波罗既勇敢豪爽又浪漫念旧,驾驶自家战舰参战,战舰名叫“东方号”,结果战败当了战俘,到监狱还是讲中国故事。马可·波罗真是对中国热爱到了极点,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中国形象大使。
名嘴遇名笔结果出名书
这位马可·波罗先生在狱中闲得无聊,老毛病又犯了,摆起四川人所谓的龙门阵,虽然没有茶水伺候,但他时不时口若悬河,给难友讲当年游历世界的故事。说来也有趣,威尼斯和热那亚虽然海战不断,但在陆上却是邻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也不好虐待屠杀一般战俘。马可·波罗爱神聊,狱卒也就不加干涉了,甚至给点优待。后来马可·波罗讲得实在太好, 狱卒狱长乃至热那亚的居民都呼朋唤友来旁听。正好一位难友鲁斯蒂谦是一位浪漫小说家,惯写骑士美女的故事,连英国国王爱德华也是他的粉丝。鲁斯蒂谦和马可·波罗一见如故,但他知道,自己的浪漫故事再好,也没有马可·波罗的真实见闻好。这应了一句英文谚语,“事实比虚构的小说还奇怪”(Fact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两人商量好,马可·波罗口述,鲁斯蒂谦笔录,合作写一本震惊世界的奇书。马可·波罗爱神聊,鲁斯蒂谦爱动笔,也是世界读者有福,这两位碰到一起了,名嘴名笔在监狱里碰在一起就碰出了名著。
这两个人合作得很好,当时就一团和气共度铁窗时光,一唱一和出了不少绝活儿。出狱后书火了,也没听说过因为版权之类发生争执,不像现在许多人动不动就撕破脸皮甚至对簿公堂以致斯文扫地贻笑大方。就这样,鲁斯蒂谦将这些口述,用当时在欧洲流行的中古法语记录下来,写在羊皮纸上,这就是《马可·波罗游记》最初的本子,当时名为《东方闻见录》,也译作《寰宇录》。游记用法语而不用意大利语写,说明这两人心目中的读者遍布全欧洲,而不仅仅是意大利。书记录在羊皮上而不是纸上,想来马可·波罗看着羊皮书,心中必是感慨万千,因为当时全欧洲只有他见过纸,他知道纸张在中国实在是太普及了。
大家注意鲁斯蒂谦是小说家,他听到高兴处,或故事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难免自己增删几句话。结果到底哪句话是马可·波罗原话,哪句话是鲁斯蒂谦加的,至今也说不清楚。咱们只好让学者们争去,诸君就权当都是马可·波罗自己讲的。这也委屈马可·波罗了,谁让你自己不写,让别人记录呢。再说了,马可·波罗出狱后看过记录本,还把抄本送给朋友,从来没有否认过任何细节,只是后悔自己说得不够多,所以七百多年后的我们,更没必要区分哪句是讲述者说的,哪句是记录者改动的了。
《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每卷又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凡是山川地形、人文物产、地形气候、商贾贸易、居民风俗、宗教信仰等无不剪裁入书,也时时加入国家的逸闻佚事、典章国故等等。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一家沿丝绸之路东游沿途见闻,直至到达上都止。第二卷以叙述中国为主,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最大。这卷是全书的重点,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写得也最精彩。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马可·波罗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载华丽的宫殿建筑、惊人的民间财富、庞大的商业城市、精良的交通设施、奢靡的朝廷、欢乐的节庆、盛大的游猎,以及残酷的屠杀、激烈的战争、 险恶的阴谋等等,还有马可·波罗受大汗委托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的见闻。第三卷记载亚洲的日本、越南、印度及诸岛屿,以及非洲东部,包括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送元朝公主阔阔真远嫁波斯王时从海路返回威尼斯的见闻。第四卷记载成吉思汗后裔鞑靼君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的情况。
《马可·波罗游记》版本很多,手抄本就有一百五十种左右。最老的手抄本是巴黎图书馆收藏的法国地理学会版,或称老法文本。从遣词造句看这个版本是马可·波罗在狱中口述,鲁斯蒂谦记录的未经修改的原本。巴黎图书馆还保留了其他许多抄本,其中有一本最珍贵。在1307年,马可·波罗把这本书亲自送给了一位法国贵族。这个人在书中写明,该书是马可·波罗本人送的礼物,说“马可·波罗是一个有教养、品格高尚的人,曾游历许许多多国家,他愿将自己亲眼看见的一切传播给全世界”。从这段小小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出马可·波罗的为人,他有教养有见识有尊严,很喜欢谈自己的见闻,难怪人人爱听马可·波罗讲故事,包括当时世界最有权势的元世祖忽必烈在内。忽必烈汗曾经夸马可·波罗会讲各地见闻,斥责其他大臣三棍子打不出一个故事来,所以派马可·波罗巡阅宇内,为的是回来给深宫中的老皇帝讲讲各地风土人情。让咱们也听听马可·波罗的故事,过回皇帝瘾。
马可·波罗和元世祖忽必烈的交往堪称古今跨文化交流的模范。马可·波罗有许多才能,但最值得钦佩的是跨文化交流的本领。忽必烈何等威严自信,坐在四只大象驮起的暖阁之中,一般蒙汉朝臣见了吓也吓死了。马可·波罗一个威尼斯商人,竟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把个大元朝开国老皇帝说得没了脾气、心花怒放,这功夫也值得诸君玩味。马可·波罗把这讲故事的看家本领全用在《马可·波罗游记》上了,咱们也听听他的故事,学学跨文化交流的本事。
《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人的视野,让欧洲人知道山外有山。它培养了欧洲人的探险精神,后来发现美洲的哥伦布就是受了这本书启发才向西方航行找中国、印度,结果哥伦布到了美洲大陆还以为是中国,一看风俗人物都和马可·波罗说的不一样,哥伦布只是感叹自己命运不济,认为到了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不知道自己发现了新大陆。此外,原来欧洲人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认为不信基督教的地方是落后的,经马可·波罗点破,才发现原来不信基督教的东方如此先进,欧洲千年神权统治受到动摇,于是欧洲中世纪或所谓黑暗时代出现了曙光。欧洲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14世纪初的意大利,我斗胆地说,这和《马可·波罗游记》13世纪末出版有关系。从此东西方长达几百年的易位过程开始了,欧洲开始一步步超过亚洲。因为马可·波罗,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开始超过中国人对欧洲的了解,中国在此后几百年成了欧洲人模仿羡慕的典范,最后学生超过了先生。马可·波罗贡献可谓大矣!
今天我们中国人更有必要读马可·波罗。我们可以看看老祖宗的光荣,把自己的好传统发扬光大,别在外国人面前没了底气。也要看看今天我们有什么不足,怎么一不小心让人家落下了,怎么乾隆时候英国使节到中国看到的是一个停滞不前的衰落帝国,称中华天国为“将要沉没的大战舰”。
就是环境保护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马可·波罗见到黄河是“水滚滚东流注入大海,两岸飞禽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两岸又产一种大竹,数量极多”。今日黄河污染面目全非,成了浑浊可怜的涓涓细流。要是马可·波罗复活来访,我们的“母亲河”恐怕也无颜与老朋友相见呢。
马可·波罗当年对中国人也有一些善意的批评,如说“中国人极其聪明,就是太不注意自己的灵魂了”。七百多年后焦虑而浮躁的我们,是否对马可·波罗的话也应该深思呢?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咱们别好话听不够,一句不合就翻脸,特别是跟马可·波罗这种真朋友、老朋友更不宜听不进批评。
马可·波罗这个人名气太大。可惜名气掩盖了他的一生作为。在中国一说马可·波罗这名字可谓人人知晓。正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但是马可·波罗具体干了什么,很多人就不大清楚了。大家都知道他是意大利人,来过中国,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可他什么朝代来中国,在中国和哪位皇帝有交往,他去过哪些地方,写过什么探险经历和战争故事,发表了什么跨文化高见,人们往往不甚了了。中国人看过《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世界奇书的人也不太多,甚至比西方人还少,中文译本到了清朝末年才出来。这也难怪,因为这本游记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中国地名人名用的是波斯文或蒙古文,有些地方重复,前后顺序颠倒,所以看起来晦涩难懂。但是一旦入门,这奇书就美不胜收,马可·波罗如簧之舌加上鲁斯蒂谦生花之笔真个把七百多年前的中国写得活灵活现,结果读者也成了热那亚的囚徒,傻傻在地中海之滨听马可·波罗侃大山。
“马百万”的来历
入狱时马可·波罗已经小有名气,人称“马百万”。原因是他自称曾经到过天涯海角,包括世界最东端的中国。此人很爱讲中国故事,张嘴闭嘴忽必烈汗如何如何,更奇的是他的计数单位都大得吓人,动不动就是一百万。百万这个数字在中古意大利文很少用,马可·波罗用起来跟玩儿似的。比如他说“契丹国”的大都城、“蛮子国”的杭州城各有一百万人口,听众难免哄堂大笑,因为12世纪初,伦敦只有一万八千人,那时威尼斯人口不到十万,是欧洲最大城市。他还说,元朝驿站有一万家,在递信部门服务的马匹不下二十万,蒙古大汗豢养了上万匹牝马,个个色白如雪。蒙古大汗有四个皇后,上千妃子,每个皇后的侍从人员都在万人左右。这话听众也绝不相信,当时欧洲君主都是一夫一妻,英国的亨利八世以有六位妻子出名,但在每一位妻子离婚、砍头、病逝后才能续弦。马可·波罗越说越玄,他说元朝大都郊区的娼妓约有二万五千人。还说南宋皇帝的大殿中可以容纳一万人同时就餐,等等。他居然说杭州有房屋一百六十万栋,石桥有一万两千座,桥下都可通大船!威尼斯到目前为止连远郊不过有四百零一座桥。试想,水乡威尼斯的人怎能咽下这口气?
传说中国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天天讲经说法,如云如雨,天花乱坠。这成语用在马可·波罗身上最合适不过。大家听故事听到天花乱坠时都喜欢得抓耳挠腮,但是也有人气愤不已,因为马百万说得太离谱,你小子别在东方发了点财就忽悠咱们威尼斯老土。马可·波罗越说越玄乎,说他看到了喷油的泉(巴库的油田)、可燃烧的石头(华北的煤)、用纸张当钱币(元代的纸币)。据说当场就有一个铁匠反驳说:“大家卖命工作,都为了铜钱或银币,给一张破纸,谁肯收呢?”
但是他的故事大家也不敢完全不信,因为马可·波罗几年前回国回得蹊跷,带回来的东西更吓人。1295年的一个傍晚,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尼可罗、叔叔马飞阿在阔别故乡二十四年后,重新踏上威尼斯的土地。他们穿一身威尼斯人从来没见过的奇怪皮袍,口音带着大草原的野味,简直像外星来客。二十四年,正好一代人!人们早就以为他们不在人世。他们的亲戚已住进他们的家宅。亲戚们拒绝这三个形迹可疑的人进入他们自己的家。看来马可·波罗一家回到家乡,要无家可归了。真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家人身份证、户口簿、护照、签证、独生子女证、暂住证、良民证都没有,不是非法移民就是海盗,没准是外星人。马可·波罗一家现在首先要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这可真是难题!你说你是谁,别人不相信,你也证明不了自己,这可能是天下最急人的事了。
波罗一家见过大世面,外表粗鲁,心可很细致。站在家门外,经过无数的盘问,他们利用门缝开启的一刹那,不顾一切地挤进屋内。主人急忙召集威尼斯各处的亲戚,当面对质,辨明究竟。经过长时间的争论,波罗一家终于说服众亲戚,他们没有死,也不是诈骗犯,不差钱,不是大忽悠。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将信将疑。几天之后,这三位归客在家中盛宴款待他们的亲友。筵席一撤,三人拿出他们回来时所穿的粗劣破旧的衣服。当他们用刀子将衣服割开,不割不要紧,一割吓死人。翡翠、珍珠、蓝宝石、金刚石、红宝石、红玉和其他价值连城的宝物,纷纷落下,堆满了桌子。众宾客看到这些光彩夺目的宝物时,都目瞪口呆。威尼斯是水乡,窗沿下就是粼粼的海水波光,珍宝的闪闪的奇光把海水都照得变了颜色,把自以为富甲天下的威尼斯人的眼睛都亮瞎了。
这些珠宝现在值多少钱呢?根据新华社2007年报道,世界市场上最大的天然珍珠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拍卖,预计拍卖价格可达800万美元。这颗珍珠至少有800年历史,据说是元世祖忽必烈赠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礼物,因此显得尤为珍贵。这颗珍珠重575克拉,名为“阿尔科·凡雷之珠”,得名自以前的主人——奥地利的阿尔科·凡雷家族。珍珠上有三处穿孔痕迹:一次是为安置在一名贵妇头饰之中;一次是为装在一件礼服上;还有一次是为镶在一名波斯王的头冠上。珍珠的所有者是谁困扰了专家和收藏者几个世纪。奥地利一家法庭确认,这颗珍珠曾为忽必烈所有。有些专家认为,忽必烈把珍珠当作礼物送给当时在中国的马可·波罗。这话没根据,也不可信,不过什么东西一沾马可·波罗大名就身价百倍,马可·波罗如果活着,只要冠名权就行了。
这颗珍珠只不过是马可·波罗无数珠宝中的一枚,如今已经值八百万美金。在重商主义的威尼斯,这就是最有效的身份证、户口簿、信用卡、良民证。这次宴会后,波罗一家便成了威尼斯人议论的话题,大家视波罗等人为富豪,这就是马可·波罗成了“百万君”或“马百万”的第二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马可·波罗一说中国张嘴闭嘴用百万做计数单位),人们给他们的住宅取名为“百万府”。其实,那些珍宝还算不了什么,这刚刚是开始。三年后马可·波罗献给世人一份千年不遇的奇珍,这礼物把全欧洲的眼睛都照花了,到今天还光芒四射胜过那些珍宝。这就是世界第一奇书《马可·波罗游记》!百万府我也去过,2013年我们到此地拍电视片,在这儿盘旋了一天。百万府是几座连起来的四合院楼房,门口还真刻着“百万宅院”。那么,人间蒸发的波罗一家怎么又从天而降了?这财宝又从何而来呢?他们的奇形怪状的皮袍,莫名其妙的口音来自哪里呢?这二十多年马可·波罗一家究竟上哪里去了呢?
那就要从老波罗兄弟的第一次旅行说起。让我们打开历史的帷幕,有请七百多年前的威尼斯商人波罗一家和蒙古大汗、元帝国皇帝忽必烈登场。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
马可·波罗入狱前在威尼斯甚至热那亚也小有名气,所以热那亚监狱当局允许他讲故事,甚至当地人在他开讲时还扶老携幼来旁听,听完了还感叹不已,既听得过瘾佩服,又嫌“马百万”吹牛不沾边儿。
从马可·波罗时代直到今天,不断有人对《马可·波罗游记》采取这种态度,甚至有不少人说马可·波罗没有来过中国。19世纪初,学术界开始有人批判《马可·波罗游记》。德国学者许尔曼最早提出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的论证,认为他在元朝17年的历史是捏造的,不过是教会传奇故事,是为传教士和商人创作的,目的是激发传教士感化蒙古的热情以及鼓励商人到中国通商,并且说波罗一家最远不过到达大布哈里亚(Bucharia),他关于蒙古大帝国的情况是从曾到过该地的商人们嘴里听来的。关于波斯、印度、阿拉伯及埃塞俄比亚的细节抄自阿拉伯著作。从此以后,否认马可·波罗来过中国的学者层出不穷,他们列举了许多疑点,如马可·波罗自称在扬州做过官,但扬州地方志从来没提过他的名字,还有马可·波罗说他们一家人在蒙古围攻南宋襄阳时,向忽必烈献炮,导致襄阳陷落,但蒙古军队占领襄阳时,波罗一家还在来中国路上。还有,马可·波罗讨论中国生活细节不厌其烦,但没有提过中国的长城、汉字、茶叶、妇女裹脚等等。这一切都成了否认派的武器。
不过,还是有人相信马可·波罗,包括大名鼎鼎的黑格尔。黑格尔说,他(马可·波罗)关于中国的报告曾经被看做是荒诞无稽,但到了后来,每一件都被完全证实了。
一个重要的书面证据就是马可·波罗遗嘱,里面提到他死后“请释放鞑靼奴隶彼得·罗,并付给他100里拉小钱币,以及他的劳动所得”。鞑靼是欧洲人对远东人包括蒙古统治下的中国人的模糊统称。这大活人彼得·罗就是铁证据,大约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威尼斯的中国仆人,本姓罗,或是马可·波罗根据自己的名字波罗的罗给他的姓。马可·波罗又给他个教名彼得,这东西结合的姓名习惯如今反而流行起来,张彼得、王彼得、罗彼得满街跑。马可·波罗地下有知,还会禁不住笑起来呢。
马可·波罗遗嘱:
按照上天的意愿,每人都应当在死亡来到之前作出安排,处理好自己的财产问题,免得将来出现混乱……由于身患疾病,每天我都感到日趋衰弱,但感谢上帝,我的头脑还算清楚……指定继承人是女儿:凡蒂纳(Fantina)、贝勒拉(Bellela)和莫丽塔(Moreta)。我给妻子留下8个杜卡托的年金,以及嫁妆、衣柜、陈设品、三张床,包括床上用品。我已按惯例支付了什一税。请向我的安葬地圣罗伦佐修道院捐赠20个格罗索钱币。偿还欠嫂子伊莎贝塔·奎丽尼(Isabetta Quirini)的300里拉债务。向位于格拉多与卡瓦尔扎雷得之间的一家修道院和几个救济院捐赠40枚钱币。免除圣约翰和保罗的祈祷者修道院欠我的债务。留5个里拉给里阿尔佐的任何一家修道会。给我参与的每一家慈善会4个里拉。请释放鞑靼奴隶彼得·罗,并付给他100里拉小钱币,以及他的劳动所得。
日期:1324年1月8日
遗嘱上没有马可·波罗签名,仅有signum manus,即在公证人面前,用手碰一下羊皮纸,表示认可其中的内容。
1995年,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的学者Frances Wood(吴芳思)把所有的疑问写成了一本书《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而成为当代“ 怀疑论者”的代表。这女士愣说《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听来的故事。这就气坏了南开大学的杨志玖教授,他从《永乐大典》考证出马可·波罗回国时同行的波斯使者的名字,这名字和《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的人名完全一样。这几个波斯使者都是无名小辈,这么小的细节马可·波罗也不可能听人说。于是杨教授和吴芳思就打起笔墨官司。咱们把《马可·波罗游记》徐徐道来,大家自己判断可也。
马可·波罗一辈子受人钦佩,也受人家怀疑,生前、死后,甚至临死时都是如此。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嘲笑他马百万,70岁临死的时候神父让他忏悔,希望他承认自己吹了一辈子牛,以便做一个诚实的人进入天堂。在他生命最后一刻,教士在他的床头问他:“马可·波罗先生,你所说的关于中国的一切都是真的吗?”
马可·波罗回答了一句惊天动地的名言:
在中国所见过的事情,我连一半都没有说。
马可·波罗死了以后,直到今天,还有人不断问同样的问题:“你所说的关于中国的一切都是真的吗?”“你所说的关于中国的一切都是真的吗?”“你所说的关于中国的一切都是真的吗?”真是一个傻子问的问题,一百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上来。
说不定马可·波罗有一天从坟墓里站起来说:“好、好、好,我索性把我的故事的另一半也告诉你们吧。”可是马可·波罗长眠在地中海之滨了,那里年复一年,波涛静静地拍打着海岸,海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我们的主人公带走了一生讲不完的故事和一颗永远和中国一起跳动的心。
他留下了真诚的钦佩,也留下了无尽的疑团。马可·波罗的故事没有完,马可·波罗的故事刚刚开始。我敢断言,在诸位的有生之年,中国将献给世界超过马可·波罗时代百倍的伟大的奇迹,那时候马可·波罗就可以说,这就是我没有讲的另一半中国故事。
当时人们不相信马可·波罗的故事,现在还有人不相信。这就是智者的孤独,这就是特立独行者的悲哀,这就是伟人的固执。你见得太多,知道的太多,想得太多,你就选择了寂寞。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那些“否认派”学者说得是否有道理,我先不发表意见。权当《马可·波罗游记》是一个谜,咱们一步步揭开谜底,仔细看看马可·波罗到底说了什么,评论了什么,最后看看他老先生到底来没来过中国。不过本书的宗旨不是探讨他是否来过中国,而是在奇书、奇人、奇观中追寻他纵横万里的足迹,倾听他跨越千古的足音,从而对当代有些新发现,对人生有些新思考,对我们自己有些新认识。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